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根海姆博物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

建筑与文化专题讲座课程论文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绽放一座城市的花朵

指导老师:任君

姓名:韩露航

学号: 080907107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绽放一座城市的花朵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根海姆博物馆成功为毕尔巴鄂注入活力这一实际案例,剖析毕尔巴鄂效应,探讨关于一座建筑能够改善一个地区的人民的利益,可以纳入到一个广阔的经济活动框架中去,可以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而不仅仅是起装饰性的作用。

关键词:古根海姆博物馆毕尔巴鄂效应文化建筑毕尔巴鄂

一、前言

一座建筑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呢?也许凭空叙述是很难让人们具体明白与接受的。但是现在,确实有实例在告诉我们,一座建筑可以激发一座城市的活力,可以焕发一个州的青春。

二、毕尔巴鄂的绽放

2.1 事件

仅仅是一座建筑(图一)的出现,

就令沉寂已久的西班牙边陲城市毕尔

巴鄂在一夜之间名声大噪。这不是天方

夜谭,类似的奇事也不是第一次,丹麦人

乔恩·伍重就曾以一座歌剧院令悉尼乃

至整个澳洲转眼间成为全球瞩目的焦

点。而这一次的主角是来自洛杉矶的弗

兰克·盖里从他帽子里变出来的,是一

个博物馆。这座被世界媒体称作“世界

上最美丽的美术馆”救活了一座城市,

(图一)

因为这座超级博物馆的建造给这座城市每年带来了百万人左右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2 毕尔巴鄂效应

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班牙的毕尔巴鄂还是一座靠海的工业小市镇,随着钢铁、造船业的衰退而没落。然而,1997年,这幅破败的景象随着一座令人惊艳的美术馆的进驻而改观。筹备4年、建造3年,请来国际建筑大师盖里精心打

造,造价9000万美元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吸引着欧洲庞大的艺术爱好者群体。1997年底,美术馆开幕,一年之内就吸引130 万参观者:到第三年时,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超过4.5亿美元、共吸引400多万游客。城市活力随之复苏。这件事被誉为“一个震撼世界建筑界的杰作,在一座几乎被人忘却的中等城市中横空出世,立刻成为世界性新闻,彻底完成了一个城市的伟大复兴。”这就是“毕尔巴鄂效应”。

2.3 城市背景

毕尔巴鄂市(图二)

始建于1300年,在西班牙

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

的海港城市,

但20世纪中叶以后日渐

衰落。毕尔巴鄂地处比利

牛斯山阴影中的巴斯克重

镇,是巴斯克邦比斯开地

(图二)

区首府,城市坐落在山谷地带和纳文河的河口,这一地理特征决定了其逐步发展成沿河线性展开的城市形态,毕尔巴鄂在全国位居第四,是西班牙最大的港口城市。它作为地中海向北海贸易的重要通商口岸,曾经有过一段漫长而辉煌的历史。

城市四周山中富含铁矿、木材供给也很充足,因此采矿、冶金和造船业都很发达。工业和贸易的珠联璧合使这座城市在整个近代一直保持普商业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工业革命以后,毕尔巴鄂更是获得了空前的经济腾飞从1820年起成为巴斯克地区比斯开省首府。到19世纪下半叶,钢铁、航运、铁路和金触股票业盛极一时,城市也获得极大发展,移民纷至沓来,建筑形式异彩纷呈。在毕尔巴鄂从中世纪的城堡到巴洛克的教堂、宫殿,再到折衷主义时期各种风格的市场、交易所、火车站,以及剧院、博物馆等等,几乎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堪称一座建筑历史博物馆。这些建筑在反映欧洲风格变迁大趋势的同时,往往又都带有鲜明的巴斯克地方传统印记。

然而,在经历20世纪前半期的迅猛发展之后,以传统重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毕尔巴鄂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危机和经济衰退、环境问题、失业问题日趋

严重。这一颓势在80年代最为突出。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20 世纪90年代初,毕尔巴鄂遭到了制造业倒闭和ETA(试图分裂巴斯克邦的恐怖组织)恐怖主义活动的打击,导致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的离去,港口地带失去了昔日的影响力。整个城市的命运到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毕尔巴鄂沦为了欧洲藉藉无名的小城 ,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

2.4 奇迹新生

痛定思痛之后,毕尔巴鄂逆境求生,在毕尔巴鄂市政府的领导下,集合公私力量,开始了一场去工业化和向服务型城市转型的“城市革命”。(图三)

毕尔巴鄂市政府请来了美国加州建筑师盖里为其建造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它在1997年正式落成启用,而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的这项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是在1991年作出的。

这是一座震撼世界建筑界的杰作,特别是在西班牙这样一座几乎被人忘却的中等城市中横空出世,立刻成为世界性新闻。

博物馆的规模是全部面积占地24000㎡,陈列的空间则有11000㎡,共有19个展示厅,其中一间是全世界最大的画廊空间之一,面积为130m乘以30m见方,十年过去了,它已经成为新的世界文化名胜吸引着众多的人前来毕尔巴鄂参观。

现在巴斯克的观光人数已成长了28%,为巴斯克自治区带来超过1.6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每年参观人数从最开始的26万人,增加到年100万人,并创造开馆五年吸引550万人次的访客记录,直接门票收入即占全市税收的4%,而带动的相关收入则占20%以上,这是业界从未有过的奇迹,博物馆带来的不只是观光

(图三)

用地原始状态用地现今状态

客,还有投资者,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自对外开放以来,使巴斯克地区的工业产品净值因此成长了五倍之多,为该市累计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其中包括税收,工作机会与媒体传播效应等,一座美术馆活化了当地的经济,这就是传说中的“毕尔巴鄂效应”同时它也为毕尔巴鄂的旅游地图上增加了一个新的景点,毕尔巴鄂一夜间成为世界家喻户晓的城市,艺术界那些迟到者都觉得相见恨晚。

就像悉尼歌剧院赋予了悉尼世人皆知的个性特征一样,毕尔巴鄂及巴斯克地区也从建筑中受益,借助这一文化形象,毕尔巴鄂一跃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典范,巴斯克地区则跨越了历史的分水岭,融入全球化的经济体系,重现历史繁荣。

