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教学中活动单导学模式-模板

信息技术教学中活动单导学模式-模板

信息技术教学中活动单导学模式-模板
信息技术教学中活动单导学模式-模板

信息技术教学中活动单导学模式

1.利用活动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体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实质,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发给学生活动单以后,经过安排学生一道讨论、剖析任务,尽量由他们自己提起解决疑问的步骤、思想和方法;养成学生应用软件“帮助”和屏幕提醒的习惯,让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时可以自己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帮助”和人机对话等路径来处理好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络取得协助的能力,一是能够应用搜索引擎获得一些处理问题的办法,二是应用络寻找其他人的帮助,达到智慧互利。

2.创设互动环境引导合作探究

是个人探索还是与他人合作要根据学习情况决定,一般来说,自主学习可以处理的疑问,能够经过翻阅资料和书本处理的就无须用合作探讨的方法。难度比较大的,就必须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处理。合作方式繁多,小组协作学习不过合作学习的一种,师生讨论、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合作学习的形式。那么信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1)实行科学分组。小组活动是协作学习的基本方式,只有合理进行分组才可以让协作学习尽可能发扬功能。研究表明应该异质组成,“异质”是指能力差异、个性差异、性别不同、趣味爱好差异等。有的教师把“异质”当成了好、中、差的代名词,导致分组时小组中成员的知识层次差距过大。小组组成成员间应该不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只是相互依托的、一个中心和其他依从的关系。也就是知识全面、处理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就是小组的统领,无意间包办代替了所有,如此的协作只是其中少数学生的合作,学困生基本得不到提升的机会。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对计算机使用很熟练,为更快完成小组任务,就干脆全部包干,操作不熟练的同学没有操作机会,或者根本不愿意去操作。这样,时间一长,在合作学习中就出现了学困生越来越“困”的现象。所以提倡“异质”,但小组中的知识水平差异不宜过大。(2)目标任务的分解。即给小组一个任务,并把任务分解到个人,分别由小组成员完成。为了在小组合作中个人得到发展,特别是学困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优先把简单的任务或学困生感兴趣的任务分解给学困生,使学困生能够并且愿意主动动手去完成任务。对于学困生完成有困难的实践操作任务时,可以指派专人指导,当然要提醒是指导,不是代替,并且严格要求,进一步促进学困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可以组织一

些在小组成员内接力性质的操作比赛。如学习转发邮件时,可由小组挨次转发,比较快慢。再比如把一项操作分解成多项,指定小组成员每人只能按顺序动手完成一项。这样使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人人有动手机会,人人又必须动手。

3.成果展示教师引导评价

通过讨论探索提出的有思想看法的结论,叫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感想和问题,关于一些开放式结论的问题,开展深入的讨论,让所有学生参加,老师要勉励学生,就是学生的提法不正确、幼稚过激,老师也不可以鲁莽的推翻,尽可能找出他们的优秀之处,不然会打击学生的主动性,扑灭他们创新的思想。教师的评价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课堂内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方面。评价环节是课堂有效互动的“次战场”,要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时,学会互相欣赏,并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下一个环节提供动力和兴趣。

4.课堂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一节课是否成功评价。主要是看课堂目的的是否落实。为了学习目的完成,大家在每一堂课都要进行测验,全盘把握他们学习目标的达到情形。老师要认真计划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阶梯性习题任务,能够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

生达到“各取所需”地练习,这样使得低层次能够完成基本要求,多得到成功的快乐,又能够让高层次的同学得到提升,主动施展自己的优秀之处。经过活动单进行导学,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授课过程中的交流,让他们也感觉到试验完成的快乐,慢慢地变更了学习方法,养成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和更新精神。可是在应用中假如老师对教科书或学生事实上的能力和愿望研究不深入,偏离了实际,过高地估计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活动单设计时就可能忽略学生的实际;同时“活动单导学”模式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讲课素养,要求主导作用高。假如老师不能够很好驾驭课堂,把握不了学生的实际,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给出的问题,他们的思维就可能偏离老师的导学思路,就可能无法完成课堂任务。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_初中信息技术教案_模板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_初中信息技术教案_模板 主题: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2、课前打开电脑。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二、新课教学解释: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2、信息的传递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3、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三、信息社会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利用电脑展示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全课总结1、什么是信息?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教后记] 第一课认识计算机(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信息技术导学案

