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

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

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
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

试论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

摘要:心理学上常常把无限纷繁的情绪和情感称为感情。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情感和情绪在音乐欣赏中的调控作用,并通过和其它艺术形式的比较,准确把握感情体验的方式、程度、地位。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感情体验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29-01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对人的生理反应起着一种制约的作用,对歌唱也有一种制约导向作用。歌唱表演中感情状态应该是兴奋的、激动的、快乐的和美好的,也就是说,歌唱者在演唱时要用兴奋的感觉、激动的感觉去歌唱,或是用快乐的、美好的感觉去歌唱。有了这些情感感觉积累,我们在歌唱时,既可以根据歌唱内容的基本情感要求不断调整和控制歌唱状态的感情,既“投情”又“调控”,使歌唱者的自然感情状态尽快地转变为音乐表现所需要的感情状态,并在歌唱表演的过程中随时调控自己的感情状态,以适应歌唱过程中感情转换的需要,从而达到音乐表演的目的。歌唱者的感情状态对于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起着很大的能动作用。一切声乐技能技巧都是靠感情状态来控制发声器官的,使之能按照主观意识预定要求进行动作的结果。主观意识指令作用的大小,以及情感思维指导的正确与否,完全是通过声音效果和演唱效果进行判断和检验的。因此,学习声乐一定要使自己首先形成一个积极的感情体验再加上正确的声音观

[音乐欣赏,情感,音乐]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它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时代、阶层、职业等的限制,但存在一些微小的个别差异及各自特色。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才使人感知到美,并产生了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从而又发展了美感。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即使以叙事为主的歌唱,音乐也并不全依靠语义来传达内容,而必定会用赋有感情的音乐语言和赋予美的因素来表达或烘托或寄托感情,即使是附有歌词的声乐曲,其表达感情主要的仍是音乐本身。在综合艺术中(如戏剧、舞蹈、影视等),也总是当需要抒发感情之时,就常常让音乐来负担,借音乐的抒情性能,把情感表露出来,并有所渲染、强调、夸大。 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语言和文字尚需通过符号,或带感情起伏的语气语调信号,来传达感情或思想、内容,且语言及文字有时因民族不同而尚须翻译,那就麻烦了。而音乐,它可以直接地来反映人们内心感情的起伏及复杂的情绪,且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等等限制。因此,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城、阶层的人民,虽语言不通,却都能通过音乐直接感受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因此音乐是真正的世界语音乐是感情的语言,音乐无国界,这些近百年来已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即乐与情通。本文就是讲述了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各方面的体现及要素。 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中,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通过对乐曲慢与快的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两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种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通过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与慢的音乐要

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

音 乐善于激发和表现感情。应该说,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感情的表 现和体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写道:“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段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但是,与其他艺术相比,音乐与人的感情之间的联系最为直接。换言之,音乐更善于直接激发和表现感情。 ■感情体验的定义 音乐欣赏的感情体验,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感知和体验活动。 人生活在世界上,依靠各种感觉器官与周围世界发生着感性的,自然而直接的联系。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经过生存劳动和各种社会实践,发展起那些能够确证自己是属人的美的感受,其中包括对于自然音响和对于作为艺术的音乐音响的美的听见感受。人们在听到某些自然音响和音乐音响时,会不假思索地从中得到一种感知,“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其歌词与旋律,便已深受感动了。有些音色会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会像微风一样轻抚我们,它们作为通向生动性情感的美感的激发,只在几秒钟对我们起作用”。 ■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 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1.感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 感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所以,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 2.理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 感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 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3.感性感情体验与理性感情体验相结合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最高境界 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器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感情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由于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 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 浅谈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 ■汤佩莹(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音乐教育] The music is e ducate d 栏目责编:艾华

