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推测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结合对原始地球及现在地球状况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难点

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人类进化的视频资料;搜集各种神话传说资料;提前两周同兴趣小组成员,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完成肉汤的对比实验。

学生准备: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尤其是最新的报道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

四.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古代中国人相信“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朽木化蝉”“白石化羊”等说法。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如何推翻这一观点?

教师展示:意大利医生雷迪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雷迪的实验严谨而且有说服力,说明较大的动物不能自然发生。引导学生明确的认识到: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仅凭空想往往是站不住脚的;科学推测不仅需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让学生阅读教材P54的“技能训练”中的最后一段文字材料,并且能够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推测。

【宇生说】

过渡语:

目前研究较多的两种学说是“宇生说”和“化学起源说”。

教师展示材料:60年代初,美国学者乔治克劳斯等在达斯马尼亚陨石中发现了和真菌相似的纤维包体,此陨石却与太阳同龄。这一发现似乎是宇宙生命论的有力证据;1969年9月28日,科学家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默奇森镇的一颗炭质陨石中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6种是构成生命蛋白质分子所必需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米勒的实验,并且得出生命起源的过程:

第一步:从原始大气的无机物到简单有机物。

第二步:简单的有机物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复杂的有机物。

第三步:原始海洋中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有生命的出现。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2.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理由。

3.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点拨,并共同得出结论:

1.原始大气的成分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其中没有氧气,而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

2.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

原始地球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无氧气,也无臭氧层,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3.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小组讨论:

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了。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海洋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针对米勒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实验条件、实验结果。

提出问题:原始生命诞生的过程以及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什么?

教师补充:以上认识,有些已经在实验室中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实验获得了一定的证据,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假说方面,需要进一步验证。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优质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嘚历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嘚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植物和动物进化嘚大致过程 3、了解人类嘚进化历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命起源嘚学习,培养学生嘚想象、推理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嘚辩证唯物主要思想 教学重点: 植物和动物进化嘚历程 教学难点: 生命嘚起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探讨、自学、引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5分钟) 提问检查上节课内容嘚掌握情况。 1、什么叫遗传、变异? 2、生物嘚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普遍存在嘚对生物有何意义?

有了遗传,物种得以延续;有了变异,生物变得多样化;有了 遗传嘚变异,才会出现新嘚生物类型。 二、新课(30分钟) 1、引入: 地球在距今46亿年前刚形成,那时候,地球上还没有生命, 那么生命是怎样产生嘚呢? 2、生命嘚起源 播放关于生命起源嘚录相资料,学生观看后让学生自己叙述生 命是怎样起源嘚,以培养学生嘚观察能力和口述能力。 3、展示生物进化系统树,由学生叙述植物和动物进化嘚过程, 教师用课件随同展示。 4、当明确生物进化过程后,由学生讨论总结出生物进化嘚规 律: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单细胞到 多细胞。 5、生物进化嘚最高境界就是出现人类,让学生看书找出人类 出现过程中是什么起着决定性嘚作用?并用课件展示从猿进化到人嘚过程。 三、巩固练习(5分钟) 1、处理动动脑 2、投影练习,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嘚信息。 作业设计: 1、地球形成于亿年前,那时因为而没有生命。

2、原始大气嘚成分有、、等,它们在、、等自然条件嘚长期作用下,形成许多简单嘚,并汇集到中,逐渐形成了原始嘚,因此,是嘚摇蓝。 3、原始生命由于嘚不同,一部分进化成具有(能自养)嘚;另一部分进化成没有(不能自养) 嘚。 4、植物进化嘚历程是:原始藻 类。 5、脊椎动物进化嘚历程是:古代鱼 类。 6、人类起源于,在从类人猿到人嘚进化历程中, 起了决定性作用。 板书设计: 一、生命嘚起源 二、生物进化嘚历程 三、人类嘚出现 教学后记: 1、植物进化嘚内容学生既感兴趣,但基于学生目前嘚知识面窄, 又找不到很充足嘚证据,本想让学生去收集,后改为教师收集。 2、学生在充足嘚资料中能自己总结出生物进化嘚规律。 3、人类起源观点较多,较为人们接受嘚是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在起源过程中,劳动起着关健性嘚作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教案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教案 羊流羊祜学校杨承兰 复习目标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了解保护色的作用。 5、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复习难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过程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1—P53合作交流以下问题。 师:视频播放相关图片并出示以下问题。 1、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2、科学推测需要有什么? 3、原始大气包括哪些成分? 4.说出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分别模拟的哪些成分? 5.米勒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阅读课文,思考交流。纷纷交流自己的观点。 师生总结: 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 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 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4、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5、米勒的实验说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师:没有人能够亲历生物进化的几十亿年的历史。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7—P60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化石?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什么?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问题。 师生总结: 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比较法。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⑴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⑵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分析动物进化的原因 师:现在请你们阅读桦尺蛾体色变化的事例,找出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播放多媒体课件——英国曼彻斯特桦尺蛾的变化历史。) 生:班内答辩,找出原因。 师:桦尺蛾的体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生1:浅体色和深体色的桦尺蛾繁殖的数量开始时大致相当,在黑褐色的树林里深体色的桦尺蛾能逃过敌害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浅体色的桦尺蛾易被天敌发现而吃掉,数量越来越少。这样代代相传,深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最后桦尺蛾形成深体色的保护色。 生2:我不同意,是因为桦尺蛾的体色可能也像树皮一样被熏黑,从而形成与环境一样的保护色。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总结

