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产品技术

指标

?双向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单向高清晰度移动视频传输系统

一、双向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1.1 概述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可实现移动中图像、语音、数据的实时、同步、双向的通信传输。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由移动多媒体系统中心站、远端站为核心、配合移动通信车、现场图像采集系统、中心站监控显示系统及其他车载辅助系统(车载计算机数据通信子系统,供电、照明、广播等控制辅助子系统)组成。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扩频通信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解码技术、差错控制技术,并结合数字图像压缩等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能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实现视频、语音、数据等宽带多媒体业务的实时、同步传输。移动多媒体传输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灵敏度高、移动性好、抗干扰和抗衰落能力强、传输数据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突出等显著优点,为指挥、抢险、救灾等应急通信提供远距离、高质量、高速率、无线实时传输的理想解决方案。

1.2 双向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

该系统设备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绕射能力强,采用340MHz频段,具有更强的绕射能力,可在非视距环境下工作。适应突发事件下应急通信的各种复杂环境要求。

2)覆盖范围广,采用多种不同的发射功率配置(2W/5W/10W)和天线配置,在典型的城市环境下单个中心站的覆盖范围可达到15km。同时采用各种分集技术,保证在整个覆盖范围内的性能。

3)抗干扰能力强,采用CDMA系统的全数字调制解调方式,扩频增益达到8dB;采用前向纠错编译码,再获得编码增益2dB(BER=10-5),使载噪比低于-10dB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接收端采用非相干解调技术,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4)抗衰落能力强,采用了CDMA系统的RAKE接收技术,具有更强的多径分集作用,特别适合城市快速移动的工作环境;采用空间分集、时间分集等多种先进的分集技术,极大增强系统的抗衰落能力。上述先进技术的采用保证了产品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具有优势的接收灵敏度,接收电平-100dBm时仍能保证误码率<10E-5,误帧率<1%。

5)传输数据率高,灵活可调:双向带宽2Mbps,满足多媒体传输要求;采用ARQ差错控制机制,链路自适应调节,大大增强无线链路传输质量;传输数据率灵活分配,可实现上下行全双工、半双工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6)优异的移动性能:通过全面的系统总体设计和多项先进技术的实施,设计移动速度可达20000km/h;目前实际环境下的路测速度240km/h,特别适应在机载、车载、舰载等高速移动环境下的工作要求,满足不同用户的工作需求。

7)整体解决方案、灵活方便:提供从远端站到中心站端到端的整体集成解决方案,实现视频、音频、数据等多媒体信息的高速、实时、同步传输。

8)保密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强:产品采用了无线宽带扩频加密技术,实现全数字信号处理;同时使用了超大容量FPGA设计,提供了系统的集成度;这些都保证了系统保密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强。

9)采用12V电源供电,满足车载电平的要求。

10)充分考虑了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抗震性、温度、湿度等适合野外工作环境的产品特征。

11)设备安装简单、方便,周期短、难度小。

1.3 产品技术性能

二、单向高清晰度移动视频传输系统

2.1 系统描述

HD移动高清视频传输系统由发射机、接收机组成,可在高速移动条件下实现D1等高清晰度视频及双向调度语音的非视距传输能力。

HD系统的技术指标明显优于OFDM技术体制的产品。

2.2 性能参数

JoMobile HD移动图像传输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接口指标

音视频接口接收机:莲花接头*3;

车载发射机:3.5mm插座;

手持发射机: 3.5mm插座

控制接口接收机:RS232;

车载发射机:Mini-USB;

手持发射机:Mini-USB

电源接口AC220V或DC 12V

天线接口接收机:N型*2

车载发射机:N型;

手持发射机:SMA

三、应用实例

3.1 系统描述

最基本的通信系统可以由一个“点对点”的“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构成。

[移动中心站]

[移动远端站]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工作原理描述:

●移动远端站

在现场,单兵、车辆甚至飞机等平台搭载终端设备,在系统有效覆盖范

围内执行任务,并实时传送现场音频和视频信息。

●中心站

在通信指挥车或固定指挥中心内,系统中心站设备接收远端所传信息,即可对受灾现场实时监控,同时可对远端进行远程指挥。

●数据传输

中心站和远端站之间,还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交换。

3.2 系统覆盖区域

一般条件下,固定中心站与远端站间距离可达15公里。

一般条件下,车载站与移动远端站间距离可达5公里。

3.5.1.3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设备

●单兵背负式设备

●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远端终端设备重约3KG,规格

250mm×180mm×60mm;

●采设备电池自供电,供电时间在3小时以上;电池可拆卸、

可充电;

