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高的经济原因分析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高的经济原因分析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高的经济原因分析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高的经济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2136545.html,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高的经济原因分析

作者:常胜马钰衡李凯

来源:《商情》2013年第44期

从1993年中国汇改,1美元兑人民币8.6元到时下1美元兑换人民币6.2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再走高,不断刷新历史,成为国际金融的焦点。对于人民币的升值很多经济学家从中国的国家利益考虑认为利大于弊,反对美国干涉中国人民币汇率,虽然人民币升值的结果是不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有其原因。下面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的原因做一下简单分析。

人民币美元汇率升值

一、国民生产总值

一般来说,国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费水平提高,对本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对本币的额外需求将提高本币价值,造成外汇贬值。众所周知,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民收入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增长生产力的提高,出口不断增加和外汇供给不断增多(目前外汇储备据世界第一位),本国投资利润率高,将吸引外资进入,这将增加外汇供给,导致外币贬值。本币升值。虽然我们不能否认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多年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事实,但是我们更得承认,多年来我们中国在GDP总量上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所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在如今看来远超美国。

二、国际收支

一国国际收支的顺差会导致外汇的供给增加,导致汇率下降,即人民币对于美元升值。自2005年到今,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较大的顺差。尤其是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

金融项目保持的“双顺差”占总顺差比例一直很大。这是我国国际收支最显著的特征。其实自2000年起,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就逐年扩大,2007年达到4453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年均增长53%。2008年上半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但增长势头有所缓和。这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恶化。美国次贷危机继续对国

际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强烈冲击。此外,在2008年上半年,我国国内也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在两方面的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国内生产价格指数涨幅较大,消费物价涨幅有所下降,但仍不乐观;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国内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和低迷。但是总体上来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是顺差的,而且是巨额的。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不是别人送的,是贸易顺差得来的。

三、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

历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1950年~2007年11月27日的相关数据 第一组数据:(1950年~1952年) 195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57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195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45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195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8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第二组数据:(1953年~1979年) 195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90亿美元;195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8亿美元;195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80亿美元;195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17亿美元;195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23亿美元;195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70亿美元;195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5亿美元;195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46亿美元;196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9亿美元;196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1亿美元;196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19亿美元;196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66亿美元;196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5亿美元;196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11亿美元;196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15亿美元;196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46亿美元;196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4.83亿美元;196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8亿美元;197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197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37亿美元;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36亿美元;197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1亿美元;197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 亿美元;197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83亿美元;197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 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5.81亿美元;197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9.52亿美元;197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67亿美元;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8.40亿美元;197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49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第三组数据:(1980年~1994年) 198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2.96亿美元;198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1.5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8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7.08亿美元;198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7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最新历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一览(1952—2019年)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阅说明: 1.阅卷前务必认真研究试卷并讨论评阅说明,以减少评阅误差。 2.考生答卷时出现的错字、别字,每个扣0.5分,在所在题内扣,扣完该题分数为止(作文除外)。同一个错字、别字反复出现,不重复扣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不舍昼夜 2.千树万树梨花开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 (1)C (2)评分要求:抄写要求准确、工整、规范。 评分等级可分为三等:书写具备三个条件,可为一等(1分);书写不足三个条件,可为二等(0.5分);书写出现错误,不得分。 (3)A (4)B 6.(1)①shù②jī(共1分,每空0.5分) (2)D (3)B 7. (1)不足:①画线词语意思相近;②词语堆砌、累赘;③意思重复;④不够简明。(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改正:①克服重重困难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无限绚烂的未来。

