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对冠心病治疗

中医对冠心病治疗

中医对冠心病治疗
中医对冠心病治疗

中医对冠心病治疗

冠心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也呈日益上升的趋势。所以持续提升对本病的治疗水平是当今亟待

解决的问题。

中医把此类病证归属于“胸痹”,从古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

效方药。从整体观出发,中医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是正气内虚,即心

的阴阳气血不足,加之外感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痹阻心脉,以致心血运行不畅,遂作心痛。

治疗的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即发作期以“通”为主,

尽快祛除痰浊、瘀血、寒凝、气滞等病理产物;病情稳定进入缓解期时,以“补”为主,重在扶正补虚、益气温阳、养阴补血等。

治疗的特点是:针对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使用“通”法、“补”法,尤其注意病人体质、工作生活状况、气候变化、情绪波动

等对疾病的影响,因人因时制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调节脏

腑功能,达到体内气血阴阳的平衡。

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已自成体系,且剂型多样,有传统的个体化汤方、注射剂、片剂、胶囊、冲剂、滴丸等,还可使用针灸、敷帖等外治方法。现总结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概况。如下:

1分型论治

许从真1分七型论治: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常以血

府逐瘀汤为代表方;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化瘀,黄芪生脉饮主之;痰

浊血瘀型又有寒痰瘀血和热痰瘀血两种,前者治宜宣痹通阳,祛痰化瘀;后者治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血虚血瘀型治宜养血化瘀、通经

活络。方用自拟养血化瘀汤加减;肝胆郁滞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解少阳。方用自拟和肝定痛汤;肝肾阴虚型治宜补肾养肝,方用自拟补肾

养肝饮;寒凝气滞型治宜芳香温通、宣痹通阳,用自拟芳香温通饮;

亡阳欲脱型治宜温阳益气、回阳固脱,方用自拟回阳固脱饮或先静滴

参附针、四逆针,待阳回病情稳定后,用乌头赤石脂丸以辛热温通止痛。

王氏2使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胸痹证110例,分为胸阳不振、

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痰浊痹阻、阴阳两虚5型,疗程26到125天不等,基本治愈38例,显效40例,好转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1%。

2治法研究

很多医家认为,本病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治则当以补虚泻实。针对

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阴两虚、胸阳不振,治疗采用益气活血法、

活血化瘀法、化痰除浊法、益气养阴法、宣痹通阳法等法。

2.1理气止痛法

张晓梅等3以单用理气法的调肝舒心冲剂(柴胡、白芍、香橼皮、旋

覆花、丝瓜络等)治疗心绞痛106例,症状总有效率为91.1%,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5.6%,对照组用消心痛治疗36例,症状总有效率为

71.7%,心电图总有效为38.8%,两组症状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实验室

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微循环、血粘度的改善、血脂的降低均有

显著差异;药理实验亦证实该方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心肌营养

血流量。

2.2益气活血法

李成林4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91例,对照组用消心痛静脉注射,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为93.7%,心电图疗效64.5%,对照组分别为81.4%,心电图30.2%。两组症状疗

效和心电图疗效差异显著(P<0.05)。杨爱东5以益气化瘀汤(生黄芪、桃仁、川芎、红花、地龙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对照

组用复方丹参片治疗30例,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总有效率、改善临床

症状、心电图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

2.3温阳通痹法

曹鲁豫[6]采用温阳宣痹行瘀法治疗3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方药:细辛、桂枝、生黄芪、延胡索、川芎、丹参、水蛭、降香、郁金、五

灵脂、蒲黄、三七(冲)、冰片(冲)。对照组给予极化液静脉输入,1次/日,14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94.2%,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2.4活血化瘀法

李溪文等[7]以芎归饮(川芎、当归、赤芍、红花、熟地等)治疗,以消心痛或心痛定为对照,结果治疗组在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和

心悸、胸闷等主要症状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血液流变学及血

脂的影响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芎归饮能解除冠状动

脉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和心功能

2.5益气养阴法

李贵满等[8]以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41例,方药选用人参、黄芪、五味子、麦冬、丹参、川芎、甘松、田

七、延胡索、炙甘草。心烦失眠者加黄连、酸枣仁、夜交藤;胸闷如

窒者加瓜蒌、薤白、石菖蒲、枳壳;心悸失眠者加生龙骨、生牡蛎、

远志、蝉蜕;胸痛彻背者加羌活、香附、郁金;舌红、少苔,脉细数

者加生地、鳖甲等。结果显示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

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水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或减轻,心功能及生活质

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并且维持时间较长。

2.6益肾活血法

雷氏9认为正气不足是产生气滞、痰凝、血瘀的病理基础;而气滞、

痰凝、血瘀又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其病损于心,久而及于肾,故补心

要兼补肾。采用补肾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6例,药用

生地、山药、丹参、栝蒌、黄芪、山萸肉、当归、枸杞子、西洋参、

薤白、半夏、陈皮、郁金、川芎、全蝎、三七等,水煎服,日2次服,4周为1疗程。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9.1%,心电图总有效率

54.2%,硝酸甘油停减率为68.4%。

2.7化痰泄浊法

李正树等[10]根据老年冠心病人脏腑功能衰减,气血(阴阳)虚弱,

易致痰瘀互结的病理特点,以补益心气、涤痰化瘀为治则,采用益气

涤痰化瘀汤(含生黄芪、茯苓、陈皮、当归、制半夏、胆南星、郁金、

枳实、石菖蒲、桃仁、红花、川芎、甘草)治疗128例老年肥胖者冠心

病心绞痛,与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70例作对照。结果:两组心绞痛总

有效率分别为92.1%和67.1%(P<0.01),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7.6%和47.4%(P<0.05)。

3专方专药

戴小华11用补阳还五汤治疗UA30例,制成浓缩煎剂,每日1剂,15

天为1疗程。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3.7%,优于对照组的

70.0%(P<0.05),且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

用量、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在恢复ST段

幅度方面,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该方尚有较好的改

善脂质代谢作用。陈维铭[12]用加味补阳还五汤(黄精、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白芍、地龙、丹参、桂枝、水蛭)水煎取汁,冰片冲服,

