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气象观测

综合气象观测

综合气象观测
综合气象观测

综合气象观测实习报告

2011-2012学年第1 学期环科院学院环工专业

09 年级(1)班学号姓名

一、请简要叙述综合气象观测的内容、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内容:研究测量和观察地球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大气现象的方法和手段的一门学科。主要有大气气体成分浓度、气溶胶、温度、湿度、压力、风、大气湍流、蒸发、云、降水、辐射、大气能见度、大气电场、大气电导率以及雷电、虹、晕等。从学科上分,气象观测属于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包括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大气遥感探测和气象卫星探测等,有时统称为大气探测。由各种手段组成的气象观测系统,能观测从地面到高层,从局地到全球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

现状:

优点: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气象及其他相关部门先后建立了约4600多个各类气象台站,初步实施了大气观测、海洋观测和陆地观测,观测对象涉及大气、海洋、水文、冰雪、陆地、生态等多个方面。卫星和雷达观测具有世界水平。我国成功发射了4颗极轨气象卫星和3颗静止气象卫星,是世界上同时拥有双轨气象业务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沙尘暴监测网、自动气象站网、L波段探空雷达网、全球定位系统(GPS)探空站、飞机探测、风廓线仪和三维闪电定位仪等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我国气象综合探测的现代化水平。

不足:我国现有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还存在不足,基础研究、探测技术、探测仪器和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离现代气象观测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发展趋势:依靠科技进步,利用各种先进成熟的探测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门类较齐全、站网密度适宜、布局合理的地基、空基气象观测网。在未来系列卫星上合理搭载大气化学、大气物理结构等探测仪器;逐步构成极轨、静止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 、小卫星等天基对地气象观测体系,开展对天气、气候系统的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全天候、长期持续稳定的监测。实现对全球进行全天候的定量观测;对常规气象要素,大气化学成分及过程,气候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综合监测。

二、地面观测系统的测量项目包括哪些,并简述其基本测量原理。

云:判定云状(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估计云量(全凭目测来估计,估计云量的地点必须能见全部天空)、测定云高(气球测定云高,420型云幕灯测云高;目测云高,用经验公式计算云高,利用已知目标物高度估测云高)、选定云码

能见度:能见度的观测仪器主要有透射能见度仪(根据准直光束的散射和吸收导致光的损失的原理制成,其采用测量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水平空气柱的平均消光(透射)系数而算出能见度)和散射能见度仪(是测量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的仪器,它由发送器、接收器与处理器组成。其基线长度很短发射光源与接收器安装在同一支架上,避免基线难以对准的缺陷)两种

地面状态:指未经翻耕保持自然的地标状况。地面状态划分为两种类型,二十种状况,并以00~19二十个数码表示

气压: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空气温度:玻璃液体温度表是利用装在玻璃容器中的测温液体随温度改变引起的体积膨胀,从液体位置的变化来测定温度的

空气湿度:通过干湿球温度表测量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小,湿球表面的水分蒸发越快,湿球温度降得越多,干湿球的温差就越大;反之,空气湿度越大,湿球表面的水分蒸发越慢,湿球温度降得越少,干湿球的温差就越小

降水:翻斗式遥测雨量计是由感应器、记录器等组成的有线遥测雨量仪器,根据记录下来的翻斗翻转的次数,即可遥测出降水量的值以及得到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蒸发: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层深度。

风:主要有风向(声风速表是利用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风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测量风速的)和风速(风速愈大,风杯转得愈快,单位时间内电接的次数也就愈多)的观测。

积雪:有雪深、雪压的观测

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

电线积冰:雨凇、雾凇凝附在导线上或湿雪冻结在导线上的现象,称为电线积冰

辐射:是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获得热量的主要源泉,也是地球表面与大气交换热量的一种形式。

日照时数:在一给定时间,日照时数定义为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瓦每平方米的那段时间总和。以小时(h)为单位,取一位小数。日照时数也称实照时数。

