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019年3月20日

(考试总分:12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共计 20 分)

1、(4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__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_ 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①③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继而将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植物生长调节剂2,4—D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有关实验。

①图为由10mL10-8mol/L的2,4—D溶液配制系列浓度溶液的操作示意图(由10mL10-8mol/L的2,4-D 溶液的烧杯中取1mL至2号烧杯中,再向其中注入9mL水,摇匀后取1mL至3号中,以此类推),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体现对照实验的________原则。

②若该实验是探究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做该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该实验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观察指标。

2、(4分)下图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_____________(激素)相关性最大。

(2)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种子发芽的调节中,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之间的作用表现为相互_____,在器官脱落的调节中,生长素作用的特性是具有_________。

(3)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调节。

(5)图中结果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4分)图1为科研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图 2为该小组探究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属于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还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得到某浓度生长素处理后的实验数据,需要测量每个葡萄茎段________长度,并计算出生长量;而且需要取每组多个葡萄茎段生长量的________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

(2)若选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作实验材料,要对其进行________________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的a、b、c三种浓度中,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正常南瓜茎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的特点;喷施生长素________(能、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属于________突变体。

4、(4分)为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影响,将去掉尖端的番茄幼苗做如图甲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对番茄根、芽生长的影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番茄幼苗中,生长素可由_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

(2)甲图中,幼苗将____________(填“向光弯曲”“直立”或“不”)生长,乙图中B点对应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

(3)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激素。兴趣小组探究了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

响,结果如下表(表中①为清水,②~⑥为浓度由低到高的5种油菜素内酯水溶液)。请分析:

能”或“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番茄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

5、(4分)(1)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做______。实验证明,植物激素的调节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生长素通过________运输,自茎尖向下传递,在茎中形成生长素浓度梯度,上部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比下部侧芽的____(高/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________,因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离顶芽愈近 ,抑制作用愈明显。

(3)某生物小组的学生设计了一组实验对上述机理进行了验证: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幼苗随机分为A 、B 、C 、D 四组。其中A 组不作任何处理,B 、C 、D 三组除去顶芽,C 组再在去顶芽处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D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四组幼苗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________组侧芽生长受抑制。

(4)上述生物小组的少数学生在实验中发现,C 组侧芽生长受影响表现的最明显,分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后,再用生长素处理去顶幼苗的顶端,则生长素不能起抑制侧芽生长的作用。这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可_______________。两种激素协调作用,维持着植物正常的生长和分枝,据此可推测,植物体内存在着自下而上的细胞分裂素浓度梯度:植株上部的细胞分裂素比下部的____(高/低)。

(6)赤霉素也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加强顶端优势的作用。研究表明,赤霉素可促进生长素的前体——色氨酸进一步合成吲哚乙酸,同时赤霉素又可抑制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由此可见,赤霉素主要是通过提高植物体内______含量,来间接发挥其促进作用的。综上也说明,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单选题 (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6、(5分)研究人员将生长状况相同的黄化的豌豆幼苗切段均分为8组,置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茎段的生长量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 .实验所用黄化豌豆幼苗的尖端要保持完整,不能损坏

C .将第6组的培养液稀释一倍,预测茎段生长量约为0.9?1.6mm

D .8个组的茎段均有伸长,故本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7、(5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升高

B .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C .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 8、(5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某部位产生并在该部位发挥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B .幼嫩的芽能合成生长素,扦插时保留芽容易生根存活

C .生长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从而促进细胞的伸长

D .激素调节存在于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只存在激素调节过程 9、(5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人体体液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

B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激素等

C .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D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

10、(5分)图为探究2,4-D (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洋葱生根影响的实验及结果,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适宜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主要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根伸长

B .调节洋葱生根的激素全部来自施加的2,4-D 溶液

C .培养6天的实验结果未体现生长素类似物作用的两重性

D .促进洋葱芽生长的最适2,4-D 溶液浓度也是10-8mol/L 11、(5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均具有两重性

C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能增加其纤维长度

D .培育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诱发了可遗传变异 12、(5分)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的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或拮抗的作用关系 B .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C .光、重力和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也具有调节作用

D .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13、(5分)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a~e 表示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的成分可以包括a、b、c、d、e

B.上图中的调节包含了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机制

C.信息分子b和c是由同一种内分泌腺分泌的

D.信息分子a不需借助血液运输就能作用于靶细胞

14、(5分)下图甲为正常植物根中生长素、乙烯与根伸长的关系。为探究生长素、乙烯在铝毒胁迫中的作用,某科研小组作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根据图甲信息及图乙实验结果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B.乙烯浓度的增高会抑制根的进一步伸长

C.铝可能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根的伸长

D.推测使用生长素抑制剂可以缓解铝对根的抑制

15、(5分)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该突变体可能存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障碍

B.生长素与拟南芥花的发育过程无关

C.突变体内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16、(5分)某技术员将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过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开始时,8株胚芽鞘高度相等,一段时间后的结果如图所示。为了促使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快速生长,下列各浓度中,最好选用