1~4周为1疗程,治疗UA60例,1-4个疗程后,结果基本治愈25例,

显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

何旒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为肾虚血瘀、寒凝脂浊阻痹所致,

采用益肾化瘀、驱脂通脉之中药治疗。方药:丹参30g,仙灵脾30g,

补骨脂30g,决明子15g,黄芪30g,首乌20g,泽泻30g,茯苓20g,

白檀香8g,砂仁5g,延胡索30g,五灵脂30g,蒲黄10g,荜茇8g,

桂枝8g。诸药合用,元气宗气充裕,瘀化脂降,寒凝得破,邪却正复,故显效快。个别病例,病情错杂者,坚持服用10余天自然有效。

张刚认为痰浊和冠心病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治疗上应以醒脾、健脾为主,兼以化湿,活血,所以在临床上选用芳香化浊的药物以健脾除湿,兼以活血化瘀,达到驱邪、扶正、通痹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基本方:丹参15g,木香10g,苏梗15g,半夏15g,瓜蒌30g,石菖蒲20g,枳实10g,檀香9g,郁金12g,陈皮15g,川芎12g,赤芍15g,

白芍20g,炙甘草9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10天

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4个疗程。

刘成认为冠心病的病因主要为心阳不振、寒邪内侵或年老肾虚、情志

失调诸因导致心脾肾三脏受损而产生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因素使

心脉痹阻不通,血不养心而致病。故在治疗中以行气活血,豁痰开窍,温经通脉为主要疗法,取得满意疗效。药物组成:赤芍20g,元胡25g,川芎20g,红花15g,降香15g,当归20g,黄芪25g,半夏15g,茯苓15g,桂枝20g,丹参20g。水煎服,每日1剂,7天1个疗程,连服2

个疗程。

武运,段昕认为极虚言其本,气滞血凝为其标,心阳内衰,火不生土,阴寒痰浊阻遏阳气,则胸中脉络痹闭不通,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治

疗当心胃同治,益气建中,理气疏滞,活血化瘀。予建中行建汤。方

药组成:清炙黄芪12g,人参6g,桂枝5g,炒白芍10g,鸡内金10g,砂仁6g,山楂10g,制苍术10g,制川朴5g,川芎10g,制香附10g,

陈皮5g,川楝子10g,郁金10g,法姜黄6g,丹参30g,瓜蒌20g,炒

枣仁20g,远志10g,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4周为1个疗程,一般2~4个疗程。疗效确切。

4单味药的治疗研究

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温,无毒,主归心、脾、肾经。具有扶正固本,益气健脾,平补肝肾,益智安神,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本草纲目》载“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吴氏等13通过临

床观察证明,刺五加具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刺五加甙,总黄酮、异嗪

皮定、丁香甙、刺五加多糖等。它具有高效的细胞保护作用,全面的

免疫增强作用,综合的代谢调节,以及抗肿瘤、抗衰老和解毒等作用。尤其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更为显著。

黄芪:曹氏等14证实,黄芪具有扩张血管,尤其是扩张冠状动脉的

作用,能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减轻ECG的缺血水准,通过超声

心动图的观察,证明可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对HR、BP、心电图的改善

与硝酸甘油相近,对EF有明显改善作用。使用大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组临床症状及ECG疗效改善总有效率与硝酸甘油

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5外治法

应用外贴、中药雾化吸入等中医外治法是中医一大特色。王氏等15

为了观察保心包贴膜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的作用,将76例

患者单盲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前者给予外敷1片保心

包贴膜于心前区,首次2片,每片用4天,共6片20天;后者用硝酸

异山梨酯10mg,每日3次口服。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

85.2%,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7.5%,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0.2%和

36.1%,P<0.05和P<0.01)。陈美华等16以心痛乐气雾剂(丹皮、川芎、冰片等)治疗30例,连续用药l周,结果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3.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66.7%,动态心电图结果患者ST段压低的水准减轻,ST段压低的累积时间缩短。

6针灸治疗

汤氏等17对40例冠心病Ⅱ导联ST段下移的病人,分四组电针刺激

20分钟后,内关组、神门组、内关加神门组,Ⅱ导联ST段下移均较针刺前有提升或即刻趋于正常(P<0.01),而非穴组无此作用(P>0.05)。

尤以电针刺激内关、神门组疗效最佳。刘氏18选膻中、心俞、内关、

厥阴俞治疗32例冠心病患者,阴虚瘀滞者配神门,阳虚瘀滞者配足三

里,施以平补平泻法,10次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心绞痛有效率92.3%,治疗心律失常有效率为62.5%。

总来说之,中医药对冠心病的治疗和延缓其发展有着西医不可比拟的

优势。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中医中药必将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许从真.冠心病心绞痛辨证论治.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13):59.

2王佩兰.辨证治疗胸痹证110例临床体会.河南中医药学刊,1994,9(3):47-48.

3张晓梅,张幼筠,梁来军等.调肝舒心冲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实验研究,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1(4):294.

4李成林.加用黄芪注射液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广西中医药,2000,23(4):20-21.

5杨爱东.益气化瘀汤改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临床研究.上海中

医药杂志,2000,25(9):12-14.

6曹鲁豫.温阳行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2,2(21):35.

7李溪文,周耀群,冯晓新等.芎归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3(7):307.

8李贵满,金刚,陈路德等.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41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2,1(11):16-17.

9赵晓刚,成秉林,张淑君.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中草药,1999,30(9):688.

10李正树,孙枫,李建军等.益气涤痰化瘀汤治疗老年肥胖者冠心病

心绞痛128例疗效分析.中国中医急症,2000;9(4):145.

11戴小华,周宜轩,俞兴群.补阳还五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1998,7(3):111-112.

12陈维铭.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实

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11):977.

13吴广福等.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

急救杂志,1997,4(3):136.

14曹志军等.大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8例临床观察.北

京中医,1997,(3):27-29.

15王安才等.保心包贴膜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中

国医药学报,1999,14(4):272.

16陈美华,叶富,方素钦等.心痛乐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1997,6(1):17.

17汤健,杨广义,王绍瑛等.电针冠心病心电图ST段影响的初步探讨.中医药信息,1996,(5):36-37.

18王振华,周培培,张慈英等.冠心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湖南医学,1993,10(1):1-2.

