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常用200种常用中药饮片排名

临床常用200种常用中药饮片排名

临床常用200种常用中药饮片排名
临床常用200种常用中药饮片排名

临床常用200种常用中药饮片排名通过对全国18个省21家医院43万多张汤剂处方的数据分析,得到的成果之一——确定了临床汤剂中最常用的中药饮片,列出前200种,供参考。

排序药物名总处方频率%

1 甘草190376 43.80

2 茯苓155169 35.70

3 当归123357 28.38

4 白术123268 28.36

5 白芍118329 27.23

6 黄芪106250 24.45

7 丹参92561 21.30

8 柴胡89185 20.52

9 陈皮85876 19.76

10 黄芩80709 18.57

11 川芎79357 18.26

12 地黄78658 18.10

13 赤芍77018 17.72

14 党参60430 13.90

15 麦冬56429 12.98

16 牡丹皮55936 12.87

17 枳壳52121 11.99

18 金银花51481 11.85

19 桔梗49574 11.41

20 太子参48595 11.18

21 山药47871 11.01

22 薏苡仁47152 10.85

23 连翘46960 10.81

24 延胡索46651 10.73

25 郁金44653 10.27

26 防风43415 9.99

27 泽泻42484 9.78

28 香附40276 9.27

29 炙甘草40060 9.22

30 山茱萸39651 9.12

31 法半夏39563 9.10

32 砂仁39002 8.97

33 桃仁38568 8.87

34 蒲公英37567 8.64

35 黄连37479 8.62

36 玄参35685 8.21

37 酸枣仁35494 8.17

38 桂枝35480 8.16

39 厚朴35325 8.13

40 红花34980 8.05

41 苍术34091 7.84

42 黄柏34056 7.84

43 葛根33998 7.82

44 苦杏仁33854 7.79

45 鸡内金33656 7.74

46 五味子33499 7.71

47 女贞子32386 7.45

48 木香32193 7.41

49 牛膝31822 7.32

50 浙贝母31810 7.32

51 枸杞子31322 7.21

52 杜仲31217 7.18

53 麦芽30931 7.12

54 半夏30382 6.99

55 知母30236 6.96

56 山楂29076 6.69

57 鸡血藤28703 6.60

58 熟地黄28672 6.60

59 菟丝子24387 5.61

60 白芷24332 5.60

61 菊花23850 5.49

62 瓜蒌23586 5.43

63 夏枯草22873 5.26

64 莪术22676 5.22

65 枳实22286 5.13

66 土茯苓22272 5.12

67 川牛膝22150 5.10

68 桑寄生22098 5.08

69 栀子21809 5.02

70 远志21790 5.01

71 川楝子21712 5.00

72 益母草21679 4.99

73 续断21579 4.97

74 薄荷21252 4.89

75 蝉蜕21130 4.86

76 牡蛎20789 4.78

77 前胡20419 4.70

78 地龙19753 4.55

79 鱼腥草19625 4.52

80 荆芥19208 4.42

81 僵蚕19158 4.41

82 天麻19094 4.39

83 桑白皮18564 4.27

84 紫菀18426 4.24

85 大黄18088 4.16

86 百部17889 4.12

87 莱菔子17679 4.07

88 钩藤17595 4.05

89 竹茹17503 4.03

90 苦参17401 4.00

91 细辛17348 3.99

92 牛蒡子16963 3.90

93 车前子16462 3.79

94 石菖蒲16423 3.78

95 桑叶16191 3.73

96 威灵仙15899 3.66

97 白茅根15763 3.63

98 板蓝根15712 3.62

99 羌活15364 3.54 100 枇杷叶15162 3.49 101 芦根15111 3.48 102 款冬花14879 3.42 103 石膏14851 3.42 104 独活14589 3.36 105 地骨皮14547 3.35 106 白鲜皮14098 3.24 107 炙黄芪13747 3.16 108 炙麻黄13586 3.13 109 北沙参13515 3.11 110 百合13228 3.04 111 仙鹤草13221 3.04 112 猪苓13176 3.03 113 黄精13142 3.02 114 射干13077 3.01 115 茵陈13043 3.00 116 泽兰12961 2.98 117 乌药12696 2.92 118 合欢皮12659 2.91 119 佛手12475 2.87 120 石斛11782 2.71 121 珍珠母11773 2.71 122 柏子仁11580 2.66 123 三棱11477 2.64 124 车前草11189 2.57 125 蜈蚣11155 2.57

