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元件、组件判定标准(090306)

电子元件、组件判定标准(090306)

电子元件、组件判定标准(090306)
电子元件、组件判定标准(090306)

一、判定标准:

1、定义

主要缺点( Major) :元件、组件作业不良(如焊点表面产生较大锡裂及脱焊、松动、元件破损)等异常导致PCB组件功能缺失或引起整机不能正常运行,设定参数异常等,造成客户对产品不满意。

次要缺点( Minor ) :零组件作业虽有瑕庇,如焊点表面粗糙,有细小丝洞、但并不影响使用功能。

Maj:代表主要缺点

Min:代表次要缺点

制程警示:表示处于不合格边缘(但不是批量性问题),警示改进,需以实际情况作判定。

2、若OEM客户有特殊要求,以客户标准执行。

二、使用目录:

(一)、PCB板材判定标准 ---------------------------------------------- P a g e 3 - 6

(二)、元件外观损伤 ---------------------------------------------------- P a g e 7 - 8

(三)、表面贴装元件 ----------------------------------------------------- P a g e 9 -1 9

(四)、过板直插元件 ------------------------------------------------------ P a g e 20-25

(五)、元件安装、固定 ------------------------------------------------- P a g e 26 -31

(六)、PCB表面清洁度 ------------------------------------------------ P a g e 32

(七)、线束及螺纹件固定 ---------------------------------------------- Page 33-36

(八)、元器件成型 ------------------------------------------------------- Page 37-38

(九)、其它 ---------------------------------------------------- ----------- Page 39 - 43

三、说明:

1、引用标准:主要参照IPC-A-610D、IPC-A-600G、GB/T 19247-2003/IEC 61191:1998以及公司生产中检验、测试的数据总结。依据IPC-

A-610D的规定将公司普通产品定义为2类电子产品(或依GB/T 19247.1-2003/IEC 61191-1:1998定义为B类电子产品)。如有特殊产品则自动进入3类(或C类)电子产品判定标准。

2 、本标准适用于PD、QC、QA检验。

北京泰富瑞泽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组件不良判定标准版本共 43 页A第 3 页

一、PCB 板材判定标准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

1 印刷电路板起

泡、分层目视检测外观

OK:印刷电路板要求无任何起泡、分层现象;

Maj:有镀通孔间和内部导线间起泡、分层的任何痕迹;

Maj

OK:Maj

2 PCB 铜箔或线路

浮翘目视检测外观

OK:印刷电路板之铜箔无任何浮翘现象;

Maj:印刷电路板之铜箔有浮翘现象;

Maj

OK:Maj:

北京泰富瑞泽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组件不良判定标准

版本共 43 页

A第 4 页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

3 PCB 铜箔或线

路破损

目视检测外观

OK:印刷电路板之铜箔无任何破损;

Min:受损程度在基本宽度的20%之内;

Maj:受损程度超出基本宽度的20%

Maj/

Min OK:Maj:

4 阻焊膜目视检测外观

OK:焊接和清洗工艺后,阻焊膜不出现起泡、划痕、空洞或褶皱现象;

Min:阻焊膜出现任何起泡、划痕、空洞或褶皱,但没有满足Maj条件;

Maj:阻焊膜出现的汽泡、划痕、空洞或褶皱造成桥连;经过胶带测试后划

痕、空洞造成阻焊膜剥落;助焊剂、油漆渗入阻焊膜。

Maj/

Min OK:Maj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

5 印刷电路板弯

目视检测外观

OK:印刷电路板平整无弯曲现象。

制程警示:印刷电路板出现弯曲,但是没有达到 Ma j条件;

Maj:印刷电路板弯曲程度 C 超过 b 宽度之 1.5 % ,有贴片组件

的超过 0. 75 %。

Maj OK:Maj:

6 印刷电路板扭

目视检测外观

OK:印刷电路板 A, B,C,D 四点平整无变形现象。

制程警示:印刷电路板出现弯曲,但是没有达到 Ma j 条件;

