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9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2分)(?河北)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A.鸡蛋B.西红柿C.米饭D.牛肉

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鸡蛋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的种类判断.

B、根据西红柿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的种类判断.

C、根据米饭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的种类判断.

D、根据牛肉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的种类判断.

解答:解:

A、鸡蛋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错误.

B、西红柿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所以正确.

C、米饭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所以错误.

D、牛肉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关注生命,呵护健康”是人类不断探求的永恒主题,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间的相关问题,既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2分)(?河北)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点: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

题:

空气与水.

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及性质判断,稀有气体不能作灭火剂.

解答:解: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B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不能作灭火剂,故C说法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性质及用途,同学们需要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知识的积累

3.(2分)(?河北)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氮分子:2N B.钙离子:Ca+2C.两个氢原子:2H2D.氧化镁:MgO

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进行分析;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写出离子的符号进行分析;

C、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分析;

D、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

A、由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故错;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因此钙离子表示为:Ca2+,故错;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错;

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故对.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分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4.(2分)(?河北)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考点:常见的溶剂;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水是常见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B、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吸热,如硝酸铵;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是气体;

D、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仍可溶解其他物质.

解答:解:A、水是常见的溶剂,但并不是只有水可作溶剂,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说法错误;

B、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吸热,如硝酸铵,说法错误;

C、溶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或是液体,如酒精溶液中的溶质酒精就是液体,而稀硫酸中的溶质硫酸是液体,故正确;

D、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仍可溶解其他物质,如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可继续溶解硝酸钾,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明确溶液的特征、溶剂的种类是解答本题关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剂不一定是水.

5.(2分)(?河北)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是()

A.

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B.

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C.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

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气体的净化(除杂);空气组成的测定;酸、碱、盐的鉴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氯化氢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选择的药品应该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并且生成物是固体.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解答:解: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该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

B、氯化氢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能,可使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且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符合“长进短出”,该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

C、红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因此用红磷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且该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6.(2分)(?河北)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B.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

B、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C、电子、质子等也带电荷;

D、pH小于5.6的为酸雨;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故错误;

B、O3和O2是不同的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个正确;

C、电子、质子等也带电荷,但不是离子,故错误

D、pH小于5.6的为酸雨,故错误;

故选B

点评: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结构、酸雨的界定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分)(?河北)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

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产生气体质量的多少;

B、产生气体的质量大,消耗的金属质量不一定大;

C、产生气体质量不相等时,消耗的金属质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D、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时,消耗盐酸质量相等,产生氢气质量不相等时,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

解答:解: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该选项说法正确;

B、t2时,虽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但是由于不知道是那种金属,因此消耗金属的质量大小无法确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3时,虽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但是由于不知道是那种金属,因此消耗金属的质量大小无法确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3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消耗盐酸的质量应该是X>Y,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CD.

点评:由图中数据可知,X金属与盐酸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X比Y活泼,至于X与Y 的质量关系,由于不知道是那种金属,则无法判断,要注意理解.

10.(2分)(?河北)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给轮胎打气B.粮食酿成酒C.铁水铸成锅D.过滤粗盐水

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给轮胎打气,只是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粮食酿成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铁水铸成锅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过滤粗盐水只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二、填空及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28.(3分)(?河北)双能源(汽油和天然气)汽车以其经济、污染小等有点备受人们青睐.(已知汽油的热值为3.2×107J/L、天然气的热值为7.2×107J/L)

(1)内燃机是汽车的“心脏”,它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完全燃烧9L汽油放出的热量与完全燃烧0.004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相等.(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

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内燃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根据提供的数据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解答.

解答:解:(1)内燃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故填:机械能;

(2)设天然气的体积是x,则有:9L×3.2×107J/L=x×7.2×107J/L,x=4L=0.004m3,故填:0.004;

(3)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2O2CO2+2H2O.

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9.(5分)(?河北)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比较自来水煮沸前后的硬度.