126 何首乌10946 2.52 127 补骨脂10931 2.52 128 青皮10911 2.51 129 淫羊藿10772 2.48 130 川贝母10741 2.47 131 紫苏梗10710 2.46 132 紫草10685 2.46 133 紫苏子10570 2.43 134 虎杖10356 2.38 135 焦栀子10344 2.38 136 天花粉10021 2.31 137 墨旱莲10010 2.30 138 巴戟天9825 2.26 139 升麻9643 2.22 140 海螵蛸9606 2.21 141 蒺藜9579 2.20 142 木瓜9577 2.20 143 干姜9509 2.19 144 苍耳子9341 2.15 145 金钱草9321 2.14 146 紫苏叶9306 2.14 147 淡竹叶9280 2.14 148 地肤子8906 2.05 149 豆蔻8825 2.03 150 全蝎8557 1.97 151 茜草8545 1.97 152 肉桂8461 1.95 153 葶苈子8402 1.93 154 路路通8375 1.93 155 玉竹8299 1.91 156 吴茱萸8284 1.91 157 桑枝8197 1.89 158 佩兰8060 1.85

159 肉苁蓉8009 1.84 160 火麻仁7807 1.80 161 秦艽7574 1.74 162 王不留行7554 1.74 163 大青叶7528 1.73 164 南沙参7395 1.70 165 野菊花7387 1.70 166 瞿麦7343 1.69 167 芡实7288 1.68 168 伸筋草7122 1.64 169 蒲黄6994 1.61 170 半枝莲6953 1.60 171 小蓟6931 1.59 172 扁蓄6869 1.58 173 滑石6851 1.58 174 谷芽6848 1.58 175 白扁豆6751 1.55 176 胆南星6641 1.53 177 忍冬藤6617 1.52 178 皂角刺6550 1.51 179 麻黄6525 1.50 180 狗脊6461 1.49 181 大腹皮6341 1.46 182 瓜蒌皮6336 1.46 183 天冬6272 1.44 184 姜黄6207 1.43 185 乌梅6185 1.42 186 制何首乌6128 1.41 187 地榆6004 1.38 188 穿山甲5943 1.37 189 石决明5727 1.32 190 土鳖虫5704 1.31 191 辛夷5669 1.30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0

中约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 (1)佩兰与泽兰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fortuneiTurcz. 的干燥全草切节。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lucidusTurcz.干燥全草切节。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 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eHsiaoetK.C.Hsia 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 的干燥鳞茎。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 nsisMaxim 的幼小鳞茎。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eThunb 根茎的切片。 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 nthesKirilowii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unifloraHao 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 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质坚,细腻、味微苦。天花粉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 的根切片。切片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质坚韧、纤维性强或显粉性,味微甜。葛根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 (4)秦皮与合欢皮 秦皮:木犀科苦枥白蜡树Fraxi nu srhy nchophllaHa nee 、白蜡树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一)基本概念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中药饮片鉴定的意义就是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和使用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为中药研究的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在中医药研究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中药的鉴定,只有把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定方法与特征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鉴定的目的。 (三)中药饮片鉴别的常用方法 中药饮片鉴别常用的方法以中药的性状鉴别和传统的经验鉴别为主。主要应用人的感官,采用手摸、眼看、鼻嗅、口尝、辅以耳听及水试和火试等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主要工具有放大镜,紫外光灯、酒精灯、

(整理)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章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应当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方剂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中成药的基本原料,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临床疗效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但是,随着中药饮片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及部分外来中药饮片的冲击,致使出现了大量的不按规定炮制方法炮制的中药饮片流入市场,从而导致了中药饮片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 近年来,中药材抽验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在这当中有大部分是一些不法分子故意造假(重金属超标的虫草、模具压制的人参、土豆染色做成的天麻等),售假。有的则是中药材保管发生变质。中药材的鉴别不具有一定中药鉴别常识是很难鉴别真伪的。安排这次培训的目的,为了方便从药人员能够对中药材进行简单的快速鉴别,根据中药的某些成分的特性,快速鉴别一些中药。 一、药用植物学知识 1 .药用植物的分类 现以黄连为例示其分类等级如下: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属………………黄连属 种………………黄连 2. 植物组织的类型 2.1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由于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分化,使植物体得以生长 2.2薄壁组织:基本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贮薄壁组织藏、吸收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 在植物体内担负着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又称营养组织 2.3保护组织:表皮(毛茸(腺毛非腺毛)、气孔(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种不同的组织的复合体) 保护着植物的内部组织,控制和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病虫的侵害以及机械损伤等。 2.4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2.5输导组织:管胞与导管;筛管、伴胞与筛胞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2016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李峰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一)基本概念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中药饮片鉴定的意义就是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

