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对比与翻译

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对比与翻译

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对比与翻译
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对比与翻译

《中国翻译》论文格式及文献格式

《中国翻译》论文格式及文献格式 为规范本刊体例,与国际及国内学术期刊的出版惯例接轨,今后作者向本刊投稿请统一按照以下要求撰写。 1、本刊只受理电脑打印文稿。来稿希力求精炼,论文一般以5000-8000字为宜,长文应控制在12000字以内; 书评及人物介绍等应在5000字以内为宜。4000以上的论述性文稿请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和英文标题。 2、本刊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编辑部对来稿初审后,以匿名方式转送专家审读,以决定取舍。如果需要,本 刊编辑有权酌情修改来稿。 3、请在文稿前专页附上有关作者信息的内容,包括: (1)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等。 (2)作者简介及电子信箱:主要包括姓名、性别(男性略)、单位、职称、学位以及研究方向,要求简洁,以不 超过50字为宜。如有电子信箱,请在简介后附电子信箱地址。 4、文稿构成依次为:论文中文标题、中文摘要、关键词;论文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论文正文;注释; 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以150-200字为宜,中英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5、夹住:文内引文所据文献,应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和引文页码。例如:(王 佐良,1982:138)或(Newmark,1988:26-33)。文献详尽信息另在“参看文献”项下列出。 6、参考文献:引据或参考文献按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顺序列出,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并依次排上序 号[1]、[2]、[3]……与论文内容无直接关联或未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著述一律不列。 各类参考文献著录标识为: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从专著或编著中析出的论文[A]([C]//),学位论文[D],报纸文章[N]及其他标识不明文献[Z]。主要示例如下: a.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M].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例:[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15-18. [2]Elliott, Emory. Eds.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 [M]. New Y ork:Columbia Univ. Press, 1988. b. 论文集、编著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例:[1]方梦之. 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 杨自检,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79-85. 【曹按】析出文献又可如下例: [1]方梦之. 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C]// 杨自检,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79-85. [2]Carter, R...Is There A Literary Language? [A]. Steel & Threadgold. Language Topics Vol. 2. [C].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9. c.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例:[1]王东风. 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J]. 中国翻译,1998,(5):6-9. [2] V igil, F. & J.Oller. Rules of fossilization: a tentative model [J]. Language Teaching,1976,(26):281-295. d. 译著 [序号]原著者姓名. 原著名(斜体)[Z]. 译者姓名. 译著名. 译著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页码. 例:Faulkner, W. The Sound and the Fury [Z]. 李文俊. 喧哗与骚动.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81-82. 7、注释:确需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说明的,本刊采用尾注形式,尾注序号采用圆圈数字,置于 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并在正文相应位置加注上标①②③……。对标题、作者或全文的说明,也采用尾注形式,但用“﹡”号表示。 8、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底稿。本刊恕不退稿,如三个月后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9、本刊不受理寄至个人的稿件。 10、来稿刊登后版权归本刊所有,任何转载,须经本刊同意。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 姓名:陈海楠 学号:20161100271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 随着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语言之间不可避免地互相补充,特别是词汇。一方面,很多汉语词汇融入英语中而渐渐被接受,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也融入汉语中,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文化传播和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语叫做外来词,也叫“外来语”或是“借词”,它是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外来词是各民族间互通往来时引起语言的接触所产生的。(《辞海》缩写本,1999: 933) 随着“外来词”这个术语被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语言学界也纷纷对外来词做出了定义,但是我们应该更清楚地知道外来词是借入语的词汇成员,并不是外语的词,只是从词源的角度来看是外来的,而就其语言体系来看,它却仍是借入语的词语。(刘正琰、高名凯,1958: 84) 一、英汉语吸收外来词的相同点 然而对于意译外来词史有为没有做出概括,外来词的分类是多样的,其中就包括音译的,意译的,音译兼意译的三种。