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参皂苷及其单体的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人参皂苷及其单体的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人参皂苷及其单体的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人参皂苷及其单体的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502?生国交通匡堂杂盎2四5至筮!壁盎筮5翅丛选丛直J垡鱼型型丛幽,垫Q5,】型:!璺,垒垫:5

?综述?人参皂苷及其单体的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张云峰柯开富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226001)

关键词人参皂苷单体神经药理学

迄今已分离到人参皂苷单体有40余种,其中R91和Rbl含量较高,活性强,作用广。近年来,人参皂苷及其单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学作用正受到广泛的研究,现将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1对记忆、学习和神经保护作用

Rb。、Rgl和Re能减缓东莨菪碱所诱导产生的记忆缺失。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与学习和记忆过程有关,Rbl能增加中枢胆碱能神经末梢对胆碱的摄取,并促进海马脑片中乙酰胆碱的释放“J。通过增强胆碱能神经元的活性,Rbl和R岛均能部分逆转东莨菪碱诱发的遗忘症。这些结果揭示。人参皂苷可以促进学习和记忆能力提高,且能促进神经突触的生长口oJ。

人参对樟柳碱和戊巴比妥所致记忆获得障碍,对环已酰亚胺和NaNq所致记忆巩固障碍,对30%~40%酒精造成的记忆再现障碍以及BA(25~35)所致的记忆缺失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R函可改善记忆全过程,Rbl对记忆获得和记忆再现过程有易化作用。

L1限(突触长时程增强)是神经可塑性的表现之一,与学习记忆关系密切。R萄能增强大鼠海马齿状回(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高频电刺激所诱导的L]曙。

”月龄的老年大鼠对新环境的探究活动和协调平衡运动能力均明显减弱,但在连续给予R函10天后,其方格问穿行次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增加,在斜板实验、牵引实验和爬杆试验中,完成操作的能力也明显加强。

给剐断乳的实验组小鼠含R函和Rh的自来水作为饮用水,对照组给自来水,4周后,实验组在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脑重和脑皮层厚度明显增加。电镜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Rgl和Rb。可明显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的突触数目。

人参皂苷对神经元缺血性损害也有保护作用。体外研究表明Rbl能使海马神经元免受致死性缺血损害“】,而在短暂性前脑缺血发生时能延缓神经元的死亡o]。R甑能增加27月龄大鼠皮层神经元的细胞膜流动性,Rbl能增加由硫酸亚铁一半胱氨酸减弱的突触小体膜流

中围分类号I订43

动性。Rbl和R西能显著降低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中游离钙水平。

2对神经递质的调节

体外研究表明人参皂苷通过降低对神经递质的利用,可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人参提取物抑制大鼠突触小体对7一氨基丁酸(Gmn)、谷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等摄取。人参皂苷可与Q也九和G也氏受体的激动剂竞争受体结合位点“】。Hmn等证明西洋参提取物能影响脑干神经元GABA受体的配体结合位点,提示调节GABA能神经递质的释放可能是人参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同位素摄人试验和生物检测表明,R91和Rbl可使脑内乙酰胆碱合成和含量增加。预先给慢性应激小鼠Rb,,能完全对抗皮层、海马中BDNF蛋白表达的降低,并使NT一3蛋白表达超过正常水平。3抑制兴奋性神经毒性

缺氧时海马。蛆区兴奋性氨基酸的突触小泡明显减少甚至耗竭,而人参总皂苷(GrS)能抑制缺氧时兴奋性突触小泡递质的释放”1。在培养的神经细胞上.人参总皂苷能减少神经元谷氨酸的释放,增加神经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再摄取8】。

N一甲基一D天冬氨酸(№∞A)诱发电流增大反映缺氧引起海马神经元N1心受体过度激活或数量增加。实验发现”1人参萃取液通过抑制NP似受体功能异常增高而保护神经元。人参萃取液的这种抑制是可逆性的,对Nn仍A受体活性起调控作用,使其功能保持正常状态。应用nn一2数字成像技术发现,GTs能抑制海马神经元NMDA诱导的胞内钙离子增加,但很少影响谷氨酸诱导的胞内钙离子的增加,R&是GTs作用于NM—DA受体的有效成分【lo】。KiIIlHs等【l”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发现人参皂苷单体R&使№仍受体亚单位NRln?RNA水平在颞皮质、尾状核、海马回、小脑颗粒层显著增加,而Ⅻ毪A血{NA则在前额皮质增加,而在海马cAl医减少;而人参皂苷单体Rc对上述两者无影响;人参皂苷单体Rc、R甑能使皮质、尾状核、背侧丘脏的

 万方数据

虫国奎通医堂盔盎垫竖笙筮19鲞筮5期丛选M崮I直亟麴坠通鲤-盟§,2Q鳗,蜮:12,&b:5

?503?

NR2B删iNA表达增加,而R甑却使之在海马。坞区的表达下降;R&使NR2CrrIRNA在小脑颗粒层的表达上升。在同一实验室,采用放射自显影定量分析NMDA受体的亲和力,发现经Rc、R&处理的脑片.其扣带回和皮质rH+]MK一80l结合显著下降…]。因此认为,GTs对

m位A受体的作用是由其所含的单体实现.而不同结构

的单体对Nh∞A受体的影响及调制机制不同。

4增强抑制性神经活性

缺血缺氧时,抑制性氨基酸释放增加,而其受体功能下降,从而使细胞内外的离子更加不平衡,导致细胞损

伤。经人参皂苷单体Rc处理的大鼠脑片,其前额皮质GAB凡受体与[3H+]蝇蕈醇的结合提高“”。以爪蟾卵母细胞为实验对象发现,Rc可增强由a1、81、让s等亚单位组成的GABA受体所介导的内向电流,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可逆性,此作用可被荷包牡丹碱和印防己毒素阻断“…。实验发现有7种人参皂苷单体对a型的甘氨酸受体所介导的内向电流具有增强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可逆性,可被士的宁、4。4一二异硫氰2,2一二磺酸芪阻断,这7种单体作用强度的顺序为:Rbl>Rb2>R&>Rc>Rf>R函>Re[川。