中医对冠心病治疗

冠心病中药方剂

冠心病特色疗法:冠心溶斑方 冠心病的病根就是冠状动脉血管内壁沉积的硬化斑块,使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或严重至堵塞不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心绞痛、胸闷、憋气、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也是最近我们的专家收到的比较多的咨询问题了。冠心病的治疗必须及时有效,这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很多情况下,冠心病的治疗都是在中期开始的。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方法,主要是根据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冠心病可以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某些药物也可以延缓或减轻冠状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积极控制引起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达到既完成了冠心病的治疗又起到预防的作用。 2、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采取办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 3、心脏移植手术 适用于冠心病发展至晚期,经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无法矫治、修复、疏导,出现顽固的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危及生命,估测一年内死亡风险极高,均应及早施行心脏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 中医配方冠心溶斑方是我国心血管药物的保密配方,同时也是我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团队经过十年历程精制心脏病秘方,采用"补气养心,活血溶斑"的中草药,慢慢溶解冠脉内壁硬化斑块,营养心肌,增强心力,并且综合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改善血液粘稠度,降血脂、胆固醇,使冠心病达到逐渐康复,并且起到预防不做搭桥、不装支架的作用。经多年临床验证取得显著疗效。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成立了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常乃轩院士为组长的冠心病协作组,开展治疗心脏病药物的筛选工作。其中"冠心溶斑系列药方"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了极好的疗效。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治疗更全面,我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团队将"冠心溶斑系列药方"中融入新工艺并制成新剂型,采用"补气养心,活血溶斑"的中草药,慢慢溶解冠脉内壁硬化斑块,营养心肌,增强心力,并且综合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改善血液粘稠度,降血脂、胆固醇,使冠心病达到逐渐康复,并且起到预防不做搭桥、不装支架的作用。经多年临床验证取得显著疗效。该中药系列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中药保护品种,心脏病特效专用药,开创了免支架、免搭桥、不手术治疗心脏病的新时代。临床表明该药改善血液粘稠度,降血脂、胆固醇,使冠心病达到逐渐康复功能,达到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的目的,被专家学者形象称为"人体的自身搭桥"和"天然药物支架"。实现了不搭桥、不支架、不装心脏起搏器,单一用药就能彻底治愈心脏病。 "冠心溶斑系列药方"具有清溶解冠脉内壁硬化斑块综合作用,可彻底治疗冠心病、肺心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 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1、立足整体,着眼局部 冠心病的发生是全身病变过程的局部表现,全身各层次众多因素均可集合于冠心病发病机制上,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和体表各组织及器官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联系的,同时还认为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也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中医通过对人体各层次、多方面的干预,根据每个人的地域、体质、性格、生活环境等方面,从整体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同时也根据每个人病变的脏器特点,着眼于局部,辨证论治,制定不同的治疗法则。 2、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干预疾病 冠心病的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冠心病的防治与控制这些高危因素密不可分。中医药的多组分、多靶点特性决定了其不仅作用于疾病的某单一靶点,而是通过整体综合调治发挥保护效应。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能从多途径来调节血压、血糖、血脂,从整体综合调治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生,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3、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体的自主调节能力,扶正驱邪,使疾病向愈 中医根据每个人的体质,针对性治疗,针对不同证型,综合采用益气活血、滋阴、温阳、化痰、祛湿、清热、健脾等治法,扶正祛邪,调动机体潜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调节阴阳失衡,使疾病向愈,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4、顾护胃气,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 冠心病多见于老年人,老人多脾胃虚弱,西医对冠心病的防治需要服用多种西药,很多西药对胃肠道都有刺激,出现食欲不振、烧心反酸、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而中医药在调理脾胃方面有巨大优势,通过益气、健脾、理气、散寒、祛湿、化痰、消积等治法,可改善消化道症状,增加食欲,提高人体抵抗力。 5、中药可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

中医治疗冠心病

中医治疗冠心病 中医治疗冠心病 https://www.doczj.com/doc/815377150.html, 2010-3-17 39健康网社区人的心脏 如本人的拳头,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心脏是人体的动力系统,它在收缩时将血液输送到组织器官,舒张时血液则从组织器官回流到心脏,完成新陈代谢过程,以保障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一.中医眼里的冠心病 很多人想知道,心脏为何会有节律地工作呢?这主要依靠分布在心脏本身的左主干、回旋支和右冠脉三支血管的营养供给。研究发现,如果任何一支发生痉挛、狭窄,都可以造成冠状动脉病变即冠心病。 我们都知道,西方医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从局部揭示了冠心病的病变特征。目前,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冠心病的诊断有了长足进步,支架和搭桥技术也应运而生,挽救了无数冠心病患者的生命。 但是我们的中医注重整体观,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天人相应等等。中医认为,人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心脏有病

病位不只在心,可以由其他疾病累及。理念的不同,也会导致一些治疗方法的不同。 比如在夏季的梅雨季节,气压偏低,特别是三伏天(属中医理论的长夏季节)时,许多冠心病患者明显感到胸闷、气短、头昏、胃脘堵闷、不思饮食,颜面似乎蒙上淡黄色,舌诊常见舌面布满黏腻苔垢,号脉脉相细而滑利,中医称作濡脉,西医多认为是缺氧,或许会建议患者进行氧疗,而中医认为是湿邪阻滞,胸阳不展,服用藿朴夏苓汤或三仁汤诸多症状会迎刃而解。 再如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生气盎然,而许多冠心病患者却无意苦争春,感觉心烦、急躁、口苦、口黏,精神亢奋或焦躁难以自控,心慌胸痛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并且出现大便秘结,难以入眠,舌红苔黄腻等症状。 遇到这种情况,西医一般认为患者患上了焦虑症,常常给予镇静和抗焦虑药物治疗,但是给患者平添服用镇静药物有可能成瘾的烦恼。而中医认为,这种现象属于痰热征象,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黄连温胆汤后就可以纠正不良状态。 另外中医也发现,痰热与湿阻不仅仅与季节有关,其可出现在任何时间,并且脾虚为其始动因素,而饮食失调、劳逸失常和思虑过度则是脾虚的三大危险因素。 如果一个人不注意脾虚的症状,则会出现代谢异常,如果聚湿成痰,积痰生热,就会阻滞心脉,造成心脏的缺血缺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冠心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脏病,目前冠心病的方法有很多,中医治疗冠心病取得很好的疗效,那么冠心病的中药治疗效果怎么样呢? 中医如何治疗冠心病: 中医认为冠心病为夺虚标实,标实以血瘀,痰湿,气滞,寒凝为主,本虚主要是气虚,阴虚,据此,冠心病常用的治则有: (1)活血化瘀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瘀证。鉴于血瘀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活血化瘀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2)宣痹通阳法:汉代张仲景认为,胸痹心痛是阴气虚于上,痰湿等阴邪上乘阳位,痹阻胸阳而致,在治疗上创立了宣痹通阳大法。适用于冠心病的痰湿上乘、胸阳不振者。 (3)芳香温通法: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正常与否与寒热关系密切。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冠心病为寒气客于心脉,脉络卷缩绌急,血气不得流通所致。芳香温通即针对此而设。使气血流通,疼痛缓解。适用于冠心病寒凝血脉,特别是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发作可收到快速止痛的效果。