②克服重重困难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无比璀璨的未来。③画线部分保留其中一个。④将“无限绚烂的”删除。⑤将“无比璀璨的”删除。(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二、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8-12题(10分) 8.宋或北宋文学家或政治家或史学家(共1分,每空0.5分) 9.(1)意趣,情趣(2)茂盛(3)道路或路途(4)遮盖或遮蔽(共2分,每空0.5分) 10. (1)滁州周围群山环抱;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滁州四围多山;亦可答“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于山地中央”。(共1分,意思对即可)(2)蔚然深秀(1分) 11.示例: ①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造型奇巧之亭”; ②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可见这是一座“山水情趣之亭”; ③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可见,这是一座“太守之亭”; ④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见,这是一座“醉翁之亭”;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问题: 调查一月内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学习者提交一份一月内汇率变化数据表(限任一自然月),并三言两语概括汇率走势。 答: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各币种中间价月平均汇率 2 4 6 8 10 12 9月7月5月3月1月

美元港元百日元欧元英镑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因此一国货币对其它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而且不再与美元挂钩。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另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 从图表中我们看到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当前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1、近十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中国经济进入2000年后保持了高速而且稳定的增长,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出了两个主要的走势,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5年呈基本固定的走势,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今,这期间人民币实行了两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第二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至2010年6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1:6.8左右。2010年6月实行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前天,已经跌破1:6.35,创历史新高。这种走势可以用下面的图表形象的表示出来: 2、人民币汇率变动成因分析 汇率变动的6大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 外汇储备,利差,通货膨胀

1)经济增长 进入2000年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年10%左右,国民总产值增长迅猛,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率又较低,老百姓有很强的消费需求又有很强的购买力,使得人民币购买力增强。同时国外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2000年后经济持续低迷或负增长,从而使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变得更强。 近20年中国GDP增速 2)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及货币供应量 进入两千年后,中国对美国的外贸呈连年递增的顺差形势,这导致了中国对美国的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因此外汇储备也逐年剧增。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美元的供应量的增加,从而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就会下降,导致人民币的升值。此外2011年,美国实行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增加美元供应量,实行贬值,这也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近30年中国外汇储备 3)利差 所谓利差理论,拿中美两国来说就是,中国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近似等于中美两国的利率差额。进入两千年以后,中国国民总产值迅速增长拉动需求和投资增长,投资回报率较美国更高,中美两国利差达到3%左右,根据利差理论,人民币会因此升值。 4)通货膨胀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汇率由二者的通货膨胀率决定,即如果中国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如果通胀率低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升值。但是这一理论并不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发行的,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币汇率。从此以后到现在,人民币汇率经过了不断变化的历程。如 一、改革开放前 1.第一阶段(1950~1952) 这个时期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的含金量,所以人民币与西方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并不 是按照两国货币之间的黄金平价来折算的,而是用物价对比法为基础进行计算。也就是说,它的依据是物价水平。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民党留下来的一副烂摊子导致物价飞涨,仅仅从1949年1月18 日到1950年3月13日的13个月中,上海市场批发价格指数就上涨了21.43倍,同期人民 币兑美元的汇率一共调整了49次,从80(旧币)贬值到42000(旧币),据此套算出人民 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1950年3月到1952年末,物价从上涨转向下跌,以及因为抗美援朝遭遇美国及其盟国一系列的物质封锁禁运,这时候政府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推动本国进口,所以把汇率调高到了26170(旧币)。 2.第二阶段(1953~1972) 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物价稳定,对外贸易也从私人手里转为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并且主 要产品全都纳入国家计划,所以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这是建国后第一次进行的币制改革,1万元旧人 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币,从此直到1971年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 2.4618。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换黄金的官方价格全部贬值7.89%,人民币汇率则相应调整为1 2.2673。 3.第三阶段(1973~1978) 这个时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物价上涨,西方国家普遍 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我国也开始频繁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且也参考西方国家货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办法,以避免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 其调整依据主要是,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比重较大的货币品种进行加权平均。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973年的2.46逐步升值到1.50,反过来可以说,美元兑人民币贬 值了39.2%。而人民币兑另一种主要货币英镑的汇率则从1973年的5.91逐步升值到 3.44,换句话说,英镑兑人民币贬值了41.6%。仅仅1978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就调整了61次,总的趋势是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972年的2.24逐步升值到1977年的1.755[容易看出,这个汇率比现在的人民币汇率要高得多,但当时好像也并“没有”发生任何不妥。究其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外贸进出口对象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更重要的是进出口收支平衡、没有外汇储备,所以汇率的作用被抹杀了。] 二、改革开放后

