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广东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6广东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6广东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6广东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曰:“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1分)

(2)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第烟落日期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分)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说明了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2分)

(5)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4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答案】(1)切问而近思(2)万里赴戎机(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内古诗文中重点句子的默写。(1)—(3)与(5)题根据上下句填写诗句,默写时注意不能漏字、多字、错字,要做到准确无误,(4)理解性填空。要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内容有透彻的了解,在基本记忆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解性的默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说: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此句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本题中“戎”易误写为“戒”,“雁”易误写为“燕”,“畔”易误写为“衅”,“莺”易误写为“鹰”。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人,是jiàn wàng()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2)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帆……又像一个rěn jùn bù jīn()的笑容。

(4)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lǐn cì zhì bǐ()。

【答案】(1)健忘(2)拮据(3)忍俊不禁(4)鳞次栉比

【解析】此题考查字音、字形。要注意同音字的不同用法,根据字词的含义正确书写。“健忘”特指记忆力差、遇事易忘,不可写成“建妄”;“拮”意为“经济境况不好,缺少钱,困窘”不可写成“洁”,“栉”这里意为“梳篦的总称”,不可写成“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

..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吧儿冒犯了她。

B.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

..,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C.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

....,让同学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

....,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A项,收敛:减弱或消失。B项,建树:成就;功绩。C项,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这里指英语老师讲解语法知识,“惟妙惟肖”用在这里不恰当。改为“通俗易懂”D项,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

很突出。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删去“和谴责”)

B.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经常充当“主播”,原来他每天都看中央13台的“新闻小时”,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将“原来”改为“因为”)。

C.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帮助,离不开家庭小环境,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删去“和发展”)

D.凭借《太阳的后裔》爆红的男宁促基在与广州粉丝的见面会上表示,会不会再来广州,关键看广州市影迷欢迎。(在“欢迎”前加“是否”)。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病句修改的判断。A项,动宾搭配不当,“激起”与“谴责”不搭配,删去“和谴责”,正确。 B项,关联词语“只要”与“就”搭配,“经常”改为“就”,将“原来”改为“因为”,修改不正确。 C 项,“成长和发展”语意重复,删去“和发展”正确。D 项,是两面与一面不能照应的错误,“会不会再来”包含“会再来”和“不会再来”两方面内容,“广州市影迷欢迎”只有一方面内容,在“欢迎”前加“是否”,正确。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性情,净化你的灵魂。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仿写。句子仿写要做到句式相同、结构相似,内容与上下文衔接。要用“……你的……,……你的……,……你的……,……你的……,”的格式,构成排比句,根据上文“广泛的阅读能够”,可判断出后面的句子要写出广泛的阅读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比如“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等。

二、(46分)

(一)(10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渔人甚异.之()(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欣然规.往()

【答案】(1)感到诧异(2)类(3)计划

【解析】此题考查课内文言文实词解释。理解实词的含义及用法,一方面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一方面要一此古今字,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等。如“异”这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诧异”,“规”是古今异义字,此处解释为“计划”。“属”与现在的意义也有差别,这里是“类”的意思。

7.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答案】(1)(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2)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的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起来。

【解析】此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翻译。依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翻译,注意古今异义的词“妻子”这里指“妻子儿女”,“绝境”这里指“与世隔绝的地方”。注意“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是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应为“此人(把)所闻一一为具言(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内容的理解。A项、B项、C项正确。D项,“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本课的成语。

(二)(9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3分)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A项,名词,书/动词,写。B项,连词,如果/动词,像,好像。C项,两句中的“已”都是动词,停止。D项,凭依、倚仗,这里指坐在马鞍上/占据。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答案】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按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意义断句。“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包括四个小分句,注意每个小分句原则是包含“主谓宾”,主语可以承前省略,有的分句可以没有宾语,但必须有谓语。四个小分句分别是: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答案】(1)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查(3)治学严谨(4)学习专注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首先审清题意,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其实就是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抓住相关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如“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表明亭林先生勤奋好学,“咨其风土,考其区域”写亭林先生注重实地考查,“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写亭林先生治学严谨,“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写亭林先生学习专注。

