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定与鉴别方法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定与鉴别方法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定与鉴别方法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定与鉴别方法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定与鉴别方法

鉴定与鉴别都是用来检验物质的常用方法,都是通过化学实验,根据物质的特性反应去查出要检验的物质。因此,物质检验的关键是必须熟练掌握各物质(或离子)的特征反应,正确地选择试剂和实验方法。但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白鉴定与鉴别。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共同的要求是:根据物质的特有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达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的效果。(物质的鉴定题和鉴别题的要求是不铜的。根据实验确定某一物质的习题是鉴定题;根据实验区别几种已知物质的习题是鉴别题)下面我们分别来具体谈谈我对它们的理解。

一、物质的鉴定:

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有某种成分或某一物质的组成。通常必须分别检验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对物质进行确认。常见离子的检验:按现象归类:

一、生成沉淀法:

二、生成气体法:

例1: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定一无色溶液是盐酸?写出实验过程及怨偶观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要证明该无色溶液是盐酸,既要证明其中含H+,又要证明其中含Cl-。要证明H+的存在,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粒;要证明Cl-的存在,可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例2:怎样鉴定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钡?

分析:碳酸钡中既有Ba2+又有CO32-,检验Ba2+可用硫酸溶液及稀硝酸;检验CO32-,选用盐酸及石灰水。

例3:怎样用实验方法来鉴定一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写出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要证明该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溶液,既要证明其中含Cu2+,又要证明其中含SO42-。要证明Cu2+的存在,可用比铜活泼的金属,浸入溶液,金属表面将会覆盖上红色的铜;要证明SO42-的存在,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会出现不溶的白色沉淀硫酸钡。但要看清沉淀的颜色,必须先排除溶液中蓝色铜离子的干扰,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使铜离子进入氢氧化铜沉淀中去。

练习:1、怎样用实验证明某物质是硫酸铵?

2、怎样证明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和钾元素?

二、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解题的原则是:以最简单的方法,即能用物理方法尽量不用化学方法。用最少的试剂,能不用其它试剂尽量不用。取得最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加以鉴别和检验。在进行实验时,步骤要严密而清晰;在进行判断时,证据要确凿。

当然在常见物质鉴别题可根据允许使用的试剂的多少分为3种类型:

1、任选试剂的鉴别题:(可用多种试剂)

2、只允许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3、限制用被鉴物本身作试剂的鉴别题。

进行物质的检验时应注意:(先取样,后操作;先现象,后结论)

(1)正确地选择试剂,简述操作步骤,正确描述现象,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结论必须是肯定或否定的,不是似是而非。并要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不能向待测物质中直接加入试剂,而只应当取少量试样进行检验。如被检验物质是故态,而检验时又需要用溶液时,应先取少量试样用蒸馏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进行检验。

(3)不能把要检验的物质当作已知物来叙述实验现象。叙述的顺序是先说明加入何种物质后,再根据产生的现象,再确定是何种物质。

(4)对几种待测物质要进行并列实验时,每进行一次实验,都要另取新溶液,避免已加试剂的干扰。

小结:鉴别物质的要领:

先来编号被检样;纯水配液取少量;根据特征选试剂;分析现象定结论。

1、任选试剂的鉴别题:

鉴别多种物质,可根据每种物质的特性逐个鉴别,也可根据实验把待鉴别的物质分成若干组,然后再对每组物质进行鉴别。

例1、根据化学实验现象区别NaCl、NaNO3、Na2CO3三种溶液。

例2、现有HCl、H2SO4、NaCl、Ba(OH)2、NaOH五种溶液,怎样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分析:从5种物质的类别来看:有两种酸、两种碱、一种盐,所以可先用酸碱指示剂将其分组,然

后再分别鉴定。鉴别盐酸、硫酸不可用硝酸银,而用氯化钡;鉴别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可用硫酸、硫酸钠或碳酸钠。

2、只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根据待鉴别的几种物质性质特点,加一种试剂,使各自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加以鉴别。

