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老年难治性痛风的临床诊疗对策

2020老年难治性痛风的临床诊疗对策

2020老年难治性痛风的临床诊疗对策
2020老年难治性痛风的临床诊疗对策

2020老年难治性痛风的临床诊疗对策

痛风是一种典型的代谢性疾病,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损害累及多个系统,最常见的如痛风石形成导致关节畸形及骨质疏松,其次为痛风性肾病损伤肾脏最终导致尿毒症等。另外,痛风也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

一、老年痛风的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最早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常见于贵族及富人阶层,因此痛风也被称作“富贵病”和“帝王病”。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痛风患病率和发病率在我国以及西方国家保持迅速增长趋势,而且一直居高不下[2]。欧洲风湿病联盟(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发布的数据显示,西方成年人症状性痛风的患病率为1% ~2%,其中65 岁以上人群达7%[3]。我国台湾地区一项纳入了23 371 362 例观察对象的大样本研究结果显示,痛风患病率高峰年龄段为80 ~84岁,其中男性患病率约25%,女性约15%[4]。女性绝经后痛风的患病率逐渐升高,7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3%[5],其原因可能与雌激素减退导致尿酸水平升高有关。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

明,女性更年期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而绝经后雌激素治疗可以轻度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6]。

二、老年痛风的诊断

目前,国内外有多个痛风诊断及分类标准,但一致公认的诊断金标准为:在有关节症状的部位穿刺,利用偏振光显微镜在关节腔穿刺液中发现单钠尿酸盐晶体。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85% 的患者可在关节液中查到尿酸盐结晶;在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期,50% 的患者可在关节液中查到尿酸盐结晶。

(一)有痛风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老年痛风患者:尽管一致公认的诊断金标准特异度较高,但由于操作、仪器、性价比、阳性率、有创性等的限制,仍建议采用1977 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制定的诊断标准[7]:即除发现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或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可确诊外,若具备以下12 条(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中的6 条也可诊断: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 次;②炎症反应在1 d 内达到高峰;③单关节炎发作;④可见关节发红;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⑦单侧跗骨关节受累;⑧可疑痛风石;⑨高尿酸血症;

⑩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11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 线证实);12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二)痛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老年痛风患者:建议采用2015 年EULAR/ACR 颁布的痛风最新分类标准[8]。该标准特别强调双源CT、B 超、X 线等影像学检查均有助于痛风的诊断。《2016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也强调了新的无创关节检查在痛风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9]。其中,超声检查在痛风患者中能较敏感地发现尿酸盐沉积征象,可作为影像学筛查手段之一。典型表现包括关节软骨表面高回声增强(双轨征)、急性痛风性关节(萤火虫征)以及慢性痛风性关节(暴风雪征)等,可有效辅助诊断痛风,其敏感度、特异度均在80% ~90%。双源CT 虽然价格昂贵,但检测关节肿胀患者尿酸沉积的敏感度、特异度均在84% ~87%,是目前唯一可通过扫描分析物质化学成分确定MSU 成像的技术,其假阳性的可能性约为16%[10]。

三、老年难治性痛风的特点

难治性痛风是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数年后,出现慢性多发性、破坏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和(或)尿酸性肾结石,常规剂量降尿酸药难以使血尿酸达标的痛风[11]。2012 年ACR 提出具有以下临床特征之一即可定义为难治性痛风:①血尿酸难以达标(低于6 mg/dl);②

有持续的痛风相关临床表现(反复痛风发作、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尿酸性肾结石)[12]。老年难治性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且对常规镇痛药疗效不佳,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寿命。

对于老年人,痛风发生的原因很多,如体力活动减少、代谢减慢、烟酒嗜好、高嘌呤饮食、肥胖等。同时,老年人伴发疾病较多,有基础肾脏病的老年痛风患者,肾脏排泄能力下降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伴发高血压疾病的患者,降压药物(如氢氯噻嗪、β受体阻断剂)等也可增加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生的风险[13]。再者,老年患者对痛风的个人管理认识较浅,只注重急性痛风症状的控制,而对于长期控制血尿酸水平达标的重要性并不重视。因此,降尿酸治疗不及时、依从性差、或因肝肾功能异常降尿酸药物的使用存在禁忌,以及多病并存、多药并用而影响降尿酸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是老年痛风难治的主要原因,也是老年痛风区别于其他成年人痛风的最大特点。

四、老年难治性痛风的治疗

(一)基础治疗:对于老年难治性痛风,首先应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少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肝脏),减少肉类及海产品(海鱼、贝壳等)

的摄入,避免饮用啤酒、含糖苏打水,多增加乳制品、蔬菜的摄入[14]。有一项对照研究提示,乳制品、维生素C、咖啡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减轻体重以及合适比例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对控制血尿酸和脂蛋白水平有好处[15]。但需注意的是,对于原本食量不大的老年患者,不必过分强调低嘌呤膳食。其次是多饮水,保证2 000 ml/d 以上尿量,但合并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应警惕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最后是碱化尿液,使尿pH 值维持在6.2 ~6.8,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溶解和排出,若尿pH 值>7.0,则易造成碱中毒或引起钙盐以及草酸盐结晶沉积于肾,形成钙盐或草酸盐结石[16]。临床上常用的碱化尿液的药物有两种,即碳酸氢钠和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碳酸氢钠是传统的碱化尿液的药物,但是由于其含钠的比例较高,长期应用易引起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因此对于老年痛风患者,使用枸橼酸钾碱化尿液安全性更好[17]。

(二)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尽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均可使用。《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以及ACR 均推荐24 h 以内有针对性地使用NSAIDs、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抗炎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8]。

1. NSAIDs:属于环氧化酶抑制剂,传统药物包括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发热等疾病的治疗。该类药物镇痛效果好,是急性痛风的一线用药,但由于存在消化道出血、肾缺血和潜在的心血管病风险,老年痛风患者应慎用。新型NSAIDs 主要为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目前临床上常用药主要是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有研究结果表明,依托考昔能更快速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胃肠道不良反应轻微,依托考昔(120 mg,1 次/d)与吲哚美辛(75 mg,2 次/d)疗效相当,且作用较塞来昔布更持久[19-20],但老年人痛风在应用时需考虑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同时,老年痛风患者易合并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使用NSAIDs 可引起体液潴留、水肿、高钾血症,合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肾小球滤过率<50

ml-1 ·min-1 ·(1.73m2)-1时慎用[21]。

2. 秋水仙碱:是从秋水仙的球茎和种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作为缓解痛风疼痛的特效药,但由于其有效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约80% 以上服用该药的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中毒症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老年痛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秋水仙碱需减量,对于肾小球滤过率<30 ml-1 ·min-1 ·(1.73m2)-1 的患者则应慎用或禁用。很多老年痛风患者可能同时使用他汀类降脂药,而有研究报道两者联用将增加横纹肌溶解的风险,若需使用,需严密监测肝功能及肌酸激酶等指标的变化[13]。若老年痛风合并感染,应避免秋水仙碱与克