译文:顾炎武(字亭林)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随身带一骡二马驮书。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像不认识一样,有时候因此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也应当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三)(10分)

悲加欢不等于零

叶春雷

①我想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我的人生观:悲+欢≠零。

②人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之后,紧接着就来了一件让人不开心的事,这不开心的事把刚才开心的事抵消了,幸福指数变成了零,或者甚至变成了负数,让人沮丧至极。

③但我想说的是:悲加欢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古语说得好,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换而言之,人生如意的事仅一二。如果用数理逻辑来推理,人生的幸福指数,自然只是一个负数,而且还是一个大大的负数。那么,人生就根本没有幸福指数可言,只有“痛苦指数”这个概念了。

④但人生毕竟不是一道数学题,人生的逻辑也不是简单的数理逻辑所能概括的。人生的逻辑是什么呢?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这样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注意,他用的是“魔鬼”的“魔”,不是“磨难”的“磨”。两位绝顶聪明的文学大师,其实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人生是有缺憾的,不能求全责备。对于人来说,我们所能做的,一个是接受,一个是期待。接受现实的残酷,期待未来的美好,并为这个美好的未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⑤由此,我们不能仅仅从数理逻辑的角度,用数量看待人生的幸福指数。例如,一天之中,有两件开心的事,却有四件拂心的事,是否我这一天的幸福指数是负二呢?非也。换一个角度,拂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甚至比开心的事对人的帮助更大。《菜根谭》中说:“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按照洪应明的说法,拂心的事,对人生有正面影响,应该是正数,倒是那些快心的事,容易让人得意忘形,在人生层面上,倒成了负数。这和我们通常把拂心的事看成负数,把快心的事看成正数,完全相反。这样,我举的这个例子,从常人的角度,用数学公式表达,是:(-4)+2=-2,从洪应明的角度,则是4+(-2)=2.

⑥其实,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帮助我们进德修行,对我们的人生是正数;那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让我们人生充满信心。我们只要谦虚谨慎,不得意忘形,就可以把那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同样看成是正数。那么,我们的幸福指数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应该是4+2=6。由此可见,悲加欢,绝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人生绝非没有意义,更不会让人背上沉重的包袱。事实上,人生的幸福指数,永远是一个整数,那些拂心的事越多,成

为正数的可能性就越大。

⑦什么叫乐观主义?把拂心的事看成正数,把悲多余欢的人生看成是一个正数,这就是乐观主义。你怎么看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你。在这个意义上,丰子恺先生的话相当有道理:“不是生活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生活。”

⑧悲加欢不等于零,悲加欢一定是一个大大的正数。生活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用心去过。这就是我对生活的信念,我要把这个信念告诉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19期,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悲+欢≠零”的观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理,结尾重申观点,呼应开头。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B.第⑤段,作者用数学公式把人生的逻辑和数理逻辑联系起来,指出不能仅仅用数量来看待人生的幸福指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作者善于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阐述道理。如引用苏东坡、丰子恺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也使文章富于文采。

D.文章告诉我们,人生难免缺憾,但是生活是有意义的,要坚定信念,热爱生活,特别强调要努力将生活中拂心的事看成正数。

人生是有缺憾的,不能求全责备。对于人来说,我们所能做的,一个是接受,一个是期待。接受现实的残酷,期待未来的美好,并为这个美好的未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论证思路、内容及论证方法的理解,D项,“特别强调要努力将生活中拂心的事看成正数”说法有误,从文章标题“悲加欢不等于零”、论点及结尾中“悲加欢不等于零,悲加欢一定是一个大大的正数。生活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用心去过。这就是我对生活的信念,我要把这个信念告诉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可知文章特别强调的是“悲加欢不等于零,悲加欢一定是一个大大的正数。”

13.下列与第⑦段中“乐观主义”含义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A.海伦·凯勒小时候因生病生活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她感到无助和迷茫,善良的莎莉文老师让她学会了微笑,无惧疾病。

B.身处茫茫沙漠,口干舌燥,这时旅行者发现身上只剩下了半瓶水,他平静地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水。”