A.1.5 mg/mL

B.7.5 mg/mL

C.6 mg/mL D.4.5 mg/mL

17、(5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赤霉素 C.乙烯 D.多种激素

18、(5分)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多少”的比较,错误的是

A.活细胞中,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数目

B.细胞内RNA的数量高于DNA数量

C.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正在生长的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总量一定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19、(5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能给细胞传达促进生长的信息

B.秋天落叶中脱落酸的合成量增加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

C.单侧光能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但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侧芽细胞的伸长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20、(5分)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生长,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可引发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向外运输

B.细胞壁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结构改变导致细胞膨胀,引起细胞生长

C.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细胞内的信息传递过程

D.生长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来调节植物生长

21、(5分)某学校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影响。下表是研究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B.促进月季生根的最适激素甲浓度在10-5~10-4 mol/L之间

C.上述浓度激素类似物乙对插枝生根有抑制作用

D.选择枝条时需带有一定(数量相同)的芽或叶

22、(5分)下列发生在植物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出现赤道板,并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

B.若植物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可以肯定该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速率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乙烯仅在果实中形成,促进果实的成熟

23、(5分)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在 PM 之间,促进茎生长

B.大于 M 点的生长素浓度,茎不生长

C.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促进作用越明显

D.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 P,则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为 M

24、(5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均是双向的

D.农业上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生物

25、(5分)植物枝条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调节。近期发现植物体内的独脚金内酯(SL)也与侧芽生长有关。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和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将保留有顶芽和等量侧芽的A、B两个枝条嫁接到同一个根上),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两个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不能作出的推测是

A.SL的合成部位是根 B.SL抑制侧芽的生长

C.SL可由根运输到枝条 D.SL通过生长素起作用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共计 20 分)

1、(4分)【答案】Ⅱ d 细胞分裂素可缓解顶端优势(或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移去1 mL溶液等量进一步摸索实验条件,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科学性和可行性生根的平均条数

【解析】

(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Ⅱ,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2)②③组的区别是细胞分裂素的有无,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3)①根据由10mL10-8mol/L的2,4-D溶液的烧杯中取1mL至2号烧杯中,再向其中注入9mL水,摇匀后取1mL至3号中,以此类推可知,对5号试管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有移去1mL溶液,以保证各烧杯中溶液量相等,该操作体现对照实验应遵循的等量性原则。

②若该实验是探究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做预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摸索实验条件,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科学性和可行性。该实验可以用生根平均条数作为观察记录的指标。

2、(4分)【答案】脱落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拮抗两重性去除顶芽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正)反馈多种(不同)激素共同调节

【解析】

(1)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的目的是稀释脱落酸的浓度,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

(2)由图可知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种子发芽的调节中,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而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萌发,故二者之间的作用表现为相互拮抗,在器官脱落的调节中,高浓度生长素促进器官脱落,低浓度生长素抑制器官脱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特性是具有两重性。

(3)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产生生长素运往侧芽,使侧芽部位生长素积累,抑制侧芽生长,使顶芽生长快于侧芽的现象,由图可知,细胞分裂素对顶端优势为抑制作用,故若要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去除顶芽或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4)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由题中信息可知,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5)图中结果表明,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3、(4分)【答案】(1)处理前后侧芽平均值(2)去除顶芽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或排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a NAA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a浓度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4)两重性不能激素不敏感型

【解析】

(1)要得到生长素处理后的实验数据,需要测量每个葡萄茎段处理前后侧芽的长度,这样能够比较激素的作用,取平均值可以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2)要验证外源激素的作用,需要排除本身激素的影响,顶端可以产生生长素,所以要先去掉顶呀。(3)要判断激素的作用,需要和空白对照进行比较,比空白对照生长的好,为促进作用,反之为抑制作用,所以a组为抑制作用,浓度最高。

(4)由(3)题的原理可知,生长素对正常南瓜茎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从图2可知喷施生长素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4、(4分)【答案】色氨酸非极性直立促进促进对照不能

【解析】

(1)在番茄幼苗中,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原料;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生长素进行非极性运输,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进行极性运输。

(2)甲图中,幼苗没有尖端,不能感光,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可向下运输,促进幼苗的生长,幼苗将直立生长,乙图中B点对应浓度对应两曲线的交点,该交点位于横轴上方,对根、芽的生长均表现为促进效应。

(3)实验中组①的作用是作为对照,其他组与组①对照,可说明油菜素内酯对生长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据表可知,其他各组实验的平均株高均大于对照组,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番茄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

5、(4分)【答案】顶端优势极性高敏感在去顶芽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A、C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过高可促进侧芽生长,解除顶端优势低生长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解析】

(1)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2)因为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自茎尖向下传递,在茎中形成生长素浓度梯度,上部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比下部高。又侧芽对生长素浓度较顶芽敏感,所以侧芽生长受抑制。