●背负式设备外包及连接电缆采用抗高温及耐火材料;连续使

用温度可达1000 ℃,短时间使用可达1200 ℃,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酸

碱腐蚀性。

●车载式设备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手机终端配置手册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手机终端配置手册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手机终端配置手册 概述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系统需要所访问的手机终端为支持wap2.0协议的智能手机。其它需求,主要集中在手机的wap浏览器是否支持wap上传和流媒体访问。 经测试,InternetExplorerforMobile浏览器对wap上传支持的不好,如果手机所带默认浏览器为InternetExplorerforMobile,而又希望进行手机上传的用户,建议另外安装UCWeb或Opera等通用浏览器。 目前许多智能手机都安装了realplayer等流媒体播放器,这些手机经过简单的设置后即能播放本系统中的流媒体;未安装流媒体播放器的智能手机,需要额外安装pvplayer等流媒体播放器才能播放本系统中的流媒体。因为各手机型号所用流媒体播放器及设置可能存在些差异,本手册将对各常用手机型号分别介绍如何设置流媒体访问。 本系统支持的手机型号可能包含以下表格中所列举的,对于未列出但与这些型号相近或更高级的型号的手机理论上也应该支持。

以上手机自带了realplayer流媒体播放器,不用安装额外的手机流媒体播放软件即能正常观看本系统中的流媒体。 以上WindowsMobile手机需要安装pvplayer等流媒体播放器才能正常浏览本系统中的流媒体;其中WindowsMobile6.0系统的手机因为已经默认安装了HTC串流播放器,也不需要再额外安装手机流媒体播放软件。 UCWEB浏览器的安装 打开手机的默认浏览器,输入网址:,进入UCWEB浏览器下载网站;该网站会自动识别手机品牌,提供该品牌的相应版本的UCWEB下载,用户也可以根据网页提示,主动选择与自己手机的配置相匹配的版本进行下载。 下载完ucweb浏览器软件,一般都会提示您是否进行安装,按安装程序的指引,一步步进行,就可以轻松地安装成功ucweb浏览器。 第一次打开ucweb浏览器,需要设置浏览器的接入点,对于我们的系统来说,只要设置成“移动梦网”(cmwap)就可以了。然后系统自动进行一些初始化的配置,完成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该浏览器目前是一个完全免费的中文浏览器,支持下载进度显示、断点续传,具有丰富的搜索和导航功能,还能与邮件相结合。不过唯一遗憾的是,该浏览器默认情况下不能识别rtsp协议,也就是点击我们系统中视频播放的操作时,它不能启动流媒体播放器。 S60-I/II手册 设置realplayer的接入点。本系统所采用的是经过改造的流媒体平台,即能支持cmnet访问,也能支持cmwap访问。为了使本手册普遍适用,图示中均以

移动多媒体广播紧急广播信息业务系统技术方案V1.0

移动多媒体广播 紧急信息业务系统技术方案 V1.0 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

目录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定义、缩略语和约定 (3) 3.1 术语和定义 (3) 3.1.1 紧急广播 emergency broadcasting (3) 3.1.2 电视广播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3) 3.1.3 声音广播 radio broadcasting (3) 3.1.4 数据广播 data broadcasting (3) 3.1.5 可扩展协议封装 extensible protocol encapsulation (3) 3.1.6 业务 service (3) 3.1.7 复用帧 multiplex frame (3) 3.1.8 复用子帧 multiplex sub-frame (4) 3.1.9 内容 content (4) 3.1.10 节目 event (4) 3.1.11 编排 schedule (4) 3.1.12 数据文件 data file (4) 3.1.13 加扰/解扰 scrambling/descrambling (4) 3.2 缩略语 (4) 4 约定 (5) 5 业务概述 (5) 6 紧急广播系统的两种实现方式 (6) 6.1 方式一:采用“自动触发+图文视频”的方式 (6) 6.2 方式二:采用“自动触发+CML图文”的方式 (7) 7 紧急广播系统架构 (8) 8 中央紧急广播与地方紧急广播同步方案 (9) 8.1 中央到省到地市的CML图文数据同步接口协议 (10) 8.1.1 紧急广播同步请求EbInfoSync.REQ (10) 8.1.2 紧急广播同步应答EbInfoSync.RES (10) 9 紧急广播前端系统 (11) 9.1 紧急广播文字播出前端 (11) 9.2 紧急广播图文视频播出前端 (14) 9.2.1 图文视频编辑器 (15) 9.2.2 图文视频审核器 (15) 9.2.3 图文视频编码器 (16) 9.2.4 与紧急广播平台的同步 (16) 9.3 CML图文播出前端 (16) 9.3.1 紧急广播业务管理平台 (17)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1 1.4.解释权2 2应用体系架构3 2.1.两级架构3 2.2.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4 2.3.总体技术要求5 3展示平台6 3.1.域名规则6 3.2.登录流程7 3.3.访问安全控制7 3.3.1.认证8 3.3.2.加密9 3.3.3.授权9 3.4.个性化展现经管9 3.5.内容应用聚集10 3.6.系统性能要求10 4网络和接入平台11 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11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1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2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3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3 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3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3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5 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6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6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8 4.4.IP地址规划19 4.4.1.IP地址规划原则19 4.4.2.IP地址规划方法20 4.4.3.IP地址规划要求21 5安全经管平台21 5.1.网络经管及网络安全21 5.1.1.网络系统经管21 5.1.2.网络安全22

