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讲解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讲解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讲解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讲解

第五章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经营业的主要业务是货币兑换、保管与汇兑业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职能分离型商业银行与全能型商业银行

(一)职能分离型商业银行

即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分离,典型的是美国,美国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严禁银行从事证券业务。

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将融通短期商业资金作为自己的主要业务。放款偿还期短,流动性强。(二)全能型商业银行

随着金融一体化、自由化的发展,全能化逐渐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重要事件:美国1999年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严格的分业制开始解禁

这类银行不仅提供短期商业周转资金,而且融通长期固定资本,也可直接以持股方式投资于新兴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并购、证券发行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

职能分工型的经营模式有助于控制和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银行体系的安全,而全能型的经营模式增加了银行的收入渠道,有助于提升银行在国际间的竞争力。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一)单元制( unit bank )

以美国为代表。特点是法律禁止或严格限制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银行业务由完全独立的各个银行分别办理。

(二)分支行制(branch bank )。

也称总分行制。它是指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可根据需要,在国内外广泛设立分支机构,分支行的业务和内部事务统一遵照总行的规章和要求办理。以英国,德国,日本为典型。

※(三)银行持股公司制(bank holding company )

也称银行控股公司,是指一家银行公司控制一家或多家银行及公司的股权的集团公司。在美国最为流行。

好处:①规避限制设立分支机构的法律(突破单元制的限制,规模发展)②借此进入非银行业务领域(可打入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③持股公司较之于其下属企业有更高的资信,并可使用一些法律禁止商业银行使用的筹资工具,这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降低筹资成本、扩大融资管道有很大好处。

银行持股公司有两种形式:多家银行控股公司,单一银行控股公司

(四)连锁银行制( chain bank )

两家以上商业银行受控于一个人或同一集团,但并没有股权公司的存在。

(五)代理银行制

指银行相互间签订代理协议,委托对方银行代办指定业务的制度。

※银行业集中是普遍趋势,分支行制是银行业主要的组织形式,即使是实行单元制的美国也未能真正阻止住银行业的集中趋势。控股公司制已成为美国银行制度中一种占优势的组织形式。我国银行业实行分支行制。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一)资本项目

(二)存款

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以其为主要的经营资金是银行区分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最主要特征。

1、存款的种类:

活期存款:又称支票存款,是存款人可以随时开立支票对外支付的存款,是企业、政府机构、个人等利用银行进行支付结算的有效工具

定期存款:存款人与银行事先约定存款期限,到期才凭存单或存折支取。

储蓄存款:是主要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之需而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通常存款人凭存折可随时自由存取款项。存户一般只限于个人和非盈利机构。

2、存款结构的变化:活期存款比重下降,定期存款比重上升

1)存款结构变化的原因:(了解,不用论述)

第一,金融工具的创新:存款账户多样化:CD,NOW ( 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wal ) 账户,ATS ( Automatic Transfer System)账户,Super NOW,MMDA(Money Market Deposit Account)和MMMF(Money Market Mutual Fund)等。

第二,国民收入的增长

第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四,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2)存款结构变化的影响:

由于银行存款利息支付增加,银行不得不调整价格政策,对支票服务、账户维护等原来免费提供的银行服务开始酌情收费;在利息支出增加的压力下,银行的贷款政策也相应调整,能带来更多利息的收入的中长期贷款比率有较大上升。

(三)借款

1、同业借款(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期限短,信用借款)

2、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和直接借款)

再贴现即将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再转卖给中央银行。

3、欧洲货币市场借款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办理定期存款、出售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等

4、以回购协议借款银行向企业借款

5、发行商业票据和金融债券商业票据是一种短期债务工具,金融债券的期限一般较长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指银行将通过负债所获取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银行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是贷款和证券投资。

(一)现金资产

库存现金:银行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用于满足客户日常提款和银行本身的日常开支。

存款准备金:按中央银行的要求所提取的法定存款准备金。

存放同业存款:银行出于代理或自身清算业务的需要,往往在其他银行还保有一定的存款余额。在途资金:指在支票清算过程中,已计入银行的负债,但实际上银行还未收到的那部分资金。(二)贷款( loan )

又称为放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款放给客户并约期归还的业务。

1、按贷款期限、贷款对象、贷款条件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用途和对象划分,由工商贷款、农业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证券贷款等。(2)按期限划分:活期贷款、定期贷款(短期、中期、长期)和透支

(3)按有无担保品划分: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

(4)按偿还办法划分:一次偿还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

(5)按放款银行划分:单独贷款和联合贷款

2、贷款的审查原则:

“6C原则”: Character, Capacity, Capital, Collateral, Condition, Continuity

“5P”法:Personal factor Purpose factor Payment factor Protect factor Prospective factor

(三)贴现(discount)短期

以银行买进未到期票据的方式进行的。实质是信用业务。

(四)投资(investment)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流动性,安全性都高)

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目的:①增加资产的流动性②提高资产的安全性③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增加资产收益。另外,银行证券投资在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税务管理方面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而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也包括对银行有风险的业务;下雨的表外业务是对银行有风险的业务。(一)汇兑业务:可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

汇兑业务是客户以现款交付银行,由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异地收款人的一种业务。

(二)租赁业务:指银行作为出租人购买资本设备,然后出租给客户(承租人)并以租金的形式收回资金的业务。(课本将其列入资产业务)

1、种类

1)融资性租赁:由承租人自选设备,设备的安装、维修、管理由承租人负责。

2)杠杆租赁:也称衡平租赁,出租人只用一部分自有资金购买设备,其余部分通过设备抵押贷

款取得,然后用租金偿还贷款。

2、优点

(三)信托业务(trust )

1、信托的概念

信托即信用委托的意思,是指接受他人的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和处理经济事务的行为。2、信托的种类

(1)赠与财产信托

(2)管理有价证券信托

(3)证券投资信托

(4)职工福利信托

我国商业银行不允许经营信托业务

(四)代理融通业务(代收账款,承购应收账款)

是由银行或专业代理融通公司代客户收取应收账款并向客户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业务方式(五)咨询业务

(六)计算机服务

商业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国际化。

(七)信用证业务:一种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主要用于国际贸易

(八)代理业务:银行根据各种凭证以客户名义代客户收取款项的业务

(九)承兑业务:银行为客户开出的汇票或其他票据签章保证付款的业务

(十)银行卡业务:由银行发行的、共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账结算的一种现代支付工具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办理或其存款(支票存款),具有创造货币的功能,这被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商业银行是唯一能够办理活期存款的业务的金融机构,因而也唯其具有货币创造的功能。

狭义货币M1=C+D

一、现代银行制度与存款创造

(一)存款创造的基本条件

1、非现金结算制度:即转账结算制度,指银行在按存款人指令进行支付时,并不需要完

全以现金方式进行,更多的是可以通过银行间的转账结算予以完成

2、部分准备金制度:银行在吸收存款后,只保留部分现金供存款人提取即可,其余可用

于发放贷款或进行证券投资。

(二)商业银行存款来源的种类

1、原始存款:指银行所吸收的能够增加其存款准备金的存款。

2、派生存款: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指由于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是贷款)转换而来的

存款,这样的存款增加不会导致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增加。

二、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

(一)存款创造的机制

1、假设:

(1) 商业银行不存在超额准备;

(2) 法定准备率为20%;

(3) 100%非现金结算;

(4) 所有存款都是活期存款

2 、原理:

?活期存款总额=100+80+64+51.2+40.96+…=100/(1-0.8)=100/0.2=500

?活期存款总额= 原始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率,即D=R/r, 或?D =?R / r

?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增减变化是信用多倍扩张或收缩的基础。

(二)信用创造(货币扩张)的理论模式

1、存在超额准备金的存款扩张模式

?超额准备金比率::e =?E / ?D ;r = ?R d /?D;

??R =? R d +?E = ( r + e )? D

??D = ? R / ( r + e )

2、存在现金流通的存款扩张模式

?现金漏损率(提现率):c = ?C/?D;

??R =? R d +?E+?C =(r +e +c) ? D

??D=? R / (r +e + c)

3、包括定期存款的货币扩张模式

?定期、活期比率t = ?T/?D ;

?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 t=?R t/?T

??R =? R d+?E+?C+?R t=(r +e + c+ r t t) ?D

??D = ? R /(r + e + c + r t t)

※三、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分析【综合论述】

?M1=C+D ,

??M1=?C+?D=c ?D+?D=(1+c)? D

?M1=[(1+c)/(r + e+ c+ r t t)] ? R

令K=(1+c)/(r + e+ c+ r t t ) ,

?则?M1=K ×? R (K —货币供给乘数;?R —基础货币)

可见一国货币供应量大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大小。

(一)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分析(见课本P285)

1、基础货币的概念:【名词解释】

?基础货币等于流通中现金加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即B = C + R,代表着为应付存款准备及存款人提现所需现金储备之和。由于这些数量构成了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及货币供应量伸缩的基础,故称基础货币,又因为基础货币的增减将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成倍增减,因此又称强力货币。

2、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业务等改变基础货币的数量。

(二)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分析(见课本p290-296)

