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重点实词常考的义项(按字母顺序排列)

文言重点实词常考的义项(按字母顺序排列)

文言重点实词常考的义项(按字母顺序排列)
文言重点实词常考的义项(按字母顺序排列)

A.

1、爱:吝惜,吝啬,舍不得。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2、谙:熟悉,熟识。例如:不谙世事

3、按:考察。巡行、巡视。用法同“案”

B.

4、拔:超出。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攻取。例如:其后秦伐赵,拔十城

5、罢:通“疲”。例如: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6、拜:授予官职。

7、颁:通“斑”。例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班:返回。例如:班师回朝

9、宝:视……为宝,珍爱。

10、薄:迫近。例如:日薄西山

轻视。例如:厚古薄今

11、北:败北。逃跑的人。例如:追亡逐北

12、倍:违背。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3、比:勾结。例如:朋比为奸

排列。例如:鳞次栉比

14、俾:使。例如:俾众周知

15、逋:拖延,延迟,怠慢。例如:责臣逋慢

欠交,拖欠。

16、壁:军营。例如:作壁上观

17、必:倘若。例如: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18、蔽:概括。例如:一言以蔽之

C.

19、从:使……跟从。例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0、臣:使……做臣子,臣服。例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21、陈:通“阵”,排兵布阵。例如: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22、诚:如果真的。例如: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23、齿:并排,并列。例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24、乘:登上。例如:俱乘高台

趁着。例如:乘胜追击

D.

25、夺:改变。例如:舅夺母志

26、多:称赞。例如:天下不多管仲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

27、次:驻扎。例如:师退,次于召陵。

28、贷:宽恕。例如:严惩不贷。

29、逮:等到。例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30、耽:沉迷。例如: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31、道:谈论,说。例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32、短:说坏话,诋毁。例如: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3、笃:严重。例如:则刘病日笃。

很,非常。笃好文章。

坚定。笃志而体。

34、德:感激。例如:以功受赏,臣不德君。

35、第:只。例如:大司马刘公在河北,必能相施,第持我书往。

36、吊:安慰。例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7、敌:抗衡。例如:势均力敌

38、独:难道。例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只。例如:独项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39、伐:夸耀。例如:自矜功伐

声讨。例如:口诛笔伐。

40、丁:遭遇。例如:丁忧去职。丁父忧,丁母忧

E.

41、耳:罢了。

42、贰:怀有二心。例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3、发:打开。例如:发仓囷而赈贫穷。

F.

44、饭:给……饭吃。例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45、方:正当。例如: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46、非:批评,指责,诋毁。例如: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7、封:边境。例如: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8、甫:刚刚。例如:惊魂甫定

49、复:答复。例如:王辞而不复。

G.

50、干:冒犯,冲犯。例如: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戾:罪)

冲。例如:哭声直上干云霄。

求取。例如:子张学干禄。

51、敢:冒昧的。例如:敢以烦执事

52、膏:滋养。例如:空以身膏草野

53、固:本来。例如:人固有一死

54、乖:违背,不协调。例如:内外乖者,可亡也。

不顺利。例如:时乖命蹇

55、官:让……做官。例如: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

56、归:使……回去。例如:毕礼而归之

57、贵:看重,重视。例如:贱货而贵德

H.

58、害:嫉妒。例如:争宠而心害其能

59、恨:遗憾,不满意。

60、怀:人心归向。例如:黎民怀之

61、会:恰巧,正好。例如:会天大雨,道不通。

62、活:使……活。救活。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63、货:行贿。出卖。

J.

64、稽:考证,考察。例如:稽其兴败成坏之纪

65、亟:急切,迫切。例如:趣赵兵亟入关。

屡次,多次。例如:亟来问讯

66、疾:毛病,缺点。例如: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憎恨。例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嫉妒。例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67、籍:登记。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68、洎:等到。例如:洎牧以谗诛

69、贾:商人,引申为做买卖。例如: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70、谏:纠正。例如:往者不可谏

71、景:日光。例如:景翳翳以将入

72、竟:最终。例如:竟客死于秦而归葬

结束。例如: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73、咎:责备。例如:则或咎其欲出者

74、就:接近,靠近。例如:金就砺则利

完成。例如: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登上。例如:轲就车而去。

75、矜:夸耀。例如:自矜功伐

76、居:过了……(时间)。例如:居无何(过了不久)

77、举:攻占。例如:戍卒叫,函谷举

78、具:详细的。例如:具告以事

79、捐:舍弃。例如:细大不捐

80、军:驻军。例如:沛公军霸上

K.