C.格布雷西拉西耶出身贫寒,每天只能赤着脚上学,他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后来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飞人”。

D.作家史铁生曾说过,哪怕是你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灾难,也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你可以在灾难中学会坚强,看到曙光。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首先理解第⑦段中“乐观主义”含义,从“什么叫乐观主义?把拂心的事看成正数,把悲多余欢的人生看成是一个正数,这就是乐观主义。”可知其含义,然后从A、B、C、D项中一一分析,看看是否符合这一意思。A项,写无助和迷茫的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学会了微笑,与第⑦段中“乐观主义”含义不符合。B项,写身处茫茫沙漠的旅行者发现身上只剩下了半瓶水,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与第⑦段中“乐观主义”含义符合。C项,格布雷西拉西耶出身贫寒,但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乐观自信而成功。与第⑦段中“乐观主义”含义符合。D项,引用史铁生的话阐明,灾难之中仍要感到幸福。与第⑦段中“乐观主义”含义符合。

14.结合选文,谈谈如何看待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4分)

【答案】人生是的缺憾的,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坦然接爱。

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我们要乐观面对,把它看成正数。

【解析】此题属于拓展综合题,解题时先从题干入手,寻找关键点,题干要求谈谈对“如何看待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回答此题要阅读本文内容,找出作者中对逆耳的话、拂心的事的态度,如“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帮助我们进德修行,对我们的人生是正数”“把拂心的事看成正数,把悲多余欢的人生看成是一个正数”,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要注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

(四)(17分)

平衡

陈国凡

①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轻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

②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了头:“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

③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拿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许是你走得匆忙,忘了,就先给你放着了。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可就麻烦大了。”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

④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

⑤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见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

⑥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他们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你就到外面自个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

⑦“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要等到他们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

⑧“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下,废话,没事,敲你家门干嘛?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

⑨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我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

⑩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

?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

?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拿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好好的吗?”

?“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

?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11期,有删改)

15.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

【答案】(1)窝火(2)紧张(怀疑不安)(3)惊讶(高兴惊喜)(4)平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心理变化的梳理能力。做这类型题,细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筛选直接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并把它们提取出来。人物的心理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在故事情节的变化中去找心理变化。做这类题时,文中有表示心理变化的关键词就用原词,如果没有,要注意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揣摩人物心理。如“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从中可找出丢钥匙时“我”的心情:窝火。“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这句是小王老婆还钥匙后,“我”的心理描写,从中可找出还钥匙后“我”的心情:紧张(怀疑不安)。“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这是小王要“我”家换锁后,“我”心理(惊讶),“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小王要“我”家换锁后,“我”和老婆的表情,从中可总结出“我”的心情:惊讶(高兴惊喜)。“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两家换了锁后的表现,“我”的心情:平衡

16.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1)内容上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漠,(2)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分析中间句段的作用,内容上概述事件,突出中心,深化中心;结构上往往起过渡、照应、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选文第④段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和小王一家的关系,从“平时只是点头之交”,“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中表现出邻里关系比较冷漠。因为“我和小王一家”“彼此并不了解”由此引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所以④段在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作铺垫。

17.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1)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

(2)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

...了,这话啥意思?

【答案】(1)①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②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2)心思被小王猜透点明而恼火;②对小王直言的行为感到不快。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理解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1)句中“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可从此句的上文抓住相关句子分析得出。如“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写出了我老婆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表现了我老婆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2)句“不平衡”产生的原因由上文小王的话“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引起的,小王猜中了我老婆的心思并说了出来,对小王直言感到不快,所以心里“不平衡”。

18.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案】示例1:认同“平衡” 标题

①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②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之间的生活琐事,实际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

示例2:认同“锁”标题

①“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②含义深刻,“锁”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含蓄的表现了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本文标题的品味赏析,首先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然后从标题含义和标题作用两方面入手分析。如认同“平衡”标题,则从文章内容及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方面入手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都是因为人物的心理失衡。小说就因为“我”和老婆对小王一家的不信任,而引出换锁这一行为,在换锁的前后引发了老婆心理的一系列不平衡,这样以小见大,揭示社会信任危机这一深刻主题。如认同“锁”标题,可从文章的线索及“锁”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及文章的主题方面入手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锁”展开,“锁”不仅锁住了家门,还锁住了人与人之间的心,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含蓄的表现了主题。

