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9次周考语文试卷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9次周考语文试卷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9次周考语文试卷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9次周考语文试卷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高2021届第9次周考试题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期以来,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人不信宗教,因而没有真正的信仰。这种观点是武断的,其实,中国的民间信仰实质上就是中国宗教。

中国虽然不是一个宗教的国度,但民众却不缺少宗教信仰: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明确的宗教归属,但却似乎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中国的先民自古就信奉和祭祀天地神灵。可以说,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建造了如此之多的神庙供人们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从事着如此复杂多样的宗教祭祀活动。

在祭祀的对象上,中国人按照与自身关系的远近把整个统一的神灵世界划分为“天”与“祖”两个系列,于是,祀天祭祖二神崇拜就构成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这种独特的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中,其中祭祖、崇祖既是基础和本质的东西,又是主要的载体,而祀天、敬天则是演化和派生出来的一种观念,它历来都附着于祭祖和崇祖的活动和礼仪之中。正如美国学者J·L·斯图尔特所说的:“祖先崇拜事实上才是中国的真正的宗教。”

在祭祀的主体上,按照国家的行政隶属关系可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先秦时期,祭祀活动从上至下由天子、诸侯、大夫、士和庶人分别掌管。秦之后,其祭祀的政府主体就由天子以及各级官吏担任。在民间,其基本的祭祀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群众,他们所从事的私人祭祖或祀神活动完全遵循传统习俗自发而为,但宗祠或地区性的大型集体祭祀活动则由家族首领和地方会首出面组织和主持。至于国家的祭祀天地的活动,是为天子的特权,秦汉之际,天子主要通过封禅和郊祭来祭祀天帝,秦汉之后,祭天和祭地同时进行,其仪式更为隆重和繁琐。明永乐年间,在北京南郊还专门建造了天坛供祭天之用。

在祭祀的性质上,按照神灵的属性可区分为不同的种类。与西方的一神教不同,中国的宗教神灵除了至高无上的“天”之外,其他的神祇都属于有限的特殊神。如山神、门神、灶神、土地神以及其他的动植物神和行业神,都属于担负特定职能的神祇,只能给人们提供某一方面的护佑。但有些地方社神,却被演化和升格为具有多种社会职能的地区守护神。由于在整个封建社会,祭祀至上神“天”乃为天子的特权,民间不得擅自祭祀,这种神权垄断状况一方面造成了民间信仰实用性的不断强化,致使原始的自然崇拜难以得到扬弃和升华;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多神信仰在民间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不致发生像西方那样的宗教冲突和战争。

各种祭祀活动是信仰的载体,是一定宗教信仰的外在物化形式。透过它我们看到这种扎根于民众生活、内存于民众精神世界的信仰是如此之深厚,无论是外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自创的道教,都不曾动摇过它的地位。“文化大革命”也未能真正摧毁它。改革开放之后,民间信仰迅速复兴。这再次证明了一个客观规律,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一个民族的信仰就是其内在的“活的灵魂”,它如同遗传基因一样通过这个民族的世代相传而得以延续,而不因个体的消亡而消亡。因此,对于信仰特别是一个民族的信仰来说,我们是无法用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来将其从人们的精神中加以消灭的,外在的强力只能消灭人的肉体,而无法消灭人的信仰,信仰的存在和改变是一个遵循其内在固有的逻辑而缓慢演化的过程。

(节选自《中国乡村发现》,作者左亚文,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民间信仰的内容虽然是祀天祭祖之事,但也属于真正的信仰。因此,中国人不信宗教这说法是不准确的。

B.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有明确的宗教归属。

C.祭祖和祀天就是中国的宗教信仰,而且宗教信仰的范围之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大都有真正的信仰。

D.祀天祭祖二神崇拜构成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这是由中国人把神灵世界划分为“天”与“祖”两个系列的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从中国民众笃信神灵的角度,提出这种以信奉和祭祀天地神灵为表现形式的民间信仰就是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B.文章从祭祖和祀天两个维度理解中国的民间信仰,并认为二者关系并重,都是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

