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用生物学

医用生物学

医用生物学
医用生物学

一、单选题

1. 葡萄糖跨膜转运属于()。

A、简单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离子泵

2. 离子跨膜转运通常是通过()。

A、简单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离子泵

3. Na-Ka离子转运属于()。

A、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

C、简单扩散

D、协助扩散

4. 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属于()。

A、主动运输

B、胞吞作用

C、胞吐作用

D、被动运输

5.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

A、被动运输

B、协同运输

C、简单扩散

D、离子泵

6. 内吞液体物质称为()。

A、胞饮作用

B、胞吞作用

C、胞吐作用

D、胞外消化

7. 需要消耗能量的物质转运方式是()。

A、简单扩散

B、协助扩散

C、离子通道

D、主动运输

8. 不需要膜受体帮助的运输方式是()。

A、简单扩散

B、协助扩散

C、离子通道

D、主动运输

9. 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A、液泡

B、染色体

C、叶绿体

D、线粒体

10. 糖酵解酶系主要存在于()。

A、内质网

B、溶酶体

C、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

11. 下列不属于信号分子的是()。

A、NO

B、cAMP

C、乙酰胆碱

D、H2O

12. 下列不属于膜受体类型的是()。

A、离子通道型受体

B、精氨酸受体

C、G蛋白欧联受体

D、酶偶联受体

13. 下列属于细胞间信号分子的是()。

A、cAMP

B、cGMP

C、NO

D、乙酰胆碱

14.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胞内信使的是()。

A、cAMP

B、EGFR

C、cGMP

D、DG

15. 下列不属于细胞识别方式的是()。

A、不同受体连接

B、相同受体连接

C、受体与细胞表面大分子互补连接

D、相同受体共同连接大分子

16. 巨噬细胞的运动形式属于()。

A、阿米巴运动

B、褶皱运动

C、鞭毛运动

D、肿瘤扩散

17.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的运动形式()。

A、位置的移动

B、细胞形态改变

C、细胞内运动

D、细胞外运动

18. 神经元蛋白质的运输方式一般属于()。

A、细胞质运动

B、膜泡运输

C、轴突运输

D、染色体分离

19. 下列关于S期复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常染色质后复制

B、常染色质先复制

C、异染色质后复制

D、中心体一同复制

20. 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中心粒

B、能形成星体

C、细胞两级无微管蛋白

D、由许多微小组织形成纺锤体

21. 下列属于抑制细胞增殖的生长因子的是()。

A、TGF-β

B、表皮生长因子

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22. 对于抑癌基因表达产物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细胞生长增殖

B、促进细胞分化

C、激活癌基因活性

D、抑制细胞分化

23. 关于癌基因说法错误的是()。

A、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DNA片段

B、其产物主要是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的蛋白

C、是细胞生长增殖非必须的

D、过表达引起细胞转化

24. 减数分裂前间期不包括()。

A、G1期

B、S期

C、M期

D、G2期

25. 联会复合体是在哪个时期形成的()。

A、细线期

B、偶线期

C、双线期

D、经变期

26. 联会复合体没有下列哪种成分()。

A、横纤维

B、侧体

C、纵纤维

D、重组节

27. 下列有关双线期说法错误的是()。

A、二价体上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而分离

B、交叉点的端化

C、联合复合体产生于偶线期消失于双线期

D、联合复合体并未解体

28. 关于减数分裂Ι期的末期说法错误的是()。

A、各二分体解旋,核膜核仁重现

B、染色体数目减半

C、DNA总量加倍

D、每个二分体上有两条DNA分子

29. 第二次减数分裂的前期不包括()。

A、染色质凝集

B、形成染色体

C、核仁核膜消失

D、形成四分体

30. 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说法错误的是()。

A、单体解聚,形成染色质

B、核膜核仁消失

C、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D、细胞中DNA总含量减半

医用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参考

恭喜你,考试通过,分数:96 一、单选题 1. 精子发生的起始()。 A、精原细胞 B、精母细胞 C、精子细胞 D、原子细胞 2. 成熟的精子由哪些部分构成()。 A、头部 B、颈部 C、尾部 D、以上都是 3. 卵子的发生起始于()。 A、卵原细胞 B、卵母细胞 C、卵巢细胞 D、卵子细胞 4. 卵子发生的第二阶段()。 A、增殖期 B、生长期

C、成熟期 D、变形期 5. 卵泡的发育过程以下哪个阶段不正确()。 A、原始卵泡 B、初级卵泡 C、次级卵泡 D、半成熟卵泡 6. Oogenesie是指()。 A、卵子发生 B、精子发生 C、卵原细胞 D、精原细胞 7. 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或者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称为()。 A、生殖 B、遗传 C、变性 D、复制 8. 沃森和克里克于哪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A、1953 B、1951

C、1943 D、1933 9. 线粒体DNA的长度()。 A、16569bp B、16659bp C、15669bp D、15496bp 10. 核基因组内单一序列的含量()。 A、20-30% B、30-40% C、40-60% D、60-70% 11. 核基因组内重复序列的含量()。 A、20-30% B、30-40% C、40-60% D、60-70% 12. 复制子的长度()。 A、100-200kb B、30-300kb