中药饮片的识别

谈中药饮片的识别及中药鉴定新技术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王春根教授一.中药饮片的识别 我国自古以来把具有防治疾病的物质,统称“药物”。到十九世纪西医传入中国后,人们为了便于区别,才把这些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改称“中药”或“国药”。 凡是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等药物及其制成后的各种药物,统称为“中药材”。凡是采集后未经加工或初步加工的药物,称“原药材”。 将完整的原药材切制加工成“片”、“丝”、“块”、“段”等形式,以及经水、火、辅料或将特殊加工后的中药材,临床上可直接配方应用的药物,称“饮片”或“中药饮片”,如苏木丝、桂枝片等等。 根据中医用药理论,炮制加工,可供内服或外用的药物,则称“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消炎丸、三七伤药片、冠心苏合丸、复方感冒灵、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颗粒剂、速效救心丸等等。 今天我们来讨论中药饮片的识别,其鉴定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基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以及理化鉴定等四大方法。

下面来讨论四类方法。 (一)基源鉴定 基源鉴定就是运用原植物(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以确定其正确的学名。具体操作步骤:①观察药用部位的形态②查对文献③核对标本 (二)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或感官分析法或称经验鉴定,这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便有效的方法来鉴别中药饮片的性状。这种鉴定具有简单、易行、快速的特点。这种方法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必须见多识广才能正确无误。通常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向有实践经验的老药工学习传教,才能得心应手。 性状鉴定应尽量选取特征明显的药材或饮片,观察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内容,必要时可与已知标本对照比较。 1、形状 药材或饮片的外形特征,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如圆柱形、纺锤形、扁球星、团块状、不规则形、类圆形药片、斜片、纵片等。 老药工使用形象语言来描述,如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饮片加工不规范、破碎明显又称“苍蝇头”、“蚊子脚”如此形容。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意义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中药材大多来源于植物,特别是同科同属的植物器官形态相近,炮制后往往外表形态、颜色近似,不易区分,容易发生混淆,另外还经常出现假冒掺伪现象,给饮片的鉴别增加了难度,例如用纸丝染色充西红花,用紫苏子充菟丝子,月季花当玫瑰花使用,苏木当降香使用等,所以鉴别中药饮片的品种真伪、优劣,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是执业中药师的基本功,有必要提高执业中药师鉴别中药饮片的能力。 二、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实际上就是传统的经验鉴别,是用人的感官,采用看、尝、嗅、听、手摸及水试和火试等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主要工具有放大镜,紫外光灯等。它简便易行,在药房柜台即可进行,鉴别时可运用植物分类学、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鉴别。 1、形状 中药饮片因其来源不同,植物器官不同及炮制方法不同,饮片的类型有多种,如圆片,有白芷、白芍、泽泻等,长方形片,如葛根、杜仲等,斜片如黄芪等,条片状,多为皮类药材及叶类药材,如丹皮、厚朴、枇杷叶等,段状片,多为草本类及细长枝条根,如荆芥、紫苏、党参、牛膝等,果实、种子一般为类圆球形,如五味子饮片,扁圆形如酸枣仁饮片,心形如苦杏仁饮片等,大者常切成类圆形片状等,如木瓜饮片、槟榔饮片。中药饮片片型的长短厚薄,是饮片规格、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的规定,片:0.5mm以下为极薄片,1~2mm为薄片,2~4mm为厚片;段长:10~15mm;块:8~12mm 的方块;皮类丝宽2~3mm,叶类丝宽5~10mm。有的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有补充。如2~4mm 为中片,4~5mm为厚片,5~10mm为短段,10~15mm为中段,长约30mm为长段等,各地中药炮制规范具体尺寸略有不同。 2、表面 是饮片最具特征的地方,切片的饮片可分为周边(即外表面)和切面(即横切面)。外表面属植物的保护组织,切面是植物分生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综合反映。如白芷的周边具纵皱纹,木香的周边具网状皱纹,即双子叶植物根、根茎、茎、皮的最外层常由木栓细胞组成,因此饮片外表面显得较为粗糙,有时呈鳞片状剥落,单子叶植物根、根茎外表无木栓层,外表面较为光滑,如麦冬、天冬。 饮片的切面大多为横切面,特征非常重要,可通过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特征区别不同的品种及易混淆的饮片。 观察饮片横切面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及蕨类植物,一般说来,双子叶植物根、根茎等,形成层成环,呈放射状纹理,根茎、茎中央有髓。单子叶植物根为内皮层环,皮部宽、中央有髓,中柱一般较皮部小,如百部、麦冬等。单子叶植物根茎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如白及。蕨类植物根茎、叶柄基部的中柱有一定形状或分体中柱环列,如狗脊根茎饮片中柱呈圆形环,紫萁贯众饮片叶柄基部中柱“U”字形,绵马贯众饮片叶柄基部分体中柱环列等。有的中药饮片具异常构造如牛膝、川牛膝,具同心多层异型锥管束环,商陆饮片切面上显“罗盘纹”;何首乌饮片切面上显“云锦状花纹”,大黄根茎饮片髓部具多数“星点”等。木质藤本植物导管较粗大,饮片切面上呈小孔洞,如川木通饮片。皮类中药有的干皮组织中纤维束和薄壁组织相间排列,折断面显层状结构,如黄柏饮片、秦皮饮片。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重要的识别特征,如人参、西洋参、五加皮具树脂道,饮片皮部具棕黄色小点;苍术具大型油室,饮片显“朱砂点”;鸡血藤具分泌细胞,饮片皮部有树脂样红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_0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 (1)佩兰与泽兰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fortuneiTurcz.的干燥全草切节。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lucidusTurcz.干燥全草切节。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eHsiaoetK.C.Hsia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的干燥鳞茎。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 的幼小鳞茎。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eThunb根茎的切片。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unifloraHao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质坚,细腻、味微苦。天花粉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根切片。切片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质坚韧、纤维性强或显粉性,味微甜。葛根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 (4)秦皮与合欢皮 秦皮:木犀科苦枥白蜡树FraxinusrhynchophllaHance、白蜡树 FraxinuschinensisRoxb.、尖叶白蜡树