三、(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思路点拨】一是要精心补题。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根据作文题中的提示语补好题目,从文题中所给的“我真想”来看,这是一道鼓励学生吐露心声、抒写真情的半命题作文,是让学生写自己心底的最大渴望的。考生尽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抒发心中的愿望,比如“我真想哭”“我真想变成天使”“我真想上月球”“我真想有一双翅膀”“我真想去拜访布什”“我真想跟妈妈好好淡谈’,“我真想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我真想有个家”“我真想与你做朋友”“我真想上北大”等。补写文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补出自己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半命题。

二是要写有“我”之文。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写这篇作文也应独抒性灵。那快乐的情感,快乐的感悟,快乐的回味,快乐的热情,这都是文章的立意,立意关键在于要缘事而发,在于要独抒性灵,只要真实的书写生活,真实地抒发情感,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从自我理解的角度抒写出来就能写出好文章。

三要叙事清楚、融情于事。通过题目“我真想_____”可以看出,这个题目适合写抒情性的记叙文。写作时要注意把“我”为什么想、如何想等问题叙述清楚。在叙述的过程中融合自己的感情,做到融情于事,不管是追求向往、快乐幸福,还是苦恼困惑、痛苦忧伤,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诉诸笔端,让自己的人生感悟在纸上流淌。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

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1.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乡会争执(东京初识)(2)故乡重逢(叙旧)(3)学校共事(绍兴共事)【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概括,首先要通读文章,分清层次,明确段落内容,然后从中概括即可。选文第一段写初识范爱农,接下来的两段写“我”与范爱农为给他的老师发不发电文而争执起来。下面写“我”在故乡做教员时又遇到范爱农,当时“我”与范爱农在同一学校共事。

2.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欲扬先抑,为下文写两人冰释前嫌埋下伏笔。(2)为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剧命运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悬念、衬托、照应、对比、象征、借景抒情等。文章为了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开头先写“我”对范爱农的贬低与否定,如“觉得他简直不是人”“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这样使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两人冰释前嫌埋下伏笔,为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剧命运起了重要作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4分)

【答案】示例1:肖像描写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突出范爱农冷峻、孤傲的性格特征。

示例2:语言描写。如:“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突出范爱农孤傲、倔强的性格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常见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外貌、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从文中找出刻画范爱农的相关语句,判断所用的描写方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或语言描写分析范爱农的性格,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这一肖像描写突出了范爱农冷峻、孤傲的性格特征。“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语言描写,突出范爱农孤傲、倔强的性格特征。

2018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广东省2016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版)