三、花朵般的建筑——古根海姆博物馆

3.1 如花朵般的外形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图四)的闪烁

的外观像鱼鳞,优美的曲线像花朵,这是盖里

独有的时尚,然而这座建筑在当时的技术下,

也是独一无二的产物。它是由计算机辅助的三

维交互应用技术( CATIA )被广泛地应用在结构

的设计中的先驱性实验。整个建筑结构体是借助一套空气动力学使用的电脑软件逐步设计而成,这在当时的建筑设计界是前所未有的。首先用计算机模拟建筑结构,这是让建筑师在早期就能够发现这些形状是否可以去构成实体的建筑,同时设计者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建设期间的费用。

而在建筑的建材方面使用了玻璃,钢架和石灰岩,而最闪亮的部分则是表面包覆着很薄的钦金属材料。这种材料容易塑造

外型像花或像鱼一样的外表,而这种材料在无

论是在比尔堡的阴天和晴天清晨或是傍晚都呈

现出多彩的表情。在阴天里它如同一座巨大的

厚重的雕塑,坐镇在纳尔温河旁晴天钦金属反

射着炫丽的阳光像城市里的时装秀一样夺目。 建筑身体上那些曲线(图五)蕴藏着深刻的意味,用盖里自己的话说:“曲线的随意性,在于它被设计成可以去捕捉光线。”也就是说,那些多面复杂的体块所构成的曲线和曲面,真的像在演奏一曲交响乐章,那些闪烁的光亮,如同音

(图四)

(图五)

乐中高音的撞击,在夕阳下,钦金属反射着火焰一样

的金黄色,而最亮处又如同火苗。

在外观上我们很容易找到美术馆的入口(图六),

因为入口处正好是整个建筑的高潮和升华的点,它很

像花蕊。

此外,美术馆有两个主要的朝向南和北,面对北

河畔,盖里刻意地设计了一个水池,在水池上设计了

一条独立的弯弯的略有弧度的桥,这条和河道呈同一方向的桥,不是渡河,而是观景,当行人隔水走在桥上,和美术馆成眺望之势,而美术馆的倒影会增加建筑的光亮度。好的建筑师都会巧妙地利用水的因素,把水作为映照建筑的一面镜子。而在桥下,时时会有喷雾,当雾漫延到水池中,形成特殊的景观,疑为美术馆被云雾所缭绕。

3.2精彩的内部设计

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图

七)极为精彩,尤其是入口

处的中庭设计,被盖里称为

‘将帽子扔向空中的一声

欢呼’,它创造出以往任何

高直空间都不具备的、打破

简单几何秩序性的强悍冲

击力,曲面层叠起伏、奔涌

向上,光影倾泻而下,直透

人心,使人目不暇接,百不

能指其一。在此中庭下,人们被调动起全部参与艺术狂欢的心理准备,踏上与庸常经验告别的渡口。”这个博物馆已经完全超出了对一般建筑理解的经验 ,似乎有一种近乎巫术的美的魅力。而且其通往中厅空中的光与影变化,以及各种无法描述方向和形状的形体,使这个建筑从里到外都带给人们一种充满节日气氛的带有眩晕感的震撼。

(图六)

(图七)

然而从其内部的功能布局(图八)来看,这却是一

个非常古典的中心放射式博物馆布局 。人们通过入口,

进入集中的中心大厅,大厅周围布置休息、垂直交通等

设施,环绕这个中心,分三面布置周围的各个展览室,

三层都是这样。整个美术馆的流线清晰、展厅方正,墙

面充足,光线均匀。这恐怕是盖里有鉴于赖特在纽约古

根海姆博物馆设计中对艺术展品不够尊重的教训,有意

把展厅设计得简洁静素,为艺术品创造一个安逸的栖所

吧。

3.3 卓越的成就、高超的评价

盖里通过他的才华,非常有机地将通向未来的建筑形式和现代主义的建筑功能融合起来,使这个建筑不仅是献给这个城市的礼物,也是一个很好的建筑教材。

尽管在设计之初这座建筑受到了不同

的评价,但当这座瑰丽的建筑(图九)刚刚

在河畔显出轮廓的时候,批评质疑之声即全

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欢呼。这座 “宛

如郁金香花一样盛开的建筑”、“被誉为一个

奇迹”、“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其外部的曲面组合达到了常规所无法规范的程度,内部空间则突破了简单的几何秩序,成为超现实体验,极具视觉冲击力。1996年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斐尔·莫尼欧对它由衷叹服道“没有任何人类建筑的杰作能像这座建筑一般如同火焰在燃烧。”

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已经成为博物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四、毕尔巴鄂效应的意义

博物馆主要被视为一种教育的工具,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开馆两年来,对该地区的公众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每一年有大约15 万人参加博物馆的培训项目,不管是与教育部门合作的,还是它自己直接面向公众的项目,该博物馆都首先把它看作是一种提高公众理解和欣赏当代文化的一种手段。它是一个

(图八)

(图九)

公众至上的博物馆和文化设施,它尽最大努力

使其艺术(图十)和藏品能够被公众所接触,

而且尽最大努力增加自己的内容以便完成自己

担负的任务。两年来,博物馆共接待250万参

观者,大约80%的观众来自毕尔巴鄂以外的地

区,这说明博物馆活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已经

(图十)

远远超出了毕尔巴鄂地区以外,而这正是建设博物馆时所希望的。

这座博物馆的运作也充分体现了共享的原则。博物馆由一个可以体现公私各个方面意见的基金会管理,自己可以提供75%的经费,而这种机制又保证它可以筹措到其余25%的经费,主要是来自各种公立机构。这就是说,它大大减轻了一个文化设施对公众的财税负担。

由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成功的案例表明了一个文化项目可以用来改善一个地区的人民的利益,可以纳入到一个广阔的经济活动框架中去,可以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而不仅仅是起装饰性的作用。一座成功的建筑是能够激发一个地区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地方的发展的。

参考文献:

[1] 窦强. 毕堡效应——一个建筑带动一个城市的复兴. 建筑创作,2003(7):37-42 {2} 王丽君. 文化建筑:城市复兴的引擎. 华中建筑,2007(6):12-14

[3] 张斌. 毕尔巴鄂:一个城市的变迁. 时代建筑,2001(3): 40-45

[4] 曹兵武. 物化的继承与创新-一个博物馆的例子. 中原文物,2001(1):74-75

[5] 董璁. 一座建筑的城市——毕尔巴鄂. 城市建筑,2004(8):93-97

[6] 方振宁. 一座建筑激活一座城市. 跨界, 143-145

[7] 刘婧. 古根海姆:改变了一个城市名. 地标,65-67

[8] 张瑾. 毕尔巴鄂复兴:最为有趣的成功故事. 北京规划建设 136-139

博物馆现代展柜研究(略)

