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科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考文科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考文科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考文科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三文科数学总复习

集合:

1、集合元素的特征:①确定性 ②互异性 ③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①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记为N 正整数集记为*

N 或+N ②整数集记为Z ③实数集记为R ④有理数集记为Q 3、重要的等价关系:B A B B A A B A ??=?=

4、一个由n 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有n

2个不同的子集,其中有12-n 个非空子集,也有12-n 个真子集

函数:

1、函数单调性

(1)证明:取值--—作差----变形----定号----结论 (2)常用结论:

①若()f x 为增(减)函数,则()f x -为减(增)函数 ②增+增=增,减+减=减

③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是“同增异减”

④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9、函数奇偶性

(1)定义:①)()(x f x f =-, )(x f 就叫做偶函数 ②)()(x f x f -=-, )(x f 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①函数为奇偶函数的前提是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 ②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③若奇函数)(x f 在0=x 处有意义,则0)0(=f (2)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

奇 + 奇 = 奇,偶 + 偶 = 偶,奇 * 奇 = 偶,偶 * 偶 = 偶,奇 * 偶 = 奇

基本初等函数

1、(1)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n n ,1

①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②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③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当n 是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n

④我们规定:(1)m n m

n

a a

=()1,,,0*>∈>m N n m a (2)()01

>=

-n a a n

n (2)对数的定义:若N a b

=,那么N b a log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 b 称为以a 为底的N 的对数,N

叫做真数

注:(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因为0>=b

a N ) (2)1log ,01log ==a a a (0>a 且1≠a )

(3)将N b a log =代回N a b

=得到一个常用公式log a N

a

N = (4)x N N a a x

=?=log

2、(1)①()Q s r a a

a a s

r s

r

∈>=+,,0②()()Q s r a a a rs s

r ∈>=,,0 ③()()Q r b a b a ab r r r

∈>>=,0,0

(2)①()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②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 ?? ③M n M a n

a log log =

④换底公式: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0,1,0,1,0>≠>≠>b c c a a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2)a b b a log 1log =

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0'=C (C 为常数) )'(=nx

x (Q n ∈) x x cos )'(sin =

x x sin )'(cos -= x x 1)'(ln =

e x

x a a log 1)'(log =x

x e e =)'( a a a x x ln )'(=

立体几何初步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l 为母线): rh S π2=圆柱侧 rl

S π=圆锥侧面积 ()l r r S +=π2圆柱表 ()l r r S +=π圆锥表

(2)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 Sh =柱 2V Sh r h π==圆柱 1

3V Sh =锥 h r V 23

1π=圆锥

表1

指数函数

()0,1x

y a a a =>≠ 对数函数

()log 0,1a y x a a =>≠

定义域 x R ∈ ()0,x ∈+∞

值域

()0,y ∈+∞

y R ∈

图象

性质

过定点(0,1)

过定点(1,0)

减函数

增函数

减函数

增函数

(,0)(1,)(0,)(0,1)

x y x y ∈-∞∈+∞∈+∞∈时,时,

(,0)(0,1)(0,)(1,)x y x y ∈-∞∈∈+∞∈+∞时,时,

(0,1)(0,)(1,)(,0)

x y x y ∈∈+∞∈+∞∈-∞时,时, (0,1)(,0)(1,)(0,)

x y x y ∈∈-∞∈+∞∈+∞时,时,

表2

幂函数()y x R αα=∈

性质

(1) 过定点(1,1)

(2) α为奇数,函数为奇函数;

α为偶数,函数为偶函数

图象

(3)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3

R 3

4π=

球V 2R 4S π=球面 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斜率

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

21

2x x x x y y k ≠--=

2、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11x x k y y -=-直线斜率k ,且过点()11,y x

②斜截式:b kx y +=,直线斜率为k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11

2121

y y x x y y x x --=

--(1212,x x y y ≠≠)直线两点()11,y x ,()22,y x ④截矩式:

1x y

a b

+=,其中直线与x 轴、y 轴的截距分别为,a b ⑤一般式:0=++C By Ax (B A ,不全为0) 3、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212121,//b b k k l l ≠=?;12121-=?⊥k k l l

