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口诀地图比例尺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为您整理“中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000,000或写成:1/50,000,000。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必须化单位。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1公里=1千米=1×1000米=1×100000厘米)
单位换算: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地图比例尺(scale on map)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或放大)的程度,因此也叫缩尺。
如1∶10万,即图上1厘米长度相当于实地1000米。
严格讲,只有在表示小范围的大比例尺地图上,由于不考虑地球的曲率,全图比例尺才是一致的。
通常绘注在地图上的比例尺称为主比例尺。
在地图上,只有某些线或点符合主比例尺。
比例尺与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和精度有关。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 000 000或写成:五千万分之一。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10千米。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根据两地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可计算两地的图上距离;根据两地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计算比例尺。
根据地图的用途,所表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图幅的大小和表示内容的详略等不同情况,制图选用的比例尺有大有小。
地图比例尺中的分子通常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通常比例尺大于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介于二十万分之一至一百万分之一之间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地理课本和中学生使用的地图册中的地图,多数属于小比例尺地图。
放大比例尺放大比例尺和地图比例尺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放大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放大的倍数。
如:原长度为1cm的零件,画在图纸上为10cm,则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0:1。
放大比例尺的分母(后项)通常为1。
专题03 地图的阅读1、地图的基本要素(或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2)表示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3)比例尺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比例尺的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范围越大,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内容简略;范围越小,选用的比例尺越大,内容详细;A B同图幅,不同比例尺地图比较3、方向: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下图为地图中的八个方位)(2)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注意: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之分,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之分;北极点周围都只有一个方向,都指向南,南极点周围都指向北。
【知识归纳】4、图例:【典例分析】例1:在比例尺为1:3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间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A.5千米 B.50千米 C.180千米 D.18千米【答案】 C【解析】先要明白1千米=100000厘米,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以得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6×3000000=18000000㎝=180千米例2、在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A.1/4 000 000 B.1∶10 000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D.三千万分之一【答案】D【解析】先把ABCD四个比例尺统一成数数字比例尺,C为1/500000,D为1/30000000,根据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方法: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以选D例3、假设教室里挂有图幅同样大小的下列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湖北地图 D武汉地图【答案】D【解析】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所以选D.例4: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的经度是_____,B点的纬度是_____;(2)A、B、C、D四点中位于南半球的点是_____,位于西半球的点是_____;(3)A在B的_____方向,B在D的_____方向,D在C的_____方向。
一、 地图三要素一、知识要点梳理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方向、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 。
考点一:地图上方向的判读1、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4、野外定向的方法有哪些?①指南针定向法;②北极星定向法; ③太阳定向法;考点二: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形式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_大,内容 简略 。
考点三:图例和注记(记住课本P10、P112常用图例)二、地球概况、纬线一、知识要点梳理考点一: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 稍扁 、赤道 略鼓 的 不规则 球体.2、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约__5.1亿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_6371__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__4万__千米.考点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两种形式( )( )( )( ) ( )( )( )( )( )2、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逆时针 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顺时针 (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考点三:纬线 1、纬线的特点2、纬度的划分:____赤道_____南北____北____南__纬度的分界线。