博物馆现代展柜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张晋平 博物馆展柜功能:展柜是博物馆以真实的态度和艺术的效果向观众展示文物艺术品的空间,是博物馆和观众进行无声交流的直接场所,同时也是保护文物和保证文物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博物馆现代展柜应满足四项基本要求:文物保护技术要求,文物安全技术要求,美学视觉效果技术要求,操作实用技术要求。 1 、文物保护技术要求: a,展柜所用材料必须对文物稳定安全 由于展柜和文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如果展柜所用材料含有氯,硫或其它酸性成份,势必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它们通过接触文物或通过自身老化后释放出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和挥发性有机酸类(甲酸和乙酸),挥发性醛类(甲醛和乙醛)等对文物造成损害。 展柜材料应当经过测试或化学分析后方可用于制造文物展柜。一般说来,对文物会造成潜在危害的材料包括木头、油漆、胶粘剂、皮革、毛织品、化学纤维纺织品和某些纺织品染料等。也就是说,展柜用不锈钢、铝合金和表面喷塑涂料钢板要比其它材料安全。 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对于展柜内衬板、垫衬材料和装饰材料应当经过测试或化学分析,得出确切结论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后方可用于文物展柜。 b,展柜应当能够控制温湿度 展柜应该具有良好密封性,内部应当安装有温湿度自动测定仪器和控制湿度的设备。 展柜控制湿度的第一种选择是安装去湿机。当湿度超过要求范围时,湿度控制仪能自动开启去湿机降低湿度并同时显示报警信号。 展柜控制湿度的第二种选择是放置吸湿缓冲材料。此选择要求在展柜下层箱体中留出足够空间用于放置吸湿缓冲材料,例如硅胶。吸湿缓冲材料在夏天潮湿气候下可吸收潮气,在冬天干燥气候下可放出水分保持展柜内湿度稳定。工作人员需要随时根据气候特点更换吸湿缓冲材料。也就是说,在夏天工作人员需要将吸湿缓冲材料经过烘干后,使之具备吸湿能力后放入展柜中才能发挥作用。在冬天,工作人员需要将吸湿缓冲材料放入湿度较大的小环境中使之吸收足够水分,使之具备放出水分能力后放入展柜中才能发挥作用。加拿大博物馆的经验: 按照加拿大博物馆的经验,每立方米展柜空间应当放入大约20 公斤硅胶。对于密封性良好的展柜,每立方米展柜空间放入 2.5 公斤硅胶也可满足要求。 展柜下层硅胶箱体应该和上层文物展出部分有足够气孔进行空气交换。在展柜下层预留吸湿缓冲材料箱体的目的是为了在更换硅胶时应该不影响展柜中展品,即不需要移动展品。 展柜控制温湿度的第三种选择是采用中央空调管道连接方式控制展柜内温湿度。上海博物馆采用此种方法。将需要同一温湿度的展柜用同一通风管道连接起来,同时送风,展柜内通过正气压回风。 c,展柜灯光要求: 展柜中照明应当对文物安全,即应当使用无紫外线的冷光射灯,每个灯的亮度都应当可通过箱体中旋扭调整,光照点也应当可自由转动调整。 光导纤维照明可将灯光送入展柜照明位置,将发光热源放于较远位置,这种冷光射灯有利于通风将发光热量排出柜外。如果展柜采用的是灯箱照明,那么要在灯和散光玻璃间放置滤紫外线薄膜。灯的发光光谱应当接近于自然光。灯的热量应该能通过排风设备排向展柜外。 2 、展柜安全技术要求 展柜必须具备物理稳定性和足够承重能力; 柜体材料必须坚固耐用; 展柜附属支撑板和固定卡必须牢固固定;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同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的所在地。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坐落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畔,占地4.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内部最高悬挑45米,高达165米的烟囱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也是一个特别的展览空间。 建筑简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集当代艺术展览、收藏、研究、交流、体验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志性城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改建完成后,当代艺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到4.1万平方米,具有大小高度不一、适合各种展览的12个展厅以及图书馆、研究室、报告厅等功能性设施,将承担起国际性的视觉文化交流的重任,为国内外优秀当代艺术作品提供最好的展示环境,为中外艺术交流提供良好的氛围条件。通过各领域当代艺术的集中展示,实现当代艺术与设计、文学、电影等领域的兼容并蓄,将当代艺术博物馆打造成为一个跨媒介、跨学科的艺术综合交流平台,成为上海艺术和创意的激发器。通过汇集国内外当代艺术的优秀成果,丰富和拓展公众的文化视野,培育青少年创新创意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源头活水,为上海成为中国和世界当代艺术传播、交流、展示与合作的中心之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选址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前身是建设于1897年的南市发电厂,其建筑主体长128米,宽70米,高50米,建筑面积31088平方米。高达165米的钢筋混凝土烟囱笔直高耸,具有极强的标志性,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昭示着浦江两岸新一轮的历史机遇和文化创造。改建后,其建筑面积将增加至4万多平方米,展陈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拥有12个展厅。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于2012年10月1日开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伫立黄浦江畔,距离人民广场4公里,从地铁4号线和8号线西藏南路站步行一刻钟。

上海考察报告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上海考察报告范文 篇一:考察报告范文 安阳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考察报告 专业:艺术设计(产品造型方向) 班级:09产品造型2班 姓名:林丽群 学号:20XX10030037 指导教师:吴杰 实习地点:华东地区 报告日期: 时间:20XX.11.01——20XX.11.09 地点:华东地区 一、考察主题 华东之行,艺术之旅,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设计修养二、概述

(一)调查目的。 此次考察的目的使我开阔了视野,让我们的遵守法纪,文明礼貌的作风得到发扬。不为辛苦的长途跋涉精神得到提高,让集体更加团结有爱。更让我明白了艺术要多思多想,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不断从身边提取艺术元素,艺术离不开生活。考察是一种学习,一种享受,一种经历,更是一种回忆设计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一个有创意的设计师一定是一个懂得欣赏美、懂得发现美、懂得创造美。我未来学习的方向就是学会观察身边一切美的事物;学会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将美好的事物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考察时间:20XX.11.01——20XX.11.09 考察地点:南京、杭州、苏州、上海等 考察对象:古典园林、艺术园区、博物馆、画展等 考察范围:产品造型设计 调查要点:产品造型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表现技巧、表现形式等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考察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摄影、报告分析 三、正文 考察第一站,我们到了无锡,位于长三角中心区域,是