5.2.系统经管及系统安全23 5.2.1.系统经管23 5.2.2.系统安全24 5.2.3.数据经管和安全25 5.2.4.防病毒26 6系统和环境要求27 6.1.系统要求27 6.1.1.主机设备27 6.1.2.操作系统27 6.1.3.存储备份设备28 6.1.4.网络设备29 6.1.5.数据库31 6.1.6.展示平台软件33 6.1. 7.开发工具34 6.1.8.系统文档34 6.2.机房环境要求35 6.2.1.机房环境条件35 6.2.2.接地要求36 6.2.3.空调及电源36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产品技术指标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产品技术 指标 ?双向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单向高清晰度移动视频传输系统

一、双向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1.1 概述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可实现移动中图像、语音、数据的实时、同步、双向的通信传输。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由移动多媒体系统中心站、远端站为核心、配合移动通信车、现场图像采集系统、中心站监控显示系统及其他车载辅助系统(车载计算机数据通信子系统,供电、照明、广播等控制辅助子系统)组成。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扩频通信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解码技术、差错控制技术,并结合数字图像压缩等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能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实现视频、语音、数据等宽带多媒体业务的实时、同步传输。移动多媒体传输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灵敏度高、移动性好、抗干扰和抗衰落能力强、传输数据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突出等显著优点,为指挥、抢险、救灾等应急通信提供远距离、高质量、高速率、无线实时传输的理想解决方案。 1.2 双向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 该系统设备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绕射能力强,采用340MHz频段,具有更强的绕射能力,可在非视距环境下工作。适应突发事件下应急通信的各种复杂环境要求。 2)覆盖范围广,采用多种不同的发射功率配置(2W/5W/10W)和天线配置,在典型的城市环境下单个中心站的覆盖范围可达到15km。同时采用各种分集技术,保证在整个覆盖范围内的性能。 3)抗干扰能力强,采用CDMA系统的全数字调制解调方式,扩频增益达到8dB;采用前向纠错编译码,再获得编码增益2dB(BER=10-5),使载噪比低于-10dB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接收端采用非相干解调技术,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4)抗衰落能力强,采用了CDMA系统的RAKE接收技术,具有更强的多径分集作用,特别适合城市快速移动的工作环境;采用空间分集、时间分集等多种先进的分集技术,极大增强系统的抗衰落能力。上述先进技术的采用保证了产品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具有优势的接收灵敏度,接收电平-100dBm时仍能保证误码率<10E-5,误帧率<1%。 5)传输数据率高,灵活可调:双向带宽2Mbps,满足多媒体传输要求;采用ARQ差错控制机制,链路自适应调节,大大增强无线链路传输质量;传输数据率灵活分配,可实现上下行全双工、半双工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主要技术研究

(一)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是指计算机内部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处理过程进行控制的部件,伴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芯片集成密度越来越高,CPU可以集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这种具有中央处理器功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被统称为“微处理器”。 核心微处理器将采集到的原始多媒体数据经过音视频编码设备根据给定的编码标准(H.263、H.264、MPEG-4…)进行编码,以备本地播放或通过网络传输。同时,还要提供必要的多媒体外设接口、外部存储器接口和网络接口。(二)多媒体外设 多媒体外设主要包括摄像头、显示设备、音视频处理设备,还包括耳机话筒、网络智能卡、天线和电池等。摄像头采集视频信号,显示设备将从本地或网络得到视频数据打开数据包,进行视频解码,并把得到的视频数据显示出来,同时,如果嵌入式网络多媒体终端需要验证视频压缩的数据的正确性,还可以带有本地解码器,支持解码数据的本地显示。 (三)数据存储设备 数据存储设备包括RAM、ROM、SDRAM和FLASH,用来扩展系统存储空间,存储经过编解码的多媒体数据和终端控制程序。 (四)无线网络接口模块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现场总线技术、以太网技术等,一般都是基于有线的网络。有线网络高速稳定,但是,有线网络只能沿着一维的线路传输数据,会形成破坏建筑、浪费接口、检修困难、扩展困难的弊病。与此相对应,无线网络向三维空间传送数据,中间无需传输介质,只要在组网区域安装接入点(Access Point)设备,就可以建立局域网;移动终端只要安装了无线网卡就可以在接收范围内自由接入网络。总之,在网络建设的灵活性、便捷性、扩展性方面,无线网络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无线局域网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无线网络接口模块处理音视频编码流,把音视频数据打包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包,并把它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出去。并支持系统选定的无线网络传输控制协议。 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1)灵活性和移动性。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位置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无线局域网另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移动性,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可以移动且

ISC一体化多媒体交互系统平台

ISC一体化多媒体交互系统平台 北京昆仑凯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6 月29 日