三、自动气象站主要有哪几种?自动气象站主要测量要素有哪些?自动气象站的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种类:有线遥测自动气象站、无线遥测气象站、长期自动气象站

要素:实时监测风速、风向、雨量、温度、湿度、气压、太阳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九要素

工作原理:

气压——振筒式气压传感器、膜盒式电容气压传感器,膜盒式电容气压传感器通过测量电容量来测量气压,振筒式气压传感器通过测出筒的谐振频率计算出气压,压阻式气压传感器将大气压力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再经过电子测量电路对信号进行测量和处理而获得气压值

气温——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是利用金属铂在温度变化时自身电阻值也随之改变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显示仪表将会指示出铂电阻的电阻值所对应的温度值

湿度——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当环境湿度发生改变时,湿敏电容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使其电容量也发生变化,其电容变化量与相对湿度成正比

风向——单翼风向传感器,风标随风向变化而转动时,通过轴带动码盘在光电组件缝隙中转动,产生的光电信号对应当时风向的格雷码输出

风速——风杯风速传感器,当风杯受水平风力作用而旋转时,通过活轴转杯在狭缝光耦中的转动,输出频率的信号

雨量——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根据记录下来的翻斗翻转的次数,即可遥测出降水量的值以及得到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蒸发——超声测距蒸发量传感器,利用精确测量超声波传感器至水面距离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可即时测出蒸发量从而测得蒸发量

辐射——热电堆式辐射传感器,直接感应热辐射,提供完善的遥控测温装置

地温——铂电阻地温传感器,利用金属铂在温度变化时自身电阻值也随之改变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显示仪表将会指示出铂电阻的电阻值所对应的温度值

日照——直接辐射表、双金属片日照传感器,当照射在仪器上的直接辐射大于某预设阈值时,被照射的那对双金属片外部黑色元件受热高于内侧背光处元件,导致正向接触,闭合形成电的回路

四、根据下表所附观测记录,计算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海平面气压,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时间

8

14

20

合计

平均

能见度6.0

总/低云量/

/

10/1

/

/

/

Cs nebu

云状

Fc

云高500

风向风速

SE

5

降水量定时

RR

2.1

干球温度26.2

湿球温度

18.8

最高温度26.5

日最高最低温度16.4

日最低水汽压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本站气压1007.8 T12 18.1

P3 1006.1

0厘米地温

38.3

地面最高

39.8

日最高

地面最低

14.1

日最低

天气现象

?750 —1354(连续性,小)

备注

T1=273.1K,t=26.2℃,tw=18.8℃,A=0.8×10-3℃-1,Po=1007.8hPa,h/400=0.1,t12=18.1K E0=6.1078hPa,a=7.69,b=243.92

T=T1+tw=291.9k,tm=1/2(t+t12)+h/400=22.25℃,α=h/[18400(1+tm/273)]=0.02667

lgEw =10.7957(1-T1/T)-5.02800lg(T/T1)+1.50475×10-4[1-10-8.2969(T/T1-1)]

+0.42874×10-3[104.76955(1-T1/T)-1]+0.78614

=1.34032

Ew=21.8937hPa

E=Ew-APo(t-tw)=15.9276hPa

Td=[b×lg(E/E0)]/[a-lg(E/E0)]=13.96K

U=E/Ew×100%=72.75%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汇总

湘潭市气象系统2015年综合业务竞赛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计20分) 1. 本站投入业务应用的自动站有( )和( )型号。 2. 全国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自( )起转入正式运行。全国所有( )站和()站资料纳入资料一体化业务管理。 3. 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台站工作任务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2)();(3)();(4)()。 4.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 )反馈、( )反馈和( )反馈。 5. 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技术和()技术构建,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 6.新型自动气象站按照“()+外部总线+()+()+外围设备”的结构设计。 7.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通过测量( ),可以得出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 8.EL15-2C型风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 )信号。

