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好的教育理念

最好的教育理念

最好的教育理念
最好的教育理念

【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梁晓声

【知识】是工具,不会用等于没有。(除了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我们用没用过自己讲授了很多遍的“知识”?)

【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了那些知识,而在于是否激发了思考。(我们的课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

【教授“疗伤”】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跌倒时,怎样跌得有尊严;膝盖破的血肉模糊时,怎样清洗伤口,怎样包扎;一头栽下去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痛,怎样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碎了一地时,怎样收拾?——龙应台【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斯普朗格我们是否唤醒了学生的创造力量?

我们是否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感?

我们是否唤醒了学生的价值感?

【教育的目的】,并非制造学者、专家、寻找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使他们从恐惧之中解脱出来;因为惟有在这样的人之中,才有持久的和平。我们把考试和学位当做衡量智慧的标准,从而培育了一种躲避人生重大问题的心智。——克里希那穆提【教育】是帮助受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蔡元培

【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杨绛

【教育家Maria Montessori的理念】:纪律应该来自自由,而不是约束。那些被说教、强迫、洗脑、威胁、惩罚出来的‘乖学生’不是守纪律,而是被麻痹、被毁掉了。当一个学生拥有自由,理解他是自己的主人,然后选择去做他应做的事,不做他不应做的事,这样的纪律才有价值。

【读大学的价值】也许在,能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交往,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开始学会拒绝。读大学的价值也在于你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你开始有靠近的动力。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刘同

【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知识操作系统】我们教育孩子的秘诀是:要求学生大量记忆碎片化的“知识”。现代教育研究证明,任何“碎片化的知识”必须被理性梳理并建构起系统化的秩序,才能显示出知识的力量。否则不但不能够给人带来任何的帮助,还会成为大脑沉重的负担,使人成为“书呆子记忆棒”。任何人要成为自己大脑的主人,都必须建构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在这个可操作的体系里,他所有的观点和知识都是不矛盾的,是一个逻辑自洽的体系。完成了这一步,就相当于在我们的大脑中建立了一个知识操作系统。我们就具有了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有创造力的学者而不是“书呆子记忆棒”。而我们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不提供建构逻辑一致性科学体系的思维工具(哲学,逻辑学,批判性思维,还有宗教的知识)。甚至不告诉学生有这些工具存在,而是哄骗学生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无限的获得“标准知识答案”,这是极其野蛮和邪恶的。

趁年轻,多读书,多游历,多交往。经历的越少,人越会对环境不满意,消极的认为是环境制约了自己的发展。见识的越多,人越会对自己不满意,懂得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反而能

【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梁晓声

【知识】是工具,不会用等于没有。(除了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我们用没用过自己讲授了很多遍的“知识”?)

【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了那些知识,而在于是否激发了思考。(我们的课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

【教授“疗伤”】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跌倒时,怎样跌得有尊严;膝盖破的血肉模糊时,怎样清洗伤口,怎样包扎;一头栽下去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痛,怎样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碎了一地时,怎样收拾?——龙应台【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斯普朗格我们是否唤醒了学生的创造力量?

我们是否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感?

我们是否唤醒了学生的价值感?

【教育的目的】,并非制造学者、专家、寻找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使他们从恐惧之中解脱出来;因为惟有在这样的人之中,才有持久的和平。我们把考试和学位当做衡量智慧的标准,从而培育了一种躲避人生重大问题的心智。——克里希那穆提【教育】是帮助受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蔡元培

【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杨绛

【教育家Maria Montessori的理念】:纪律应该来自自由,而不是约束。那些被说教、强迫、洗脑、威胁、惩罚出来的‘乖学生’不是守纪律,而是被麻痹、被毁掉了。当一个学生拥有自由,理解他是自己的主人,然后选择去做他应做的事,不做他不应做的事,这样的纪律才有价值。

【读大学的价值】也许在,能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交往,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开始学会拒绝。读大学的价值也在于你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你开始有靠近的动力。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刘同