拉霉素同时使用,因为克拉霉素对细胞色素P450 酶CYP3A4 和P- 糖蛋白转运系统有抑制作用,减少了秋水仙碱在肝脏的代谢,会提高秋水仙碱的生物利用度,明显增加秋水仙碱的毒性[22]。虽然近年来多中心研究的结果已经证实,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同样有效,且可有效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及复发次数,降低红细胞沉降率[23],但考虑到老年痛风患者多病并存、多药并用等临床特征,建议慎用秋水仙碱。

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治疗痛风急性发作,能迅速缓解疼痛,减轻关节的充血水肿,但停药后易复发,故目前国内学者将该类药物作为二线镇痛药物,仅用于痛风症状非常严重且反复发作的患者。国外有随机对照研究通过比较泼尼松龙、依托考昔、吲哚美辛分别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疗效,结果表明泼尼松龙能更有效地减轻炎症反应[24];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对于老年患者,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应用可能是一个安全的选择[25]。由于老年痛风患者多伴有心脏和肾脏疾病,因此建议老年人痛风急性发作时首选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使用,既可迅速镇痛又可避免停药后反跳。但老年痛风患者应尽量避免激素与NSAIDs 联用,以免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必要时可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需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应尽可能短期使用,以免增加痛风石的发生率。

(三)缓解期治疗:痛风缓解期的治疗主要以控制血尿酸水平为主,而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键。对于普通痛风患者,理想的血尿酸目标为<360μmol/L;而对于难治性患者,血尿酸应控制在240μmol/L 以下[26]。降低尿酸的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1. 抑制尿酸合成药物:目前,国内抑制尿酸合成的代表药物为别嘌醇和非布司他。

(1)别嘌醇:于1966 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是过去40 多年最为广泛使用的降尿酸药物,能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黄嘌呤脱氢酶,从而减少次黄嘌呤到黄嘌呤和黄嘌呤到尿酸的转化,可降低尿酸水平,是降尿酸的首选药物。但因较易导致过敏反应综合征(最常见的是剥脱性皮炎),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最近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亚洲和亚裔人群使用该药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是白种人的12 倍,而该反应与HLA-B 5801 等位基因的阳性率明显相关[27]。因此,为提高药物的安全性,2013 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8] 与2012 年ACR 痛风指南均建议,亚裔人群使用别嘌醇前若有条件均应进行HLA-B 5801 等位基因快速PCR 检测。

(2)非布司他: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9 年2 月批准的降尿酸药物,可选择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不影响嘌呤代谢的其他通路,并且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29]。非布司他主要经肝脏代谢,通过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苷酸转移酶结合,经过CYP450 系统、非P450 酶系统进行氧化。非布司他的排泄途径不同于别嘌呤的单途径排泄,代谢后49% 的非活性物质通过肾脏排泄,45% 经粪便排泄,还有的经胆汁排泄,属于多途径排泄,因此适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也是对别嘌呤醇过敏痛风患者的有效替代品[30]。由于非布司他经多通道排泄,肾脏安全性高,而老年痛风患者多伴肾功能不全,因此建议将非布司他作为老年痛风患者的首选降尿酸药物。

2.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代表药物是苯溴马隆和丙磺舒等。苯溴马隆是一种强有力的降尿酸药物,其作用机制、疗效与丙磺舒相似,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增加尿酸排泄。2012 年ACR 指南提出,有尿路结石史的患者禁用一线促尿酸排泄药物(丙磺舒或苯溴马隆导致尿路结石的相关性风险为9% ~11%)[12]。为降低尿路结石的风险,指南建议在开始治疗之前,应监测患者尿酸的排泄量。若尿酸的排泄量已达到最大值,则禁用促尿酸排泄药物[31]。

目前因既往严重肝毒性的报道,欧洲大部分国家已停用该药物,但在亚洲地区仍广泛应用。使用苯溴马隆治疗期间应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

(治疗初期饮水量不得少于1.5 ~2.0 L),以免尿中尿酸过多而导致尿酸结晶。在肾积水、多囊肾、海绵肾等导致尿液排出障碍疾病的患者中应慎用此类药物。老年痛风患者多伴有心肾功能不全,使用苯溴马隆时,应关注心肾功能。此外,临床上还有一些药物兼具降尿酸的作用,如氯沙坦和非诺贝特等药物在降压和降甘油三酯的同时可促进尿酸排泄,分别适用于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痛风患者;阿托伐他汀在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同时,也可通过抑制尿酸合成而使血尿酸降低。对于伴发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这些药物[32-33]。

五、小结

随着痛风发病率的不断攀升,痛风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老年痛风患者多病共存、多药并用、多关节受累,与典型痛风相比,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易复发,且多为难治性痛风。在治疗痛风时,应结合老年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镇痛药物宜首选糖皮质激素,慎用或禁用NSAIDs,如需使用秋水仙碱需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剂量,降尿酸宜首选非布司他。若无禁忌证,宜长期应用碱化尿液药物,碱化尿液时宜首选枸橼酸氢钾钠颗粒。对于合并用药的老年痛风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权衡利弊,合理选择药物。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1、按照现有指南推荐,下列哪类药物被列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单项选择) A.糖皮质激素 B.抑制尿酸合成类 C.促进尿酸排出 类 D.非甾体抗炎药 E.秋水仙碱 2、痛风患者为何酒后容易复发:(多项选择) A、啤酒中还有大量嘌呤 B、酒会使尿酸溶解度下降 C、乙醇 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尿酸D、以上都不对 3、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多项选择) A、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B、痛风性肾病 C、痛风结节 D、 以上都不对正确 4、有研究认为,构成人体的三类主要抗氧化剂包括(多项选择) A、尿酸 B、胆红素 C、维生素C D、以上都不对 5、痛风发作时,关节疼痛的特点是:(单项选择) A、日间发作明显,皮肤青紫,静脉怒张 B、夜间发作明显、红肿热 痛,皮肤静脉怒张C、全天候发作,多不伴红肿热痛,无皮肤青紫表 现D、发作不定时,多伴红肿热痛,皮肤静脉怒张 6、单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时特点是(单项选择) A.对称关节发病 B.85%单关节发病 C.关节发生痛风结节,不 疼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临床中,凡诊断为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当这些肾病的发病迁延难愈,时间超过多少,都可称为“慢性肾病”(单项选择)