《制作课程表》 教师寄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目标】: 1、学会插入表格,并进行简单得编辑与排版。 2、能够正确使用表格加工处理相关信息。 3、养成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得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插入表格得方法,认识并初步能运用表格工具编辑、修改表格。 难点:灵活运用表格工具编辑、修改表格。 【学习过程】: 一、自学研讨,初识表格 1、同学们,下面就是七班得《课程表》,请您瞧一下这个表格得结构及所包含得 内容。 2、请您举例,说一下您所见过得表格及结构。 (1)使用菜单命令创建表格 3、创建表格得三种方法(2)使用工具栏中得“插入表格”按钮 (3)使用“表格与边框”工具栏绘制表格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创建表格 (1)了解《课程表》结构。 (2)打开Word,输入表格得标题“课程表”,保存文档。 (3)执行“表格”→“”→“表格”,弹出“”对话框,在“列数”

框中输入8,在“行数”框中输入6,单击“确定”按钮。 任务一:创建一个简单得6行8列得表格。 2、表格得缩放 ⑴当鼠标指针指向表格得右下角(小方块)时,鼠标指针变成得形式,这时拖动鼠标,当表格达到合适大小时松开鼠标就完成了表格得缩放。 ⑵设置准确得行高与列宽 (1)选定整个表格,执行“表格”→“表格属性”命令,打开“”对话框。 (2)在“表格”选项卡中将表格得对齐方式设置为居中对齐。 (3)单击“行”选项卡。设置表格行高为1.5厘米。 (4)单击“列”选项卡。设置表格行高为2.5厘米。 任务二:将任务一中得表格拖放到适当得大小。 2、插入行 (1)将光标定位表表格最后一行段落标记前,按“”键即可,插入一行。 (2)操作一点通: ①如果要同时插入多行,选定得行数与插入得行数要相同。 ②将插入点光标移动到表格得最后一个单元格中,按Tab键可以在底部插入一行。 ③将光标定位表表格最后一行段落标记前,按Enter键也可插入一行。 任务三:插入两行(第7、8行)。 3、合并单元格 合并单元格时,首先选定要合并得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命令,完成操作。 任务四:对比我们得课程表,现在需要将第七、八行进行一些合并。 具体要求:将第七或第八行得2~8个单元格合并为1格。操作步骤:先选定2~8这几个单元格→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合并单元格”即可。 4、绘制单元格中得斜线 方法:点击“表格”菜单→选择“绘制斜线表头…”命令→在弹出得“”对话框中选择合适得表头样式,并添加行标题与列标题→点击“”。 任务五:完成斜线表头得绘制。 5、编辑美化表格文本 (1)输入表格中得内容。 (2)根据《课程表》,完善设置。 任务六:完成课程表得制作。 三、合作探究 1、根据教师讲解,与同组同学完成我们班《课程表》得制作。 2、探究步骤 1)启动Word,输入标题《课程表》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模板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新授1.身边的信息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2.信息的传递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3.信息处理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