(3)D组在去顶芽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与C组形成对照。因为A组顶芽有生长素向下运输,C 组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也向下运输生长素,所以抑制了侧芽生长。而B组除去了顶芽,D组放置的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所以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因而侧芽能生长。

(4)如果在去顶芽处放置的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过低,向下运输的生长素较少,对侧芽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则C组将不会表现出预期的实验现象;反之,若在去顶芽处放置的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过高,向下运输的生长素较多,则C组对侧芽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5)如果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后,再用生长素处理去顶幼苗的顶端,则生长素不能起抑制侧芽生长的作用。这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可促进侧芽生长,解除顶端优势。因为离顶芽越近,侧芽生长受到的抑制越明显,因此植株上部的细胞分裂素比下部的低。

(6)结合题意,赤霉素可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生长素的氧化分解,由此可知,赤霉素可有效提高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含量,来间接发挥促进生长的作用,同时这也说明植物体内不同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6、(5分)【答案】A

【解析】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合成,推测第8组茎段内乙烯的含量高于第4组,A正确;本实验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幼苗的尖端等属于无关变量,只要保持相同即可,B错误;第6组的培养液稀释一倍,则浓度变为0.5×10-4=5×10-5,该浓度介于10-5和10-4之间,因此预测茎段生长量约为1.6?2.1mm,C错误;第8组的茎段比第一组短,说明该组茎的生长受到抑制,故本实验能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错误。

7、(5分)【答案】A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升高或降低,A错误;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群所在的生态系统较为稳定,种群数量也稳定,因此应环境能力强,B正确;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C正确;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8、(5分)【答案】B

【解析】植物激素没有一定的分泌器官,产生部位不一定是作用部位,A项错误;幼嫩的芽属于分生组织,能合成生长素,促进插枝生根,B项正确;生长素通过调节细胞代谢促进细胞的伸长,而不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C项错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不仅仅是激素调节过程,还包括基因组表达的调节,D 项错误。

9、(5分)【答案】C

【解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占2/3)和细胞外液(占1/3),内环境中只是细胞外液,A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淋巴细胞位于淋巴和血浆中,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D错误。

10、(5分)【答案】C

【解析】适宜浓度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根伸长,A错误;调节洋葱生根的激素有多种,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且2,4-D溶液不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培养6天的实验结果都表现为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类似物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该实验只能说明促进洋葱根生长的最适2,4-D溶液浓度也是10-8mol/L,无法判断对芽的作用情况,D错误。

11、(5分)【答案】C

【解析】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但一般不是蛋白质,如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A错误;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一般没有两重性,B错误;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所以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能增加其纤维长度,C正确;培育无籽番茄利用的原理是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但是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错误。

12、(5分)【答案】B

【解析】不同的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或拮抗的作用关系。比如生长素、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 TK)有协同作用,促使细胞分裂,组织生长;而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抑制植物生长,生长素与乙烯之间是是拮抗作用,A正确;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弱所致,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调节作用,如光、重力、水分等,C正确;植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13、(5分)【答案】C 【解析】a、b、c、d、e依次是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淋巴因子,它们都是内环境中的成分,A正确。上图中a是神经调节,b、c、d是体液调节,e是免疫调节,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内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C错误。神经递质被分泌到突触间隙,由组织液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不需借助血液运输,D正确。

14、(5分)【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A正确;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生长素促进根的伸长的作用,B 正确;据图乙可知,对照组与只加AL3+对照,说明AL3+能抑制根的伸长;后三组(即只加AL3+、加乙烯抑制剂、加乙烯抑制剂与Al3+的混合物)相互对照,进一步说明铝可能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根的伸长,C正确;据图可知根的伸长是生长素在起作用,使用生长素抑制剂可抑制生长素的产生,不会缓解铝对根的抑制,反而使根伸长的更慢,D错误。

15、(5分)【答案】A

【解析】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和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的正常拟南芥表现相似,推测该突变体可能存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障碍,A项正确;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会造成花异常,推测生长素与拟南芥花的发育过程有关,B项错误;该突变体可能存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障碍,突变体内生长素含量不一定高于野生型,C项错误;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使生长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不会诱发P基因突变,D项错误。

16、(5分)【答案】D

【解析】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在3-6mg/ml之间,所以为了促使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快速生长,最好选用在此浓度范围的生长素溶液,选D。

17、(5分)【答案】D

【解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生长素、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等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因此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18、(5分)【答案】C

【解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而水中氢原子比氧原子多,所以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数目,A正确;细胞内RNA由DNA转录而来的,一条DNA可以转录多条RNA分子,RNA的数量高于DN A数量,B正确;生长素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如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吲哚乙酸是一种有机物,不是蛋白质,C错误;正在生长的植物体内有有机物积累,说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总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D正确。

19、(5分)【答案】A

【解析】生长素不直接参与代谢,只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而生长素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A 错误;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B正确;单侧光能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受单侧光影响,C正确;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侧芽细胞的伸长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如乙烯和高浓度生长素都可以抑制侧芽生长,D正确。