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里,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音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听觉艺术。所以“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就“全副武装”地登台了。再者,“音乐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好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也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下面我就自己教学中点滴和同行们交流与分享: 一、在音乐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在音乐课程改革进程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那我们的教育活动很难维持下去,因此,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是互助平等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自己与学生间的关系,而不是让学生望而生畏。无数事实表明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必须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样,在这个基础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比较容易找到通向学生心灵的世界窗口,从而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的心灵之门不总是敞开的,特别是对他们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师,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哨兵,不把真情实感的心理活动流露出来,要突破这一岗哨,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最好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参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一起唱歌、一起音乐创作、一起创编填词、一起排练节目、一起表演、一起探讨问题及交流等等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变得无拘无束,这时他们的心灵岗哨不知不觉地撤掉了,师生之间成了无话不谈地好朋友。记得我接新初一的学生时候,课堂气氛严肃呆板,学生总放不开,于是我主动向学生交心,明确我与他们平等互助的关系及为他们服务的态度后气氛明显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还主动问我的联系电话,便于随时和我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我发现他们对上网很感兴趣,于是我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告诉他们上网的利和弊等等,这样的一节交流课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之余,师生逐渐成为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首先需选择思想性、艺术性的歌曲或乐曲,如《爱我中华》、《龙的传人》、《精忠报国》、《歌唱祖国》、《祖国慈祥的母亲》、《我是中国人》、《红旗颂》、《红旗飘飘》等等,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华夏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在申奥成功的时刻,全国上下人民欢呼雀跃,欢声笑语,充分利用音乐的教育功能,奏响爱国主义旋律,这就是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 中文系09心理 SY0910148 郑卫荣这学期选上了音乐欣赏这门课我感到十分庆幸。我原本是想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调节一下平日紧张的学习情绪。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熏陶后,不仅能舒缓平日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且还能掌握许多音乐的相关知识以及提高我的音乐修养。所以我要感谢张又丹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欣赏音乐的平台,让我在那么优美宁静的环境下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欣赏音乐。我很珍惜每周仅有一次的音乐欣赏课,每一节课我都提早到场,完整听好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在课上我会把好听的歌曲的名子记在笔记本里,课后我会简单的写下自己的感受,再课后找找音乐听。现在翻起我的笔记本感触真的很深:原来我在欣赏音乐的道路上是那么的丰富多彩。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艺术。而音乐欣赏则是音乐艺术实践的一个方面,是音乐创作、演唱、演奏的延伸,是一种审美活动。 说到音乐欣赏,很多人会感到音乐很神秘,不容易听懂,尤其是对于古典音乐来说,似乎更加难以理解。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不清楚音乐语言的特点,听觉与音乐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机联系,对音乐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其实音乐之所以能被欣赏,就在于其具有内在的美,音乐的旋律线条、节奏律动、和声织体、调性色彩、曲式变化与统一等,都能产生美感,而音乐欣赏本质上就是在聆听的过程中对这些因素进行捕捉和有效感知。那么,音乐和音乐欣赏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音乐欣赏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是我的上课笔记,谈谈我的看法。 王洛宾,一个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一位被誉为“西部歌王”、“西部民歌之父”和民族文化交流使者的音乐家,他的人生,正如他在写给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诗中所说,“本是一场迷藏的梦”。这个梦仿佛一段交织在时空中的五线谱,却无始无终,永远与那一支支一首首如诉如泣响彻灵魂的歌谣回荡在祖国的山水之间。他创作了《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洗衣歌》《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虹彩妹妹》、《曼丽》《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新疆之于王洛宾,王洛宾之于新疆,缘分甚深。王洛宾与他的音乐已经成为中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历史上的又一个鲜活的传奇,无法言说,只能在悠扬的歌声中找寻。 《青藏高原》是新时期声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为电视剧《天路》的主题歌,它讴歌了解放军两代官兵修筑青藏铁路的业绩,也赞颂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作曲家张千一把驻藏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市一等奖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摘要:“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感以情施教激发融入 一、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贯穿于音乐的始终,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情感在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情感的音乐是空洞的,乏味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就会在学习时全心身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包括理论学习都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因而,如果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