(4)调整脾胃法: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胸阳痹阻的根本健脾胃,补中气,提高机体运化痰湿的能力,使气血充足,心脉得养为冠心病的治本之法。适用于症状缓解期的治疗。 (5)益气养阴法:临床观察,冠心病不同程度存在气阴不足的情况,近年来,应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大进展。适用于冠心病气阴两虚者,临证中可根据气虚与阴虚的程度灵活调补气药与滋阴药的比例。 (6)补肾固本法:冠心病的发病与肾虚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冠心病其位在心,其本在肾。所以,治疗冠心病补肾固本是十分重要的治疗之法。 在老一辈专家的经验基础上,我院以龚洪海博士为首的专家组采用辨病施治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益心免疫法""益心通络法""巨针巨刺综合疗法"等一系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并研制出"保心丹"、"中风康"、"益气保心汤"等系列方剂,临床多方联用,多法并用,益元荣脉、化痰除湿、活血化瘀,以达到养肝肾柔血管、降血脂消肥胖、融滞血祛瘀滞的治疗目的。治疗过程采用纯中药制剂,药性温和,无任何毒副作用,且适用范围广,标本兼治,疗效确切,通过系统治疗可使患者肝肾足,血脉健,血液清,心脑血管病从根本上得到康复。我院专家运用以上方法诊治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

精选-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方集锦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方集锦(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928人已访问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冠心病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兹选介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经验,为广大病患者提供若干行之有效的经验方。 一、浙江名老中医叶建寅教授经验方 1、适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丹参、赤芍、桃仁、酸枣仁、柏子仁各 9克 ,薤白、郁金各 4. 5克 ,茯神12克 ,瓜蒌皮 6克 ,桂枝、生甘草各 2. 4克 ,红枣 5枚 ,每日1剂 ,水煎 2次分服。 2、适用于心肌劳损型冠心病 :当归、炒白芍、党参、酸枣仁、北沙参、合欢花、生白术、茯神各 9克 ,桂枝、远志各 4. 5克 ,用法同上。 二、广东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经验方 处方 :法半夏、竹茹各 9克 ,云茯苓、丹参各 12克 ,橘红、枳壳、甘草各 4. 5克 ,党参 15克 ,用法同上。 加减法 :气虚加北芪、五爪金龙或吉林参 ;心绞痛明显可加失笑散或田七末 ;兼高血压加草决明、珍珠母 ;兼高脂血症加山楂、首乌、麦芽。 三、浙江名老中医薛盟先生经验方 1、处方 :生黄芪 30克 ,茯苓、麦冬、莪术、三棱各 10克 ,鲜石斛、北沙参、丹参各1 5克 ,石菖蒲、降香片、地鳖虫各 9克 ,参三七粉、琥珀粉各 3克 ,用法同上。 加减法 :有血瘀加川贝、藕节、黛蛤散 ;头晕加枸杞、黄精等。 2、处方 :生黄芪 30克 ,丹参、北沙参、制黄精各 15克 ,莪术、白芥子、薤白头、姜半夏、白藓皮、冬葵子各 10克 ,瓜蒌皮、石菖蒲各 9克 ,青龙齿 18克 ,参三七粉 3克(冲 )。用法同上。 四、辽宁名老中医吴圣农主任医师经验 1、处方 :桂枝、青木香各 6克 ,檀香 3克 ,枳壳、红花、川芎、磁朱丸各 9克 ,枳壳、红花、川芎各 9克 ,丹参、瓜蒌皮各 15克 ,益母草 20克 ,用法同上。

冠心病的中医诊治

冠心病的中医诊断 【摘要】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诊断较为可靠,但结合中医对冠心病早期、无创、敏感的诊断方法,尚未形成常规,本文依据内经“有诸于内,必形于外”的理论,冠心病亦可通过经络形诸于外,形成四诊之征,从而不断探索中医诊断冠心病的规律。本文探讨望诊其中包含察舌,观耳垂皱褶征、脉诊等内容,以寻求中医对冠心病的诊断规律,并通过对诊察的分析,提出中医诊断冠心病的具体条件。同时也认为舌象及观耳褶是冠心病中医辨证施治较为可靠的客观指征,而对脉象的准确诊察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中医诊断;冠心病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常见多发疾病,近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根据现代医学有关生理、病理衍变过程,对照祖国医学类似冠心病病因、病机、治疗的描述,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总结出不少新的规律和客观指征,为了提供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本文试图就冠心病的中医诊断,作一简要探讨。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诊断较为可靠,但结合中医对冠心病早期无创敏感的诊断方法还较少,随着中西医研究工作的进展,寻找新的客观诊断指征,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诊断学的一个新课题。据《内经》“有诸于内,必形于外”的理论,冠心病亦可通过经络形诸于外,形成四诊之征,从而不断探索中医诊断冠心病的规律。 1.望诊 1.1 舌诊 1.1.1 察舌质、舌苔:郭氏等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发现舌质红赤、紫暗或兼瘀斑者占59%,淡紫而胖者占41%,故冠心病以紫舌者多见,与国际和平医院发现冠心病舌紫者占84%,可疑冠心病舌紫者占85%。结果基本相符。西苑医院陈可冀指出四诊尤其是舌诊是中医诊察之重要手段。老年人冠心病紫黯舌与红绛舌有一定比例,说明有阴虚与瘀血证之存在,而舌苔变化老人则以白腻苔最多,此与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方集锦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方集锦(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928人已访问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兹选介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经验,为广大病患者提供若干行之有效的经验方。 一、浙江名老中医叶建寅教授经验方 1、适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丹参、赤芍、桃仁、酸枣仁、柏子仁各9克,薤白、郁金各4. 5克,茯神12克,瓜蒌皮6克,桂枝、生甘草各2. 4克,红枣5枚,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2、适用于心肌劳损型冠心病:当归、炒白芍、党参、酸枣仁、北沙参、合欢花、生白术、茯神各9克,桂枝、远志各4. 5克,用法同上。 二、广东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经验方 处方:法半夏、竹茹各9克,云茯苓、丹参各12克,橘红、枳壳、甘草各4. 5克,党参15 克,用法同上。 加减法:气虚加北芪、五爪金龙或吉林参;心绞痛明显可加失笑散或田七末;兼高血压加草决明、 珍珠母;兼高脂血症加山楂、首乌、麦芽。 三、浙江名老中医薛盟先生经验方 1、处方:生黄芪30克,茯苓、麦冬、莪术、三棱各10克,鲜石斛、北沙参、丹参各1 5克,石菖蒲、降香片、地鳖虫各9克,参三七粉、琥珀粉各3克,用法同上。 加减法:有血瘀加川贝、藕节、黛蛤散;头晕加枸杞、黄精等。 2、处方:生黄芪30克,丹参、北沙参、制黄精各15克,莪术、白芥子、薤白头、姜半夏、白藓皮、冬葵子各10克,瓜蒌皮、石菖蒲各9克,青龙齿18克,参三七粉3克(冲)。用法同上。 四、辽宁名老中医吴圣农主任医师经验 1、处方:桂枝、青木香各6克,檀香3克,枳壳、红花、川芎、磁朱丸各9克,枳壳、红花、川芎各9克,丹参、瓜蒌皮各15克,益母草20克,用法同上。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新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 1.1 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种以上。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1.2 一级管理措施 1.2.1 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可以协助其戒烟。 1.2.2 适量运动运动应尽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结合起来,成为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目前有资料显示,运动锻炼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减轻同位素显像的缺血程度及动态心电图上的ST段压低[6]。以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次20~30 min,逐渐延长至40~60 min左右,每周4~5次,以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导读: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应该为你的社会、国家和家庭服务,而这些并不取决于你说了什么,而取决于你做了什么。 冠心病的预防最强调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又占主要地位。有研究表明近10多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的主要理由并不是PCI等高精技术的广泛施用,而是控制各项危险起因和药物治疗的结果,COURAGE,OAT等震动冠心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结果更进一步证实了药物及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中医药是我国的医学瑰宝,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瞩目标效果,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超过70%的冠心病病人在长期施用中药治疗。但是对各种中药的特点以及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差异,还存在一些模糊的熟悉。心脏病求医冠心病发病的主因和发作机理心脏病 现代医学以为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在各种促动脉粥样硬化起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冠状动脉内膜下粥样斑块积聚,而斑块体积的不断增大以及在此基础上斑块破裂导致的血栓产生所引发的慢性或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祖国医学以为冠心病的发病的主因、病机在中医学上应归属于“乳房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早在《内经》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上风。 眼前化学合成药物、搭桥、参与等西医方法都能够治疗冠心病,但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中成药在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等方面的疗效几百年来得到了广泛认可,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换的上风如: 1.中成药治疗从整体调节入手,作用于冠心病的多个病理环节。 2.中成药能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麝香保心丸为例急救时舌下含服能够迅速减轻心绞痛症状,长期服用能够增加功能性或结构性的冠状动脉侧枝循环,这就很适用于一些不相宜做搭桥手术或参与治疗的病人。 3.即使部分病人已实施搭桥或参与治疗,但在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或再闭塞时,中成药仍然能够长期施用,并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4.中成药施用便利,增加了病人的允从性,使疗效得以保证,而一些经典的成药,如麝香保心丸,治疗用度低廉还可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 中药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包涵辨病施治、辨证施治,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活血化瘀