20、(5分)【答案】B

【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能引起内质网释放Ca2+,Ca2+促进细胞内的H+利

用ATP中的能量转运到细胞外,所以H+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由图可知,H+运输到细胞膜外,细胞壁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结构改变导致细胞膨胀,引起细胞生长的,B错误;由图可知,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分别是通过内质网释放Ca2+和细胞内的活化因子来完成信息传递过程,C正确;由题图可知,生长素与活化因子结合后进入细胞核,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生长,D正确。

21、(5分)【答案】B

【解析】由表知:激素类似物甲的浓度为10-6 -10-3,月季的生根数高于不用类似物甲处理月季的生根数,起着促进作用;但是激素类似物甲的浓度为10-2,月季生根数5根,低于不用激素类似物甲处理的,起着抑制作用。激素类似物甲促进插枝生根表现出两重性的特点,A正确;由表知,用激素类似物乙月季进行处理,发现月季生根数都低于不用激素类似物乙处理的,说明上述浓度激素类似物乙对插枝生根有抑制作用,C正确;选择枝条时需带有一定(数量相同)的芽或叶,里面含有一些内源激素,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的影响,D正确。

22、(5分)【答案】C

【解析】赤道板是一个位置,而不是结构,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会形成细胞板,并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A错误;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细胞可能进行产物是乳酸的无氧呼吸,B 错误;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有氧气浓度和温度等,所以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正确;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能促进果实的成熟,D错误;故选C。

23、(5分)【答案】A

【解析】图中显示,生长素浓度在 PM 之间,促进茎生长,只是促进作用逐渐减弱,A正确。大于 M 点的生长素浓度,茎的生长受到抑制,但不是不生长,只是与正常相比较生长缓慢,B错误。图中曲线显示,当生长素浓度大于M点浓度时,对茎是抑制作用,C错误。顶芽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出现顶端优势现象,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 P,侧芽生长素浓度应该大于M,D错误。

24、(5分)【答案】D

【解析】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共同顺着食物链与食物网进行的,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A错误;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B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错误;农业上可以利用信息传递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D正确。

25、(5分)【答案】D

【解析】含有野生型植株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短,而含有不能合成SL突变体植株的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长,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A正确;由于突变体不能合成SL,野生型能合成SL,而侧芽枝条的长度是野生型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的嫁接体小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的嫁接体,可推测SL抑制侧芽的生长,B正确;根据A项分析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部,而实验测量的是侧芽的长度,故可预测SL的运输方向由根运输到枝条,C正确;不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不能发挥作用使其表现顶端优势,而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发育,说明生长素通过SL发挥作用,D错误。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的第2节,是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一个延伸和拓展,阐述生长素生理作用及生产实践应用的关键一节,也为第3节的学习做了知识储备。 本节课通过对数据、曲线、图形等材料的分析,介绍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引导学生对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及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加深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的了解,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同时,本节的能力目标也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这一探究活动得到体现,此项探究活动能够训练学生实验设计及得出结论时逻辑上的严密性,是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领悟预实验意义的良好载体。合理有序地组织好此探究活动,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 (1)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什么是植物激素,并对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特点有了相应的知识准备。 (2)高一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较活跃。在初中阶段已初步了解过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并在必修一的学习中系统的学习过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但对于探究的目的性、过程和结论形成缺乏系统的思考,因此在探究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强引导,细化各步骤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二、设计思路 由于生长素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比较容易建立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与其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坐标曲线、教师呈现图片和实物等教学手段,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的本节内容标准“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并不难。 较为复杂的是本节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活动的处理。由于该项探究活动跨越周期较长,材料、试剂不同也容易导致实验结果差异大,同时对学生探究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在1课时内无法完成。在设计本节课时,事先组织部分学生进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通过实验的照片和数据记录,将其作为探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情景创设的材料,使学生对生长素的两重性有了直观印象,同时也为课堂探究奠定基础。同时,将课堂上的探究目标确立为对实验原理、方法的探究,让学生们在问题引导下积极思考,在合作讨论中有效学习,在整个探究性学习中提高能力。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优秀教案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优秀教案

————————————————————————————————作者:————————————————————————————————日期:

课题: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 了解生长素及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生物图表. (三)情感目标 建立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观。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产生的原因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分析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请分析现象及原因。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意图 1、现有两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给予不同的处理(见 下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如何?为什 么? 提出问题:那是不是任意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能促进植物生长呢? 请分析“问题探讨”中的“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关系”曲线图。结合“问题”讨论我们从中能解读到哪些信息? 总结: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特点表现两重性: 2、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 3、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说出胚芽 鞘的生长 情况并分 析产生的 原因 结合“问 题”讨论此 曲线图所 隐含的信 息。 复习巩固生长 素的产生、运输 特点以及能说 出生长素具有 促进生长的作 用 培养学生学会 分析图表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 力。 黑 暗 单侧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教材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属于高考的范畴,占有一定地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作用。 本课题是在前面讲过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植物的向光性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为例讲诉植物的激素调节问题。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其他植物激素的理解,从而掌握植物的激素调节。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因此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不难。其次对于生物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好奇心理,有利于课程的进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理论联系实际,简述生长素及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加深学生理解; 2、能力目标 能利用现有实验条件,设计并完成实验; 3、情感目标 探讨了生长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植物生长素的两重性; (2)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不同的敏感程度。 2.教学难点: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产生的原因的分析 五、教学策略 替代式教学策略、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 六、教具 多媒体教具 七、教学过程