5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与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密切相关,GTs能有效防止缺血引起的皮层和海马细胞内钙离子

的增高。抑制50mn0忆Ka引起的钙离子的转运“…;

在背根神经节细胞,GrS能抑制高电压激活的钙通道,而且对L、N、P型钙通道均有抑制作用,单体R如有类似作用n引。R&可明显抑制50砌_I】oVLKa诱导的大鼠海马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可能与增加Na+、K+一ATP

酶的活性,导致n矿/ca2+交换增加有关。

人参二醇组皂苷(PI]S)可显著抑制正常和缺血诱导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L一型钙通道的开放,从而减少缺血时细胞内钙积聚”“。

参考文献

1.Rudakewich

M,Ba

F,酬蛐CG

NeuI。仃op}licand"蛐地一

pfotecdve

actbmofgiIls日璐id母Rb(1)∞dRg(1).PhntaMed

2001;67(6):533—537

2.&雌IH,刁哪,rGi瑙即。姓Rgl舯m吣pdjfe瑚妇0f蛐p

::叩l叫口替11i缸odls.Na砌R墨2004;26(4):422—428

3.1b菌cC.LuMC,Chm

YS,et

a1.h枷yadm商8tered姗

gromfact。r飘】ppfess器g曲10side

I如1一目1llarl。edperiphe“

neⅣer《甘1erati∞AInJo血Med

2003;31(5):665—673

4.LilIlJH,w∞Tc,Matsuda

S,et

a1.№幽ofisckn血}衄一

p。campmne山脚强bygh望no商deI曲1,amajIli工】lFedi日n0fgi工l—

seng

ro。t.NnⅡ(BciR岛1997;28:19l一200

5.WmTc,Ybs№uraH,Ma协udaS,eta1.Gillsengr∞tprev扎-

ts

le日r11ing

di髓biHty蚰dneIlI硼al

lossingerbiIswi小5一miIlute

h—millische删a.Ac协N自lfopathol1996;91:15—22

6.K曲uraT。Sannd哪PA,K.皿m,eta1.hlterac6011s

0fgills∞一

。湖酋witll

ligand—bindirlgsofGAB~andGABAbrec印torS.

G衄PlⅧ∞a∞l

1994;25:193—199

7.吴新民,姜正林,陈益仁,等人参皂诫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作用与抑制答氨酸的释放有关.南遥医学院学报2000;20:346

—348

8.姜正林,陈益人.人参皂甙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谷氨酸相关机制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l;17:105一108

9.H叫teauxC,LaLdt。吼I,W;士衄∞C.乱aI

G1utaT雠一.m—

duc耐0v町唧艄Ion

of

M佃A珀踟珊3湖】ger

RNAsand

pr。teiTl

tri鹤积by枷豫ti叽。fAM叫kmte职恍pt0璐iIl

rat

hipp。㈣p惦fdI删ngfore—braillischeH血.B血It签

1994;

659:67—74

10.KimS,AhⅡK,ohTH,eta1.1工lKbit。Iy

ef鼬dgir既n商des

饥NMDAr&ep幻r—IDediated画gnal吕_m船t11ipp嘲lⅡpd删一

砌强Bkh∞td&BIoph”icalReswchCo眦舢此mom

2002:296:247—254

11.KiIn鹇,}h珊DgSL,OhS,etd.G.删Ⅻ嫡deRe皿dRgl

dif—

fe坩lt龇y

modlIlateNMDA

rec印00rsubunitmRNAlevds缸t盯

访Ⅱacdxbrov曲dcularhdusion

in

rats.Neurodh“cdRese砌

2000:25:1149—1154

12.KhnHs,HwangsL,NahSH,et

al

ck姆0f[3H]MK一

801,[3H]rI眦证n丑Iand[3H]nuni廿az印aⅡmb砌r瑁i】1

rat

bram

by

the

pn蝴∞群dv锄dcular

i血18i∞ofgi】1蛐璐ide

Rc锄d

R91

Pharrr咖I嘴ic且l

R黜h

20叭;43:473—479

13.C}商SE,ChoiS,L七eJH,etalE珏ec[sofgiI】鞋∞s陆:s∞

GABA(A)rec印衄’c}煳ds既pressedinx朗印∞00cyt露A卜

c11iv世ofP}l£_工士nacdR愀h

2003:26:28—33

14.Noh

JH,o】0i

S,I。ee

JH,etalEHects

of画口*l

id瞪onglyc血ere。eptor

dp叫chaI】Ilek既pressed洒X血0pusoocytes.

Mol

Cdls2003:15:34—39

15.RhiInH,KiInH,【艘KY,eta1.Gin船[】g

and

gins肌。sides

R93,anewlyiden血eda“ve讧lgre出entofghl螂19,n∞d山te

Ca2+chdalrr日1ts洫rat雕nscEy㈣EuI。peanJo山mal

ofPhamH吲ogy

2002;436:15l—158

16.K越L’WaI】g口.ⅪaoJS.L—typecalci啪d埘md

bh:kade

m妇i∞碍0f

I地naxa出olsap。】1ins

agair时明凹【icd丑lnage0f

crebraI

c。币cal㈣idated

fromrats.ActaPb』m珀∞Iogica

Sinjca

1998;19:455—458

 

万方数据

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吴涛汇总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进展 专业:中药学 学号: 学生:吴涛 指导教师: 2016年04月