9.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供电电源为( )V蓄电池。 10.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 )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11.新型自动站硬件包括()、()、()、()四部分。 12.《中国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意见》指出: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就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和()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 13.为便于疑误数据处理,将疑误数据分为显性错误数据、()和缺测数据3类。 1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中取消13种天气现象观测,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记为(),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 15.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内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理,风向、风速不做内插)的顺序代替。 16.因设备故障、雨量空翻等造成降水类和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记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仅对()时次记录进行处理。 17.自动站中的雨量传感器通过计数翻斗所带的磁铁扫()来测量雨量,计数翻斗每翻转一次,发出一个计数(),表示下了()毫米的雨。 18.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元件和()元件组成。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计30分) 1.当用万用表测量雨量传感器上干簧管是否故障,应该使用万用表的

气象观测站

自动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是由电子设备或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进行气象观测和资料收集传输的气象站,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1)有线遥测自动气象站:仪器的感应部分与接收处理部分相隔几十米到几公里,其间用有线通信电路传输。由气象传感器,接口电路、微机系统、通讯接口等组成。传感器将气象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由接口电路输出。微机系统是它的心脏,负责处理接口电路及观测员通过键盘输入的信号,并将处理结果输出显示、打印、存盘,也可通过接口送到信息网络服务系统。这种自动站早期用于实时查询气象资料,现在逐渐取代气象站日常主要观测工作。 (2)无线遥测气象站:又称无人气象站。它包括测量系统、程序控制和编码发射系统、电源三部分组成。气象要素转换成电信号的方式常见有机械编码式和低频调制式两种,前者多使用机械位移的感应元件,使指针在码盘上位移而发出不同的电码;后者多使用电参量输出感应元件,使它产生一个低频变化的信号,然后将此信号载于射频上发射。无人气象站通常能连续工作一年左右,每天定时观测4─24次。可在1000公里之外的控制中心指令或接收它拍发的电报,也可利用卫星收集和转发它拍发的资料。该站通常安置在沙漠、高山、海洋(漂浮式或固定式)等人烟稀少的地区,用于填补地面气象观测网的空白处。 高空气象观测 测量近地面到30公里甚至更高的自由大气的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和技术。测量项目主要有气温、气压、湿度、风向和风速,还有特殊项目如大气成份、臭氧、辐射、大气电等。测量方法以气球携带探空仪升空探测为主。观测时间主要在北京时7时和19时两次,少数测站还在北京时1时和13时增加观测,有的测站只测高空风。此外其他不定时探测内容有2公里以下范围的大气状况的边界层探测、测量特殊项目的气象飞机探测和气象火箭探测等。 气象气球 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球皮,充以氢气、氮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能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观测平台。气球的大小和制作材料由它们的用途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附件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2016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6年2月

编写说明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 2016年2月

目录 一. 观测业务要求 (1) (一) 观测时次 (1) (二) 观测项目 (1) (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2) (四) 校时 (4) 二. 观测与记录 (4) (一) 云 (4) (二) 能见度 (5) (三) 天气现象 (5) (四) 湿度 (8) (五) 降水 (8) (六) 蒸发 (9) (七) 雪深雪压 (10) (八) 电线积冰 (10) (九) 辐射 (11) (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1) (十一) 异常记录处理 (12) 三. 气象报告 (18) (一) 天气现象电码 (18) (二) 重要天气报 (19) 四. 应急加密观测 (24)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一.观测业务要求 1.1观测时次 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摘自气发〔2008〕475号) 2、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3次(08、14、20时)。(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1.2观测项目 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温(含草温)、雪深。 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与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1-3条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测函〔2013〕321号) 4、有两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观测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蒸发专用雨量筒、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仅有一套自动站的观测站,仍保留现有人工观测设备。(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5、云高、能见度、雪深、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降水类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设备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相应的人工观