4、两点间距离公式:

||AB 5、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2

200B A C By Ax d +++=

6、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2

2

21B

A C C d +-=

圆的方程

1、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2

2

2

r b y a x =-+-,圆心

()b a ,,半径为r

(2)一般方程02

2=++++F Ey Dx y x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判断方法:

设直线0:=++C By Ax l ,圆()()222:r b y a x C =-+-,圆心()b a C ,到l 的距离为

2

2B A C Bb Aa d +++=,则有相离与C l r d ?>;相切与C l r d ?=;相交与C l r d ?<

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221211:r b y a x C =-+-,()()22

22

22:R b y a x C =-+-

当r R d

+>时 ,两圆外离 当r R d +=时 ,两圆外切

当r R d r R +<<-时 ,两圆相交 当r R d -=时,两圆切

当r R d -<时,两圆含 当0=d

时,为同心圆

三角函数

1、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

360,k k ββα=?+∈Z

2、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

(

)

220r r x y =

+>,则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0y

x x

α=≠ 3、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余弦,四正切 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1sin cos 1αα+= ()

sin 2tan cos α

αα

= 5、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推导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5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 ()6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 ???

sin y x =

cos y x = tan y x =

图象

定义域 R R

,2x x k k ππ??

≠+∈Z ????

值域

[]1,1-

[]1,1-

R

最值

当22

x k π

π=+

,max 1y =; 当22

x k π

π=-

,min 1y =- 当x=2k π时,max 1y =;

当2x k ππ=+,min 1y =-.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周期性 2π

2π π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单调性

2,222k k ππππ??-+???

?上增;32,222k k ππππ??++????上减 []()2,2k k k πππ-∈Z 上增;在[]2,2k k πππ+上减

在,22k k ππππ?

?-+ ??

?上增

对称性 对称中心()(),0k k π∈Z

对称轴()2

x k k ππ=+∈Z

对称中心(),02k k ππ?

?+∈Z ??? 对称中心(),02k k π??

∈Z

???

函 数 性 质

7、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为的外接圆的半径,则

有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8、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

2cos c a b ab C =+-

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 222cos 2a c b ac

+-B = 222

cos 2a b c C ab +-=

9、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A ==B

平面向量

1、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首指尾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首首相连,对角线

(3)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2、向量减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首相连,指被减

⑵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3、向量数乘运算:

⑴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

a a λλ=

②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

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当0λ=时,0a λ=

(2)坐标运算:设(),a x y =,则()(),,a x y x y λλλλ==

4、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a λ=

设()11,a x y =,()22,b x y =,其中0b ≠,则当且仅当12210x y x y -=时,向量a 、()

0b b ≠共线 5、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⑴()

cos 0,0,0180a b a b a b θθ?=≠≠≤≤.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⑵性质:设a 和b 都是非零向量,则①0a b a b ⊥??= ②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 2

2

a a a a ?==或a a a =? ③a

b a b ?≤ ⑶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若(),a x y =,则2

2

2

a x y =+,或2a x y =

+ 12120a b x x y y ⊥?+=

121

cos a b a b

x θ?=

=

+

2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b

a

C

B

A

a b C C

-=A -AB =B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6)()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25、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sin22sin cos ααα= ⑵2

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cos 21cos 2αα+=

,2

1cos 2sin 2

αα-=) ⑶2

2tan tan 21tan α

αα

=

- 26、辅助角公式:)sin(cos sin 22?ααα++=

+b a b a ,其中a

b =

?tan 数列

1、等差数列: ()11n

a a n d =+-

性质:等差中项:若a 、b 、c 成等差,则2b=a+c

若m n p q +=+(m 、n 、p 、*

q ∈N ),则q p n m a a a a +=+; 若2n p q =+(n 、p 、*q ∈N ),则q p n a a a +=2

前n 项和的公式:①2

)

(1n n a a n S += ②()1

12n n n S na d -=+ 2、等比数列:1

1n n a a q -=

性质:等比中项:若a ,G ,b 成等比数列,则2

G ab =

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若2n p q =+,则q p n a a a ?=2

前n 项和的公式:()()()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

=-?-=≠?