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吴涛(2014级中药学专升本2班)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为西洋参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洋参;人参皂苷;药理作用 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L 的根。又名美国参、花旗参、洋参、广东参。主产于美国、加拿大。我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引种, 1980年获得成功,北京、吉林、辽宁、陕西亦有栽培。其味甘、微苦、性凉。为气血双补清凉之品。归肺、心、肾、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宁神益智的功效。近年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延缓衰老类补品的不断增需,西洋参及其制品研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方面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现对国内外学者对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真伪鉴别、临床研究及发展前景作以综述。 1 化学成分研究 西洋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皂苷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聚炔类、脂肪酸类、糖类、甾醇类、无机元素类、酶类、黄酮类等,经研究证明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参皂苷,为此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后分离出40多种人参皂苷。 1.1 皂苷类 西洋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共分4种类型:(1)母体结构为20(S)原人参二醇,如人参皂苷-Rb1,-Rb2,-Rb3,-Re,-Rd,- RA0, - F2;西洋参皂苷(quinquenoside)-R1, 绞股蓝苷(gypeno side)Ⅺ,Ⅹ,Ⅶ等。(2)线体结构为20(S)原人参三醇型, 如人参皂苷- Re, - Rf, - Rg1, - Rg2, - Rh1, - F3 等。(3)母体结构为齐墩果烷型(Oleanane), 如人参皂苷(ginaenoside)-R0。(4)母体结构为奥克娣隆型(Ocitillol), 如假人参皂苷(pseudoginseno side) F11。(1)和(2)属四环三萜的达玛烷系皂苷,且达玛烷系皂苷生理活性较强,而齐墩果烷系皂苷生理活性较弱,并且西洋参不同组织其所含人参总皂苷及单体皂苷也不同,其根中的总皂苷为5%~10%,茎中的总皂苷为2.18%,叶中的总皂苷为10%~16%,干花蕾中的总皂苷为12%~16%。

网络药理学综述

网络药理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胡佳伟20141525 14硕士7班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科学概念及发展,结合网络药理学特点,综合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阐述两者现代研究中结合与应用。网络药理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这与中医药整体观与辩证论治的原则不谋而合。本文对现阶段中医药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药理学形成的概况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做了简要综述, 主要介绍了网络药理 学的原理及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应用。 关键字:网络药理学、现代中药研究、应用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数千年实践经验的集结, 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发展创新, 取优弃粕, 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 在人类防病治病、维护健康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整体观”、“辨证论治”和“个体诊治”即是其精髓所在。随着单靶点高选择性的化学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毒副作用大、对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差等缺点, 公众“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股中医药热。中药具有针对证候进行治疗的特点。但是,网络药理学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它是以现代医药学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网络方法进行构建的[1]。所以进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进行嫁接是中药网络 药理学的一个桥梁,病症结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药具有多成分综合作用的特点。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 概念应运而生。 1、网络药理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于“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分析, 系统综合地观察药物对疾病网络的干预与影响, 揭示多分子药物协同作用于人体的奥秘[2]。这与中医学从整体的角度去诊治疾病的理论, 中药及其复方的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原理殊途同归, 无疑为跨越中西医间的鸿沟架起了桥梁, 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指明了方向。

(仅供参考)02-药理学总结-传出神经系统

药理学总结-传出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CNS ) 周围神经系统 传入神经系统 传出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SMNS ) 自主(植物)神经(ANS )→ 交感神经 / 副交感神经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传出神经化学传递的过程,从而改变效应器功能活动的药物。 药物主要在突触部位影响递质和受体起作用。 ㈠传出神经的递质(transmitter ) ①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②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orepinephrine ,NA/NE );③多巴胺(dopamine ,DA ) ㈡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①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兴奋时末梢释放NA 包括:绝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②胆碱能神经 兴奋时末梢释放Ach 包括:①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②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③极少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等腺体) ④运动神经 ⑤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 ㈢受体(recepter ) ㈣受体的效应(传出神经受体共存:机体多数效应器兼有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两类神经功能对立统一) ①M-R :①心脏抑制,血管扩张;②内脏平滑肌收缩;③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④腺体分泌增加; ②Nn-R :①神经节去极化,节前纤维释放递质增加(Ach );②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 ③Nm-R :骨骼肌收缩(紧张); ④α1-R :皮肤、内脏血管收缩; ⑤β1-R :心脏功能增强; ⑥β2-R :①支气管平滑肌扩张;②骨骼肌血管扩张;③冠状动脉扩张;④促糖原分解、糖异生,血糖浓度升高;