我国人民币汇率一览表

我国人民币汇率一览表(1949—2010). 我国人民币汇率一览表(1949—2010)1949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年份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90= 1991= 1992= 1993= (迅速贬值到)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2005=8.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9月28日破,---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关口达到.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3月8

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关口;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突破关口;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关口;10月24日G7财长会议举行后,人民币突破关口;11月23日中国10月份贸易顺差以亿美元创出新高,人民币突破关口;11月27日第十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从一路上涨至;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人民币对美元连续5日上涨,连破3关破;12月20日中国央行意外加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加速,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2007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单边升值状态。其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振荡中不断改写汇改以来历史新高。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最终以收,较2006年末的,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这一升值幅度较年初市场普遍的年内5%左右升值预期高出很多除美元外,人民币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对欧元表现为贬值。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中间价破大关!之后继续升值转折出现在7月份中旬。8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下降。到了10 月份,甚至出现了单月走势略有贬值的情况。12月初,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四日“跌停 ”2009=~8 月份~12月份6.年今天是

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一)

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一) 摘要:2008年底,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回顾了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走势,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降的利弊,阐述了人民币目前面临的各种压力,并做出2009年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总体基本稳定的预测。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开始了浮动的历程。在汇率改革进行的3年多的时间里,要说亮点,2008年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年。在这一年,持续了两年多的单边看涨年底终结;在这一年,贬值和升值的不同预期开始同时出现。这一切都让2009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充满了不可预期性。或许,这种双向预期的出现,才应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浮动”之义吧。 一、2008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简单回顾 2008年1月2号,2008年的首个交易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还只有7.2996。经过前3个月的快速走高之后,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跌破7.00关口,其后的5月和6月,人民币继续高速升值。 转折出现在7月份中旬。8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下降。到了10月份,甚至出现了单月走势略有贬值的情况。12月初,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四日“跌停”。 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9项措施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汇率列为继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之后,当前货币调控政策的三大手段之一。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在2008年的累计升值幅度为6.37%,但是在年中最高的时候,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7.41%,期间震荡幅度之大可见一斑。 二、人民币汇率升降的利弊分析 1.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1)从利的方面看 ①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②中国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贸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看点的风景,因此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2)如果人民币升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后果当然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②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那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就得多支付相应额度的美元,其后果就是外资减少。 ③将导致失业增加。在中国,出口约占GDP的30%。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必然亏损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进而增加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2.人民币贬值的利弊分析 现阶段最新的物价、进出口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尚在恶化,且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大幅走高并不合适,应该通过适当贬值来刺激出口。 (1)从有利的方面上看 如果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本币贬值,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 (2)如果人民币贬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对内会引发通货膨胀,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人民币历史汇率一览1949-2010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0) 2010-09-27 00:59:03来自: 豆芽(1) 转贴:人民币美元汇率一览表(1949—2010) 1949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 年份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 1949=2.3 1950=2.75 1951=2.238 1952=2.617 1953=2.617 1954=2.617 1955=2.4618 1956=2.4618 1957=2.4618 1958=2.4618 1959=2.4618 1960=2.4618 1961=2.4618 1962=2.4618 1963=2.4618 1964=2.4618 1965=2.4618

1966=2.4618 1967=2.4618 1968=2.4618 1969=2.4618 1970=2.4618 1971=2.2673 1972=2.2401 1973=2.0202 1974=1.8397 1975=1.9663 1976=1.8803 1977=1.7300 1978=1.5771 1979=1.4962 1980=1.5303 1981=1.7051 1982=1.8926 1983=1.9757 1984=2.3270 1985=2.9367 1986=3.4528 1987=3.7221 1988=3.7221 1989=3.7659 1990=4.7838 1991=5.3227 1992=5.5149

