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师资队伍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师资队伍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师资队伍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师资队伍介绍

一、博士生导师:(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炳钧(文学)、殷桐生(外交、经济)、贾文键(跨文化经济交流)、钱敏汝(语言学、跨文化)、韩瑞祥(文学)、谢莹莹(文学)

二、教授(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建斌、刘立群、任卫东、陈杭柱、苑建华、张崇智、姚晓舟

三、副教授(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丽萍、吴江、姚燕、顾牧、徐丽华、缪雨露、李文红、赵倩

四、讲师、助教(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君君、于芳、王静、王彦会、王钟欣、史笑艳、关海霞、冷惠、李婧、张凯、张宁、张世胜、张晓玲、张为、周海霞、倪军、徐莉丽、徐四季、詹霞、潘颖

德语文学专业:谢莹莹、韩瑞祥、王炳钧、任卫东

语言学专业:钱敏汝、缪雨露、张为、詹霞

翻译学专业:王建斌、张崇智、顾牧、张宁

德国外交专业:殷桐生、刘立群、陈杭柱、吴江

德国经济专业:殷桐生、苑建华、姚晓舟、李文红

跨文化(经济)交流专业:钱敏汝、贾文键、苑建华、姚燕、王钟欣、张为德语教研室:徐丽华、缪雨露、王丽萍、李文红、姚燕、顾牧、王钟欣、张凯、倪军、冷惠、赵倩、潘颖、史笑艳、徐莉丽、王静、周海霞、关海霞、詹霞、张晓玲、丁君君、张世胜、王彦会、于芳、徐四季、李婧、张为

五瑞典语专业

讲师:赵清、徐昕、阿日娜

六系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刘玉华

七系办公室:包葛耿

八系资料室:钟立平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官网)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校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校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校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座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总占地面积49.2万平方米,其中本部(东西两院)占地32.4万平方米;学校本部 房屋建筑面积37.35万平方米。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全 国重点大学之一,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 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 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新中 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 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校开设56个本科专业,具有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 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北京外国语大学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 予权(涵盖43国语言,11个二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有权接收在职人员以研 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新增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翻译(口译和笔译)和汉语国际教育;1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出站3人,进站8人,在站18人)。4个国家重点学科,即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 言文学(培育)。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即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 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07年,在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 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北外有10个项目入选:国际商学院“跨国 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试验区”被列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英语、德语两个一类特色专业点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校内推免资格名单公示_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网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校内推免资格名单公示 序号本科院系本科专业姓名 1英语学院英语祝麦伦2英语学院英语武晓钰3英语学院英语王思琳4英语学院英语丁敏学5英语学院英语许霖川6英语学院英语田逸功7英语学院英语毛翩翩8英语学院英语王嘉 9英语学院英语毛嘉敏10英语学院英语马生晴11英语学院翻译吴昊12英语学院翻译李智镕13英语学院翻译王静怡14英语学院翻译伊人15英语学院翻译宗琬晶16俄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唐国恩17俄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侯若芸18俄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林琳19俄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邱烨20俄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李玲慧21俄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张凯琪22法语系法语语言文学罗婉匀23法语系法语语言文学孙家悦24法语系法语语言文学何润哲25法语系法语语言文学王诗凡26法语系法语语言文学李阳竹27法语系法语语言文学沈逸舟28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罗舒云29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陈若茵30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关宇彤31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叶继琳32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韩昕彤33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商健华34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朱佳音

35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曹子悦36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葛袆37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刘若晖38日语系日语寿香那39日语系日语徐晓晴40日语系日语马琳41日语系日语米淳华42日语系日语陈鑫43日语系日语陈思汗44日语系日语潘雨榕45西葡语系西班牙语张珊46西葡语系西班牙语张悦47西葡语系西班牙语李又琳48西葡语系西班牙语李云清49西葡语系西班牙语耿晓坤50西葡语系葡萄牙语黄琳51阿拉伯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学闫若素52阿拉伯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学方一丹53阿拉伯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学孙博宇54阿拉伯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学王文君55欧语学院波兰语赵祯56欧语学院芬兰语崔可57欧语学院意大利语王金霄58欧语学院意大利语刘动59欧语学院罗马尼亚语徐台杰60欧语学院保加利亚语杨萌琳61欧语学院波兰语梁媛媛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完整版)师资队伍情况汇总