(丁证霖,1977, l3: 106) 1.音译借入方式 用音译借入方式引进的外来词在英语和汉语中数量都不少。汉语中的很多词汇就是通过音译方式进入英语的,例如:Laozi (老子)、majiong(麻将)、kungfu(功夫)等等。 汉语中的音译外来词方式主要是引进英语等印欧语系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等,如:华盛顿(Washington)、加拿大(Canada)等等;但也可用于翻译英语非专有名词,如幽默(humor)、罗曼蒂克(romantic)、沙发(sofa)等等。 2.意译借入方式 意译词的情况有所不同。这类词是汉化最为彻底的外来词,由汉语固有的词素创制而成。这种外来词在创制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消磨了外来色彩,因而人们常常意识不到它的外来性。(魏慧萍,2002, 1: 29) 英语中的意译外来词也主要来自于非印欧语系的语言。在英语中,意译词与原词在构成上基本保持一致,而其发音与原词无关。如:moon cake(月饼),Confucius(孔子)等等。 意译法是汉语引进英语名词的一种常用方法,如:honeymoon译为“蜜月”,White House译为“白宫”等等。 3.音译兼意译借入方式 英语中引入的汉语词汇Beijing Opera(京剧)中,Beijing来自于汉语词汇,而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注意事项: 1.英汉语言句法/句式差别; 2.体会英汉互译句式转换规律; Sentences: 1.In praising the logic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in most cases where, so to speak, the logic of facts or of the exterior world is at war with the logic of grammar. 2.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众老婆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加上训骡,出 了西脚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如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了车。 3.When about three hundred men had been landed from these vessels and were marching rapidly to camp, the Morini, who had been left by Caesar in a state of peace when he set out for Britain, were fired by the hope of booty, and surrounded the troops, at first with no very large number of folk, bidding them lay down their arms if they did not wish to be killed. 4.I had spent a long day on a hired mule before the mail carrier who had been my guide pointed to a cabin on the far side of a stream, mutely refused the money I offered, and rode on. 5.Mr. Kennedy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6.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know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7.The original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hall be the states which, having participat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t San Francisco, or having previously signed the 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 of 1 January 1942, sign the present charter and ratify it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10. 8.After watching the fish for some time, they asked me for pairs of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pointing them out as they walked down the row of tanks. I netted their choices into a traveling container and slipped it into an insulated bag for transport, handing it to the boy. “carry it carefully,” I cautioned. 9.Sickness had robbed her of her confidence that she could carry the load. 10.Loneliness held the great masses of immigrants together, and poverty kept them down. 11.Starvation was a remote threat. 12.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new remedy. 13.There was a mumbled conversation in the background. Then a man’s voice came on the phone. 14.The whole devastating experience sharpened my apprecia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me. 15.She was always a crier any way. 16.The car wound through the village and up a narrow valley, following a thaw-swollen stream. 17.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18.A long course of poverty and humility, of daily privations and hard words, of kind office and no returns, had been her lot ever since womanhood almost, or since her luckless marriage with George Osborne.(Vanity Fair chapter 57) 19.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2)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 [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 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