浅谈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

浅谈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中医治疗冠心病标本兼治,但应注意辩证论治方能达到较好疗效。 标签:冠心病;中医治疗;辩证论治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该病的发生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患者管腔狭窄,在此基础上诱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使心肌出现急性、短暂性缺血与缺氧而造成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对冠心病采取辩证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临床价值,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辩证治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1]。 1 冠心病的源流及发病机制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女尸解剖证明,我国远在2100年以前就已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存在。《皇帝内经》有“心痹者,脉不通”,“厥心痛,痛如以锥刺其心”,“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金贵要略》有“胸痹心痛短气并脉证并治”的专论。 冠心病为常见的老年病,中年失于养生亦有发病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素问·上古天真论》亦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以上说明人到40岁左右生理功能下降,五脏走向虚衰。然而善于养生者,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老而不倦,能“却老而全形”,延缓衰老、保全身体、虽老而动作不衰、耳目聪明、健康长寿。不知养生者,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半百而衰。《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高粱之变,足生大疔”,其含义为营养过丰,可导致冠心病在内的严重危害人体生命的疾病。 2 辩证论治大法 冠心病除了知常达变的辩证论治,更需要患者的养生配合,顺应四时,保重身体。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而气功、太极拳则是中国医学防衰之术,调病之法[2]。 2.1 治疗冠心病强调气血通和 古代名医在保健医疗中强调“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治疗冠心病尤其强调气血通和。临床上用党参(或人参)、茯神、菖蒲、远志、丹参、鸡血藤、郁金、香附、血竭、琥珀等主要功效为补益心气、调气活血的药物加减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发表于2009-05-1816:12概述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样硬化,心肌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受累特点是其内膜有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病变,常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多见,对人们健康危害大,为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 我国医学书籍中对此病早有记载。如《灵枢?厥病篇》:“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里所述的真心痛,是指冠心病的危重症,若失治、误治则预后不良。如《千金方》云:“胸痹有绞痛如刺……。”“不治数日死。”汉代张肿景《金匮要略》叙述最详。指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简要说明胸痹为胸中阳气闭塞引起,并扼要地描述了胸痹证的特征,胸痹病位在上焦,故《金匮要略直解》说:“胸中者,心肺之分,故作喘咳唾也”。尔后几乎无异议。到明清,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对本病的治疗也有独到见解。如《灵枢?五味》已有“心痛宜食薤”的记载。《金匮要略》强调宣痹通阳为主的治疗原则,至今仍为临床所遵循,《世医得效方?心痛门》用苏合香丸芳香温通的方法“治卒暴心痛”。后世医家又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如《证治准绳,诸痛门》用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治疗死血心痛,《时方歌括》用丹参饮,《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等治疗胸痹心痛。所有这些,均是当今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药。 病因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是: 1.肾气亏损随着年龄的增长,脏气功能渐退,或未老而肾亏,命门火衰,不能温煦各脏腑,导致阳衰气滞,血行不畅,发生气虚血瘀;或肾阴亏乏,不能滋养脏腑之阴,也可导致阴虚血瘀。 2.寒邪内侵由于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心脏不通发为胸痹。如《诸病源侯论》说:“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 3.饮食不节素嗜肥甘厚味或长期饮酒,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阻渴胸阳,气机示畅,发为胸痹。 4.情志失调长期缺乏运动。精神抑制,情志失去平衡,或过度紧张不安,思虚过度,致血行不畅,气滞血瘀,心脉瘀阻发为胸痹。 病机 真心痛的病机主要是胸阳不振,阴寒之邪内侵与痰浊上扰所致。年大肾气渐衰,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阴寒与痰浊不化,痹阻心脉,进一步导致气滞血瘀,出现以瘀血为特征的胸痹证,严重者可发为真心痛,甚至心阳暴脱。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机理是复杂的,综合性的较长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步骤: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平滑肌细胞增生。2.血小板粘附于受损的血管壁后,释放出血、血小板Ⅳ、Ⅷ因子等。3.低密度脂蛋白由受损的内皮细胞渗入内膜下的清素,血栓素A 2 平滑肌细胞,并被吞噬,进入细胞后被细胞内溶酶体的水解酶分解而释放出游离胆固醇,后者与亚油酸结合,成为重要发病环节。4.在上述病理变化基础上,最终发生冠状动脉纤维化、钙化。 临床表现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大全