用耳朵听、我们的身边与大量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对我们有用的,因此我们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那么处理信息又是如何的呢,首先是获取信息再处理信息最后输出信息(板书: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依照信息处理的过程有同学能告诉大家,人工处理信息(不借助其他设备)是怎样进行的呢?(讨论)人们用眼睛、耳朵、鼻子、手等感觉其实,在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不仅仅依靠自己的感觉器官来处理信息,而是利用各种设备帮助我们进行信息的处理就如人们用算盘来计算??在计算机被发明以后,人们将处理信息的大量繁杂的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用计算机帮助我们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各种信息,既快又好,所以,人们也将计算机叫做信息处理机计算机是如何进行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呢,计算机是利用各种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等)再经过信息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从各种输出设备把处理的结果输出出来(显示器、打印机等等)例如气象工作者借助于计算机处理卫星发回的大量数据,绘制出气象云图,可以及时地运报出近期的天气趋势;再如我们用计算机计算1+1=?,首先将题目信息从键盘输入,计算机计算处理出结果,再在屏幕上输出结果1+1=2从计算机诞生那天到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的诞生仅仅50多年但它的发展却是史无先例的: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中学信息技术导学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学科导学案 课题Word中文本的编辑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在要插入文字的地方添加文字。 2、拖拉鼠标框选文字。 3、使用删除键或者“删除”菜单删除文字。 4、通过拖拉对象或使用“剪切/粘贴”功能移动文字。 5、使用“复制/粘贴”功能复制内容。 学会对上面的操作,并通过练习,能够熟练掌握。 【课前预习】: 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和提前预习,能够熟练把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能够对插入、选择、复制、移动、删除进行初级的操作,并能自己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的练习。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 1、拖拉鼠标框选文字。 2、使用删除键或者“删除”菜单删除文字。 3、通过拖拉对象或使用“剪切/粘贴”功能移动文字。 4、使用“复制/粘贴”功能复制内容。 (2)学习难点 通过拖拉对象或使用“剪切/粘贴”功能移动文字。 使用“复制/粘贴”功能复制内容。 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对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打字练习及展示】: 将屏幕上的文字在五分钟练习时间内做一下打字练习。 给学生展示一下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及修改后的效果,使其有大致的了解,引出下面的练习及学习操作。 【课堂导学】:

咱们都写过作文,在修改时有很多的方法和标记符,在作文本上用笔一点点标记,会让页面很杂乱,例如:有一个句子位置不合适,怎样把它移到正确的位置。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很多编辑都在电脑上,在输入过程中又会出现很多错误,今天咱们学习一下用电脑对其进行操作,使页面布局简洁、规范。 【旧知回顾】: 咱们已经学习了文本的输入,这节课学习文本的修改,怎样打开word文档? 在word的输入过程中,会遇到输入法的转换,首先打开word,单击“任务栏”上的输入法图标,选择“智能ABC输入”,或者同时按“shift+ctrl”键,转换输入法,然后单击需要输入的位置,将文字输入,在开始另一段时按键盘上的“enter”键,空两格进行输入。 【探索新知】: 在自学课本和自我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大胆举手提问,在课堂上相互探讨一下,一起解决。 1、自学习题 (1)在第一段第三行“又像一个”后面插入“忍俊不禁的”几个字。 (2)选中“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 (3)将刚才输入的“忍俊不禁的”删除掉。 (4)将第五段“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这段话复制到最后一段。 (5)将第一段内最后“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这段话移动到最后一段。 2、拓展延伸 对跨行的文字进行选择时是怎样操作的,怎样准确选择。 自己探究怎样对图片进行复制粘贴。 【操作练习】: 对展示的文章进行对比后,在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达到修改后的效果。计算机课是操作课,强调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穿插练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1)在文章指定位置插入预想的文字。 (2)尝试选中一句话或一段话的操作方法,并对其中的文字进行复制/移动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理发师教学设计

《理发师》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澳大利亚民歌,歌曲表现了理发师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把理发师为他人服务时的愉快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理发师》,感受歌曲、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劳动的乐趣,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情感态度。 2.通过读节奏、唱谱,提高学生的识谱。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作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理发师》。 (二)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劳动的乐趣,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响板、自制沙瓶。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 2 3 4 丨5 —‖ 同学们好 1 5. 1 5.丨5 4 3 2 丨1 —‖ 您好您好老师您好 (二)新课导入 模仿理发师的动作 过渡语:同学们,老师请两名同学来表演一个动作,大家来猜他们在干什么?(教师请两名同学前来,在耳边悄悄告诉他们) 同学们自由回答进行猜测 同学们猜的非常准确,他们表演的就是理发师的工作状态。那我们想一想,理发师在工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一只手拿着剪子、一只手拿着梳子,有时候还用推子。 理发的工序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吗? (洗头、吹干、剪、(推)、喷摩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理发师》 (三)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 我们先来一起听一遍这首歌,听的时候我们思考一下,歌曲表达怎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活泼、欢快) 2.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学生聆听歌曲时,让学生观察曲谱,培养学生观察曲谱的习惯。) (2)按节奏朗读《理发师》歌词,体会内容,启发学生讨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 (3)唱谱子,老师范唱,学生跟唱 (4)老师唱谱学生自主填词 (5)完整演唱歌曲 (四)在欣赏中参与、模仿,加深体验。 1.播放《理发师》,布置活动任务。教师先自荐当理发师,选择一名学生扮演被理发的顾客,围上围布,煞有其事地在乐曲声中为顾客理发。然后再让学生上台随音乐分组表演《理发师》,台下同学当观众评判,同时用相应的道具或仿声加入“伴奏”,显现“咔嚓咔嚓”或“沙沙沙沙”的理发声。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教案模板-三维目标模板