【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知识操作系统】我们教育孩子的秘诀是:要求学生大量记忆碎片化的“知识”。现代教育研究证明,任何“碎片化的知识”必须被理性梳理并建构起系统化的秩序,才能显示出知识的力量。否则不但不能够给人带来任何的帮助,还会成为大脑沉重的负担,使人成为“书呆子记忆棒”。任何人要成为自己大脑的主人,都必须建构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在这个可操作的体系里,他所有的观点和知识都是不矛盾的,是一个逻辑自洽的体系。完成了这一步,就相当于在我们的大脑中建立了一个知识操作系统。我们就具有了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有创造力的学者而不是“书呆子记忆棒”。而我们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不提供建构逻辑一致性科学体系的思维工具(哲学,逻辑学,批判性思维,还有宗教的知识)。甚至不告诉学生有这些工具存在,而是哄骗学生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无限的获得“标准知识答案”,这是极其野蛮和邪恶的。

趁年轻,多读书,多游历,多交往。经历的越少,人越会对环境不满意,消极的认为是环境制约了自己的发展。见识的越多,人越会对自己不满意,懂得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反而能

最新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在参加本系组织的“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后,自己感觉收获很大,深刻认识到学校正处于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学校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我就结合自己的岗位本职工作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是充分认识到学校正处于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生源的下降,未来的高校招生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高校的招生形势不容乐观,现在已经出现个别地方高校生源质量急剧下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高校只有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学校要想持续科学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内涵建设,尽快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问题,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现在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也要根据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提高学生工作能力,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深刻理解了学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参加活动后,我认识到,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而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顶层设计的一个关键内容。办学定位问题关系到学校能否科学发展的问题,办学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成与败、得与失、

进与退。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地方区域经济情况,确定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这是很恰当的。在认真查阅资料后,我进一步了解到,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培养的是基础理论较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学校办学定位的认识,也对如何培养学生有了新的思考,明白了要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是深刻理解了教育的本质目标。学校的真正宗旨不只在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思想,而是教会学生懂事、教授人情事理与公民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在以前的教育学理论学习中,自己也曾看到类似的阐述。但是在学生阶段的自己对这个观点并没有认真地去体会,参加这次活动,并结合工作实际,我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作为一名教师,我要经常和学生打交道。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就发现,现在的学生个性比较突出,考虑问题很简单,对和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事情不够关心,甚至一些基本的礼貌都很缺乏。现在明白了这并不是由于学生不懂事,而是教育的缺失造成的。现在的教育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了,而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这给我的启发式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感恩教育,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面向现实与未来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

面向现实与未来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7年第9期 文/丁钢 共享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来探究,先要从共享经济说起。共享经济这个概念最早 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 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 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群落结构和协同消费:基于日常生 活方式》(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来的。共享经济虽然不是在中国提出的,但是在中 国发展非常迅速,共享单车、共享公寓、共享汽车、共享停车、共享空间、共享充电宝、共享 养老院等等迅速走红,成为中国的新经济,也引起世界的关注。现在冠名共享的行业越来越多,甚至也影响到了教育,如共享课程、共享图书、共享教育资源等。我认为,这不是教育对共享 概念的简单跟风,面向现实与未来,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 从终身教育到终生学习:我们需要提出共享教育的理念 如果仔细梳理一些教育概念,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需要跟上时代潮流。终身教育 和终生学习,通常指从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教育到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两个概念之间似乎是一 回事,然而,从终身教育到终生学习其实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即主体有根本变化:终身教 育的实施是以社会、政府作为主体,而终生学习的实施是以个体作为主体。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下,我们需要提出共享教育的理念。 首先,我们可以从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这一组概念来解读共享教育。正式学习通常指有 意识、有目的和影响人的活动。这是在学科和行业规范中进行循序渐进的知识学习方式,正式 学习场所包括课堂、学校等物理场所,现在也包括网络和虚拟空间。但我认为,非正式学习才 是我们真正要正视和重视的学习,以往我们会把学校教育看得极其重要,但学校教育只占用我 们人生当中约20%的时间,我们人生的约80%时间是处在非正式的学习状态当中。非正式的学习状态不一定有意识、有目的.但影响人的活动才是教育。非正式学习场所包括家庭、科技馆、 博物馆、实地和工作场所等,当然更包括网络与虚拟等在线的学习环境。经常有人会以一个人 平均每年读过多少本书来评判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对于知识碎片化的批评也时有所见。但是,在知识来源与呈现方式如此多元的信息时代,只以 一年读过多少本书并不能证明我们的素养高低和人生价值,而零散、碎片化的学习同样能够丰 富我们工作或生活的经验和成长。非正式学习促使无所不在的教育意识成长,教育的无所不在 也许不是一种新的概念,但在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使无所不在的教育成为可能则是教育面 临的一个新的问题。这种教育意识将产生一种即时学习的概念,如实时有效的取得知识或信息,实现问题解决的实时性。可以说,非正式学习必将促进共享教育的发展而渗透入整个社会,且 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次,我们可以从系统知识和非系统知识这一组概念来解读共享教育。系统知识是指学科 性的知识和行业规范性的知识,其在体制中发生。在现代社会,学校的正规教育已经是人的成 长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正规学校教育中可以获得学科性的系统知识,同时行业的证书虽然 各式各样,但都要遵行行业的规范,因此专门技能的获得也有一套专门系统的知识需要掌握。 而非系统知识属于非学科性和行业规范性的经验知识,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生,极大一部

