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

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识字17难忘的泼水节(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识字17难忘的泼水节(优质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 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 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 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 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 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 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穿”,后鼻音“忘、龙、向、令”。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 敲鼓驶过笑容踩着铺上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象脚鼓凤凰花

难忘的泼水节案例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案例 孟宪辉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人民最为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民族情趣的泼水节。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燃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的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在教学中我抓住“火红火红”一词,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就像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样;抓住体现周总理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一词理解总理的和蔼可亲。在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让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的那份真挚的感情。 案例: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的那份热情 1、当傣族人民知道周总理要来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时,他们是用哪些方式来迎接周总理的?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中做上记号。 2、组织交流、汇报。 3、重点体会: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4、指导朗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提出和探问题:当傣族人民知道周总理要来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时,他们用哪些方式来迎接周总理的? 质疑再探: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接着请三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读书的三个孩子都能抓住“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来表现。 板书设计:11、难忘的泼水节 泼水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亲如一家

部编二年级上《难忘的泼水节》课文

部编二年级上《难忘的泼水节》课文 难忘的泼水节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 ,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 周总理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 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 年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2 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

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法、范读法,引导点拨 法”等。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 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 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 板书“泼水节”,解题。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 一 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 补齐课题--- “难忘的泼水节” ,齐读课题。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

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音乐)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认识“傣”)大家猜猜看,傣家人民最开心的日子是什么节日呢?板书“泼水节”。“泼”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2、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3.泼水节也就是傣历的新年。在每年的4月13日到15日,为期3天,是傣家人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时,泼水节也就到了。“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

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上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宋城泼水节的盛况。 1.个别介绍。 2.其他同学作补充。 3.课件出示有关宋城泼水节的图片和录像。 4.积趣存疑: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 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检查朗读,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翘舌音有“驶、盛、祝、寿、穿”,平舌音有“族、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练习题及答案

17 难忘的泼水节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敲.门(qiāo qiào)长寿.(shòu zhòu)铺.满(bū pū)驶.入(chǐ shǐ)一碗.(wān wǎn)从容.(róng kōng)二、比一比,组词语。 令()忘()跑()泼() 今()思()炮()拨() 一串串一条条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五、我会写,用下边加点的字造句。 傣族人民一边 ..向周总理泼水。 ..欢呼,一边 六、课文整体梳理。(判断正误,对的打“√”) 1.傣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广西的广大地区。() 2.周总理1961年来到了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七、重点段落品析。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角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这段话共_____句。 2、用“——”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这段话写的是() ①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八、写一写。 傣族人民有泼水节,彝族人民有火把节,你还了解那个少数民族,把你知道的写一写。

参考答案 一、qiāo shòu pū shǐ wǎn róng 二、令(口令)忘(忘记)跑(跑步)泼(泼水) 今(今天)思(思念)炮(大炮)拨(挑拨) 三、一串串花炮一串串葡萄一条条龙船一条条小鱼 四、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五、他们一边跑,一边喊。 六、1.× 2.√ 七、1.2 2.略 3.② 八、蒙古族的那达慕、白族的三月街、苗族的花山节等。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课件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课件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你能说出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呢? 师随机板书“傣族”,简介: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