测。 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与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长春、寿县、电白、贵阳、格尔木、银川与阿勒泰8个长期保留人工观测任务的基准站,保留08、14、20时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摘自气测函〔2012〕36号、气测函〔2013〕321号)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1.3观测任务与流程 1、每日观测任务 (1)每日日出后与日落前巡视观测场与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良好、采集器与计算机运行正常、网络传输畅通。具体时间各站自定,站内统一。 (2)每日定时观测后,登录MDOS、ASOM平台查瞧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提示疑误信息,及时处理与反馈疑误数据;按要求填报元数据信息、维护信息、系统日志等。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是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大中城市、特殊地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要,在国家级观测站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的观测站,是国家观测站的重要补充。主要承担地面时空加密观测和实时要素监测业务,提供区域性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部环境和区域气候等观测数据。区域气象观测站在原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基础上组建,以自动观测为主要探测手段。 为规范区域气象观测站站网规划、站点选址、设备性能、基础设施、组网传输、质量控制、运行保障等系统工程建设,确保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可同化性和长期、稳定运行,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三站四网”实施方案》(气测函[2005]247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分方案》(气发[2006]45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多轨道业务和功能体系任务分解和进度表》(气发[2007]17号文附件2)等文件,对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要求,并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对自动气象站的有关规定,对全国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 1、现状分析 我国现有的国家级气象站网是为获取天气尺度系统信息而设计的,气象台站的全国平均站间距为60多公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现有站网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远不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的需求。为了满足各级气象服务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需要,近年来,各省(区、市)气象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投资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以加密自动气象站(包括单雨量自动站)为主的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网。高时空密度的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气象服务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建设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认同。 2、存在问题 受经济条件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和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与气象服务关系认识的不一致,各省(区、市)的加密自动气象站建设极不平衡,西部天气气候资料空白及敏感区内站点稀疏。已经建设的站点存在着自动观测站网的布局和密度很不均匀、观测要素的配置不尽合理、实时数据组网传输效率不高、资料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运行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等等问题,影响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

04-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附件3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中国气象局 2010年5月

前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高空气象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为更好地发挥新型观测系统的作用,在总结《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试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型观测系统的原理和特点,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年)的技术要求,对原试行版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编制出本考核办法。本考核办法与《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本考核办法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考核办法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编写,刘凤琴、陈益玲、许正旭、张宇、郭启云、杜晓斌、侯维峰、孙宜军、奉超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 前言 一、考核目的 (1) 二、考核要求 (1) 三、考核内容 (1) 四、观测质量统计规定 (3) 五、综合业务评分(高空气象观测业务指数) (8) 六、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报送规定 (11) 七、附表 (11)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是对高空气象观测台站业务质量和观测业务人员“德、能、勤、绩”进行量化考核的主要方法之一。本考核办法适用于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卫星导航定位探空系统等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系统,是对高空气象观测前期准备、观测操作、数据处理、设备保障等全过程的业务质量考核,并规定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及统计要求,是高空气象观测台站及各级业务管理部门进行业务质量评价的依据。 一、考核目的 进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业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保证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的质量。 二、考核要求 (一)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台站和个人,在进行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时,均应严格按照本考核办法进行观测业务质量考核。 (二)业务质量考核要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禁弄虚作假。 (三)台站要按照统一的业务质量统计报表格式(见附表5),逐项统计填报台站和个人业务质量,并作为台站业务档案保存。 (四)按照奖优惩劣、奖勤罚懒的原则,业务质量考核可与各地制定的奖惩制度挂钩。 三、考核内容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以观测质量、探空平均高度、测风平均高度、重放球和系统故障五项内容为考核指标,具体统计方法和达标标准如下:(一)观测质量 观测质量分为台站观测质量和个人观测质量两部分,是对高空气象观测业

气象监测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监测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目录 1.项目背景 (1) 1.1前言 (1) 1.2需求与必要性分析 (1) 1.3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3) 1.4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4) 1.5本项目与其它相关部分之间的关系 (4) 2.指导思想 (8) 3.项目概况 (9) 3.1总体建设目标 (9) 3.2分系统建设目标 (10) 3.2.1地面气象观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0) 3.2.2高空气象探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0) 3.2.3大气成分观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0) 3.2.4生态气候观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1) 3.2.5海洋气象观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1) 3.2.6通信网络分系统建设目标 (12) 3.2.7技术保障分系统建设目标 (12)