华东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据上海、南京各约1.5小时车程,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无锡由于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而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步入无锡工业园,真的是受益匪浅,获取了不仅在视觉里的精华,更为我们做毕业设计作了准备。 考察第二站,苏州博物馆 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 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 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 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 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 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 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 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 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摘要: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它是由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947年进行设计的。1959年建成后,凭借着自身连续螺旋的艺术形体、流动渐变的有机空间、朴素真实的混凝材料和丰富美艳的作品珍藏成为了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以至于近四十年来博物馆中的任何展品都无法与之媲美。 关键词:建筑群赖特、螺旋形体、流动空间、所罗门·R·古根汉姆、争议正文:第一次在翁老师的课上看到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图片,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因为酷爱喝咖啡和茶的我对杯子有着不解的情怀。而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不就是一只优雅纯情的杯子,满载着清茶的幽香和宁静,又弥漫着咖啡的淡雅和浓情。在课下进一步了解后,我更是被其动态螺旋的空间特征和管内无数艺术家的瑰宝所征服。不过,我最欣赏的是这座建筑背后赖特大师有机建筑的设计理念。这让我意识到这座美术馆不只是艺术品的展览会所,其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其背后所承载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回味。

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 一.古根海姆博物馆:不只是一座建筑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世界上著名的私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创办于1937年,以连锁方式经营,是一个博物馆群,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西班牙毕尔巴鄂、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和美国拉斯维加斯拥有4处分馆。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 立陶宛古根海姆博物馆香港古根海姆博物馆效果图

“博物馆群”仿佛是古根海姆的专属符号,与传统定义上的博物馆不同,古根海姆博物馆更像是一个异军突起的非典型性私人美术馆,作为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为艺术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二.建筑师简介:最有创意的建筑师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作品。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最有创意的建筑师之一,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这一行已很长时间,一直工作到1959年去世,作品超过了600件。赖特以设计私人住宅而著名,其职业生涯有两段时期至为重要,一段为1900~1910年为其获得声誉的草原住宅的设计,一段为20世纪30年代他设计了久负盛名的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以及一系列的美国风住宅。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赖特作品:流水别墅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内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设计作品 赖特的一生经历了一个摸索建立空间意义和它的表达,从由实体转向空间,

建筑与艺术的交融——古根海姆博物馆分析

前言 首先,衷心感谢蒋晓风老师一学年的悉心指导! 经过一个学期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学习,我运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所学习到的知识,对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了分析。本文将从建筑总体环境布局、功能与流线、造型艺术和空间特点四个角度,全方面地分析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本文尝试通过理性的分析方法来分析这个非理性造型建筑,并在分析过程中思考与感悟,最终取得了收获。

目录 前言 一.建筑概况 (2) 二.总体环境布局 (4) 三.功能与流线 (6) (一)功能分区 (二)交通流线 (三)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分析图 四.造型艺术 (9) (一)非线性外形 (二)雕塑式建筑 (三)钛金属装饰外表面 五.空间特点 (13) (一)入口序列 (二)中央大厅 (三)空间组合方式分析 (四)展厅空间分析 (五)采光分析 (六)广场与高塔——空间序列的终止 六.感悟与收获 (19)

一.建筑概况 名称: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Bilbao,Spain) 建筑类型:博览建筑 设计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 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 建成时间:1997 建筑规模:建筑占地面积24000m2展览空间面积11000m2 建筑简介: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基金会旗下所有博物馆的总称,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为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一落成就以独特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它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作。古根海姆博物馆分成十九个展示厅,其中一间是全世界最大的展厅之一。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博物馆——参观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有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博物馆 ——参观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有感 一.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之简介 坐落在汾阳路与太原路口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是一幢白色建筑的花园洋房,因为他的建筑雄伟优雅,因此有“小白宫”之称,而特别引人瞩目。“小白宫”面积约1500平方米,分别为雕刻馆、织绣馆和民间工艺馆,陈列着近300件作品,从中可以映现上海工艺美术发展的脉络。该建筑原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抗战胜利后,这里曾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亚太地区的第一任办公地。解放初,中苏友好协会上海分会入驻此地。1963年,在陈毅同志的关心下,上海民间最优秀的工艺美术家相继在此工作和传艺,同时,还建立了工艺美术品陈列室。“文革”初期工艺美术研究所被赶出了院门,这幢毫宅被林立果占用,1972年工艺美术研究所重返故地。。而我认为不管这样一个展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所展出的出自孩子之手的作品有多稚嫩,其一定程度上让当今的孩子们能自己动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并且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艺制品,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了中国传统工艺,这样很好。 传统的工艺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的文化行为,它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生产过程,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就像如果谈及中国传统手工艺,那必然离不开中国的民间艺术,体裁以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各地区的民俗风情为主的工艺作品,极富地方特色。就像我所喜爱的中国漆器和浮雕艺术,它们不但具有绘画和手工艺双重属性,更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极具收藏价值。 然而当今的社会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致使工业化、现代化、数码化成为主题,尤其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从传统的手工为主的社会转向现代工业化的速度更是惊人。这样的社会对传统工艺产业是多大的冲击啊,工艺产业的地位下降,工艺技术人员、工艺大师的受关注程度远远不如一个当代艺术家。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量的吸收外来文化,西方的艺术和设计理念,无形中给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带来巨大威胁。这种威胁在现在看来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漏洞,诸如传统工艺师的队伍面临老龄化,有多少年轻人愿意从事这样一个弱势行业;当工艺师身处这样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时,是否仍然坚持老一套的制作理念,该不该利用传统的技法来创造新概念的工艺品,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若是这样做了,想必又会遭致老一辈的工艺美术大师的抑新想法,遭来非议;如何抓住机遇,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当传统工艺遇到现代化,它的将来到底会怎样,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希望它就这样走向衰落,那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的东西,哪怕是传统的手工艺术要融入新的元素,新的观念都可以,重要的是传统的手工艺的技法不能失传,不能让现在看到的精美的工艺品,在将来的某一时刻,只能陈列在博物馆,像古时候的青铜器一样……只能感叹于它的精美。从现在起保护传统工艺美术,不要让它慢慢流失掉,让传统的东西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能留有一席之地。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博物馆 据我了解,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存留和保护着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面塑等等。在这些手艺即将失传之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国家行为,相应的政策法规、项目保护资金、申报保护的机构等应运而生,媒体对该词的使用率和相关内容的报道率也达到空前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转型期中国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流行词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深层的意义是关系着国家、社会以及乡村社区发展公共空间的价值实现,其利害关系超越了个人和遗产本身。 非物质文化传统曾经的强大,而今天,非物质文化传统的濒危、脆弱,也正是由于近百年其在社会公共领域中不断地被边缘化。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是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基地。博物馆积极开张各种学术交流及教育普及工作,就像去年举办的儿童剪纸授艺,外国小朋友学习