公司介绍 京昆仑凯通通讯科技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具有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公司专业从事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多媒体会议室、网络监控、网络安全和优化、智能家居、外包服 务等多种IT 服务业务,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先进、全面、优秀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随着专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公司吸引了国外众多多媒体行业知名厂商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我公司整合了polycom 、AMX 、DP 、BARCO 、KENSENCE 、GDS 、Revolabs 、Raritan 、Riverbad 、Blue Coat 、Mcafee 、F5 等众多优质资源,意在为客户提供专业先进的技术方案的同时,更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优质方案。 昆仑凯通经过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全力打造ISC (Integrated Small Conference )一体化多媒体会议室产品。产品集本地会议、电话会议功能、视频会议功能、高清大屏显示、交互式电子白板于一身,实现真正数字高清视频、无线宽带高清音频、无线智能一键式会议控制,高集成一体化,为用户提供一个划时代的多媒体会议应用平台。 昆仑凯通作为Revolabs 唯一总代,同厂家携手走过3 年辉煌历程,共同将Revolabs 在全国大 面积推广,使其成为音频界效果最佳、最小巧、最灵活的无线发言系统,在各大行业大量应用。 昆仑凯通作为AMX 产品总代,同厂商有密切合作;几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多媒体会议、智能家居、 智能楼宇等项目,年销售AMX 上百台。AMX 已经成为会议室里不可或缺的产品。 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技术为依托,信誉为保障,服务为后盾,立足长远,持续创新;我们正努力为打造IT 服务业系统化、多元化、层次化、专业化的凯通品牌形象而不懈奋斗! 北

移动多媒体广播公共信息业务系统技术方案V1.0

移动多媒体广播 公共信息业务系统技术方案 V1.0 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

目录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定义、缩略语和约定 (3) 3.1术语和定义 (3) 3.1.1紧急广播emergency broadcasting (3) 3.1.2电视广播television broadcasting (4) 3.1.3声音广播radio broadcasting (4) 3.1.4数据广播data broadcasting (4) 3.1.5可扩展协议封装extensible protocol encapsulation (4) 3.1.6业务service (4) 3.1.7复用帧multiplex frame (4) 3.1.8复用子帧multiplex sub-frame (4) 3.1.9内容content (4) 3.1.10节目event (5) 3.1.11编排schedule (5) 3.1.12数据文件data file (5) 3.1.13加扰/解扰scrambling/descrambling (5) 3.2缩略语 (5) 4约定 (6) 5业务概述 (6) 6系统结构 (6) 6.1系统结构图 (6) 7公共信息的复用和传输 (7) 7.1公共信息描述表 (8) 7.2公共信息指示信息 (11) 7.2.1复用帧头约定 (11) 7.2.2数据单元类型约定 (13) 7.3公共信息传送 (13) 7.4公共信息的业务标识分配 (14) 8前端系统 (14) 8.1公共信息描述表配置 (15) 8.2公共信息编播 (15) 8.3ESG配置 (16) 9终端实现 (16) 9.1实现方式 (16) 9.2终端功能模块 (17) 9.2.1公共信息自动触发 (17) 9.2.2公共信息提示 (17) 9.2.3公共信息展现 (17) 9.2.4公共信息保存 (17) 9.3终端实现流程 (17)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概论(doc 10页)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概论(doc 10页)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概论 0、概述 2006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颁布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标准:《移动多媒体广播第1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奥运前不久,CMMB通过UHF地面覆盖,在全国37个城市(奥运城市、省会、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试验播出。 CMMB在奥运会期间提供中央电视台的1、3、5、9、新闻、少儿六套电视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各一套,另外37个试点城市中,还增加了本地的广播和电视节目各一套。 目前,国内已经有175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始了CMMB广播;计划到2009年底全国333个地级市的网络建设全部建成;到2009年底,估计CMMB用户达到1000万,到2010年底达到5000万。目前有200多种款接收终端。 CMMB的整套技术标准基本配齐并发布。 1、什么是CMMB? 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的缩略语,意为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通过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主要面向各种便携式终端设备提供数字音视频和信息服务。是现有广播网络的延伸和补充,是广电网络的组成部分。 2、CMMB的主要特点 (1)可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信息和紧急广播服务,实现卫星传输与地面网络相结合的无缝协同覆盖,支持公共服务。 (2)支持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在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上的小型接收终端,接收视频、音频、数据等多媒体业务。 (3)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技术,系统可运营、可维护、可管理,具备广播式、双向式服务功能,可根据运营要求逐步扩展。 (4)支持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运营体系,具备加密授权控制管理体系,支持统一标准和统一运营,支持用户全国漫游。 (5)系统安全可靠,具有安全防范能力,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技术和业务的发展要求。 CMMB已经做到了在时速250公里/小时的条件下,稳定接收广播电视信号。 CMMB提供了电子业务指南功能,可以支持观看节目的同时,浏览节目播出时间表、比赛信息、演职员介绍、节目简介等信息。 现在的CMMB终端至少可以支持连续接收3个小时的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有能连