2014年度xxx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一、师资结构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8名,其中硕士3人,占教师总数37.5%。讲师3人,占教师总数的37.5%,助教5人,占教师总数的62.5%。教师队伍中还拥有大量来自行业、企业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和高知名度的行业专家、技术能手。 (一)年龄结构: xxx教师队伍中的教师大多为均属25~50年龄段的中青年教师,40岁以下的有7人,占87.5%。中青年教师队伍结构使得整个课程组充满活力,富于创新,同时丰富的教学实践积累,又使得课程组的教改研究有了厚实的基础和不竭的源泉,有力地推动了课程建设与发展。 (二)学缘结构: 教师队伍中有均来自外校,分别毕业于xxx6所重点高校中,管理类、经济类等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合理。 (三)师资配置情况: 本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技术应用紧密结合的特质,因此课程组注重以人才引进、师资培养及团队建设的方式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主要教学力量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团队。 二、师资力量 1、教师队伍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以组成。整体比较年轻,教学热情高,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但教学经验相对不够丰富,需要和老教师进行学习。 教师队伍由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组成,具备较为全面的理论基础。大部分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学习与交流,敢于大胆采用复合专业特点的多样的教学手段,具有创新的精神面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收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学院的认可。 2、教师队伍提高教学理论素质,大部分中青年教师正积极攻读研究生,专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阿拉伯语系导师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阿拉伯语系师资队伍介绍 系主任:薛庆国 男,博士生导师。1964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85年毕业于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先后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1994年调入北外阿拉伯语系任教。1987年至1988年在埃及开罗大学文学院留学,1996年至1999年在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工作(任一等秘书)。现任北外阿拉伯语系主任,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中阿合作论坛研究中心理事、《阿拉伯世界研究》杂志编委。 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过阿拉伯语精读、阿拉伯时事阅读、阿汉互译理论与实践、阿汉高级口译、阿拉伯现代文学研究等课程。经常为外交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商务部干部培训学院等机构组织的阿拉伯官员培训班授课。 主要从事阿拉伯现代文学、阿拉伯现代文化与思潮、中国文化在阿拉伯的传播、阿拉伯语汉语翻译理论的研究。著有《阿拉伯语修辞》、《阿拉伯文学大花园》、《薛庆国选集》等;译作有《老子》(“大中华丛书”之一)、《意义天际的书写:阿多尼斯文选》、《时光的皱纹:阿多尼斯诗选》、《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阿多尼斯诗选》、《自传的回声》、《纪伯伦爱情书简》、《纪伯伦全集?游子》、《纪伯伦全集?先知—沙与沫》、《天方夜谭》等;编著有《阿拉伯文学选读》、《阿拉伯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纪伯伦散文》、《纪伯伦读本》、《新编阿拉伯语?第3册》等。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过50余篇学术论文,并经常在伦敦阿拉伯文《生活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外报刊撰文。已完成《中国文化在阿拉伯世界传播动态数据库》(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阿拉伯语汉语互译:理论与实践》(“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项目。现正从事《中国文化在阿拉伯》(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阿拉伯变局后的社会思潮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规划项目)等课题的研究。曾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4年)。 系支部书记:吴丹梅 女,满族,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并留校做辅导员工作。1986年调入吉林警察学院任教。1996年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外老师介绍的英语阅读佳篇To Ask or Not to Ask