3.3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2) 3.3.1概述 (12) 3.3.2地面气象观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2) 3.3.3高空气象探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3) 3.3.4大气成分观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4) 3.3.5生态气候观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5) 3.3.6海洋气象观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6) 3.3.7通信网络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6) 3.3.8技术保障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6) 4.系统功能 (16) 4.1总体功能 (16) 4.2分系统功能 (17) 4.2.1地面气象观测分系统功能 (17) 4.2.2高空气象探测分系统功能 (19) 4.2.3大气成分观测分系统功能 (21) 4.2.4生态气候观测分系统功能 (24) 4.2.5海洋气象观测分系统功能 (26) 4.2.6通信网络分系统功能 (28) 4.2.7技术保障分系统功能 (30) 5.系统结构 (31) 5.1总体结构 (31) 5.2分系统结构 (32)

气象观测站仪器简介新

气象观测站仪器简介 2012.03

1.气压计 气压计是自动、连续记录气压变化的仪器。它由感应部分(金属弹性膜盒组)、传递放大部分(两组杠杆)和自记部分(自记钟、笔、纸)组成(见图7-3)。由于准确度所限,其记录必须与水银气压表测得的本站气压值比较,进行差值订正,方可使用。 A. 安装 气压计应稳固地安放在水银气压表附近的台架上,仪器底座要求水平,距地高度以便于观测为宜。 B. 观测和记录 02、08、14、20时四次(一般站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时,在水银气压表观测完后,便读气压计,将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并作时间记号。 2.百叶箱 百叶箱是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它的内外部分应为白色。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A.结构 百叶箱通常由木质和玻璃钢两种材料制成,箱壁两排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o,呈“人”字形,箱底为中间一块稍高的三块平板,箱顶为两层平板,上层稍向后倾斜。 木制百叶箱分为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537mm、宽460mm、深290mm,用于安装干球和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毛发湿度表;大百叶箱内部高612mm、宽460mm、深460mm。用于安装温度计、湿度计或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和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 玻璃钢百叶箱内部高615mm、宽470mm、深465mm。用于安装各种温、湿度测量仪器。 3.干湿球温度表

干湿球温度表是用于测定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仪器。它由两支型号完全一样的温度表组成,气温由干球温度表测定,湿度是根据热力学原理由干球温度表与湿球温度表的温度差值计算得出。 温度表(见图8-1)是根据水银(酒精)热胀冷缩的特性制成的,分感应球部、毛细管、刻度磁板、外套管四个部分。 A.安装 在小百叶箱的底板中心,安装一个温度表支架,干、湿球温度表垂直悬挂在支架两侧的环内,球部向下,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部中心距地面1.5m高。湿球温度表球部包扎一条纱布,纱布的下部浸到一个带盖的水杯内。杯口距湿球球部约3cm,杯中盛蒸馏水(只允许用医用蒸馏水),供湿润湿球纱布用。 湿球包扎纱布时,要把湿球温度表从百叶箱内拿出,先把手洗干净,再用清洁的水将温度表的感应部分洗净,然后将长约10cm的新纱布在蒸馏水中浸湿,使上端服贴无绉折地包卷在感应部分上(包卷纱布的重叠部分不要超过球部圆周的 1/4);包好后,用纱线把高出感应部分上面的纱布扎紧,再把感应部分下面的纱布紧靠着球部扎好,但不要扎得过紧,并剪掉多余的纱线(见图8-3)。 B.观测和记录 ⑴ 定时观测程序 干球、湿球温度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毛发湿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游标,调整最高、最低温度表,温度计和湿度计读数并作时间记号。 ⑵ 正常观测 各种温度表读数要准确到0.1℃。温度在0℃以下时,应加负号(“-”)。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内,并按所附检定证进行器差订正。如示度超过检定证范围,则以该检定证所列的最高(或最低)温度值的订正值进行订正。 温度表读数时应注意:

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2012年11月 目录 ........................................................................................................................................... 1一、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1.3适用范围....................................................................................................... 2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规划 1.4....................................................................................................... 2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 1.5....................................................................................................... 2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运行1.6合作模式................................................................................................................................ 21.6.1. 运维机制................................................................................................................................ 31.6.2. 信息交互共享........................................................................................................................ 3. 1.6.3............................................................................................................................ 3二、观测项目设置.................................................................................................................................. 4.能见度观测 2.1....................................................................................................................... 4路面气象条件观测2.2路温........................................................................................................................................ 4. 2.2.1路面状况................................................................................................................................ 5. 2.2.2冰点温度................................................................................................................................ 5 2.2.3.融雪剂浓度. (5) 2.2.4............................................................................................................................... 5 .2.3气象环境观测气温........................................................................................................................................ 5 2. 3.1.相对湿度................................................................................................................................ 6 2.3.2.风速风向................................................................................................................................ 6.2.3.3 降水........................................................................................................................................ 62.3.4. 天气现象................................................................................................................................ 72.3.5. .............................................................................................................................. 7.视频实景观测 2.4............................................................................................................... 8传感器选型及技术要求 2.5........................................................................................................................ 9三、观测站技术要求.................................................................................................................................. 9观测站结构 3.1 结构组成................................................................................................................................ 9 3.1.1.结构设计要求. (10) 3.1.2................................................................................................................................. 10.观测站功能3.2 ......................................................................................................................... 11数据采集与处理 3.3.................................................................................................................................... 12通信方式3.4 .................................................................................................................................... 13供电方式3.5 供电方式选择..................................................................................................................... 13 3.5.1 .蓄电池及充放电控制装置................................................................................................. 143.5.2 . ......................................................................................................................... 14电气安全性要求3.6绝缘电阻.............................................................................................................................. 14.3.6.1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近年来,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快速发展,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已全部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作为综合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量大面广特点,并且由省级保障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市、县两级保障。随着对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新一代气象观测网络建设的规划,已建成1657个新型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全省乡镇全覆盖和618 个山洪地质灾害点气象监测,加上土壤水分观测自动气象站、交通气象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共同为气象预报预测、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是针对区域范围内,可能会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长时间区域范围内不间断的准确监测而设计开发的一款标准区域气象监测站。主要应用于城市降水网络、山洪预警、森林生态、核电厂环境监测等应用。主要监测要素是雨量、风向、风速、太阳辐射、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 一、系统内容 该区域气象监测系统是方大天云设计的支持站点参数、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加密间隔、运行状态等信息的远程维护,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此外自动站可实现自动电源管理,数据自动