01、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基本作用 ①影响递质(合成/释放/消除) 02、M胆碱受体激动药 ㈠胆碱脂类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胆碱能神经递质,性质不稳定(遇水易分解),极易被体内胆碱酯酶(AchE)水解,其作用广泛,选择性差,无临床使用价值。 [药理作用]: M样作用: ①心血管系统抑制; ②瞳孔缩小,调节痉挛; ③腺体分泌增加; ④平滑肌兴奋(收缩);N样作用: ①神经节兴奋; ②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Ad) 表现:①心血管系统兴奋; ②骨骼肌兴奋; ③腺体分泌增加; ④平滑肌兴奋; ㈡生物碱类(主要通过兴奋M胆碱受体发挥拟胆碱作用) ①毛果芸香碱(pilocapine,匹鲁卡品) [药理作用]:选择性激动M胆碱受体,产生M样作用,对腺体、眼作用显著。 ①眼:①缩瞳:瞳孔括约肌(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支配)兴奋(收缩),瞳孔缩小。 ②降低眼压:(缩瞳的继发反应),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前房角 增大,房水回流通畅容易,继而降低眼压。 ③调节痉挛:睫状肌(动眼神经支配环状肌纤维为主)兴奋,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 造成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弹性变凸,屈光度增加,导致远视模糊,近视清楚。 ②腺体:分泌明显增加(汗腺、泪腺、唾液腺、胃腺、胰腺、小肠腺、呼吸道黏膜等); [临床应用]:①青光眼(glaucoma):①闭角型青光眼(充血性青光眼):低浓度(2%以下)滴眼治疗,用后患者 瞳孔缩小,前房角间隙扩大,眼内压降低。(高浓度可造成患者症状加重); ②开角型青光眼(单纯性青光眼):早期有一定疗效。 ②虹膜炎:与扩瞳药交替使用以防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③其他:可作为抗胆碱药阿托品中毒解救;口服可用于颈部放射后口腔干燥(促唾液分泌) [不良反应]:过量导致M胆碱受体过度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可用阿托品对症处理。 滴眼时应压迫内眦,避免药液流入鼻腔增加吸收而产生不良反应。 ②毒蕈碱(muscarine):无临床实用价值,仅有毒理学意义。 [中毒症状]:流涎、流泪、恶心、呕吐、头痛、视觉障碍、腹部绞痛、腹泻、支气管痉挛、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休克等; [治疗解救]:阿托品(1-2mg/30min,肌内注射); 03、N胆碱受体激动药 烟碱(nicotine):无临床实用价值,仅有毒理学意义。 [药理作用]:①兴奋神经节Nn受体;②兴奋神经肌接头Nm受体;③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薄荷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因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查阅文献本文主要针对其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薄荷在临床应用上提供更新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薄荷;药理作用;综述 The advance on the research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Mentha haplocalyx Abstract: Mentha haplocalyx 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ere taken for its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ts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provide updat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nt. Key word s: Mentha haplocalyx;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又名水薄荷、苏薄荷、鱼香草、人丹草、升阳草、夜息花、番荷菜等。其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关于薄荷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本草》,薄荷有疏风、散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牙痛等[1]。现在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薄荷属植物约有30种,薄荷包含了25个种,除了少数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薄荷属植物12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东、新疆地区[2]。野生的薄荷有椒样薄荷、欧薄荷、留兰香等。薄荷富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醇、左旋薄荷酮、异薄荷酮等。此外薄荷还含黄酮类、有机酸和氨基酸成分[3-5].。现对近年来薄荷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做一概述。 1、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那一点 不是“苯二氮卓类”药的共同作用 E A、抗焦虑 B、镇静催眠 C、抗惊厥 D、中枢性肌松作用 E、 麻醉2、剂量加大一般仍无麻醉作用的药是 C A、硫喷妥钠 B、巴比妥类 C、苯二氮卓类 D、 A+B E、B+C 3、起效快、安全范围大、静脉注射常用于癫痫持续状 态的药是 A A、地西泮 B、三唑仑 C、氟西泮 D、 艾司唑仑E、苯巴比妥钠4、哪一点不是“苯二氮卓类”药的用 途 B A、焦虑症 B、精神分裂症 C、 惊厥与癫痫 D、肌肉痉挛 E、麻醉前给药 5、以下那一点是“苯 二氮卓类”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A A、嗜睡 B、 抑制呼吸 C、支气管哮喘 D、心律失常 E、白细胞减少 6、“苯二氮卓类”药的作用机理是 E A、稳定 神经细胞膜 B、兴奋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C、抑制脑干网上结 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 D、阻断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E、增 强脑内γ-氨基丁酸的作用7、引起巴比妥类药疗效下降的原因 是 C A、本品是药酶抑制剂 B、本品的 化学性质不稳定 C、本品是药酶诱导剂 D、给药方法不正确 E、 给药剂量不正确8、为促进巴比妥类药的排泄,可采取 A 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B、口服硫酸镁导泻 C、静脉滴注硫 酸镁 D、口服大剂量vit C E、肌注阿托品 9、巴比妥类药中毒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C A、肾功能衰竭 B、

心律失常 C、呼吸抑制 D、过敏性休克 E、严重肝损害 10、常用的抗精神分裂症的药是 D A、地西泮 B、丙咪嗪 C、阿米替林 D、氯丙嗪 E 碳酸锂 11、氯丙嗪抗精神分裂症的机理是 D A、提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含量 B、兴奋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C、抑制脑干网上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 D、阻断中脑-皮质和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E、增强脑内r-氨基丁酸的作用12、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E A、镇静作用,显效较快 B、用药时可出现感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C、抗精神病作用显效慢, D、对化学物质引起的呕吐疗效较好 E、对晕动性呕吐疗效最好13、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B A、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B、使体温降至37度 C、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D、使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E、有阻断外周α受体的作用14、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D A、长期应用氯丙嗪,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B、长期应用氯丙嗪,可出现不随意运动 C、氯丙嗪能阻断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D、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可用多巴胺治疗E、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可用中枢抗胆碱药治疗15、以下哪点不是氯丙嗪的不良反应 B A、体位性低血压 B、外周神经炎 C、内分泌紊乱 D、肝损害 E、过敏反应 16、氯丙嗪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不能用什么药抢救 D

人参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人参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药科学院 摘要:人参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其研究和应用已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随着对人参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参的其药理作用已逐渐被发现。对人参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概述,为其研究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人参,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人参味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y C.A.Meyer的干燥根。味甘微苦、性温,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清渴、妇女崩漏、小儿悸惊及久虚不复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1 化学成分 1.1人参皂甙 医学和药理研究证明,人参皂甙为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它是人参根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质。我国科技人员现已从国产人参根中分离出10种人参皂甙:Ro、Rbl、Rb2、Rc、Rd、Re、Rf、Rgl、Rg2、Rg3。从人参茎叶中分离鉴定出Rbl、Rb2、Rc、Rd、Re、20—glc—Rf、Rgl、Rg2、Rg3、Rhl、Rh2、Rh3、OR--人参皂甙Rh2和人参皂甙F2等14种单体,从人参果实中分离出Rb1、Rb2、Rc、Rd、Re、Rg1、Rg2、20--(R)--Rg2等8种人参皂甙。按其甙元的化学结构,人参皂甙可分为三类:原人参二醇( PPD) 类,包括Rb1 、Rb2 、RC、Rd、Rh2 等;原人参三醇(PPT) 类,包括Re 、Rf 、Rg1 、Rg2 、Rhr 等;齐墩果酸(OA) 类,如Ro。 1.2 人参多糖 人参含有的糖类成分主要有单糖、低聚糖和多糖,有一定生理活性的人参糖类成分为人参 多糖。人参多糖主要含酸性杂多糖和葡萄糖。这些人参多糖都会有一定量的多肽,所以实际上人参糖肽为人参中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 1.3 其他 人参中还含有大量挥发油、某些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及酶类物、人参炔醇、麦芽酚、腺嘌呤核苷等活性物质。 由于人参的重要药用价值及经济意义, 故人参的研究早已为各国所重视。经现代医学及药理研究证明, 人参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 调整机体的功能, 促进物质代谢, 调节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等作用。具体表现为: 2 药理活性 2.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1.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人参有镇静和兴奋双向作用,与用药时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有关系,与剂量大小及人参的不同成分亦有关。人参皂苷Rb 和Rc 的混合物对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安定、镇痛作用,以及中枢性肌肉松弛、降温、减少自发活动等作用。人参水煎剂对很多兴奋药有对抗作用,能减轻中枢抑制药(水合氯醛、氯丙嗪等) 的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g1 、Rg2 和Rg2 的混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呈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b2 、Rb2 、Rg1 对神经细胞有明显的抗缺血效应,抗缺血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神经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保护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关[1]。 2.1.2 促进学习和记忆功能 大量研究证明人参中增强学习和记忆的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其中人参皂甙Rb1和Rg1对学习和记忆功能均有良好影响。Rg1能促进学习辨别作用,Rb1不同剂量时对小鼠记忆获得性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机制之一可能是Rg1 提高小鼠皮层和海马组织ChAT 活性,且