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并且要将各种情感要素的感受过程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逐渐融入美妙的旋律,真正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情感涵盖了一个人的感悟力、自制力、刚毅力以及与人热忱相处的交往能力等内容,情感由自我感受、自我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反映选择五个部分构成。情感也是一种智能,它是完美人格高尚情操的集合。情感是先天性带有的,但情感品质不是先天自有的,而是教育实践的结果。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应是教育中的根本性问题。音乐教学需要学生有移情共鸣的敏感力和自我表现力,需要反观自身的体验与表达,而且情感在音乐效能方面,起着知识技术价值导向的作用。 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无论什么体裁、题材的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爱憎情感。音乐创造者与音乐接受者之间,或者说音乐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要达到相互的了解,靠的是音乐,而这种音乐,我们可以比喻为“语言”。这种“语言”,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音乐语言”。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有许多种,其中有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些是作曲家们最基本的元素,作曲家们通过灵感赋予每个音符不同的内涵,音符根据节奏交织在一起,透过旋律,集中地表现作者特定的情感,可以呈示音乐作品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了《少数民族音乐赏析》这门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周课程。可是真的学到了挺多的知识。虽然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后半学期了,在新疆待了快两年了,但是新疆的地域特色,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一直是一无所知。 老实说,跟其他同学一样,我也很少认真听选修课,但是这个课我听起来还是比较认真的。因为感觉这个讲的挺有意思的,每天上完课之后很疲惫,晚上还可以听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放松一下,感觉挺好。我知道了新疆有7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5个直辖市,知道了,南疆北疆以天山为划分等一些基本常识。 记得老师说过一首歌,刀郎的新疆好,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弹起你的冬不拉啊。在一次演唱时,有人说冬不拉不能代表新疆的乐器,于是改成了:弹起你的热瓦普啊。因为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歌唱性有固定的唱词,旋律悠扬、宽广、而明快,擅长演奏哈萨克族民间的

混合拍子,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音量较小,一股用于自弹自唱、独奏和合奏等。热瓦甫,又称热瓦普、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 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歌海、音乐之乡。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他们在放牧、从事农业生产时唱歌,婚礼或丧葬时唱歌,谈情说爱,思念故土时也唱歌。许多民族都有歌唱节日,如壮族的歌、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儿会、苗族的龙船节及绕三灵、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族的温泉水边赛歌节、瑶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节等。情歌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房屋),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在我国新疆西南部,在那雪山冰峰高耸的帕米尔高原上,居住着勤劳、勇敢、有悠久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塔吉克族人民。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论文 题目: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作者:王辉亚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欣赏感情体验基本要求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专业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①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Waldstein)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②音乐是一种羞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些音乐主题: 例1:快速地 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塞》 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 例2:慢速的 《江河水》 当在钢琴上响起了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 例3:肖邦《C小调练习曲》 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

浅析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报告) 题目:浅析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系(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 学号1428060116 学生姓名刘学青 指导教师汪长礼职称讲师 指导教师朱豹职称工程师 2017 年05 月15日

浅析小学生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摘要 音乐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依。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学会欣赏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欣赏已成为我国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欣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技能,还能陶冶小学生们的情操。本文通过对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的研究,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欣赏能力与水平,从一开始的对曲调歌词等的赏析,到整个歌曲的意境的赏析,进一步引导小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并从中得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并旨在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自己一份贡献。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体验;小学生;教育