中药饮片鉴别

1.半夏 【饮片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块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生半夏为类圆形薄片,直径1~1.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有的可见小凹点状的棕色根痕。切面类白色,粉性,洁白细腻,或角质状。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为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或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2.天南星 【饮片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1.块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生天南星为扁长肾形薄片,直径1.5~6.5cm,外表面黄白色至淡棕黄色,未除尽外皮部分呈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的可见茎痕及麻点状须根痕。切面黄白色,粉性。气微辛,味麻辣。 制天南星为类圆形薄片。切面淡黄褐色,半透明角质样,光滑。质坚脆。微臭,味辛。 胆南星为方块状或圆柱状。棕黄色、灰棕色或棕黑色。质硬。气微腥,味苦。 3.浙贝母 【饮片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鳞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为肾形、新月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直径1~3cm。外表面类白色至黄白色,未除尽外皮部分呈淡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的可见根的残基。切面类白色至淡棕黄色,粉性,边缘色较浅。气微,味苦。 4.川贝母 【饮片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1avayi Franch.鳞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为类圆形、肾形、细条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直径0.3~2.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棕黄色,有的可见棕褐色基部和稍尖的顶端。切面类白色,粉性,有的可见中间微凹的长条形浅槽。质坚脆。气微,味微苦。 【鉴别要点】以上四种均为常用饮片,形态相似,均属单子叶植物,色白、粉性是它们共同的特征。半夏、天南星为块茎,须根在上端围绕茎生长,显麻点状须根痕,半夏为类圆形,天南星为扁长肾形,两者大小也不同。浙贝母、川贝母为鳞叶,须根生长在下部鳞茎盘上,饮片弯曲明显,均含有生物碱而味苦。浙贝母片型较大,川贝母较小,有的一端尖。 5.人参 【饮片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根的切片。