广东省2016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全卷满分90分.时间40分) 第I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3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4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 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2016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2016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2016高考满分作文: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我看到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漫画:第一幅图中一个满脸笑意的孩子拿着一张100分的卷子,颊上是他父母鼓励的唇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拿着一张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脸上巴掌印触目惊心;而第二幅图中,那个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脸上也因此添了一道巴掌印,另一个孩子却因为这次考了61分而获得了父母的吻。 这则漫画反映了如今家长对孩子成绩过于关注的现状“一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退步了就打,进步了就夸,仿佛那白卷子上鲜红的数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标准,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我认为,他们这种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私以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而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家长们将太多的期望寄予孩子,他们严苛的要求成了残酷的枷锁,将孩子牢牢捆绑在童年那绚丽的梦境之外。我知道很多孩子,他们一考不好就担惊受怕,生怕回到家里会经受父母“狂风暴雨”的洗礼。他们一想到考试就不寒而栗。他们的快乐童年已支离破碎,从来就只存在于记忆中遥不可及的一隅。的确,他们都是漫画中的孩子,无论55分还是98分,只要未到标准,便被家长呵斥。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漫画中的家长用他们对“分”的严厉要求折断了孩子的翅膀,当“分”真正成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实证明,分数的确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善良、勇敢、责任心等等,也许是比智力更聪明更为宝贵的品质。同样,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的成就大小。中学时成绩平平的马云,却成为了今日的互联网大亨;科举屡屡不中的柳永,却在“浅斟低唱”中为后人留下了凄婉动人的词句。 所以,笔者恳请家长们,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漫画中的孩子,别让他们在分数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让他们均衡、全面、快乐地成长。 要知道,一个孩子无论考了55分、61分、98分、还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脸上留下爱的一吻。但愿漫画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们身边的孩子身上复制! 点评: 一、观点鲜明,有重点有分寸。 文章的开头,用了占全文不足六分之一的篇幅,全面、准确地介绍漫画内容,为中心论点的阐述、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扼要点明了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提出“‘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见解,文章由此展开。从题目到文中多处的论述可以看出,作者并未像相当多的考生那样,片面否定分数的重要性,而是在立场鲜明的同时,做到讲分寸、有弹性,彰显了作者深刻的思辨能力。 二、内容详实,有感情有层次。 本文与众不同之处,是能够用饱含情感的笔触,阐述“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的现象并分析原因,议论文中具有本文这种能感动读者的文段的,实不多见。“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的语句令人动容、引人深思。文章就此从“就事论事”的层次进入“因事说理”的层次,提出“分数”之外“善良、勇敢、责任心”等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出“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成就的大小”,举例虽少,但极为典型有说服力。 文章结尾表达期望,点到即止,有荡气回肠之感。 当然,本文也有三点可以提高的地方: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1卷及答案打印

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Ⅰ卷(乙卷) 语文试题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记》,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记》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记》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个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

2016年高考广东英语高考真题

2016英语试题 Ⅰ. 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Robby was 11 years old when his mother dropped him off for his first piano lesson. I 1 that students begin at an earlier age, which I explained to Robby, but Robby said that it had been his mother’s 2 to hear him play the piano. So I took him as a student. Hard as Robby tried, he 3 the basic sense of music. However, he persisted, and at the end of each weekly 4 , he always said, “ My mom’s going to hear me play some day.” But it seemed 5 . He just did not have any inborn (天生的) ability. I only knew his mother from a distance as she 6 Robby off or waited in her old car to pick him up. She always 7 and smiled but never visited my class. Then one day Robby stopped coming to our lessons. He telephoned me and said his mother was 8 . Several weeks later I was preparing my students for the upcoming recital (独奏会) when Robby came and asked me if he could be in the recital. “Miss Hondorf… I’ve just got to9 !” he insisted. The night for the recital came. The high school gymnasium was packed with parents, friends and relatives. The recital went off well. 10 Robby came up on stage. I was 11 when he announced that he had chosen Mozart’s Concerto (协奏曲) No. 21 in C Major. I was not prepared for what I heard next. His fingers were light on the keys. He played so 12 that everyone rose to applaud him. In tears I ran up on 13 . “Oh! Robby! How did you do it?” “Well, Miss Hondorf… I kept on practicing at home. Remember I told you my mom was sick? Well, 14 she had cancer and passed away this morning. And well…she was born deaf, so tonight was the15 time she ever heard me play…” 1. A. prefer B. imagine C. suppose D. wish 2. A. plan B. belief C. need D. dream 3. A. held B. lacked C. hid D. showed 4. A. seminar B. lesson C. test D. show 5. A. meaningless B. senseless C. useless D. hopeless 6. A. put B. saw C. dropped D. sent 7. A. waved B. waited C. jumped D. left

广东省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word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式,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美《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封建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篡与进一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2016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作文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2015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所有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 B . 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 C. 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 D . 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 .叹为观止 B .戎马倥偬 C .名不见经传 D .不容置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 .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 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 .②①④⑥⑤③ B .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 .④⑥③⑤②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为考察而设),完成5—9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 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亠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2016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英语真题卷-附答案