思路:(1)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时,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HCl、NaCl、Na2CO3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2) 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较明显的溶解性差异和溶解时的热效应差异,则可用加水使其溶解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NaCl、NH4Cl、NaOH、AgCl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就是水。氯化钠可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五显著变化;氯化铵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升高,而氯化银不溶于水。

(3)如果待检验的物质含有相同的阴离子或大多数相同的阴离子时,可选用加强碱溶液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铵、氯化钠、氯化铁和氯化镁四种溶液,这种试剂就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产生,氯化钠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发生;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4)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中含有相同或大多数相同的阳离子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氯化钠、碳酸钠、亚硫酸钠三种溶液,这就是盐酸或稀硫酸。氯化钠与盐酸或硫酸不反应,无现象产生;碳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亚硫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5)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如用一种试剂鉴别铁、铜、氧化铁、氧化铜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铁与盐酸反应有气体(氢气)产生,生成浅绿色溶液;铜不溶于盐酸,无现象产生;氧化铁溶于盐酸生产黄色的氯化铁溶液;氧化铜溶于盐酸生成蓝色的氯化铜溶液。

(6)如果被鉴别的物质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阳离子,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则要分别考虑区别不同阳离子需要何种离子,区别不同阴离子需要何种离子,然后将这两种离子合起来组成一种试剂。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硝酸银、碳酸钠、亚硫酸钠、硝酸钡四种物质,这种试剂是盐酸。因为四种物质中,硝酸银和硝酸钡的阳离子不同,。区别银离子和钡离子可用氯离子;碳酸钠和亚硫酸钠的阴离子不同,区别亚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用氢离子,合起来,这种试剂就是盐酸。

(7)还有另一种比较快速地找出试剂的方法。就是将所用试剂的离子重新组成新试剂,如果组合后的试剂答案中有,则一般地就可以认为用这一种试剂可以把这种物质区别开。

练习1: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三种溶液: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这种试剂

是。

练习2:能区别硝酸银、盐酸、氢氧化钾三种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A、MgCl2溶液

B、FeCl3溶液

C、NaNO3溶液

D、K2SO4溶液

3、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思路:

根据待鉴别物质中,某一物质的特性和其它物质有不同的颜色、气味等,先将其确定,然后利用该物质和待鉴别的其它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而将其它物质一一鉴别。

(1)从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性质上找突破口:

①闻气味。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氨水、硫酸钾、氯化镁、碳酸钠四种溶液。可先闻气味,氨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首先识别出氨水,然后以氨水为试剂,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再以氯化镁为试剂分别加到剩余的两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钠,不反应的为硫酸钾。

②看颜色。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硝酸铵、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四种溶液。首先观察出显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以硫酸铜为试剂分别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无现象产生的是硝酸铵溶液。

(2)加热法: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高锰酸钾、碳酸钠四种固体物质,即可加热法。加热时,碳酸氢铵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氨气、水蒸气,试管内无任何残留物;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有气体产生,试管内留有白色固体碳酸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内留有黑色固体;碳酸钠受热时不分解,无现象产生。

(3)两两混合列表分析法:

将待鉴别的物质分别编号,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到其它物质中去,将产生的现象列表分析。根据每种物质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可确定物质的名称。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盐酸四种溶液,先将四种溶液分别编为A、B、C、D进行互倒实验,将现象列表如下:

然后进行分析:在四种物质中,能跟另外三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硝酸银,因此B是硝酸银;能跟其中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而跟另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因此C是碳酸钠;而能跟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D必是盐酸;那么A必然是氯化钡。结论为:A是氯化钡,B是硝酸银,C是碳酸钠,D是盐酸。

例: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能将其一一区别出来的是()

A.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钠

B.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钾

C.氯化铁、氢氧化钠、硫酸、硝酸钡

D.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锌、硫酸

有时,需要我们判断所给定的一组物质能否不用任何试剂进行鉴别,分析的方法就是用两两混合列表法。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产生的现象是一样的,则不能鉴别。

如上例中如果将氯化钡改成氯化钠则不可鉴别。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分别产生的现象都是与一种物质不反应,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二者谁是碳酸钠,谁是盐酸,无法确定。