An Analysis of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Music Appreci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Music exists in all aspects of lif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Music is an art, art comes from life but higher than life. Music is very meaningful in our lives, so learning to listen to music is also very important. Music appreci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music education. The process of listening to music is the pursuit of the process of beauty,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experience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get the psychological art to meet, and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entiment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music appreci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the appreciation ability and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lyrics of the lyrics and other appreciation to the mood of the whole song appreciation, and further guid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music appreciation To achieve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and come from their own life insights, and aims to China's music education to make their own contribution. Key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emotion; experienc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重庆三峡师范学校王革琼 作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除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最关键的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自己的仪表、语言、语气、音调的抑、扬、顿、挫,做到“说的比唱的好听”。教师亲切而又热情洋溢的话语能够使学生心情愉悦、精神振奋,唤起师生情感共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我所任班级中,有一个班曾经绝大部分同学不喜欢上音乐课。记得上他们班第一节课,当我走进教室,用热情洋溢的话语自我介绍后,我从一部分同学的眼睛里看到了对音乐课的不喜欢,还有对我这个新任音乐教师的一种满不在乎,另有两名同学居然连头都不肯抬一下而倒在课桌上做出睡觉状……。

早闻他们班级班风、学风差,很多任课老师提起上他们班的课都喊“头疼”。心存困惑之余,我问他们:同学们喜欢音乐吗?只有很少的声音回答我:喜欢……说话都显得有气无力。接着有同学大声说:“我们班是全校最差的班”“我们纪律最差”“成绩最差”“音乐不是我们的主课,我们不想学”“我们没有音乐细胞”……这下教室里可热闹起来了。面对这种场景,我还是用平静而热情的话语对他们说:“在我眼里,你们不差!你们很活跃很开朗,音乐课堂中就希望同学们能跟着老师互动,一起唱唱、跳跳、说说、笑笑、动动、闹闹。我已经感觉到今后的音乐课堂一定是一个充满欢笑、充满和谐、充满温馨的音乐课堂。相信你们一定会在我的课堂中表现很好的。为何不喜欢音乐呢?连动物、植物都能听懂音乐,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快乐而茁壮地成长,更何况是你们这些可爱的学生呢!我相信同学们只要愿意跟着我学习这门课程,我一定会让你们找到真正的快乐,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不仅让你们学到音乐知识,培养音乐兴趣,还会让你们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陶冶情操,激发你们对各种知识的欲望!跟我来吧!同学们,我会成为你们最好的朋友的!好啦,姑且不去讨论这个话题,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东西方音乐名曲鉴赏 李长君通信112 201127049 《致爱丽丝》是贝多芬的钢琴小品中最著名的通俗曲,作于1810年,不过此曲不仅贝多芬在世时不曾发表和出版,到他去世之后,还埋没了四十年之久。后来在1888年,才纳入贝多芬全集版补遗中。 这首精致的钢琴小品是献给伊丽莎白·罗克尔的。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显然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此曲以单纯的回旋曲式作成,结构是A-B-A-C-A。不论是具有淡淡哀愁感的优雅回旋曲主题,流露甜蜜憧憬的第一副题,或是看破尘世般音响沉郁的和声式第二副题,都相当悦耳动听。全曲似乎都隐藏着贝多芬的悲痛恋情及对爱情的憧憬。 所谓的回旋曲式,是指一种由一个主要主题(又称做回旋主题)在曲中反复出现多次,像在旋转那样,可是在它反复出现之间,又穿插两段或三段副题的曲式。用这种由式作成的名曲,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贝多芬这首《致爱丽丝》和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此曲的回旋曲主题,几乎人人能唱,这个单音旋律是由半音的摇曳开始下滑,紧接着是低音部上涌般的琶音,显示竖琴似的音响,给人深刻印象。之后,在关系调C大调上稍作明亮的发展后,再度回归到A小调主题上。 第一副题在F大调上平稳安详地唱出,从琶音开始,随后作出较大的发展,掀起第一次高潮。经过短小的过门乐句后,立即回归回旋曲主题。第二副题则通过低音域的同音反复,逐渐激起兴奋情绪。不久,A小调的上行琶音,就以半音阶下降往下滑落,回旋曲主题再度回顾后,全曲便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梁祝》赏析。“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挥不去的影子,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老师给我们播放《梁祝》的时候,只感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可见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呢? 一、运用生动教学语言,引发学生情感投入 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音乐美要依靠情感来体验。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只有具备一定审美素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教师用好课堂语言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课堂语言是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投入 情感的诱发,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联想。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配音诗、配音画时,可以—展身手。