To Ask or Not to Ask, That Is the Question! 1“Those who can, do. Those who can’t, teach.” This joke is frequently directed against members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It’s not a very kind comment–but jokes are seldom friendly! It’s probably not intended (usually) to be interpreted literally, however; the speaker is, very likely, making a rather tongue-in-cheek1 comment about the profession, in much the same way that cutting comments are often made about bank managers, lawyers, car salesmen and the like! 2At least, such unkind comments are fairly commonplace in many countries of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we teachers are fair game2 in the eyes of the general public. We’re fair game too, very often, in the eyes of our students when we teach in schools,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where English is the first language of 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Students and school children frequently behave very disrespectfully towards their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s; sometimes this disrespect escalates into verbal abuse or even, in extreme cases, physical violence. Some parents even behave in the same way, and support the non-cooperative, sometimes even offensive, behaviour of their offspring towards teachers. 3This type of disrespectful behaviour towards teachers–and, indeed, towards other members of society such as police officers, shopkeepers and the elderly–is a relatively recent phenomenon. Certainly, respect for “figures of authority”as well as for fellow citizens, used to be the norm rather than the exception just a few years ago in my own country, but in recent years it seems that selfish behaviour and arrogant disregard for the rights and the well-being of others is of little or no concern to a sizable number of people who live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Fortunately it’s not a case of disrespect and disregard being now the norm, but it does appear nowadays to be less of an exception. 4What about in countries such as this one, where English is not the first language? Have patterns of behaviour changed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in these countries? Have traditional values been adapted to meet the conditions and challenges of the late twentieth and the just-beginning twenty-first centuries? Have some of these traditional values been eroded3, even? Are they perhaps seen now as irrelevant? 5Here in China, for example, to the outside observer it probably appears that the fundamentals of Chinese behaviour have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ast two or three decades, despite the changes that are clearly visible in the outward appearance of towns and cities in China as a result of massive building and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Certainly the outside observer who is not Chinese would not be able to detect subtleties of change in, for example, traditional courtesies and forms of respect exhibited between people in their day-to-day exchanges: few foreigners would understand the full significance of such courtesies in the first place, so subtle changes would not even be noticed, let alone understood. But Chinese people themselves would, presumably, be acutely aware of any such changes. Certainly the older generation–the grandfathers and grandmothers–would both notice and understand if the underlying and essential nature and character of today’s youngsters were radically changed. 1tongue-in-cheek: intended to be humorous and not meant seriously 2 fair game: if someone or something is fair game, it is acceptable, reasonable, or right to criticize them 3 erode: to gradually reduce the strength or importance of something, or to be gradually reduced in this way

2018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考研复试通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经验

2018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考研复试通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 经验 启道考研网快讯:2018年考研复试即将开始,启道教育小编根据根据考生需要,整理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考研复试细则,仅供参考: 一、复试科目(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

二、复试通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 为贯彻落实国家2017年研究生招生政策,继续执行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一步突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质量,高度重视并做好研究生类型和学科、专业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工作,顺利、高效地完成2017年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1.复试时间、地点安排 资格审查: 2017年3月25日9:00—11:00 地点:东院12大教室(俄语学院除外) 专业笔试: 2017年3月26日9:00—11:00 地点:东院逸夫楼(部分院系) 专业面试: 2017年3月25日-26日地点:各院系(俄语学院除外) 注:俄语学院资格审查2017年3月27日9:00—11:00 专业面试2017年3月27日下午 无专业笔试 体检:2017年3月27日上午(京外考生)、28日上午(京内考生) 地点:校医院(新址:北外西校区7号楼西校区餐厅西北方向) 专业笔试:时间2小时,卷面满分100分; 专业面试:时间10-15分钟/人。 各院系具体复试方案将于3月21日前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分别公布。 对于未按时参加上述任一环节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2.复试比例

我校2017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原则上采取差额复试,基本复试比例为1:1.3,高翻学院复试比例为1:2;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接受调剂复试比例为1:2;接受校外调剂复试比例为1:2。 3.复试考核方式 复试重点考查考生的专业水平、科研和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复试考核方式包含以下内容: (1)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随面试一同考核,计入面试考核成绩) (2)笔试(可视院系具体要求决定是否笔试) (3)面试 各院系具体复试方案将于3月21日前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分别公布。 4.成绩折算及录取原则 录取时按照考生总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1)各院系考生总成绩计算公式: A.有专业笔试的院系: 总成绩=复试成绩(专业笔试×50%+专业面试×50%)×50%+〔(初试专业1成绩+专业2 成绩)÷3〕×50%。 B.无专业笔试的院系/专业(不含高翻学院): 总成绩=复试成绩专业面试×50%+〔(初试专业1成绩+专业2成绩)÷3〕×50%。 C.高翻学院: 考生总成绩=复试成绩〔(视译×30%+复述×30%+口试×40%)×50%+〔(初试专业1成绩+专业2成绩)÷3〕×50%。 (2)复试中笔试或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的复试、录取条件参照本项规定,笔试、面试及最后复试总成绩均须达到60分方有进入录取范围的资格,再按成绩及教育部下达的民族骨干生名额进行录取。 (3)未经复试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5.信息公布 考生可登陆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315186032.html,/,查询我校最新复试方案、调剂方案及录取名单。 6.调剂工作程序