C.文章认为“文化大革命”也未能真正摧毁中国民间信仰,彰显了中国民间信仰是我们民族内在的“活的灵魂”。

D.文章从中国民间祭祀活动的对象、主体和性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的民间信仰实质上就是中国宗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任何情况都不曾动摇过中国民间祭祀活动的地位。可见,各种祭祀活动扎根民众生活之深,内存民众精神之坚。

B.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信奉和祭祀天地神灵,而体现宗教信仰的祭祖和祀天都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因此民间信仰就是宗教信仰。

C.从历史上看,西方的宗教矛盾分歧较多,冲突和战争不断,而东方国家则因为神权垄断而多神信仰和平共处。

D.中国的祭祀活动就是人的精神生命,是中华民族内在的“活的灵魂”,因此,认为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是没有道理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大多数人将不再需要拥有或驾驶汽车,而是依靠安全便捷的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服务,前往想去的地方。出行服务公司将提供全方位的交通服务,我们不用再操心停车、清洁、保养和充电。拥有汽车后给我们带来的各种麻烦都将消失。我们不再需要买车、按揭和投保,也不再需要花时间开车、停车或加油。交通也不会再令人头痛。我们可以选择乘坐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共享车辆;也可以选择支付更多费用,拥有专属的自动驾驶“服务员”,不仅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提供门到门服务,还可以派出去跑腿或接送家人朋友。

只需点一下手机,就可以召车。召来的车辆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踏板,大部分都是舒适的两座电动汽车,因为通常我们都是一人或两人一起出行。所有这些都将大大缩减我们的交通成

本。

(摘编自《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2020.6)材料二:

(摘自《2018 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环境分析》《中国产业信息》2019.12)材料三:

6 月 30 日,北京市发布通告,开放海淀区49条道路作为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合计 195.9公里。至此,北京市开放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累计达到 200 条,总长度 699.58 公里。与此同时,消息显示,截至 2020 年 5 月 31 日,北京市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超过 145 万公里,测试里程全国领先。目前,除北京、上海外,全国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城市中,已开放载人测试许可的城市还有广州、长沙、武汉和沧州。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显然,自动驾驶有望成为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对我们生活方式最具革命性的改变。

7 月 3 日深夜,国际通信技术标准组织 3GPP 宣布冻结 5G R16 版本。作为 5G 技术标准首个演进版本,R16 的发布,在推动 5G 汽车加速产业化的同时,将 5G 时代 V2X(车辆与外部智能互联)全方位的应用场景在我们面前铺开,距离真正实现无人驾驶的历史时刻,也许不会太遥远了。

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对于集合一系列新生技术的5G,负责开发其通信标准和技术的3GPP在2018年形成了首个技术标准 R15,使得 5G 低时延、网络覆盖增强等特点在规范意义上被确定下来。而此次发布的 R16,作为 5G 第一个演进版本,成为了 5G 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将加速包括车联网在内的多个物联网应用的开发进展。

每版标准的冻结,都代表全球通信行业在相关技术上达成共识,也意味着相关技术已经全部成形,可以初步投入商用,这是5G 相关应用真正走向产业化的基石。

(摘编自《5G 新标冻结无人驾驶再近一步》《广州日报》2020.7.11)材料四:

目前,针对无人驾驶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有的道路交通法规不能适应无人驾驶汽车的行车条件,人与车的法律责任认定存在模糊地带,民事、刑事、保险责任认定、违章处罚等还没有全国性的立法依据。无人驾驶汽车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缺失,目前车企难以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生产资质,即便是对传统车辆进行智能改装,《道路交通安全法》亦明令禁止。虽然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上路牌照落地有了新进展,但还面临不少法规方面的难题。

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平台牵头部门多,资源不聚焦。目前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等为代表的多家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别牵头,主导相关企业成立了多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车企及其他关联企业也在多线投入,整个产业链资源投放分散,不仅不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还容易导致形成无序竞争的不良格局。