C、200-300kb D、以上都不是 13. Replicon是指()。 A、复制子 B、转录子 C、结合子 D、终止子 14. Transcription是指()。 A、转录 B、翻译 C、复制 D、结合 15. 核内异质RNA包括()。 A、外显子 B、内含子 C、侧翼序列 D、以上都是 16. Splicling是指()。 A、剪接 B、戴帽

《卫生统计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卫生统计学》复习资料 08生物技术曾洋and林阳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统计学:就是一门通过收集、整理与分析数据来认识社会与自然现象数量特征得方法论科学。其目得就是通过研究随机事件得局部外在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 从而探索事件得总体内在规律性,而随机性得数量化,就是通过概率表现出来。 总体:总体就是根据研究目得确定得同质得观察单位得全体,更确切得说,就是同质得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得集合。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总体中得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得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所谓有代表性得样本,就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得样本。 抽样:从研究总体中抽取少量有代表性得个体,称为抽样。 概率:概率(probability)又称几率,就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得一个数值,记为P(A),P(A)越大,说明A事件发生得可能性越大。0﹤P(A)﹤1。 频率:在相同得条件下,独立重复做n次试验,事件A出现了m次,则比值m/n称为随机事件A 在n次试验中出现得频率(freqency)。当试验重复很多次时P(A)= m/n。 变量:表现出个体变异性得任何特征或属性。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就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定得观察结果。随机变量得具体内容虽然就是各式各样得,但共同得特点就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得取值服从特定得概率分布。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就是指由于仪器未校正、测量者感官得某种偏差、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使观察值不就是分散在真值得两侧,而就是有方向性、系统性或周期性地偏离真值。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实验设计与完善技术措施来消除或使之减少。随机误差: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就是指排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得误差。它受多种因素得影响,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与系统性而随机得变化。误差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理来估计。 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得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就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得现象。严格得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得参差不齐。 抽样误差:(消除了系统误差,并将随机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由于个体变异得存在,在抽样过程中产生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得差异。 分布:随机现象得规律性通过概率来刻画,而随机事件得所有结局及对应概率得排列称为分布。 第二章定量资料得统计描述 名词解释 算术均数:描述一组数据在数量上得平均水平。总体均数用μ表示,样本均数用X表示。 几何均数:用以描述对数正态分布或数据呈倍数变化资料得水平。记为G。 中位数:将一组观察值由小到大排列,n为奇数时取位次居中得变量值;为偶数时,取位次居中得两个变量得平均值。