课题: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 主备人:王东 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 第课时总第____课时 备课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了解保护色的作用。 5、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观点复习难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过程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1—P53合作交流以下问题。 师:视频播放相关图片并出示以下问题。 1、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2、科学推测需要有什么? 3、原始大气包括哪些成分? 4.说出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分别模拟的哪些成分? 5.米勒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阅读课文,思考交流。纷纷交流自己的观点。 师生总结: 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 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4、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

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5、米勒的实验说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师:没有人能够亲历生物进化的几十亿年的历史。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7—P60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化石?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什么?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问题。 师生总结: 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比较法。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⑴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⑵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分析动物进化的原因 师:现在请你们阅读桦尺蛾体色变化的事例,找出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 (播放多媒体课件——英国曼彻斯特桦尺蛾的变化历史。) 生:班内答辩,找出原因。 师:桦尺蛾的体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生1:浅体色和深体色的桦尺蛾繁殖的数量开始时大致相当,在黑褐色的树林里深体色的桦尺蛾能逃过敌害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浅体色的桦尺蛾易被天敌发现而吃掉,数量越来越少。这样代代相传,深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最后桦尺蛾形成深体色的保护色。 生2:我不同意,是因为桦尺蛾的体色可能也像树皮一样被熏黑,从而形成与环境一样的保护色。 师:你们支持谁?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请同学们讨论。 生3:浅色的变少不一定是被吃掉,还可以从浅色直接变成深色,如青蛙、雷鸟、变色龙等动物,它们的体色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 总结苏教版 1.化学演化学说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地球火山爆发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氨基酸等)(蛋白质、核酸等)(能生长、繁殖、遗传)。 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氢气和水蒸气(注意: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原始海洋 2.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①火花放电的作用: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②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 ③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④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⑤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容器中产生了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⑥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3.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着地逐渐变成只有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我国辽宁省发现的孔子鸟化石为爬行类进化成鸟类提供了新证据。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4、生物进化的主要历 生物进化的规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5、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2019届 人教版 生物进化 单元测试

阶段性检测(六)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8·四川广元模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都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D.突变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选C。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都会导致基因突变,A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如AA→Aa;染色体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2.(2018·合肥联考)下图为雌性果蝇体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及细胞分裂图像,其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B。图①表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能够实现基因重组。图②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易位。图③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两套相同的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图④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 3.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 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 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 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019届 苏教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

2019届苏教版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 (建议用时:45分钟) (对应学生用书第309页) A组基础达标 1.(2018·吉林长春三模)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中的个体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B.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正确;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各占50%,B错误;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的,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错误。] 3.(2018·宜昌一模)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 【导学号:41780120】A.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B.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C.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越来越高

D.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青霉菌的培育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浅色桦尺蠖被环境选择而淘汰,自然选择使得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是人工选择的产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是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没有进化,D错误。] 4.(2018·邢台模拟)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RR、Rr和rr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RR的 中R的基因频率约是( ) 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 1 A.43% B.48% C.52% D.57% B[原来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RR、Rr、rr的果蝇分别有3 000只、11 000只、6 000只,从岛外入侵2 000只基因型为RR的果蝇后,此时的种群中RR、Rr、rr的果蝇分别有5 000只、11 000只、6 000只,此时种群中基因R的频率为 (5 000×2+11 000)/(22 000×2)≈48%,随机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则F 1种群中基因R的频率约为48%。] 5.(2018·辽宁大连20中月考)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a地区的环境在变化,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乙、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这