1、货币乘数的含义是指货币供应M与基础货币B之比,用m表示。

M=货币供应=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B

m=M/B=(C+D)/(C+R)=(1+c)D/[(rd+r t·t+e+c)D]=(1+c)/(rd+r t·t+e+c)

2、影响e 、c 、t、r 和r t的因素

结论受社会经济多个主体的影响

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或总方针:

(1)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原则是指银行具有随时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随时满足存款人提取存款和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的能力。

【指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转变为现金的能力】

(2)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具有控制风险、弥补损失、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能力。

【指避免和控制经营风险,保证银行资金安全的要求】

(3)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力求获得最大利润,以实现银行的价值最大化目标。【指银行为其所有者获取利润的能力】

1、在保证安全和流动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2、正确处理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之间的关系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以下三种理论均从理论内容、优缺点两方面来掌握)

这种理论认为,银行的负债主要取决于存款人的选择,银行可作为的空间非常有限,银行增加收入和确保安全性、流动性的重点是对资产的有效管理。

1、商业放款理论或真实票据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银行贷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存款,尤其是易于波动的活期存款,为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的提存,银行一定要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所有贷款必须是短期的和商业性的,

是用于商品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是自偿性的。

认为银行应尽可能发放短期贷款,并且应与商品周转相联系,亦即,以真实的商业行为为基础,以真实的商业票据为凭证,从而保证贷款可以随着商品的周转而自动得到偿还(自偿性贷款)利:有助于银行稳健、安全地经营

弊:其一,它没有考虑贷款要求的多样化。其二,它忽视了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其三,它没有考虑到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

2、可转换理论:

该理论认为,为了应付提存所需保持的流动性,银行可以将资金的一部分投入具有二级市场交

易的证券,这些生利资产能随时出售转换现金,这样,银行放款就可不再限于短期和自偿性。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流动性的高低,不是由资产期限的长短决定的,而主要是由资产的可转让程度决定的。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办法,是持有那些易于在市场上随时变现的资产,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等。

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既不影响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又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银行资产业务范围得以扩大。

其缺陷:一旦市场行情变化,证券价格下跌,银行持有的有价证券将难于转手而使流动性受到影响,或由于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

3、预期收入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一笔好的贷款,应当以根据借款人预期收入或现金流量而制定的还款计划为基

础,这样,即使银行发放一些长期的贷款,由于有借款人的预期收入作为保证,也不至于影响银行的流动性。

该理论认为,认为银行放款能否如期收回,归根到底是由借款人未来收入保证的,亦即,只要借款人未来收入有保证,则可以放心地予以贷款,并可以要求分期偿还。

意义:根据这一理论,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商业性贷款,而且可以发放长期设备贷款、住房抵押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等,从而促进商业银行贷款形式的多样化,银行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其缺陷: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无法保证总是准确的;同时,期限长对流动性仍有影响。

(三)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liability management )【20世纪60年代】

1、负债管理产生的原因:经济繁荣,通货膨胀率上升,利率因此上升,社会对贷款需求强劲。

2、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

该理论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获得,向外借款也可提供流动性。

※3、负债管理的作用和影响:

商业银行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扩大资产规模,提高银行处理资金需求问题的灵活性,而且由于无需经常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资金可以投入到更有利可图的资产上,这对银行的盈利无疑是有好处的。

负债管理理论的出现及其在银行业的运用,丰富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内容,为银行业务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负债管理在扩大银行盈利的同时,也增大了银行的风险。过于依赖借款来满足放贷或流动性的需要很容易陷入资金周转不灵、利差不稳定的状况,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四)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及作对应分析

1、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相匹配

?资产加权平均到期日–负债加权平均到期日=资金缺口(GAP)

缺口是指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缺口管理,是根据期限和利率等指标将资产和负债划分为不同类型,然后对同一类型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即缺口进行分析管理。

?GAP >0 资金运用过多,应扩大资金来源或调整负债结构

意味着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利率变动前后的差额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增加大于银行的利息支付的增加量,从而使银行的总体利润水平上升,盈利能力增强。

?GAP<0 资金运用不足,应扩大资产规模或调整资产结构

意味着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利率变动前后的差额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增加小于银行的利息支付的增加量,从而使银行的总体利润水平下降,盈利能力减弱。

?以上调整都应根据对市场利率的预期选择有利的方式

2、浮动利率管理

?通过使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挂钩来避免风险并增加盈利。

?若浮动利率资产大于浮动利率负债,利率上升,银行收益增加,利率下降,银行收益减少;

?若浮动利率资产小于浮动利率负债,则利率上升,银行收益下降,利率下降,银行收益上升。

3、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