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制种技术规程

玉米制种技术规程

玉米制种技术规程

为提高制种质量,获得优质种子,总结近年制种实践,拟定一下制种技术。技术的关键是种子自然成熟、提高授粉结实率、保证种子质量和提高制种产量四个问题。

1.播种前准备

1.1制种地选择

制种地应整齐连片并形成一定规模,农户劳动力有保证。要求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且均匀一致,土质为壤土,无盐碱,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不重茬,非甜菜茬的地块。冬前秋翻、冬灌,置于待播状态,翻前施足底肥(每667m2分别施有机肥3000kg、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锌1.5~2kg)。

1.2空间隔离

制种地四周必须有400m以上空间隔离带,带不允许种植任何品种玉米作物。

1.3整地

要求达到墒、平、松、碎、净、齐标准,春天应及时合墒浅

耙,切忌深切、深耙、深旋耕,以免严重跑墒。

1.4种子处理

制种亲本种子必须用种衣剂包衣后播种,且父、母本选用不

同的颜色,以示区别。可用克福醇种衣剂包衣或立克锈或粉

锈宁拌种。

1.5地膜覆盖

制种亲本如生育期较长,为保证种子成熟和亲本错期播种保墒,必须采用铺膜播种,为使花期一致,应用窄膜,不用宽膜。

1.6播种机械

提前检修好播种机具,调好种子、肥料和播种量,换用7cm 播种长嘴。

2.播种

播种质量要求适时、合墒、精细,保证一播出全苗,不能补种。

2.1统一播种适时早播

农户整好地后,由村(组)组织机具统一播种。父、母本均采用铺膜播种。在土壤温度达到种子安全发芽温度(10cm地温稳定通过12℃),一定要尽量早播,争取自然成熟。正常年份昌吉地区要求在4月15日前后播种,4月25日前结束。

2.2 确定父母本行比和播量

主要根据父母本特性确定,一般为1:4或1:5.根据父母本千粒重和发芽率确定,不论父本,还是母本,每穴必须保证有2~3粒有发芽能力的种子。

2.3 密度和深度

一般根据母本特性确定。膜上行距45cm, 膜间间距55~60cm,株距24cm。可通过调节膜间行距,达到设计密度。播种机下种,要选用长嘴,播深达到6~7cm,保证种子能接触到底墒。

2.4 带肥下种

每667m2分别带磷酸二铵6~8kg、锌肥1.5~2kg(若在秋翻时已施入锌肥,则不必再施)。父本与母本肥料用量、品种(包括追肥)应保持一致,以免人为造成父母本花期不遇。

2.5 父母本错期

父母本错期非常严格,不同组合,错期不同,制种农户必须听从技术员安排,决不允许农户擅自更改错期时间。第一期父本在母本播后(或根据母本生长指标确定)开始播种,第二期父本在第一期父本播后播种。严禁父本行与母本行并行、错行、乱行。

每一期父本必须在1~2d播完,如遇墒情不好,必须扒去表层干土,播在湿土上。

2.6 提高播种质量

在高标准整地质量的前提下,铺膜要平,压膜要紧,播行要直,行距要匀,接茬要准,下粒、下肥均匀,播深一致,提放整齐,覆土良好,镇压严实,地头不横播。

2.7 播后检查

播后要立即检查压膜是否严实,如有漏压,要人工补压,避免漏气和大风揭膜。检查土壤墒情,若不能保证出苗,要立即补救,在膜间开小沟,小水补灌,必须在播后五日完成。播后如遇降雨或灌水后形成硬盖,必须在出苗前破除板结,及时放苗,力争苗全、苗匀。母本出苗后,如有缺苗断垄,不允许补种。

3.苗期管理

3.1 中耕

种子出苗现行,即应中耕,掌握一个“早”字,以利提高地温和保墒,消灭杂草、根系下扎。一般中耕2~3次,逐次增加深度。

3.2 间苗、定苗

母本间苗和定苗要分别进行,在三叶期间苗,5叶定苗,间苗定苗均须在1~2d完成。应掌握去大苗、弱小苗和杂色苗,留均匀一致的中间苗。父本可在5叶时一次性间苗定苗。只拔特旺苗、异株苗,可留弱小苗。

3.3 喷药

在间苗、定苗后,要及时喷两次农药,防治黑粉病。第一次用三唑酮(粉锈宁)+绿粉95+叶霸一号,第二次用福美双+氧化乐果+喷施宝,两次喷药间隔5d。

4.田间去杂

田间去杂是保证种子纯度的基础,应多次进行。在间苗定苗过程中要仔细认真,力争将80%的杂株在间苗定苗时去除。

在10片叶至浇头水前,随着植株的生长,杂株特征逐渐显现,在株型、株高、叶形、叶色、茎色方面,表现异常,应随时去除。

在浇头水后至抽雄前,遗留杂株将十分明显,更易区别,应彻底去除。去杂需掌握间苗定苗一定要细、要严,拔节期和喇叭口期要狠,以去除彻底为标准。特别对父本杂株,更应严格,一株不漏,彻底拔除。母本杂株必须在0.2%以下,父本杂株在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