病原微生物复习100题教程文件

病原微生物复习100 题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一、100多选题(选择最佳答案) 1.下述微生物除了哪种以外,均属于原核细胞型? A 病毒 B 放线菌 C 衣原体 D 细菌 E 支原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 真菌 B 细菌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3.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A 厘米 B 毫米 C 微米 D 毫微米 E 微微米 4. 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A 厘米 B 毫米 C 微米 D 毫微米 E 微微米 5. 关于细菌革兰染色操作步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标本涂片固定 B 结晶紫初染 C 碘液媒染 D 盐酸酒精脱色 E 稀释复红复染 6.关于抗酸染色,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石碳酸复红染色 B 盐酸酒精脱色 C 碱性美兰染色 D 结核杆菌染成红色 E 非抗酸杆菌染成红色 7.关于血清学诊断方法,下述哪项错误? A 伤寒—肥达反应 B 风湿病—抗“O”试验 C 斑疹伤寒—外斐氏反应 D 类风湿—冷凝集试验 E 梅毒—胶乳凝集试验 8. 关于细菌对氧的需要分类,下述哪项错误? A 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 B 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 C 专性厌氧菌—脆弱类杆菌 D 专性需氧菌—结核分枝杆菌 E 微需氧菌—霍乱弧菌 9.青霉素杀菌机理是: A 破坏细胞膜 B 破坏肽聚糖 C 抑制肽聚糖合成 D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E 抑制的DNA 合成 10.细菌中最耐热的结构是: A 芽胞 B 鞭毛 C 荚膜 D 核蛋白体 E 中介体 11.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是: A 有丝分裂 B 二分裂 C 有性孢子生殖 D 无性孢子生殖 E 复制 12.在细菌生长中,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是: A 迟缓期 B 对数期 C 减数期 D 稳定期 E 衰退期 13.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 消毒 B 无菌 C 防腐 D 灭菌 E 杀菌 14.抗毒素血清等被细菌污染处理方法是: A 滤过除菌 B γ射线照射 C 低热灭菌 D 间歇灭菌 E 环氧乙烷 15.下列消毒灭菌法,哪种是错误的? A 金属器械一漂白粉 B 排泄物一漂白粉 C 饮水一氯气 D 含糖培养基一间歇灭菌 E 人和动物血清一滤过除菌 16.细菌以接合方式转移基因是通过: A 细胞壁接触 B 细胞膜融合 C 鞭毛 D 性菌毛 E 普通菌毛 17.下述哪项对外毒素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 蛋白质 B 细胞壁成分 C 不耐热 D 毒性强 E 受甲醛作用可失去毒性 18.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 肽聚糖 B 脂多糖 C 鞭毛蛋白 D 核蛋白 E 脂蛋白 19.下列细菌抗感染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是? A 链球菌 B 结核分枝杆菌 C 白喉杆菌 D 葡萄球菌 E 肺炎链球菌 20.霍乱弧菌的感染途径是: A 呼吸道感染 B 消化道感染 C 创伤感染 D 接触感染 E 多途径感染 21.结核杆菌感染途径是: A 呼吸道感染 B 消化道感染 C 创伤感染 D 接触感染 E 多途径感染 22.下述除哪项外,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因素? A 溶血毒素 B 血浆凝固酶 C 肠毒素 D 菌毛 E 表皮剥脱毒素 23.下述除哪项外,均为致病性葡萄球菌最重要的鉴定 依据? A 金黄色色素 B 血平板上溶血 C 凝固酶阳性 D 耐热核酸酶 E 发酵菊糖 24.下述除哪项外,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毒素性疾病? A 肉毒中毒 B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C 假膜性肠炎 D 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E 食物中毒 25.下列除哪项外,均与链球菌在组织内扩散有关? A 链激酶 B 血浆凝固酶 C 链球菌DNA 酶 D 链道酶 E 链球菌纤维蛋白溶酶 26.关于脑膜炎奈氏菌微生物学检查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标本取材后应立即冷藏 B 瘀斑涂片镜检有诊断意义 C 分离培养用巧克力色培养基 D 初次培养需5~10%CO2 E 标本可采取瘀斑穿刺液 27.休克、败症死亡的患者,尸体解剖心血培养发现有革兰阳性矛头状双球菌生长,该菌可能是: A 溶血性链球菌 B 脑膜炎奈氏菌 C 痢疾杆菌 D 肺炎链球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28.疑似败血症患者血培养,在血平板培养基上长出带α溶血环的灰色小菌落,染色镜检为革兰阳性链球菌,该菌可能是: A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丙型链球菌 D 肺炎链球菌 E 肠球菌 29.单位发生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在餐具和厨房炊具中没培养出肠道致病菌,但在炊事人员的手上查出了化脓感染灶。请问致病菌可能是: A 产气荚膜梭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空肠弯曲菌 D 肠炎沙门菌 E 鼠伤寒沙门菌 30.26岁女性发热39℃,咳嗽铁锈色痰,X 光检查右肺上叶有大片阴影,胸腔有少量积液。临床诊断为大叶性肺炎,请问致病的微生物为何? A 嗜肺军团菌 B 肺炎球菌 C 肺炎杆菌 D 肺炎支原体 E 肺炎衣原体 31.某新生儿出生被确诊为细菌性脑膜炎,下述哪种为常见的致病菌? A 流感杆菌 B 肺炎球菌 C 脑膜炎球菌 D B 群链球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32.12岁男儿以发热为主诉来院,既往确诊为轻度心瓣膜病。一个月前拔牙,二周前开始发热,血培养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请问常见的致病菌为何? A 甲型链球菌 B 乙型链球菌 C B 群链球菌 D D 群链球菌 E 变异链球菌 33.24岁妇女和她的丈夫在饭店吃饭5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其中呕吐为甚。该症状可能和下列哪种细菌有关? A 产气荚膜杆菌 B 肉毒杆菌 C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D 伤寒沙门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34.20岁青年扁桃腺摘除后,发烧,体温 37.5~39C0间,分离培养有带溶血环的小菌落生成,诊断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心内膜炎。