81、客:客居他乡。例如:万里悲秋常作客

82、课:督促工作。例如:严课桑农

83、匡:辅助。例如:不能匡相其君,使至于难。

纠正,改正。例如:善则赏之,过则匡之。

L.

84、廉:考察,审查。例如:帝廉之,果枉。

85、礼:以礼相待。例如:礼贤下士

86、略:大致上。例如:略陈固陋

攻占。例如:攻城略地

M.

87、靡:没有。例如:靡不毕现

倒退。例如:左右皆靡

88、目:用眼睛示意。例如:数目项王。

用……眼光看待。

N.

89、内:通“纳”让……进来。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P.

90、陪:增加。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

91、匹:比较。例如: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Q/

92、妻:嫁给……做妻子。例如:孔子以其兄之女妻之

93、倩:请。例如: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94、趣:趋向,奔赴。例如: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赶紧,赶快。例如:韩厥告赵朔趣亡

95、去:离开。例如:去以六月息者也。

距离。例如:去门十里以为界

R.

96、让:责备。例如: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

97、刃:杀。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S.

98、绳:制裁。例如:绳之以法

99、胜:完,尽。例如:何可胜道也哉

100、师: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来对待……。例如:师事之101、释:放下。例如:手不释卷

消除。例如:冰释前嫌

102、示:给……看。例如:传之以示美人及左右。

103、市:买。例如:愿为市鞍马

104、视:比较。例如:量大小,视长短

105、爽:差错。例如:屡试不爽

106、私:偏爱。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7、速:招致。例如:始速祸焉

T.

108、图:考虑。例如:唯君图之

W.

109、危:高。例如:危楼高百尺。

端正。例如:正襟危坐

正直的。例如:危言危行

110、唯:希望。例如:唯君图之

111、乌:恶(wū)怎么。例如:囚耳,乌足道!

恶:(wū)什么。例如:彼且恶乎待哉?

怎么。例如:彼恶知之?

X.

112、悉:详尽的表达。例如:书不能悉意

全都。例如:赵王悉召群臣议。

113、贤:胜过。例如: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114、咸:都。例如:少长咸集

115、衔:怀恨。例如:景帝心衔之

116、县:通“悬”悬挂

117、乡:通“向”。例如:东乡坐,西乡对

118、详:详细的知道,说明。例如:亦不详其姓字

通“佯”假装。例如:行十余里,广(李广)详死。119、响:回声。例如:云集响应

120、向:先前。例如: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假使。例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接近。例如:向夜,叩赵普门。

121、校:计较。例如:犯而不校

122、刑:处罚。例如: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23、幸:希望。例如:幸可广问讯

宠幸。例如:妇女无所幸

皇帝到某处。驾临。例如:始皇帝幸梁山宫。

124、袖:藏在袖子里。例如:朱亥袖四十斤铁锤

125、寻:不久。例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Y.

126、延:邀请。例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27、厌:满足。例如:夫晋,何厌之有?

128、已:停止。例如:学不可以已

129、抑:或者。例如:抑王兴甲兵,构怨于诸侯……

130、诣:到……去。例如:乘传诣长安

拜访。例如:由是先主遂诣亮。

131、雅:高尚的,不俗的。例如:都督阎公之雅望

平素,向来。例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正确的。例如:察纳雅言

很。例如:雅善鼓琴

132、引:伸长。例如:引领西望

撤退。例如:引次江北

133、隐:同情。例如: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134、婴:缠绕。例如:而刘夙婴疾病

135、用:因为。例如:广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物资。例如:兵精足用

136、渝:改变。例如:矢志不渝

137、狱:官司,案件。

138、遇:对待。例如:不如因善遇之

139、宥:原谅。宽宥

140、虞:料想。例如:不虞之誉

欺诈。例如:尔虞我诈

忧虑。例如:水旱无虞。

Z.

141、卒:通“猝”例如:五万兵难卒合

完毕,结束。例如: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最终,终于。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42、祖:效法。例如:然皆祖屈原从容辞令

143、烛:照亮。例如:苍山覆雪,明烛天南。

144、擢:提拔。例如:过蒙拔擢

145、再:两次。例如:后秦击赵者再

146、赞:辅助。例如: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147、择:区别。例如:则牛羊何择焉