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对话 “对话”是《课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对一般的阅读行为来 说,“对话”仅仅是读者与文本在进行心灵的交流,而作为阅读教学来说, 则涉及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故《语文课程标准》是如此阐述的:“阅读 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 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 教学方式。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所谓的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学 生、教师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 景,接受感染和熏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对文本中的思想内涵进行 个性化解读。 (一)阅读教学“对话”的基本原则 1.对话是民主平等的 过去的谈话法,虽然表面上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实质上教师仍然

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对话与过去的“谈话”截然不同,教学对话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 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 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因而,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的 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师与生都乐于、善于 “对话”。 2.对话是互动共进的 即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 本的不同体验的方法,相互交换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教学是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应 当是互动的,是双向的交流。通过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特别

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主体性投入要素,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它的兴起,正改变着社会形态、社会理念等方方面面,体现在谁拥有更高素质的人才,就意味着谁掌握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意味着谁就能在21世纪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对学校教育及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近几年来,学校德育工作总体成绩是可喜的,学生的思想道德正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1)德育体制简单化。一是以管代导。导致很多学生在校服从管理,遵守制度,出了校门便“解脱”了,可以为所欲为了;二是主客体颠倒。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三是目前的德育工作还基本上以学校包办为主,家庭和社会没有和学校形成有机的德育工作体系,尤其是社会环境没有充分净化,所以往往造成“在校教育三年,出校变坏三天”的现象屡屡发生。(2)德育内容过于传统和陈旧。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是德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一是在确定德育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不能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而提出适度的要求,缺乏可接受性,尤其是缺少一些高品位且又使人信服的权威读本;二是不能把握德育内容的基础性,不注重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注重引导学生增强守法和用法意识,自学遵守社会伦理规范;三是不能坚持德育内容的一贯性,学校德育工作常常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3)德育方法和途径单一和生硬。德育实施者只局限于用一种单一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价值观去要求受教育者,把对某些现成的道德规范的掌握等同于德育的全部。以“注入式”为主的教育方法和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只能是迫使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从而使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受到挫伤甚至消失。(二)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型人才不仅要继承传统德育内容,还要结合时代特征拓宽德育空间,深化德育内容 在现有条件下,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可以突出以下主要内容: (1)开展系列教育,推进终身全面素质教育。针对目前中学基本实行封闭管理的实际,可以进行“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治,人格自尊,精神自强”的“五自”教育,确保教学生活学习秩序正常进行;在我校

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普及义务教育的确立及其年限的不断延长和终身教育的蓬勃兴起,教师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教师职业已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职业。教育和科技是当今社会各个国家的兴国之本,国际间各种竞争之本。所以,各国都很重视教育、重视教师。因此,作为教师应自觉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社会意义、国际意义和民族意义。教育不好学生,不仅仅是误人子弟的问题,而是涉及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强弱的大问题。我院围绕“教育思想大讨论研讨指南“开展了新一轮学习动员会议。针对大会上讨论的几点内容我个人有如下认识。 一、将学校的精神文化提现和落实到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 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取向,展现学校风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以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南,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发展氛围。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理解与我校提出的“立交式培养模式”的内容做法。 应用型创新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中的特殊类型,它的培养载体仍然是本科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创新”为基本原则,在符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创新理论与知识、创新方法与途径、