1993=5.7619 (迅速贬值到8.600) 1994=8.6187 1995=8.3507 1996=8.3142 1997=8.2898 1998=8.2791 1999=8.2796 2000=8.2784 2001=8.2770 2002=8.2770 2003=8.2774 2004=8.2780(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8.1013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 3月8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7.73关口; 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突破7.70关口;

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分析

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分析 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这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决定汇率的直接因素是供求但汇率对一国的经济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汇率的高低常常受到国家政策的干预又因为其国际性其变动又受到国际大气候的影响。 一、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状况 2013年12月3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升55个基点,报1美元对6.0969元人民币,再次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历史高位2013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3%,中间价41次创出新高,而2012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仅1.03%。2013年人民币汇率呈现“总体强势、升升停停”特征,未出现明显的贬值。人民币兑换美元有三轮上涨。 2013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因此2013年被称为人民币元年。 二、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因素 (一)从中国角度来看 1.国际收支 一国的国际收支对于一国的货币变动有重要的影响。我国一直以来在国际贸易中是双顺差,造成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增多对外币的需求减少从而推高推动人民币的升值。 我国的对外出口在前三季度一直保持顺差,2013年,1-11月贸易顺差为2341.45亿美元,按月度均值估计,全年较2012年度约增加251亿美元,该因素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保持稳定。外汇储备的增多促使人民币的价值的升高。

2.经济增长 根据购买力平价汇率为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经济的发展影响一国的货币的购买力,货币的价格取决于相同数量物的购买力,购买力和一国的生产能力相挂钩的,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好意味着相同数量的货币其购买力增强因此其货币价格也就提高。但这样的假设前提是一国的货币数量是低于其经济增长的数量或者说是货币的数量不变,然而一国的货币数量是变化的存在超发货币的可能。超发货币会抵消一国的相同数量的货币的购买力,美国的量化宽松发政策其实质就是超发货币然后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的优势将通货膨胀的压力转移到世界,从而刺激美国的经济增长大,政府干预在短期内是有效的。2013年我国的整体物价上涨率为2.6%,而美国为1.5%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的价格上涨要高于美国。但我国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7.6%,要高于美国的预计的2%。因此人民币升值是由其硬支撑的。中国的经济面基本向好,尤其是与其他国家相比在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为世界投资者提供了避风港,热钱进入中国。 3.热钱的进入 经计算的2013年1-11月热钱流入达到4004亿元人民币,热钱的涌入,也是外币的供给尤其是美元的供给增加推高人民币的上涨。 4.汇率政策的调整 我国在2005年之前实行盯住美元的政策,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从2005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否认浮动汇率制度,改变盯住美元的制度从此人

历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表

人民币对美元 年份100美元1981 170.51 1982 189.26 1983 197.57 1984 232.70 1985 293.66 1986 345.28 1987 372.21 1988 372.21 1989 376.51 1990 478.32 1991 532.33 1992 551.46 1993 576.2 1994 861.87 1995 835.1 1996 831.42 1997 828.98 1998 827.91 1999 827.83 2000 827.84 2001 827.7 2002 827.7 2003 827.7 2004 827.68 2005 819.17 2006 797.18 2007 760.4 2008 694.51 2009 683.1 2010 676.95