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 语言总 数名 词 介 词 动 词 助 动 非限 定动 词 代 词 形容 词 副 词 数 词 连 词 量 词 冠 词 汉语词数636 167 11 186 27 41 70 70 39 17 8 % 26% 2% 29% 4% 7% 11% 11% 6% 3% 1% 英语词数907 238 99 105 19 30 98 104 43 28 5 84 % 26% 11% 12% 2% 3% 11% 11% 5% 3% 7% 9%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 语言总 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 动词 代词形容 词 副词数 词 连词量词冠 词 汉语词数324 99 9 72 5 36 22 42 15 13 2 % 31% 3% 22% 2% 11% 7% 13% 4% 4% 0.6% 英语词数366 91 49 41 1 9 39 50 22 13 23 28 % 25% 14% 11% 0.2% 2% 10% 14% 6% 4% 6% 8% 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 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这必然包含必 要的词性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根据需要将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 摘要:一种语言借用、吸收另一种语言的词语,这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而在语言的动态发展变化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快捷、最频繁的。对比英汉外来词的产生方式,分析其原因,促进翻译的发展,反应事物文化,将符合人们心理的优质外来词吸入本族语言,丰富本族语言,推进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外来词对比翻译方式 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接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传至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外来词,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叶斯帕森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萨丕尔也曾指出, 由于交际的需要, 使说一种语言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和那些邻近的或文化优越的语言说者发生接触。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 1 汉字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 汉字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因此,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因为现代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文字”。外来词有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通过音译借用吸收,语音和语义全部借自外族词,例如,“罗曼蒂克”,这四个字内部并无一定的语义关系,它只是音译了英语(romantic)。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英语翻译过来,这种被译音了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是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再如:歇斯底里(hysteric)、幽默(humor)、布丁(pudding)、康乃馨(carnation)、马赛克(mosaic)、扑克(poker)、马拉松(Marathon)等。 通过意译改造融合。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例如,“传真(fax)”、“安乐死(euthanasia)”、工会(trade union)、篮球(basketball)等。 通过音意兼译。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的同时也用汉字的意义表示其意义。如:奔驰(bonze)、香波(shampoo)、蹦极跳(bungee)。也可采用半部分音译,半部分意译,如:呼拉圈(hula-hoop)、绷带(bandag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水上芭蕾(water ballet)、奶昔(milk shake)等。 直译。这种词往往有两个以上的构成部分,直译的时候就按照这些构成部分进行意译,然后拼凑成词。如将“honey”直译为“蜜”,将“moon”直译为“月”,结构形式也是直接照搬,同外语原词同构,如原词“honeymoon”,译词也作“蜜月”。如:马力(horse power)、篮球(basketball)、白领阶层(white collar)、自我实现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大三这一学期,我们学完了那些基础课程,迎来了许多重要的课程。其中英汉对比研究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尽管很多学长学姐包括一些老师都认为这是一门复杂难懂的课程,而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是我认为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读完课本的绪论和第一章之后,我想写写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谈到了如何做人。我想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谈到的话题。我们来到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我个人认为学习如何做人比学习课本知识更加重要。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也是个失败的人。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而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该怎么样去做人。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光凭一身技艺是不行的,就算你工作经验丰富,如果你和同事相处不和谐,你还是无法在这个职位工作很久,那就更不可能谈升职等等。可以这么说,做人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所以上课前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做人方面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书本上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我们从这些理论知识中学到的有用的部分更是微乎其微。 再来,老师谈到了思维方式。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这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词。通常来说,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学术上的说法是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方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思维方式与我们学习英汉对比研究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英汉对比研究所要解读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另外,西方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中国汉民族重具象思维。