148、彰:明显。例如:欲盖弥彰

149、旨:美味的。例如:我有旨酒

150、直:通“值”,价值

151、志:记忆力。例如:博闻强志

记。例如:志怪者也

高考文言文常考易错实词100个

高考文言文常考易错实词100个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常见考点,从 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得分率一直徘徊在0.50.6之间。 究其原因,制约的瓶颈主要在如下两大方面:一是知识储备上积淀不足。 该考点考查的实词义项,多为考生不太熟悉,有的甚至是较为生僻的义项, 学生的知识仓库中本来就缺货,自然也就无从判断。二是思维品质上形成定势。命题人设计的错项多为实词的现代义和常见义,考生由于思维定势极易 认同这些错项,这就陷入了以今释古、以熟释生的思维误区。为了增加知识 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搜集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 试卷,从1600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100个点击率最高的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在编排体例上,本套材料有如下三个特点:①坚持词不离句;②解释正误同列;③附有全句译文。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 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4.府 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 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 进攻我国北部边境。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7.尧民之病水者,上 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

二十四史中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编

二十四史中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编 《二十四史》是全国卷高考文言文选文的唯一来源,既然这一部纪传体古文集大成的作品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更加有理由把《二十四史》中的必考词汇掌握了。 、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 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 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

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三、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 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9、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 10、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辄捕论之。 11、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12、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 13、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

一、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翻译解析

(封皮)高中 文言文必备知识集锦 河北冀州中学高三语文组编审 2012-8 (封二) 目录 一、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 二、《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三、文言固定句式 四、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集释 (正文) 一、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1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常考50个

常见文言实词 1.爱 (1)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 (1)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2)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4.本 (1)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2)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3)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5.鄙 (1)边界,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2)以……为边界(边邑)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戴果丰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 梗、鲠、耿、耿介、刚耿、骨鲠、梗直、正直、刚毅、 (仁)厚、(仁)矜、恺悌、宽厚、静悫、慎微、雅正、雅度 剀切、周密、谨厚、谨肃、恭恪、聪、慧、敏、木讷、

奸、佞、诈、谲、狡猾、狡(佼)黠、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 9.表人物品行的:行、行检、行业、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1)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1、爱 (1)名词。恩惠。(2)动词 ①加惠于人。 ②喜爱,爱护。 ③吝惜,舍不得。 ④怜惜。 ⑤通"",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②安稳。 ③安全。 ④安定。 (2)动词。 ①养生。 ②安置,安放。 ③使……安定。 (3)代词。哪里,怎麽。 3、被 (1)名词。被子。(2)动词。 ①覆盖。 ②遭受,遇到。 ③施加,施及。 (3)介词。表示被动。(4)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②披散,披着。 4、倍 (1)动词。 ①加倍。 ②增加。 ③通"背",背向。 ④通"背",违背。⑤背叛。 (2)量词。照原数加一 次。 (3)副词。越发,更加, 倍加。 5、本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②草木的干茎。 ③根本。 ④本业,指农桑。 ⑤稿本。 ⑥版本。 ⑦奏本。 (2)量词。 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 本。 ②书籍一册称一本。 (3)动词。推究本原, 考查。 (4)形容词。原来的。 (5)副词。本来,原来。 (6)复合词。本心:指 心的自然状态,本性(即 所谓人所固有的羞恶廉 耻之心)。 (7)介词。本着,根据。 6、鄙 (1)名词。边界地方。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 邑)。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 (3)形容词。鄙陋,见 识浅,庸俗。 (4)复合词。 ①鄙人。 ⅰ、自称的谦词。 ⅱ、鄙俗,不开化的人。 ⅲ、乡下人。 ②鄙贱:粗野而又地位 低微。 7、兵 (1)名词。 ①兵器。 ②士兵,军队。 ③战略战术。 ④战争。 (2)动词。 ①侵略。 ②以兵器杀人。 (3)复合词。兵符:古 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 玉或木石等制成,状如 虎,又称虎符,剖成两 半,国君和统帅各掌握 一半,以便对证。 8、病 (1)名词。 ①重病。 ②弊病,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②使成病态。 ③担心,忧虑。 ④受困。 ⑤损害。 ⑥责备,羞辱。 (3)形容词。 ①困苦。 ②疲劳。 9、伯 (1)名词。 ①排行第一的,老大。 ②伯父。

高考常考的文言实词汇总

文言文实词 1、爱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3、被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5、本 ④本业,指农桑。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6、鄙 (1)名词。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8、病 ②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圣人非所以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④受困。 在陈绝粮,从者病。(《论语》)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14、乘 (1)名词。 ①一车四马的总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②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 (2)量词。辆。 超乘者三百乘。(《崤之战》) 18、除 (1)名词。