“人体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生长,那么植物呢?” .引入植物生长素。(2分钟) 提问: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发挥生理作用时有什么特点?

解读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曲线:最适浓度,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对比;“根据刚刚所学内容,结合生活中现象:农民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同学们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提问:什么是顶端优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的第2节,是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一个延伸和拓展,阐述生长素生理作用及生产实践应用的关键一节,也为第3节的学习做了知识储备。 本节课通过对数据、曲线、图形等材料的分析,介绍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引导学生对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及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加深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的了解,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2、学情分析 (1)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什么是植物激素,并对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特点有了相应的知识准备。 (2)高二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较活跃。 二、设计思路 由于生长素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比较容易建立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与其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坐标曲线、教师呈现图片和实物等教学手段,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的本节内容并不难,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看图识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顶端优势。 (2)概况影响生长素发挥生理作用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分析图表,总结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作为依据,分析生产、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 (2)分析顶端优势等的原理,树立联系的观点和量变引起质变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四、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分析。 (3)理解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 (1)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说课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说课稿 【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些理念,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发挥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特色,努力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生物学科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本人不懈的追求目标。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结合“探究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和“做中学”的教学策略,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资料,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发展的独特平台,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习惯、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需要。利用多媒体的简洁性和交互性,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变静态为动态。降低难度,缩短时间,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求知的心理满足,以求得群体最优发展,并使个体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角色有所提高。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③)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的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节内容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尝试运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两部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是继《生长素的发现》之后,阐述生长素作用以及应用的关键一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会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对学生读示意图、图解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尝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学会探究性实验的步骤,并设计实验。 (3)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实践价值,增强学生关心生产的意识。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3)通过探索使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解决方法]通过提问、思考、理解图解及分析实例来突破重点。本节“问题探讨”中的材料,与上一节所学内容似乎有点“矛盾”:上一节的内容显示,植物生长素起促进生长的作用,而“问题探讨”中的材料却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它竟然起抑制作用。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习本节的兴趣。 2、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 [解决方法]这个探究活动是以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为知识背景的。组织学

2.4.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4.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撰写:孟祥成审核:万垒源编号:14 时间:2009/10/15 学习目标: 1、记住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应用 2、记住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尝试设计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自主学习:生长素生理作用 1、[问题探讨]曲线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有: (1)生长素对根、芽、茎作用的最适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对生长素的浓度最敏感的器官是______。 (2)同一浓度下,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________。如分析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对根、芽、茎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的信息 3、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其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既能___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____,既能 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低时______生长,在浓度过高时会______生长,甚至________。 4、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用100 ppm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正确的解释是()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B.此浓度只对双子叶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双子叶杂草对此浓度的敏感性不同 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有抑制作用 6、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带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9gmg·mL-1 D.4 .5mg·mL-1 互动一: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对根、芽、茎作用的最适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对生长素的浓度最敏感的器官是______。 (2)同一浓度下,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________。如分析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对根、芽、茎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Array互动二:根图分析比较A和B 、C和D生长情况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填快慢) (2)分析生长素含量情况:A_____B;C_____ D。(提示,考虑重力 对生长素的影响) (3)分析ABCD四点生长素的作用A_______ B______ C______D____(填促进或抑制) (4)试分析出现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茎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练习试题

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 ) A.浓度增高,发育成枝B.浓度增高,生长受抑制 C.浓度降低,发育成枝D.浓度降低,生长受抑制 2.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说明了( ) A.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B.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C.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D.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 3.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移栽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在移栽过程中能( ) A.破坏根的顶端优势B.促进侧根的生长素形成 C.促进侧根细胞分裂D.破坏侧根的生长素形成 4.(2011·河南焦作市模块水平测试)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 A.植物的向光性B.根的向地性 C.顶端优势D.用生长素类似物在农田中除杂草5.丝瓜是单性花,小明用正常的丝瓜雌花探究生长素的作用,他的做法是:①开花前将1号花套上纸袋,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 ) A.2号花未套纸袋B.2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乏只进行套袋处理的雌花D.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6.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 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④促进细胞的代谢 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A.①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 二、非选择题 7.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看图回答问题:

(1)曲线A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中B点生长素浓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BC段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曲线交点D的生长素浓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拓展 一、选择题 1.下表为用不同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茄子的花蕾后植株的结实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对照组 (未处理) 经2,4—D处理的实验组平均结果率(%) 27 100 100 100 100 平均株产量(kg) 0.16 0.73 0.92 0.9 1 0.7 2 平均单果重(g) 186 247 277 273 243 2,4—D浓度(ppm) 1000 850 720 630 B.该实验结果表明2,4—D能促进果实的成熟 C.不同浓度的2,4—D对同种植物的结实情况影响不同 D.该实验的对照组花蕾是经过受粉的,而实验组花蕾是未经受粉的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 4-D浓 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子番茄平0 13.26.46.53.53.43.30.