Maj:印刷电路板 A, B,C 平贴基板,D 点翘起之高度超过 PC 板对

角线长度之 1. 5 %, 有贴片组件的超过0. 75% 。

Maj OK:Maj: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

7 多层板单边焊

环最小宽度目视检测外观

OK:孔在焊盘的正中央;

Maj:单边焊环小于 0. 0 5 mm 。

Maj

OK:Maj:

8 单层板单边焊

环最小宽度目视检测外观

OK:孔在焊盘的正中央;

Maj:单边焊环小于 0. 1 5 mm 。

Maj

OK:Maj:

二、元件外观损伤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9 电阻本体目视检测外观OK:元件本体无任何损伤;

Maj:元件本体破损。

Maj OK:Maj:

10 玻璃二极管本

体目视检测外观

OK:元件本体无任何损伤;

Maj:元件本体破损。

Maj

OK:

Maj:

北京泰富瑞泽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组件不良判定标准

版本共 43 页

A第 8 页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

11 径向双引脚元

件本体

目视检测外观

OK:元件本体无划痕、残缺、裂纹,元件标识清晰可辨;

Min:元件体有轻微的划痕、残缺,但元件的基材或功能部位未暴露,结

构完整性未受到影响(①缺口②裂缝);

Maj:元件的基材或功能部位暴露在外,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

Min/

Maj OK:Min:Maj:

12 电解电容目视检测外观

OK:元件本体无任何损伤;

Min:元件底材露出或表皮鼓起;

Maj:元件底材出现任何损伤。

Min/

Maj OK:Maj:

三、表面贴装元件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

13 片式元件最少吃

锡量

目视检测外观

OK:末端焊点宽度等于元件可焊端宽度或焊盘宽度,取其中小者;

Maj:末端焊点宽度( C )小于元件可焊端宽度(W)或焊盘宽度(P)的

75%,取其中小者。

Maj OK:Maj:

14 片式元件最少吃

锡高度

目视检测外观,

角度规测量角

度。

OK:正常润湿;

Maj:最小焊点高度(F)小于锡膏厚度+焊端高度(H)的25%或锡膏厚度加

+0.5mm,取其中小者。

Maj OK:Maj: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

15 片式元件最多吃

锡量

目视检测外观

OK:最大焊点高度为焊锡厚度加元件可焊端高度。

Maj:焊锡接触元件本体。

Maj OK:Maj:

16 片式元件最大偏

移量

目视检测外观及

使用工具测量

Maj:端头偏移超出焊盘

Maj:侧面偏移(C ),大于元件可焊端宽度(W )或焊盘宽度(P )

的 25% ,取其中小者

Maj Maj:Maj:

序号

项 目

检测方法

判定标准

判定 17

圆柱体可焊端元

件最少吃锡量

目视检测外观及

使用工具测量

OK : 末端焊点宽度(C )等于或大于元件可焊端直径(W )或焊盘宽度

(P ),取其中小者。

Maj :末端焊点宽度(C )小于元件可焊端直径(W )或焊盘宽度(P )的

50%,取其中小者。

Maj

OK : Maj :

18

圆柱体可焊端元件最少吃锡高度

目视检测外观

及使用工具测量 OK : 正常润湿

Maj :最小焊点高度(F )小于锡膏厚度+元件末端管帽直径(W )的25%或锡

膏厚度加+1.0mm ,取其中小 者。 Maj

OK : Maj :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

19 圆柱体可焊端元

件最大吃锡高度

目视检测外观

OK:最大焊点高度可超出焊盘或爬升至末端帽状金属层顶部;

Maj:焊锡接触元件本体。

Maj OK:Maj:

20 圆柱体可焊端元

件最大偏移量

目视检测外观及

使用工具测量

Maj:端头偏移超出焊盘

Maj:侧面偏移(A),大于元件可焊端直径宽(W)或焊盘宽度(P)的

25%,取其中小者。

Maj Maj:Maj: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

21 翼形引脚最大偏

移Maj:侧面偏移(A),大于元件可焊端直径宽(W)的25%或0.5mm,取其中较小者;

Maj:趾部偏移超出焊盘。

Maj

Maj:Maj:

22 翼形引脚最小末

端焊点宽度目视检测外观及

使用工具测量

OK:末端焊点宽度等于或大于引脚宽度;

Maj:最小末端焊点宽度小于引脚宽度的75%。

Maj

OK:Maj: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

23 翼形引脚最小侧

面焊点长度

目视检测外观及

使用工具测量

OK:焊点在引脚全长正常润湿;

Maj:侧面焊点长度(D)小于焊点宽度(W)或引脚长度(L)的75%,取其

中较小者。

Maj OK:Maj:

24 翼形引脚焊点

高度

目视检测外观

Maj:焊锡高度小于焊锡厚度加引脚厚度;

Maj:焊锡接触引脚末端封装。

Maj Maj:Maj: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

25 J 形引脚最小侧

面焊点长度目视检测外观及使

用工具测量

OK:焊点在引脚全长正常润湿;

Maj:侧面焊点长度(D)小于150%引脚宽度。

Maj

OK; Maj:

26 L 形引脚焊点高

度目视检测外观

Maj:焊锡高度小于焊锡厚度加引脚厚度;

Maj:焊锡接触引脚末端封装。

Maj

Maj:Maj: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

27 立碑目视检测外观及

使用工具测量OK:元件两端正常贴在扳子上;

Maj:片式元件末端翘起。

Maj

OK:Maj:

28 不共面目视检测外观及

使用工具测量OK:引脚与焊盘正常接触;

Maj:元件的一个或多个引脚变形,不能与焊盘正常接触。

Maj

OK:Maj: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

29 不润湿目视检测外观及

使用工具测量OK:焊点表面总体呈现光滑和与焊接元件有良好润湿,部件的轮廓容易分辨,焊接部件的焊点有顺畅连接的边缘,表层形状呈凹面状;

Maj:熔化的焊锡浸润表面后收缩,留下一焊锡薄层覆盖部分区域,焊锡形状不规则。

Maj

OK:Maj:

30针孔目视检测外观

OK:润焊、焊点轮廓光滑、无针孔;

制程警示:同一块板子上发现等于或少于3个的针孔;在焊点满足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同一焊点上发现2个或2个以上的针孔。

Min

制程警示:Min:M in: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31焊锡球目视检测外观

制程警示:600mm2内超过5个锡珠;

Min:焊锡球未造成短路且不能被静电刷刷掉。

Maj:焊锡球造成短路或能被静电刷刷掉。

Maj/

Min Min: Maj:

32焊锡残渣目视检测外观

OK:焊接后表面不存在任何焊锡残渣;

Min:焊锡残渣未造成短路且不能被静电刷刷掉。

Maj:焊锡残渣造成短路或能被静电刷刷掉。

Maj/

Min OK: Maj: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33元件本体目视检测外观OK:元件本体无任何刻痕、缺口、压痕

Maj

Maj:任何电极上的裂纹和缺口、任何电阻值的缺口。

OK:Maj:

34 元件本体目视检测外观Maj:任何压痕及裂纹;

Maj

Maj:玻璃元件本体上的压痕、刻痕及任何本体损伤。

Maj:Maj:

北京泰富瑞泽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组件不良判定标准

版本共 43 页

A第 20 页四、过板直插元件

序号项目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判定35

PTH 及铆钉孔润

湿

显微镜检测

OK:润焊、焊点轮廓光滑、通孔吃锡良好,焊接主面和辅面至少270°的润

湿(引脚孔壁和端子区域);

Maj:多层板PTH孔或铆钉,焊接主面和辅面引脚和孔壁的润湿小于270°。

Maj OK:Maj:

36

弯脚焊接元件锡

显微镜检测

OK:润焊、焊点轮廓光滑、无锡洞;

Min:弯脚焊接元件存在锡洞,但是未达到Maj条件;

Maj:圆形焊盘,弯脚焊接元件锡洞大于90°,葫芦型焊盘弯脚焊接元件锡

洞大于90°。

Maj/

Min OK:Min:

常用电子元件的检测方法

常用电子元件的检测方 法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常用电子元件的检测方法 元器件的检测是家电维修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准确有效地检测元器件的相关参数,判断元器件的是否正常,不是一件千篇一律的事,必须根据不同的元器件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判断元器件的正常与否。特别对初学者来说,熟练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和经验很有必要,以下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经验和方法进行介绍供对考。 一、电阻器的检测方法与经验: 1固定电阻器的检测。 A将两表笔(不分正负)分别与电阻的两端引脚相接即可测出实际电阻值。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根据被测电阻标称值的大小来选择量程。由于欧姆挡刻度的非线性关系,它的中间

一段分度较为精细,因此应使指针指示值尽可能落到刻度的中段位置,即全刻度起始的20%~80%弧度范围内,以使测量更准确。根据电阻误差等级不同。读数与标称阻值之间分别允许有±5%、±10%或±20%的误差。如不相符,超出误差范围,则说明该电阻值变值了。 B?注意:测试时,特别是在测几十kΩ以上阻值的电阻时,手不要触及表笔和电阻的导电部分;被检测的电阻从电路中焊下来,至少要焊开一个头,以免电路中的其他元件对测试产生影响,造成测量误差;色环电阻的阻值虽然能以色环标志来确定,但在使用时最好还是用万用表测试一下其实际阻值。 2水泥电阻的检测。检测水泥电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与检测普通固定电阻完全相同。 3熔断电阻器的检测。在电路中,当熔断电阻器熔断开路后,可根据经验作出判断:若发现熔断电阻器表面发黑或烧焦,可断定是其负荷过重,通过它的电流超过额定值很多倍所致;如果其表面无任何痕迹而开路,则表明流过的电流刚好等于或稍大于其额定熔断值。对于表面无任何痕迹的熔断

交流电路元件参数的测定电路分析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 实验项目名称:交流电路元件参数的测定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部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正确掌握交流电流表、电压表、功率相位组合表的用法。 2.加深对交流电路元件特性的了解。 3.掌握交流电路元件参数的实验测定方法。 方法、步骤: 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线圈是工程上经常使用的基本元件。在工作频率不高的条件下,电阻器、电容器可视为理想电阻和理想电容。一般电感线圈存在较大电阻,不可忽略,故可用一理想电感和理想电阻的串联作为其电路模型。 电阻的阻抗为: 电容的阻抗为: 电感线圈的阻抗为: 电阻器、电容器、电感线圈的参数可用交流电桥等仪器测出,若手头没有这些设备,可搭建一个简单的交流电路,通过测阻抗算出元件参数值。 1.三表法 利用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相位表(或功率表)测量元件参数称为三表法。这种方法最直接,计算简便。元件阻抗为 对于电阻 对于电容 对于电感,, 由已知的电源角频率ω,可进一步确定元件参数。 2.二表法 若手头上没有相位表或功率表,也可只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元件参数,这种方法称为二表法。由于电阻器和电容器可看作理想元件,已知其阻抗角为0或90度,故用二表法测其参数不会有什么困难。 二表法测电感线圈参数的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的电阻R是一个辅助测量元件。由 图2可见,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有,而,其中和为假想电压,分别代表线圈中等效电阻r和电感L的端电压。各电压相量关系如图3所示,由于电压U、U1、U2可由电路中测得,故图中小三角形Δaob的各边长已知,再利用三角 形的有关公式求出bc边和ac边的长度,即电压U r和U L可求。最后,由式、 及已知的电源角频率ω可求得线圈的参数。 3.一表法 只用一个交流电压表测量元件参数的方法称为一表法,其原理与二表法相同,不同 的是辅助测量电阻R的阻值应预先已知,这样电路中电流可求,可省去一个电流表。此法有更强的实用性。