三维目标模板 方法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掌握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_____;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_____的过程,体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____,激发对_____的兴趣; 通过______,感受____,增强_____ 通过______,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这样的目标设计更多的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方法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_________理解_________掌握_________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_________学会_________熟练_________能够保存自己的劳动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方法三: 1、知识与技能:(学什么),例如: ⑴初步了解……。 ⑵让学生学会……。 ⑶能够掌握……。 ⑷使学生熟练掌握……。 ⑸能按指定要求……。 ⑹能够根据指导要求……。 2、过程与方法:(怎么学: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例如: ⑴通过直观演示,自主探究及实践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掌 握本课知识与技能。 ⑵通过预设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解决预设问题,培养收集信息、 处理信息的能力。 ⑷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⑸在老师、同学帮助下,感受学习……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完整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_模板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_模板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与新朋友见面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脑的硬件组成。 2.了解电脑的基本用途。 3.对学习电脑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电脑的各组成部件。 教学难点:能否说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先给同学们看一段“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视频。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动画是用什么制作出来的吗? 师:同学们知道电脑还有什么用途吗? 师:电脑可以用来卖票,算账,编程,画画,听音乐,看来电脑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用途,所以在电脑课上我们要认真学好电脑这门课。 二、新课讲授 (一)电脑的外貌: 师:每位同学面前都有一台电脑,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电脑的外貌描述一下。 师:好,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都对电脑进行了描述。下面呢让老师来帮助电脑作一下自我介绍。(等都安静下来以后) 电脑的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做电脑,我的老祖先的名字叫“埃尼阿克”,英文名(ENIAC)。它是一个巨

人,有30吨重,占地170平方米,诞生于1946年,距此算来,我们电脑家族有61年的历史了。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身体部分。主机:这是我身上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贵重的一部分,它相当于人类的大脑,我思考问题,进行算术运算全部靠它,显示器:它跟我们的电视机很像,电脑上的图像是专门通过它播放出来的。键盘和鼠标呢是人们跟我交流的工具,你们人类想让我干什么呢,就是通过这两样工具来告诉我的。 (二)开机与桌面 1、开机: 师:下面请同学帮我开机,其他同学注意一下他开机的顺序。(有些同学可能看不清楚,所以我应该在旁边讲解) 师:大家告诉我他开机的方法对吗? 生:正/错 师:告诉大家正确的方法是先显后主。为什么呢?(由于时间原因,作为课后小思考。) 2、桌面: 师:打开电脑以后,我们看到的整个屏幕呢叫做桌面。上面我的文档,我的电脑……叫做图标。这些图标呢也可以看作放在桌子上的一个个小盒子,我们可以尝试着打开它们。(老师再讲解任务栏,开始按钮等) (三)关机:请学生上来示范一下,老师在旁边讲解指导。 1、关闭所有打开的窗口 2、开始—>“关闭系统” 3、选择“关闭计算机”—>“确定” 4、关闭显示器 第2课可爱的鼠标 教学目标: 1.认识鼠标,知道鼠标的左右两键。 2.学会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操作;能通过“关闭”按钮关闭一个窗口。 3.激发学生用鼠标探索计算机奥妙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的工具性。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算法和算法的表示学习目标知识条目考试要求考试属性考试形式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领会学考客观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识记1信息的概念1信息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2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这些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而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光盘可以承载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所以纸张和光盘也称为信息的载体。2信息的基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载体,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2加工处理性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如牛顿定律是人类对自然界现象抽象总结的结果。3存储性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被存储的信息不会随着它所反映的事物改变.终结等而消失或改变。4可传递共享性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产生损耗。人类社会三大基本要素物质.能源和信息,只有信息会越来越多。5时效性过期的信息会影响其价值。如天气预报和新闻,过期之后前者无效,后者价值降低。6真伪性信息有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之分。虚假信息可能源于片面的感知与理解.不恰当的信息表达与传递及错误的信息加工。3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4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