采集、存储、通讯、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灾害性天气监测、降水过程加密观测及多种形式气象保障和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系统指标 风速 0~60m/s;精度:3%(0-35m/s);5%(>35m/s) 风向 0~359.9°;精度:±3° 降水强度 0~200mm/h;精度:5% 降水类型雨/雪 大气压力 300~1200 hPa;精度:±1.5hPa 空气温度 -50~60°C;精度:±0.2°C(-20~+50°C)‘±0.5°C(>-30°C 空气湿度 0~100%RH;精度:±2%RH 通讯接口 RS232/RS485,板载GPRS 供电方式交流220V/太阳能+蓄电池 工作环境温度 -50~+50℃ 工作相对湿度 0~100%RH 防护等级 IP65 可靠性免维护,防盐雾,防尘 功耗 3-30W 三、功能特点 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区域范围气象监测设备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办法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的管理,规范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的规划、技术要求、研制、定型、许可、使用、运行保障、质量监督和报废等工作,提高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是指专门用于气象观测业务的设备、仪器、仪表和消耗器材。 第三条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应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统筹规划布局,统一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要求,严格装备管理程序,把好各环节质量关,实现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质量可靠、运行稳定、技术性能满足业务要求。 第四条中国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的归口管理,授权中国气象局相关业务单位负责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定型受理、技术审查和监督检查以及实施装备许可的质量检测测试等技术支撑工作。各省(区、市)气象局负责本行政区域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管理。 第二章装备规划 第五条中国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部门根据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提出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需求,适时组织制定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发展专项规划,保证装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六条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发展专项规划应当按照“列装一代、研制一代、探索一代”的原则,提出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总体功能、技术体制和业务布局规模。第七条中国气象局应当向社会公布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需求或专项规划、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及年度研发指南。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发展专项规划应广泛征求意见,并定期滚动修订。 第三章装备技术要求 第八条对于列入规划的气象观测技术装备,中国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相应的功能规格需求书,明确具体功能、技术规格、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等要求。 第九条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产品标准根据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功能规格需求书制订,纳入气象标准制修订计划统一管理。 第十条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的设计、研制、定型、生产与验收,应严格按照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产品标准或功能规格需求书的要求进行。 第四章装备研制 第十一条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产品研制应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研制单位根据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需求、专项规划和研发指南,自主立项研制或向中国气象局申报立项研发。对于重大或急需并且具备市场竞争条件的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中国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招标方式确定研制单位。 第十二条对于中国气象局立项研发或招标研制的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研制单位应当保证研发进度和质量,按期提交研制产品。 中国气象局鼓励企业、相关气象业务及科研单位开展合作,研制系统集成度高、成套性好、系列化的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

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应用

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应用 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因此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在很大程度上还以来气象环境,仍然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而农业作为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做好气象环境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气象的监测也变得多样化,自动气象观测站也开始走进更多农业工作者的生活,更好的服务于农业气象监测工作。 自动气象观测站是指能按设定的要求,对多种气象要素自动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可以减少观测人员的地面观测工作量,提高观测时效和质量。自动气象观测站一般可以监测多项农业气象参数,主要有温度、湿度、雨量、风向风速、地温、气压、辐射、有效光合作用、日照、土壤水分等。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和应用,对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水平,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各项感应器,各种电缆设于观测场的室内外,观测场的环境变化会自接影响仪器的灵敏性,所以要注意维护自动观测站场地的环境。外设仪器如风杯、风向杆设于室外高处,容易受飞鸟雕琢损毁,或飞鸟粪便污损,从面导致风传感器的数据不准确,必须及时检查外设设备是否有损毁:观测场草坪草高对不同深度低温的感应有影响,必须及时修整草坪;地温场周围泥土的板结情况、底下电缆容易受鼠蚁咬损等情况也要及时发现及时排除。 随着自动气象观测站应用范围的扩大,这些积累下来的监测数据

让可以捉摸的时间跨度和区域跨度变得越来越大,极大的提高了农业领域防灾减灾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因此在科技日益月异、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排斥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些新型的科学仪器,而是应该利用好这些仪器来为我们服务,改变过去农业靠天吃饭为顺天吃饭或倚天吃饭的传统面貌。

气象观测站的优化

气象观测站的优化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并求解了关于气象观察站的优化的问题,用SPSS软件 对12个样本用—方法进行聚类得到整体聚类树图。然后通过逐步计算R方统计量来确定在不影响信息量的情况下最理想的分类数,为8,具体聚类表格如下: 然后计算各样本的期望和均方值来考虑要去掉的气象点。结果为:4,7,10,12; 关键词:气象观测站年均降雨量均方值聚类统计量距离矩阵 一问题重述 某地区有12个气象观察站,10年来各站测得的年降水量已知,由于经费问题, 有关单位拟减少气象站数目以节约开支, 但又希望还能够尽量多地获取该地区的降水量信息.我们从分析观测站数据入手, 从中找出去掉某个或某几个气象站的方案. 下表给出了各观察站10年的降水量(mm)。