又是最__长___的纬线。
4、特殊纬线:赤道的纬度是 0°,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N ,南回归线的纬度是23.°S ,北极圈的纬度是66.5°N ,南极圈的纬度是66.5° S ,北极点的纬度是90°N_,南极点的纬度是90°S 。
5、低中高纬度范围:低纬度的范围是 0°至30°,中纬度的范围是30°至60°,`高纬度的范围是60°至90°。
考点热度★★★☆☆一、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1)定义: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法:a.线段式:在地图上面一条线段,并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b.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如:1:100或1/1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厘米,即1米。
c.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m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50千米。
2.地图的方向(1)方向的种类:从方向的种类来看,地图上主要有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还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特殊方向。
(2)方向的表示方法:a.一般定向法:在既无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时,一般遵循“上北下南,左西有东”的原则。
b.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所指的方向一般是北方,根据北方分别确定其他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图的图例和注记(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2)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叫做注记。
(3)图例和注记的作用:图例和注记可以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二、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与等深线(1)等高线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上一般都标m高度,单位是米。
②等高线的特点a.同一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b.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差相等。
c.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今天分享的内容就是一位地理老师写的初一上册记忆口诀,一共16个方面,背完就记住了上册的全部内容,不信,你试试!1.经纬线特点南北为经线,相对成等圈。
长度都相等,形状是半圆。
东西为纬线,独成平行圈。
长度不相等,形状是圆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地球形状大小地球是个大球体,面积5.1亿平方千。
半径六千三百七十一,赤道周长约四万。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经纬度判定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向西增大是西经,向东增大是东经。
判断好后添字母,东E西W北N南S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北纬是北球,南纬是南球。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绕日公转,四季出现,五带划分。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北逆南顺。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转中心,地球地轴。
公转中心,就是太阳。
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公转示意图,时间一定要牢记。
两至日期二十二,两分日期减加一。
冬至阳光射南回,昼短夜长北极夜。
夏至太阳射北回,昼长夜短北极昼春分秋分射赤道,全球昼夜一样长。
5.地球五带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回归和极圈,度数要分清。
回归二三五,极圈六六五,别忘添字母①温,指温度。
五带气候特点热带阳光直射,气候终年炎热。
寒带极昼极夜,气候终年严寒。
温带两个没有,气候四季分明。
6.地图辨方向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纬线指东西,经线指南北。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地图要素要牢记,方向图例比例尺。
洲界国界要分清,铁路公路看清楚。
方向判断三步走,一看标了方向没。
二定中心点坐标,三画十字坐标系。
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比例尺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比例尺比例尺大于和等于1:10万的地图,如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等的地图可称为大比例尺地图。
比例尺小于1:10万并大于1:100万的地图,如1:25万、1:50万等的地图可称为中比例尺地图。
比例尺小于和等于1:100万的地图,如1:100万、1:250万、1:600万、1:2000万等的地图可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总结:其表现形式有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铁煤石油的分布下面是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铁煤石油的分布: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过上面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
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
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
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通过上面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地图比例尺的解题技巧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作为地图的一个组成部分——比例尺则是地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对地图比例尺的熟练把握,有助于领会地图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提高读图的水平。
认识地图比例尺。