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内容 第一节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第三节传出神经受体的生物效应及机制 第四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一、传出神经按末梢释放的递质分类 胆碱能神经(cholinergic nerve)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noradrenergic nerve) 也称为肾上腺素能神经 (adrenergic nerve) 传出神经系统的主要递质 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2)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 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分子结构】 【贮存】 在神经末梢内靠近突触前膜处,聚集着很多直径为20-50nm的囊泡,囊泡内含有大量的乙酰胆碱递质。其与三磷酸腺苷(ATP)、蛋白多糖(proteoglycan)结合而贮存。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释放】 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导致靠近突触前膜的一些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并形成裂孔,囊泡中所含乙酰胆碱及其它内容物通过裂孔排入突触间隙,这一过程通常称为胞裂外排(exocytosis)。 【消失】 Ach释放后,在数毫秒之内即被突触前后膜上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也称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解成胆碱和乙酸,进入循环。 【合成】 由胆碱(choline)在乙酰辅酶A(acetyl coenzyme A)和胆碱乙酰化酶(choline acetylase)催化下合成为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 【分子结构】 【贮存】 交感神经末梢分成许多细微的神经纤维,分布于平滑肌细胞之间。这些细微神经纤维都有稀疏串珠状的膨胀部分,称为膨体。膨体中含有线粒体和囊泡等亚细胞结构,囊泡内含有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成贮存型,贮存于囊泡中。 【释放】 当神经冲动传递到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时,通过胞裂外排方式将囊泡中所含的NA、ATP、嗜铬颗粒蛋白和多巴胺- 羟化酶等一起排入突触间隙。

山药的研究进展及其抗衰老的网络药理学山药 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抗衰老 网络药理学

山药(Rhizoma Dioscoreae)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初名薯蓣,后改称为山药,常以其块茎入药,是人类最早食用的药物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药食同源药[1]。我国自夏、商就开始种植山药,明清以来逐渐应用为药材,山药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河南焦作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山药道地产区[2]。《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均将山药列为上品[3],有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补肾固精之功效,现代研究也表明山药具用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等诸多的药理作用,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药食同源药。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正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截止2017 年,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60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分别已达到25%、24%、28%、9%,且均呈上升趋势[4]。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截至2018 年年末,我国60 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4949 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7.9%[5]。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抗衰老的研究也成为了世界级的研究热点与难点。研究表明山药及其复方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降血糖等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拮抗致老因素对机体的损伤,降低机体生理衰老而达到抗衰延年的目的[6]。本课题组依托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1603D3112002)先后对包含山药在内的12 种晋产优质中药饮片品种进行饮片规范化炮制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现对山药研究进展及运用了网络药理学对山药抗衰老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和分析,为后续药效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山药进一步的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1 山药的成分国内外对山药的成分研究报道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淀粉、氨基酸、多糖、微量元素、脂肪酸、皂苷、多酚等,现将各类成分综述如下。1.1 淀粉李静静等[7]研究不同品种山药淀粉的含量,发现不同种山药淀粉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普遍占山药总重量的11% -14%,此外,还发现不同种山药中支链淀粉含量均高于直链淀粉,为直链淀粉的2-3倍。1.2 氨基酸陈艳等[8]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山药中的氨基酸,发现山药中含有苏氨酸、撷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但色氨酸未被检测到。廖朝晖等[9]等除了在山药中检测到了上述的17种氨基酸外,还利用荧光光度计在山药中检测到色氨酸,共计18种氨基酸存在于山药中,如图1 所示,其中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就有8表示。 1.3 多糖陶乐平等[10]从山药中提取到一系列性质各异的多糖,发现热水提取物中的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冷水提取物中的多糖则主要由甘露糖组成;顾林等[11,12]利用Sephadex G-100、DEAE 分离纯化山药中的多糖,再用GC-MS 分析多糖成分,研究发现山药中的多糖主要是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阿卓糖组成;蔡婀娜等[13]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山药中的糖类成分,发现山药中含有鼠李糖、岩藻糖、木糖、阿拉伯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基于上述报道,山药中多糖的主要成分见图2。1.4 微量元素张重义等[14]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电直读光谱仪对山药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山药中含有33 种微量元素,如表1 所示,其中K、P、Mg 含量较高;Pb 、M o 、Sr 、Ti 、Li 、Ni、Cr 、Ba 、Na 和Ca 含量较低。1.5 脂肪酸王勇等[15]以石油醚对山药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山药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山药中共含有27种脂肪酸,如图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18 中,饱和脂肪酸9种Avula B等[16]利用甲醇对山药中的皂苷进行提取,再采用超高效液相-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MS)技术对其中的皂苷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得到17种皂苷成分,如图4所示。 1.7 多酚类周丽等[17]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电喷雾串联质谱法(UHPLC-DAD-ESI-MS/MS)对山药甲醇提取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检测得到了16种酚类成分,分别为5-O-咖啡酰奎宁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芥子酸、芥子酸葡萄糖苷、丁香酸衍生物、香豆酸衍生物、阿魏酸衍生物、芥子酸二葡萄糖苷、2种未知花色苷和3种阿魏酰奎宁酸异构体,其中7种酚类的结构已被成功鉴别, 许效群等[18]研究发现山药多糖对DPPH、·OH 及· O2 - 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抗氧化能