高中生物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学说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学说 教学目标 1.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生物进化理论产生的背景;了解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以及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评价;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2.通过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界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自然界、生物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对学生进行进化、适应等生命科学观点的教育,同时渗透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生物进化理论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从而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这是因为: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他的进化理论的基础,也是他的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个学说不仅能说明生物物种是可变的,而且还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统一性。此外,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明确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如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而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也可以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过度繁殖使生存斗争更加激烈,适者生存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这是因为: (1)本课题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去认识自然、解释自然,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性较强,不但要使学生理解,而且还要会运用,这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正是由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让学生理解理论,运用理论,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在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现象时,如果对理论不能全面地、深刻地理解,往往会出现将生物拟人化或“外因论”的倾向。 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

苏教初中生物八上《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案_3

课题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学说 学习目标1.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达尔文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1.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能够较准确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 3.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难点: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教法 选择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型新授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自然选择的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 媒体 是 教学时数2 教学 时数 第2 备课 总数 第 19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教师提问:我们以前学习过保护色(图片)警戒色和拟态 为什么生物会形成这样一些特征?答:进化 思考: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 1.新的种类如何形成? 2.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3.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 义;1.过度繁殖(视频)2.生存斗争3.遗传和 变异4.适者生存 思考: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思考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这就是自然选择 练习:1.桦尺蛾 2.课课练P62() 二、人工选择:在现实生产中人们用人工方法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动植物新品种,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有目的性强、速度较快的优点。 三、师生互动: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如拉马克的“用进废退”,以及“综合进化学说”和“分子进化学说”阅读 四、云南澄江县动物化石群发现对生物进化学说的贡 献教师提问 教师:引导学生说 出生物具有很强的繁 殖能力。 指导学生练习 教师讲解人工选择的 定义 教师:达尔文的进化 学说就是最终的学说 了吗?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 他生物进化学说,请 学生进行分析总结 学生回答问题 (不是。因为任 何人都无法再现 46亿年前的历 史变迁,出现许 多生物进化学说 都是十分正常 的。)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人教版初中生物进化的历程()

按住C t r 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 放播 第三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习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方法?2能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科学技能? 【新知预习】阅读课文53-56页,完成以下练习?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最重要的是: 2?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是: 3?生物进化的总的趋势: 【课堂练习】:根据课文53-56页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 1?科学家在地层中发现末被破的沉积岩层的次 序,如图所示,图中‖层中有物种A化石,︱层中 有物种B化石?请根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研究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的结构时发现,越 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 (2)试比较物种A和物种B的差异: 2?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有相同之处,又和有相同之处,说明鸟类是由进化而来的?3?细胞色素C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科学家通过分析比较马?驴?兔?蛇?龟?鲸等6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发现,马的细胞色素和其他五种动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有一些差异,其中马与驴有一个氨基酸不同,与兔有6个不同,与蛇有22个不同,与龟有11个不同,与鲸有5个不同?基于这些数据,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最远的是? 巩固小测 1?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原始的陆生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生物的进化是(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D?从无到有 2?在西伯利亚冻土层曾挖掘出保存完好的猛犸象,解冻后,它的皮肤和肌肉还具有弹性?这种猛犸象在生物进化过的研究中称为( ) A?原始生命 B?标本 C?活化石 D?化石 3?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 )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4?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5?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A.运动方式不同 B.细胞结构不同 1 / 2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知识点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知识点济南版 一、生命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明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严重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繁复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例外之处。科学家们通过对例外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繁复变化系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严重的证据。 四、生物进化的原因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繁复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

研究发现,例外的地层中埋藏着例外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繁复、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繁复,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因此生物进化的证据是生物化石.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