低级别的智能汽车可以较好的实现高速及郊区道路的辅助驾驶,但对于城市道路的辅助程度依然有限,无人驾驶在这方面的挑战更是巨大。城市道路与其他道路相比,环境更为复杂,车辆数量多且种类复杂,不同路段车速差异大,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道路交叉点多且密集。城市环境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挑战是技术上的挑战。在硬件方面,相关的传感器是否能够精确无误的进行判断和操作,目前较大的技术难点就是感知。在软件方面,在保证传感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对数据做出准确预测和判断,除了基本逻辑判断,更多是突发情况的处理,这不仅需要程序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计算速度,还需要更加高级的计算机智能算法和技术。

当前智能道路设施的普及率并不高,大量在建基础设施缺乏对专用路测通信系统等网络设施的顶层设计与部署,车、人、路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无法满足路测和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的要求。面向无人驾驶汽车的数据交互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不同车辆、企业、行业管理之间的平台数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应用。

(摘编自《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痛点分析》搜狐新闻2020.1.25)

4.下列对“自动驾驶”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动驾驶技术具有崭新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够验证技术的力量,为我们节省交通成本,将给我们今后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B.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人们都将告别驾驶员身份,以乘客的身份去享受这种技术带来的便利,并且完全摆脱日常开车的各种烦恼。

C.自动驾驶已经成为了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对于我们当下生活方式的最具革命性的变革了,它在深刻地介入和影响着我们的世界,促进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D.自动驾驶车辆的出现将大大缩减我们生活中的交通成本,这些交通成本包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保养成本、道路建设成本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行业市场规模、发展规模及发展环境出发,我们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新前景,这就意味着机遇和挑战,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与创新,必将实现智能驾驶的进一步发展。

B.目前,北京市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超过 145 万公里,测试里程全国领先,这一亮眼成绩的取得,证明了自动驾驶在北京得到了超常发展,,即将成为北京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C.当下取得的成绩证明了一个新标准的提出、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有可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比如自动驾驶的大力发展,引发无人驾驶行业的全新变革。

D.国际通信技术标准组织 3GPP 宣布冻结 5G R16 版本,这意味着我们在自动驾驶技术设计上存在巨大的优势,意味着我们距离自动驾驶又前进了一大步。

6.根据上述材料,针对“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呼喊

田鑫

我见过一万棵向日葵呼喊的样子。它们站在秋天的田野里,四周是赶着去枯萎的草木,作物已颗粒归仓,就剩下向日葵,神情木讷,不知所措。太阳的吸星大法,正在将它们最后的水分和能量吸走。向日葵着急地呼喊,黑黢黢的冠,像高手准备好的暗器,随时都会发射,朝太阳的中心奔去。

这是九月,田里只有向日葵站立,孤独而又桀骜不驯的样子,像极了村里叛逆的少年。无聊的时候,就想着有风吹来,风果然就来了。向日葵看见风从远处赶来,就集体呼喊,它们喊:风来了,风来了。风就吹过来了,向日葵们却集体噤声,被风抚摸之后,顺着风的方向目送它离去。

风能感知到向日葵的呼喊,憋着一口气的向日葵,内心复杂,欣喜、欢乐、焦虑,杂糅在一起。可以肯定的是,风所听到的,季节却听不到,要不它们怎么能遗忘了向日葵?这乖张的叛逆少年,跟着太阳跑了一天又一天,眼看着田野渐次凋敝,向日葵却撑着头颅,渴望颗粒归仓,可季节忘了它们。向日葵整天呼喊,可是它们喊哑了嗓子,喊瘦了自己,还是没有呼喊来种植它们的人。