【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第二册】课文翻译及课后答案

南京艺术学院第二册英语课文翻译(1~10) 第一单元 你去过古玩店吗?如果你能像买家那样博学,你就有可能买到不同凡响但又很便宜的东西。 幸运的发现 古玩店对许多人来说有一种特殊的魅力。高档一点的古玩店为了防尘,把文物漂亮地陈列在玻璃柜子里,那里往往令人望而却步。而对不太装腔作势的古玩店,无论是谁都不用壮着胆子才敢往里进。人们还常常有希望在发霉,阴暗,杂乱无章,迷宫般的店堂里,从杂乱地摆放在地面上的,一堆堆各式各样的破烂货里找到一件稀世珍品。 无论是谁都不会一下子就发现一件珍品。一个到处找便宜货买的人必须具有耐心,而且最重要的是看到珍品时要有鉴别珍品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他至少要像古董商一样懂行。他必须像一个专心致志进行探索的科学家一样抱有这样的希望,即终有一天,他的努力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我的老朋友弗兰克哈利戴正是这样一个人。他多次向我详细讲他如何只花50英镑便买到一位名家的杰作。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弗兰克去了我家附近的一家古玩店。由于他从未去过那儿,结果他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上午很快过去了,弗兰克正准备离去,突然看见地板上放着一只体积很大的货箱。古董商告诉他那只货箱刚到不久,但他嫌麻烦不想把它打开。经弗兰克恳求,古董商才勉强把货箱撬开了。箱内东西令人失望。除了一柄式样别致、雕有花纹的匕首外,货箱内装满了陶器,而且大部分都已破碎。弗兰克轻轻地把陶器拿出箱子,突然发现在箱底有一幅微型画,画面构图与线条使他想起了一幅他所熟悉的意大利画,于是他决定将画买下来。古董商漫不经心看了一眼那幅画,告诉弗兰克那画值50英镑。弗兰克几乎无法掩饰自己兴奋的心情,因为他明白自己发现了一件珍品。那幅不大的画原来是柯勒乔的一幅未被发现的杰作,价值几十万英镑。 第二单元 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他们的衣着和外表的其他方面感受到时尚的影响。 时装流行的原理 时尚一直在变化和发展。时尚的五条基本原理是识别时尚及其流行趋势的基础。这些时尚原理保持不变。尽管时尚在变,但是这些原理却不变。他们是识别和预测时尚流行趋势的坚实基础。时尚流行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条: 1.时尚的流行一般采取渐进的方式,很少采取突变的方式。时尚通常从一种风格逐渐地向另一种风格进化,是进化式的,而不是快速地变化。这一点经常可以从女裙长度的变化中得到体现。在一个季节中人们不希望裙子的长度有较大的变化。一般裙长要在几个季节甚至几年时间里缓慢地增加或减少。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及以后的10年里,裙子的长度开始以每年约1英寸的速度缩短,直至变成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超短式样。在整个70年代,裙子的长度又逐渐增加。 2.消费者创造时尚。是消费者通过接受一种款式而抛弃另一种款式来决定流行的时尚,而不是设计师或制造商。尽管设计师、制造商、销售商可以促进或减缓新时尚的流行,但最终对时尚的接受与否还要取决于消费者。 3.价格不会影响时尚的流行。时尚的流行与否并不取决于价格。尽管一个新款式推出的价格会很高,但很快会有各种价格变化。一件向设计师定做的服装售价可能会高达几千美元,但是一旦此款式被仿制并以成衣批量生产,就会出现不同的价格以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要

现代建筑分析-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姓名:*** 学号:******** 班级:****

现代经典建筑分析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该建筑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建筑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可以说外观像一只茶杯,或者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可能是因为螺旋线结构也有人说像海螺。 该建筑是赖特晚年的杰作。1947年进行设计,1959年建成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以至于近四十年来博物馆中的任何展品都无法与之比美。建筑外观简洁,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结构,与传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1969年又增加了一座长方形的3层辅助性建筑,1990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再次增建了一个矩形的附属建筑,形成今天的样子。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 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 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 饰了一下。平滑的白色 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 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 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 物。建筑物的外部向 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

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 一个是陈列厅,6层;小的 是行政办公部分,4层。陈 列大厅是一个倒立的螺旋形 空间,高约30米,大厅顶部 是一个花瓣形的玻璃顶,四 周是盘旋而上的层层挑台, 地面以 3%的坡度缓慢上升。参观时观众先乘电梯到最上层,然后顺坡而下,参观路线共长430米。美术馆的陈列品就沿着坡道的墙壁悬挂着,观众边走边欣赏,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完了6层高的坡道,看完了展品,这显然比那种常规的一间套一间的展览室要有趣和轻松得多。 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为美国最有创意的建筑师之一,从19世纪80年 代开始从事这一行已很 长时间,一直工作到1959 年去世,作品超过了600 件。赖特以设计私人住宅 而著名,其职业生涯有两 段时期至为重要,一段为 1900~1910年为其获得 声誉的草原住宅的设计,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一..简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 二.时代背景探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郊区的土地也不是无限的。城市的膨胀挤占了乡村或农业文明,农田的外迁有大幅度地缩小了荒野的面积,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现有的"分散主义"和"集中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似乎都不可能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因此,在70年代前后,各发达国家均提出了内城复苏的建设方案,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居民重返市中心。我所谓的"后城市"就是指要在现代城市诸种复杂问题的基础上重建适合工作与人居的市区