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勇猛和大象的憨态可掬。 三、通过音乐内在魅力,催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展现它特有的美丽并激起人们感情的博览。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学生的心田,陶冶情操。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列宁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在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同,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这就是音乐特殊的魅力所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敌最前线;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音乐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唱唱跳跳,更重要的是还要把思想情感寓于歌曲之中,使学生受到完美的艺术教育。 音乐是诉诸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就必须尊重和运用音乐长于抒发情感、激发情感的特点,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音乐老师该如何来引领学生去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对音乐动情,用心去体验音乐所表达的那种平凡而又特殊的情感呢?下面,我就关于“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等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朗诵歌词,从歌词中受到情感启发 学习歌词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情感和总的表现要求,从而为练唱歌曲奠定思想和情感的基础。在教学歌词时,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进行启发,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根据歌词所反映的内容,把握情感基调,大胆设想,谈出自己对歌曲的认识、理解,归纳出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赞扬妈妈的歌曲《好妈妈》时,我用各种手段诱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爱,致使学生对赞颂妈妈的音乐作品动情,从而乐意去听去学。我从与学生对话开始,给他们讲述有关母爱的故事。后来,我无意间发现,在唱歌时他们很认真,那一张张稚嫩而又淳朴的小脸上都洋溢着母爱浸润着的幸福,看来他们是真的沉浸在这种情感的海洋里了。另外,让学生依歌曲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可初步掌握歌曲的节奏,为下一步学唱歌曲奠定基础。 二、从旋律中体验情感 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旋律是歌曲在思想内容上主要的造型与表现,具有典型的艺术形象,表达一定的情感。唱歌教学中,可先从听觉入手,让学生分析旋律,体验情感。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聆听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积极鼓励他们听音乐时自然的肢体活动,同时也保证课堂纪律的良好,必要时要求闭目聆听,逐渐养成安静地听音乐的习惯。当优美的旋律自然地流淌到他们心底时,他们的笑脸上浮现的是投入,是满足。可见,他们已经开始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了。 (二)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 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交响音诗、音画等音乐的教学中,可以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06级外语系翻译二班陈春艳165 音乐欣赏课已然结束,在此感谢老师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转变。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我们未懂事就已经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各种各样的儿歌经常能在耳濡目染后我们的口中唱起。当我们真正的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以后就知道音乐的好听与否,处步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这种认识只能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如今,通过音乐常识这门课,我们学习到了有关音乐的基本常识,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动得了如何去鉴赏,如何去欣赏,并深深的感悟到了音乐中不仅能产生赞扬、歌颂人或事物的效果,而且人的喜、怒、哀、乐,对事物的叙述,激发我们的激情,对人或事物的讽刺等,都可以在音乐中完美的展现出来,但这也需要有一定的音乐鉴赏、欣赏水平才能体会得到,现在我学会了如何去鉴赏、欣赏音乐,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将在音乐的音符中过得更加的多姿多彩。 总的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了个人素质的修养,并且对音乐欣赏这一欣赏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里,会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最新对音乐的赏析

最新对音乐的赏析 最新关于对音乐的赏析 对音乐的赏析篇一:论情感对音乐赏析的影响 摘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情感是技术与感受、理解的融合,这种有别于自然状态的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关键词:乐感理解:来源;培养 乐感是指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通常表现为人在音乐欣赏或音乐表现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前者的表现是隐性的,潜在于人的内心活动;而后者则将这种内心活动付诸音响传达出来。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二、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在音乐欣赏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便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同样,在音乐表现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贴切地传达音乐的美,我们也会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因而乐感这一概念的涵义应当包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两方面。 三乐感的培养 (1)首先要注重文化知识与中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修养。文化修养与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直接有关。文化修养不足的演奏者,在表达作品意境、诠释作品内涵的程度必然受到一定局限。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