人参皂苷及其单体的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502?生国交通匡堂杂盎2四5至筮!壁盎筮5翅丛选丛直J垡鱼型型丛幽,垫Q5,】型:!璺,垒垫:5 ?综述?人参皂苷及其单体的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张云峰柯开富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226001) 关键词人参皂苷单体神经药理学 迄今已分离到人参皂苷单体有40余种,其中R91和Rbl含量较高,活性强,作用广。近年来,人参皂苷及其单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学作用正受到广泛的研究,现将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1对记忆、学习和神经保护作用 Rb。、Rgl和Re能减缓东莨菪碱所诱导产生的记忆缺失。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与学习和记忆过程有关,Rbl能增加中枢胆碱能神经末梢对胆碱的摄取,并促进海马脑片中乙酰胆碱的释放“J。通过增强胆碱能神经元的活性,Rbl和R岛均能部分逆转东莨菪碱诱发的遗忘症。这些结果揭示。人参皂苷可以促进学习和记忆能力提高,且能促进神经突触的生长口oJ。 人参对樟柳碱和戊巴比妥所致记忆获得障碍,对环已酰亚胺和NaNq所致记忆巩固障碍,对30%~40%酒精造成的记忆再现障碍以及BA(25~35)所致的记忆缺失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R函可改善记忆全过程,Rbl对记忆获得和记忆再现过程有易化作用。 L1限(突触长时程增强)是神经可塑性的表现之一,与学习记忆关系密切。R萄能增强大鼠海马齿状回(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高频电刺激所诱导的L]曙。 ”月龄的老年大鼠对新环境的探究活动和协调平衡运动能力均明显减弱,但在连续给予R函10天后,其方格问穿行次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增加,在斜板实验、牵引实验和爬杆试验中,完成操作的能力也明显加强。 给剐断乳的实验组小鼠含R函和Rh的自来水作为饮用水,对照组给自来水,4周后,实验组在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脑重和脑皮层厚度明显增加。电镜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Rgl和Rb。可明显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的突触数目。 人参皂苷对神经元缺血性损害也有保护作用。体外研究表明Rbl能使海马神经元免受致死性缺血损害“】,而在短暂性前脑缺血发生时能延缓神经元的死亡o]。R甑能增加27月龄大鼠皮层神经元的细胞膜流动性,Rbl能增加由硫酸亚铁一半胱氨酸减弱的突触小体膜流 中围分类号I订43 动性。Rbl和R西能显著降低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中游离钙水平。 2对神经递质的调节 体外研究表明人参皂苷通过降低对神经递质的利用,可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人参提取物抑制大鼠突触小体对7一氨基丁酸(Gmn)、谷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等摄取。人参皂苷可与Q也九和G也氏受体的激动剂竞争受体结合位点“】。Hmn等证明西洋参提取物能影响脑干神经元GABA受体的配体结合位点,提示调节GABA能神经递质的释放可能是人参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同位素摄人试验和生物检测表明,R91和Rbl可使脑内乙酰胆碱合成和含量增加。预先给慢性应激小鼠Rb,,能完全对抗皮层、海马中BDNF蛋白表达的降低,并使NT一3蛋白表达超过正常水平。3抑制兴奋性神经毒性 缺氧时海马。蛆区兴奋性氨基酸的突触小泡明显减少甚至耗竭,而人参总皂苷(GrS)能抑制缺氧时兴奋性突触小泡递质的释放”1。在培养的神经细胞上.人参总皂苷能减少神经元谷氨酸的释放,增加神经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再摄取8】。 N一甲基一D天冬氨酸(№∞A)诱发电流增大反映缺氧引起海马神经元N1心受体过度激活或数量增加。实验发现”1人参萃取液通过抑制NP似受体功能异常增高而保护神经元。人参萃取液的这种抑制是可逆性的,对Nn仍A受体活性起调控作用,使其功能保持正常状态。应用nn一2数字成像技术发现,GTs能抑制海马神经元NMDA诱导的胞内钙离子增加,但很少影响谷氨酸诱导的胞内钙离子的增加,R&是GTs作用于NM—DA受体的有效成分【lo】。KiIIlHs等【l”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发现人参皂苷单体R&使№仍受体亚单位NRln?RNA水平在颞皮质、尾状核、海马回、小脑颗粒层显著增加,而Ⅻ毪A血{NA则在前额皮质增加,而在海马cAl医减少;而人参皂苷单体Rc对上述两者无影响;人参皂苷单体Rc、R甑能使皮质、尾状核、背侧丘脏的  万方数据