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

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 元器件的检测是家电维修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准确有效地检测元器件的相关参数,判断元器件的是否正常,不是一件千篇一律的事,必须根据不同的元器件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判断元器件的正常与否。特别对初学者来说,熟练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和经验很有必要,以下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经验和方法进行介绍供对考。 一、电阻器的检测方法与经验: 1固定电阻器的检测。 A将两表笔(不分正负)分别与电阻的两端引脚相接即可测出实际电阻值。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根据被测电阻标称值的大小来选择量程。由于欧姆挡刻度的非线性关系,它的中间一段分度较为精细,因此应使指针指示值尽可能落到刻度的中段位置,即全刻度起始的20%~80%弧度范围内,以使测量更准确。根据电阻误差等级不同。读数与标称阻值之间分别允许有±5%、±10%或±20%的误差。如不相符,超出误差范围,则说明该电阻值变值了。 B注意:测试时,特别是在测几十kΩ以上阻值的电阻时,手不要触及表笔和电阻的导电部分;被检测的电阻从电路中焊下来,至少要焊开一个头,以免电路中的其他元件对测试产生影响,造成测量误差;色环电阻的阻值虽然能以色环标志来确定,但在使用时最好还是用万用表测试一下其实际阻值。 2水泥电阻的检测。检测水泥电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与检测普通固定电阻完全相同。 3熔断电阻器的检测。在电路中,当熔断电阻器熔断开路后,可根据经验作出判断:若发现熔断电阻器表面发黑或烧焦,可断定是其负荷过重,通过它的电流超过额定值很多倍所致;如果其表面无任何痕迹而开路,则表明流过的电流刚好等于或稍大于其额定熔断值。对于表面无任何痕迹的熔断电阻器好坏的判断,可借助万用表R×1挡来测量,为保证测量准确,应将熔断电阻器一端从电路上焊下。若测得的阻值为无穷大,则说明此熔断电阻器已失效开路,若测得的阻值与标称值相差甚远,表明电阻变值,也不宜再使用。在维修实践中发现,也有少数熔断电阻器在电路中被击穿短路的现象,检测时也应予以注意。 4电位器的检测。检查电位器时,首先要转动旋柄,看看旋柄转动是否平滑,开关是否灵活,开关通、断时“喀哒”声是否清脆,并听一听电位器内部接触点和电阻体摩擦的声音,如有“沙沙”声,说明质量不好。用万用表测试时,先根据被测电位器阻值的大小,选择好万用表的合适电阻挡位,然后可按下述方法进行检测。