西方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象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然后就是课本,英汉对比语言学。绪论部分写的是语言与文化。语言是什么?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存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是由行异两级构成的象征系统。那么文化又是什么呢?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绪论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及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发表时间:2015-02-02T13:45:31.0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2月总第142期供稿作者:武亚萍[导读] 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武亚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由于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诸多的差异,两种语言系统对被动语意的表达差别巨大。相较于汉语的表达方式而言,被动语态在英语语言系统中的运用更为普遍,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更加受到英语研究学界的重视,而如何在尊重两种语言系统差异的情况下合理地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是近年来英语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在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被动语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促进两种语言系统更好地交流融合。关键词:英语英汉对比被动翻译 英语和汉语在世界语言系统中是两种有着较大差异的语言,分别隶属于西方语系和东方语系。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而被动语态是构成两种语言系统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两种语系中均有着重要的地位。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使用较之于汉语语系更为广泛和深刻,著名的语言学家就曾经指出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是英语语系区别于汉语语系最重要的特色。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首先应该从英汉两种语系在被动语态上的对比入手,在掌握两种语言系统中被动语态区别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进行准确的把握。 一、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 英语语言系统在具体表达上注重句式的“型合”,句式结构的变化更为丰富复杂,特别是在be和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一被动语态的组合中,句式的“型合”表现得更为明显。英语对被动语态的表达通过类似的句式展现出来,明显具有显性的特点。而对于汉语被动语态来说,汉语的语意表现更为含蓄,对被动语态的表达也通常会借助句子的内部连接或句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展示意义上的被动,具有隐性的特点。 1.英汉结构被动句对比。英汉两种语系的被动语态在结构上存在着相同点,在两种形式的被动句中句子的主语一般都是意义上的受动者,而意义上的施动者则不太重要,可以在句子中表现出来,也可以隐去。但是两种被动句的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Many soldiers were killed in the war”一句中,由于句子的阐述者不能明确语意的施动者,所以采用被动句的形式进行表述。而与英语被动句的结构不同,汉语被动句的动词没有时态上的变化,所以汉语被动句不会以动词的过去分词为被动标志,汉语被动式常用能够直接表现被动的“被”字作为结构式被动句的构成条件。例如“糖果被吃掉了”一句中,采用了受动者、“被“字和动词相结合的结构表现被动意义。汉语被动句中的标志词除了“被”以外还有“叫”、“让”等,都能在反映被动意义的基础上构建被动句结构。 2.英汉意义被动句对比。英汉两种语系不仅在结构被动句上存在差异,在语意被动句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当被动句的受动者不会被错认成施动者时,汉语一般选择使用意义被动句。常见的意义被动有两种:一是常见于古文或口语中的逻辑关系上的被动,如“看病难这一问题总算得到解决了”。二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挨、获、遭、承蒙”等词与及物动词相结合表现被动意义,如“承蒙关照,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而英语的意念被动句则有所不同,在这种句式中虽然句子仍为主动句的结构,但是句子的主语在意义上却是受动者,常常用于描绘事物的属性状态等,被动意义比较弱。例如“Brazilian fruit tastes delicious”一句利用“taste”表示整个句子的被动意义,而“My father is difficult to request”一句也在主动句的句型中用“difficult”加具有被动意义的不定式结构来表现被动的概念。 二、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 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可以遵循两种方法,即直译法和意译法。直译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句子中没有出现施动者时对句子各部分结构的意思按主要成分的顺序进行翻译,直接翻译成带有“被”或其他结构被动句标志的句子。例如在对“Candy has been eaten by harry”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直接利用“被”字翻译成“糖果被哈利吃掉了”。而运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时,在句子中有施动者的情况下,可以将句子的施动者直接翻译成汉语句子的主语,将受动者翻译成句子的宾语,如可以将“The mouse was killed by Peter”翻译成“彼得把老鼠打死了”;而当句子中没有施动者时,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内容合理地在翻译中增加施动者,如在对“It maybe asked why I killed them”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根据内容增加主语,合理地翻译为“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将他们杀了”。 三、结语 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英语被动翻译进行了探讨,简要说明了英汉被动存在的差别和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的英语被动句翻译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Translation Theories Explored).New York: Routledge,2014,5。 [2]钟小芳英汉被动语态对比与互译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2,28,(2)。 [3]樊斌基于双语语料库的英汉对比与翻译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4]朱旭双英汉被动意义表达形式对比及翻译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