浅谈国内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发展趋势

浅谈国内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发展趋势 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是指嵌入安装在汽车移动环境使用的多媒体系统。主要包括车载导航系统、行车记录仪、车载移动通讯系统、车内和倒车监控系统、车载息娱乐系统等。国内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从不成熟到逐步的完善,直至某些品类产品全球领跑,前后经过了近二十年的艰难发展,这期间既有着国内汽车人的智慧和努力,同时也是国内汽车产业及汽车后市场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汽车电子领域,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向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日趋明显,随之而来必然是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产业化浪潮。与此同时国家交通运输部新规适时出台,也将促进国内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技术和外观方面的新趋势 大屏幕可视化 中高档汽车制造领域,车载多媒体系统已成为众多车厂在激烈竞争中凸显自己产品的差异化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单就显示屏而言,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大。目前5″的显示屏已成为微型轿车的标准配置,不久7″寸屏将会成为主流配置,在高档轿车中将会出现10″寸及以上的车载显示器。借助嵌入式处理器性能快速提升,使得显示器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导航系统的色彩也越来越丰富。未来三维的风景显示或者城市交通图等,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在显示器上。在多媒体系统控制软件的支持下,还可以利用激光投射和挡风玻璃显示技术将车辆的行驶信息投射到驾驶员前面的挡风玻璃上。 语音对讲智能化 随着飞思卡尔i.MX516多媒体应用处理器及S12XEP100微控制器(mcu)在福特SYN车语音操作系统中的应用,车辆第一次听懂了人们发出的语音操作指令。福特汽车SYN无论是电话、收音机或者导航系统发出的目的地指令,这些说出来的词汇都可成为语音操作系统的指令。无论你说的是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还是荷兰语,它都能识别出来。奔驰C级轿车中也使用了语音合成技术,以保证能够复述汽车驾驶员发出的有关行车路线的重要指令,或者朗读SMS的短信。2012年国内天缘公司也推出了“智驾云”语音导航平台产品,将声控与云计算后台、3G、车联网内容定制化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现无需后台人工呼应的全智能操控服务,使行车途中驾驶员再不必担忧频繁用手触控屏幕而影响把控方向盘,避免了安全隐患,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只用声音就能触控DVD导航娱乐系统,实现语音导航、语音点播歌曲、打电话,搜索股票、天气等各类资讯、信息,进行预警救援、远程服务等等。预计语音技术和车联网的商业应用将会成为车载多媒体终端的主流和趋势。 多功能一体化 目前市场上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种类繁多各有所长。主要功能相对单一呈现模块化特点,或以导航功能为主,或突出信息娱乐功能,用户需要多组件配套完成。墨翟科技洞悉市场趋势,针对市场诉求基于国标GB-T19056-2003/国家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的要求,以飞思卡尔i.MX536为平台开发多功能车载智能终端。该终端集合数字化视频压缩存储和3G无线传输技术(Digital Video Record),结合GPS定位监控,汽车行驶记录仪,SD卡大容量存储,驾驶员IC卡身份识别,公交报站器,多路数据接口,车载蓝牙免提语音通话功能,倒车监控,WIFI热点,更有乘客舒适娱乐的车载MP3/MP4,车载影音,车载功放。3G视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手机终端配置手册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手机终端配置手册 概述1? 浏览器的安装3? S60-I/II手册 ....................................................................................................................... 3S60-III/S80/90手册5? UIQ I/II手册 (7) UIQ III手册1?0 Moto linux手册12? Moto E6手册?14 Dopod PDA手册14? DopodD600/P800/838等手册?17 WindowsMobile 6.0手册19? Dopodsmartphone手册2?1 概述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系统需要所访问的手机终端为支持协议的智能手机。其它需求,主要集中在手机的wap浏览器是否支持wap上传和流媒体访问。 经测试,InternetExplorer for Mobile浏览器对wap上传支持的不好,如果手机所带默认浏览器为Internet ExplorerforMobile,而又希望进行手机上传的用户,建议另外安装UCWeb或Opera等通用浏览器。 目前许多智能手机都安装了realplayer等流媒体播放器,这些手机经过简单的设置后即能播放本系统中的流媒体;未安装流媒体播放器的智能手机,需要额外安装pvplayer等流媒体播放器才能播放本系统中的流媒体。因为各手机型号所用流媒体播放器及设置可能存在些差异,本手册将对各常用手机型号分别介绍如何设置流媒体访问。 本系统支持的手机型号可能包含以下表格中所列举的,对于未列出但与这些型号相近或更高级的型号的手机理论上也应该支持。

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终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 CHINA MOBILE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XX - XXX - XXXX 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 终端规范 Term inal Specificati on for Mobile Multimedia Broad cast/ Mobile T V Service 版本号:1. 0. 0 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1. 通信功能要求 (1) 42 机卡接口要求 (2) 4.3. 终端自注册 (2) 4.4. 广播接收要求 (2) 4.5. 解复用功能 (2) 4.6. 解扰功能 (3) 4.7. 显示功能 (3) 4.7.1. 信号强度显示 (3) 4.8. SG功能要求 (3) 4.8.1. 节目单显示功能 (3) 5. 编制历史 (3)