该菌来自何处? A 皮肤 B 结肠 C 鼻咽腔 D 尿道 E 眼结膜 35. 引起猩红热为 A A 群溶血型链球菌 B B 群溶血型链球菌 C D 群溶血型链球菌 D 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E 变异链球菌 36. 引起风湿热为 A A 群溶血型链球菌 B B 群溶血型链球菌 C D 群溶血型链球菌 D 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E 变异链球菌 37.引起出血性结肠炎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是: A 0152 B O157 C O158 D O159 E O164 38.检查哪种细菌指数可判断水、食品是否被粪便污染? A 葡萄球菌 B 链球菌 C 志贺菌属 D 沙门菌属 E 大肠菌群 39.下述哪种疾病不做血培养? A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B 钩端螺旋体病 C 副伤寒 D 细菌性痢疾 E 布氏菌病 40. 患者张某,发烧第五日,疑似伤寒病,为确诊应做下述哪项检查为宜? A 便培养 B 尿培养 C 胆汁培养 D 血培养 E 肥达反应 41. 张×,疑是注射过伤寒,甲型副伤寒疫苗,这次因发烧入院,两次取血做肥达氏反应,入院后第四天结果如下:TH 1:80 TO 1:80 TA 、TB 、TC 1:40, 入院后第十二天结果如下:TH 、TO 1:320 TA 、TB 、TC 1:40 ,应作何种诊断 ? A 患伤寒 B 患甲型副伤寒 C 患乙型副伤寒 D 沙门菌早期感染 E 回忆反应 42. 患者张某,发烧第15日,疑似伤寒病,为确诊应做下述哪项检查为宜? A 便培养 B 尿培养 C 胆汁培养 D 血培养 E 肥达反应 43.患者王某,发烧一周,做肥达反应,结果为T01:40、TH1:160、TA 、TB 、TC 均为1:40以下,十天后复查TO 、TH 、TA 、TB 、TC 均为1:40以下,请问下述哪项解释为宜? A 患伤寒病 B 患副伤寒甲 C 患副伤寒乙 D 沙门菌早期感染 E 非特异回忆反应 44.患者周某,发烧一周做肥达反应结果如下:TO1:80,TH 、TA 、TB 、TC 均为1:40,下述哪项解释为宜? A 患伤寒病 B 患副伤寒甲 C 患副伤寒 D 沙门菌早期感染 E 非特异回忆反应 45. 患者冯某,发烧一周,做肥达反应结果如下:TO1:80、TH1:80、TA1:80、TB1:40、TC1:40,十天后复查TO1:320,TH1:40,TA1:320,TB 、TC 均1:40以下,请问下述哪项解释为宜? A 患伤寒病 B 患副伤寒甲 C 患副伤寒乙 D 沙门菌早期感染 E 非特异回忆反应 46. 3岁男儿在幼儿园进食后,出现严重腹痛、血便和肾功衰竭。同时进食儿童也有数人出现相同的症状,诊断出血性结肠炎。下述哪项为常见的病原菌? A O 139霍乱弧菌 B O 15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C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D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47.腹泻患者便培养,可疑菌落镜检革兰阴性中等大杆菌,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只产酸,半固体培养基中不扩散生长,该菌可能是: A 大肠杆菌 B 痢疾杆菌 C 伤寒沙门菌 D 肠炎沙门菌 E 鼠伤寒沙门菌 48.霍乱弧菌的致病性,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致病因素有霍乱肠毒素 B 有菌毛使细菌吸附到小肠粘膜表面 C 细菌可侵入到细胞内繁殖 D 主要症状为腹泻 E 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 49.1992年以后主要流行霍乱弧菌血清群是: A 古典生物型 B EL Tor 生物型 C O139 D 0138 E 02 50.下述除哪项外,均能产生肠毒素? A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B 霍乱弧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痢疾志贺菌 51.某单位发生了症状以呕吐腹泻为水样便的食物中毒,防疫医生在调查后认定为“与吃新鲜小海米拌凉菜”有关,请问致病菌可能是: A 副溶血性弧菌 B 肠炎沙门氏菌 C 鼠伤寒杆菌 D 产气荚膜杆菌 E 空肠弯曲菌 52.关于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的作用,下述哪项是错的? A α毒素—卵磷脂酶 B μ毒素—透明质酸酶 C κ毒素—胶原蛋白酶 D γ毒素—皮肤坏死 E 肠毒素—腹泻 53.肠道正常菌群中属于无芽胞厌氧菌的是: A 大肠杆菌 B 破伤风梭菌 C 绿脓假单胞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脆弱类杆菌 54.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无芽胞厌氧菌引起的? A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B 坏死性口腔炎 C 肺脓肿 D 子宫内膜炎 E 败血症 55. 女患者左下腹部有痉挛性疼痛,一周前曾做过经阴道的结扎手术,阴道后穹隆穿刺术得20ml 带血,恶臭的脓性液体。厌氧培养得革兰阴性杆菌。请问该菌是下述哪一项? A 大肠杆菌 B 肺炎克氏菌 C 变形杆菌 D 绿脓假单胞菌 E 脆弱类杆菌 56. 异染颗粒是哪种细菌染色特性? A 鼠疫杆菌 B 结核分枝杆菌 C 炭疽芽胞杆菌 D 麻疯分枝杆菌 E 白喉棒状杆菌 57.某校发生了症状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食物中毒,防疫医生发现并确定是切猪肉时生熟不分,造成食物污染而发生的,并依据该致病菌在污染的食品、粪便中每克含有十万个以上菌,确定了诊断,请问致病菌可能是: A 副溶血性弧菌 B 沙门氏菌 C 空肠弯曲菌 D 产气荚膜杆菌 E 肉毒杆菌 58. 卡介苗是结核分枝杆菌的变异株,它的变异指的是: A 菌落变异 B 形态变异 C 结构变异 D 毒力变异 E 耐药性变异 59.下述哪种微生物感染是有菌免疫? A 白喉棒状杆菌 B 痢疾志贺菌 C 结核分枝杆菌 D 百日咳杆菌 E 伤寒沙门菌 60. 2月前感到疲劳,食欲减少,体重减轻,发烧咳嗽,喀痰带血丝。取标本涂片用齐-尼二氏染色法染色镜下见到染成红色细长弯曲有长枝的杆菌。该细菌是何种细菌? A 炭疽芽胞杆菌 B 肺炎克氏菌 C 结核分枝杆菌 D 流感嗜血杆菌 E 白喉棒状杆菌 61.成人临床怀疑患肺结核病,在下列处置中,除哪项外均是正确的? A 痰浓缩集菌涂片抗酸染色 B 做结核菌素试验 C 胸部X 光摄影 D 痰结核杆菌培养 E 接种豚鼠做动物试验 62.在放线菌感染的病灶组织及脓样物质中,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 A 异染颗粒 B 质粒 C 硫磺样颗粒 D 包涵体 E Dane 颗粒 63.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热形特点是 A 波浪热 B 回归热 C 稽留热 D 弛张热 E 间日热 64.皮肤出现中央发黑呈痈样化脓灶,分泌物革兰染色镜检发现革兰阳性竹节状大杆菌,菌体中央带有芽胞,且有荚膜。该病原菌是: A 大肠杆菌 B 变形杆菌 C 布氏杆菌 D 炭疽芽胞杆菌 E 鼠疫杆菌 65. 幽门螺杆菌鉴定的主要依据是: A 过氧化氢酶 B 氧化酶