黄金的价格 年份平均 1968 38.69 1969 41.09 1970 35.94 1971 40.80 1972 58.16 1973 97.32 1974 159.26 1975 124.84 1976 124.84 1977 147.71 1978 193.22 1979 306.68 1980 612.56 1981 460.03 1982 375.57 1983 424.35 1984 360.48 1985 317.26 1986 367.66 1987 446.46 1988 436.94 1989 381.44 1990 383.51 1991 362.11 1992 343.82 1993 359.77 1994 384.00 1995 384.17 1996 387.77 1997 331.02 1998 294.24 1999 278.88 2000 279.11 2001 271.04 2002 310.07 2003 363.83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0)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0)1949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 年份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 1949=2.3 1950=2.75 1951=2.238 1952=2.617 1953=2.617 1954=2.617 1955=2.4618 1956=2.4618 1957=2.4618 1958=2.4618 1959=2.4618 1960=2.4618 1961=2.4618 1962=2.4618 1963=2.4618 1964=2.4618 1965=2.4618 1966=2.4618 1967=2.4618

1968=2.4618 1969=2.4618 1970=2.4618 1971=2.2673 1972=2.2401 1973=2.0202 1974=1.8397 1975=1.9663 1976=1.8803 1977=1.7300 1978=1.5771 1979=1.4962 1980=1.5303 1981=1.7051 1982=1.8926 1983=1.9757 1984=2.3270 1985=2.9367 1986=3.4528 1987=3.7221 1988=3.7221 1989=3.7659

1990=4.7838 1991=5.3227 1992=5.5149 1993=5.7619 (迅速贬值到8.600) 1994=8.6187 1995=8.3507 1996=8.3142 1997=8.2898 1998=8.2791 1999=8.2796 2000=8.2784 2001=8.2770 2002=8.2770 2003=8.2774 2004=8.2780(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8.1013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

近十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分析.doc2222

近十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分析 摘要: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要素之一,本文以人民币汇 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的影响为主题,认真研读了五篇为主的关于此问题的学术论文,从中总结出了这五篇论文大体的行文结构和研究的方法,并在后面重点尝试分析了每篇文献中关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影响,在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尽管浅显,可经过这次读书报告,自我感觉受益匪浅。 关键词;人民币;美元;汇率;贬值;升值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间的经济贸易越来越密切,汇率作为两国货 币名义上的比价,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枢纽的作用。同时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国际货币体系进入浮动汇率制度的时代,汇率变动已然成为外汇市场上的常态表现。 中国在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这一轮金融危机后,更加突出了中国在国际上经济大国的地位,因此寻求与这种地位相当的人民币发展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将会加快。此外,中国当下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问题,从外需向内需的转变,还有从内需投资为主向消费的转变。这也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也赋予了新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迄今为止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具有重大理论影响和实际应用意义的汇率决定理论。然后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就业状况和国内物价的影响情况。并采用最近一次汇率改革后的数据,即2001年7月到2011年2月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和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之间存在着唯一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显著地影响了国内物价水平。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指数有不同的传递效果。但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及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向长期均衡的状态靠拢的调整力度较小,调节的速度也就较慢,也就是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从短期偏离到恢复长期均衡状态所需的时间较长。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知,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存在影响,同时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也存在影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也是相互影响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对货币供给量存在影响,但货币供给量对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存在影响。 一、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从短期来看,一国的汇率由对该国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练汇率变化及其影响

汇率变化及其影响 1.(2014·天津高考)根据下图判断201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的趋势,并据此推断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B.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C.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D.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2.(2014·海南高考)2014年1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上升至6.0950,创下历史新高。某制鞋企业的董事长刘某某表示:人民币升值以及工人工资的大幅上涨,让自己企业出口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如果人民币再涨,我也只能把厂搬到越南去。由此可见( ) ①汇率变动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②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劳动力成本影响③越南的投资环境比中国完善优越 ④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成效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 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 A.下降0.83% B.下降0.76% C.上升0.83% D.上升0.76% 4.2016年10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失守6.76关口,创8月29日以来最大贬值幅度,刷新2010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这一变化表明( )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5.某购物达人在微信朋友圈发帖称“欧元破7,买个1 000欧元的包比去年这个时间省1 300元人民币!”。去年同期100元人民币可能兑换( ) A.82.8欧元B.12.1欧元 C.56.8欧元D.17.6欧元 6.2016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中。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与人民币币值变动有关的推导过程合理的是( ) ①人民币贬值→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增加→美国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增加②人民币贬值→赴美国旅游的费用降低→吸引我国居民到美国旅游、购物③人民币升值→用美元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提高→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到美国④人民币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我国服装出口到美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下图是某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元/100美元)中间价基本走势曲线。下列对此变化及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A点至E点表示美元汇率跌落,有利于中国公民到美国旅游②B点至C点表示美元汇率上升,不利于美国对华投资③C点到D点表示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④D 点到E点表示人民币升值,会加剧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将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道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这( ) ①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世界货币②可能会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洽③能提高人民币汇率,有利于人民币对外投资便利化