(2)生活中常用点燃的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3)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碳酸氢钠.

(4)小明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其目的是:吸附有毒(或有异味)的气体.

(5)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如图示元素周期表中碘的一格,请写出从中获取的一条信息:碘原子序数为53.

考点:硬水与软水;常用盐的用途;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进行解答;(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一般用燃烧法鉴别.

(3)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作糕点.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异味、有毒气体等;

(5)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2)天然纤维燃烧时会有烧焦羽毛或无明显气味,合成纤维,燃烧时会有特殊的气味,并且纤维熔成小球.

(3)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作糕点.

(4)放置活性炭的目的是吸附有毒(或有异味)的气体.

(5)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碘原子序数为53.元素符号为I,元素名称碘.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等;

故答案为:(1)肥皂水;(2)点燃;(3)碳酸氢钠;(4)吸附有毒(或有异味)的气体.

(5)碘原子序数为53.元素符号为I,元素名称碘.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以生活为载体考查了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0.(5分)(?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蒸发溶液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液滴飞溅.

(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烧杯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丙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证明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因素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点:

蒸发与蒸馏操作;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据图可以知道仪器的名称;根据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根据物质的溶解于溶剂的种类有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仪器a是铁架台,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故填:铁架台,防止液滴飞溅;

(2)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没有氧气,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产生了氧气,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烧杯中水是

热水,可以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填:与氧气接触;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丙实验是将氯化钠加入等量的水和汽油中,该实验是想比较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故填:证明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因素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常见实验的解释,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31.(4分)(?河北)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图2所示的是A、B、D、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Fe2O3.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3)物质E的用途之一为冶炼金属.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但是A是红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结合常见的红色固体有:氧化铁、红磷、木炭等,猜想A是氧化铁,B就是四氧化三铁,氧化铁转化成的C会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C可以是铁,D是固体单质,E是气体单质,铁会生成D和E,所以猜想D是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E是氢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然后将猜想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但是A是红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结合常见的红色固体有:氧化铁、红磷、木炭等,猜想A是氧化铁,B就是四氧化三铁,氧化铁转化成的C会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C可以是铁,D是固体单质,E是气体单质,铁会生成D和E,所以猜想D是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E是氢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红色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含有相同的元素,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猜想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猜想正确,所以A的化学式为:Fe2O3;

(2)反应②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通过推导可知,E是氢气,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4)反应④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故答案为:(1)Fe2O3;

(2)置换;

(3)冶炼金属;

(4)3Fe+2O2Fe3O4.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转化关系和有特征的物质,然后进行有目的猜想,最后将猜想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七分,共24分)

35.(7分)(?河北)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溶解度变小,析出了氢氧化钙.

同学们又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阻挡生成的炭黑,防止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反应.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先撤酒精灯,稍后撤蜡烛.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增大氧气的浓度(答一条即可).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题:

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检验水的方法进行解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还原性;促进燃烧可以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解答.

解答:解: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故填:烧杯内壁有水雾;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a(OH)

2+CO2═CaCO3↓+H2O;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溶解度变小,析出了氢氧化钙,故填:溶解度变小;

【交流讨论】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能生成炭黑,故填:炭黑;

【实验验证】

(1)由于生成的炭黑也能与氧化铜反应,故加入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阻挡生成的炭黑,防止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反应,故填:阻挡生成的炭黑,防止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反应;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应该先撤酒精灯,然后再撤蜡烛,故填:先撤酒精灯,稍后撤蜡烛;

【拓展应用】促进燃烧可以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填:增大氧气的浓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生成产物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四、计算应用题

36.(5分)(?河北)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加热时间/min0t1t2t3

固体质量/g28.023.218.418.4

(1)共制得氧气9.6g.

(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解答;

(2)根据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有氧气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质量为:28g﹣18.4g=9.6g;故答案填:9.6;(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149 96

x 9.6g

x=14.9g

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4.9%;

答: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9%;

点评: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根据题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已知量作为解题的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