创新技术技能与策略等方面的学习,要侧重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要善于观察行业的发展变化,要善于观察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要善于观察人们心理需求的发展变化,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捕捉到创新的契机。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创造想象力,思维反应灵活,敏捷,善于比较分析,善于举一反三。科研能力强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最主要特征,也是应用型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最需要培养的能力。 我院光伏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是以学分制的学分绩点为抓手,实施“学制衔接、课程融通、学分认定、专业开发”为特色的光伏学及相关专业学分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一次尝试和创新,是我校在总结了中高职贯通试点工作之后的又一次在招生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积极探索。在招考制度方面,为落实国家和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学校结合发展实际,尝试探索和建立“多元评价、多次考试、自主选择、自主招生”的考试制度,以开放式学分制为特点,以中职认定课程和高职预科课程学分绩点为依据和纽带的学制衔接机制,以“中职生专业学业水平认定”的方式来探索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向。该制度一举打破了原有的中高职教育以升学考试为单一途径的选拔机制,突破僵化局面,形成既有利于中、高职教育规范发展,又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激发内在动力的又一条新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立交桥”式培养模式。 三、弘扬我校“教研学做一体化” 根据教学改革要求,按照教学做一体化原则,提升教研室职业教 育特色,制定教学做一体化教研室建设规范,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新教育理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新教育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新教育理念对语文教学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从阅读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符合作者的愿望,其中或多或少都会渗透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审美体验。其次从阅读教学过程来看,当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教学对象时,学生平时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思维状态等,作为理解前的诸多因素,都会潜在地制约着自己理解的方向和层面。面对教师的讲解具有不同“前理解”或者受到不同的“期待视域”支配的学生总是择取与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应的思路,接受并消化传授的知识信息。因此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同一位老师的授课内容在每个学生心灵屏幕上投射的画面是各不相同的,它可以失去一些光彩,也可以增加一些亮色。所以说阅读教学的这个特点与其说是一种不足或缺憾,不如说是一个长处,因此它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创造的培养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 为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处于积极、主动的接受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激励思维。思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基础。一位哲人说过:“在每个年轻的心灵中,都存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花,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点燃它”。小学生面对教材中出现的景物、人物、事件,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根寻源的兴趣,当他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活跃的状态时,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抓住时

机,激励思维,用自己的思想点燃学生创新的新火花,形成熊熊烈火。 1、引导发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利用课文中语言材料,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培养思维重要且极有效的方法。例如:《再见了,亲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位教师在学生理解这句话表明:“志愿军战士疼老妈妈”后提出一个问题“谁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少学生提出了新的看法,有的说这也反映了“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的心情”;还有一个学生提出这句话应改一改,如果加上一个“请”字不是更能体现战士对老妈妈的尊敬和爱戴吗?多有创见的新发现。 2、诱导想象。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他的思维能力就强。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热情诱导学生打大胆想象,给思维插上彩色的翅膀,,对课文内容多角度想象。阅读教材为儿童提供无数展开想象的语言情境,只要教师长期坚持引导,就会使学生丰富想象,滋润他们思维的心里。 3、比较指导。比较是优化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通过比较能使学生受到严格的思想训练,学会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方法,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在阅读教学中不同文章之间可供比较方面很多,如思路比较、中心比较、线索比较、结构比较、语言比较、写法比较等等,只要教师启发得当,灵活来用其中一种,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虚实相间。阅读教学强调字词句篇的基本功训练,因此紧扣课文,切忌天马行空式架空分析。阅读教学中的虚实相间,集中表现

解放思想大讨论教师个人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大讨论教师个人心得体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党革命和建设的无数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就能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就能改进生产关系,解决先前落后的生产力,解放思想是适应形势,抢抓新机遇,寻求学校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学校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现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就这段时间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激活了自身的思想。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最需要解放思想,在教育战线,由于思维模式、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通过学习讨论,查问题、找差距,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思想活力,能动脑筋想办法,转变观念谋发展,解放了思想,统一到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上来。认识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才能结合新的实际,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科教发展任务,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局面,为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戒骄满,找差距,才能开拓创新,促进教育大发展。 二、扩大开放。通过讨论,认识到我们教师每个人都是学校主人,个个都是发展的重要一环;树立了发展意识、明了了开放需求,确立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理念,明确了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与办学特色,以育人统揽全局,统一思想,与时俱进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办学理念。掌握了以往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点,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努力方向,明白了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三、转变作风。本次大讨论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为目的,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查找、自我提高为主体,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篇目文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深对党的认识,不断提高了我们自身政治素养。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