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在我国的心血管中占29.95%,学龄儿童的发病率为1‰。其病因为急性风湿热,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2~3周。主要侵犯心脏及大关节,心脏受侵率约41%。关节炎治愈后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全可反复发作。多次侵犯心脏,则可造成永久性损害,形成慢性风心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内感染,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属于常见的结缔组织病,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累及心脏,导致心脏瓣膜损害而形成:对于风湿热的发病机理,现代医学曾有过链球菌毒学说、过敏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和毒性上一免疫学假说等等,但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因而对积极防治风心病带来一定的困难。 中医学虽无此病名,根据心悸、气急、浮肿、咯血等主要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心痹”,亦可归属于“惊悸”、“怔忡”或“喘证”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载:“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可见对本病之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已有一定认识。之后,张仲景应用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了一些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方剂,如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心瘁证出现的证候特征分成心悸、喘哮、水忡等几个阶段进行论述,与本病临床表现颇相类似。宋代陈无择、清代沉金鳌等医家分别对本病病理机制及症候特征的描述,增添了部分新的内容,值得现代临床借鉴。现代中医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研究,初见于1955年。在50~60年代,用传统经验和方法对本病进行临床验证观察,报道虽不多,但其优势已初见端倪。70年代,曾掀起过用针灸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热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本病广泛深人的研究,则是在80年代以后,广大医者在继承古今医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和实验验证,已逐步认识到外邪虽系诱发因素,而心体残损,心脉瘀阻,阳衰血寒实为其主要病理变化。由于血液流变学改变,造成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全身各脏器相继受累而引起一系列临床危重症。因而活血化瘀,温通心脉已成为主要治则之一。辨证分型亦开始趋于集中统上。临床用药除继续沿用经验方外,又出现了不少自拟方剂,使疗效不断提高。同时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较70年代更为客观、深入。近年来又大力挖掘气功、食疗、民间单方验方等传统疗法,均已显示出可喜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也正在引起重视,首先对一些有效的中草药进行药理分析,如发现党参、黄芪能提高动物的DNA合成率,增加心肌的抗病能力,因此对于阳气虚型患者,有显着的疗效i在针刺机理研究中观察到针刺内关穴后,可提高患者血浆cAMP含量,使心肌收缩增强,进一步证明了内关穴为治疗风心病的有效穴位。 病因病机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西方医学及中医学均冠以“风湿”之名,可见两者的认识颇为一致。通过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实践,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病机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其病因外为风湿之邪侵袭,内为脏腑虚损,病机演变过程可分述如下: 风湿外侵,心体受损禀赋素虚,屡受风寒湿邪侵袭,风湿入络迁延不愈,痹阻经脉;或因风湿人脉郁而化热,心营为之病变,气血运行不畅,盖人体气血之循脉皆赖于脏腑之气,尤依仗于心气之鼓动,心脏负担过重,心体受累而致病。此常见于病变早期或急性活动期。心脉痹阻,气血瘀滞风湿性心脏病既成,耗气伤血,气虚不能布血,血虚难以荞心,心气过耗,以致心脏推动血液功能障碍,血循失常,瘀痹于心,心脉为之痹阻,脉络不通,故见唇绀舌紫之外象,咳血、咯血之肺脾郁血之症。 心体内虚,累及他脏心病既久,势必累及肺、脾、肾诸脏。肺贯心脉而司呼吸,心血郁阻,株连肺脏,移邪于肺,而致痰瘀交阻,肺气肃降无权,故有咳嗽痰喘,甚则倚息不能平卧。心气虚影响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生化无源,而致心血愈虚,呈现惊悸、眩晕,食少便溏等心脾两虚证,脾阳不振,难以运湿;水湿内停,肾阳虚衰,蒸化无权,聚水成饮;水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新策略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新策略 发表时间:2019-08-14T10:58:29.2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作者:叶长青 [导读] 冠心病为心血管系统领域多发性疾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管阻塞或狭窄,或(和)因冠脉痉挛,引发心肌缺氧、缺血及坏死诱导所致。 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43 冠心病为心血管系统领域多发性疾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管阻塞或狭窄,或(和)因冠脉痉挛,引发心肌缺氧、缺血及坏死诱导所致。近年来,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本病发生率进一步上升,且渐趋年轻化,对公众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如何预防和治疗,始终是医学界重点研究课题。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认为其具本虚标实特性,病机复杂,中医药为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1 祛痰逐瘀类药物的应用 在冠心病中,本虚标实症状较多见,本虚即指血瘀、两虚,标实即指痰浊、气滞。患者因身体体征、症状存有差异,故治疗时,首先需重视对标根治,在有效缓解病情后,再加强对本根治。或初始即采取标本兼治的手段,依据病情对症用药。在治疗冠心病时,“痰凝”、“血瘀”为最显著的病理变化,需善于应用“化痰”、“活血”方法,重视斑块软化,以促使痰瘀症状消除。 1.1从“痰”论治 临床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机制、发病机制间的关系展开探讨时得出,相较非痰热者,痰热型细胞因子指标呈明显升高显示,表明炎症,是诱导冠心病痰热体制患者发病的因素。临床在治疗时,取中药复降汤应用,作用较为突出。 1.2 从“瘀”论治 在对冠心病治疗时,采用活血化瘀法,效果较为理想。所用中药包括川芎、红花、柴胡、全虫、延胡索、枳壳、丹参、赤芍等。有研究应用养心通脉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作用较明显。此药以川芎、丹参为主要成分,均为活血药物,经统计示,总有效率可>90%。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活血化瘀法展开治疗,可使冠状动脉痉挛体征有效缓解,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促使心功能、心肌缺氧缺血有效恢复,并可提升心脏泵血功能及血管顺应性,降低血脂、血糖,减缓外周阻力。由此,患者心率、血压可维持在稳定水平,达到预期治疗目标。 1.3 痰瘀同法治疗 从冠心病病机展开分析,为痰瘀互结疾病,痰、瘀间可实现转化。有报道指出,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肥胖症合并者,取宣痹祛痰方应用,效果理想。此方以全瓜蒌、丹参、绿茶、姜半夏、檀香等为主要成分,总有效率可>90%,为痰瘀同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基础。 2 清热解毒类药物的应用 研究示,冠心病的发生与炎症存在一定关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属一种特殊的炎症类型,在发病过程中,人体内积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因子可表现热量加速释放、聚集的状态,至局部热量呈骤增显示,温度升高后,患者机体可受到程度不等的损伤,而病发过程在特征上,与中医瘀热蕴毒症具一定相似性。《金匮要略》观点也表明,“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即中医毒邪可按内毒、外毒划分,内毒为首要诱导冠心病发生的因素。从中医角度来分析,炎症因子,即为中医内生之毒。具体开展治疗时,以清热类药物为首选,以发挥凉血、泻火、解毒等作用,对于人体湿热、内热等疾病,可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多用于喉咙肿痛、蛇虫咬伤等病症。西医在用药时,需从“消炎”角度开展。多项报道均指出,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展开治疗,清热解毒类药物作用较为突出,在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基础治疗后,取三黄片加用,可使患者畏寒肢冷等症状有效缓解,效果十分理想,疲倦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等症状可明显减轻。 有研究针对所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和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三黄片治疗方案,结果示,相较常规治疗,加用三黄片组症状积分减少程度更为明显,且白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下降。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取清热解毒方应用,效果较为突出,作用机制与对炎症反应抑制存在直接关联。临床也有报道显示,采用清热解毒法对冠心病治疗,在患者取大调中汤服用同时,加之连翘、金银花、野菊花等药物辅助应用,相较单用大调中汤,症状缓解更为明显。此外,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可发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逆转的作用,是有效的对冠心病进行治疗的用药。 3 补益类药物的应用 依据中医学观点,益气活血中药多由益气、活血药配伍而成,多项研究均表明,益气活血方具对血脂代谢调节,改善血液流变学、对脂质过氧化抑制,保护内皮细胞,调节多肽和基因表达等作用。同时,益气活血方,还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有效降低。具活血作用的中药较为多元,如川芎、丹参、桃仁、赤芍等,还可抑制炎症反应,使斑块保持稳定,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经中医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使心绞痛发作频率有效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并可使气短胸闷、心悸心慌等症状改善。 4小结 总之,冠心病为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的心血管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从根本上延缓病程,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远期预后。临床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机,对合适的给药方案和方法进行选择,以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名中医治冠心病