几种常用相似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几种常用相似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发表时间:2019-05-07T10:40:41.933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1月作者:罗仁书何治勇刘廷杰[导读] 当前市场上的中药饮片中,有很多性状相似,但是功效却不同,在临床使用中由于保管不当,可能混淆使用,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影响治疗质量。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罗仁书何治勇刘廷杰摘要:当前市场上的中药饮片中,有很多性状相似,但是功效却不同,在临床使用中由于保管不当,可能混淆使用,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影响治疗质量。故此,应该做好性状相似易混中药饮片鉴别工作,把握不同中药饮片特点,结合临床治疗要求进行选择,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就几种常见性状相似易混的中药饮片鉴别展开分析,以便于为后续临床治疗活动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中药饮片;性状相似;北豆根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 我国的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很多中药饮片性状相似易混,如果混淆使用可能为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于当前常见的性状相似易混的中药饮片而言,尽管性状相似,但是功能却不同,需要把握不同中药饮片特质,在临床治疗中准确鉴别与合理使用,提升治疗效果。加强常见性状相似易混的中药饮片鉴别研究,可以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依据。 1 北豆根与山豆根 1.1北豆根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其性状特征为:细长圆柱形,伴有短节状和弯曲细根;直径为0.3cm~0.8cm;北豆根表面呈现黄棕色至暗棕色,有纵皱纹和突起根痕,外皮很容易剥离;饮片切面皮较薄,木部呈现为类白色和淡黄色;饮片为圆形,厚2mm,直径4mm~8mm。北豆根不容易折断,伴有气微、味苦,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和祛风止痛功效[1]。 1.2山豆根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其性状特征为:不规则的结节状,有长短不一的分枝;饮片表现为圆形,直径0.7cm~1.5cm,厚度为2mm。顶端有茎基,外表呈现棕色至棕褐色,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皱纹;饮片切面木部为淡黄色,皮部则为浅棕色;质地坚硬,不易折断,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利咽的作用。 2 川牛膝和牛膝 2.1川牛膝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其性状特征为:呈近圆柱形,长30cm~60cm,直径0.5cm~3cm;表面为灰褐色或黄棕色,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纵皱纹和突起皮孔;质地坚硬,不易折断,具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的作用。 2.2牛膝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其性状特征为:细长圆柱形,部分牛膝稍有弯曲,长15cm~70cm,直径0.4cm~1cm;表面呈现淡棕色或灰黄色,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纵皱纹和侧根痕;质地坚硬,易于折断,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2]。 3 木香与川木香 3.1木香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其性状特征为: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度5cm~10cm,直径0.5cm~5cm;表面呈现灰棕色,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皱纹、纵沟和侧根痕,切面中部有明显菊花心状的放射纹理;质地坚硬,不易折断,具有行气止痛、健胃消食作用。 3.2川木香 川木香为菊科植物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的干燥根,其性状特征为: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稍弯曲;长10cm~30cm,直径1cm~3cm;根部伴有黏稠胶状物,呈现暗褐色或黄褐色,纤维束形成密集的斜方形网纹;质地坚硬、气味苦,具有行气止痛功效[3]。 4 防风与前胡 4.1防风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其性状特征为: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呈现棕色和棕灰色;直径0.5cm~2cm;靠近根部区域有毛状叶基,伴密集节纹,质地柔软,有纵皱纹和突起;切面平坦,存有裂隙;气微甜,有香气,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4.2前胡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其性状特征为:不规则的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稍扭曲;直径1.0cm~2.0cm左右,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根头部多有茎痕和纤维状叶鞘残基,饮片密布纵沟纹和皱缩;切面表现为黄白色,有突起根痕和黄色小油点,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前胡边缘有裂隙存在;质地坚实、气味苦,易于折断,具有降气化痰、散风清热功效。 5 附子和白附子 5.1白附子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其性状特征为: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长2cm~5cm,直径1.0~3.0cm;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的功效。 5.2附子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同白附子形状相似。其加工方法包括盐附子、淡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等,其中当属白附片和黑顺片为主;黑顺片表面呈现暗黄色,白附片呈现黄白色,半透明状;气味淡。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不可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等联合使用,临床应用中很容故意混淆。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治疗中几种常用且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开展鉴别,从而 在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安全性以及保障中医治疗效果。方法:在充分结合笔者多年 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从来源、性状以及科属等方面对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开 展鉴别。结果:在中医治疗中诸如半夏与水半夏、大血藤与鸡血藤以及山豆根与 北豆根等几种常用中药饮片虽然极易出现混淆的情况,但通过一定的鉴别要点仍 是能够将其很好区分出来。结论:通过论述笔者在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的 经验,以期能够在切实有效地提升中药饮片鉴别水平基础上,为提高临床中药用 药安全性以及保障中医治疗效果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中药饮片;混淆品种;比较;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30-02 中医作为我国重要的疾病治疗方法,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使其治疗所用中药种 类品种繁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药种类大概有八千多种,而其 中较为常用的有600多种,这为确保中医疗效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受诸多 因素所影响,目前在一些中药饮片存在着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以及一药多源等容 易产生混淆情况,这就使得中医治疗用药时极易出现使用到错误中药饮片的现象,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治疗效果无法保障,甚至是产生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情况, 因而这就要求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必须做好中药饮片鉴别工作。对此,本文将基于 笔者实践,重点围绕中医治疗中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半夏与水半夏鉴别 根据笔者对半夏与水半夏研究可知,二者同属于天南星科植物根茎类中药, 对它们的鉴别要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从形状大小鉴别。 半夏通常呈类球形或扁圆球形,而水半夏则为圆形或类圆锥形,即前者比后者更圆。半夏一般直径为l~1.5cm,水半夏直径则为0.5~1.8cm;其次,从二者切面、气味与味道鉴别。半夏由于粉性较高使其断面呈白色,而水半夏颜色较淡通常为 乳白色或浅黄白色。半夏气味轻但味辛辣麻舌刺喉,而水半夏气味较小且味道微涩。 2.大血藤与鸡血藤鉴别 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大血藤与鸡血藤鉴别要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从植物 科属鉴别。大血藤属于木通科植物,而鸡血藤属于豆科植物;其次,从形状与切 面鉴别。大血藤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并且栓皮脱落后呈红棕色,鸡血藤虽表面也呈 灰棕色,但其栓皮脱落后为红褐色。大血藤切面为平整环状,可见六处嵌入黄白 色木质部与被红棕色射线隔开的导管小孔,鸡血藤切面不整齐裂片状,木质部呈 淡红色以及导管小孔不规则,除此之外其皮部内侧往往会产生红褐色或黑棕色树 脂状分泌物。 3.山豆根与北豆根鉴别 山豆根与北豆根也是中医治疗中较为容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之一,对此笔者认 为这二者鉴别要点主要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植物科属鉴别。山豆根属于豆科植 物越南槐,而北豆根则是防己科植物蝙蝠葛;其次,从大小与质地鉴别。山豆根 直径为0.5~1.5cm,质地坚硬,而一般北豆根要小于前者,其直径仅为0.3~ 0.8cm,质地韧脆;最后,从二者切面、气味与味道等鉴别。山豆根切面往往呈 现出皮部淡棕色、白棕色以及木部黄白色,并且可见棕色环纹或髓部,而北豆根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