不另加试剂鉴别物质的方法有:第一是观察组内物质是否有显特殊颜色的物质,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物质等,将这些物质确定后,就以其作为已知试剂用以鉴别其它物质。第二是将组内物质分别编号,然后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另外几种物质中,将现象记录下来。如果不能得到各自不同的现象,则这组物质就还需另加试剂才能鉴别。

练习1:鉴别①硫酸镁②氢氧化钠③硫酸铜④氯化钾四种溶液,可用先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来鉴别剩余溶液,则被鉴别出来的物质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高中化学18实验基本操作及物质检验和提纯(教师版)

一、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 类别名称适用范围使用规范及主要注意事项 可直接加热的容器 试管少量物质溶解、反应、集气 加热前先预热,外壁无水,盛液不超容积 1/3 坩埚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取下的热坩埚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蒸发皿溶液蒸发、浓缩、结晶盛液不超容积2/3,搅拌、余热蒸干 垫石棉网加热的容 器 烧杯较大量物质溶解、盛装、反应加热前外壁无水,盛液不超容积2/3 烧瓶较大量物质反应、加热、制气加热前外壁无水,盛液不超容积l/2 锥形瓶便于振荡的反应器;盛液;制气滴定时只振荡,不搅拌;其余同烧瓶 不能加热的容器 集气瓶集气、试验气体性质磨砂瓶口应配上磨砂玻璃片 试剂瓶广口瓶盛固体;细口瓶盛液体盛避光药品用棕色瓶;盛碱用橡皮塞滴瓶盛少量液体,便于移取滴加滴管专用,不必清洗;其余同细口瓶水槽排水集气不宜盛放热水 启普发生 器 固一液不加热制多量难溶气体先查气密性;不适用大量放热的反应 漏斗类 漏斗过滤;向小口径容器注入液体过滤时应“一贴二低三靠” 长颈漏斗装配反应器,添加液体长管末端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分液漏斗装配反应器;分离不相溶液体关闭活塞能防止反应器内气体逸出 量筒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加热、配液和作反应器;要平视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精确度0.1g 称前调零,称时左物右码,易潮解或腐蚀知识梳理 实验基本操作及物质的检验和提纯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 分离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混合物。 主要仪器:玻璃棒、漏斗、滤纸、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 典型例子:粗盐提纯 【答案】 不溶性固体;液体 2.蒸发与结晶 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的方法 (1)蒸发结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从食盐水中提取食盐晶体。 主要仪器: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注意事项:溶质须不易分解,不易水解,不易被氧化;蒸发过程应不断搅拌,以免部过热;___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剩余水蒸干,以防___________。 (2)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典型例子:硝酸钾(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提纯 【答案】较多晶体析出;固体飞溅 3.蒸馏和分馏 利用液体混合物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 蒸馏:分离两种互溶的液体。 分馏:利用蒸馏原理分离多种液态混合物。 主要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等 注意事项: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_________________处; ③冷凝水从冷凝管______进______出。 典型例子:乙醇和水的分离、石油分馏 【答案】支管口;下;上 试样 加水、溶解 混合溶液(KNO 3、NaCl )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过滤 滤液(NaCl 、饱和KNO 3) 滤渣(KNO 3晶体) 重复上述操作(重结晶) KNO 3晶体 干燥 KNO 3晶体

初中化学常见20种物质鉴别方法

1 沉淀法 待鉴别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进行鉴别。 例:如何鉴别Na2SO4溶液和NaNO3溶液。 使用BaCl2溶液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2 气体法 根据某物质加入某一试剂,是否有气体产生,予以鉴别。 例:有两瓶失落标签的固体,它们是Na2CO3和NaCl,如何鉴别。 使用盐酸鉴别。反应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 3 过量法 利用加入某种试剂,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达到鉴别的目的。