名中医治冠心病(胸痹)十六个秘方 治冠心病(胸痹)秘方(16首) 26.1养心定志汤 【来源】高辉远,《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太子参15克,茯神(茯苓)、菖蒲、远志、丹参各10克,桂枝8克,炙甘草5克, 麦门冬、川芎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心气、补心阳、养心阴、定心志。 【方解】冠心病,属胸痹,心悸,真心痛范畴。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常呈现心动悸, 脉结代,心绞痛,疲倦乏力,胸闷气短或烦躁汗出等证候,乃本虚标实之为病。本虚则心 气不足,心阳虚损,心脉失养,心志不宁;标实则气滞血瘀,痰饮阻滞,故治疗宜标本兼 顾,以治本为要。本方系以定志丸、桂枝甘草汤、生脉饮加丹参、川芎、延胡索而成,是 治疗冠心病的通用方剂。根据《千金方》之定志丸,用太子参益心气;苓佐参调心脾;菖 蒲、远志通心窍以定志;龙骨镇静以安心神,立意有“补心强志”的作用。桂枝、甘草辛甘

化阳以补心之阳。生脉饮酸甘化阴以养心之阴。合而为用,有治虚为本的功效。再加丹参、 川芎以活血化瘀,延胡以理气止痛,以收治标之用。 【主治】冠心病。 【加减】胸闷憋气,胸阳痹阻较甚者,加瓜蒌、薤白;心痛剧烈,痛引肩背,气血瘀 滞重者,加三七、金铃子;心烦易怒,心慌汗出,心肝失调者,加小麦、大枣;若高血压 性心脏病,亦可用此方去龙骨,加决明子、川牛膝、杜仲;肺源性心脏病,可加银杏、天 冬、生地、杏仁、去川芎等。 【疗效】经多年的临床验证,效果较为满意。 26.2加味四妙勇安汤 【来源】郑惠伯,《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当归、玄参、金银花、丹参、甘草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解痉止痛。 【方解】本方系《验方新编》“四妙勇安汤”加丹参而成。方中以当归养血和血;丹参 养血散瘀;玄参养阴凉血化瘀;金银花、甘草解毒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和血、化瘀 止痛之功。

冠心病之中医分类整理

冠心病之中医分类整理 ↗气虚→重→阳虚 ↗虚症:→阴阳两虚 ↘血虚→重→阴虚 冠心病分为:→水气凌心(上冲) ↗痰浊 →血瘀 ↘实证:→寒凝 →气滞 ↘食滞 注:肾阳虚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气,致心阳不足可致冠心病;肾阴亏虚,不能儒养于心,致心阴虚可致冠心病。 1、心气虚损 临床表现:胸闷隐痛,时作时止,遇劳则甚,心悸气短,自汗乏力,头晕目眩,倦怠嗜卧,舌淡胖、有齿痕,脉虚、细沉结代。 立法:补中益气,活血止痛。 主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人参、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加丹参、益母草、郁金、五灵脂。或用保元汤(人参、甘草、肉桂、黄芪)。 加减:血瘀者,加赤芍、川芎、降香;心悸怔忡,脉结代,用炙甘草汤加减;水肿者,加车前子、泽泻。加补气药要另加木香、檀香、郁金等,防气药壅滞。 2、阳气虚衰 临床表现: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精神倦怠,畏寒肢冷,腰痠乏力,面色苍白,夜尿频数,喜暖畏冷,胸背部发凉,喜着厚衣,手足不温,饮食喜热,心痛处热敷痛可减轻。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无力或沉微欲绝或脉虚或结代。 立法:温阳补肾,行气止痛。 主方:用桂附保元汤(桂枝、附子、人参、甘草、肉桂、黄芪)。心阳虚脱者,用参附汤。 参附汤(《妇人良方》)(人参、熟附子、姜、枣)合右归饮(《景岳全书》)(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杜仲、炙甘草、制附子、肉桂)加丹参、元胡。 加减:若唇、甲青紫,大汗出,四肢厥冷,脉沉欲绝者,乃心阳欲脱之危候,可重用红参(或别直参)、附子,并加龙骨、牡蛎,以回阳救逆固脱;一般可加制附子、白芥子。若损阳及阴,阴阳两虚者,可加麦冬、五味子,以温阳滋阴并用;若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可用真武汤(炮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加汉防己、猪苓、车前子,以温阳行水。 3、心血虚损 临床表现:心烦健忘,惊悸不安,少寐多梦,头晕,怔忡,面白,舌淡,脉细弱。 立法:养血补心 主方:参芪四物汤(人参、黄芪、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可加首乌、阿胶、龙眼肉、枸杞子、桑椹等补血药。 4、心肾阴虚 临床表现:胸闷且痛,心悸盗汗,五心烦热,面色潮红,腰痠膝软,头晕耳鸣,舌红无苔或有紫斑,惊悸、健忘、失眠、盗汗、口舌生疮,脉细数或细涩。 立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治疗冠心病常用中药