【基础演练】 1.同种生物从古代到现代的进化,最有力的证据是()。 A.马化石研究的成果B.始祖鸟化石的发现 C.种子蕨化石的发现D.同源器官的存在 2.下列为生物进化提供有力证据的中间过渡类型生物化石是()。 A.鳄鱼化石B.藻类化石C.昆虫化石D.种子蕨化石 3.古生物学上关于各个地质年代马的化石的研究证实()。 A.始祖马是一种中间过渡类型的动物化石 B.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C.哺乳类由鸟类进化而来 D.物种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4.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找到高等生物化石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D.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5.我国发掘的大量的恐龙蛋化石是()。 A.遗体化石B.遗物化石C.遗迹化石D.不能定论 6.在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最简单化石生物是()。 A.单细胞的B.简单的、多细胞的 C.复杂的、多细胞的D.最高等的动植物 7.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遗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8.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是从物种B进化而来D.物种B一定是从物种A进化而来 9.鱼、蝾螈、龟、鸡、猪、牛、兔7种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有鳃裂和尾,这说明()。 A.它们的胚胎相似 B.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用鳃呼吸 C.它们的早期胚胎都有游水能力 D.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古代原始的有鳃有尾的共同原始祖先进化来的 10.下列各类植物中,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是()。 A.原始的苔藓植物B.原始的藻类植物 C.原始的裸子植物D.原始的蕨类植物 11.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由下列哪种生物进化来的?() A.原始绿藻B.原始的蕨类植物C.现代的藻类植物D.原始菌类 12.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哪一种动物进化而来的?()。 A.古代的两栖动物B.近代的两栖动物 C.古代的爬行动物D.近代的爬行动物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初二生物教案 第十五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的几种认识,并能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树立唯物主义的生命观,抵制伪科学和唯心主义。 2.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了解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原始生命形成的条件及原始生命最初形成的场所,了解原始生命的主要特征。 3.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的能力。 5.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古生物学的证据:化石可以作为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的原因。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6.了解动物和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初步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课时:1 时间:03年5月22日 内容: 提出问题:通过近两年的生物课的学习,你已经对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有了很多的了解,心中的很多问题也都一一找到了答案。记得初一刚学细胞时,有个同学问我“细胞是通过分裂产生的,但是第一个细胞哪来的?”很多的同学心中也有这样的疑问:“地球上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生物怎么来的?”“最早的生物什么时候产生?怎么形成的?”这些问题就是这章我和同学一同讨论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要讨论最早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从古至今,人们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他们的一些观点。我们共同看看人们对生命起源的几种认识。 一是被称为神创论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神创造出来的。这种观点在西方漫长的中世纪占据着统治的地位,其典型的看法表达在基督教的教义之中,《圣经(旧约)》中“创世纪”讲述了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包括陆地、海洋、男人、女人、动物、植物在内的世界万物,第七日,神造物工作完成,安息了,第七日就是圣日,休息日。从此万物不变,所以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物,地球上就有多少种生物,生物之间也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如何解释化石呢?神创论者认为这些都是上帝造物时失败的摸子。你们能接受这一观点吗?这是一种超自然的,不能用科学来解释的,当然是错误的。生命如果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那么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早期认识中和神创论对应的是另一种理论。现从一个故事说来。17世纪荷兰人J.van.Helmont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有过贡献,著名的柳树实验就是他完成的,他还完成了另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开了一个长老鼠的秘方:将谷粒、破旧衬衫塞入敞口瓶中,静置于暗处,每天浇以人汗,21天就能长出老鼠。通过这个实验他欲证明谷物,旧衬衫,汗水这些物质能够产生生命。其实历史上早就有和他相同观点,古代中国人相信“腐草化为萤”(<礼记>)(即萤火虫是从腐草堆中产生的),腐肉生蛆等,埃及人相信尼罗河谷的蛙和蟮是淤泥经日光照射后产生的。这种观点称为“自然发生论”。像亚里士多德等都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这种观点认可生物是由非生物的物质自然地产生的,但是瞬息完成的。如果不正确怎样推翻这一观点?首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练习题.doc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练习题 1 、原始大气成分:。现在地球中大气主要成分:。对比原始大气和现在的大气成分,主要的区别 是。 2、阅读 P52页资料 2,思考下面的问题: 右图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下图所 示,填写出该装置中的一些名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 水蒸气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的条件 和的成分。 (2).这个实验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 拟为其提供能量。 (3). 图中B里为。 (4). C中为含有的溶液。 (5).米勒的实现说明: 3.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最初简单的有机物形成的场所,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最终在形成原始生命。 4. 根据地质学研究,地球形成大约是在() A.50 亿年前 B.35 亿年前 C.100 亿年前 D.46 亿年前 5. 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是()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 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C.氮气和氧气 D. 氮气和二氧化碳 6.1953 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一些有机 物,他使用的是() A. 火花放电 B. 紫外线照射 C. 加热气体 D.日光照射 7.1969 年,人们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 () A. 糖类 B. 氨基酸 C. 蛋白质 D. 核酸 8. 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化学合成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 A. 能形成生命 B. 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C.原始生命诞生在原始大气中 D.原始大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9.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的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A. 10 亿年 B .15 亿年 C .20 亿年 D .30 亿年10.原始大气层里不含() A.氧气 B .氢气C.甲烷D.硫化氢 11.原始的生命起源于() A.原始的大气层B.原始的河流 C.原始的海洋D.原始的高山 12.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 A.斯巴兰让尼 B .巴斯德 C .米勒D.孟德尔 13.关于科学推测,正确的叙述是(A.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 C ) B .科学推测需要严密的逻辑 D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练习题 (1)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练习题 1、原始大气成分:。现在地球中大气主要成分:。对比原始大气和现在的大气成分,主要的区别是。 2、阅读P52页资料2,思考下面的问题: 右图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下图所 示,填写出该装置中的一些名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 水蒸气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的条件 和的成分。 (2).这个实验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 拟为其提供能量。 (3).图中B里为。 (4).C中为含有的溶液。 (5).米勒的实现说明: 3.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最初简单的有机物形成的场所,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最终在形成原始生命。 4.根据地质学研究,地球形成大约是在() A.50亿年前 B.35亿年前 C.100亿年前 D.46亿年前 5.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C.氮气和氧气 D.氮气和二氧化碳 6.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一些有机物,他使用的是() A.火花放电 B.紫外线照射 C.加热气体 D.日光照射 7.1969年,人们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 () A.糖类 B.氨基酸 C.蛋白质 D.核酸 8.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化学合成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 A.能形成生命 B.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C.原始生命诞生在原始大气中 D.原始大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9.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的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A.10亿年 B.15亿年 C.20亿年 D.30亿年 10.原始大气层里不含() A.氧气 B.氢气 C.甲烷 D.硫化氢 11.原始的生命起源于() A.原始的大气层B.原始的河流 C.原始的海洋D.原始的高山 12.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 A.斯巴兰让尼 B.巴斯德 C.米勒 D.孟德尔 13.关于科学推测,正确的叙述是() A.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 B.科学推测需要严密的逻辑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镇海中学陈志海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 生物进化的历程:

初中生物人教版《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和中考原题

一、必背知识点 1.人类起源于______。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______证据支持。 2.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_______。 3.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___________。 4. 原始生命诞生于_______。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5.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6.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_______→________→原始生命。 7.化石:是生物的____、____或_____,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8. 生物进化的历程: (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_____→_______→哺乳类。 (2)采用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________,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和向日葵则较远。 9.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____,由低等到_____,由水生到_____。 10. 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_____与______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 11. 除了保护色,动物的_____和_____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12.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13. 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________,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____和____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_____。14.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其中有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15. 变异具有______。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 16. 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17.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适应者____下来,不适应者被____,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_而不断进化。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第20课时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1.(2018昆明)中科院古化石专家张弥曼获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同时被评为“中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她所研究的下列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是() A.鱼类B.两栖类 C.爬行类D.哺乳类 2.(2018龙海市一模)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方法B.在晚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C.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D.进化中保留的变异一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3.(2018河南一模)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的结构比甲复杂B.戊最有可能是水生植物 C.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D.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4.(2018日照)由于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一些致病细菌具有了广泛的耐药性,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分析,耐药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抗生素使具有耐药变异的细菌生存下来 B.耐药细菌的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的强 C.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D.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诱导产生了耐药细菌 5.(2018郴州)以下哪种生物现象,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现B.蝙蝠能飞 C.蛔虫有角质层D.青蛙有保护色 6.(2018广东)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B.化石是研究进化的重要证据 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D.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2018柘城县二模)如图一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二是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学习目标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重点:会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 3.知道“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基本过程。 预习检测 知识点一: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阅读课本,结合个人的见闻,分析生命起源有哪些观点。 不同学说对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依据化学起源说原始的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米勒模拟原始地球实验 自然发生说生命物质是从非生命的物质中自然发生的“腐肉生蛆”实验 宇宙起源说倡导一切生命来自于宇宙的观点陨石中含有氨基酸神创论生命由神仙、上帝等超自然力量创造各种传说和宗教书籍 1.科学推测需要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证据是许多的化石。 知识点二:米勒设计的实验 2.观察课本中关于米勒实验的图,说明其过程。 实验装置模拟原始地球的 沸水高温条件 密闭装置内的气体原始大气 火花放电电闪雷鸣 3.米勒的模拟实验中,在模拟条件下,用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无机物合成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 知识点三:“化学起源说”的生命起源过程 米勒和其他学者的模拟原始地球的实验: 合作探究 1.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 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2.1976年,我国吉林地区曾发生过一场罕见的流星雨,科学家们在陨石表面发现了许多有机小分子物质。 (1)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2)你认为这个事实为哪种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陨石来自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陨石表面发现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为宇宙生命论提供证据,地球生命可能来自外星球。 3.米勒实验证明了什么?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4.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5.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的形成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第二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6.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 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的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