教师队伍建设会议记录

教师队伍建设会议记录 [ 时间 ]: xx [ 地点 ]:会议室 [出席对象]:xx及教研组长、年轻教师 [ 内容 ]:制定出台学校发展规划 [活动过程]: 一、校长主持本次会议 二、李从尼: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制定出台学校的发展规划,望各位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切实使我校教师发展的水平提高上去。 阎晓玉:强化师德和教风建设,帮助教师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增加职业意识,努力使教师的思想与时代的发展同步。 李领弟:将举止文明、仪表端正,廉洁从教等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每学期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文明高尚的师德,并积极吸收优秀中青年教师入党。 李霞:建立校本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师培养立足本校,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把校内培训和校外学习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 谢校长:落实好相关的规定,评选出学校的骨干班主任和骨干教师。 三、形成本学年的发展规划 1、制定出台学校学年发展规划。组织教师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2、完善培训制度。 3、扎实做好校本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开展课题培训,提高全校教师的科研素质、科研能力,为下阶段申报课题创造条件。 4、完善“教师考核”和“岗位竞聘”制度。 5、师德培训常抓不懈,师德建设永远走在路上。 教师队伍建设会议记录 [时间]: 7 [地点]:会议室 [主持]: [出席人员]:学校领导、校骨干教师、校后备骨干教师

[内容]: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过程]: 谢庆玉:这个学期开始,经过一个阶段的听课,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请大家就在各自实施中对课堂改进计划的反馈工作做一个小结,另外还有什么能 提高课堂教学的,希望学校给予提供帮助的可以提出来。我们学校确定 出在座的各位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后备的骨干教师。下面各位老师可以 就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心得说一下,交流一下经验,为其他教师的教学起 一个榜样的作用。 李领弟:我首先是对板书重视平时课堂上做到字迹工整,而且在书上做记录,尽量做到美观。第二,就是在时间上有点随意性,对时间的掌控中还不够。杨文学:“在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特别是在生字的教学中,我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对多媒体的运用越来越熟练,操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从中尝到了 甜头。 李霞:上课问题,可能是性格的关系,有的时候对学生说话要幽默点,要多调动孩子的情绪,把学生的激情带动起来。 赵翠莲:研究新教材,我觉得新的教材的确是特殊,现在我必须自己要先感悟,先钻研好。另外是多媒体的运用,还要进行学习。 刘少玉:这次的教学改进所有的老师都有一定的效果,希望在坐的老师能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到更好的带头的作用。 本次会议,老师们发表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见解,针对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老师们要互相学校,争取早日成为县级、市级的教学骨干,学校下一阶段会继续对各位骨干教师的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希望老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从严要求自己,为其他教师做好表率,起到榜样的作用。

北外对外汉语导师信息

吴丽君,女,1962年5月生,吉林省长春市人,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对外汉语系主任、汉语培训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应用。 1992年4月至1993年4月学校派往日本进修日语。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学校派往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从事汉语教学工作。1996年、2000年两度获得北外基础阶段外语教学优秀奖--陈梅洁奖。1998年获得国家汉办首届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学三等奖。主持并完成了国家汉办1998-2000年科研项目《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现象调查分析》。 主要学术成果: 专著《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对外汉语教材《新编汉语报刊阅读教材》初级本、中级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对外汉语工具书《汉语水平考试备考词汇手册》(约50万字,即将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学术论文20余篇。 wulijun@https://www.doczj.com/doc/8315186032.html, 张晓慧,女,1960年生于北京市,现任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副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理事。 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后一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其间曾师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学家张志公先生,攻读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课程。在近20年的教学实践中,教授过各种语言技能类课程,1993~1994年曾赴韩国任客座教授,其间指导了《中国语会话》、《中级中国语》等8部教材的修编和再编工作。在科研方面,先后发表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复述训练”、“高年级留学生语言学习特点探析”、“析可能补语和部分助动词之间的替换关系”等多篇论文。曾担任中国—欧盟青年经理培训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在从事教学和管理的同时,主持编写了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综合商务汉语教材《经贸汉语》,撰写了“试论商务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等论文,主持召开了两届商务汉语教学专题研讨会。目前,正在主持国家汉办科研项目—《商务汉语教学研究》。 zhangxiaohui@https://www.doczj.com/doc/8315186032.html,

北外考研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报录比、分数线及就业情况

北外考研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报录比、分数线及就业情况 北外德语语言文学包括德语语言学、德语教学法、德语文学、德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德语外交与经济和德语跨文化(经济)交流六个研究方向,这六个研究方向的报录比、分数线及就业情况分别介绍一下: 一、报录比 1.德语语言学 年份报考人数录取人数考录比 20119444% 201213431% 201311436% 2.德语教学法 年份报考人数录取人数考录比 20117343% 201233100% 201312325% 3.德语文学 年份报考人数录取人数考录比 201122627% 201216850% 201323626% 4.德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年份报考人数录取人数考录比