医用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

2012—20XX年《医学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 考试时间:20XX年12月31日13:30—14:30 题型:名词解释20分;单选20分;判断题20分;简答题40分。 1、蛋白质的概念: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 是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具有非常复杂的生物学功能: ①作为结构成分;②运输和传导作用;③收缩运动作用; ④免疫保护作用;⑤催化作用。 由氨基酸构成。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级结构:在以肽键为主键,二硫键为副键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为一级结构,是蛋白质分子的线性平面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着不同蛋白质各自特定的空间结构和功能。 二级结构:肽链上相邻近的氨基酸残基间靠氢键维系的有规律、重复有序的空间结构,有α螺旋、β折叠和三股螺旋。 3、蛋白质的变构和变性的概念: 变构是指蛋白质通过构象变化而实现调节其功能的现象; 变性是指蛋白质受到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其高级结构被破坏、生物活性随之丧失的现象。 共同点:高级结构变化,都不涉及一级结构。 不同点:变构是高级结构改变,导致生物功能变化,并不是失去功能,变化是可逆的。 变性是高级结构完全破坏,无生物活性。 注:蛋白质特定的空间结构是行使生物功能的基础。 4、单位膜的概念:由脂双层及嵌合蛋白质构成的一层生物膜。是包围在整个细胞最外层的薄膜。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内膜在电镜下都呈“暗-明-暗”的三层式结构,即内外两层致密的深色层,厚度约为2nm,中间一层疏松的浅色带,厚度为3.5nm:

5、穿膜运输的种类及特点: 1)被动运输指物质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消耗代谢能的运输方式; I、简单扩散:物质从浓度较高一侧直接穿过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向浓度较低的一侧转运(物质顺浓度梯度的单纯的扩散作用),不需借助载体。只有疏水分子及不带电的极性小分子以此方式过膜。 II、离子通道扩散:极性很强的水化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异离子通道蛋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转运。 III、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金属离子以及细胞代谢物)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帮助,顺浓度梯度方向的跨膜转运。(物质顺浓度梯度,需借助特定的载体蛋白的物质运输。不带电荷的较大的极性分子以及一些离子以此方式运输。) 2)主动运输指物质逆浓度梯度(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消耗能量,并需专一性的载体蛋白。 I、Na+-K+泵:是镶嵌在质膜上的蛋白质,也是一种Na+-K+ ATP酶,既有载体的功能, 也具有酶的活性。 II、Ca2+泵:是存在于质膜和内质网膜上的一种跨膜蛋白。 III、H+泵:能将H+泵出细胞,建立和维持跨膜的H+电化学梯度来驱动转运溶质进入细胞。 IV、N a+-K+泵驱动的协同运输:主动运输并不直接利用A TP,而是依靠Na+-K+泵维持Na+的跨膜梯度的驱动而进行的伴随运输,是一种间接利用ATP的主动运输方式。 6、膜泡运输的种类及特点:质膜对大分子化合物或颗粒不能通透,它们在细胞内运转时都由膜包围,形成细胞质小泡,故称膜泡运输。都是需能的主动运输。 1)、胞吞作用:质膜内陷将外来的大分子和颗粒包围,形成小泡转运到细胞内的过程。 I、吞噬作用:细胞吞噬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或大分子复合体(如细菌、细胞碎片)的过程。 II、胞饮作用:细胞摄取液体和溶质的过程。

医用生物学试题及解答

医用生物学习题及解答 (供开设医用生物学课程的各专业用) 甘肃中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主编 前言 结合学习《医用生物学》课程的各专业同学的特点及部分同学的要求,我们编写了这本《医用生物学习题及解答》,做为《医用生物学》教材的辅助读物。我们的目的是让同学们能在掌握、熟悉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书中所列参考答案若有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编者 2001年6月 目录 绪论 细胞化学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医学遗传学基础 肿瘤与遗传 模拟套题一 模拟套题二 模拟套题三 模拟套题四 模拟套题五 模拟套题六 绪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新陈代谢 2生长和发育 3 繁殖4 遗传和变异5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6 进化 二、选择题 1 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 ) A 新陈代谢 B 物质更新 C 能量转换 D 光合作用 2 研究细胞的显微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称为( ) A 生态学 B 细胞学 C 生物化学 D 形态学