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板书“泼水节”。学习生字“泼” 2.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随机正音。 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出示生字词,自由认读。 2.同桌互读,指名读,正音。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重点词语。 凤凰指名读,出示凤凰花图片,填空:()的凤凰花。 比较:火红与火红火红的区别。 认读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理解“一年一度”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以及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并对傣族的泼水节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加强了学生口语表达和词语积累能力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学生识字、读词。 【三】教学难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1、看图说话,引出课题; 课前播放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同学们,这首乐曲好听吗?……老师想请你们再看看这几幅图片,谁来猜猜看,他们是什么民族? 师:我看到了一个姑娘穿着,谁能像我这样介绍…… 师:对,这是傣族。大家都知道,傣族有一个很隆重的节日就是——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注意读音,再看字型,并强调第四笔的笔画) 2、拓展说话: 师:关于泼水节你还了解了哪些?…… 师:可是 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特别的难忘。(板书:难忘的)师:为什么难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创设情景和氛围。设计说话的训练点,对泼水节有个初步了解。 二、初读课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请小朋友放开声来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圈出来,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书本翻到第76页,开始读吧…… 2、认字词。 (1)字 师:课文中师生字都会认了吗?谁想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一读。 泼族民度敲龙驶容踩铺盛碗祝福健康寿 师:去掉拼音了还认识吗?……(开火车) 师:你记住了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生分享识字方法。 (2)词 把这些生字放到词语当中,大家还能认识吗?看谁读得最准确。 生词:泼水民族年度敲打龙船驶过踩着周恩来端水盛满蘸水饭碗祝福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健康长寿 3、指名接读课文 师:生字词放到课文中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小朋友来接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里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有真正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认、交流识字方法等,让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4、读词组和句子 师:课文中还有好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呢,老师找到了几个,一起来欣赏……(一人读完,后齐读) (1)词组:火红火红的凤凰花…… 师:如果我去掉括号中的词,你还可以填哪些词语? (2)词组拓展:火红火红的()…… (3)句子:师:还多很更美的句子,老师找出了四句,请大家在书中把它们找出来用直线画一画,读一读。……你喜欢哪个句子,就读哪个句子。 句1: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句2: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1 1. 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洗面八方的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钹”,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笮一点,右是个发,水钹头发,钹钹钹。 3.教师播放傣族钹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钹水节的热烈场面。 谁知道钹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钹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釆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钹水节。 S.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钹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钹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钹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热闹。)“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应该怎样读?(人们渴望见到总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人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用欢呼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读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44自然段 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及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的情景。) 看图上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3画出这一段中描写总理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说明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和人民是一家人。) 4.小组学习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总理向傣族人民钹水,为人民祝福。傣族人民向周总理钹水,祝他健康长寿。) 5.齐读第6自然段,这一段写了什么?(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把节日热烈、欢愉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7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17 难忘的泼水节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生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象脚鼓、凤凰花”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和“铺、盛”2个多音字,教学时根据生字的特点,从读音、字形、字义方面分别给以重点指导。 ①读准字音,如“驶、容、盛、祝、寿”是翘舌音,“龙、容、盛、康”是后鼻音。“盛”是多音字,本课读“chénɡ”。 ②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踩、敲、驶”都是形声字,且都表动作,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可以出示“龙船、象脚鼓”的图片,并简单介绍泼水节的习俗,如互相泼水、跳象脚鼓舞等。 ③结合语境识字学词。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包含独体字、上下、左右、半包围4种结构。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清字形,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要重点指导。 2.阅读理解 (1)借助资料,了解故事背景。教师适当做一些背景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周总理是一位勤政爱民、关心百姓,受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与幸福。

(2)图文对照,感受总理与人民心心相印。教学第4~6自然段时要图文对照,体会情感。学生读课文后,可以先结合插图说说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发现总理的着装与傣族人民是相同的,进而感受周总理的心也和傣族人民紧密相连;周总理的表情是和蔼可亲、笑容满面的,他也在为与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接着出示描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语句,想象周总理为人们泼水祝福时会说些什么,然后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词语说一说泼水时的场景,最后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象泼水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心相印的深厚情意。 3.表达运用 (1)引导学生练习借助具体事物复述场景: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2)说说周总理的衣着、神态,积累文中的句子,让学生了解图画和文字是如何相互印证、相互说明的,同时感受周总理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情感。 1.预习提纲 (1)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认读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收集资料,了解周总理以及傣族泼水节。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识记“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1.播放泼水节的视频资料。 (1)大家看到了什么?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3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五)17难忘的泼水节(第2课 时)人教(部编版)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巩固识记“泼、族”等17个生字,会写“忘、穿、令”3个生字。 2.学习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 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导入

1.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难忘,请你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欢迎总理 1.过渡:得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高兴极了,请你用横线划出他们是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预设(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一个“赶”字可以体会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把体会到的再来读一读。 预设(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撒满了凤凰花花瓣”:花瓣多而美,特别隆重。 ②换词比较。“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哪个好?为什么? “一条条”和“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之多,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闹的场面,这是傣族人民为了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周总理而准备的。 3.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

二年级语文上学期难忘的泼水节(完美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 (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泼(泼洒)(泼水) 度(度过)(一年一度) 敲(敲门)(敲打) 龙(龙舟)(龙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7 难忘的泼水节

课文17 难忘的泼水节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铺、盛”。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 快乐难点。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 多音字 铺(pū)铺床字坐着卧铺(pù)去铺(pū)路,铺(pū)好路面开店铺(pù)。 (pù)商铺歌 度(dù)温度例他正在测度(duó)这间房子的高度(dù)。 (duó)揣度句 盛(chéng)盛饭辨表示“把东西放进去”“容纳”时,读chéng,如,盛饭、盛满; (shèng)茂盛析表示“兴旺”“炽烈”“丰富,华美”“热烈,大规模的”“深厚” 时,读shèng,如,旺盛、年轻气盛、盛宴、盛会、盛赞。 近义词 特别——非常欢乐——欢快祝福——祝愿 健康——健壮开心——高兴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反义词 清——浊升——降高兴——难过开始——结束 特别——一般笑容满面——愁眉苦脸 词语搭配 鲜艳的地毯鲜艳的旗帜火红的凤凰花火红的灯笼欢乐的鼓点欢乐的场面 词语解释 一年一度:指一年一次。“—~—~”式成语:一长一短、一五一十,一草一木、一唱一和(hè),一朝(zhāo)一夕。 特别:格外。例句:这次考试,他的成绩特别好。 象脚鼓:傣族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 四面八方:指各个地方。也泛指周围的各个方面。“四~八~’’式成语:四平八稳,四通八达,四时八节。例句: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北京。