201124417% 201215427% 201327415% 5.德语外交与经济 年份报考人数录取人数考录比 201131929% 2012321031% 201336925% 6.德语跨文化(经济)交流 年份报考人数录取人数考录比 201113215% 201219421% 201318422% 二、分数线 年份复试总分线政治、外语)专业科目总分线 201135555205 201234552226 201335054222 201435055203 201534552214 三、就业情况 北外德语语言文学毕业后的就业领域有外交、外贸、新闻、文化等,例如外交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广播电影电视部等中央各部委以及在中央各部委担任德语高级翻译。还有一部

分去高校当老师和一些科研单位等。总之,北外德语语言文学的毕业生以其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的特色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的,即毕业生不用担心找工作的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资助政策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资助政策介绍 为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问题,我校已建立和完善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奖,即奖学金和助学金。为激励我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设立国家奖学金、校奖学金、社会捐助奖学金等。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获得奖助学金来缓解经济困难。 贷,即国家助学贷款。根据国家统一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额度为6000元/年·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国家全部贴息,学生在毕业(包括研究生毕业)后,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计息,并在参加工作后六年内,按银行有关规定分期还款。所有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在学校的帮助下,向有关金融机构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助,即勤工助学活动。学校设立固定勤工助学岗位,鼓励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参加一定的劳动来获得资助。学校保证所有愿意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岗参加工作。 补,即困难补助。学校根据情况不定期为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一次性补助,如在每年春节前对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返乡补助,对家里遭受自然灾害的学生提供临时困难补助等。 减,即减免学费。学校可根据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进行不同程度地减免。 我校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开通“绿色通道”,专门为那些确实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暂时无法缴纳学费的新生暂缓办理缴纳学费手续。新生入校后,学校将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上述“奖、贷、助、补、减”等不同措施给与资助,确保每一位新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因此,为准确反映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报到时出具乡(镇)或街道一级以上部门民政部门盖章确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附:2008—2009学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奖学金设置情况一览表

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职称结构人数知识结构人数年龄结构人数教授 1 博士 2 55 岁以上无 副教授7 硕士 5 45 ~ 55 岁 4 讲师 5 本科 4 35 ~ 44 岁7 助教无其他 2 35 岁以下 2 师资队伍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姓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所学专业 1 郭廷良5 2 教授机械设计 2 卢龙46 副教授机械设计及制造 3 高丽华43 副教授机械设计 4 王彦峰41 副教授机械设计及制造 5 胡爱英44 副教授机械设计及制造 6 乔忠云36 副教授机械设计 7 杨进38 副教授机械设计 8 刘树春49 高级工程师机械设计及制造 9 韩兆兴36 讲师机械设计及制造 10 岳宜琍50 讲师机械设计及制造 11 孙启新34 讲师机械设计及制造 12 张贤37 讲师机械设计及制造 13 芦新春29 讲师机械设计及制造 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教学经历 郭廷良男1957.2 教授机械设计主讲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指导机械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曾获冶金工业部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卢龙男1963.3 副教授机械设计制造主讲工程制图、特种加工、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指导机械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 高丽华女1966.12 副教授机械设计 主讲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教学科研立项《工程制图网络习题集题解》主持人;主编《计算机图形设计》教材,主编《机械