全球十大教育发展新理念

全球十大教育发展新理念 21世纪的全球化进程,使国际组织在促进全球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国际组织教育发展重要报告分析”项目组,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等主要国际组织近年来发布的教育发展重要报告、教育决策咨询报告、教育公报等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了全球教育发展的十大最新理念和趋势。 1.欧盟视教育为未来发展核心 2010年6月,欧盟正式通过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即《欧洲2020:智慧、可持续与包容性的增长战略》,这是继《里斯本战略》到期后,欧盟的第二个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欧洲身处转型时期、欧洲各国需要摆脱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洲2020战略提出了构建“智慧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的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框架,明确了欧盟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新战略将教育和培训视为欧盟未来发展的核心,视为实现“智慧增长”和“包容性增长”、帮助欧洲各国摆脱危机的关键。 新战略特别强调,“必须做好教育、培训与终生学习方面的工作”。作为实现核心目标增长的支撑,欧盟还设计了七项行动,涉及创新、教育、数字化、就业、产业、能源、反贫困等方面。其中,“创新联盟”、“青年人流动”和“新技能与就业议程”三项行动与教育紧密相关。 2.从“全民教育”转向“全民学习” 2011年4月,世界银行集团推出了《世界银行2020教育战略-全民学习:投资于人们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发展》,对未来10年世行在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和实践动向进行了规划,提出了“全民学习”的战略新愿景。 “全民学习”新战略,完成了从“全民教育”到“全民学习”的转变,加快了从教育到学习的转移。世行认为,“全民学习”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和减贫的关键,面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 “全民学习”意味着确保所有儿童和青年不仅能上学,还能掌握他们拥有健康、有成效的生活并获得有意义的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面向全民学习”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将“学习”概念提到了一个比“教育”更加宽泛的层面,拓展了教育的时间观,也将教育延伸到了新的空间维度。 3.家庭背景正强烈影响教育成功 2011年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2009结果报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正强烈影响其教育成功。 经合组织用“经济、社会和文化地位指数”来测量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该指数根据学生提供的有关其家长的教育、职业及家庭财产信息得出。报告显示: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相关的成绩差异在所有国家都非常明显。平均而言,经合组织成员国中,14%学生的阅读成绩差异可以由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解释;而在匈牙利、保加利亚、秘鲁和厄瓜多尔,超过20%的成绩差异可以由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解释。在经合组织成员国,来自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更优越(收入最顶端的七分之一)的学生成绩,比普通家庭的学生阅读平均成绩高38分;而在新西兰、法国,富裕与贫困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高达50分。 当前,消除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努力方向,报告也发现,一些国家已成功减少了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 4.阅读素养成为成功核心技能 经合组织报告得出的另外一个具有重要政策内涵的结论是:真正影响经济及社会进步的是学习结果的质量,而不是现在各国普遍采用的“教育年限”这一指标。 经合组织用对义务教育末期学生(15岁学生)“素养”的测评来评估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结果的

早期阅读教育的教学理念及实施方法

早期阅读教育的教学理念及实施方法 摘要作为新世纪的教育者,应该给幼儿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阅读空间,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教师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选择适宜阅读材料、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组织专门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巧用游戏、家园合作等方式培养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提高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对应的能力,帮助儿童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增强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水平,最终可以促进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教育早期阅读能力早期教学理念 一、早期阅读教育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早期阅读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外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和方法。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传统的阅读启蒙教学看重集中识字与诗文阅读方面,把识字教育和初步的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近现代社会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媒介日趋多样化,但是阅读仍然是主要渠道,这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经验、思想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幼儿来讲,早期阅读习惯和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其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幼儿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能启迪智慧,活跃思维,诱发创造灵感。 对于?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界定,但是如果我们在大教育观、整体观的指导下全面认识与实践?早期阅读?教育,可以这样认为:?幼儿早期阅读教