笑容满面:形容高兴的样子。近义词:喜笑颜开。反义词:愁眉不展,愁眉苦脸。 互动探究 1 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大约在什么时候举行? 在凤凰花开了的时候。 2 傣放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 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尊重和热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总理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时身着傣族的民族服装,和傣族人民一起敲象脚鼓,一起跳舞,表现了周总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表现了他对傣族人民的热爱。 4 “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这几句话中一共有几个叹号?表达了什么? 一共有两个叹号。表达了人们与周总理共度泼水节的激动与幸福。 5 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1)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傣族人民因能和周总理共度泼水节而感到幸福、难以忘怀。(2)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尊重。周总理与他们心连心的深厚情谊让人难以忘怀。 方法百度 句型:一边……一边……(并列关系) 例句: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解析:一个人同时做着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就可以用“一边……一边……”来连接,它们是并列关系。像这样的关联词还有:一面……面……、那么……那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原文及教案【原文】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身穿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拼读“我会认”中的生字,并能组词。从“我会认”的生字中自由挑选2—3个生字组词并能说一句话。 2、给“我会写”的生字找朋友,尽量区分一些同音字,以免学生混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2分钟)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说出故事的名字,生齐读课题。(指导生读出温情的语气来) 什么是泼水节呢?出示图片,师进行解说:当火红的凤凰花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非常隆重,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就成了难忘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进行汇报展示。(10分钟) 1、读读我最棒。(2分钟)出示大屏幕 fèng huáng dǎi ēn qiāo sǎjīn guàkāfēi cǎi 凤凰傣恩敲撒襟褂咖啡踩 duān zhàn shòu 端蘸寿 2、说说我能行。(3分钟) fèng huáng dǎi ēn qiāo sǎjīn guàkāfēi cǎi 凤凰傣恩敲撒襟褂咖啡踩 duān zhàn shòu 端蘸寿 3、词语对对碰。(3分钟) 龙恩寿柏泼特敬鲜脚度 4、美文大放送。(2分钟) 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小组内检查纠正。 三、图文对照,品读课文。(28分) 过渡语:伴着凤凰花的花香,踏着象脚鼓的鼓点,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难忘的泼水节。 1、生观看视频。(5分钟)(谁的眼睛最亮,看得最认真,一会儿老师可要出题目考大家的) 师:傣族人民都用什么方式在庆祝泼水节?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生汇报交

难忘的泼水节(周邦升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 导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4.随读生只要求能读懂课文。 导学重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导学难点: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傣族风俗习惯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学案 1、了解傣族的泼水节 2、通过上网或查找资料了解一下傣族的风俗习惯。 导学案: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5 17《难忘的泼水节》泼水节简介 新人教版

泼水节简介 英文:Water-SplashingFestival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守岁,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闹。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关于傣历新年(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灾。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拉诉说人间的灾难。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他变成一位英俊小伙子,扮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点达拉乍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据说这就是人们在新年期间,相互泼水祝福的来历。 傣历新年佳节,多数在傣历的六月下旬,少数年份在七月初,传统的过节时间,一般是

17.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17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美满和喜悦。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柔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幽美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郑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幽美,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冗,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美满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解放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泼(泼洒)(泼水) 度(度过)(一年一度) 敲(敲门)(敲打) 龙(龙舟)(龙船) 驶(驾驶)(行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优质课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盛、铺”的读音,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能感受到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各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能感受到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各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图片和视频引入新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 2、自由交流: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到1961年那个泼水节。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泼水节民族欢度敲鼓龙船驶过笑容踩着铺上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三、情景朗读 1、指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注意在朗读中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感受傣族人民的欢乐、激动、幸福的心情。 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心情。(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出示会写的字的谜语,让学生猜)。 2、巩固生字。 (1)同桌之间相互考查识字情况。 (2)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的词多,哪组获胜。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忘、泼、炮、度、穿、令、龙、向”。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这8个字7个字都有“点”,它们的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