上海各个美术馆地址

小作业要求: -收集图形、文字、图形结合文字三大类各十个标志; -彩色、RGB、72dpi 、150x150mm并合成为一个PDF格式; -文件名:“学号-姓名”如:2009181135-代鹏 11、判断一个成功的标志有哪些? i正确ii识别iii传达 美术馆博物馆 -上海美术馆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近黄陂北路)地铁1、2、8号线人民广场站11号口 -刘海栗美术馆长宁区虹桥路1660号(近水城路) -朱屺瞻美术馆虹口区欧阳路580号 -上海外滩美术馆(Rock Bund Art Museum)黄浦区虎丘路20号 -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黄浦区南京西路231号人民公园7号门(近黄陂北路)地铁1、2、8号线人民广场站9号口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DOLAND)虹口区多伦路27号(近四川北路) -民生现代美术馆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号红坊创意园区F座地铁3、4、10号线虹桥路站4号口 -喜马拉雅美术馆(原证大现代艺术馆)浦东新区芳甸路199弄28号2楼 -上海博物馆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近武胜路) -上海自然博物馆黄浦区延安东路260号 -上海图书馆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近高安路)地铁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

-上海科技馆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00号(近二号线上海科技馆站) -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100号地铁1、2、8号线人民广场站3号口 -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浦东新区浦东世纪大道1号东方明珠内 -世博会博物馆黄浦区蒙自路龙华东路(近局门路,原世博会城市足迹馆) * 外滩美术馆正在展出:张洹《问孔子》,策展人:南条史生;MOCA上周刚结束PIXAR25周年展,目前休馆中,下个展览是陈曼的个展;民生正在展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30年展》,月底结束,12月新展是丁乙老师的个展。 * 推荐上海自然博物馆——一个非常诡异的、充满了上世纪80年代趣味的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经常组织或承办各类活动和论坛。 创意园区(约76家) -田子坊卢湾区泰康路274-210弄(近瑞金二路)地铁9号线打浦桥站1号口 -M50 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创意产业集聚区(近澳门路) -M50桃浦创意园普陀区祁连山路(武威路口)地铁11号线祁连山路 -8号桥卢湾区建国中路8号(近建国西路) -红坊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近虹桥路) -1933老场坊虹口区沙泾路10号(近溧阳路)地铁4号线海伦路站2号口出站步行约10分钟 -800秀静安区常德路800号(近昌平路)7号线昌平路站 -名仕街闸北区洛川中路1158号(近沪太路) -创智天地杨浦区淞沪路(五角场) -五角场800号杨浦区国顺东路800号

古根哈姆美术馆赏析

大师建筑赏析----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弗兰克·盖里) 建筑1101 王晗 学号:201131703021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是一个专门展出现当代艺术作品的美术馆,位于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它在1997年由古根海姆基金会创建,是位于全世界数间古根海姆美术馆之一。它的主建筑由法兰克·盖瑞设计,是建筑解构主义的代表作。 它的设计师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 盖里的作品相当独特,极具个性,他的大部分作品中很少掺杂社会化和意识形态的东西。他通常使用多角 弗兰克·盖里 平面、倾斜的结构、倒转的形式以及多种物质形式并将视觉效应运用到图样中去。盖里使用断裂的几何图形以打破传统习俗,对他而言,断裂意味着探索一种不明确的社会秩序。在许多实例中,盖里将形式脱离于功能,所建立的不是一种整体的建筑结构,而是一种成功的想法和抽象的城市机构。在很多时候,他把建筑工作当成雕刻一样对待,这种三位结构图通过集中处理就拥有了多种形式。 博物馆造型由曲面块体组合而成,内部采用钢结构,外表用闪闪发光的钛金属饰面,钛板总面积2.787万平方米。造型的独特是建筑师盖里近几年个人风格的继续;也是古根海姆负责人的愿望,他们希望这幢建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成为城市的标志。在总体布局中也进一步发挥了他的艺术包装思想。为利于布置展品,主要展馆仍然是规整的,首层基座部分也是相对比较规整的。动态部分主要是入口大厅和四周的辅助用房,变化的形态向上逐渐收缩。博物馆建在水边,与城市立交桥形成有机的组合,这种嵌入城市肌里的构思也为造型独特的博物馆增添了一些理论依据。西班牙毕尔巴鄂分馆1997年竣工时,共耗费了1.2亿美元,它以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被报界惊呼为“一个奇迹”,称它是“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

古根海姆博物馆案例分析

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 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Guggenheim Museum) 古根海姆博物馆位于毕尔巴鄂市内由贝拉艺术博物馆、大学与老市政厅构成得文化三角得中心位置,可由该市商业区及老城区直接前往参观。作为博物馆主入口得巨大中庭设有一系列曲线形天桥、玻璃电梯与楼梯塔,将集中于三个楼层上得展廊连接到一起。一个雕塑性得屋顶从中庭升起,透过玻璃窗投射进来得光线倾泻到整个中庭内。该中庭具有前所未有得巨大尺度,高于河面达50m以上,吸引着人们前来参观这个独特得纪念性场所、

博物馆要求提供能够展示三类艺术作品得空间。永久性藏品布置在两组正方形展厅(每组设有三个展厅)内——分别位于博物馆得二层与三层。临时性展品布置在一条向东延伸得长条形展廊内,该展廊在“Puentedela Salve”天桥得下面穿过,在其远端得一座塔楼内终止。当代在世艺术家得展品则布置在散布于博物馆各处得一系列曲线形画廊内,以便与永久性藏品及临时性展览同时观赏。

博物馆得主要外墙材料为西班牙石灰石与钛金属板。其中较为方正得建筑造型采用了石灰石,而比较自由得塑性造型则采用了钛金属板贴面。大片得下班幕墙构成了城市中一道壮观得河畔美景。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得设计受到了所在城市得尺度与肌理得影响,让人联想到弗廊特河畔那些历史建筑,从而体现出建筑师对当地历史,经济及文化传统得关注与回应。

建筑物得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得曲线与斜坡则通到6层。 螺旋得中部形成一个敞开得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得一个就是陈列厅,6层;小得就是行政办公部分,4层。陈列大厅就是一个倒立得螺旋形空间,高约30米,大厅顶部就是一个花瓣形