《美元和人民币汇率变化历史》2014-11-06

美金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继续上涨:美元和人民币汇率变化历史 2014年10月06日 因宏观经济向好、境外资金流入等因素的推动,自2014年8月7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出现明显升值。6日,中间价报6.1522,较上个发布日的6.1562升值40个基点,已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升值。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今年以来正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3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中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因中国出口增速超过市场预期,刺激贸易顺差创出纪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昨日大幅攀升。中国海关总署网站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7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4.5%,大幅超出市场的预期,进口规模则下滑1.6%,贸易顺差达到473亿美元。自8月7日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1681升至6.1522,升值幅度达到159个基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下半年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事实上,进入三季度,包括花旗、汇丰、澳新银行在内的多家投行,均发布报告称下半年人民币将重新步入升值通道。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目前基本处在均衡水平,单边升值的走势预计难以持久。 1949年至2014年美元和人民币汇率变化历史走势图: 1949年1美元兑换2.3元人民币 1950年1美元兑换2.75元人民币 1951年1美元兑换2.238元人民币 1952年1美元兑换2.617元人民币 1953年1美元兑换2.617元人民币 1954年1美元兑换2.617元人民币 1955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56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57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58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59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0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1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2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3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4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5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一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

一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 对汇率政策的分析和对目前我国宏观形势的判断,我们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将维持较快升值趋 势,但一次性大幅升值的可能性较小。 一篮子货币对应的隐含汇率预示人民币将继续升值。我们按照中国主要经济合作伙伴在中国进出口等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设计了一个货币篮子,计算了如果人民币盯住这一篮子货币所要求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结果显示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速度低于盯住一篮子货币所要求的升值速度另一方面,人民币有效汇率近两年来一直贬值,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虽然有所上升,但是还不足以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不变,人民币需要进一步对美元升值才能维持适当的实际有效汇率。分析师认为,人民币不会因美国方面的政治压力而快速升值,"渐进性、可控性"的原则仍将是中国央行坚持的方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就称,为确保出口企业必要的竞争力及就业形势 稳定,中国汇率仍处于管控之中. 中国经济复苏程度虽然好于预期,但是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中国经济结构改革刚刚开始,消费不足而外需难卜,诚如中国总理温家宝所言"人民币没有大幅升值的 基础".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要了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可以从有形商品进出口、无形商品进出口以及金融市场三个方面简单分析。 1从有形商品的出口或进口来看,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人民币快速升值必然重创出口产业。对进口而言,人民币升值(假设国际市场价格不变)无疑将减少进口成本,进口商利润增加,或降价以期扩大市场销量进而利润增加,显然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有利。同时,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基本稳定且缓慢升值,人民币对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也随之贬值,这一态势反而有利于我国对欧洲、日本市场的出口。 2从无形商品(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来看,以旅游业为例,人民币升值使单位人民币购买的美元增加了,到国外旅游更为便宜,从而出国旅游的规模增加,会扩大对美元的需求(美元支出);相反,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变得昂贵了,有可能使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的数量减少,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相应减少。这将影响国际旅游市场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可按此类推到各类服务业。 3从金融市场来看,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金融机构的资产以美元衡量后会大大增加,这会诱使金融机构投资扩张,显然对金融机构来说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当金融机构加速投资和扩张时,必将带来系统性风险的累积放大,金融泡沫的膨胀将引至危机隐患的增加。即对金融机构可能有利,但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而言,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综上所述: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出口不利,对进口有利,有利于金融机构,但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健康运行。 (二)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不能一味地说是好是坏,而要结合当时的国情和世界发展背景而论。