3 研究生物特性或性状的传递和变异的科学称为( ) A 进化论 B 分类学 C 遗传学 D 人类学 三、问答题 1 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如何? 2 简述21世纪生物学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物质的运动形式,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由两个作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组成。同化作用(anabolism)是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物质,并把它们组成自身物质,同时储存能量。异化作用(catabolism)是指机体 把自身物质进行分解,释放其中所贮存的能量,并把分解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2 生长(growth)是指生物体本身体积的增大。 发育(development)是指一个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一系列复杂而有顺序的变化,形成一个成熟个体,然后经过衰老而死亡的总过程。但在高等动、植物中,发育一般是指达到性机能成熟为止。 3 当生物体生长发育达到一定大小和一定程度时,就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新个体,这种现象叫繁殖(multiplication)。繁殖保证了生命的连续性,并为生物界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4 子代和亲代之间的相似叫遗传。 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各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 5 见上述1 6 在生命发展的历史中,一些变异改进了生命生存的机会,从而被保留下来;另一些变异则消失了。生命在其发展的历史中,不断发生变异,于是就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这就是进化。 二、选择题 1 A 2 B 3 C 三、问答题 1 (1)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首先,基础医学各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等,都是以细胞为研究基础,以生物学为理论指导。 其次,生物学也是临床医学有关学科的重要基础之一。要能正确认识某些疾病,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显然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例如,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已表明生物膜是进行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的重要场所,并在整个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这些研究理论与成果,已被临床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在疾病的病因分析、诊断与治疗中起了很大作用。如膜受体理论证明,膜受体数量增减和结构上的缺陷以及特异 性结合力的异常改变,都会引起疾病。现已发现不少疾病的发生都与生物膜的特异变化相关。再如,缺血性心脏病 和脑血管病可能是由于动脉内皮细胞的变化而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就必须从细胞生物学入手,深入探索动脉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由此可见,生物学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2)现代医学重要课题的研究将依赖于生物学的更深入发展

卫生统计学考试重点总结复习

一、绪论 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确切的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所组成的集合。 3.参数:用样本的指标来推算或估计出来的,用来说明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4.统计量:根据观察值计算出来的量,是用来描述和分析样本的统计指标。 5.变量的类型及其转换: ①定性变量:a.分类变量(计数资料)i.二分类变量 ii.多项无序分类 b.有序变量(等级资料) ②定量变量:a.连续型变量 b.离散型变量 变量只能由“高级”向“低级”转化:定量→有序→分类→二值。 6.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些的数值。 7.卫生统计学的内容包括:统计学是一门处理数据中变异性的科学与艺术,内容包括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达数据,目的是求得可靠的结果。 8.卫生统计学: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医学实践来研究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 9.卫生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有变异的事物。 10.统计工作的一般步骤:设计资料、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11.同质:指同一总体中个体的性质、影响条件、背景相同或非常相近。 12.变异:同一总体内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又是绝对的,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13.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 14.抽样误差: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从某一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二、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频率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①计算极差R、②确定组段数与组距(一般为8-15组)、③确定各组段的上下限、④列表。 2.频率分布表的用途: ①揭示频数分布的分布特点和分布类型,文献中常将频数表作为陈述资料的形式。 ②便于进一步计算统计指标和进行统计分布处理。 ③便于发现某些特大和特小的可疑值。 ④当样本含量比较大时,可用各组段的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3.中位数:指将原始观察值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后,位次居中的那个数。 4.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百分位数P75和百分位数P25之差,定义为Q=P75-P25,恰好包括总体中50%的个体观察值,用来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离散趋势的指标。 5.标准差: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是衡量对称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标准差大,则离散度大,标准差小,则离散度小。 6.变异系数:变异的大小S相对于其平均水平X的百分比,主要用于量纲不同的变量间,或均数差别较大的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三、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1.构成比: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100% 2.相对数的类型:

医用生物学习题

习题一 1、你是如何理解“自然选择”与“生存竞争”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 2、论述某种环境致突变污染物的长期作用可能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3、生命具有哪些主要的基本特征? 4、信息传递对于生命活动具有何种重要意义? 5、生命现象的延续是怎样实现的? 6、胚胎发育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特点如何? 7、为什么随个体发育的进程,细胞分化潜能逐渐受到限制? 8、试从呼吸、循环系统、附肢结构、生殖方式、皮肤角度比较探讨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趋势 9、中胚层(三胚层)和两侧对称体形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10、什么是胚胎发育?请简述胚胎发育的过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引起先天性畸形的原因。 11、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1.你是如何理解”自然选择”与”生存竞争”? 答:二者都是”生物进化”的组成部分.其中生存竞争是手段,自然选择是结果.生物在种内斗争,种间竞争以及与无机环境的竞争中,不断淘汰拥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其实质为淘汰不利基因),最终达到”适者生存”的阶段,即”自然选择”. 2.论述某种环境致突变污染物的长期作用可能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答:进化是一种缓慢而有序的过程.污染物强行扰乱这一过程,使生物个体过早获得明显的变异. 对于个体,该变异往往与原有环境无关,致使生物个体无法适应环境而死亡,存活的个体将把变异性状遗传给下一代.对于种群,由于多个个体的突然死亡,使种群的种群数量等基本特征发生巨大改变,该种群可能消失.对于群落,食物链发生重大变化,优势种可能变更,但总是会存在优势种.对于生态系统,若其调节能力足够强,则该系统各成分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平衡. 3.生命具有哪些主要的基本特征? 答: 1.以核酸为遗传物质(朊病毒除外),以蛋白质为生命表现形式. 2.以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并由此进行生长、发育. 4.具有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 5.可进行生殖获得子代,并在生殖过程中表现出”遗传”和”变异”. 4. 信息传递对于生命活动具有何种重要意义? 答:⑴.生物体通过信息传递与其它生物以及无机环境进行互动,从而进行”捕