例:怎样鉴别ZnCl2溶液和MgCl2溶液。 解:将两种待鉴别的溶液分别放入二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均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NaOH溶液,可看到有一支试管内的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另一支试管内无此现象。则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逐渐消失的试管内放的是ZnCl2溶液,另一支试管内是Mg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g2++2OH-=Mg(OH)2↓ Zn2++2OH-=Zn(OH)2↓ Zn(OH)2+2OH-=ZnO22-+2H2O 4 相互法 利用物质间反应,现象不同而予以鉴别。 例:不用任何化学试剂,也不能加热,如何鉴别NaOH 溶液和AlCl3溶液。 解:根据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和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现象不同进行鉴别。方法是:取一试管,将两种溶液中的任何一种倒入试管内,再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溶液,滴入几滴于试管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摇动仍不消失,则说明试管内放的是AlCl3溶液,胶头滴管内放的是NaOH溶液。反之,先产生白色沉淀,摇动沉淀立即消失;试管内是NaOH溶液,胶头滴管内是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高中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第 1 页 共 17 页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6.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 理清物质类别 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题组一 理解概念,准确判断

第 2 页 共 17 页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 + 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9)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10)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题组二 高考试题概念判断汇编 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SiO 2既能和NaOH 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2015·安徽理综,9D) (2)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2014·四川理综,2A) (3)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2014·四川理综,2B)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014·四川理综,2D)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 (6)SO 2、SiO 2、CO 均为酸性氧化物(×) (2013·四川理综,2A) (7)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2013·四川理综,2D) (8)BaSO 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 4是弱电解质(×) (2013·天津理综, 1D) 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 、H 2

初中化学 物质的构成

第九讲多彩的世界 【知识要点】 一、相关知识链接 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到花园里会闻到花香?放学回到家会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花香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因此我们可以闻到花香;同理,炒菜时油分子也会弥漫到家中的每个角落,所以会闻到饭菜的香味.你还能想到哪些现象与分子的运动有关呢?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就会发现你能解释更多的现象. 二、教材知识诠释 (一)物质的构成 盛在烧杯中的水浑然一体,但我们可以将它倒在多个容器中,也可以用喷雾器将它喷成水雾,这说明物质是由一些不连续的微粒组成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如将糖放入水中,搅拌后糖“不见”了,但水变甜了.其实是糖的微粒均匀分布到水的微粒中间了.我们虽然用肉眼看不到,但形成的糖水仍然是甜的,即保持它原来的性质.我们把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二)分子很小,如一滴水中含有30亿个水分子,现在我们可以和电子显微镜看以它. (三)分子间有间隙 探究分子间是否存在间隙 (1)器材:玻璃管、清水、染色酒精、滴管 (2)步骤:①管内用滴管向玻璃管内滴入半管清水;②再用滴管滴入半管酒精,将管口堵住,反复颠倒几次,观察混合液上表面的位置. (3)现象:混合液上的表面位置下降. (4)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 (四)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探究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1)器材:集气瓶、二氧化氮气体、清水、墨水. (2)步骤:①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口对口连接,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②记录观察到的现象;③分析看到的现象,说明气体分子是在永 不停息地做不规则运动;④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⑤分析以上 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结论: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五)扩散现象:分子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如:液体扩散、气体扩散、固体扩散,固、液、气之间的相互扩散现象。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检验方法

1.常见气体的检验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 (9)Fe3+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

生成。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3生成,同时放出 CO2气体。 (10)PO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 (11)NO3-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4.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 (1)苯能与纯溴、铁屑反应,产生HBr白雾。能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生成黄色的苦杏仁气味的油状(密度大于1)难溶于水的硝基苯。 (2)乙醇能够与灼热的螺旋状铜丝反应,使其表面上黑色CuO变为光亮的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乙醇与乙酸、浓硫酸混合物加热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有透明油状、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液体浮在水面上。 (3)苯酚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 (4)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蓝色Cu(OH)2加热反应,生成红色的 Cu2O沉淀。 5.用一种试剂或不用试剂鉴别物质 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时,所选用的试剂必须能和被鉴别的物质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能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常用的鉴别试剂有FeCl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H2SO4、Cu(OH)2悬浊液等。 不用其他试剂来鉴别一组物质,一般情况从两个方面考虑: ①利用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首先鉴别出来,然后再用该试剂去鉴别其他物质。 ②采用一种试剂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现象不同,进行综合分析鉴别。