文学翻译论文

从形合与意合辩证法角度观古诗翻译策略 (潘静20084033042 英语师范三班) 摘要:形合( hypotaxis ) 和意合(parataxis)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也是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所在。本文提出应当运用哲学中的辩证法原理看待语言中的形合与意合,真正做到学术研究全面、客观、严谨以及科学。一方面,要重视句子及其以下层面的语言特点:英语侧重形合,汉语侧重意合;另一方面,更要研究英汉语的意合与形合在句子层面以上(段落、篇章)所具备的不同作用:英语篇章使用词汇手段等意合组织方式,而汉语篇章中则采用重复和骈偶等形合手段【1】。本文利用对《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的英译研究分析,强调辩证地、动态地看待英汉语中的形意合问题,改进汉语古诗翻译策略,使译作体现并契合原诗作者的思想与内容,使译作读者明白并理解原诗的内涵与文化。 关键词:形合意合辩证法古诗翻译 Abstract: The very common mea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are hypotactic and paratactic,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differenc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in a language should be researched in a dialectic way. Only in this way, can academic research become more complete and objective. On the one hand, ou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s and structures below the sentences leve l–English is more hypotactic while Chinese is more paratactic.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o study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of hypotactic and paratactic structures at the level of paragraphs in the two languages. Lexically paratactic structures are often found in English paragraphs, and hypotactic structures in the form of repetition and parallelism are frequently employed in Chinese. The author attaches the high importance to research languages in a dialectic way by the analysis of Mooring at night by Maple Bridge. So that we can find some strategies about the poem translation and make the successful exchange of two kinds of people with various background. Key words: hypotaxis, parataxis, dialectic way, poem translation 1.引文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英汉语篇组织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包括词的变化形态,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符号由“散”(个体的词)到“集”(组织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具有外显性和刚性;而意合则是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手段,具有内隐性和柔性。

英汉语言知识学习对比与翻译作业任务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1. It is flattering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too profound to be expressed so clearly that all who run may read, and very naturally it does not occur to such writers that the fault is with their own minds which have not the faculty of precise reflection. 翻译:认为自己的思想深奥,不可能表达得很清楚,让任何人都能理解,这是一种虚荣的念头。这样的作家当然不会想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脑子缺乏精确思考的能力。 2.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 翻译:他有一种令人不安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化无常。 3.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 Chiswick M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 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Thackeray) 翻译:(当时)这个世纪刚过了十几年。六月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契息克林阴道上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面来了一辆宽敞的私人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英语也成为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主要语言之一。但是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阻碍交流,因此翻译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但是翻译作为一种交流的环节,由于它是一门跨语言的艺术,所以需要涉及到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重组。同时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过程,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各自的语言学要素进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在实际的硬汉翻译过程中,语言学知识贯穿着翻译过程的各个部分。因此接下来本文将对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运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学;英汉翻译;运用分析;探讨研究 中英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包含着众多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讲求信、达、雅,不仅仅要将源语言转换成目的语言,同时翻译过来的语言要能够和目的语言表达方式相一致。我们可以将翻译的过程看成是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担任着中介者的作用,翻译信息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整个工程。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要能够精通了解。 一、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1)外延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外延意义就是指语言的概念知识,是一个词语最为基本的含义,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在平时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词语最先掌握的就是其外延意义,也是其最为基本的含义。我们在平时学习英语查字典的过程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的相关汉语解释就是其

外延意义。外延意义通常来讲具有稳定性,只和这个词语有关。外延意义并不会因为说话者本身所处的国家、说话者身份或者是所处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翻译人员在对dragon、dog、book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们的基本含义就是龙、狗以及书本,不会出现在澳大利亚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概念。外延意义具有明确性,不会随着国家、地域的不同就变成意外一种含义。 (2)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内涵意义就是指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覆盖下,给予词语的外延意义以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一个词语的外延意义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意义,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其社交色彩。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就是说外延意义是一个词语基本的、表面的含义,而内涵意义就是指一个词语的深刻的、潜藏的意义。前文讲过,外延意义具有稳定性以及明确的指向性,而内涵意义则具有不稳定性。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需要读者自己根据其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加以体会。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会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它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会有所变革,同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不一样。同样,我们可以举例进行说明:Youarealuckydog.在这句话中,dog的外延含义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狗的意思,无论是在英语语境或者是在汉语语境中。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一致,其内涵意义呈现出差别,在英语中,dog通常代表着忠诚,具有褒义,而在中国,dog则代表着不好的东西,例如狗仗人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源语言的内涵意义出发,将其翻译为“你真是个幸运儿”,而不是“你真是条幸运的狗”。