二模型假设 1 . 一般来说, 单个气象站测得的降水量数据具有随机性, 但是各个气象站测出的降水量的分布应该符合一定的规律. 2 . 最初所有气象站所测得信息量可以整体反映该地区的降水量;

3 . 该地区所提供的12 个气象站10 年来的降水量数据是比较精确的. 4:每个气象站的费用基本相同; 三:符号说明 四:问题分析 此题求解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 用哪种方法聚类最为合适? (2)可聚类的最大数目? (3)在尽量减少信息量损失情况下,要去掉那些观测站?对一个气象站而言,,统计十年降水量的均值和方差。均值表示降水量的大小,方差表示降水量的变化,如果方差很小,就考虑可用以往的测量值来代替,这些气象站就可以考虑去掉。 五:模型建立 模型一: 先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然后用最远距离法进行聚类,最后根据方差由小到大计算看在不影响降雨量信息损失的情况下去掉那几个观测站较合适。 模型二: 1:可去掉气象点的最大数目 去掉m 个气象点前的均降水量g=∑=12 112/1i Xi ,g ’= ∑-Xi m )12/(1 判断|g-g ’/g|<0.05,只要有一个组组合满足条件,则可以去掉m 个点,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考试卷

市气象系统2015年综合业务竞赛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计20分) 1. 本站投入业务应用的自动站有( )和( )型号。 2. 全国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自( )起转入正式运行。全国所有( )站和()站资料纳入资料一体化业务管理。 3. 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台站工作任务有以下4个方面的容: (1)();(2)();(3)();(4)()。 4.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 )反馈、( )反馈和( )反馈。 5. 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技术和()技术构建,

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 6.新型自动气象站按照“()+外部总线+()+()+外围设备”的结构设计。 7.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通过测量( ),可以得出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 8.EL15-2C型风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 )信号。 9.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供电电源为( )V蓄电池。 10.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常工作,经排查在( )小时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11.新型自动站硬件包括()、()、()、()四部分。 12.《中国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意见》指出: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就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和()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 13.为便于疑误数据处理,将疑误数据分为显性错误数据、()和缺测数据3类。 1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中取消13种天气现象观测,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记为(),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 15.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理,风向、风速不做插)的顺序代替。

现代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趋势

现代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趋势 虽然我们国家的气象资源十分丰富,但经常会发生气象灾害,这些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气象工作者在这过程中要密切的关注气候变化,提前发现险情,做好预防工作,最大程度的利用气候资源。在21世纪,我们国家的气象事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现代气象观测业务的重要性。本文将对现代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具体的建议。 标签:现代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一、气象观测 (一)气象观测是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地球大气进行研究,这其中采用了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近几年,科技发展迅速,气象观测的对象也越来越多,从简单的天气观测延伸到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等多种类型,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大气观测。借助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式组成一个完整的气象观测系统,不仅能够监测地面还能延伸到高层以及全球,整个大气的变化状态都能观测。气象观测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都少不了气象。而且我们国家的气象观测水平已经超越了很多国家,成为世界的先例,这也代表我们国家的气象观测水平更准确。 (二)近几年现代化的气象观测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气象预警、气象报警、应对气象变化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气象观测部门也配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招收了,专业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服务水平。现代气象观测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气象观测对大气变化进行记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编发成天气情报,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天气预报。这些数据在长时间积累和记录后,就能成为农业、林业、工业等多种行业发展过程中有利的规划依据。我们借助大气遥感探测能够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测,例如常见的龙卷风、台风、强风暴等等。能够直接通知用户,在第一时间报警,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这样也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1] 第二,气象观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才能延伸出大气科学以及气象工作。大气现象变化的非常快,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作用,大气运动会受到太阳、海洋以及地表状况的影响。虽然我们已经能够进行模拟实验。例如,在大庆路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资料。但这些资料并不准确,还是要依靠大气,观测获得准确的数据,这样也能为大气科学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支持。例如,锋面、气旋、气团这些理论都是对气象观测后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到的。所以我们要想促进大气科学理论的进步,就要做好气象观测改革工作。[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