试卷类型 :A 2016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英语 本试卷共 10 页,81 小题,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 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 (A)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 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I .补全对话(5小题,共10分) 阅读下列简短对话;从 A 、B 、C 、D 中选出最佳答案,将对话补 全。 例: M: How's everything going? W: Fine, thanks. How are you doing? M: ________________ . A. I'm 16 now B. Yes, it is good C. See you then D. Oh, not too bad 答案是 D 。 1. M: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park with us? W: ____ , but I have to go shopping with Mom today. C. I 'd love to 2. M: Hi, Alice! ___ ? W: Not bad, thanks. A. Where were you C. Can I help you 3. M: Do you know Lewis? W: ____ ? M: He is very tall and he 'sgot quite short, brown hair. A. What does he look like B. Where is he from C. How old is he D. How is he now 4. M: I 've looked for my dog everywhere but I still can 't find it. 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You are welcome B. Good idea C. I don 't think so D. I 'm sorry to hear that 5. M: Hello, ____ ? W: Sorry. There is no one named Tracy. You must have the wrong number. A. Sorry, I can 't go B. You are right D. Yes, I do B. How was your weekend D. Did you see the film

2012广东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word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解析卷(参考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 .桅.杆/宫闱.聒.噪/恬.静模.具/模.范 B .清.雅/菁.华旖.旎/绮.丽处.所/惩处. C .歧.视/跻.身橄.榄/鸟瞰.角.斗/角.色 D .赝.品/鹰.犬殉.情/徇.私参.谋/参.差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项wéi /wéi、guō/tián、mú/mó;B项qīng/jīng 、yī/qǐ、chù/chǔ;C项qí/jī、gǎn/kàn 、j?é/j?é;D项yàn/yīng、 x ùn/xùn、 cün/cy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答案】A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 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1世纪教育网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C.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答案】B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7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题整理

2016 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 文试卷 一、本大题8 小题。每小题3 分,共24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摒除/ 迸裂谬论/ 寥落见缝插针/ 缝纫 B. 键盘/ 谏言卓越/ 阔绰无稽之谈/ 稽首 C. 诡谲/ 傀儡缴纳/ 邀请量体裁衣/ 胆量 D. 署名/ 瞩目滔滔/ 韬略茅塞顿开/ 边塞 【答案】A 【分析】A. 摒除bìng/ 迸裂bèng 谬论mìu/ 寥落l íao 见缝插针f èng/ 缝纫f éng B. 键盘ji àn/ 谏言ji àan C. 量体裁衣li àng/ 胆量li àng D. 滔滔t ā o/ 韬略t āo 【攻略】①注意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问题,尤其是声旁异读的词。 ②注意常见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③注意同音字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善罢甘休因噎废食融汇贯通箭在弦上 B. 秋毫无犯一蹶不振唇焦口躁反戈一击 中西合壁唇枪舌战偃旗息鼓 C.矫枉过正 D.东施效颦势在必行双管齐下荼毒生灵 答案】D

【分析】A. 融汇贯通(会) B. 唇焦口躁(燥) C. 中西合壁(璧) 【攻略】①注意理解词义。如“会”—“汇” 。 ②注意形声词的内在结构。如“燥”—“躁” ,“璧”—“壁” 。 ③注意同音异义词。 ④注意同音近义词。 ⑤注意把握同音词、形近词。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3 月1 日,《广州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纳天下英才,聚创新智慧,助城市腾飞》的文章。 B. “要记住革命! ”——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 C. 新华书店在新书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 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由谁定、如何定、定 多少?都需要充分的论证。 【答案】B 【分析】A. 考查“书名号”的使用。《纳天下英才,聚创新智慧,助城市腾飞》,应改为“纳天下英才,聚创新智慧,助城市腾飞” 。一句话中,既有报刊杂志的名称,又有篇章题目的,篇章题目要用引号。 C. 考查冒号和逗号的使用。“新华书店在新书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改为:“新华书店在新书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这句只是陈述提醒的内容,是陈述句。 D. 考查问号的使用。虽然有疑问词,但这句是陈述句,所以“?”要改成“,”。 【攻略】①注意常用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 ②注意近三年未考过的“叹号” 、“着重号”。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16年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卷