人教版生物必修《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必修《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课标要求: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考纲要求:Ⅱ。 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应用知识,与第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节内容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其中包含的实验思想、方法、探究过程等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解释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①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3.情感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及分析: 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既是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基础,又是理解生物激素调节作用的关键,同时还是能力培养的好材料。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几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在此节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2020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质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质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 1.不同。如图所示,对于根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10 mol/L;对于芽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8 mol/L;而对于茎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4 mol/L。 2.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于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注意。 板书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可以促进雌花的形成、单性结实、子房壁的生长;维管束的分化、形成层活性提高;叶片的扩大;不定根、侧根的形成;种子的生长、果实的生长、坐果;伤口的愈合;顶端优势。同时可以抑制花、果实、幼叶的脱落,侧枝的生长,块根的形成等。 讲述 从细胞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细胞的伸长、分裂和分化。从器官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器官的生长、成熟和衰老。 生长素发挥的生理作用,会因浓度、植物的种类、器官、细胞的年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抑制生长,浓度过高甚至会杀死细胞。对于同一植物不同器官来说,一般营养器官比生殖器官敏感;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关于植物为什么会有顶端优势现象,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假说。 教材中介绍的是“生长素学说”,即认为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处,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这个学说是由K.V.Thimann和F.Skoog于1924年提出的,许多实验支持该学说。 另一种解释是1900年K.Goebel提出的“营养学说”。该假说认为顶芽构成营养库,垄断了大部分营养物质,侧芽由于缺乏营养物质而生长受抑制。这个学说也有不少支持的证据。 介绍:α-萘乙酸(NAA)、2,4-D、生根粉 NAA是具有生长素类活性的萘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组织培养体系,可以诱发不定根形成,提高树木扦插成活率,提高座果率,防止采前落果。它具有与IAA不同的环状结构,但其侧链与IAA相同,比IAA稳定,因此常代替IAA使用。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习题

山西现代双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生物选编练习 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班级姓名制作人:周彦芹 一选择题 ( )1.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B.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C.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D.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 )2.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 是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 生长 B、 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促进作用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3.下列哪项实例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A. 植物的向光性 B. 顶端优势 C. 将植物平放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D. 除草剂可以除掉田间的双子叶植物 ()4.飞行在太空的宇宙飞船中,放置一株水平方向的幼苗,培养若干天后,根、茎的生长方向是 A.根向下,茎向下 B.根向上,茎向上 C.根水平方向,茎向上 D.根和茎都水平方向 () 5.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C.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枝生根D.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6.扦插带芽的枝条容易生根成活,因为() A、芽能发育成茎和叶 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 D、芽能供应生根所需的有机营养()7.为促进某种植物扦插枝条顺利生根,一技术员用几种不 同浓度的吲哚丁酸(TBA、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 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从实验结果图来看,为促进枝 条生根,在下列各项浓度值中,最好选用 A.3mg·mL-1 B. 6mg·mL-1 C.9mg·mL-1 D. 4.5mg·m L-1 ()8.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 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喷洒N肥B.提高CO2浓度C.喷洒磷肥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9. 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的是 A.根的向地性 B.茎的向光性 C.除草剂的应用 D.顶端优势 ()10.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 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 ) Array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完整word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导学案答案.docx

[ 高二生物导学案17]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学校:江门一中学科:生物编写人:马莉审稿:吴海涛 班级 ______学习小组 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组内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 一、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列举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知识目标) 2.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能力目标) 3.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知识目标) 4.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培养实验设计、收集和处理数据、评价实验设计 和得出结论的能力。(能力目标) 【学习重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学习难点】 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学法指导 1. 使用要求:课前自主完成。 2.使用步骤:通读教材→完成”问题设计与活动指引”→积极思考→”分层巩固”→”大胆质 疑”→研读教材、查资料→解决问题→归纳积累知识,形成网络。 3.完成时间: 40 分钟。 【知识网络与积累】 【问题设计与活动指引】 知识点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1)生长素的作用特性: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既能 __________ ,也能 _____ ______ ; 既能 _________,也能 _____________ ;既能 ______________,也能 _________________ 。 ( 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效果的因素有:、、