比例尺是图上某一线段的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也有人把比例尺称为缩尺。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地图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1)直线式:在地图上画一线段,并注明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千米;(2)文字式:在地图上直接用文字说明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千米;(3)数字式:用分数式或比例式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如文字式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的比例尺,其直线式比例尺为:。
,数字比例尺为1:1000000。
正确判断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的分子通常是1,一般来说,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或者说,比例尺的比值越大,比例尺就越大,比例尺的比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
如1:200000、1:30000与1:13000000三个比例尺比较,比例尺最大的应该是1:30000,因为其分母最小,或者说比值最大,所以比例尺最大;1:13000000的比例尺最小,因为其分母最大,比值最小,所以比例尺最小。
有的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并不十分直观,这时我们就要注意进行转化,然后进行比较。
例如:下列四幅图,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哪一幅?以上四幅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比较其比例尺的大小,我们可以从比例尺的概念入手,分别求出每一幅地图比例尺的表达式,然后比较四个表达式比值的大小,进而求出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线上1°纬度其实地距离为111.1千米,赤道上1°经度其实地距离为111.1千米。
据此,结合四幅图,我们可以在图中找出位置适中的某一经线,量出某两根纬线间的图上距离,然后利用地图比例尺的概念求出各幅地图比例尺的表达式,最后比较表达式的比值,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A图可在9°经线上量出42°30′—41°30′纬线间的图上距离(假设为a),得出A图比例尺的表达式为:a厘米/1×111.1千米(单位可暂时不化);B图可在133°经线(或132°、134°、135°经线)上量出34°—33°纬线间的图上距离(假设为b),得出B图比例尺的表达式为:b厘米/1×111.1千米;C图可在72°经线上量出20°—16°纬线间的图上距离(假设为c),得出C图比例尺的表达式为:c厘米/4×111.1千米;D图可在80°经线上量出10°—8°纬线间的图上距离(假设为d),得出D图比例尺的表达式为:d厘米/2×111.1千米。
中考地理必背考点之地图知识点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地图一、必背知识点1、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一个分子式,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一般画一个小地方,应该使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内容比较详细。
反之亦然。
3、方向地平面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有:指南针、北极星、手表和太阳、年轮 等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①经纬线判断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②指向标判断法:指向标的箭头指示北方;③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常用图例5、等高线:等高线越密集,地面坡度越大。
6、五种山区地貌: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其中山谷处有可能形成河流。
7、陆地上五种地形类型: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8、世界地形之最: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南美洲)世界海拔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亚洲)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美洲)9、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等。
二、专项训练下图为某学校平面图,读图完成1-3题。
1.早晨,小明站在校园中央,若想看到初升的太阳,应该仰望( )A.花坛那一侧的上空B.校门方向的上空C.教学楼那边的上空D.阅览室一侧的上空2.阅览室与实验室的实地距离为100米,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A.B.1:200000C.1:2000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3.当驾驶员不认识路,打开车上的导航地图,选择路线,边看图边行驶,可以省时省力,准确到达目的地。
车载导航地图属于( )A. 地形图B. 农业图C. 交通图D. 政区图4.放暑假了,长沙的某学生来怀化旅游,他想游览芷江受降坊,通道万佛山,洪江古商城等景点。
高中地理(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16个方向)考点详解(1)比例尺比例尺,表示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值,一般有三种描述形式:文字比例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①文字比例尺: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50km;②数值比例尺:1:5000000,即表示图上1cm,代表着实地距离5000000cm (50km);③线段比例尺:用图上的一段线段的长度,表示实际是多长的距离。
图1 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2)16个方向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东、南、西、北,在两个方向中间,又可以细分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但各个细分的方向,有时会偏向某一边,因此根据它偏向哪一边,又可以细分为东东南、西西北等8个方向。
图2 16个方向分布图例题图3 例题答案:A精讲精析:(1)判断方向。
当图中有明确的方向标识时,例如指北针,则按照图中的标识进行判读;当图中没有方向标识时,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来判断。
经寻找,题目中没有方向符号,因此默认图的上部为北。
因此村史管M位于西南方(左下方),T位于东北方(右上方),因此为甲、丙,排除乙、丁。
(2)分析比例尺。
图中右下方显示的比例尺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中一个小格的长度,代表着500m,两个小格则代表1000m。
该村东西长2km,南北长1km,因此东西的长度为4个小格,南北的长度为2个小格,因此为甲。
(3)确认答案。
甲的主干道(黑色实线)为南-北向,且河流为西西北-东东南向,与土木中的描述一致。
因此题目中描述的地区,为甲图。