制图习题集》,主持《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获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指导 CAD 方向的毕业设计 王彦峰男1968.9 副教授机械设计制造 主讲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副主编《工程制图》教材;《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件获江苏省高校第三届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三等奖;指导机械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 胡爱英女1965.4 副教授机械设计及制造 主讲工程制图;指导机械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 乔忠云女1973.8 副教授机械设计 主讲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指导机械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 杨进男1971.10 副教授机械设计主讲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指导机械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 刘树春男 1960.3 高级工程 师 机械设计及制造 主讲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研制开发 《工程制图CAI》获 2002 年省级优秀教学软 件奖;主编《工程制图》教材;教学科研立 项《工程制图CAI》主持人;指导机械产品设 计方向的毕业设计 韩兆兴男 1973.5 讲师机械设计制造 主讲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淮工讲课比赛三等奖;指导机械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 岳宜琍女1958.6 讲师机械设计制造 主讲工程制图、阴影与透视;教学科研立项《工程制图试卷建设》主持人 孙启新男1975.3 讲师机械设计制造主讲工程制图、机械设计、Pro/E等;指导机械CAD/CAM 方向的毕业设计 张贤女1972.5 讲师机械设计制造 主讲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指导机械CAD 方向的毕业设计 芦新春女1980.5讲师机械设计制造 主讲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指导机械CAD 方向的毕业设计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全体教师能经常参加教研活动、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成效显著,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近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有: 1、工程制图CAI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导师周蕴仪谈翻译技巧-谈译文介词的错用和滥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导师周蕴仪谈翻译技巧 ——谈译文介词的错用和滥用 一九五八年,一位念物理出身的名作家史诺(C.P. Snow, 1905-1980)写了一本书,书名是《两个文化》(The Two Cultures)。他认为世界被分割成两种文化:一是科技的,一是人文的,但这两种文化彼此“言语不通”,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这确是人类社会一个最值得关注的危机,但人们有远见深思的少,人和社会仍未真的感到这情形的意义。 一九六零年代中叶起,越战期间,美国的年轻人掀起了反越战、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的风潮(所谓‘嬉皮’风气,只是消极性的一种反抗,没有积极性建设的思想),在学术上也有反智(anti-intellectualism)的暗潮,对科学、技术等尤其反得厉害,他们反对的是科技的过度发展。当时开始有很多人注意到环境、卫生、生态等问题,造成压迫政府在日后订定了许多法律,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限制学府中接受政府中国防系统支持之科学研究计划等。 现在,有不少忧心的人认为,世界完全为科学与技术所控制,而人文发展速度落后科技,这个问题不是某一国家所特有的,而是举世皆然。以发展中国家来看,情况或许更叫人忧虑,这些国家非继续不断的发展工业不可。譬如台湾,这两年来经济不景气,整个社会就呈现不安状态。其实台湾并没有人饿肚子,这纯是人性使然,经济愈繁荣生活水准愈提高,人的要求也愈高,只能往上长,不能往下收缩,维持不变都认为不可。每个国家都在某工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发达,便有更多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的破坏、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我们可以说整个人类陷身在一个“大旋涡”中,而这个“大旋涡”还在继续扩大之中,情况也日益激烈,悲观的看这个“大旋涡”根本无法解决,因为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都陷身其中,不由自主! 这是人类社会一个长程(long range)的问题和考验。二、三千年来人类的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高度的物质文明,但人类的精神智慧,似无大进步。人的贪婪是人类许多问题的渊源,是上述旋涡主要加速的原因。这些情形只能靠人文的智慧来解决。在现实上,我们既无法回到清静无为的世界里,那么只能“旋涡”扩大得慢一点。“人文”与“科技”结合,可能是条出路。但是,“人文”与“科技”这两个文化如何融合起来,成为更高层次的一个文化,着重的是要改变人类的教育,使习科技的不成为“机器人”,习人文的了解“科技”的性质。换言之,使人类有更高的智慧——兼哲学、科学的智慧。这显然是个“理想的境界”,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口译专业导师介绍(二)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口译专业导师介绍(二) 十五、王立弟 个人简介:王立弟,院长,教授,博导,BA,MA,M Phil,Ph.D 研究领域:语言学、翻译学 教授课程:当代翻译理论 十六、徐亚男 个人简介:徐亚男,客座教授,联合国事务和会议管理部文件司中文处处长十七、李正仁 个人简介:李正仁,客座教授,联合国驻日内瓦口译处处长、 十八、Prof.Dr.Martin forstner 个人简介:Prof.Dr.Martin forstner,客座教授,德国梅因茨大学教授,跨文化研究生中心主任,哲学博士,CUITI秘书长。 十九、Prof.Dr.Hannelone Lee-Jahnke 个人简介:Prof.Dr.Hannelone Lee-Jahnke,客座教授,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CUITI荣誉主席 二十、Juan Jose Alarcon Riubanys 个人简介:Juan Jose Alarcon Riubanys,西班牙语兼职讲师,BA,MA 研究领域:汉西口译 教授课程:西汉口译 二十一、钟震宇 个人简介:钟震宇,法语兼职教师,BA,MA 研究领域:汉法口译 教授课程:法汉口译 二十二、李丽秋 个人简介:李丽秋,韩语兼职讲师,BA,MA,Ph.D 研究领域:韩国古典文学、中韩比较文学、韩中翻译 教授课程:韩汉口笔译 二十三、管雪青