初三化学物质检验鉴别专题(可直接打印)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一、知识精讲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物质的鉴别

C、NaOH、CuSO4、NaCl、Ba(NO3)2 D、FeCl3、NaOH、Na2SO4、KCl 2、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相互反应,就能加以鉴别的是( ) A、Na2CO3、H2SO4、HCl、KNO3 B、CuSO4、KOH、NaCl、NaOH C、Na2SO4、Na2CO3、BaCl2、HNO3 D、NaNO3、MgCl2、KCl、Ba(OH)2 3、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加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CuSO4、BaCl2、HNO3、NaOH B、Na2SO4、BaCl2、Na2CO3、HCl , C、AgNO3、NaNO3、NaCl、HCl D、FeCl3、NaOH、HNO3、Na2SO4, 4、下列各种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无法一一鉴别的是() A、CuSO4 HCl、NaOH、MgSO4 B、Na2CO3、HCl、BaCl2、K2SO4 C、HCl、CaCl2、NaOH、KNO3 D、NH4NO3、H2SO4、NaOH、MgCl2 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区别出来的是() A、NaOH、HCl、NaCl B、Na2CO3、HCl、BaCl2 C、Na2CO3、Na2SO4、BaCl2 D、AgNO3、HCl、NaCl 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另加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的是(不可加热,且用化学方法)() A、Na2SO4、BaCl2、NaNO3、KNO3 B、CuSO4、NaOH、NaNO3、KCl C、NaCl、AgNO3、HCl、NaNO3 D、K2CO3、K2SO4、H2SO4、Ba(NO3)2 7、下列几组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A、CaCl2、KNO3、Na2CO3、KCl B、NaCl、BaCl2、Na2CO3、HCl. C、Na2SO4、Ba(OH)2、Na2CO3、NaNO3 D、HNO3、Na2CO3、MgCl2、Ba(OH)2 (二)、一次鉴别问题。 8、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a2CO3NH4Cl 、NaCl 三种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CaCl2溶液 C、NaOH溶液 D、稀盐酸 9、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Ba(OH)2、稀硫酸、KOH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K2CO3溶液 B、NaCl溶液 C、石蕊试液 D、酚酞试液 10、欲鉴别石灰水、稀盐酸、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的试剂有:①纯碱溶液②紫色石蕊③酚酞试液。只用一种试剂可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或② D、①或②或③ 11、利用无色酚酞可以鉴别的一组溶液是()

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历年高考题汇总

物质结构与性质(2014年-2019年全国卷) 1.[2019年全国卷Ⅰ] 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 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乙二 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 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 (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 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2.[2019年全国卷Ⅱ]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Sm—As—F—O组成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AsH3的沸点比NH3的_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 (2)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3)比较离子半径F- 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 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_g·cm-3。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例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则位于底面中心的原子2和原子3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国卷Ⅲ] 磷酸亚铁锂(LiFePO4)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循环性能优良、安全性高等 特点,文献报道可采用FeCl3、NH4H2PO4、LiCl和苯胺等作为原料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填“相同”或“相反”)。 (2) FeCl3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汽状态下以双聚分子存在的FeCl3的结构式为,其中Fe的配位数为。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 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联 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 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1.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 由分子构成的。 2.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 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 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 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

高中化学物质检验

一、常见气体的检验 1、H2:无色、无味、可燃;①不纯点燃发出爆鸣声;②点燃纯H2,火焰呈淡蓝色,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2H2+O22H2O 2、O2:无色无味、能使余烬木条复燃; 3、Cl2:黄绿色刺激性气体有毒;①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2KI=2KCl+I2 I2遇淀粉变蓝;②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白:Cl2+H2O=HCl+HClO HClO强氧化性漂白作用; 4、CO2 :无色无味无毒;①使燃着木条熄灭;②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5、CO :无色、无味、剧毒;点燃火焰呈蓝色,火焰上方罩一沾有石灰水液滴的烧杯,液滴变浑浊:2CO+O22CO2 CO2+Ca(OH)2=CaCO3↓+H2O 6、NO2 :红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NO2+H2O=2HNO3+NO 7、NO:无色气体有毒;在空气中立即变为红棕色:2NO+O2=2NO2 8、N2 :无色无味无毒;能使燃着木条熄灭。