本标准对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实现过程中需要规范的终端提出全面要求,是终端厂商手机电视业务终端研发、生产的参照依据。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通信功能要求、机卡接口要求、广播接收要求、解复用功能和解扰功能要求。 本标准是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 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2]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业务规范 [3]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接口规范 [4]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NAF设备规范 ⑸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 备规范 /手机电视业务指南服务器设 ⑹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BSF设备规范 [7]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 范 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Portal设备规 [8] [9]QB-X-XXX-2009 QB-X-XXX-2009 /手机电视业务指南技术规范 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互动应用技术规氾 [10]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客户端规范 [11]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终端规范 [12]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 范 /手机电视SIM/USIM卡技术规 本标准需与《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客户端规范》配套使用本标准由中移号文件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数据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由标准归口部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清富、常嘉岳、张慧媛、严砥。

中国移动多媒体消息系统(MMS)接口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中国移动多媒体消息系统(MMS)接口规范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of China mobile MMS system 版本号:1.0.0 ╳╳╳╳-╳╳-╳╳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次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和定义 (3) 4 符号和缩略语 (4) 5 系统接口描述 (5) 6 本规范中相关定义的说明 (7) 7MM1接口定义 (9) 7.1 发方用户标识的获取 (9) 7.3 提交多媒体消息 (9) 7.3.1正常操作 (10) 7.3.2异常操作 (10) 7.3.4信息单元 (11) 7.4 多媒体消息通知 (12) 7.4.1正常操作 (12) 7.4.2异常操作 (13) 7.4.4信息单元 (14) 7.5 接收多媒体消息 (15) 7.5.1正常操作 (15) 7.5.2异常操作 (16) 7.5.4信息单元 (16) 7.6 转发多媒体消息 (18) 7.6.1正常操作 (18) 7.6.2异常操作 (19) 7.6.4信息单元 (19) 7.7 发送报告 (20) 7.7.1正常操作 (20) 7.7.2异常操作 (20) 7.7.4信息单元 (21) 7.8 阅读报告 (21) 7.8.1正常操作 (21) 7.8.2异常操作 (22) 7.8.4信息单元 (22) 7.9 在MMB OX中存储和更新多媒体消息 (23) 7.9.1正常操作 (23) 7.9.2异常操作 (23) 7.9.4信息单元 (24) 7.10 查看MMB OX (24)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技术综述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技术综述 摘要:随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及与移动技术的相互融合,中国的手机电视业务发展迅速。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在奥运会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现在的最热门话题。对CMMB手机电视业务的网络框架、标准、各种技术:信道传榆技术、信源编码和解码、时间分片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给出了CMMB的发展前景和优势,在不久的将来,CMMB移动多媒体技术必将成为中国主流的技术。 关键词: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STiMi,信道编码,调制,复用 Abstract:With the digitization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and the convergence with mobiletechnology,China's mobile TV service has been developeingrapidly.Mobile TV service supported by the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CMMB) technologyhad aroused great interest from users duringthe 2008 Beijmg Olympic Games.which has become a hot topic.In this article,the network framework,standards,a variety of techniques(transmission channel,source coding and decoding,time slicing technology)of CMMB mobile TV services tile described,and the prospects of CMMB and its advantages are discussed.It is believed that in the near future,CMMB will become the mainstream technology in China. Key Words:multi-media broadcasting,CMMB,STiMi,channel coding,modulate,multiplexing 一、引言: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hina MobileMultimedia Broadcasting,CMMB),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面向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七寸以下小屏幕、移动便携手持式终端的系统。它采用数字编码,经过无线发射,利用s波段和地面屯视广播频谱向终端进行点到多点的多媒体业务传送,实现随时随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收视与信息服务。 CMMB是国家广电总局确立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确定了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传输技术(简称StiMi),目标是建立覆盖全国的移动多媒体网络。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首先已经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了服务,具有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及时的赛事进展和结果的优势,奥运会期间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已在几个奥运城市和省会城市投入全面运营。 二、CMMB构成的体系框架 CMMB系统针对我国幅员辽阔、传输环境复杂、东部地区城市密集西部稀疏、用户众多和业务需求多样化的特点,立足我国国情,吸纳成熟先进技术而设计的“天地一体”系统。这一系统可以低成本、快速地实现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在全国的覆盖,促进东西部“数字鸿沟”的弥合。 它采用大功率卫星系统与地面同频增补网络相结合的技术体制,具体来说,是利用一颗高功率频带卫星覆盖中国的多数地区,然后用地面转发器形成波段将信号送达移动设备,再在信号接收不到的地区架设地面补点网络,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传输广播信号,卫星信号到达接收终端的时间与地面增补设备转发信号到达接收终端的时间一致,实现了地面增补网与卫星系统同步,进而实现全国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如图2.1所示 2.1 CMMB标准的手机电视广播组网 CMMB系统体系中的核心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STiM;技术。它是由广播科学研究院研制,面向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卫星与地面覆盖相结合的广播信道传输技术。STiMi技术是面向移动多媒体广播的业务需求而专门设计的无线信道传输技术。STiMi技术充分考虑到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的特点,针对手持设备接收灵敏度要求高,移动性和电池供电的特点,采用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产品 技术指标 ?双向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单向高清晰度移动视频传输系统