①殿阶。 登自东除。(张衡《两京赋》) ②。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②修治。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③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29、短 1、不足;欠缺。(戎狄之所长,而中国之所短。) 2、缺点;短处。 3、。(短屈原于顷襄王) 30、多 1、称赞;赞美。(故传天下不足多也。《论积贮疏》) 33、非 4、责怪,反对。(是是非.非) 36、盖 10、通“盍”,何,何不。(技盖.至此哉) 39、顾 1、回头看;回头。(赢得仓皇北顾) 8、表轻微转折(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9、反而,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1、归 3、旧称女子出嫁。(吾妻来归《项》) 42、国 3、国都。(京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45、恨 1、。(不满意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56、见 6、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我(见谅) 64、克 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66、怜 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78、请 1、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79、穷 1、困窘,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82、劝 1、勉励,奖励。(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94、适 1、到……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 作者:周向阳收集来源: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8-10-7 23:21:00 点击数:1040 【字体:】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分类

高三文言文积累之常见文言实词分类汇总 一、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二、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三、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 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150 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目录 1、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怜惜。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通"" ,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琵琶行》)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冯婉贞》) ④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2)动词。 ①养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代词。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3、被 (1 )名词。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2)动词。 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荀子?不苟》) (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4)pi ,通" 披" ,动词。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②披散,披着。 1、 2 、3 、4被5 、倍、本鄙8 、兵9 、病 11长朝13 池14 、曾乘城17 、诚18 、19 传20 辞21从达23 殆24 、迨当道27 、得28 、29 短30 多31发方33 非34 、复负盖37 、鼓38 、39 顾40 固41归国43 过44 、何恨后47 、胡48 、49 或50 疾51及即53 既54 、假间见57 、解58 、59 尽60 就61举绝63 堪64 、克类怜67 、临68 、69 名70 末71莫乃73 内74 、判期奇77 、迁78 、79 穷80 求81去劝83 却84 、如若善87 、稍88 、89 涉90 胜 91识使93 是94 、适书孰97 、属98 、99 遂100 、率101说、私3素104、汤05、106 、107 、徒08图109退110 111王、望3恶114、微15、116 、11 7、谢18悉119信120 121行、幸3修124、徐25、126 、127 、要28宜129遗130 131易、阴3引134、右35、136 、137 、再38造139知140 141致、质3治144、诸45、146 、147 、卒48走149左150亡 兴贻置坐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归类整理

选校网https://www.doczj.com/doc/8410165956.html,高考频道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归类整理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3、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赤壁之战》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屈原列传》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左忠毅公逸事》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登泰山记》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鸿门宴》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烛之武退秦师》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5、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齐桓晋文之事》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愚公移山》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活版》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齐桓晋文之事》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

16.从 吾从而师之。 译: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我对她已经失恩断义,当然不能答应你。 弟走从军阿姨死。 译:小弟参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樊哙从良坐。 译:樊哙就挨着良坐下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译: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 译:在这时候,合纵解散,盟约失效,争着割地去贿赂国。 17.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懂得自己又懂得对方,打一百次仗都不会失败。 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译: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计遭受四次水灾,竟能没被烧毁,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且燕,处革灭殆尽之际。 译:况且燕国和国是处在国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候。 18.当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译:在阁子前面又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周围砌上一道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译:估计大王的军队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项王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人也不能把它攻开。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不惜肝脑涂地,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人的君主手握国家重权,统治着广大的天地。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译:我知道欺骗大王应得死罪。 当时是,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译: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不久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接你回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译:那么谁胜谁负,谁存谁亡,倘若和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译: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担忧恐怕不合心意。 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地,臣请往如楚。” 译:仪知道后,就说:“用我一个仪就能抵一带地方,还是请让我到楚国去吧。” 19.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译:长安西面的太白山阻绝了入蜀的道路,仅有一条鸟飞的路线。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 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接着他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烧毁了各学派的书籍,以便使百姓变得愚蠢。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乘文度深衔之(怀恨)李侃率之以乘 城/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登上) 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片神鸦社 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 易者。(比较)⑵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 收)⑶昼课赋,夜课书。(学习)

简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 克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⑵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略⑴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⑵攻城略地(夺取) 亟⑴子亟去,勿污我。(赶快)⑵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⑴干青云而直上。(冲上)⑵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⑶不鬻智以 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⑴收摄按问(拘捕)⑵摄敝衣冠(整理) 恤⑴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⑵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⑶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 稍积功稍迁(渐渐) 次⑴非次拔擢(次序)⑵次北固山下/ 师次彭模(停

2019高考语文:120个常考文言实词

2019高考语文:120个常考文言实词 1.爱ài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②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③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④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⑤吝惜,舍不得。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2014?江苏高考) ⑥通“薆(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⑦吝啬。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⑧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2.安ān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并序》) ②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⑥表反问,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表疑问,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bèi ①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②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③施加,施及。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 ④遭受,遇到。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⑤表示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p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bèi