总结(1)可以将比例尺看作一个分数,分数越小,则比例尺越小(1:500>1:5000),图上1cm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大。
(2)方向并不是只有简单的东南西北,而是细分为16个方向。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比例尺所表示的两点间的实地距离只是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它不考虑两点之间地势的高低。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大小的判断:等高距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坡度越小。
3.应用比例尺计算需注意的四个问题(1)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3)图像的大小有时会发生变化,因此图中的线段式比例尺往往不一定就是1厘米,故计算时要先量比例尺的长度,再根据该长度量算图中距离。
(4)一般情况下,图上距离的单位为“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是“千米”,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加五个“0”,厘米换算成千米时则要减五个“0”。
例1:读江苏省某地的人口密度图,回答1~2题。
注:图Ⅰ中人口密度为500人/km2,图上1cm代表10km,图Ⅰ中每点代表1000人。
1.江苏省的实地面积约为10万km2,在比例尺1∶10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约为()A.1cm2B.10cm2C.100cm2D.1000cm22.若将图Ⅰ放大成图Ⅱ,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Ⅱ()A.比例尺变为1∶20000000B.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kmC.每点代表2000人D.人口密度为500人/km2解析:第1题,江苏省的实地面积约为10万km2,根据图上面积/实地面积=比例尺的平方,可算出图上面积约为10 cm2,B项正确。
第2题,图Ⅱ面积是图Ⅰ的4倍,说明比例尺放大到了原图的2倍,即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5km,比例尺变为1∶500000;图Ⅰ放大成图Ⅱ,点的数量没变,因此每点代表的人数不变;人口密度不会随比例尺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口密度仍为500人/km2,D项正确。
答案:1.B 2.D。
口诀解决两难点
济宁市市中区安居镇第一中学孟祥新
今天的作业在我看来很有挑战性,一是说关于地图这部分的确有难点需要克服,另外一方面是说大家都能找出捷径克服,关键是哪种方法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更适合。
下面我想就两点内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地图中比例尺的大小、地理范围的大小和表达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如何判读。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很容易搞混,而且理解起来真的很别扭,考试的时候又往往成为必考常客。
鉴于此,我必须想法让同学们学会学懂。
我最初的做法是用口诀来解决的“小细大,大略小,后比例,要记牢”,12个字的口诀,我通常会让学生记住前面6个,后面的6个是起辅助理解作用的。
具体来说是这样解释的:在同样多大图幅上作比较,范围较小的内容,相对来说表达的比较详细,而所运用的比例尺就大;相反,范围大的内容,表达出来是比较粗略的,而比例尺也就小;前面6个字中出现了两次“小”和"大"字,后面的“小”和"大"是表示比例尺的,而前面的则是表示范围的,这样同学们记忆起来就不会混淆小和大的含义了。
运用这种简单的口诀,我再通过具体的题目来验证,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比如说:同样大图幅上分别会有济宁、山东、中国和世界地图。
对比内容最详细的,根据口诀“小细大”,直接找范围最小的济宁地图即可;若是在四幅图中找出比例尺最小的,根据口诀“大略小”,肯定是要找出范围最大的世界地图。
这种方法用起来简单快捷,甚至不需要同学们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仅是单纯地给学生以口诀而不能让同学们真正理解,从心里面想还是有点功利性,我不想做这样的老师。
于是我又想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同学们理解。
我是从比例尺的定义入手的,比如说甲比例尺1:10和乙比例尺1:1000,我首先请同学们说出甲和乙比例尺各自的含义:甲比例尺是指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厘米,乙比例尺
是指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厘米,具体运用时可以换做米或千米。
首先我会让同学们比较甲和乙比例尺的大小关系,甲比例尺大;接下来的工作是我将这两个比例尺转成轻易理解的生活例子:甲比例尺是指让一个人去干10个人的工作,而乙比例尺表示1个人干了100个人的工作,请同学们思考,甲和乙二者谁的工作量更大,顾及的工作面更广,很明显会说乙;最后请同学们思考同样时间内,谁做的工作更细致,更认真,同学们自然会想到甲。
由以上三个步骤的分析,我再把这个生活中的例子拿到我们的口诀中来,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济宁、山东、中国、世界地图的比较,犹如四个工人,工人“世界地图”在同样的条件下,干的工作量大,也就决定了工作质量不可能做的很详细,但是工人“济宁”,由于工作量小,所以质量也就很高。
二、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没有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之前,我采用的方法同样是口诀“山峰中高周低线闭合,脊低谷高崖重叠,鞍部对称取低处,陡坡密集缓坡疏”,具体来讲:山峰的等高线地形图呈现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的等高线地形图向低处凸出,而山谷的等高线则是向高处凸出,陡崖相对比较简单——等高线是重叠状态;鞍部位于山峰之间的位置决定了它的等高线表现形式是两个山峰等高线的中间较低处;陡坡的等高线相对比较密集,而缓坡的等高线则相对稀疏。
(图1、图2)
图1 图2
图3
口诀只是一种记忆的捷径,具体讲解时,我采用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在黑板上会出一副大山的立体图画(图3),然后在各横切面的外圈向下找点做垂线,最后将各点连成线,陡崖处自然会表现处各横切面向下做的垂线重合的状态。
这种方法需要画出来的大山立体感强,不过我还是有些勉强。
于是我选择另外更为简洁的方法,直接用课本当做大山来讲课。
我把课本的书脊面向同学们,当做山脊,然后在书脊处找几个横切面,准确的说是几条线,向下做垂线到桌面上,最后在桌面上会出现一条条弧形的等高线,每一条线上表上海拔高度,很明显地看到等高线的凸出方向是向低处。
同理,当把书页展开面向同学们时,同学们看到的是山谷的画面,然后在桌面上绘制出山谷的等高线地形图。
按照这种方法,我充分利用书本分别做出陡崖、鞍部(两本书)、山峰、陡坡以及缓坡,效果也是不错的。
在没有别的想法前我一直觉得这种方法还是比较适合自己的学生的,但我是始终相信肯定会有更形象直观的方法,为此我一直在努力,终于后来通过别的途径看到了丁老师的一节等高地形图的识别、判读及运用的三维课件,无限感慨,后还向丁老师请教,才知制作起来有些难度,可能会牵扯到一些地理机密信息的东西,也就作罢。
不过给我的启发倒是不小,于是后面我有了充分利用google,甚至想学习google mapper制作地图的想法。
学习一直在路上,唯有学习才能够充实,教师的幸福感也正体现在无休止的学习中吧!渴望学习的心态会让我在生活中获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