A.二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8、噻嗪类利尿剂的禁忌症是(单项选择) A.高尿酸血症 B.低钾血症 C.痛风者 D.明显肾功能 不全者 9、下列哪种属于促进尿酸排出的药物(单项选择) A.泼尼松 B.苯溴马隆 C.别嘌呤醇 D.立加利 仙 E.依托考昔 10、下列关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关系,哪个是正确的(单项选择) A.有高尿酸血症必然有痛风 B.有痛风必然有高尿酸血症 C.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 D.痛风是高尿酸血症的唯一危 害 E.维持尿酸水平正常就不会出现痛风

痛风的治疗,我总结的5点经验

痛风的治疗,我总结的5点经验 因为痛风,我平均两个月要跑一趟医院,医生见到我就知道痛风又复发了。 后来,我开始研究痛风,看书籍杂志,也咨询过国内痛风权威上海医科大学的王爱桦教授,我总结了几个方面,这期间我不再服用秋水仙碱和别嘌醇,吃中药枸杞,据说枸杞对肾有好处,我现在也坚持吃,但是单纯吃一种中药,肯定对痛风不会有效果,专家也这样说的,但专家不反对吃,专家说没有证据证明吃枸杞能治疗痛风,所以让我不要太相信痛风偏方,这是我亲身得到的结果。 我吃过很多药,也服用过痛风排酸胶囊,这是个中药,虽然效果很好,也没有再复发,能把尿酸稳定了下来,我现在基本上能吃点高嘌呤的食物,现在我的痛风已经一年多没有发作了,我昨天又检查,尿酸还是很稳定,这是我停止服用痛风排酸胶囊这个药治疗痛风,因为我服用了5个疗程治疗,我觉得已经很多了,现在5个多月以来的结果让我也很满意,没有再痛风发作,没有再疼过,我相信老天会帮助我的。 我自己治疗痛风,我自己总结了几点经验: 1.保暖很重要。像今年冬天特别冷,冬天注意关节保暖,毛细血管不会持续收缩,防止尿酸在关节处结晶,形成痛风石,还有就是防止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 2.晚上临睡前泡脚,我用的是痛风手足泡浴剂,因为泻盐很难把握用量,以前每天晚上用这个痛风手足泡浴剂泡泡脚,现在痛风好了,我就用电热脚盆泡20分钟,晚上睡的也好。 3. 痛风要多活动关节。再冷的天我仍坚持每天慢跑30分钟,痛风是不能做太剧烈的运动的,这是请教过专家的,要经常的活动自己的关节,白天空闲时多活动手指和脚趾,膝盖和肘部,做做伸展运动,防止尿酸在关节处结晶。 4.冬天大家都爱吃火锅,但是记住不要喝汤,火锅中的海鲜、动物内脏、蘑菇等含有大量的嘌呤类物质,书上说这些嘌呤能够充分溶解到汤中,引起痛风发作,这个我是很注意的。 5.喝水要讲究方法,不是越多越好,我经过研究发现,每天喝2-3升的水是最好的,喝多了对肾脏有负担,喝的少不容易稀释尿酸,喝2-3升水,这样能有效稀释掉一部分尿酸排出体外,避免体内的尿酸沉积,还能防止痛风肾。

痛风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痛风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篇一:痛风吃什么好?痛风的治疗方法 痛风吃什么好?痛风的治疗方法 痛风是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的疾病,一旦发作就要了半条命,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食物是能够帮助人体缓解痛风的,那么大家知道痛风的饮食要注意什么呢?痛风吃什么比较好吃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痛风不能吃什么吧。 痛风吃什么食物能够有效缓解呢?下面介绍的这些食物对痛风患者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痛风能吃什么好 1.薏仁粥,薏仁有利水去湿、促进尿酸排泄的功用。痛风患者可取等重量的薏仁和白米,熬煮成粥,一天食用两碗。 2.痛风的缓则会多吃蔬菜,少吃饭。多吃菜,有利于减少嘌呤摄入量,增加维生素c,增加纤维素。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少吃饭有利于控制热量摄入,限制体重、减肥降脂。 3.痛风的患者应该多喝水水,少喝点汤。尿酸偏高的患者和痛风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少喝肉汤、鸡汤、鱼汤、火锅汤等。白开水的渗透有利于稀释尿酸,可以得到加速排泄的烦恼。 4.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异常,如果过多吃酸性食品,会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复。一折疯抢,

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而多吃碱性食物,能帮助补充钾、钠、氯离子,维持酸碱平衡,由于患者内分泌紊乱,碱性物质并不容易吸收。建议多喝含有矿物质的苏打水,在微量矿物质作用下方可少量吸收,以利改善患者体内的酸性环境。 注意事项 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 限制嘌呤摄入。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患者禁食内脏、骨髓、海味、发酵食物、豆类等。 温馨提醒患者 六种食物痛风病人不可碰 第一种:粗粮 常见的粗粮食物以黑免费,芥麦,山芋,玉米,高粱等食物最为常见,都是属于粗粮食物,痛风病人不要吃粗粮,平时主食建议以细粮食物为主。 第二种:火锅 火锅非常美味可口,但是由于火锅中的含有龙虾,牛肉,动物内脏,海鲜,贝壳,蘑菇, 花椒,辣椒油等一系列含有嘌呤成分丰富,并且刺激性严重的食物,会导致痛风病情极容易复发。据相关的研究表明,痛风病人吃一次火锅会提高痛风发病概率增加十倍左右。第三种:茶水