一、双向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1.1 概述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可实现移动中图像、语音、数据的实时、同步、双向的通信传输。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由移动多媒体系统中心站、远端站为核心、配合移动通信车、现场图像采集系统、中心站监控显示系统及其他车载辅助系统(车载计算机数据通信子系统,供电、照明、广播等控制辅助子系统)组成。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扩频通信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解码技术、差错控制技术,并结合数字图像压缩等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能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实现视频、语音、数据等宽带多媒体业务的实时、同步传输。移动多媒体传输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灵敏度高、移动性好、抗干扰和抗衰落能力强、传输数据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突出等显著优点,为指挥、抢险、救灾等应急通信提供远距离、高质量、高速率、无线实时传输的理想解决方案。 1.2 双向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 该系统设备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绕射能力强,采用340MHz频段,具有更强的绕射能力,可在非视距环境下工作。适应突发事件下应急通信的各种复杂环境要求。 2)覆盖范围广,采用多种不同的发射功率配置(2W/5W/10W)和天线配置,在典型的城市环境下单个中心站的覆盖范围可达到15km。同时采用各种分集技术,保证在整个覆盖范围内的性能。 3)抗干扰能力强,采用CDMA系统的全数字调制解调方式,扩频增益达到8dB;采用前向纠错编译码,再获得编码增益2dB(BER=10-5),使载噪比低于-10dB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接收端采用非相干解调技术,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4)抗衰落能力强,采用了CDMA系统的RAKE接收技术,具有更强的多径分集作用,特别适合城市快速移动的工作环境;采用空间分集、时间分集等多种先进的分集技术,极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手机终端配置管理守则.doc

精心整理 2019年-9月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手机终端配置手册 概述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系统需要所访问的手机终端为支持wap2.0协议的智能手机。其它需求,主要集中在手机的wap 浏览器是否支持wap 上传和流媒体访问。 经测试,Internet Explorer for Mobile 浏览器对wap 上传支持的不好,如果手机所带默认浏览器为Internet Explorer for Mobile Opera 等通用浏览器。 目前许多智能手机都安装了realplayer 本系统中的流媒体;播放本系统中的流媒体。常用手机型号分别介绍如何设置流媒体访问。 以上其中HTC 串流播放器,也不需要再额外安装打开手机的默认浏览器,输入网址:,进入UCWEB 浏览器下载网站;该网站会自动识别手机品牌,提供该品牌的相应版本的UCWEB 下载,用户也可以根据网页提示,主动选择与自己手机的配置相匹配的版本进行下载。 下载完ucweb 浏览器软件,一般都会提示您是否进行安装,按安装程序的指引,一步步进行,就可以轻松地安装成功ucweb 浏览器。 第一次打开ucweb 浏览器,需要设置浏览器的接入点,对于我们的系统来说,只要设置成“移动梦网”(cmwap )就可以了。然后系统自动进行一些初始化的配置,完成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精心整理 2019年-9月 该浏览器目前是一个完全免费的中文浏览器,支持下载进度显示、断点续传,具有丰富的搜索和导航功能,还能与邮件相结合。不过唯一遗憾的是,该浏览器默认情况下不能识别rtsp 协议,也就是点击我们系统中视频播放的操作时,它不能启动流媒体播放器。 S60-I/II 手册 设置realplayer 的接入点。本系统所采用的是经过改造的流媒体平台,即能支持cmnet 访问,也能支持cmwap 访问。为了使本手册普遍适用,图示中均以“GPRS 连接互联网”(cmnet )访问为例,但对于有cmwap 些。 如果没有设置GPRS 注:cmnet S60-III/S80/90手册 设置realplayer 访问,也能支持)访问 (cmwap )可能会更加经济实惠些。 UIQ I/II 设置接入点。本系统所采用的是经过改造的流媒体平台,即能支持cmnet 访问,也能支持cmwap 访问。为了使本手册普遍适用,图示中均以“GPRS 连接互联网”(cmnet )访问为例,但对于有cmwap 包月的用户,接入点设置成“移动梦网” (cmwap )可能会更加经济实惠些。 如果没有设置GPRS 连接互联网接入点,需要新建该接入点,然后重复上述步骤。 UIQ III 手册 设置接入点。本系统所采用的是经过改造的流媒体平台,即能支持cmnet 访问,也能支持cmwap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介绍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QiHang-IDS 启航

2009年7月 目录

1产品简介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通过网络向分布在各处的终端显示设备(如:LCD、PDP、CRT、LED等)实时、分时、定时、条件触发等多种形式,播放视音频、图片、文本、Flash、数据、网页等组合方式来发布通知、公告、广告等多媒体信息。 2系统架构 启航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主要由服务端、编辑端、播放端三层架构组成,采用CS的管理模式,实现广域网、局域网的整合控制。系统播放机提供嵌入式和非嵌入式两种机器,支持高清文件解码功能,最高分辩率可达2048*1536。系统网络架构图如下: 3网络环境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是基于网络进行传输数据及系统管理,可基于以下网络实现系