卫生统计学试题6含答案

统计试题题库 1. 下列那个是对标化后总死亡率的正确描述? A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 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C.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E.以上都不对 2. 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D 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 B.两样本均数相近 C.两样本方差相等 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 E.两样本例数相等 3. 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 D A.总例数大于40 B.理论数大于5 C.实际数均大于l 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 E.总例数小于40 4. 总体应该是由: D

A.研究对象组成 B.研究变量组成 C.研究目的而定 D.同质个体组成 E.任意个体组成 5.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 E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6. 抽样误差是指: D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 7. 抽签的方法属于下列那种抽样: D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分级抽样

8. 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下列那类资料: B A.计算 B.计数 C.计量 D.等级 E.都对 9. 实验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四个基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 D A.便于统计处理 B.严格控制随机误差的影响 C.便于进行试验 D.减少和抵消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E.以上都不对 10. 两个样本作t检验,除样本都应呈正态分布以外,还应具备的条件是: B A.两样本均数接近 B.两S2数值接近 C.两样本均数相差较大 D.两S2相差较大 E.以上都不对 11. 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 A.Sx B.S C.X D.CV

病原微生物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 一.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 二.医学微生物学发展中的几个标志人物和事件: (一)显微镜的发明 荷兰吕文胡克于1676年发明了一架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他用这种原始显微镜发现了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并正确地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第一次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传染因子的确立 1.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首次制成炭疽菌、狂犬病疫苗,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首先证明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并创立了用加温处理的巴斯德消毒法。 2.在巴斯德工作的启发下,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器械,创建了无菌外科手术,成为微生物学应用于医学实践的一个巨大成就。 3.德国医生郭霍证明了微生物是传染病的致病因子,并创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和细菌染色法等研究方法,使他同巴斯德一道成为实验微生物学的奠基人。郭霍提出了著名的四原则:①在同样特殊疾病中能发现同一种病原菌;②这种病原菌能在体外获得纯培养;③将纯培养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引起相同的疾病;④能从感染动物体内重新分离出这种病原菌的纯培养医学教。 (三)病毒的发现 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凡诺夫斯基证明烟草花叶病病原体是一种光学显微镜看不见的,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最小生物-病毒,标志着病毒病原研究的开始。 (四)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 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一直到1940年Florey 等将青霉素分离提纯后,才开始应用于临床医学教。 (五)免疫学的兴起与发展 18世纪英国医生创制了牛痘以预防天花,为科学地制备和应用疫苗开辟了途径。以后,巴斯德研制鸡霍乱、炭疽、狂犬等疫苗成功,从而为免疫学兴起奠定了基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本原理 一、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是一层厚而致密的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肽聚糖的肽链之间通过5个甘氨酸交联着。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则是多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是:薄薄的肽聚糖层,脂蛋白层/周质层,磷脂层和脂多糖层。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结构也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有所不同,肽链是直接交联在一起的。 二、细菌有哪及类特殊结构,各有什么主要功能 1、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面覆盖着一层疏松透明粘性物质。厚度不同,名称不同。 功能:1)抵抗干燥;2)加强致病力,免受吞噬;3)堆积某些代谢废物;4)贮存物。 2、鞭毛和菌毛 鞭毛:某些细菌表面一种纤细呈波状的丝状物,是细菌运动器官。 鞭毛着生状态决定运动特点。

医用生物学作业习题

《医用生物学》作业习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医用生物学》这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本教研室根据傅松滨主编的《医学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6版)编写了供学生复习的作业习题,现列举部分供大家参考: 一单选题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吞噬液滴的作用属于()? A、协同运输 B、对向运输 C、吞饮作用 D、吞噬作用 E、胞吐作用 2、以下不参与构成染色体的是()? A、DNA B、RNA C、组蛋白 D、非组蛋白 E、脂质 3、以下关于核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双层膜 B、与内质网膜相连续 C、分布有多个核孔 D、有核纤层支持 E、核周间隙联系着核与质 4、哺乳动物的精子顶体实际上是一种特化的()? A、线粒体 B、鞭毛 C、高尔基复合体 D、溶酶体 E、分泌泡 5、以下不参与构成细胞表面的是()? A、细胞外被 B、胞质溶胶 C、细胞间连接结构 D、细胞膜 6、细胞内rRNA的合成部位是()? A、染色体 B、中心体 C、核纤层 D、核膜上 E、核仁 7、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成分是()? A、镶嵌蛋白 B、外周蛋白 C、多糖 D、脂类 E、金属离子 8、细胞内含量最高的膜成分是()? A、细胞膜 B、内质网 C、线粒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9、微粒体是以下哪种结构经离心形成()? A、微体 B、内质网 C、细胞核 D、高尔基复合体 E、细胞膜 10、以下与溶酶体关系不大的疾病是()? A、矽肺 B、类风湿关节炎 C、痛风 D、百日咳 E、糖原累积症 11、47,XY,+18核型属于哪种变异类型( ) A、多倍体 B、单倍体 C、单体型 D、三体型 12、身高体重肤色血压智商等性状属于()