痛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难治愈性疾病

痛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难治愈性疾病,常导致痛风复发和 许多合并症的出现[1 ]。近年来,痛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 成为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疾病[ 2 - 3 ]。因此,其药物治 疗和新药研发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近年来预防和治疗痛风的 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发病机制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人体内核酸氧化分 解和外源性摄入等产生的嘌呤增加后,会在肝脏进一步产生大量 尿酸。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 过高时,尿酸以钠盐形式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 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可见,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 重要的生化基础,高尿酸血症的程度越高、病程越长,发生晶体沉 积和急性痛风发作的机会就越大,但并非高尿酸血症患者一定会 发展成痛风。研究发现,约有5% ~ 18. 8 % 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 终发展为痛风[ 4 ],但痛风患者在其病程中的某一阶段必将有高尿 酸血症的存在。[ 1 ] Yu KH,Ho HH,Chen JY,et al. Gout complicated with necrotizing fasciit is report of 15 cases [ J ] . Rheumatology,2004,13: 1 - 4. [ 2 ] Arromdee E,Michet CJ,Crowson CS,et al. Epidemiology of gout: is the incidence rising[ J ] . J Rheumatol,2002,29: 2 403 - 2 406. [ 3 ] Kamienski M. Gout: not just for the rich and famous Everyman's disease[ J]. Orthop Nurs,2003,22: 16 - 20. 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NSAIDs、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非特异性地抑制中性粒 细胞介导的炎症,被证明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但 这些药在老年患者以及合并慢性肾病或糖尿病患者中都有 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EULAR 指南中推荐 采用低剂量秋水仙碱(如0.5 mg,3 次/d)。一般认为选择性 COX-2 抑制剂与传统NSAIDs 制剂等效,但不良反应较小。有 证据表明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龙30~35 mg/d)与NSAIDs 效果相似,而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口服激素为首选治疗[59]。 关节内穿刺和注射长效激素对治疗急性痛风有效和安全。 另外,研究发现促黑素皮质素受体3(melanocortin 3 receptors, MCR-3)激动剂可抑制尿酸盐结晶介导的炎症反应[60]。IL-1β 在尿酸盐结晶介导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临床研 究显示IL-1β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及利洛纳塞 (rilonacept),可降低痛风患者的疼痛及炎症反应,并可预防 使用别嘌醇治疗的患者出现痛风发作。IL-1β单克隆抗体 canakinumab(ACZ885)在NALP3 介导的遗传性自身炎症性 疾病中获得了很好的疗效,有望进一步在痛风中使用。VX-

治疗痛风的最佳方法

治疗痛风的最佳方法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痛风患者正逐年增多,如何预防痛风发作是很多人都关心的事情,痛 风的发作常常与大吃大喝有关,那么如何防止痛风的发生?痛风怎么 治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痛风的治疗 1、治疗痛风的原则和目的 治疗痛风的原则是:合理的饮食控制;充足的水分摄入;规律生活制度;适当的体育活动;有效的药物治疗;定期的健康检查。 2、一般治疗 包括采用低嘌呤低脂肪饮食、多饮水、戒除烟酒,坚持适当 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定期检查等方法。 3、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痛风病急性发作应及时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其最有效的药物是:秋水仙碱,其他药物还有消炎痛、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见效快的是秋水仙碱,但副作用也是最大的。中药有:清痹通络药 酒。 4、痛风间歇发作期的治疗 间歇发作期的治疗主要是使尿酸维持正常值 6.5毫克/分升,