响,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虚拟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古代信息技术语言.文字.纸.印刷术等。2近代信息技术以“蒸汽机”的出现为标志,摄影技术.电影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都是典型代表。3现代信息技术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现代热门的信息技术有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格计算.物联网.机器人包括智能机器人和专家系统两个方向.因特网和下一代因特网IPv 6.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例1下列对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信息具有时效性,过期的信息就没了B教育网上发布的信息均是真实和有益的C信息被加工后它的核心含义不一定变化D信息的载体肯定看得见.摸得着例2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B远古时代没有信息技术C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完成任何工作D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地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基础巩固1信息是指________.________.消息中包含的意义。2信息的特征有载体依附性.加工处理性.存储性.传递共享性.________.________。3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领域有 ______________.通信技术.________________和传感技术,其中CPU芯片的研究属于________________。4以下属于近代信息技术典型成就的是A印刷术B电视技术C电子计算机技术D物联网技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枣儿》是九年级下册第四元第三篇文章,它是一个话剧小品。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全剧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它的象征性。因此,教读这个话剧小品,重在领悟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把握文中枣儿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熟悉剧情,领悟剧中人物矛盾冲突。 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剧中矛盾冲突。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语知归类: ⑴生字注音: 蓦然(mò)翘首(qiáo)咀嚼(ǔ jué)j囫囵(hú lún) ⑵词语积累: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咀嚼: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翘首:抬起头来望。 蓦然:突然地。 (一)趣味导入: 师:“木”字加一笔会变成什么字? 生:禾、未、末、术、本 (二)整体感知,把握剧情 1、速读课文,把握剧情。 找出文章中围绕“枣儿”讲了哪些关于“枣儿”的故事? 2、为这场话剧拟一张海报 (“编剧剧情主要人物精彩看点上演时间导演”) 3、读课文,明冲突 (1)介绍有关“矛盾冲突”的理论知识。 (2)文章里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呢?冲突的双方是谁呢?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呢?(小组讨论) (三)赏读片段 1、分角色读“走与留”“期盼与冷落”“等待与不归”的片段,注意语气语调。评价二人读文情况,深入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生1读老人,生2读男孩 提示: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 明确:生1读出老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生2读出了男孩天真而又无奈的心情,从他们盛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读老人的时候,语气应该慢些,体现一种沧桑感。孩台词的时候,声音要亮些,适当的时候要快些。 (四)明确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巧克力象征什么呢?枣儿又象征什么?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学案设计