9、SO2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①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加热又恢复颜色; 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SO2+Ca(OH)2=CaSO3+H2O;③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5SO2+2MnO4-+ 2H2O =2Mn2++5SO42--+4H+ 10、HCl :无色刺激性气味;①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HCl=H++Cl-;②用蘸浓氨水玻璃棒靠近冒白烟:NH3+HCl=NH4Cl;③气体通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HCl+AgNO3=AgCl↓+HNO3 (AgCl不溶于HNO3) 11、H2S:无色臭鸡蛋气味有毒;遇Pb(NO3)2 、(CH3COO)2Pb 、CuSO4溶液均产生黑色沉淀: Pb2++H2S=PbS↓+2H+;2CH3COO-+Pb2++H2S=PbS↓+2CH3COOH; Cu2++H2S=CuS↓+2H+ 12、NH3:无色刺激性气味;①遇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H2ONH3·H2ONH4++OH-;②用蘸浓盐酸玻璃棒靠近冒白烟: NH3+HCl==NH4Cl 14、CH4:无色无味、可燃;点燃后火焰呈浅蓝色,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罩生成;罩一沾有石灰水液滴的烧杯,液滴变浑浊: CH4+2O2CO2+2H2O CO2+Ca(OH)2==CaCO3↓+H2O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教案 东城区邓庄中学段岚霞 一、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酸、碱和盐的知识后,普遍感觉酸、碱和盐的知识较难、比较抽象。对学习化学有畏难情绪。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物质鉴别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探究,学生进一步理解酸、碱和盐的性质。 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复习方法,从而加深对物质鉴别方法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鉴别方法的理解和鉴别的步骤、现象和结论的表述。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 五、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区分真假黄金的方法 学生讨论后总结物质的鉴别:根据被鉴别的几种物质的性质差异及实验时的不同现象,将其一一区别开来。

物质的鉴别内容很多,今天我们主要来讨论酸、碱、盐类物质的鉴别。主要分以下几个类型: [课件展示]一、不限试剂和方法的鉴别 小红在厨房中看到两个装白色固体的瓶子,便问妈妈,白色固体是什么。妈妈说,一瓶是食盐,一瓶是纯碱。你能帮助小红利用多种方法对它们进行鉴别吗? [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出最后的三种方法 [归纳反思]鉴别物质的关键:熟知物质的性质,尤其是有特殊现象的物质; 鉴别的原则是:方法简单,现象明显; 鉴别的步骤是;取样,加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课件展示]二、只限一种试剂一次鉴别 1)Na2SO4、H2SO4、Na2CO3三种无色溶液 (2)CaCO3、NaOH、CuSO4三种白色固体 (3) BaCl2、Na2SO4、Na2CO3三种无色溶液 老师分别讲解各组的鉴别的方法: 第一组可根据各物质的酸碱性不同来选择试剂,如紫色石蕊试液,或者是Ph试纸 第二组可根据溶解度和溶解时颜色的差异来用水区分; 第三组可根据特征离子SO42- CO32- Cl -来分析,最后选用硫酸来区分。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组成

2019年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组 成 一)分子 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性质①体积、质量都非常小 ②不停的运动 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构成的物质非金属单质(例:氢气、氧气、硫、磷等)共价化合物(例:二氧化碳、氯化氢、甲烷等) 二)原子 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非常小 ②不停的运动 ③原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相同 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铁、铜等) 少数非金属单质(例:金刚石、石墨) 三)离子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电性一个原子得失