古根海姆美术馆

发展理念 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古根汉姆博物馆,在西班牙毕尔巴鄂、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和美国拉斯维加斯拥有4处分馆。2006年7月又与阿布扎比政府签订合同在当地建立分馆,这将会是古根汉姆众多美术馆中最大的一个。与此同时,古根汉姆也一直积极谋求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的战略发展。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和全球化策略已经成为世界博物馆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大型展览的构想始于1998年,其后有着十年的筹展历程。2006年10月16日,美国古根汉姆博物馆代表团访问中国美术馆,亚洲战略发展部主任Min Jun Kim,展览收藏及设计部主任Karen Meyerhoff,展览策展人Susan Davidson,教育部主任Kim Kanitani等就展览事宜,与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副馆长钱林祥、马书林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举行了会谈,并分三个小组,就展览、教育、学术活动等合作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在过去六十六年的历史中,纽约所罗门.R.古根汉姆基金会(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发展了众多渠道去实现其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使命:如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的巡回展览的同时,把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的艺术珍品借到纽约展出;或者在其他国家建立新古根汉姆美术馆等。而后者正形成了古根汉姆和其他艺术机构的区别。除了美国,古根汉姆在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都有自己的美术馆,从而把它的

国际性任务提升到了首要的位置。 诞生之初 美术馆的建立者正是所罗门·R·古根汉姆(Solomon R. Guggenheim),他生于19世纪的美国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靠煤矿工业积累财富的瑞士血统家族。按照有教养人的习惯,在精英云集的环境下,古根汉姆和他的妻子,Irene Rothschild,在博爱和审美的传统中长大,成为热心的艺术赞助人,并积累起很多古代大师的作品。但在1927年,当古根汉姆第一次遇见年轻的德国贵族女子Hilla Rebay von Ehrenwiesen,并听取其介绍的欧洲当代绘画中一种实验性的潮流,使他的收藏方向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Rebay接受非具象是一种新艺术风格和审美哲学的诞生的观点。在 美学上从经验世界获取形式的抽象观点与纯艺术创造上的非具象二者之间,Rebay选择了后者,相信其中充满了神秘的内涵。非具象一词是Rebay从德国术语Gegenstandslos翻译而成,表示文学性的,“没有对象的”词语来源于康定斯基的理论作品,所表达的最高美感和精神法则对于Rebay而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前所未有的”,Rebay在她第一次叙述艺术的使命时写道,“还有比绘画中从具象到非具象在从物质到精神的过程中更伟大的前进步伐么?因为我们注定要更有创造性,转向精

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in Bilbao

Guggenheim museum in Bilbao The site for the project, the winner of an invite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redevelopment of the former trade and ware house district along the south bank of the Nervion River Front. Directly accessible from the historic and business districts of the city, the Museum marks the marks the center of a cultural triangle formed by Museo de Bellas Artes, the University, and the Old Town Hall. In addition, the Puente de la Salve Bridge which connects the 19th Century City Center with outlying area to the east, passes over the site at its eastern end giving it the significance of a “Gateway to the city”. The design recalls the scale and texture of the existing City and the historic building materials of the River Front with a number of inter-connected building blocks which house the various exhibition spaces and back-of-house functions. Pedestrian traffic between the new Museum and Museo de Bellas Artes, and between the Old City and the River Front is reinforced with public plaza at the entrance of the Museum. 以上介绍博物馆的SITE The exhibition spaces are organized around a central atrium where a system of curvilinear bridges, glass elevators and stair towers connect the galleries concentrically on three levels. A sculptural roof form, reminiscent of “Metallic Flower”, rises from the Central Atrium flooding it with light from glazed roof openings. The central Atrium’s unprecedented scale at a height of more than 50m above the river front. the major exterior material of the building is titanium metal. 与周围建筑使用的Spanish limestone形成强烈对比。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过“一幢建筑拯救一座城市”的神话,那么,这个神话就发生在西班牙的北方城市毕尔巴鄂!1997年,当一幢惊世骇俗的建筑落成在内维隆河畔,立刻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诧异目光,这就是古根海姆博物馆。 这幢建筑由多个零碎的曲面体块错位、拼镶、堆砌、扭转组合而成,饰以闪闪发光的钛金属面板,呈现出怪异飘逸的形体,似乎是对传统的彻底蔑视、背叛与颠覆!虽然争议四起,但挡不住人们好奇的探求欲望,次年该市的旅游人数从26万飙升到100万,让毕尔巴鄂的旅游业迅速涨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为长久没有发展、奄奄一息的城市注入一剂强心针。一时之间,欧洲时尚人士的见面问候语,变成“你去了毕尔巴鄂没有?”,令毕尔巴鄂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城市声名鹊起,甚至城市的历史被改写成古根海姆之前之后! 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河水从城市的中心穿过然后流入大海。艺术博物馆的选址水 平线的低处。从街道上望去,它是衬托了其他建筑而不是压倒了它 们。 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 动的三层展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

《建筑设计原理2》课程作业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班级:14建筑1班 姓名:邓前骋 学号:1410151108 指导老师:邹涵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为所罗门·R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该建筑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 ① 基地环境布局与文脉分析 建筑基地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 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其圆形体块与对街湖岸相 呼应。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1943年,美国冶炼业巨富 所罗门?R ?古根海为保存和陈列自己的美术藏品, 委托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最终于1959年建 造完成并开幕。赖特作为美国建筑大师,对现代建 筑影响巨大。但他的建筑思想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 路,与当时欧洲大陆的主流——现代主义设计崇尚 “功能”至上的思想不同。赖特的“有机建筑”打破了方盒子框架,利用建筑的空间、材料、结构诠 释着建筑理念。他的作品生动而富有诗意,但也不乏过份执迷于“信仰”的争议之作。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它大胆的形式就像一个巨大的白色“漩涡”融合着赖特的时间与空间。 ② 建筑功能与流线分析 作为博物馆建筑,参观线路和内部环境营造十分重 要。博物馆的基本参观功能也决定建筑内部需要流动 性强、采光优良的空间。此外,就空间分布而言,博 物馆应具备藏品储物的空间、办公空间、接待间、休 息室、交通等辅助空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分为两 个大的功能区:办公区和展览区。 从大厅入口进入,向左是进入办公区,向右是展览 区,而且整个展览区呈螺旋状,交通流线一目了然,所以其交通流线很明确,即一分为二。 ③ 建筑空间组合分析 建筑的外观只是内部功能空间的必然体现,内部空间才是建筑物的主体。平面布局对空间划分至关重要。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平面根据功能划分成动态的不对称布局。以入口轴线为界,左右分别布局一大一小两建筑主体。这样的平面布局使观众参观路线、工作人员路线互不干扰,二层平面又再次通过平台将两馆连接。这样对比又协调的平面既区分主次又相互联系。交通流线上,过于复杂会影响参观效率和质量。因此古根海姆采用了交通流线明确,空间开阔的设计。古根海姆的建筑空间可以简单地视为由三大部分:入口空间、主展空间、辅助空间。 入口空间:赖特注重入口空间的设计,这或许是受日本和中国园林的影响。博物馆的入口设计相对低矮、隐蔽、朴实无华,其上部支撑二楼平台。入口上部半封闭,下开放为通道,连接两展厅。穿过低矮的入口,向右即转入主展厅。展厅中庭空间顶部采光、开阔明亮、贯穿建筑六层,给人豁然开朗的印象。 总平面图 交通流线图