有一天,懒散的种植者终于想起了它们,就磨了镰刀上山了。向日葵看着有人提着镰刀来了,又开始呼喊,终于有人想起我们了,终于有人想起我们了。面对死亡,它们竟然如此欢悦。很快,呼喊就变成惶恐,镰刀飞快,一棵向日葵来不及向另一棵向日葵告别,就剩下光秃秃的半截,镰刀切过的断面,像另一把刀,立在大地上。一地的向日葵,身首异处。它们齐刷刷地站立着,枯槁的秆似乎在朝天空呼喊:还我头来。

喊声很快被风吹走,在秋天的乡下,一棵向日葵能证明万物尚有气息,一旦被砍头,大地便一片死寂。霜在路上,更多的呼喊将被隐没。

我还见过整个村庄的男人呼喊的场景。那一年太阳暴晒,大地干涸,地皮出现皴裂,一夜之间几万张嘴同时裂开,好像冲着上天呼喊。村里能找到的水,都被抢进了水桶,村里的几眼井,都盖上了盖子或者加上了锁。要出嫁的女孩临出门,娘亲喊住她,噙一口水,喷到她脸上,说一句:把脸擦干,去过有水的好日子吧。那些年,乡下的好日子都很简单,能吃饱,有水喝,就已经很让人羡慕了。

我一直纳闷,当年流落到此的先民,为何会选这么一块地方,半山腰住人,水在沟底,井打到很深才有硬得结垢的水。除了我,没有人关心这个问题,他们既来之则安之,没水喝就想办法,没有人因为缺水搬到河边或者沟底去住。

想得到水,最原始的办法是求雨。一片焦黄山壑沟谷里,一群人出现在半山腰,为首的阴阳先生端着罗盘,跟在身后的人面带土色,表情凝重,他们的眼睛像干涸的泉。我跟在人群里,被队伍过后的尘土包围,空气干燥,夹杂着土味。阴阳先生停在路边,罗盘摆正,开始念咒语:收日降雨顷刻生,驱龙掣电出方泓……我今奉咒急急行,此乃玉帝命君名,敢有拒者罪不轻。急急如律令。咒语念完,锣声起,把咒语送到天上去。随即,人群中发出一声呐喊:龙王救万民哟……呼喊声尘土一样扑面而来,这声音刚开始还是干燥的,后来就带上了土味,再后来就嘶哑、混沌,带着血的味道。这排山倒海般的呼喊,没有喊来雨。人们面带土色,回到村庄。

求雨半个月以后,终于等到了雨,这雨还没落下来,空气中弥漫潮湿的气味时,所有人就赶回家,拿出桶、盆、罐、碗,接在屋檐下。这雨没有让人失望,美美地下了一夜。此前,为了留住这比油都金贵的水,人们向井学习,在院子外挖一口水窖,四壁和底部抹上水泥,这大缸一样的水窖,装着一家子所有屋檐接住的雨水。一年里冬接霜雪夏承雨水,再拽上牛驴,背上背斗,满山坳寻来残冰块雪倒进去,等春天融了。整整一年,人们用那黑污黏腻的窖水砌墙、饮牛、洗衣服,有时候,遇到干旱,也吃这水,时间长了,乡下的人带上了水的性格和模样:硬、黑。

这么多年了,再没见过秋天的向日葵,也没有跟在人群后面求雨,但是内心的呼喊却一直没停。如果问我,最想听到的呼喊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母亲在傍晚里的那一声:我儿,回来吃饭了……

那时候,我们一遍一遍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生怕别人找到自己,就使劲往玉米地里钻,往麦草垛里躲,往树上爬,甚至恨不得藏到母亲身体里去。可不管我们藏在哪里,游戏结没结束,天一擦黑,烟囱里冒出烟来,我们就得从玉米地里出来,从麦草垛里出来,从树上爬下来,此刻一声“回家吃饭了”的呼喊,是游戏的终止符,只要从不同的母亲嘴里喊出来,所有的孩子都会顺着呼喊一一回到母亲身边。藏到十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去世,我也就不怎么参与这个游戏了,因为天一黑,所有人的母亲站在门口,朝着村庄喊一声,别的孩子就潮水一般退去,而我却像留在浅滩的水,寻不到回去的路。