桂枝 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产于、及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中文学名桂枝别称玉桂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樟目科樟科属樟属分布区域、、、、、等地采收时间春、夏二季用量 3~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归经 归肺、心、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 相关配伍 ①与白芍等同用,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 ②与枳实、薤白等同用,用于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 ③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用于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者。

④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用于治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 ⑤与附子同用,可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者。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禁忌 桂枝辛温助热,易动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荆芥 荆芥,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中文学名荆芥别称香荆芥、线芥、假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唇形目科唇形科属荆芥属种荆芥分布区域、、等地采收时间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用量 5~10g 毒性无毒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 味辛,性微温。 归经 归肺、肝经。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课件: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学习重点: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常用中药饮片的来源、特征及其常见伪品、易混淆品的鉴别要点;常用中药饮片的地方习用品植物来源、使用地区、饮片特征及不同品种间的鉴别要点。 学习指导:中药饮片是药材经炮制后供中医临床调剂或制剂的药物。中药材大多来源于植物,少数来自动物、矿物及加工品,品种多,来源复杂。由于植物器官,特别是同科同属的植物器官形态相近,加之炮制后的饮片往往失去了 原药材的形状,以及全国各地使用习惯的不同等原因,给饮片的鉴别增加了难度。以至于在饮片的购销经营及 调剂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伪劣品、混淆品、掺伪品,有时甚至发生配方差错,轻者延误病情,造成经济损失, 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掌握饮片的鉴别知识,对提高执业药师的执业技能非常重要。本部分内容从饮片形 状、表面、质地、折断面、气味等几方面,结合植物分类学、解剖学知识及大量实例介绍了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半夏、天南星等38种中药饮片的来源、特征及其伪品、易混淆品的鉴别要点,以及贯众 等8种中药饮片的地方习用品植物来源、主要使用地区及饮片特征。由于植物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在一 起而形成的,来源不同、器官不同、成分不同,其组织的组成也就各不相同,进而在饮片性状特征的表现上就 会产生差异,此外,一种饮片往往有多个主要特征。这就要求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比较和总结,在工作实 践中综合观察,方能牢牢掌握。 中药饮片鉴别的意义 中药饮片是药材经炮制后供中药配方、中医临床治病、防病的药物。中药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少数来自动物、矿物和加工品,炮制后的饮片常失去了原药材的形状。由于植物器官、特别是同科同属的植物器官形态相近,炮制后的饮片往往外表形态、颜色相似,不易区分,加上全国各地使用习惯不同,给饮片的鉴别增加了难度,以至于时常发生配方差错,如把月季花当作玫瑰花使用;把洋金花当作凌霄花使用;把金钱草当作连钱草使用;把信石粉当作滑石粉使用等。有时甚至出现假冒掺伪现象,如将山茱萸、五味子染色,或用纸丝染色冒充西红花;用小泛丸冒充菟丝子;用其它