红景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2006年第12卷第4期2006.V01.12.No.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BasicMedicine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319 【综述】 红景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滕静如1,熊佳鹏2,肖诚3,王昕4 (1.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4.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2.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3.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北京100029) 关键词:红景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250(2006)04.0319.02 药典记载红景天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甘、苦、平,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和倦怠气喘…。目前常用的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有:高山红景天(R.hodiolaSachalinensis.A.Bor)或大花红景天(R.hodiolacrenulataHOhba)。全世界共有90多种红景天属植物,我国有73种,主产区西藏有32种。主要有效成分有红景天甙、酪醇,此外含有淀粉、蛋白质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种微量元素。 红景天的现代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红景天具有与人参、刺五加类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而且不会出现人参的过度兴奋作用和刺五加的致便秘作用。前苏联研究发现,它具有“反压力”作用及刺激神经系统、降低忧郁症状、消除疲劳及预防高原反应等,对于改善病患因工作能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躁动不安、高血压、头痛及疲惫等原因导致体力或精神不佳的状况有很好的效果。 1现代药理研究 1.1抗缺氧抗疲劳抗低温 陈亚东等心。发现,高山红景天可延长小鼠缺氧存活时间、转棒耐力时间和游泳持续时间,并明显提高耐寒能力。其作用机理可能为: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机体的ATP含量,减少血乳酸形成,增加肌酸磷酸激酶含量和改善血清总蛋白含量;提高机体运动后NO、NO合成酶的活性,升高机体血氧饱和度,增强组织携氧能力;改善心肌功能,使机体运动肌群血液供应增加,从而使大量运动形成的疲劳得到改善‘31;加速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耗竭状态中恢复,因而有利于身体提高抗刺激反应的能力¨-。 1.2抗氧化衰老 文静等。51发现,红景天提取物可通过提高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组织中羟自由基含量,达到对组织蛋白质和细胞膜的保护。金永日、姜文华等【6、刊还发现,红景天有促进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降低细胞死亡率的作用,并能阻止肝细胞内脂褐素形成,抑制大白《朋j细胞过氧化脂质形成和增强血清SOD的活性,通过增强身体消除自由基的能力,阻止过氧化反应,从而增进细胞代谢与合成,促进细胞生长,提高细胞生命活力,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1.3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1.3.1对动脉、血压及血液的影响张早华、储戟农等。8、91发现,红景天注射液可扩张冠脉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能在不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左心室压力的情况下,使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明显增加,心脏有效作功得到加强;并能显著增加冠状静脉窦血氧含量,降低心肌耗氧指数及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改善心脏血管的顺应性,从而对心血管系统起到调整和改善作用。另外,徐业芬等¨驯在研究红景天对血流变学及血生化影响时发现,它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肌糖原、肝糖原含量。 1.3.2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李剑等¨叫发现,红景天能通过改变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1卜1及Tie一2的表达,达到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而在它对心肌梗塞作用时储戟农¨21等发现,它能明显减轻心肌损伤程度,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减轻梗塞区重量,并能显著降低血清CK及MDA的含量,增加血清SOD活性,从而起到心肌保护的作用。 1.4对免疫系统影响 多种红景天对小鼠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都有增强作用。赵文等发现。13I,红景天能明显提高脾脏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小鼠特异的抗体分泌细胞数;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异型小鼠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有增强作用;但可降低白细胞介素2的活性,及辅助性T细胞百分率及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比值。 1.5抗辐射作用 姜义¨4J发现,红景天可对抗x线辐射、微波辐射对机体的影响,减少因x线辐射引起的脾细胞破坏以及外周血畸形红细胞、心脏和肝脏脂质过氧化  万方数据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总论 (一)、肾上腺素受体与其效应 α样作用(选择性结合NA 、AD 的受体)——α-R :分为α1-R α2-R β样作用——β-R :分为β1-R 、β2-R 、β3-R α样作用:收缩血管(皮肤、黏膜、内脏) α1受体: 瞳孔(开大肌)扩大、汗腺分泌 皮肤、粘膜、内脏、骨骼肌(弱)血管收缩 胃肠、膀胱 括约肌收缩 α2受体: 胰岛(B 细胞)素减少,NA 释放减少,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 β样作用:兴奋心脏、扩张三管(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支气管) β1受体: 心脏 兴奋(力、率、传、输) β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 松弛 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舒张 血糖升高(肝糖原分解) β3受体: 脂肪分解 (二)、胆碱受体与效应 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即M -R (M1~M5)——M 样作用 烟碱型胆碱受体: 即N -R ——N 样作用(兴奋骨骼肌) N N (N1)—R :位于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N M (N2)—R :位于骨骼肌 M 样作用:抑制心脏兴奋(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 腺体分泌增加 M1: 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 M2: 心脏抑制 M3:外分泌腺: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内脏平滑肌: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兴奋收缩 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扩张 括约肌:胃肠、膀胱舒张、瞳孔括约肌收缩 (三)、多巴胺( DA )受体与效应 中枢DA 受体 外周DA 受体:肾、脑、肠系膜、冠状血管扩张

胆碱受体激动药(拟胆碱药) 胆碱受体激动药(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的分类 抗胆碱酯酶药(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M 受体激动药代表药物——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 (一)药理作用:能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包括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 M 胆碱受体, 对眼和腺体作用明显。(激动M-R ) 1 、对眼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瞳孔括约肌的M 受体,兴奋时瞳孔括约肌向中心收缩,瞳孔缩小; (2)降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于虹膜周围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经滤帘进入巩膜静脉窦,使眼内压下降。 缩瞳(环状肌向中心方向收缩)即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变大→视近物清楚,远物模糊 2、对腺体的作用 较大剂量的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可使腺体分泌增加(汗腺、唾液腺) (二)临床应用 PS :用药后数分钟眼压下降,可持续4~8h ,调节痉挛2h 左右消失 2. 虹膜睫状体炎 ——与扩瞳药交替使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 M 胆碱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中毒 如:阿托品1-2mg i.h.(皮下注射) 4. 口干症 增加唾液腺分泌,汗腺也会明显增加 (三)不良反应 眼科局部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或p.o.时可出现M 受体过度兴奋的症状,如流涎、多汗、腹痛腹泻、支气管痉挛、心脏停跳 用药须知: 滴眼时应压迫眼内眦(泪点→鼻泪管),防止药液流入鼻腔增加吸收而产生不良反应。 避光保存

网络药理学综述

网络药理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胡佳伟 20141525 14硕士7班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科学概念及发展,结合网络药理学特点,综合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阐述两者现代研究中结合与应用。网络药理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这与中医药整体观与辩证论治的原则不谋而合。本文对现阶段中医药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药理学形成的概况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做了简要综述, 主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的原理及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应用。 关键字:网络药理学、现代中药研究、应用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数千年实践经验的集结, 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发展创新, 取优弃粕, 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 在人类防病治病、维护健康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整体观”、“辨证论治”和“个体诊治”即是其精髓所在。随着单靶点高选择性的化学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毒副作用大、对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差等缺点, 公众“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股中医药热。中药具有针对证候进行治疗的特点。但是,网络药理学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它是以现代医药学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网络方法进行构建的[1]。所以进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进行嫁接是中药网络 药理学的一个桥梁,病症结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药具有多成分综合作用的特点。网络药理学 (network pharmacology) 概念应运而生。 1、网络药理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于“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分析, 系统综