保护肾脏功能,防止痛风性肾病。为此除坚持一般治疗外,最 好是使用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临床上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只有别嘌呤醇,而促进尿酸形成的药物有丙黄舒,痛风利仙等。中药有:复方伸筋胶囊。 5、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一旦发展成慢性则很难恢复。主要是避免反复 发作,损伤肾脏及关节功能,对痛风结石较大者可进行手术切除。 6、痛风病晚期的治疗 晚期痛风病患者多数已形成痛风性肾病,对晚期痛风性肾病应积极控制高尿酸症,使尿酸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保护肾脏,防止尿酸性肾病的发展。消除一切影响肾脏功能的因素。防止尿路感 染、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症的发生。 中医对痛风的治疗 传统上对痛风的治疗有西医和中医两种,西医主要是用镇痛和消炎类药物暂时缓解疼痛?中医治疗痛风的原则是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加之中药中所含的一些生物成分,促进尿酸的排泄。 急性期辨证为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辨证为瘀血阻络治宜活血通络为主。目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主要有清痹通络药酒和复方伸筋胶囊。 痛风的注意事项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 全高荣罗剑云黄少英 【摘要】目的总结38例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对38例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及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痛风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四肢小关节,尤以第一跖趾关节为最好发。x线表现主要是软组织偏侧性肿胀,可见散在钙化影;骨质侵蚀性破坏呈穿凿状、蜂窝状缺损,边缘锐利、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规整,可发生纤维强直,甚至关节畸形,也可发生半脱位或脱位,可伴有骨质增生.邻近骨质疏松。结论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呈多样化,易与其他单发或多发骨关节病混淆,必须认真分析其X线征象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痛风;关节炎;x线诊断 X-raydiagnosisofgoutyaMhritis QUANGao-rong,LUOJian-yun,HUANGShao—ying.DepartmentofRadiology,TheFirstPeopleSHospital,Zhaoqmg526021,China 【Abst阻ct】0bjectlveTheX—rayfindingsof38caseswithgoutyarthritisweresummarized.TheX—raydiagnosisanddifferentialdiagnosiswendiscussedtoimprovetheunderstandinganddiagnosticaccuracyofthisdisease.MethodsCombinedwithli研丑tures,theX—rayfindings,pathologicalandclinicalmanifestations,laboratoryexaminationsof38casespathologicallyprovedwithgoutyarthritiswereanalyzed.ResultsThegoutyarthritisusuallyoccurredinthesmalljointsoflimbs,especiallyinthefirstmetatarsophalangealjoint.TheX—rayfindingswendissymmetricswellingsofsofttissue,scatteredcalcifiedshadow;bonyerosionin formofscuttlingandhoneycombdefectwithsharpandhardedge,narrowedjointspaceandirregulararticularsurface,eme唱enceoffiberstiffness,evenjointmalformationsandsubluxationordislocation.associatedwithhyperosteogenyandnearbyosteoporosis.ConclusionDiversificationwaspresentedinX-rayfindingsofgoutyarthritis.whichcanbeeasilyconfusedwithothersingleOfmultiplebone jointdiseases.Asaresult.accuratediagnosisshouldbebasedOilcarefIllanalysisaboutX-rayfindings combinedwith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 laboratoryexamination. 【Keywords】Gout;Arthritis;)(-mydiagnosis 本文收集了1996年9月至2007年3月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38例,根据其x线表现并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38例患者,男34例,女4例,发病年龄18—76岁,4例女性患者均超过45岁,病程1个月~32年。 2.I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典型的急性关节炎发作史,表现为受累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常在午夜突然发作,因疼痛而觉醒,开始呈单关节发病,发病几小时内关节肿胀,呈偏侧性,症状通常1—2d内达到高峰,持续1~2周后自行缓解,未及时治疗可复发,且病情逐次加重,多次发作后逐渐累及其他关节。18例中晚期患者病变关节软组织肿胀明显,呈纤维强直或畸形,1例严重者皮肤溃破形 作者单位:526021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成溃疡,排出白色陶土样尿酸盐结晶。 3.实验室检查:采取血清标本尿酸酶法进行血尿酸值的测定,正常参考值:男性,150—380¨mol/L;女性,100。300斗mol/L。本组病例的尿酸值均超过420¨mol/L,其中最高者达700斗mol/L。 4.X线检查:本组病例均摄取病变关节正侧(或斜)位平片,部分病例选择c,I检查。 结果 38例全部发生于四肢关节,尤以第一跖趾关节为最好发部位,31例(81.6%),其中单侧28例,双侧3例,单个或合并其他部位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6例,掌指及指间关节8例,踝关节2例,膝关节2例,腕关节l例,肘关节1例。 软组织改变:38例全部表现为受累关节旁软组织肿胀,呈偏侧性,以急性发作最为明显,20例肿胀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 发表时间:2015-10-26T17:07:18.8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4期作者:胡静昭[导读] 南岗区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哈尔滨 150001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诊断须密切结合临床。 南岗区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和x线资料。结果: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成年男性。常侵犯手、足小关节.其中以第l跖趾关节最为好发。早期x线常无阳性表现-中晚期可见典型x线表现:①位于关节边缘骨端的穿凿样骨质破坏;②)继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③软组织偏心性肿胀和痛风结节的形成。结论: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诊断须密切结合临床。 关键词:痛风;关节炎;x线诊断 当高尿酸血症出现临床症状时,即称为痛风,二者均是因嘌呤代谢障碍、紊乱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本病可分为早期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和慢性关节炎期,当病变累及关节和周围软组织时,即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痛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风有明显的家族史和遗传性,是由于先天性嘌岭代谢紊乱所致;继发性痛风是由于某些疾病和药物引起的血尿酸增多所致。临床通常分为四期: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病理基础为:血清及体液中尿酸增加,过多的尿酸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的软骨、滑囊以及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腱鞘,引起受累组织的炎症反应以及痛风结节的形成。主要表现为:软骨受侵变薄,关节内纤维组织增生、关节面破坏,之后继发茭节退行性改变.晚期可导致关节半脱位或纤维性、骨性强直。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临床明确诊断且资料完整的痛风性关节炎28例,对其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X线特征,旨在提高认识、减少误诊 结果:本组共28例患者,属于急性关节炎期者16例,属于慢性关节炎期(病变晚期)者12例;病情局限于跖趾关节者10例,累及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及踝关节者9例,累及膝关节者5例,累及指关节者3例,累及肩关节者1例。受累关节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胀,软组织密度增高,其内或见钙化影,边界清楚;另可见关节骨质边缘发生弧形凹陷性缺损,或不规则样(如波浪状或花边状)缺损、破坏,边缘发生骨质增生和硬化;病情严重者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如继发性骨关节炎、关节面不规则,关节强直、脱位、畸形等。 讨论: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成年男性。常侵犯手、足小关节,其中以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好发。早期常有夜间突然发病的急性关节炎病史,患部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导致关节变形、强直,并可见痛风结节形成。 x线平片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反映病变的损害程度,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是首选的基本检查方法,CT多用于结构复杂的部位,平片上显示不清的细微结构、骨破坏等,可以得到很好的显示。 x线诊断要点:(1)骨关节损伤上、下肢均可发生,最常见于足、手小关节,尤以第1跖、跖趾关节为最好发;(2)受累关节局部软组织偏心性肿胀,出现密度增高的结节阴影,其中偶可见更高密度的钙化小结节;(3)与肿胀软组织结节相邻的骨质可见深浅不等的弧形骨质缺损或骨内透亮区,缺损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骨质缺损可单个或多个重叠;(4)随着病程发展,受累关节面硬化不规则,关节面下出现小囊样骨质缺损改变,有硬化边,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甚至出现关节强直畸形。 早期表现:早期痛风常累及手足小关节,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而后逐渐累及腕、踝、肘等大关节。x线表现为发病关节一侧或两侧软组织肿胀,关节腔积液。 痛风中晚期:痛风中晚期典型x线表现为受累关节局部软组织肿胀呈卵圆形,密度略高于一般软组织,呈结节影,常偏于一侧,其中偶可见钙化。在相应部位即近节趾骨的近端或跖骨的远端关节边缘或骨端皮质可出现小的边缘清晰穿凿样骨质缺损,呈囊状、卵圆形与骨的长轴一致,边缘骨质硬化翘起突出于骨皮质,呈“悬挂边缘”。骨质缺损的中心常与软组织结节的中心相附,悬挂边缘部分包绕软组织结节,为痛风的特征性表现。随着病变的进展,跖趾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侵蚀破坏,继发性退行性变使关节边缘出现小刺状骨质增生。鉴别诊断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呈多样化,应与几种常见关节病鉴别: 1类风湿性关节炎:首先表现为病变关节骨端骨质疏松,软组织有肿胀,呈对称性梭形肿胀,无明确边界,关节间隙同样有狭窄、关节面下骨质破坏,呈细小的虫蚀样毛糙不齐,关节面下也有小囊样骨质缺损。 2脓性关节炎:起病急,关节肿胀,周围软组织呈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关节活动受限,易与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表现相似,但它的软组织肿胀呈弥漫性,边缘不清,关节间隙因积液而增宽,可出现感染的全身症状。 3内生软骨瘤:内生软骨瘤多发生于手足小骨及短骨骨干中,呈不规则之囊状透亮区,内有致密的线条状影或不规则的砂砾状钙化。 4.牛皮癣性关节炎:病变好发于手足的远端指间关节,常伴有皮肤或指(趾)甲牛皮癣,末指(趾)骨基部有骨质增生,呈喇叭口状,关节间隙不规则变窄,无痛风结节,血尿酸不高。 5.假痛风:也称关节软骨钙化病,焦磷酸盐关节病。好侵犯大关节,如膝、髋、肩、肘、腕、踝等关节,症状与痛风性关节炎相似,血尿酸正常,关节液含焦磷酸,无痛风结节,X线表现为对称性关节软骨弧状钙化或关节旁钙化,常合并关节退行性改变。 6.退行性骨性关节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故以老年人群多见,其特点是不发生骨质缺损,且血尿酸水平正常。结论 痛风是一种代谢异常性疾病,好发于男性,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软骨和肾脏等组织内沉积。痛风常可导致关节损害甚至可能使肢体致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所以只要了解痛风及其相似的单发或多发骨关节病的致病因素和病理基础仔细研究分析X线特征并详细结合临床病史还是能够对本病做出正确诊断的。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30-830.