120个文言实词 90-120 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91-120答案) 91、谢 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7及花之既谢(凋落) 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 推导提示:“谢”的本义是“道歉,谢罪”。道歉当然就是要把道歉的话“告诉”别人。进一步引申出“辞,谢绝”。由此再引申出“辞别”,花辞别枝头即“凋谢”。 92、信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 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信任) 3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 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 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8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据) 9西忆岐阳信(音讯、消息) 10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 推导提示:“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引申出“实在的,真实的”“守信”等义,言语真实,不说谎是一种美德,故古人又把它当作“一种道德”(仁义礼智信)。由“守信”进一步引申出“信用”,讲信用别人就会“相信,信任”你。 93、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发生)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发动,调发) 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复兴) 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兴致) 5夙兴夜寐(起、起来) 6事不成则礼乐不兴(作) 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举办) 推导提示:“兴”的本义是“起来,起身”。事物“起来”就是“出现”“发动”的形象表达。由“出现”进一步引申出“创立”(门派,学说等)之义。 94、行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 2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 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实行;做)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爱,ài 动词 ①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④吝惜,舍不得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珍惜,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⑥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奉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高考文言文高频率常考实词积累讲课讲稿

高考文言文高频率常考实词?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悲伤) 君将哀而生之乎(怜悯,同情) ?按: 按诛五人 //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鏖: 鏖áo战(激战,苦战) ?傲: 恃才傲物(轻视轻慢) ?拔: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改变) 亮拔西县千余家(迁移) ?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 通“披”, 被坚执锐 ?比: 比翼双飞比比皆是(并列) 又比杀三赵王。(副词,接连) 朋党比周以弊主。(勾结) 比得软脚病(bì副词,近来) 【比周】1.结党营私。2.集结,聚合。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比较) ?秉 忧心如醒,谁秉国成?(执掌;主持。) 吾秉君以杀太子,吾不忍。(遵循) ?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忧)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疲劳;困苦不堪。)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责难;伤害) 译文:不只是我要遭到责难, 也因此会使你遭到责难。 ?察: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举荐;选拔) ?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 ?次: 非次拔擢(次序) 次北固山下 // 师次彭模(停留) ?敕: 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告诫;告谕) 贤者敕其才,君因而任之。(整顿;整治)?惩: 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警惕;警戒) 首身离兮心不惩。(悔恨;改悔)惩恶而劝善(惩罚;惩处) ?当: 该当何罪//失期,当斩。(判罪、判处) 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形,危险)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副,近于;几乎)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副,大概;恐怕)农者殆则土地荒。(形,通“怠”,懈怠;懒惰)?德: 赵郡农民德之(感激) 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第: 宋世景举秀才,对策上第(等次) 必躬造左公第(府第) 第归,杀而鬻之(只管) 能取进士第(科第) ?董: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多: 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笃: 多见其不知量也。(副,只;仅仅。) 疾渐笃(沉重) 笃于朋友(忠诚) 明辨之,笃行之。(形,坚定) 笃好文章。(副,很;非常) ?恶: 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罪恶) 君之病恶(严重)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讨厌)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怎么) ?方: 论功则汤武不足方。(相提并论、相比)?伐: 此五霸之伐也(功业) (屈)平伐曰:“非我莫能为也。”(夸耀)?分: 予分fèn当引决。(名,职分;本分) 自分已死久矣。” (动,料想) ?干: 干青云而直上。(冲上) 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 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洸洸guāng乎干城之具也。” (一副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人才(动,捍卫) 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动,冒犯) 置之河之干兮。(名,水边) ?构: 精品文档

文言文阅读--120个文言实词集锦(教师版)

文言文阅读--120个文言实词集锦 1.爱 吴广素爱人(爱护,加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喜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而臣衰,窃爱怜之(怜爱)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吝啬)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薆”,隐蔽) 2.安 君者,知人安民(安抚)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享,感到舒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稳,安定)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怎么,哪里)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3.被 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 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遭受) 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介词,表被动) 被发行吟泽畔(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 凝霜被野草(覆盖) 操吴戈兮被犀甲(穿) 4.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加倍) 倍以结之,则民不倍(背叛背弃) 愿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违背) 5.本 本在冀州之南(副词,本来) 墨之道,兼爱为本(根本,基础)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量词,册) 6.鄙 齐孝公伐我北鄙(边境)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平庸,卑微)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自谦,代词) 蜀之鄙有二僧《为》(边境) 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境)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境) 7.兵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