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打印版】

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 --- 系统、语义及其他 词类在英汉语中使用的频率有差异 1.我成功了。 I was in success. 2. The old man cast impatient glances at the clock. 这位老师不耐烦地看了看钟。 3.他初出茅庐,没有什么经验。 He is a green hand 4. On entering the door I remembered the doll I had broken. I felt my way to the hearth and picked up the pieces. I tried vainly to put them together. 一进门,我就想起来了被我摔碎的娃娃。我摸索着走到壁炉跟前,捡起了碎片。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 英汉语对比研究 人到齐就开会。 The meeting will begin when all are here. 不要人云亦云。 Don’t say what others have said. 帐单撕碎了。 The bill was torn to pieces. 问题解决了。The problem was solved. 你再说一个字,我马上走。 If you should say one more word, I would go at once. 你死了,我去当和尚。 If you should die, I would go and be a monk. 1.人在阵地在。 The position will not be given up so long as we are still living.(Condition 条件)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If one has no long-term considerations, he will find trouble at his doorstep.(Condition 条件) 3.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Sickness comes like an avalanche(雪崩) , but goes like reeling silk. (Contrast, Opposition 对照、转折) 4.我来他已去。 He had left when I arrived.(Time Order 时间先后) 5.他人老心不老。 Although he has aged physically, he remains young at heart. (Concession 让步) Look at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of the two languages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1.我的小子他很调皮。 My little grandson is very naughty. 2.那所房子你们早该修了。 You should have repaired the house. 3.英语这门语言,学会它可不容易。 It is by no means easy to learn the English language. 4.这里建大桥,我看行不通。 I don’t think it workable to build a bridge here. 1.志同道合,友谊才会持久。 Friendship will last only if it is based on a common goal. Only if friendship is based on a common goal, it will last. 2.天下雨,运动会延期了。 The sports meet was postponed because of rain. Because of rain, the sports meet was postponed. 3.We saw many signs of occupation while strolling along a street past a major concentration of the huts (棚户区)not far away from the Central Avenue.

翻译文化比较论文

翻译文化比较论文 一、“红”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 1.西方文化中Red一词的涵义Longm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2003)中对red作出解释:Redadj.havingthecolouroftheblood.n.thecolourofblood再看red 在CollinsCobuildLexicon(2001)中的释义:Somethingthatisredisthecolourofbloodorfire.从以上两本英语词典可以看出,red不含任何褒义。Red常让人联想到危险、暴力与血腥,是罪恶的象征。这一点,在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著名小说TheScarletLetter(《红字》)便有体现,该小说中女主人公被认为通奸而戴上了红色A字示众。Red在西方文化中还带有警告的意味,例如短语“inthered”是财政赤字之意,而“getoutofred”则是扭亏为盈;红色在美国道琼斯指数中表示下跌;红牌是“redcard”。另外,Red被喻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象征,“RedMenace”又称“RedScare”,意为“红色恐怖”,是冷战时期西方对苏联的称呼。 2.中国文化中“红”字的涵义《现代汉语词典》(2005)对“红”字的释义:红hòng①像鲜血的颜色。②象征喜庆的红布。③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④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⑤红利。⑥姓。从词典的释义里,不难看出,“红”字的涵义为褒义或者中性。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象征吉祥与喜庆的颜色,“红”字亦表示喜庆、欢乐。诸如,传统婚嫁中,“红”处处可见:贴“红喜字”,蒙“红盖头”,点“红蜡烛”,新娘穿“红装”。过新年时,家家门口贴“红对联”;长辈给小孩压岁包,也叫“红包”;表达对来年美好生活祝愿时,我们会说:“祝日子‘红红火火’”。“红”还是革命的象征,例如“红军”、“红色革命根据地”、“红卫兵”等等。中国股票市场以红色表示上涨,这与北美股票市场截然相反。 3.《红楼梦》原著中的“尚红”意识《红楼梦》的“尚红”意识体现在方方面面。第一,《红楼梦》书名就有一“红”字。《红楼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