2019中华医学会痛风指南精华

2019中华医学会痛风指南精华 总则 1.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合理膳食,对豆制品不推荐也不限制,豆芽和豆浆可能会影响血尿酸,但豆腐和豆皮其实并不影响。 2.患者教育:知晓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知晓疾病可能出现的危害。 3.控制血尿酸水平:终身关注并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10个临床问题 一.痛风的诊断及高尿酸的临床分型 1.痛风的诊断推荐采用2015ACR/EULAR 的分类标准(IB)。 2.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超声、双能CT或X线发现尿酸钠晶体沉积和痛风性骨侵蚀可作为亚临床痛风的依据(2C)。 3.建议年轻起病或有家族史的痛风患者依据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和肾脏尿酸排泄分数进行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型(2B)。 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时机和控制目标 根据合并症情况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区分

三.痛风患者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时机 根据具体情况划分为3类,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常规痛风患者以及含有特殊情况的痛风患者,对每类进行了不同的推荐。 痛风患者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时机 四.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降尿酸药物的选择 1.推荐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作为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1B); 2.推荐别嘌醇或苯溴马隆作为无症状高尿血症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1B);

3.单药足量、足疗程治疗,血尿酸仍末达标的患者,可考虑联合应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尿酸药物,不推荐尿酸氧化酶与其他降尿酸药物联用(1C)。 五.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碱化尿液的方法和控制目标 1.建议晨尿pH值<6.0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尤其是正在服用促尿酸排泄药物的患者,定期监测晨尿pH值(2C); 2.可应用简易尿pH仪自行监测晨尿pH值(2C); 3.pH值<6.0时,建议服用枸橼酸制剂、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晨尿pH值维持在6.2~6.9,以降低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生风险和利于尿酸性肾结石的溶解(2C)。 六.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抗炎镇痛治疗 1.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尽早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足量、短疗程,对上述药物不酎受、疗效不佳或存在禁忌的患者,推荐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1B); 2.有消化道出血风险或需长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建议优先考虑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2B); 3.建议痛风急性发作累及多关节、大关节或合并全身症状的患者,可考虑首选全身皮质激素治疗(2B); 4.建议疼痛VAS评分≥7分,或2个大关节受累,或多关节炎,或一种药物疗效差的患者,可考虑两种抗炎镇痛药物联合治疗,如小剂量秋水仙碱与NSAID或小剂量秋水仙碱与全身糖皮质激素联用(2C)。 七.痛风患者降尿酸药物治疗初期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措施 1.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初期,推荐首选小剂量(0.5mg/天)秋水仙碱预防痛风发作,至少维持3-6个月(1A); 2.对于肾功不全患者,建议根据eGFR调整秋水仙碱用量(2B);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研究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X线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74例,患者均通过X线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并将实验室诊断结果作为对照组,将X线诊 断结果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数据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中,处于无症状期患者为26 例(35.1%),处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患者为32例(43.2%),处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期患者为16例(21.6%);观察组中,处于无症状期患者为24例(32.4%),处于急性痛风 性关节炎期的患者为33例(44.6%),处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患者为17例(23.0%),诊 断结果相近,P均>0.05。发病部位包括了足部、手部、踝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肘关节。结论: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过程中,X线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准确显示患者 的实际情况和病情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X线诊断;诊断价值 痛风性关节炎指的是由于体内的嘌呤代谢出现紊乱,从而导致尿酸以钠盐的形式在关节或其 他组织中沉积,引发患者出现炎症反应,甚至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破坏等严重后果[1]。 患者在处于急性发病期时,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通常第一跖趾关节为首发关节,其次为膝 关节、踝关节。而随着疾病病程的延长和疾病的反复发作,将会转化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给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2]。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本 次研究中,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了X线诊断。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74例,其中,男53例,女21例;年龄在39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10.5)岁;患者的病程为1年-10年,平均病程为(5.4±0.7)年。患者均出现过急性关节炎的典型症状,且患处表现出不同程 度的疼痛、红肿、发热、活动障碍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 1.2 方法 患者均通过X线诊断和实验室诊断观察发病部位。X线诊断,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拍片, 协助患者取强迫位、斜侧位、正侧位,并同时行切线位检查。 实验室诊断:由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尿酸含量非常高,因此实验室诊断主要通过 血尿酸测定对患者进行诊断。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并通过尿酸酶法进行血尿酸值测定。 1.3 评价指标 将实验室诊断结果作为对照组,将X线诊断结果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数据进行观察和对比。 正常的血尿酸值标准:男性为150umol/L-380 umol/L;女性为100 umol/L-300 umol/L。 1.4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和进一步分析,并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 数据处理,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和卡方进行检验,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 2 结果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发现,对照组中,处于无症状期患者为26例(35.1%),处 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患者为32例(43.2%),处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患者为16例(21.6%);观察组中,处于无症状期患者为24例(32.4%),处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 患者为33例(44.6%),处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患者为17例(23.0%),诊断结果相近,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研究论文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新癀片别嘌醇 2006年3月~2008年9月,笔者采用新癀片内服外敷,同时给予别嘌醇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78例,女8例,年龄29~67岁。一般患病1~3天后就诊,均为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以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第一跖趾关节74例,踝关节5例,膝关节5例,腕关节2例;有痛风石形成4例,肾结石34例,伴高血压病25例,高脂血症19例,痛风肾病11例。X线检查呈凿孔样或虫蚀样4例。血尿酸增高81例。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38例,女5例,年龄29~64岁,平均46.3岁。对照组43例,男40例,女3例,年龄31~67岁,平均48.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90年诊断标准: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天以上;②1天内关节炎症达高峰;③单关节炎发作;④关节发红;⑤第一跖趾关节肿胀或疼痛;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发作;⑦单侧跗骨关节炎发作;⑧可疑或证实的痛风石;⑨高尿酸血症;⑩经影像学证实的痛风石;关节炎的发作可完全缓解。符合以上11项中的6项可确诊[1]。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新癀片(每片0.32g)1次3片,1天3次,口服,另取4片捣碎,用醋调匀纱布外敷患处,1天1次,别嘌醇片1次0.1g,1天1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缓释片,1次75mg,1天2次,口服;别嘌醇片,1次0.1g,1天1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5~30天。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有关痛风的疗效评定,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3]。 3.2临床疗效治疗组43例中,临床治愈26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4%;对照组43例中,临床治愈24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