冠心病 1,黄芪,冠心病大多属于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不足,继而阴阳不足,但气虚是首要的,贯穿于各证之中,对于气虚病人,黄芪可以补气强心,对于实证气滞血瘀,更可以助行气血,亦可间接助化痰,散寒凝等,为我治疗此病的必用。 2,海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内脂质沉积符合痰的性质,海藻可以化痰,另外,海藻有软坚作用,可以用来软化硬化之动脉,海藻之妙用在于此。 3,丹参,冠状动脉内的血小板集聚沉积符合瘀血的性质,丹参可以祛瘀生新,此为众医家所共识。久病多痰淤,而冠心病的病理很符合痰淤阻于脉络,所以按痰淤论治,是我的基本治疗方法。 4,何首乌,对心血不足的病人,我最喜欢用何首乌,它的效果优于当归,阿胶虽然效果也好,但太滋腻,对于有痰淤阻络征象不太适合,除非血虚十分明显而痰淤又不是很重,何首乌则无需顾虑太多,另外,还有一点,它能补肝,脉管为肝所主,冠脉受损,加上痰淤阻于其中,使之受伤不轻,补肝之法可以使受损之冠脉得以濡养,从而最大程度回复原有功能,此法为治本的要诀之一。 5,仙鹤草,早年治疗一个崩漏病人,因出血过多出现心悸乏力症状,我以仙鹤草80五味子20治疗,第2日,症状即得以缓解,仙鹤草有强心功能,心脏病病人有很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问题,以它针对之,不次于黄芪,仙鹤草味辛涩,能于止涩中寓宣通,文献《百草镜》记载它能下血活血,治疗冠心病用它也起到了其活血的功能。 6,石菖蒲,对心肌缺血发作的,芳香开窍药效果最为快速,如檀香,冰片,石菖蒲等,我最喜欢用石菖蒲,它不仅能开心窍,还能化痰浊,我多以葛根,川芎配伍起协同作用。 7,五味子,对气阴血虚病人证见心悸者,五味子为我的必用药,其次是酸枣仁,远志等,它不仅能养心安神,还可以收敛耗散之心气而定悸,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偏快者,可加牡蛎,龙骨等贝石重坠之品镇之,对心动过缓证属心阳虚见心悸者,可加附子,桂枝等,临证灵活运用。冠心病多数痰淤虚并存,针对痰淤我也经常用白僵蚕,地龙化痰淤,通脉络,针对虚证,只需辩证准确即可,此病也与肝脾肺肾等相关,不能狭隘的只针对于心本身,其基本治疗方剂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脉证来下药,同时参考上述所论之药。

从脾论治冠心病名老中医经验汇集-赵娜

51 第18卷 第3期 2016 年 3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8 No. 3 Mar .,2016 从脾论治冠心病名老中医经验汇集 赵娜,吕晓濛,曲文彦,杨关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 摘 要: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使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属于中医学中的“胸痹”范畴。笔者收集并简要概括了路志正、邓铁涛等多位名老中医从脾论治冠心病的一些临床经验,名老中医大多认为脾胃功能失调与胸痹的发生及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治疗以心脾同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从脾论治;名老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 03- 0051- 03 收稿日期:2015-09-0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531704)作者简介:赵娜(1989-),女,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疾病。通讯作者:杨关林(1962-),男(锡伯族),黑龙江肇庆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的临床与研究。 Experience of Famous Veteran an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rom Spleen ZHAO Na,LYU Xiaomeng,QU Wenyan,YANG Guanli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Abstract: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the coronary vascular lumen stenosis or occlusion result caused by myocardial necrosis and hypoxic ischemic heart disease,it can be included in the chest impedi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author collected and summed up some experience of LU Zhizheng,DENG Tietao,etc. about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rom spleen. Famous veteran doctors of TCM mostly consider that disorders of spleen and stomach function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est impediment,treating chest impediment with spleen has good effect. Key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treatment from spleen;famous veteran and doctors of TCM;experience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致使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1]。依据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与“胸痹”“心痛”等中医病证有相同之处,认为该病与后者是属于同一限度范畴。对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历代中医经典古籍多有记 载,《灵枢·五邪篇》所言:“邪在心,则病心痛”[2] 。在东汉时期,医圣张机在《金匮要略》曾记载:“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 其阴弦故也”[3] 。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认为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脂质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相关,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的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近些年来,多位名老中医侧重于调理脾胃治疗冠心病,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将对他们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便后世学者的学习。 1 从脾论治冠心病理论依据 1.1?心脾相关—脏腑联系与经络联系 心脾相关学说始于秦汉,兴于宋元,明清时发 展成熟。早在《内经》就有记载心脾之间的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心生血,血生脾”[4] ,说明心与脾之间的母子关系。元代医家李东垣《脾胃论》云:“故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 胜则乘其土位,此所病也”[5] ,说明饮食不当,伤及脾胃,继而耗伤元气,心火旺,则病已。脾胃与心之间经络相通。如《灵枢·经脉》云:“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别上膈,注心中”“足阳明胃经…… 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2] ,说明心与脾胃之间的经脉循行关系密切。《灵枢·厥病》:“厥心痛,痛如以 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2] ,说明心脾之间疾病会相互影响。 1.2?从脾论治冠心病的中医病机、病理及治疗优势 对于胸痹病机,张机首次明确提出“阳微阴弦”是胸痹形成的主要发病机制[6]。胸痹病机总属本虚标实,病位虽在心,但与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脾主运化功能,倘若脾胃损伤,则运化功能失调,另外脾是生痰之器,也会使其聚痰为湿,湿和痰浊弥漫,因此使胸阳不利,会导致胸闷、气短。当湿浊凝聚成痰之后,痰浊阻滞胸阳,使胸脉闭塞从而出现胸痹疼痛,因此出现了心脾两虚、痰湿停滞、痹阻心脉的病 理状态[7] 。所以,胸痹心痛之本虚标实的病机,与运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6.03.0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