品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品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崔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作设计工作室从比较早就开始在旧建筑改造和利用上做了很多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在这个方面具有前瞻性,同时又有持续的创作热情,所以 工作成果不仅是体现在今天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个单体建筑上,由此还可 以看到他们对整个建筑改造系统的思考。 从今天系统的资料介绍当中可以看到一种建筑师的理想在现实当中如何跟业主、跟艺术家甚至跟很多方面进行沟通和衔接,最后呈现出一个综合性 的结果,这个结果也体现了各方不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这也是所有建筑 师都需要面对的。 参观过程中我的总体感觉是,建筑不仅充分利用了宝贵的建筑遗产,也给艺术家、当代艺术展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这个空间在国外的参照系 就是伦敦的泰特,我个人认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的空间品质应该好 过泰特,在空间类型的丰富性上也好过泰特,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讲,原作工 作室的作品是具有国际水平和国际影响的,今天现场呈现出的上海双年展的 盛况也说明了这个建筑具有足够的生命力和活力。 实际上,今天这样的工业遗产的改造和利用还在延续,但是怎么改造和利用,怎么能够留得更多,是建筑师应该特别思考的。如果把上海当代艺术 博物馆当成是某一种工业建筑改造和利用的里程碑的话,我们希望它的影响 会更大,这个产业也能越做越好。实际上项目成功背后更深的意义在于,通 过这个案例,让业主和艺术家更有信心,能够更支持建筑师的工作,如果能 真正做到这一点,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极大的促进。 (以上根据崔愷院士在2012年10月28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第九届上海双年展“A+A品鉴之约”上的发言整理) 36

古根海姆博物馆

建筑与文化专题讲座课程论文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绽放一座城市的花朵 指导老师:任君 姓名:韩露航 学号: 080907107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绽放一座城市的花朵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根海姆博物馆成功为毕尔巴鄂注入活力这一实际案例,剖析毕尔巴鄂效应,探讨关于一座建筑能够改善一个地区的人民的利益,可以纳入到一个广阔的经济活动框架中去,可以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而不仅仅是起装饰性的作用。 关键词:古根海姆博物馆毕尔巴鄂效应文化建筑毕尔巴鄂 一、前言 一座建筑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呢?也许凭空叙述是很难让人们具体明白与接受的。但是现在,确实有实例在告诉我们,一座建筑可以激发一座城市的活力,可以焕发一个州的青春。 二、毕尔巴鄂的绽放 2.1 事件 仅仅是一座建筑(图一)的出现, 就令沉寂已久的西班牙边陲城市毕尔 巴鄂在一夜之间名声大噪。这不是天方 夜谭,类似的奇事也不是第一次,丹麦人 乔恩·伍重就曾以一座歌剧院令悉尼乃 至整个澳洲转眼间成为全球瞩目的焦 点。而这一次的主角是来自洛杉矶的弗 兰克·盖里从他帽子里变出来的,是一 个博物馆。这座被世界媒体称作“世界 上最美丽的美术馆”救活了一座城市, (图一) 因为这座超级博物馆的建造给这座城市每年带来了百万人左右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2 毕尔巴鄂效应 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班牙的毕尔巴鄂还是一座靠海的工业小市镇,随着钢铁、造船业的衰退而没落。然而,1997年,这幅破败的景象随着一座令人惊艳的美术馆的进驻而改观。筹备4年、建造3年,请来国际建筑大师盖里精心打

造,造价9000万美元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吸引着欧洲庞大的艺术爱好者群体。1997年底,美术馆开幕,一年之内就吸引130 万参观者:到第三年时,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超过4.5亿美元、共吸引400多万游客。城市活力随之复苏。这件事被誉为“一个震撼世界建筑界的杰作,在一座几乎被人忘却的中等城市中横空出世,立刻成为世界性新闻,彻底完成了一个城市的伟大复兴。”这就是“毕尔巴鄂效应”。 2.3 城市背景 毕尔巴鄂市(图二) 始建于1300年,在西班牙 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 的海港城市, 但20世纪中叶以后日渐 衰落。毕尔巴鄂地处比利 牛斯山阴影中的巴斯克重 镇,是巴斯克邦比斯开地 (图二) 区首府,城市坐落在山谷地带和纳文河的河口,这一地理特征决定了其逐步发展成沿河线性展开的城市形态,毕尔巴鄂在全国位居第四,是西班牙最大的港口城市。它作为地中海向北海贸易的重要通商口岸,曾经有过一段漫长而辉煌的历史。 城市四周山中富含铁矿、木材供给也很充足,因此采矿、冶金和造船业都很发达。工业和贸易的珠联璧合使这座城市在整个近代一直保持普商业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工业革命以后,毕尔巴鄂更是获得了空前的经济腾飞从1820年起成为巴斯克地区比斯开省首府。到19世纪下半叶,钢铁、航运、铁路和金触股票业盛极一时,城市也获得极大发展,移民纷至沓来,建筑形式异彩纷呈。在毕尔巴鄂从中世纪的城堡到巴洛克的教堂、宫殿,再到折衷主义时期各种风格的市场、交易所、火车站,以及剧院、博物馆等等,几乎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堪称一座建筑历史博物馆。这些建筑在反映欧洲风格变迁大趋势的同时,往往又都带有鲜明的巴斯克地方传统印记。 然而,在经历20世纪前半期的迅猛发展之后,以传统重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毕尔巴鄂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危机和经济衰退、环境问题、失业问题日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