--?

3、和项关系: ???≥-==-211

1

n S S n S a n n n

4、数列求和的方法:(1)套用公式法: 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

=+ 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

=-?-=≠?

--?

(2)裂项相消法:

()1111n n k k n n k ??

=- ?++??

(3)分组求和法:等差+等比 (4)错位相减法:等差*等比 (5)倒序相加法

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若0a >,0b >,则a b +≥2

a b

+≥ 变形 ①()2

2

2,a b ab a b R +≥∈ ②()2

0,02a b ab a b +??

≤>> ???

圆锥曲线

1、椭圆:平面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

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即:|)|2(,2||||2121F F a a MF MF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几何性质:

2、双曲线:平面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

即:

|)|2(,2||||||2121F F a a MF MF <=-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前提必须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它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并且平行,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菱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②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度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小学年级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汇总

小学一至六年级得数学公式 基本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与与-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S面积C周长π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n 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与差问题得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与+差)÷2=大数(与-差)÷2=小数 与倍问题 与÷(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与-小数=大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数学结束的关键点知识归纳(新教育版) 第一个焦点:知道图形(b) 首先,图形可以分为(1)平面图形; (2)三维图形 平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立体声:立方体,立方体,圆柱体,球体 二,图形组 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制成平行四边形;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打 进入平行四边形,你也可以拼写一个矩形,你也可以拼写一个大三角形。 2.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4个小正方形,拼写一个大正方体,至少8个小正方体。 两个矩形可以制成一个大的矩形。(两个特殊的矩形可以制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4个立方体可以拼写一个大的长方体。 第二个焦点:分类和整理 分类方法:一般(1)按形状; (2)颜色; (3)使用; (4)。 在分类的同时,初始经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中,将使用简单的方法收集,组织数据,初步了解条形图和统计表,根据图表中提供的统计数据回答简单问题。 第三个重点:理解人民币 人民币单位为(元),(角),(点)。 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 10角; 10角= 1元; 1角= 10点; 10点= 1角; 10角= 100点; 1元= 100点。 3.主要类型: 填写正确的单位。(注意实际接触寿命) 计算:元元角全角10以上记1元

元 - 元角 - 角度不足,人民币1元时,10角度计算 如:(1)2元8角6角= 2元14角= 3元4角 (2)65元-3元7角 = 64元10角-3元7角 = 61元3角 4.解决问题:先绘批,识别数据,重列计算。 当列有:几美元几个角几个美元来表示形式,而不是十进制形式的列。 更改钱:1 10元可换5元。 1 100元可换5元20元。 1 100元可换 2 50元。 1元50元可换10元5元。 6. $ 2.00元= 2元; 0.50元= 5角; 59.90元= 59元9角; 9.25元= 9元2角5分。 第四个焦点:100个在认知的数量 从右边,第一个是一个位,第二个是十,第三个是一百。 读,写方法:从高位读写。 2.自然数的数量为1,3,5, 3.数字数:0 0,4,4,8,自然数(0除外)。 4.整数:自然数的数目(0除外)。 5. 5十,五一,组成为55.(十五,五为五,五为一)。 阅读:五十五(书写汉字)写作:55(写数学) 6. 10一是十,十十是一百(一,十,一百是计数单位汉字) 数字的组成:(注意不同的问题) 示例:68由六个十八个组成; 68由八个一和六十组成

2018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知识点汇总大全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 1. 2.当x=3时,函数y= 21 -x 的值为 1. 3.当x=-1时,函数y=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 x y 2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 2)1(21 2+-= 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 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精编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 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二次函数: (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1m n m n a a - = = (0,,a m n N * >∈,且1n >). 根式的性质 (1)当n a =;