现在更多的人回不去了,这么多年,从玉米地里出来从麦草垛里出来从树上爬下来的少年,一个个地溜出了村庄,藏在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留守在乡下的母亲,集体失语,她们站在门口,朝村庄里呼喊,偌大的村庄里,只有回音,没有回应。我也一直藏在离村庄很远的地方,我想着这样就不怕在听到别的母亲的呼喊时觉得自己可怜了,可是我错了,走得越远那句在十岁就戛然而止的呼喊声却越来越清晰。每当天一黑下来的时候,我老觉得有人在喊我回家吃饭,环顾四周,却看不见任何熟悉的面孔。

(选自《散文》2020 年 06 期,有删改)

7.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多用短句,赋予向日葵丰富的情感,语言既生动形象,又利落而有节奏感,显得灵动而活泼。

B.流落的先民在此落脚,常年过着缺水的艰难日子,却没人想过搬家,寄希望于求雨来改变现状,可见村民安土重迁、愚昧保守、既来之则安之。

C.求雨不得,村民“面带土色”回村挖窖、藏水,在与严酷的自然斗争中度过一年又一年,他们有像水一样又硬又黑的秉性,可见村民顽强、坚硬、执着、忍耐。

D.写娘亲噙一口水,喷到即将出嫁的女儿脸上,说一句:把脸擦干,去过有水的好日子吧,意在表现大山里的村民卫生习惯有待改善。

8.试从行文构思的角度分析文章是如何使三部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6 分)

9.本文以“呼喊”为标题有何深层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

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

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

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压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

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1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

B.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C.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D.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5分)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游襄阳①怀孟浩然

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②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注]①襄阳:孟浩然的故乡,后孟浩然隐居于鹿门山。②讽:背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写景,“岩岩”“汤汤”摹写山的高峻、水的浩荡,为表达怀人之情作铺垫。

B.作者游历襄阳,思念孟浩然,不禁感叹当地山水的灵秀之气,涵养了孟诗的独特气韵。

C.最后四句作者展开想象,鹿门山云树苍茫,孟浩然归隐之处无从寻觅,不由感慨万千。

D.这首五言古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语言清新自然,于平白之中见古朴。

15.“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两句如何表达怀人之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地下管线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毛细血管,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对地下管线建设进行科学规划_____。城市中的不少道路经常被“开膛破肚”,一会儿埋水管,一会儿埋燃气管,一会儿拉电缆,没完没了。地下管线由于相互交错,工人破路施工时稍不留意就会破坏其他管线,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停气或通信中断事故发生。建设“共同沟”是_____目前路面“开膛破肚”问题的有效办法。“共同沟”即是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在沟内,将电力电缆、通讯电缆、供水管道和燃气管道等管线集于一体又并行不悖,设专门的地下入孔,供维修施工人员出入,( ),还为规划发展需要_____了空间,而且建成后对环境、交通、居民生活等方面几乎不再影响,可以说是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事不宜迟根治预备一了百了 B.事不宜迟解决预留一了百了

C.迫在眉睫解决预留一劳永逸

D.迫在眉睫根治预备一劳永逸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地下管线由于相互交错,工人破路施工时稍不留意就会破坏其他管线,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停气或通信中断事故。

B.由于地下管线相互交错,工人破路施工时稍不留意就会破坏其他管线,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停气或通信中断事故。

C.地下管线由于相互交错,工人破路施工时稍不留意就会破坏其他管线,大面积停水、停电、停气或通信中断事故发生。

D.由于地下管线相互交错,工人破路施工时稍不留意就会破坏其他管线,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停气或通信中断事故发生。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就能把多次挖道路来埋设或维修管线的麻烦避免