9住院医师规培考试 卫生统计学方法与应用(下)

1、某地进行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调查中,共发现病人231例。其中男性158例占68.40%,女性73例占31.60%,提示()* ? A.男性因在外就餐机会多发病机会就高 ? B.男性病人比例高于女性病人 ? C.男性发病率高 ? D.男性患病率高 ? E.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2、甲乙两地某病的死亡率进行标准化计算时,其标准选择()* ? A.不能用甲地数据 ? B.不能用乙地数据 ? C.不能用甲地和乙地的合并数据 ? D.可能用甲地或乙地的数据 ? E.以上都不对 3、若已知该省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平均水平,欲了解某县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是否高于该省正常水平,应采用()* ? A.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 B.配对t检验 ? C.成组t检验 ? D.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 ? E.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4、对于一组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经直线相关分析得相关系数r=0.9,对该资料拟合回归直线,则其回归系数b值()*

? A.b>0 ? B.b=0 ? C.b<0 ? D.b=1 ? E.不能确定正负 5、对原始统计资料的要求是()* ? A.及时收集完整、准确的资料 ? B.综合资料 ? C.方差分析时要求个样本所在总体的方差相等 ? D.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时,组内均方就是误差均方 ? E.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时,F=MS组间/MS组内 6、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随机化、对照、盲法 ? B.随机化、盲法、配对 ? C.随机化、重复、配对 ? D.随机化、齐同、均衡 ? E.随机化、对照、重复 7、作符号秩和检验时,统计量T为较小的秩和,则正确的是()* ? A.T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HO ? B.T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HO ? C.P值与T值毫无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细胞学部分

细胞学部分 一、填空题 1.真核细胞的微观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而亚微结构则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两大类。 2.单位膜是由内外两层___深色层___________和中间一层______________组成。 3.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脂__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__和少量的糖类。 4.细胞膜具有两个显著特性:___不对称性___________与 _________流动性_____。 5.细胞膜运输物质的主要方式有___穿膜运输___________与 ________膜泡运输______两种形式。 6.Na+、K+离子通过细胞膜从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运输叫 _________主动运输_________,在运输过程中需要 ___ATP___________供能。 7.在不同细胞中光面内质网的功能不同,在肝细胞内它具有 _________脱毒_____作用,在肌细胞中它具有______调节收缩 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8.内质网是由__一_______层单位膜构成,可以分为___________滑面内质网__和_____粗面内质网________两类。 9.细胞氧化过程(以葡萄糖为例)包括_______糖酵解 ___________、____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___________、___三磷酸循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电子的传递和氧化磷酸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步骤。 10.细胞骨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11.光镜下观察到的中心体包括中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周围的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12.核糖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RNA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蛋白质______________,电镜下观察到的核糖体由____大亚基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小亚基_____组成。 13.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一般为___80__________S,其大小亚基分别为________60______S和____40__________S。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卫生统计学 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资料分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统计推断:是利用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a参数估计是指利用样本信息来估计总体参数,主要有点估计(把样本统计量直接作为总体参数估计值)和区间估计【按预先设定的可信度(1-α),来确定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b假设检验:是以小概率反证法的逻辑推理来判断总体参数间是否有质的区别。 变量资料可分为定性变量、定量变量。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进行转化,通常是由高级向低级转化。 资料按性质可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是描述计量资料分布类型及分布特征的方法。离散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图可用直条图表达。 2频率分布表(图)的用途:①描述资料的分布类型;②描述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③便于发现一些特大和特小的可疑值;④便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处理;⑤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以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3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是定量资料中总体分布的两个重要指标。 (1)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平均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参数,用于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P50就是中位数)、众数。算术均数: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几何均数: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频率图一般呈正偏峰分布)、等比数列;中位数: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也可用于分布末端无确定值得资料。 (2)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常把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方差和标准差:都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对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常把均数和标准差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变异系数:主要用于量纲不同时,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标准差的应用:①表示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②结合均数计算变异系数、描述对称分布资料;③结合样本含量计算标准误。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1定性资料的基础数据是绝对数。描述一组定性资料的数据特征,通常需要计算相对数。定性变量可以通过频率分布表描述其分布特征。 2 指标频率型指标强度型指标相对比型指标 概念近似反映某一时间出现概率单位时间内某现象的发生 率 两个有关联的指标A和B之比 计算 公式 A/B 有无 量纲 无有可有、可无 取值 范围 【0,1】可大于1无限制 本质大样本时作为概率近似值分子式分母的一部分频率强度,即概率强度的 似 值 表示相对于B的一个单位,A有多少 位 A和B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