第一单元网站设计与制作学案 第1课创建站点 本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网站规划方法;认识Frontpage2000的工作界面;理解站点、网页、主页的概念。 2、技能目标:学会规划和设计网站;能够搜集网站相关素材;学会新建和打开站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网站规划的重要性,养成做事有计划、勤思考的习惯。 教学方法:自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践法、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网站规划的一般步骤;Frongpage2000的站点管理。 教学难点:网站规划的一般步骤。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引入课题:许多同学都有上网的经历,那么什么是网站呢? 网站:网站是在因特网上一个相对独立的信息的集合,这些信息以网页的形式向全世界发布。因此,网站就是相关网页的集合。 学习与探究: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通过对“中国少年雏鹰网”与“联想公司网站”首页的比较,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异? 二、网站规划的一般步骤 小组合作:阅读本部分内容,总结网站规划的一般步骤?常见的网页版面布局形式有哪些? 步骤:1、确定网站的主题和风格; 2、设计规划网站的结构和内容; 3、设计网站的版面布局;(“T”型、“口”型、时尚型、“三”型布局) 4、搜集整理网站素材; 5、选择网站制作工具(frontpage2000)。 三、Frontpage2000的站点管理 1、初识Frontpage 根据打开程序的一般方法,自己试着打开Frontpage。并思考有没有其它的打开方法。 2、新建站点 教师演示:“文件”---“新建”---“站点”,打开“新建”对话框。 学生操作:(1)指定新站点的位置为“D:\情感小屋”,并选择站点类型为“只有一个网页的站点”。 (2)观察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文件夹列表”中自动生成了哪几个文件或文件夹?它们有什么作用? 3、打开站点 “文件”---“打开站点”。 四、实践与创新的: 1、访问以下网站,描述它们各自的主题和风格,并画出网站的结构图和主页的布局图。 https://www.doczj.com/doc/841567921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8415679217.html,./01/indes.html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的例1、例2,完成第50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从而推倒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圆锥体积的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4、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习惯目标: 培养学生倾听和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难点:通过观察动画演示,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体积的公式 重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正确地计算体积。 学生思考: 如何把圆锥体转化成另一种学过的图形来求其的体积? 教师思考: 组织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推倒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锥,其实圆锥体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 (课件演示,圆锥体在生活中的应用。)那么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由圆柱体的体积来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提出质疑: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演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b、将水装满圆锥体,然后往空圆柱体内倒水,看倒几次能将圆柱 体装满水。 c、通过演示推导圆锥体的体积。 (3)质疑:通过观看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所有的圆锥体 都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4)学生总结: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1/3 =底面积×高×1/3 2、教学例1 (1)flash课件出示例1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 3、教学例2 (1)flash课件出示例2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 4、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小麦的底面积和高? A、讨论后,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B、教师介绍测量方法,边叙述flsh课件演示 屏幕上呈现近似于圆锥形的一堆小麦,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小 麦堆两侧、测得两根竹竿间的距离,就是底面直径。也可以用绳子在 底部圆的周围量得小麦堆的周长,再算出直径。 测量小麦的高:将一根竹竿过小麦堆的顶部水平位置,另一根竹 竿竖直与水平竹竿成直角即可量得高。 “做一做”P50页第2题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教材第50页“做一做”1题、2题。 2、判断题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

信息技术word教案全集

初识 Word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使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4.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输入汉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编辑文章. 【教学难点】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自学法。 【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好的文字素材。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 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 (1)“开始”按钮;(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 提出要求: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练习 4.新建Word文档 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菜单。(2)使用工具栏按钮。 5.输入文字 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6.插入文字 (1)自学插入文字的方法,注意移动光标的两种方法。 (2)在日记中“接力赛”的“赛”字前面插入“比”字。 (3)在日记中插入文字“气温:25℃”。 (4)小结插入文字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插入文字和特殊字符的方法。 7.删除文字 (1)自学删除文字的方法。(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删除“日记”中的“秋季”和“星期五”两词。(3)小结删除文字的方法。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删除文字的方法。 8.自动插入日期和时间 (1)自学自动插入日期和时间的方法。(2)在“日记”中插入日期和时间。 (3)小结自动插入日期和时间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自动插入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9.撤消和恢复操作 布置任务:学习画图程序时我们曾使用撤消操作修改画错的一笔,Word中不仅有撤消操作还有恢复操作,试一试撤消和恢复操作的作用是什么?撤消和恢复操作可以进行多少次?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撤消和恢复操作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10.保存文档 布置任务: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 新建一个文档,重新输入一篇文章,然后仍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3)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什么? 11.退出Word 如果退出Word,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处理? 三、课堂练习 启动Word,要求将练习3以“笑脸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小结,强调:①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在该段后会产生一个回车符,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②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DOC”;③Word 中所有操作,通常都可以通过菜单中的选项实现,工具按钮可简化操作。 五、布置作业用Word写一篇日记.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导学案