( 3)生长素调节生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浓度过高时 甚至杀死植物。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老细胞则。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分别是:根________芽 ________茎 __________ 。 ( 4)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 顶端优势形成的原理是。 探究 1: 下图是科学家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到的结果: 讨论: 1.对于根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曲线 AB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生长素对根的促进作用越 B 点表示生长素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曲线 BC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生长素对根的促进作用越; C 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对生长的效应是; 超过 C点,生长素对根的作用转为,而且浓度越高,这种作用越; 。 2.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 根最适浓度约是mol/L;芽最适浓度约是mol/L;茎最适浓度约是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比较:>> 3.作用特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性 既能生长,也能生长; 既能发芽,也能发芽; 既能落花落果,也能花果。 mol/L。 4.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器官和细胞的年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①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生长;浓度过高时会生长,甚至植物。 ②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老细胞则比较。 ③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比较:根>芽 >茎。 探究2: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除?有何应用?顶端优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说课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号考生——,我申请的学科是生物,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③)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的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节内容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尝试运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两部分。这节内容是继《生长素的发现》之后,阐述生长素作用以及应用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了解生长素及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实验探究能力;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执着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及思维的新颖性与独特性等创新思维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两重性。 2.教学难点: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产生的原因的分析。 3.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分析,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课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也有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但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弱。生动的课件与探究性实验方式有效结合,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有效的解决学生理解能力较弱的问题,增强生物课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法、学法分析 (1)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以及实物演示。? (2)自学导思法:导读(课前预习),课堂中导思、导议、启发学,导练(课后反馈)。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教学法?:自学导思的方式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教学设计 1.复习第1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回忆生长素的特点。接下来以 问题探讨中“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导入新课,讨论分析图 形含义,比较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得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通过播放图片,认识顶端优势现象和解除顶端优势现象,使学生对顶端 优势等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 3.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应用实例,通过讲解、分析生 长素的生理作用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使学生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面 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即低浓度时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时抑制植物生 长),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生长素的两重性的兴趣和愿望,为下一步的探 究实验打下基础。? 4.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实验设计 方案,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5.稍后,用多媒体课件培训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材料选择、插条的制作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 3、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物图表。 2、掌握实验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3、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要探索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及上课时间 1课时,10月17日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探究式教学。 2、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分析,探究活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观看了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视频。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的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 从这个实验看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与其浓度有关系,低浓度的时候促进生根,高浓度时抑制生根。这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特点, 那么生长素的作用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作 2 4 6 8 10 12 4 4.2 4.4 4.6 4.8 5 5.2 5.4 5.6 5.8 6 NAA 的浓度(ppm ) 生根数目(个)

用?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大家看书50页的问题探讨,图是科学家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的结果。 问:1.对于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相同吗? 2.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于浓度有什么关系? 分析曲线,例如对于根来说,在10-10以前是随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增强;10-10时促进效果最强;10-10到10-8随着浓度提高促进作用减弱;10-8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10-8以后随浓度提高,抑制作用增强。 对于芽、茎变化趋势是一样的,所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及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 3.当生长素浓度为10-6时,对根、芽、茎生长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对根是抑制,对芽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茎是促进。 4.哪一种器官对生长素最敏感? 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器官和细胞的年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比较:根>芽>茎,顶芽大于侧芽。 怎样表现出促进和抑制的生理作用? 二、体现两重性的现象 现象一、顶端优势 大家看我们校园的雪松外形上有什么特征?对金子塔形,这是为什么呢? ①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的抑制的现象。 ②形成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对生长素浓度又比较敏感,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③解除方法:去掉顶芽(应用:果树、棉花等的剪枝、摘心) 现象二、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 10-10 10-8 10-6 10-4 10 c /m o l ·L -1 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讨论: 1、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不同) 2、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发挥生理作用的特点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它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信息。 (二)生长素的作用的特点:两重性 1、生长素的作用两重性的表现 (1)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2)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3)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生长素发挥的生理作用会因浓度、器官与细胞的年龄不同而有差异。 (1)浓度:低-促进,高-抑制; (2)器官:根>芽>茎; (3)细胞: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思考:我们有什么实例来说明这些现象呢? 现象一:顶端优势

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形成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对生长素浓度又比较敏感,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去除方法:修剪整枝。 顶端优势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现象二:根的向地性生长的解释(向重力性)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度不同。 植物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根部:生长素浓度:AB。 茎部:生长素浓度:C

思考:生长素为什么不能大规模地应用? 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提取困难,且易分解,在生产上较少应用。 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类似,但不容易被降解,因此效果稳定,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如α—萘乙酸(NAA)、 2,4-D等。 1、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 农业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株,可以达到保蕾保铃的效果。 2、获得无子果实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类似物刺激未受粉的雌蕊柱头或子房而获得的,其原理是应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的生理作用。 其染色体数目与正常果实一样吗? 思考:无子西瓜是怎么来的? 无子蕃茄的培育

3.2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练习题(人教版必修3)