统运行。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电信宽带网络(ADSL)、无线移动网络(CDMA、GPRS)。4显示终端 LCD、PDP、CRT、LED、广告一体机、触摸查询机、电视墙等。 5系统特点 5.1发布的信息可管理 可自主控制管理需要播放的容,可精确的定义发布信息的播放位置、播放时间、播放次数。 5.2简单易用的C/S架构 可视化的编辑、所有素材容的预览和编辑、强大的节目预览功能、快速的系统响应速度。 5.3发布的信息多样化 可以是图片、文字、图像,信息可以是电视或来自互联网等多种径。 5.4发布信息形式丰富 可以全屏幕播放、窗口播放、可支持滚动字幕、有多种可选择的播放形式,也可自定义发布模版,支持播放屏幕任意划分,无窗口数限制。 5.5多样化的播出方式 可以普通播放、定时播放、定时插播、普通插播、紧急字幕等多种播放模式,满足不情景及状况的需求。

多媒体教室管理服务系统

多媒体教室管理服务系统 1、问题的陈述 现今多数学校都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作为一名多媒体教室维护工作的管理人员,要确保一线教学的顺利进行,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管理工作本身而言,其繁杂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既要涉及到多媒体教室设备物资的统计管理,又要涉及到设备日常维护、更新、巡查等记录内容。将这些管理信息记录备案,显得尤为重要,即可以方便日常的管理工作需要,还可以为日后有计划、有保障的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但目前由于管理人员多采用纸质记录方式,并月_管理人员不止一人,因此,容易造成记录格式不统一,信息不规范,不利于查询、统计和修改,更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以往的这种信息记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在我院教学评估期间对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及维护情况的统计工作中,更加显现出来。 为实现多媒体教室管理信息的统一规范化,拟开发多媒体教室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开发实现,将对进一步规范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此外,由于各所学校多媒体教室管理情况大同小异,因此,该系统将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2、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目标 系统的设计开发将实现两个主要目标,第一,面向教师,为教师更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环境,提供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设备信息和管理服务信息,多媒体教室的网上报修功能、多媒体教学环境使用指南信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学资源下载等管理服务信息,为教师提供网上与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沟通的途径和平台;第二,面向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是在多媒体教室多而且分散的情况下,为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网络化的设备管理维护平台,解决目前多媒体教室管理落后的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以便配合教师更好的使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任务。云南大学多媒体教室管理服务系统定位于这两大目标来进行设计开发。 2.2 系统功能需求 2.2.1 面向教师用户的功能需求 (1)新闻公告 教师可查看最新发布的与多媒体教室相关的各类新闻和公告,让老师及时了解多媒体教室管理服务情况,如教室设备故障维修信息、停电通知、软件安装通知等信息,以便教师做好准备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2)管理服务 教室设备:由于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多、分散,教室配置不同、功能不同,以前经常有教师询问教室内有哪些设备,配置如何,能否满足我的教学需求等等,根据教师这种需求,通过此功能,教师能方便的查询到每一间教室的分布位置,详细的设备情况和软件安装情况,所具有的功能等信息,以便上课的教师提前做上课的准备。 规章制度:浏览教室的规章制度是为了达到规范合理有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制定了多媒体设备使用的一些的制度,并发布在这里供教师查看,提醒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时要遵守规章制度。

基于提升品牌忠诚度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以中国移动“动感地带”为例

诚信声明 我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

基于提升品牌忠诚度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以中国移动“动感地带”为例[摘要]在竞争激烈、环境瞬息万变的21世纪市场中,学习运用整合营销传播成功打造品牌、建立品牌忠诚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首先对品牌忠诚度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结合中国移动“动感地带”的成功案例,分析整合营销传播分别在广告宣传、公关活动、促销活动、终端展示、口碑传播等方面对其品牌忠诚度产生的影响,从而找出整合营销传播与提升品牌忠诚度的有效结合点,同时提出“动感地带”在整合营销传播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其他企业的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启示。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品牌忠诚度;动感地带

Analysis o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Based on Brand Loyalty Improved ——Take China Mobile “M-Zone”for Example Abstract:In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of the market in twenty-first Century, varied from minute to minute, learning to use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to build brand successfully and build Brand Loyal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that promote enterprises sustainability. First, this paper probe into the process of Brand Loyalty. Secondly, according with the successful case China Mobile "M-Zone", it makes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M-Zone"’s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n advertising, public relations, sale promotion, terminal, public praise and other aspects on Brand Loyalty, and gets the effective bonding point from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nd Brand Loyalty. 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M-Zone"’s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paper mak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based on Brand Loyalty improved to other companies. Keywords: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Brand Loyalty ; M-Zon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