育?是指以幼儿自身经验为基础,在适当情境中,通过幼儿对文字、符号、标记、图片、影像等材料的认读、理解和运用,对幼儿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活动。它不是单纯的看书、识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结构相对完整、体系相对独立、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 二、阅读对幼儿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早期阅读有利于大脑的发育、成熟 据美国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大脑信息约八成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大脑在生命早期飞速发展,因而视觉刺激对幼儿早期神经网络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发现,语言理解区域的发育比说话中枢早。正因为早期阅读是积极的视觉刺激,它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给婴幼儿以积极的刺激,从而加快了大脑神经组织的发育与成熟,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二)早期阅读有利于幼儿的认知发展 早期阅读的材料浅显易懂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为活跃幼儿思维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幼儿边阅读,边联想,边思索。而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能力等,就在这看似简单的思索和幻想中发展起来。 (三)早期阅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婴幼儿期是认字阅读的关键期,根据相关研究,婴幼儿识字阅读活动从性质来看是属于模式识别与语言理解活动;而模式识别与语言活动的关键期都在婴幼儿阶段,因此,婴幼儿的认字阅读的关键期就是婴儿阶段。其次从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成熟和机能定位来看,阅读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后回部,即顶叶———枕叶———颞叶交界出的角回,从脑皮层的发育顺序看应在说话中枢前基本发育成熟。另外从以往个案研究结果看,婴幼儿早期阅读表现

中小学教育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8314117394.html, 中小学教育管理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小学教育管理论文选题参考 1、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理论导向探讨 2、基于SOA的中小学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 3、代币制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4、试析英国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 5、柔性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目标 6、浅谈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走向 7、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8、常规与创新--试谈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 9、中小学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10、如何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 11、对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四点构想 12、谈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13、中小学教育管理价值取向 14、中小学教育管理者与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 15、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学管理改革研究——以杜郎口中学为例 16、美国归来话教育——江苏省优秀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美国教育考察纪实 17、中小学教学管理实现性认识问题探析 18、论乡村中小学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19、以人为本的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九十年代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的八项任务

https://www.doczj.com/doc/8314117394.html, 二、中小学教育管理论文题目大全 1、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2、关于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3、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4、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5、素质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管理 6、美国中小学教育管理 7、实践哲学视域下的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8、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研究 9、美国中小学教育管理权限与教师资格 10、国外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 11、新课程下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改革思路 12、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性思考 13、基于新课改下的中小学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14、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在实际决策中应注意的问题 15、中小学教学管理心得辑要 16、“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17、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管理 18、中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9、略谈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 20、导师制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工程的运用 三、热门中小学教育管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道德教育