B.多次开挖道路来埋设或维修管线的麻烦因此就被避免

C.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道路多次开挖的麻烦就能被避免

D.这就能避免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道路多次开挖的麻烦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日晷由晷盘、晷针组成。带有刻度和文字的圆盘,称为晷盘。以晷盘中心为基点,均匀的分出刻度,用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西、戍、亥这“十二地支”来表示①,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小时。穿过晷盘中心,与晷盘保持垂直角度的铜针,称为晷针。晷针与地轴平行,起着“立竿”的作用,而当太阳光照到晷针上时,会在晷盘表面上“②”,根据针影位置所在的晷度,就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日晷计时简单可靠,却存在这些缺陷:一是日晷依赖阳光,③,日晷就失去了计时作用;二是春分和秋分时节,太阳运行轨道与赤道和晷盘平行,日晷上没有影子,也就无法标示时间。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2020年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2.5万辆和230.0万辆,环比分别增长6. 3%和4. 8%,同比分别增长22.5%和11. 6%。值得一提的是,6月汽车产销量均刷新历史新高。据悉,今年1-6

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1.2万辆和1025. 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 8%和16. 9%,总体表现好于预期。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丙吉是西汉名臣。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伤惨重,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掾吏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赶牛,牛喘气吐舌,丙吉停下来,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掾吏认为丞相前后失问。有人因此指责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罚而已。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掾吏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

班级要举行一场辩论赛,辩论双方需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符合文体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9次周考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题中B项,“都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所以”错误,原文“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明确的宗教归属,但却似乎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原文句意为转折关系,此处为因果关系;“都”表述太过绝对。

2.B。[解析]题中B项,“二者关系并重”错误,原文认为“祀天祭祖二神崇拜就构成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 .其中祭祖、崇祖既是基础和本质的东西,又是主要的载体,而祀天、敬天则是演化和派生出来的一种观念,它历来都附着于祭祖和崇祖的活动和礼仪之中”。

3.D。[解析]题中A项,“任何情况”错误,表述太绝对,原文原文“文化大革命也未能真正摧毁它”可见曾动摇过它的地位;B项,“体现宗教信仰的祭祖和祀天都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因此民间信仰就是宗教信仰”错误,扩大概念,强加因果; C项,“冲突和战争不断”错误,无中生有,原文"不致发生像西方那样的宗教冲突和战争”;“东方国家”错误,范围扩大,文章只谈中国。

4.A 【解析】B 项“我们都将”错,原文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部分变成整体。C 项“已经成为”错,原文是“有望成为”,或然变成了已然。D 项缩减的交通成本中不包括道路建设成本。

5.B 【解析】B 项虽然数据表明,北京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最多,"“即将成为北京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判断过于主观,这一判断过于主观,从材料四看,能否实际运用还牵涉其他许多方面。

6.【示例】①制定针对性法律,进行有效支撑。(健全法规)②整合产业资源,营造良好竞争氛围。(聚焦资源)③创造更好技术,有效应对“城市环境”。(在硬件软件上,提高技术)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配套。(提高智能道路设施的普及率,实现互联互通)⑤研制智能驾驶舱产品,不断创造。(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3点6分)

7.D 意在表现大山里的村民渴望幸福的生活。

8. 【示例】①文章三部分叙述主体分别是向日葵、村民和母亲,内容各自独立,但作者巧妙地用“呼喊”串联了全文,使行文融合为一个整体。②过渡巧妙。第一部分结尾冬日来临,大地陷入死寂,第二部分的呼喊起于大地的皴裂,引出村民求雨的呼喊声,最后由外界的呼喊过渡到作者内心深处母亲的呼喊。③层层深入,由面到点。一万棵向日葵是大自然的呼喊,一村男人求雨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呼喊,母亲是家的象征,是亲情、爱的呼喊,由群像到个体,感受逐渐鲜明深入,情感渐次真切动人。(一点 2 分,三点满分。如有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 【示例】①生命的象征(向日葵角度):在深秋,孕育无数生命的土地正走向枯萎,向阳而生的向日葵的呼喊体现了土地的生机与气息。最后呼喊的隐没,又预示着新一轮生命的孕育。