中药饮片辨识

《中药市场与中药辨识》学习感悟 赵泽华 作为一个北中医人,还没学中药的我对中药的认识只限于它是静静躺在药斗里的药香四溢的药材,对“道地药材”、“同仁堂”有一定的概念。直到上了《中药市场与中药辨识》这门课,眼界豁然大开,才明白中药是药品亦是商品,是商品就要流通于市场,有市场、有交易就会有真假优劣。因此了解中药市场现状,辨别中药真假优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先从中药商品谈起。中药作为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具有专属性、两重性、限时性、质量控制的严格性;中药作为商品,分为两种,一种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组成的中药材商品,另一种是中成药商品。商品学的核心是质量,因此中药市场与中药辨识的核心也是质量,正所谓“按质论价”。影响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人,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人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决定着中药商品的质量,从生产种植、采收、加工、质量检验与包装到流通过程中的运输装卸、仓库储存、销售服务再到使用过程,无一不要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保证中药的质量。 中药分规格和等级,比如说高丽参的规格有天、地、良、切、尾,同种规格或同一品种又可分出等级,比如天18、天36,规格和等级不同,就意味着质量不同,比如冬天麻优于春天麻,春三七优于冬三七。等级的划分容易理解,那么规格是如何划分的呢?其实有很多划分依据。一是生长模式,如人参分野生的山参和人工种植的园参;二是产地,如白芍分杭白芍和亳白芍;三是采收时间,如天麻分冬麻和春麻;四是药用部位,如当归分全归和归头;五是生长期,如连翘分青翘和老翘;六是加工净度,如远志分全远志和远志肉;七是质量,如甘草分质量较好的西草和较差的东草;八是炮制方法,如白术分生白术和炒白术。当然,也有不分规格不分等级的统货。 再谈谈中药市场。且不说有那么多假冒伪劣的现象,光是看看那么多纷繁杂乱的药材,就够让人眼花缭乱的了,再听听那么多相似相近、只一字之差的药名,更是无从选择、不知所措。不懂一定的行道是不行的,只有懂行才能用一双火眼金睛挑出最好的药材来。