2018中考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2018中考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第四象限。 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32-的开口向下。 抛物线=4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s30°=。 2sin260°+s260°=1 32sin30°+tan4°=2 4tan4°=1 s60°+sin30°=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初中数学知识点及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及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高考数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高考数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高考,意味着什么?那是一座窄窄的桥,千军万马将要从这里挤过,要发挥的优势和能力,来保证自己不被淘汰。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 (1)先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可表示为p=q,则我们称p为q 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里由p=q,得出p为q的充分条件是容易理解的。 但为什么说q是p的必要条件呢? 事实上,与“p=q”等价的逆否命题是“非q=非p”。它的意思是:若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这就是说,q对于p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是必要的。 (2)再看“充要条件” 若有p=q,同时q=p,则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简称为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p=q

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等价于”这一概念;如果从命题A成立可以推出命题B成立,反过来,从命题B成立也可以推出命题A 成立,那么称A等价于B,记作A=B。“充要条件”的含义,实际上与“等价于”的含义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命题A等价于命题B,那么我们说命题A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B成立;同时有命题B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A成立。 (3)定义与充要条件 数学中,只有A是B的充要条件时,才用A去定义B,因此每个定义中都包含一个充要条件。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一定义就是说,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显然,一个定理如果有逆定理,那么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语句来表示。 “充要条件”有时还可以改用“当且仅当”来表示,其中“当”表示“充分”。“仅当”表示“必要”。 (4)一般地,定义中的条件都是充要条件,判定定理中的条件都是充分条件,性质定理中的“结论”都可作为必要条件。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2 基本事件的定义: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免费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数学知识点 一、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4、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a2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6a2 底面积=棱长×棱长=a2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3棱长和=棱长×12=12a 3、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表面积=(长×宽+宽×高+高×长)×2 S=2(ab+bh+ha) 体积=长×宽×高 V=abh 底面积=长×宽=ab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高=面积×2÷(上底+下底)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8、圆形(S:面积 C:周长л:圆周率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лr2 环形: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公式面积s=л(R2-r2)= лR2-лr2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V=Sh÷3=лr2h÷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初中数学知识点口诀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合并同类项 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解方程 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完全平方公式 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算了。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因式分解与乘法 和差化积是乘法,乘法本身是运算。积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运算。因式分解 两式平方符号异,因式分解你别怕。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两式平方符号同,底积2倍坐中央。 因式分解能与否,符号上面有文章。 同和异差先平方,还要加上正负号。 同正则正负就负,异则需添幂符号。 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 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重组无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 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 同式相乘若出现,乘方表示要记住。【注】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叉乘求根也上数。 五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对症下药稳又准,连乘结果是基础。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 两种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尝试。 比和比例 两数相除也叫比,两比相等叫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等积可化八比例。 分别交换内外项,统统都要叫更比。 同时交换内外项,便要称其为反比。 前后项和比后项,比值不变叫合比。 前后项差比后项,组成比例是分比。 两项和比两项差,比值相等合分比。 前项和比后项和,比值不变叫等比。 解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列出方程并解之。 求比值 由已知去求比值,多种途径可利用。 活用比例七性质,变量替换也走红。 消元也是好办法,殊途同归会变通。 正比例与反比例 商定变量成正比,积定变量成反比。 正比例与反比例 变化过程商一定,两个变量成正比。 变化过程积一定,两个变量成反比。 判断四数成比例 四数是否成比例,递增递减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数一定成比例。 判断四式成比例 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幂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式便可成比例。

最全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 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人教版初一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 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②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 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最全的人教版初中数学常用概念、公式和定理教程文件

最全的人教版初中数学常用概念、公式和 定理

2017最全的初中数学公式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 都是有理数. 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 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 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2位,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 位;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3位,立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 如:已知=0.4858,则=48.58;已知=1.558,则=-0.1588. 6.整式的乘除法: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③多项式乘以多项 式,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 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7.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 )n=n.⑥a-n=n,特别:()-n=()n.⑦a0=1(a≠0). 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3)-1=-,5-2==,()-2=(-)2=,(-3.14)0=1,(-)0=1.

小升初数学丨1-6年级重要知识点汇总

小升初数学丨1-6年级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小学1-6年级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

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 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 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3,什么叫比例:表 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24,比例的基 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