处,在产生背景、社会功效、创作与欣赏均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 关甚至是直接受文学作品启迪而创作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 (2)其次要注重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音乐理论的学习,不 断提高宏观把握、微观分析钢琴音乐作品的能力。钢琴是和声与复 调类的乐器,钢琴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乐队作品的浓缩。如同指挥 家指挥乐队(无论管弦乐队还是民族乐队)需要音乐理论这一基础知 识一样,钢琴家驾驭钢琴同样离不开音乐基本理论。否则,便无法 通晓钢琴作品的和声配置、复调形式、织体特点、曲式结构,便无 法做到胸有成竹,不仅直接影响对具体作品的感受、理解与表达, 而且还会影响钢琴演奏整体水平的提高。。 (3)要注重对于一切优秀音乐作品,包括中外钢琴音乐、交响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特别要注重对于优秀钢琴演奏家的演奏 的欣赏,以便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 风格。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听觉器官大量欣赏,可以直接有效 地吸取艺术精华、培养良好的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领略作 品的韵味与内涵、洞悉作品的情绪与意境。欣赏优秀的钢琴音乐, 可以深入地体味作品处理方面的细微差异;欣赏中外管弦乐与民族 管弦乐,可以有益于发挥钢琴演奏和声与复调的独特作用;欣赏民 族民间音乐,可以更准确地表现中国钢琴音乐的东方神韵。而当今 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则为音乐作品的传播普及开辟了 多种途径。录音录相、广播电视、舞台演出、电影放映等形式使音 乐欣赏成为举手之劳。 总之,乐感,需要一定的天赋,更需要经过专业技术的训练与培养,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 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 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 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我又认为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 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 中文系09心理 SY0910148 郑卫荣 这学期选上了音乐欣赏这门课我感到十分庆幸。我原本是想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调节一下平日紧张的学习情绪。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熏陶后,不仅能舒缓平日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且还能掌握许多音乐的相关知识以及提高我的音乐修养。所以我要感谢张又丹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欣赏音乐的平台,让我在那么优美宁静的环境下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欣赏音乐。我很珍惜每周仅有一次的音乐欣赏课,每一节课我都提早到场,完整听好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在课上我会把好听的歌曲的名子记在笔记本里,课后我会简单的写下自己的感受,再课后找找音乐听。现在翻起我的笔记本感触真的很深:原来我在欣赏音乐的道路上是那么的丰富多彩。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艺术。而音乐欣赏则是音乐艺术实践的一个方面,是音乐创作、演唱、演奏的延伸,是一种审美活动。

说到音乐欣赏,很多人会感到音乐很神秘,不容易听懂,尤其是对于古典音乐来说,似乎更加难以理解。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不清楚音乐语言的特点,听觉与音乐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机联系,对音乐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其实音乐之所以能被欣赏,就在于其具有内在的美,音乐的旋律线条、节奏律动、和声织体、调性色彩、曲式变化与统一等,都能产生美感,而音乐欣赏本质上就是在聆听的过程中对这些因素进行捕捉和有效感知。那么,音乐和音乐欣赏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音乐欣赏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是我的上课笔记,谈谈我的看法。 王洛宾,一个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一位被誉为“西部歌王”、“西部民歌之父”和民族文化交流使者的音乐家,他的人生,正如他在写给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诗中所说,“本是一场迷藏的梦”。这个梦仿佛一段交织在时空中的五线谱,却无始无终,永远与那一支支一首首如诉如泣响彻灵魂的歌谣回荡在祖国的山水之间。他创作了《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洗衣歌》《达坂城的姑娘》、《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