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与应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9组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与应用 吴君陈斌菲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浙江台州318020 摘要:[目的] 增强对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与应用能力。[方法] 从植物来源、性状鉴别与功效主治方面进行辨析。[结果] 通过性状鉴别要点可以简单、快速鉴别饮片。[结论] 提高临床中药饮片鉴别能力,以保证患者用药有效、安全。 [关键词]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功效应用 中药易混淆饮片是指药材名同物异,或性味功效相近而混用,或非正品当做正品应用的药材品种。尤其是名称相似和颜色相近的,极易混淆,可能造成配方错误。虽然现在中药鉴别方法很多,但对于基层岗位上工作的大多数中药人员来说,性状鉴别在实际工作中更实用。孔增科等主编的《易混淆中药品种辨析与临床应用》收载常用中药正品及其混淆品138组,430多个品种共560多种饮片。笔者经工作实践总结出9组易混淆饮片如下: 1 黄芪、红芪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红芪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1],二者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都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二味中药饮片性状鉴别在于:(1)外表面:黄芪外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而红芪表面呈灰红棕色。(2)木部:黄芪木部具有裂隙,而红芪质坚而致密。(3)皮部所占比例:黄芪切断面皮部占半径的2/5~3/5,而红芪皮部约占1/3~1/2。 2 青果、西青果青果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西青果,又名“藏青果”,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二者的功效大致相同,为清热生津,利咽解毒,用于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咽喉干燥。二者药材主要鉴定点:(1)两端性状:青果两端钝园,西青果一端尖,另一端钝。(2)果实内部:青果内有3室,各有种子1粒;西青果内部只有1室,常呈空心状。 3 通草、小通草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而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及中国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干燥茎髓。二个功效相似,都有清热,利尿,下乳之功。二者饮片鉴别最主要的差异是断面:通草断面是空心的,纵剖面薄膜呈梯状排列,而小通草断面是实心的。 4 木通、川木通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而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二者功效相似,都具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主要鉴别点:(1)外表面:木通表面灰棕色到灰褐色,而川木通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2)切面:木通切面皮部较厚,棕褐色;川木通皮部极薄,常脱落,木部淡黄棕色或淡黄色,其间密布细孔状导管。(3)味:木通味微苦而涩,川木通微淡。 5 姜黄、片姜黄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而片姜黄为植物温郁金的干燥根茎。二者都具有破血行气,通径止痛之功。鉴别点:(1)表皮颜色:姜黄表皮为深黄色,片姜黄为灰黄色。(2)切面颜色和质地:姜黄切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片姜黄为灰白色至棕黄色,略粉质,具多数筋脉点。 6 桃仁、苦杏仁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二者都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桃仁还具有活血祛瘀之功。鉴别点:(1)形状上:桃仁为扁长卵形或类卵圆形,苦杏仁扁心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发表时间:2016-10-31T10:59:29.9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作者:周德王芳[导读] 然而由于受历史变革、使用习惯等诸多因素所影响,这就导致了目前一些常用的中药饮片因此而出现混淆的情况。 (阿坝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四川阿坝州 624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治疗中几种常用且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开展鉴别,从而在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安全性以及保障中医治疗效果。方法:在充分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从来源、性状以及科属等方面对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开展鉴别。结果:在中医治疗中诸如半夏与水半夏、大血藤与鸡血藤以及山豆根与北豆根等几种常用中药饮片虽然极易出现混淆的情况,但通过一定的鉴别要点仍是能够将其很好区分出来。结论:通过论述笔者在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的经验,以期能够在切实有效地提升中药饮片鉴别水平基础上,为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安全性以及保障中医治疗效果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中药饮片;混淆品种;比较;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30-02 中医作为我国重要的疾病治疗方法,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使其治疗所用中药种类品种繁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药种类大概有八千多种,而其中较为常用的有600多种,这为确保中医疗效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所影响,目前在一些中药饮片存在着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以及一药多源等容易产生混淆情况,这就使得中医治疗用药时极易出现使用到错误中药饮片的现象,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治疗效果无法保障,甚至是产生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情况,因而这就要求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必须做好中药饮片鉴别工作。对此,本文将基于笔者实践,重点围绕中医治疗中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半夏与水半夏鉴别 根据笔者对半夏与水半夏研究可知,二者同属于天南星科植物根茎类中药,对它们的鉴别要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从形状大小鉴别。半夏通常呈类球形或扁圆球形,而水半夏则为圆形或类圆锥形,即前者比后者更圆。半夏一般直径为l~1.5cm,水半夏直径则为0.5~1.8cm;其次,从二者切面、气味与味道鉴别。半夏由于粉性较高使其断面呈白色,而水半夏颜色较淡通常为乳白色或浅黄白色。半夏气味轻但味辛辣麻舌刺喉,而水半夏气味较小且味道微涩。 2.大血藤与鸡血藤鉴别 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大血藤与鸡血藤鉴别要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从植物科属鉴别。大血藤属于木通科植物,而鸡血藤属于豆科植物;其次,从形状与切面鉴别。大血藤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并且栓皮脱落后呈红棕色,鸡血藤虽表面也呈灰棕色,但其栓皮脱落后为红褐色。大血藤切面为平整环状,可见六处嵌入黄白色木质部与被红棕色射线隔开的导管小孔,鸡血藤切面不整齐裂片状,木质部呈淡红色以及导管小孔不规则,除此之外其皮部内侧往往会产生红褐色或黑棕色树脂状分泌物。 3.山豆根与北豆根鉴别 山豆根与北豆根也是中医治疗中较为容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之一,对此笔者认为这二者鉴别要点主要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植物科属鉴别。山豆根属于豆科植物越南槐,而北豆根则是防己科植物蝙蝠葛;其次,从大小与质地鉴别。山豆根直径为0.5~1.5cm,质地坚硬,而一般北豆根要小于前者,其直径仅为0.3~0.8cm,质地韧脆;最后,从二者切面、气味与味道等鉴别。山豆根切面往往呈现出皮部淡棕色、白棕色以及木部黄白色,并且可见棕色环纹或髓部,而北豆根切面则皮部与木部分别为浅棕黄色与淡黄色或类白色,并可见以髓部为中心淡黄色木部束与黄白色射线相间排列辐射状图形。山豆根与北豆根二者气味都比较小,但味道上前者要苦于后者。 4.石菖蒲与水菖蒲的鉴别 从笔者对石菖蒲与水菖蒲的研究中可发现,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水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对二者的鉴别要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从形状大小鉴别。石菖蒲通常呈扁圆柱形,并且弯曲较多,往往会出现分枝;而水菖蒲通常呈扁圆柱形,分枝较少。其次,从二者的根茎与根痕鉴别。石菖蒲表面多为灰棕色或棕褐色,并且较为粗糙。其往往存在疏密不匀的环节,且节与节间一般长度为0.2~0.8cm,并且存在细纵纹。水菖蒲的根茎要大于石菖蒲,且分枝较少。最后,从二者切面、气味与味道鉴别。石菖蒲质硬,断面呈纤维状,其断面呈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纹较为明显,且往往能看到较多棕色油点分布其中。并且石菖蒲气芳香,味苦,微辛,具有和胃、化湿、豁痰、开窍、的功效。水菖蒲质硬,断面海绵样,呈现类白色或淡棕色,往往能看较多维管束小点和小空洞,其气味较为特异且浓郁,味辛,具有和中辟浊、芳香开窍的功效。 5.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中药饮片种类繁多,然而由于受历史变革、使用习惯等诸多因素所影响,这就导致了目前一些常用的中药饮片因此而出现混淆的情况。有鉴于此,本文通过论述笔者在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的经验,以期能够在切实有效地提升中药饮片鉴别水平基础上,为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安全性以及保障中医治疗效果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东,苏志坚,褚思娟.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J].海峡药学,2015(9):38-40. [2]戚秀萍,聂晶.几种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2(4):223-224. [3]姚爱玲,董振咏.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1):57-5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