个人简介:管雪青,俄语兼职讲师,BA,MA 研究领域:汉俄口译 教授课程:俄汉口译 二十四、Johannis Bayer 个人简介:Johannis Bayer,兼职讲师,BA,MA,M Phil 研究领域:汉英口译 教授课程:汉英笔译 二十五、朱玉犇 个人简介:朱玉犇,讲师,BA,MA 研究领域:汉英口译 教授课程:视译 二十六、周正 个人简介:周正,讲师,BA,MA 研究领域:汉英口译 教授课程:英汉同传 二十七、尹珺 个人简介:尹珺,讲师 研究领域:汉英口译 教授课程:汉英交传 二十八、屈强 个人简介:曲强,讲师,BA,MA,Ph.D Candidate 研究领域:汉英口译 教授课程:视译 二十九、陈可 个人简介:陈可,讲师,BA,MA 研究领域:汉英口译 教授课程:汉英同传 三十、张婕 个人简介:张婕,讲师,BA,MA,Ph.D Candidate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德语专业综合试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 德语语言文学 科目名称:德语专业综合试卷 (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全部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页上无效) I. übersetzen Sie bitte. (50 Punkte) 1.übersetzen Sie den folgenden Textabschnitt ins Chinesische! (20 Punkte) Was wir …historisches Bewusstsein“ nennen, ist ein sehr sp?tes Produkt der Zivilisation. V or der Zeit der gro?en griechischen Geschichtsschreiber findet man es gar nicht. Und selbst die griechischen Denker waren zu einer philosophischen Analyse der spezifischen Form des historischen Denkens nicht imstande. Eine derartige Analyse taucht erstmals im 18. Jahrhundert auf. Zur Reife gelangt das Konzept Geschichte zuerst bei Vico und Herder. Als dem Menschen das Problem der Zeit erstmals zu Bewusstsein kam, als er nicht mehr auf den engen Kreis seiner unmittelbaren Wünsche und Bedürfnisse eingeschworen war und nach dem Ursprung der Dinge zu fragen begann, da konnte er zun?chst nur einen mythischen, keinen historischen Ursprung ausfindig machen. Um die Welt – die physische ebenso wie die soziale – zu verstehen, musste er sie in eine mythische Vergangenheit projizieren. Im Mythos sto?en wir auf die ersten Versuche, die Dinge und Ereignisse in eine chronologische Ordnung zu bringen, eine Kosmologie und eine Genealogie der G?tter und Menschen zu entwerfen. Aber diese Kosmologie und diese Genealogie bezeichnen noch nicht im eigentlichen Sinne eine historische gliedernde Einteilung. Vergangenheit, Gegenwart und Zukunft sind noch ungeschieden, sie bilden eine undifferenzierte Einheit und ein unterschiedsloses Ganzes. Die Mythische Zeit hat keine feste Struktur; sie ist noch eine …ewige Zeit“. Für das mythische Bewusstsein ist die Vergangenheit nicht vergangen; stets ist sie hier und jetzt. Wenn der Mensch anf?ngt, das Gespinst der mythischen Phantasie zu entflechten, glaubt er sich in eine neue Welt versetzt; er beginnt, sich einen neuen Begriff von Wahrheit zu bilden. Vokalbeln: Die folgenden W?rter sind analphabetisch geordnet. aus|fin|dig : in der Verbindung jmdn., etw. a. machen (jmdn., etw. [lange, mühsam] suchen u. schlie?lich finden): eine Adresse, jmds. Aufenthaltsort, ein Urlaubsquartier, eine M?glichkeit a. machen. chro|no|lo|gisch : zeitlich geordnet: in -er Reihenfolge; eine -e Aufz?hlung von Daten; etw. c. berichten. ein|schw?|ren : a) durch Treueschwur binden, verpflichten; vereidigen; b) zu etw. verpflichten, dazu bringen, jmdn. od. etw. nachdrücklich zu vertreten: jmdn. auf strenge Vertraulichkeit e.; die Partei auf einen Kandidaten e.; die Koalitionsparteien schworen sich auf den Kabinettsvorschlag ein; er ist auf diese Automarke eingeschworen (ist auf sie festgelegt, bevorzugt sie unter allen Umst?nden). ent|flech|ten [mhd. enphlechten = aufflechten]: 1. (Wirtsc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