1949年以来至2014年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兑换数据

1949年以来至2014年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兑换数据,及汇率变化历史走势图,仅供参考。 1949年1美元兑换2.3 元人民币 1950年1美元兑换2.75 元人民币 1951年1美元兑换2.238 元人民币 1952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 1953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 1954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 1955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56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57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58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59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0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1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2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3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4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5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6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7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8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9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70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71年1美元兑换2.2673 元人民币 1972年1美元兑换2.2401 元人民币 1973年1美元兑换2.0202 元人民币 1974年1美元兑换1.8397 元人民币 1975年1美元兑换1.9663 元人民币 1976年1美元兑换1.8803 元人民币 1977年1美元兑换1.7300 元人民币 1978年1美元兑换1.5771 元人民币 1979年1美元兑换1.4962 元人民币 1980年1美元兑换1.5303 元人民币 1981年1美元兑换1.7051 元人民币 1982年1美元兑换1.8926 元人民币 1983年1美元兑换1.9757 元人民币 1984年1美元兑换2.3270 元人民币 1985年1美元兑换2.9367 元人民币 1986年1美元兑换3.4528 元人民币 1987年1美元兑换3.7221 元人民币 1988年1美元兑换3.7221 元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摘要】“汇率”,是一个国家货币单位变换成另一个国家货币单位的比率。它对经济有一定影响力,在国内外的经济平衡和稳定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过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方式以及造成的积极、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对进出口贸易消极影响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进出口贸易 “汇率”,是一个国家货币单位变换成另一个国家货币单位的比率。它对经济有一定影响力,在国内外的经济平衡和稳定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是经济全球化。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行时,各个国的经济彼此融通,彼此互补,各国的经济增长作用被进出口贸易深深的影响着,而要想外部均衡和经济增长变为现实,主力后盾恰恰是保持连续平稳的进出口贸易。因而,进出口贸易中汇率的影响是不能够小看的。 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的过程分析 自2005年来,我国人民币开始升值。从7月21日开始一美元可兑换人民币8.27~8.28之后到达了8.0,2005年升值幅度达到3%。而2006年更加急剧,2006年1月份中间价从8.0702开始,人民币出现了由缓慢到加剧的过程。

12月末就中间价已经到了7.8087。从2006年第一个月份起,询价交易进入到中国,体现了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的重大改变和外汇的交易方式,汇率兑换中间价变的更为市场化。2006年5月破低于8元人民币。7月份上下略有波动,20日再次低于8元急剧下降,直至12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创新的低点7.8240。12月14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中间价依旧有下降,第二天降到7.8185.按照当日的数据计算,汇改之后人民币升值已累积超过3.72%.12月29日中间价已达到7.8014。而2006年第二个季节,美国经济有所好转,市场对美联储推测降息会加剧,使国汇美元全面走软,进而使得人民币汇率保持不断上升。2007年预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5%左右。但事实上已比预期高。由2007年一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7.8073,至六月份最末那个交易日中间价7.68,2007年以上的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共升值2.46%。本年末11日到13日受到再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的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达到了7.36的位置。人民币升值如此迅速原因是贸易顺差不断增大。20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情况再次加大。4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6.9920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次创新高。而到了12月份中间价已达到了6.8424元。但从那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相对来变化较平稳了,截止2012年最末的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才下降到6.2855。与前些年相比,我国已经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