电子的数目就是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目。得电子带负电荷,失电子带正电荷。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 例:金属氧化物(氧化镁) 盐(食盐) 碱(氢氧化钠) 四)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种类100多种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例:氧的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氢的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存在游离态(在单质中例:氢气中的氢元素就是游离态) 化合态(在化合物中例:水中的氢元素就是以化合态存在)要点①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Na和Na+是钠元素,Cl和Cl-是氯元素)。 ②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不能数数目。 ③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④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氦最外层电子数是2)是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是非金属元素。 ⑤元素组成物质。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五)原子和元素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检验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s://www.doczj.com/doc/8314297321.html,/)网友分享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检验 1.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气体检验方法 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氯化氢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硫化氢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一氧化氮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一氧化碳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甲烷无色气体,可燃,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和CO2;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乙烯无色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黑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乙炔 无色无臭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浓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 别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1、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 [7] 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2、离子的检验. (1)酸液(H+):⑴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⑵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 ⑶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 ⑷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 [5]碳酸盐(如:碳酸钠等) (2)碱液(OH-):⑴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

⑵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 (3)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4)硫酸和SO42-: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 区别Cl-和SO42-:先用 Ba(NO3)2溶液再用AgNO3溶液 (5)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6)铵盐(NH4+):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7)Cu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Fe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9)Ca2+:用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钙离子 *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讲解+训练)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6.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题组一理解概念,准确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9)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10)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题组二高考试题概念判断汇编 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2015·安徽理综,9D) (2)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2014·四川理综,2A) (3)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2014·四川理综,2B)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014·四川理综,2D)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 (6)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2013·四川理综,2A) (7)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2013·四川理综,2D) (8)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2013·天津理综,1D) 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结构1.元素 具有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做元素。 (1)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见个数。 (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2. 分子、原子 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分子的构成:由原子构成,其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 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与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物质在发生 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的结构: 其中:核电荷数= = 整个原子电性 决定着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性质。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原子分。 (3)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分子 物质原子 (5)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原子核;“+”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如碳原子 元素Si Fe Na K Mg H 质量分数48.60% 26.30% 7.73% 4.75% 3.45% 2.74% 2.47% 2.00% 0.76%

3.原子团

几种常见的原子团:NO3、SO4、OH、CO3、NH4 4.离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由于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分为阴阳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原子失去电子→;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注意数字在前,电性在后。如:Ca2+、Al3+、Cl-、O2- 5.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如白磷跟红磷。 相关考题: 1.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这里的碘、锌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液氧 C.氧化汞 D.二氧化碳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氢气 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 5.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 构 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50 B.86 C.136 D.222 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 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8.下列物质中直接由离子组成的是() A 石墨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硫酸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课题:复习物质检验与鉴别的方法 一.设计思想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从“读化学”、“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新教材把“常见物质的检验”以“活动与探究”形式出现,其目的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常见物质检验的基本方法,体验实验带来的成功喜悦,感受到实验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由于本节内容对学生的陌生度不大,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故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堂教学既不至于成为初中内容的简单重复,也不至于脱离学生实际,高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本节课以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中毒事件和实验室常常碰到的“标签破损、给药品贴标签”为切入点,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容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在课程的最后,提出一个“未来社会对物质的检验方法的猜想”这一有趣的问题,画龙点睛触及到仪器分析这一在应试教育中不太引人注意的话题。使学生体会到物质的检验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最后必然回归到简单的过程。 本节课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执行环节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学习的对象进行感知、加工、联系、运用等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统整运作的过程。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等,创设相应的情景并提出具体的任务(如设计物质检验的方案、对物质检验规律性知识以及常见物质检验方法等的总结),让学生思考、加工、分析、综合等;反馈环节主要是学生自我调节、修正、监控和强化以及对学生学习结果测评反馈的过程。教学设计时,必须通过选取合适的方式(如学生回答、交流与谈论、练习测评等)来获得反馈。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在中考也是常考题,在近十年广州中考中均有一道8分的物质鉴别题,在2012年中考中第18题和最后一题29题均为物质的检验与鉴别题型,总共占有10 分的分值。所以在学习完酸碱盐的知识,进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方法,既有利于巩固酸碱盐的知识,且有利于梳理知识,使整个初中化学知识更为系统,为今后中考的总复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反应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九年级要掌握好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固体Na2CO3、CaO、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离子与基团: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