信息技术《版式美化》导学案 徐钰烊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所接触的资料当中,无论是报纸还是书籍,还有我们检测用的检测试卷,都有一个漂亮的页面,今天我们一块探讨本节课的内容,如何设置一个美丽的页面——版式的美化。 二、目标、重、难点概括 知识目标:设置适当的纸张类型,并能调整页边距 插入适当的页号形式 设计美观的页眉与页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编辑制作之前对页面进行设置及对版面进行勾划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页面的设置、设置页眉、页脚和页码。 三、任务驱动,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1)设置纸张大小: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单击“纸型”选项卡,从“纸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A4”规格,设置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分别为2厘米。并将方向设置为“纵向”。最后单击“确定”按钮使设置生效。(图见课本)) 自学任务:设置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分别为2厘米。 (2)设置页号 第一步:执行“插入/页码”菜单项 第二步:在“页码”设置对话框中设置页号的位置与对齐方式 自学任务:在页面的底端中间设置页码,格式为1,2,3…… (3)设置页眉、页脚 第一步:点击“视图”菜单,选择“页眉和页脚”命令。 第二步:编辑页眉和页脚(编辑页眉这时,将显示“页眉”框和“页眉和页脚”工具栏)。将鼠标指针移至页眉框内,即可开始输入和编辑页眉内容。要回到主文档,可选择“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关闭”按钮,或者双击主文本区。要重新进入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可在主文档页眉或页脚区域内双击鼠标。若要删除页眉和页脚,则在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下删除所有的页眉和页脚内容即可。(“注”:一页操作,全页删除) 第三步:编辑页脚 单击切换页眉和页脚按钮,可把插入点在页眉或页脚区之间切换。将鼠标指针移到页面底部,然后在页脚框内单击,亦可。 自学任务:设置页眉为:信息技术导学案 设置页脚为:作者,页码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什么),例如: ⑴初步了解……。 ⑵让学生学会……。 ⑶能够掌握……。 ⑷使学生熟练掌握……。 ⑸能按指定要求……。 ⑹能够根据指导要求……。 2、过程与方法:(怎么学: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例如: ⑴通过直观演示,自主探究及实践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知识与技能。 ⑵通过预设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解决预设问题,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⑷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⑸在老师、同学帮助下,感受学习……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得怎样),例如: ⑴通过……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⑵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作作品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⑷通过作品展评,培养学生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⑸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本章、本节应该掌握的技能或知识点。 【教学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哪里学习有困难的技能或知识点。 教学重点要重在将知识的“透”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难点则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上。 【教学过程:】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

第一周第1课时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目的 2、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3、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分制 4、学分认定的方案 5、上课方式及要求 学习重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及上课方式和要求。 学习过程: 1、引入:观看“变化”幻灯片,引入信息技术课。 2、介绍高中信息技术课目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3、 哈尔滨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方案 4、学分认定的方案: (参照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5、上课方式及要求: 在学生机房上课,要求是: ?1、进入计算机机房,举止要得体,言谈要文明。 ?2、进入计算机机房的学生必须对号入座 ?3、进入计算机机房要注意卫生保洁工作。 A、进入计算机机房,禁止吃零食、饮料(包括矿泉水)等; B、进入计算机机房,禁止随地吐痰、丢废纸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4、用好计算机机房的设备等公物,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A、爱护计算机机房的硬件等设备,禁止对计算机硬件(包括接线、插头等)的踩、 压、拔等违规操作的发生; B、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外来光盘,软盘,U盘等不经杀毒,一律不准在 计算机机房的机器上使用,同时严禁删除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其相关文件和文件夹等; C、爱护地板,爱护门窗,爱护桌椅等公共财物,禁止乱贴乱画。 5、下课后安全关机,键盘,凳子等放回原位,课代表指定人员简单收拾室内卫生。第二周第2课时 第一章绪言 1.1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信息”? 2、理解信息的不同含义。 3、信息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学习重难点】 理解认识信息的概念(重点);了解信息的特征(难点) 【学法指导】 1、养成善于预习的好习惯, 2、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身边从生活当中的现象看本质,学知识。逐步培养结合课本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思考问题引入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 故事分析: 李刚和张强是同班同学,李刚被提拔为班长,而张强却只是个团支书。张强实在忍无可忍,他大胆地指出老师偏爱吹牛拍马屁的人,而踏实为老师、同学服务的人却不认可。老师听他讲完后说:“好吧,也许你说的对,不过我很想证实一下。班级正在开学初大扫除,你去看看现在班级的扫除情况进行的怎么样?” 张强很快回来了,说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干。 “还有哪些活没干完?”老师问。 张强立即赶回去,过了一会回来说,都没干完。 “哪些活剩的多?”老师问。张强又要跑回去,但老师把他拉住了:“张强同学,请休息一会吧。”老师派人把李刚叫来,对他说:“李刚,你马上去班级看看现在的扫除情况。” 不一会儿,李刚回来了,他向老师汇报说,班级46名同学都在动手打扫,有16名同学擦黑板、门窗、桌椅,有10名同学擦班级室内地,有20名同学刷走廊、楼梯,室内的活接近尾声,只有走廊、楼梯剩的还稍多些,但我把室内擦地的同学调过5名来帮助他们,估计再有15分钟扫除工作能全部结束。 张强一直在一旁看着,现在他终于知道自己和李刚之间的差距了。 请思考:张强和李刚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二、从书上第一小节找出信息的三种以上的定义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用常用的路程时间问题引入学习内容 问题: 1.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 2.要想比谁走得快,我们可以比什么? 方法1:比较平均每小时走的路程。 方法2:比较走1km所用的时间(本课时先解决方法1,方法2可机动)。 二、自主操作,深入理解。 解决方法1:小明平均每小时走多少km? 问题: 1.怎样求上面的问题?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路程÷时间=速度) 请你列出算式。(2÷2/3=)