2016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摒除/迸裂谬论/寥落见缝插针/缝纫 B.键盘/谏言卓越/阔绰无稽之谈/稽首 C.诡谲/傀儡缴纳/邀请量体裁衣/胆量 D.署名/瞩目滔滔/韬略茅塞顿开/边塞 【答案】A 【分析】A.摒除bìng/迸裂bèng谬论mìu/寥落líao见缝插针fèng/缝纫féng B. 键盘jiàn/谏言jiàan C. 量体裁衣liàng/胆量liàng D. 滔滔tāo/韬略tāo 【攻略】①注意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问题,尤其是声旁异读的词。 ②注意常见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③注意同音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善罢甘休因噎废食融汇贯通箭在弦上 B.秋毫无犯一蹶不振唇焦口躁反戈一击 C.矫枉过正中西合壁唇枪舌战偃旗息鼓 D.东施效颦势在必行双管齐下荼毒生灵 【答案】D

【分析】A.融汇贯通(会) B.唇焦口躁(燥) C.中西合壁(璧) 【攻略】①注意理解词义。如“会”—“汇”。 ②注意形声词的内在结构。如“燥”—“躁”,“璧”—“壁”。 ③注意同音异义词。 ④注意同音近义词。 ⑤注意把握同音词、形近词。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3月1日,《广州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纳天下英才,聚创新智慧,助城市腾飞》的文章。 B.“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 C. 新华书店在新书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的论证。 【答案】B 【分析】 A.考查“书名号”的使用。《纳天下英才,聚创新智慧,助城市腾飞》,应改为“纳天下英才,聚创新智慧,助城市腾飞”。一句话中,既有报刊杂志的名称,又有篇章题目的,篇章题目要用引号。 C.考查冒号和逗号的使用。“新华书店在新书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改为:“新华书店在新书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这句只是陈述提醒的内容,是陈述句。 D.考查问号的使用。虽然有疑问词,但这句是陈述句,所以“?”要改成“,”。 【攻略】①注意常用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 ②注意近三年未考过的“叹号”、“着重号”。

2016年高考广东听说考试真题录音稿及答案

2019年高考广东听说考试真题A录音稿及答案 Part B 三问部分: Question 1: What was it like growing up in a big family?/ How did you like growing up in a big family?/ What was growing up in a big family like? Answer 1: I love havi ng such a big family. There were many sweet memories about those years grow ing up with my brothers and sisters. We played games together and went to school together and it was our family tradition to give everybody a surprise on his or her birthday. But at times, it could be a little crowded as we all live together in a small house whe n we were young. Question 2: What was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What was the hardest part?/ What was the toughest part?/ What was the most difficult thin g?/ What was the hardest thi ng?/ What was the toughest thing? Answer 2: I think it was that we did n 'have eno ugh money to make sure that everybody ate well and dressed well. My elder brothers and sisters had a little tougher life than we did, because they had to work a lot to help with the family in come. Question 3: Are younger children luckier than the elder children?/ Are younger children more fortunate than the elder childre n? Answer 3: Yes. I think for the most part, the youn ger ones are luckier, because they have more people to look up to and tell them right from wrong, which is a great help. As for the elder children, they have to help support the family and look after the youn ger on es. So usually, they have more resp on sibilities. 五答部分: Question 1: Where did Tom spe nd his holiday? Answer 1: In his hometow n./ He spe nt his holiday in his hometow n. Question 2: How many sisters does Tom have? Answer 2: Four./ Four sisters./ He has four sisters. Question 3: What was Tom ' s family tradition? Answer 3: To give everybody a surprise on his or her birthday. Question 4: Why did Tom ' s elder brothers and sisters have a tougher life? Answer 4: Because they had to work a lot to help with the family in come. Question 5: What is the great help for younger children in a big family? Answer 5: They have more people to look up to and tell them right from wrong. Part C

2015年~2017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汇编及解析精校版

2015年~2017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汇编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⒈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7全国I卷)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 ....,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 ....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 ....,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 未来踌躇满志 ....,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 ....,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⒉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7全国Ⅱ卷)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 ....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 再望尘莫及 ....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 ...,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 .. 不闻 ..,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 弄得左支右绌 ....,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 ....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⒊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7全国Ⅲ卷)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 之有效 ...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 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 ....,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 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 ....,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