人参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分解

天然产物化学 论文(设计)题目: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3年11 月22 日

目录 摘要 ................................................................................................................................... II 第一章前言 (3)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3) 2.1人参皂苷 (3) 2.1.1人参皂苷的分类 (4) 2.1.2人参皂苷的药理作用 (7) 2.2脂溶性性成分 (9) 2.2.1脂溶性成分的抗菌作用 (9) 2.2.2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 (10) 2.3多糖类物质 (10) 2.3.1人参多糖类物质的调节免疫作用 (10)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降血糖作用 (11)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抗肿瘤作用 (11) 第三章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 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可增进食欲、强心、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治贫血、神经衰弱等症。本文对人参化学成分及人参的药理研究的新进展给予综述并对人参的研究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人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第一章前言 中药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是一种名贵药材,同样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经中医临床验证表明人参的主要功效包括有补脾益肺、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智等。临床上人参能够对诸多疾病均能够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人体滋补强壮作用更加的明显。并且它的化学成分相对较为复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相对独特,由于现代分离以及分析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参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也获得了进一步的进展。目前人们对其药理活性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展开论述,从而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人参的现代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对人参的研究大多采用粗制剂或总皂贰成分,固然是由于人参有效成分的含量低和纯化困难,还由于对人参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多样性认识不足。至今,已阐明的人参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糖类、蛋白质、多肤、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脂溶性成分和其它成分【1】。其中,皂苷被公认为是人参的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2.1人参皂苷 皂苷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因具有较大的表面活性,在水中震荡或加热时可以产生胶状溶液和泡沫,因而得名皂苷。人参皂苷为人参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是由皂苷元和糖相连构成的糖苷类化合物,人参中人参皂苷的含量约占人参干重的4%左右。人参皂苷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或无色针状结晶,味微甘苦,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极性大的人参皂苷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可溶于正丁醇、醋酸和

细辛醚药理学研究进展

53 第13卷 第12期 2011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12 Dec . ,2011 α-细辛醚,又称α-细辛脑(α-asarone)是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主要成分之一,化学名为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 苯。同时也是细辛[1],假蒟[2] ,胡萝卜籽[3],Guatteria gaumeri Greenman [4] 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鉴于临床上对α-细辛醚以及以α-细辛醚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有广泛的应用,文章对α-细辛醚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1 镇静、抗惊厥、抗癫痫 早在1961年Sharma JD 等实验发现α-细辛 醚能够延长戊巴比妥、环己烯戊巴比妥、乙醇对小鼠的催眠作用时间。并且可以对抗由电休克、戊四氮、印防己毒素诱导的惊厥,并具有抗乙酰胆碱 的作用[5] , 随后Dandiya PC 等研究也发现α-细辛醚具有相似的作用,比如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抑制大鼠条件逃避反应,博弈行为,并与氯丙嗪和利福平具有协同作用。α-细辛醚可以对抗电休克引起的惊厥但并不具备与利福平和氯丙嗪的协同作用,甚至增加了与氯丙嗪组合使用组的大鼠死亡率,其确切 机制有待阐明[6] 。近年来研究表明, α-细辛醚很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 表达来抑制PTZ 点燃癫痫未成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并可以显著提高幼鼠的电刺激诱导的反应性以及电致惊厥阈[7]。临床上也有α-细辛醚抢救癫痫持续状态病 人疗效显著的报道,但由于样本量较小[8], 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加以确认。 2 抗氧化 噪音可以诱导大脑内产生过量的氧自由基, Manikandan S 等发现α-细辛醚可以使噪音诱导的大鼠脑内升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以及降低的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还原型谷胱 甘肽蛋白质巯基含量恢复正常[9] 。Pages N 等发现60mg/kgα-细辛醚可以完全避免电刺激、戊四唑、印防己毒素、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毛果芸香碱点燃癫痫实验中小鼠的发作和死亡,并且对镁缺乏依赖的听原性癫痫发作也有作用。由此进一步研究发现α-细辛醚可以诱导纹状体、海马、皮 质的抗氧化物酶[10] 。 3 其他神经保护作用 Lee HS 研究发现α-细辛醚与NMDA 受体特异性结合位点结合,通过阻断NMDA 受体功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对抗NMDA,谷氨酸盐诱导的兴 奋性神经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1]。此后, Gu Q 等研究称α-细辛醚可以通过刺激谷氨酸盐转运蛋白EAAC1介导的谷氨酸盐的摄取,抑制EAAC1 介导电流由此抑制神经兴奋性毒性[12] 。Limón ID 等经研究认为α-细辛醚很可能通过抑制海马和颞颥皮质的NO 产量过剩对Aβ(25-35)诱导的神经毒性起到保护作用,并改善大鼠的空间记忆 功能[13] 。 α-细辛醚药理学研究进展 王玉璘,王少侠,郭虹,胡利民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津 300193)摘 要:药理学研究发现α-细辛醚具有镇静,抗氧化,降血脂,利胆,杀虫,抑菌,抗炎,平喘,神经保护等作用。 文章详述了α-细辛醚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α-细辛醚;镇静;抗氧化;降血脂;抑菌;抗炎;神经保护 中图分类号:R22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12- 0053- 03 收稿日期:2011-06-17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9DFA31070);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科学点专项研究基金项目(20080063000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 青年)项目(81001654)作者简介:王玉璘(1986-),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神经药理和代谢研究。通讯作者:胡利民(1966-),男,内蒙古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神经药理和毒理研究。E-mail :huliminth@https://www.doczj.com/doc/845878120.html,。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α-asarone WANG Yu-lin,WANG Shao-xia,GUO Hong,HU Li-min (Ins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Abstract : α-asarone have the effects of sedation,antioxidation,lowering blood lipid,choleretic,insecticide,bacteriostasis,anti-inflammation,relieving asthma and neuroprotective function.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es and mechanisms of α-asarone for the fu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 sedation ;antioxidation ;lowering blood lipid ;choleretic ;bacteriostasis ;anti-inflammation ;neuroprotective func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