五、简答题 1、试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有时也称道德观念,它是指对于行为规范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也可以把道德认识看作是对于行为中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直接地与人所具有的一定道德规范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它是人的情感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一般成为品德的情感特征。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之间是彼此联系,不可割裂的一个整体。在一个人的品德发展中,每一个结果都是不可忽视的。道德认识属于品德的理智特征,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则容易产生盲目性;道德情感属于品德的动力系统,在缺乏足够道德情感的情况下,即便是正确的道德认识也只能成为苍白无力的句子,而诱发不出外显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则是品德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基础上的外部表现。 其中,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地位,在正确道德认识指导下所产生的道德情感可成为稳定的、经常的推动个人产生相应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最终使个体形成良好而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当道德行为遇到困难或不能实现时,道德情感则进行调节,或改变行为方式,或改变自己的道德认识。可见,这三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的。 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也具有差异性,体现在儿童品德发展中,,可能会出现发展不均衡、知情行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品德发展过程,也是三者相互协调的过程。 2、怎样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进行培养? 对于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的培养,应视情况而定。较小的儿童合作行为的培养多采用强化、模仿、从众、同伴压力等方法效果较好。但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儿童青少年来说,这些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他们行为的培养应以其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寻求新的策略。 儿童青少年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特点,可通过“价值澄清法”及创设具体的合作情境,来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具体方法有在以下两方面: (一)价值澄清(value clarification)法: 价值澄清法也称价值辨析法,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拉斯(Rath.L)经西蒙和哈明(Simon,S.和Harmin,M.)等加以发展的一套教育方法,目前在美国的中小学应用较多。它是价值辨析理论提出的一种关于培养价值观的教育方法。它是指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价值观辨析。具体过程是个体在别人帮助下,对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式进行考察,揭露并解决自己自己的价值冲突,做出自由的价值选择,估价所作的选择,并按照体现出本人的价值选择的方式行动。 因此,教师的作用在于设计各种活动,运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去诱导学生暴露、陈述、思考、体验并实现某种价值观,他可以把自己的观点作为范例而不是作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提出,也可以通过提问或组织群体讨论来激发学生思考而不急于评价学生的表现,一切抉择都由学生自己作出。研究指出,任何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价值观,需经过三个阶段、七个步骤:即选择—自由选择,在可选范围内选择,考虑各种后果之后才选择;赞赏—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愿公开自己的选择,引导行为—按自己的选择行事,作为生活方式重复施行。 在具体应用中,教育者进行价值澄清使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其中常见的有两种: 1、排等 可先由教师和同学共同编制设计不同价值观问题的问卷,每一问题均有三四种可供考虑的答案,然后请学生按各问题的重要性排序。排序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排列顺序,根据各个同学的排列顺序展开班级讨论。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对各种途径进行衡量比较,分出轻重,可以对外公开表示和拥护自己的选择; 2、价值连续 教师在黑板上画条长线,先提出一个涉及不同价值观的问题,由教师或同学决定两个极端的观点,然后在长线上再画出几个分点以表示其他可能的观点。这时教师可先让几位愿发表意见的同学,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横线的适当位置上,简述其观点。待全体都选定后再开始讨论。这一方式给学生们提供了公开发表意见的机会,以及获知多数人赞成某种价值取向的解释及理由,它将有助于学生

小学“坚持立德树人 回归教育初心”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计划

小学“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深化开展山东省教育厅开展“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突出“以德促能、以能立德、德能兼备”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准则,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活动主题 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 三、活动对象 全体教师及家长 四、具体措施 (一)制定推进活动方案。组织中层领导学习领会上级“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方案精神,同时密切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详实的推进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解决实际问题,抓落实讲实效。 (二)启动大讨论活动。召开“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启动会,各处按照上级要求有目的向全体教师传达区局大讨论活动方案,并解读学校的推进方案,使教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目的,知晓活动内容以及各项活动的具体详实部署。 (三)全面组织实施 1.政教处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师德承诺活动,督促教师恪尽职守,从自身细节反思,深入自查自纠,规范从教行为,树立良好教师形象。下发“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学习内容。组织教师从德育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家校共育三方面进行调研,查找问题,进行讨论。组织学生家长围绕如何做一个好家长?我希望孩子成什么样的材?进行讨论。 2.教导处带领教师讨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怎样严格落实教学计划、严格学生作业管理、如何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方案几方面进行讨论。 3.办公室带领教师在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等方面进行讨论,查找问题。并且利用校园网站、简讯、宣传栏等专栏,宣传教师及家长参加主题调研、讨论等系列活动,从多角度、多层面展开大讨论,统一思想、发现问题、正本清源、回归初心,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应尽的力量。 4.集中反思过程 通过上述学习讨论和调研,让教师、学生家长都要明确自己心中

当今的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当今的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什么是“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在落实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缺乏对理论内涵的学习和把握,是影响和制约广大教师理论和业务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课程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与它先进的教育理念直接关联,所以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是我们亟待要解决的方面。其实现代教育理念涵盖面很大,能将其汇总罗列清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为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只能将专家们提到的或在有关材料上出现的以及我们的老师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观 点整理出来,意在和大家一起学习。 一、教育观 1、基础教育必须具有社会性,必须面向未来,突出创新,必须全面适度,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2、教育发展的趋势: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信息化、国际化。 3、教育的追求: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负责。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6、教育就是服务,教学就是交往,课程就是生活,合作就是发展,