②不屈精神的象征(村民角度):村民为求雨发出的呼喊,昭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坚韧、不屈服的性格。③爱的象征(母亲角度):作者内心深处的呼喊声里饱含着对母亲的爱与思念。④故土之思的象征(综合角度):“呼喊”是作者的乡土情结。一物、一事、一人都是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含蓄地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落后的故乡,年轻人纷纷离去后留下落寞与伤感的无奈。(一点 2 分,三点满分。如有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A

11.D

12.C

13.(1)你率领一万多乌合之众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

(2)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他二十岁参加进士考试,在集英殿答对论策。文天祥用效法上天、自强不息来应对回答,文章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不久,他父亲逝世,回家守丧。咸淳九年,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江万里平素就对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动容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恐怕就在你吗?你可要努力。”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佑初年,长江上游告急,诏令天下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泪哭泣,派陈继周率领郡里的英雄好汉,同时联络溪峒蛮,派方兴召集吉州的士兵,各英雄豪杰都响应,聚集兵众万人。此事报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身份率军入卫京师。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元兵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城市郊,逼近内地,你率领一万多乌合之众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国家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关,我对此感到深深地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知府,不久,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作为使臣到元军中讲和谈判,与元朝丞相伯颜在皋亭山直言争论。丞相发怒拘捕了他,逃入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又迁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赶赴南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出现,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千户王惟义抓住。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身边的人都命他跪拜,文天祥没有跪拜,弘范于是按照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进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强迫索要书信,于是书写《过零丁洋》诗给他。厓山被攻破,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在燕京共三年,皇上知道天祥始终不屈,朝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向南跪拜后被处死,终年四十七岁。

14. C 【解析】“鹿门山云树苍茫,而孟浩然归隐之处已无从寻觅”并非想象。

15.①前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无人继承孟浩然情操、诗风的感伤;②用“清风”喻孟浩然之风韵,表达了对孟浩然的钦慕景仰之情;③后句借景抒情,表现了前贤不再的落寞。[每点3分,答对2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6.(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C 解析:事不宜迟: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根治:彻底治好(指灾害,疾病);也指彻底追究审理。预备:预先准备。一了百了:了:了结,解决。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预留:是预先留出来的,预先留下的。一劳永逸: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解决:处理使有结果。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18.B.画线句有“语序不当”和“句式杂糅”两种语病。在复句中,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应该在主语前,所以,该句应改为“由于地下管线相互交错……”。“造成……事故发生”这一表述句式杂糅:“造成……事故”与“引起……事故发生”杂糅了。修改时任选取一种即可。

19.D 从语脉来看,所填句子的意思应该是说明“共同沟设置地下入孔”的作用,主语可以“这”来表述。从上下句来看,下句“还为规划发展需要预留了空间”的主语与所填句一致,所以,排除BC。从表意来看,居中的“麻烦”指的是“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道路多次开挖”,而非“埋设或维修管线”,所以选D项。

20. [参考答案]①十二个时辰②见影③如果在夜晚或者阴雨天

21.2020年6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同比均增长,产销量均刷新历史新高。1-6月产销量同比下降,总体表现好于预期。

22.作文导写

审题指导

作文设置了“班级辩论赛”的写作情境,并要求考生选择辩论双方中的一方,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然后列出相关理由,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即可。

正方(赞同)角度:①大行不顾细谨;②明确管理边界,严守自身职责;③知轻重,明主次,识大体,顾大局;④做好自己,不恤人言。

反方(反对)角度:①事无大小,都是民生;②人命关天,当务之急;③管理有分工,责任无边界;④不越位,但不缺位;⑤主大计者,执简驭繁。

既是辩论,态度要鲜明,观点要明了,不可模棱两可。若考生选择反方,应对正方的理由做出预设,并结合上述材料,进行辩护,而不是自说自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