痛风的用药及急性期治疗

一、降尿酸西药分类/作用机制/使用原则: 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两类。可通过24小时尿尿酸检测,来明确尿酸生成过多还是排泄过少。如果测出来尿中24小时尿酸明显增高,说明是尿酸合成过多,就应该选用抑制生成的药物;如果尿中24小时尿尿酸水平低于600mg/d,那就是排泄减少,可以选择使用促排药。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合成(别嘌醇和非布司他) 别嘌醇用法用量:需从小剂量起始。成人初始剂量50~100 mg/d,每2~5周测血尿酸水平1次,未达标患者每次可递增50~100 mg,最大剂量600 mg/d。肾功能不全患者起始剂量每日不超过 1.5 mg /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肾脏病3-4期患者推荐剂量为50~100 mg/d;肾脏病5期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肝损害、骨髓抑制。剥脱性皮炎属严重超敏反应与HLA-B*5801 阳性密切相关。 非布司他用法用量:初始剂量20~40 mg/d,2~5周后血尿酸不达标者,逐渐加量,最大剂量80 mg/d。轻中度肾功能不全(G1~3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CKD4—5期)患者慎用。 促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抑制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URATl),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而促进尿酸排泄。 用法用量:起始剂量 25~50 mg/d,2-5 周后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至75 mg/d 或 100 mg/d,早餐后服用;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异常

或肾移植患者,eGFR 20~60 ml/(min·1.73 m^2)患者推荐 50 mg /d。eGFR<20ml/(min·1.73m^2)或尿酸性肾石症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有“严重细胞溶解性肝损”的风险。在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时,一定要大量饮水,心肾功能正常者维持尿量2000 ml以上,同时口服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1-2g,3次/日)碱化尿液,将尿液pH值调整至 6.2~6.9,以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从而避免尿酸盐在肾间质及尿道中形成结晶。 新型降尿酸药物:尿酸酶和选择性尿酸重吸收抑制剂 尿酸酶:将尿酸分解为可溶性产物排出。包括拉布立酶和普瑞凯希。RDEA594(1esinurad)通过抑制URATl和有机酸转运子4(OAT4)发挥疗效,用于单一足量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仍不能达标的痛风患者,可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服药的同时加强水化,服药前须评估肾功能。 二、治疗急性痛风三板斧(止痛、水化、碱化): 第一斧:止痛急性期抗炎止痛药物主要有三类: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肾上腺皮质激素。 1)非甾体抗炎药物 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具有减少产生前列腺素的作用,前列腺素是广泛分布于机体内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是导致疼痛和炎症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是目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消炎止痛的首选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 依托考昔片(安康信)属昔布类,为第2代选择性环氧化酶2

痛风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痛风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痛风吃什么好?痛风的治疗方法 痛风是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的疾病,一旦发作就要了半条命,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食物是能够帮助人体缓解痛风的,那么大家知道痛风的饮食要注意什么呢?痛风吃什么比较好吃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痛风不能吃什么吧。 痛风吃什么食物能够有效缓解呢?下面介绍的这些食物对痛风患者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痛风能吃什么好 1.薏仁粥,薏仁有利水去湿、促进尿酸排泄的功用。痛风患者可取等重量的薏仁和白米,熬煮成粥,一天食用两碗。 3.痛风的患者应该多喝水水,少喝点汤。尿酸偏高的患者和痛风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少喝肉汤、鸡汤、鱼汤、火锅汤等。白开水的渗透有利于稀释尿酸,可以得到加速排泄的烦恼。 注意事项

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 限制嘌呤摄入。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患者禁食内脏、骨髓、海味、发酵食物、豆类等。 温馨提醒患者 六种食物痛风病人不可碰 第一种:粗粮 常见的粗粮食物以黑,芥麦,山芋,玉米,高粱等食物最为常见,都是属于粗粮食物,痛风病人不要吃粗粮,平时主食建议以细粮食物为主。 第二种:火锅 火锅非常美味可口,但是由于火锅中的含有龙虾,牛肉,动物内脏,海鲜,贝壳,蘑菇,

花椒,辣椒油等一系列含有嘌呤成分丰富,并且刺激性严重的食物,会导致痛风病情极容易复发。据相关的研究表明,痛风病人吃一次火锅会提高痛风发病概率增加十倍左右。第三种:茶水 浓茶,咖啡,都是常见的茶水类饮品,痛风病人 __浓茶咖啡,饮水尽量以白开水或者清淡的茶为主。 第四种:酒类 第五类:豆浆 豆浆虽然不是高嘌呤食物,但是豆浆中的嘌呤成分比较多,而且嘌呤具有一定的亲水力,所以建议痛风患者 __豆浆。 让购物,成为职业 第六类:酸奶 痛风食疗 做法一