学习就是生存。 7、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新、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 二、教师观 8、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9、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 10、不称职的教师授人以鱼,而优秀的教师授人以渔。 11、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2、把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 13、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 14、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 三、教学观 15、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 16、树立问题意识。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浅谈教师的礼仪修养》开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 第一,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教师的礼仪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世界各国对教育、教师都十分重视。《科隆宪章——终身学习的目的与希望》中强调指出:“教师在推进现代化和提高现代化水准方面,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的采用、训练、配置及其素质能力实质性提升,是任何教育教育制度取得成功极其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学校教育对几乎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部分,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决定着他们6—18岁的生活,决定着他们的前途,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家长、教科书、电脑和大众传媒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教师的仪表端庄、朴实、整洁、大方、自然,风度优雅,可以给学生充实、稳重、积极向上的感觉;而生活懒散、衣冠不整、不讲卫生、做怪动作等不良仪表和习惯,会有损教师的形象。那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严谨求实、无私奉献、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教师总是会得到学生肯定并会影响到学生的终生。教师形象的重要意义决定了想成为教师的人在职前必须接受专门培养,职后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使教师的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相统一,尽可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第二,从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教师礼仪修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适当的形象设计,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意义表现在: 一是对形成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重要作用。教师良好的内在素养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结合,会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益处。 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举止文雅、穿着朴素、仪态端庄、作风正派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起威信。 三是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 综上所述,研究教师加强礼仪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师范院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教师。 二、研究现状综述 当前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式下,多数教师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利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一些教师当中,仍然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表现,如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涂指甲油,浓装艳抹或珠光宝气;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甚至侮辱学生人格;随意体罚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等等。有的教师由于不良的言谈举止导致与学生、与同事关系紧张,也在学生家长中造成恶劣影响。造成一些教师礼仪修养缺乏的客观原因,除了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外,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忽视对教师的礼仪教育。 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制度和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应试教育的产物,培养的毕业生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知识、轻礼仪修养等弊端,使教师职业目前相当程度上处于可替代的地位。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重学科专业,轻教学技能技法和教师礼仪修养等方面的问题,学习实效大打折扣。

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我们都知道,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十一五“时期,对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周济部长多次强调:今后要将工作重点由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的提高,必须始终树立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的观念,走质量求生存,走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之路。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所有高校都在迅速调整思路,深化各项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学校发展,竞争激烈。实践证明,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引领学校锐意改革,抢抓机遇,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而错误或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则会严重阻碍学校的健康发展,在与其他高校的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构建和谐的氛围,都取决于全校师生员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观念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只有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带动学校各项工作向正确方向发展。所以,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高等职业教育也必然如此。 我联系自身实际,学习了相关文件,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经历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我校自2005年升格建制以来,经过多年的整合和优化,既取得了成绩,也面临诸多困难,尤其面临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在迎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特殊时期,开展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对我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围绕我校既定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思路,我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与高职模式接轨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高等职业学校,我们如何在研究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自觉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来思考工作、指导工作、安排工作、开展工作方面还需研究和落实。 二是办学特色还需进一步整合和加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虽然初步形成了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和美术教育专业,这三个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有众多优秀校友。但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稳定、巩固传统特色优势专业,积极发展培育新的前景好的优势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 三、根据海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

未来教育文化主题阐述

“未来教育”文化主题阐述 一、学校文化的概念 学校活动是整个社会在文化活动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种文化活动,学校的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上一代的文化内容经过价值批判和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传播给下一代。为了达成学校教育的以上功能,学校必须充分地利用各种因素,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信念、手段、语言、环境和制度的文化特质。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 关于学校文化的界定有如下两类: 第一,广义定义类。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 第一,学校文化广义定义类。学校文化是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第二,狭义定义类。概括之,有“校园文化”说,以“校园文化”来指代“学校文化”,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现象;有“校风”说,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各种规范、行为和风尚;有“文化艺术活动厅”说,认

为学校文化指在学校中开展的各种如歌咏、舞蹈、体育比赛等文艺活动;有“教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学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氛围等等。学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德育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学校文化既包括了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等显性的要素,也包括了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隐性的要素。 以学校文化的呈现形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两部分: 显性文化包括了校园的物质环境,如校园场地布置、校园活动仪式等。 1、校园建筑具有德育价值:学生在不会"说话"的校园建筑里学习、活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道德教育。 2、校园仪式具有德育价值:如升旗、入团(队)宣誓、运动会入场等学校仪式,既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德育价值。 隐性文化:隐性文化包括校风、班风、人际关系等。 1、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校园人际环境。 班级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会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建立友爱、信赖、关心、负责、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