2.思考,在刚才的线段图上如何表示小明1小时走的路程? 问题:1.为什么要把2km平均分成2份? 2.你是怎么想到要补充1份的? 3.这部分表示什么? 4.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所画的意思吗? 5.结合线段图,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三、新课讲授--分数除以分数。 问题: 1.小红1小时走多少千米呢?根据信息和问题,画出线段图。 2.根据线段图,列式并计算。 3.结合线段图说一说。 4.请你比较,谁走得快些? 5.观察上面两个算式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四、巩固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得到什么收获? 六、作业

教师招考面试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试讲模板 修复照片更完美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鞠躬)我是2 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课题是,修复照片更 完美。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 2 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有哪些地方是不完美的?恩,是的,眼睛变成红色了。 同学们有没有拍的很好的照片,但是有一点瑕疵(红眼、眼睛反光等问题),怎么办呢?哪位 同学知道?恩,这位女同学,就请你来说一说想法。 恩,这位同学说,我们可以使用acdsee 修复图片。那怎样使用acdsee 修复图片呢?请同学 们先在电脑上打开acdsee 软件,看哪位同学最先完成。 哦这位同学第一个完成了任务,就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恩你不仅操作熟练,表达的也很准确,请回。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可以双击桌面上的acdsee 图标打开acdsee 软件,也可以找到开始菜单的附件目录下的acdsee 快捷方式,左键 单击就能打开acdsee 软件了。 好刚才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抓紧时间完成任务。 下面我们就要学习使用acdsee 修复红眼图片了,同学们先在电脑上操作一下,看哪位同学做的又快又好。恩,使用acdsee 浏览图片,进入编辑模式进行编辑。板书消除照片中的人物红眼你做的很好。 恩,同学们都做的不错,哪位同学想来演示一下?恩,你来。 恩,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使用acdsee 浏览图片,右键单击图片,选择进入编辑模式;单击编辑面板上的红眼消除,单击眼睛的红色部分,单击完成。你操作的的非常熟练,掌声送给他,请回。 那位男同学,你一直高高举着手,有什么问题? 恩,观察的很仔细,问题提的很好,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同学们看这张图片的地上有一些杂物,怎么把它们去掉呢? 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在电脑上实际操作,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有最 先找到解决的方法。 板书去除照片上的杂物 恩,有了想法就实际操作一下试试。恩,你们小组做的不错。 好,同学们,小组讨论到此结束,我们来看一下讨论结果,这位同学,请你来说一说。 恩,进入编辑模式,执行编辑面板上的修复,选中克隆选项;在杂物附近的空白处右键单击选取克隆样本,在杂物上进行修复。多次修复直到杂物消失。你们小组操作的非常准确,掌声送给他们,请坐。这个问题,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实际操作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解决办法,看来还是集体的力量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