痛风性关节炎的MRI诊断

痛风性关节炎的MRI诊断 发表时间:2018-04-24T11:29:54.1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作者:晁攸霞 [导读] 借助于MRI来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来进行诊断时,其能够及早发现患者的病症情况,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治疗,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简阳市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41400) 【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MRI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就2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对痛风性关节炎的MRI表现进行总结。结果:本次研究中的24例通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共有19例为单关节受累,5例为2个以上关节受累,共累及关节30个;19个关节表现出关节周围偏侧性软组织肿胀,7个关节出现了广泛性软组织肿胀;23个关节滑膜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增厚;18个伴有关节腔及滑膜囊积液;24个关节软骨及临近骨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侵蚀与破坏,临近骨髓水肿;15个关节滑膜或关节腔内显示结节、条块状痛风结节。上述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结论:痛风性关节炎影像学表现多样,MRI有利于显 示痛风结节、早期软组织及软骨、骨质改变。对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从而为临床后期的治疗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MRI;痛风性关节炎;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023-02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是因为含着的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其尿酸盐结晶在关节炎以及其它组织中堆积所产生的病损及炎症性反应。近年来我国的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以往的X线片对于早期病变无法进行有效的显示,对于患者后期的治疗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就痛风性关节炎MRI表现及MRI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就本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2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被确诊,并给予MRI诊断,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0.3±5.6)岁。患者的病程时间为8个月~9年,平均病程时间是(4.9±3.1)年。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24例患者均行平扫,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机,采用相应关节线圈,常规行横轴面、矢状面以及冠状位扫描,将层厚控制在3~4mm、层距控制在1~2mm。扫描序列采用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及脂肪抑T2WI序列,共采集4次。在完成MRI扫描诊断之后,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MRI诊断医师来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并在经过了协商之后来进行一致意见的获取,具体的观察内容需要包含有周围软组织及滑膜改变;关节软骨、关节面下相邻骨质改变;关节腔积液;痛风结节。 2.结果 2.1 痛风性关节炎分布 对2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MRI检查,共有19例中单关节发病,5例多关节发病,共累及关节30个,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此外对关节炎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第一跖趾关节有13个,膝关节有9个,踝关节6个,髋关节3个。 2.2 MRI表现 对2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具备有以下几点MRI表现: 2.2.1关节周围软组织及滑膜改变本次研究中有19个关节表现出了关节周围偏侧性软组织肿胀,其T2WI呈现出了斑片状高信号,7个关节出现了广泛性软组织肿胀情况,并累及到皮下组织,其软组织层次结构不清,有4个关节未曾出现明显的软组织肿胀情况。有23个关节滑膜出现了轻度或者中度水肿增厚的情况,MRI表现为存在有局限性以及弥漫性的T1WI低信号,部分患者还会表现出T2WI稍高的信号。 2.2.2关节软骨以及骨质改变在MRI检查过程中,发现有24个关节软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与破坏情况,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的软骨结构不完整、中断及变形;其中16个关节软骨下骨质存在有多发囊状、穿凿样骨质破坏,呈T1WI较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临近骨髓腔水肿。此外有7个关节存在有病灶边缘锐利,并有着明显的环形及弧形低信号硬化情况。 2.2.3 18例患者伴随有关节腔以及滑膜囊积液的情况[1]。 2.2.4 15个关节滑膜或关节腔内显示结节、条块状痛风结节,最大直径约 3.0mm~45mm。位于滑膜内及骨旁(含关节腔),以骨旁多见,边界清楚,多数结节呈长T1、短T2信号表现,少数表现为稍长或等T2,于脂肪抑制序列上为较高信号。 2.3 手术后病理检查 对24例患者进行手术病理检查,发现在痛风结节内存在有一定的尿酸盐结晶,其周边也多围绕有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炎性细胞。 3.讨论 痛风作为一种因为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全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以及体液中尿酸会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各种间叶组织之中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尿酸盐结晶沉着情况,并引发异物炎症性反应,而当关节受累的情况下,还会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并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2]。近年来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该病症具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并且能够分为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接期跟慢性期四个阶段,只有及时对该病症进行有效的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传统的X线及CT检测过程中,对于痛风性关节炎尚无法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对于后期的治疗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决策支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使得MRI在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痛风性关节炎的MRI表现与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与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尿酸盐结晶沉积在滑膜部位时,还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充血以及水肿情况,并直接影响到关节的软骨部位,致使其出现变性以及坏死等情况[3]。此外在MRI影像诊断过程中还发现早期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还存在有一定的浅弧形以及小圆形骨质缺损情况,再该阶段若未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穿凿状或者不会则的破坏缺损情况,在边缘部位还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增生跟硬化问题,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4]。此外在应用MRI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虽然对于痛风病中的钙化敏感程度不如X线片以及CT,但是在通过MRI检查过程中还能够进行痛风病灶软组织肿胀的清晰展示,并能够尽早发现骨髓水肿以及关节腔积液等问题,来有效避免这些症状对于患者所造成的进一步损害。因此说MRI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有着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较之于传统的X线以及CT检测方法而言,该检测模式对于早期的病灶有着一定的诊断敏感性。 本次研究中的2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经过MRI诊断时均获得了良好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综上所述,借助于

2020老年难治性痛风的临床诊疗对策

2020老年难治性痛风的临床诊疗对策 痛风是一种典型的代谢性疾病,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损害累及多个系统,最常见的如痛风石形成导致关节畸形及骨质疏松,其次为痛风性肾病损伤肾脏最终导致尿毒症等。另外,痛风也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 一、老年痛风的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最早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常见于贵族及富人阶层,因此痛风也被称作“富贵病”和“帝王病”。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痛风患病率和发病率在我国以及西方国家保持迅速增长趋势,而且一直居高不下[2]。欧洲风湿病联盟(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发布的数据显示,西方成年人症状性痛风的患病率为1% ~2%,其中65 岁以上人群达7%[3]。我国台湾地区一项纳入了23 371 362 例观察对象的大样本研究结果显示,痛风患病率高峰年龄段为80 ~84岁,其中男性患病率约25%,女性约15%[4]。女性绝经后痛风的患病率逐渐升高,7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3%[5],其原因可能与雌激素减退导致尿酸水平升高有关。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

明,女性更年期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而绝经后雌激素治疗可以轻度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6]。 二、老年痛风的诊断 目前,国内外有多个痛风诊断及分类标准,但一致公认的诊断金标准为:在有关节症状的部位穿刺,利用偏振光显微镜在关节腔穿刺液中发现单钠尿酸盐晶体。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85% 的患者可在关节液中查到尿酸盐结晶;在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期,50% 的患者可在关节液中查到尿酸盐结晶。 (一)有痛风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老年痛风患者:尽管一致公认的诊断金标准特异度较高,但由于操作、仪器、性价比、阳性率、有创性等的限制,仍建议采用1977 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制定的诊断标准[7]:即除发现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或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可确诊外,若具备以下12 条(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中的6 条也可诊断: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 次;②炎症反应在1 d 内达到高峰;③单关节炎发作;④可见关节发红;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⑦单侧跗骨关节受累;⑧可疑痛风石;⑨高尿酸血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