3.2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练习题 1、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①培育无籽番茄②培育无籽西瓜③果树整枝修剪 ④带芽的枝条扦插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⑥棉花摘心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②⑤ 2、棉花长到一定的高度后,摘去顶芽,侧芽就发育成枝条。这说明() A、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向侧芽 B、原顶芽不再向侧芽运送过量生长素 C、顶芽摘除后,侧芽开始分泌生长素 D、顶芽摘除后,侧芽大量分泌生长素 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一般地说() A、高浓度和低浓度都促进生长 B、高浓度和低浓度都抑制生长 C、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D、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 4、对生长素生理作用概括不准确的是() 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成熟 B、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 D、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5、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例子是() 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6、让不易生根的植物枝条生根,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泡插枝的() A、上端 B、中部 C、下端 D、两端 7、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 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摘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 D、植物的向光性是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 8、将一株生长着的豌豆幼苗水平放置,经过一段时间,根能向地生长,茎能背地生长,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重力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②根近地一侧生长素的分布比背地一侧多③根比茎对生长素反应灵敏④茎比根对生长素反应灵敏⑤根近地一侧生长快⑥茎近地一侧生长快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⑥ D、①④⑤⑥

高中生物面试试讲真题--《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第2节。这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且在高考中多次出现,所以在必修教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知识与技能】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读示意图,分析图解的训练,增强自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养成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生长素在发挥生理作用时的特点。 【教学难点】 两重性的体现 二、说学情 学生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植物生长素发现》,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可以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并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多媒体展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回放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结合本节课“问题探讨”给出的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其原理的学习欲望。 在黑板上画出生长素对某一器官的作用结果曲线,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问题1:对于同一器官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以上曲线体现了生长素的什么特性? 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解中隐含的信息,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学生观察顶端优势的图片,思考:顶芽和侧芽都产生生长素,为什么侧芽的生长会受到顶芽的抑制? 在此基础上,画出另两条曲线,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生长素浓度对根芽和茎的作用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作用的敏感度不同。 2.建立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学以致用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 3植物的激素调节说课稿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课时)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教材地位: 本课题是在前面讲过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讲述有关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问题。植物生命活动的条件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植物激素进行调节的。第一节只以发现和研究得最早的生长素为例来说明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中的植物的向性运动内容于第八章讲述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内容与第五章讲述的植物的个体发育的内容,以及第一章讲述的细胞分裂等内容有关。植物激素合成的内容与第二章讲述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有关。因此有必要学好这一节教学内容。 3、重难点分析: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 虽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不一定需要学生重点记忆,但是生长素的发现是教材中为数不多的再现科学家发现过程的典例,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个典例,实施探究式教学。通过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可以使学生理解科学家在研究中的认识发展过程和科学的实验方法,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逻辑思维。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也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方面,学生通过植物生长素的认识,可以理解植物激素的特点和植物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等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植物生长素的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在该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较好的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而对于生长素两重性的生理作用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还有对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学生也难以理解。 (3)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 本课题在讲述生长素的发现之前安排了向性运动方面的知识,以向性运动的有关实例启发学生思考并能激发其探究的欲望。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要求学生层层设疑、层层设计实验来解决。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难度的,也是具有挑战性的,通过这个教学难点的解决,让学生掌握如何去解决问题。 4、课时安排: 《植物的激素调节》包括本章的引言共需2课时,从本章引言至植物激素调节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需用一课时进行授课。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 2、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最新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说课讲解

教学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主备人:王冬梅 必修III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教学目标: 1.分析教材“问题探讨”中的曲线,结合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实例,充分 理解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2.结合生产实际了解生长素的应用。 3.结合教材探究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两重性。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两重性。 二、预习导学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阅读P50-51) 1.生长素的作用:促进植物细胞。 作用形式不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的信息。 2.作用特点及表现 (1)特点:,即促进生长,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表现:既能促进生长,也能生长;既能发芽,也能发芽;既能防止,也能。 3.生长素作用两重性实例——顶端优势 (1)现象:优先生长,生长受到抑制。 (2)原因: ①生长素的运输方向 (用图中字母表示),生长素浓度低→生长。②生长素浓度高→生长。 (3)解除措施:。 (4)应用:棉花打顶。 4.生产应用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用于防止、促进、获得、促使扦插枝条的等。 (二)、生长素生理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阅读P51-52) 1.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有: ①,把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②法,把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深约即可。 3.在科学研究中进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和可行性。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问题1、什么叫做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一般情况下,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细胞(如图)。 (1)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称为“高浓度”。 (2)曲线中的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 (3)曲线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4)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为g。 (5)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即大于C点的生长素浓度(i)时,将会使生长受抑制。 问题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生长素生理作用因浓度、器官种类、植物细胞成熟情况、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1)浓度:对同一器官,如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功效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 制生长。 (2)器官种类: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营养器官的敏感性比较:根> 芽>茎。据下图分析,根、芽、茎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mol·L-1)、10-8/(mol·L-1)、10-4/(mol·L-1)左右。 (3)成熟情况:不同年龄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 细胞迟钝。 (4)植物种类: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