如何用万用表测短路、断路、漏电

如何用万用表测短路、断路、漏电 短路就是电源未经过负载而直接由导线接通成闭合回路。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相与相之间 或相与地(或中性线)之间发生非正常连接(即短路)时而流过非常大的电流。正常状态下,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的电阻是非常大的,短路时,其电阻基本为零,用万用表测电阻就完全可以了。这种测量,导电状态下很难有机会测到,但电路非接通状态下就很好测量判定了。 断路当电路没有闭合开关,或者导线没有连接好,即电路在某处断开。处在这种状态的电路叫做断路,又叫开路。用万用表测量时,其基本特征是电阻无阻大。 漏电是用电器外壳和市电火线间由于某种原因连通后和地之间有一定的电位差产生的。检测漏电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电笔接触带电体,如果氖泡亮一下立刻就熄灭,证明带电体带的是静电;如果长亮定是漏电无疑。怀疑线路漏电,直接将可能的漏电点对地测电压,如果电压与交流电压接近,就是漏电了。也可以测电阻了,但操作性没有测电压方便。 断路 1 断路故障的检修 电路断路故障是指电路的某一个回路非正常断开,使电流不能在回路中流通的故障。 1.1 断路故障的现象及危害 断路故障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回路不通。如断线、电器接触不良等,在某些情况下,断路还会引起电压变化,断路点产生的电弧还可能造成电器火灾和爆炸事故。 1.1.1 电路必须构成回路才能正常工作。电路中某一个回路断路,往往会造成电器装置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丧失(不能工作)。 1.1.2 三相电路中,如果发生一相断路故障,可能使电动机因缺相运行而被烧毁;还可能使三相电路不对称,各相电压发生变化,使其中的某相电压升高,造成故障。三相电路中,如果零线(中性线)断路,则对单相负荷影响更大。 1.2 断路故障原因的查找 检修断路故障,首先要确定断路故障的大致范围,即在哪些线段,在哪些情况下容易发生断路故障。 1.2.1 电接触点是断路故障的多发点:在电路中,除了开关触点等电接触点由于接触不良容易造成断路故障外,电路中的其他电接触点也容易发生断路故障。a.导线相互连接点:无论是采用绞接、压接、焊接、螺栓连接等任何一种连接方式的导线连接点,都是断路故障的多发点; b.导线受力点:在外力或反复作用力的作用下,也容易发生断路故障; c.铜铝过渡点:在电化学腐蚀下,最容易造成接触不良,产生断路故障。 1.2.2虚接点和虚焊点造成断路故障:形似接触实际上并未接触的连接点称为虚

常用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与技巧

常用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与技巧

民常用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与技巧元器件的检测是家电维修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准确有效地检测元器件的相关参数,判断元器件的是否正常,不是一件千篇一律的事,必须根据不同的元器件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判断元器件的正常与否。特别对初学者来说,熟练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和经验很有必要,以下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经验和方法进行介绍供对考。 一、电阻器的检测方法与经验: 1固定 1固定电容器的检测 A检测10pF以下的小电容 因10pF以下的固定电容器容量太小,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只能定性的检查其是否有漏电,内部短路或击穿现象。测量时,可选用万用表R×10k挡,用两表笔分别任意接电容的两个引脚,阻值应为无穷大。若测出阻值(指针向右摆动)为零,则说明电容漏电损坏或内部击穿。B检测10PF~001μF固定电容器是否有充电现象,进而判断其好坏。万用表选用R×1k挡。两只三极管的β值均为100以上,且穿透电流要小。可选用3DG6等型号硅三极管组成复合管。万用表的红和黑表笔分别与复合管的发射极e和集电极c相接。由于复合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把被测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予以放大,使万用表指针摆幅度加大,从而便于观察。应注意的是:在测试操作时,特别是在测较小容量的电容时,要反复调换被测电容引脚接触A、B两点,才能明显地看到万用表指针的摆动。C对于001μF以上的固定电容,可用万用表的R×10k挡直接测试电容器有无充电过程以及有无内部短路或漏电,并可根据指针向右摆动的幅度大小估计出电容器的容量。 2电解电容器的检测 A因为电解电容的容量较一般固定电容大得多,所以,测量时,应针对不同容量选用合适的量程。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1~47μF间的电容,可用R×1k挡测量,大于47μF的电容可用R×100挡测量。 B将万用表红表笔接负极,黑表笔接正极,在刚接触的瞬间,万用表指针即向右偏转较大偏度(对于同一电阻挡,容量越大,摆幅越大),接着逐渐向左回转,直到停在某一位置。此时的阻值便是电解电容的正向漏电阻,此值略大于反向漏电阻。实际使用经验表明,电解电容的漏电阻一般应在几百kΩ以上,否则,将不能正常工作。在测试中,若正向、反向均无充电的现象,即表针不动,则说明容量消失或内部断路;如果所测阻值很小或为零,说明电容漏电大或已击穿损坏,不能再使用。C对于正、负极标志不明的电解电容器,可利用上述测量漏电阻的方法加以判别。即先任意测一下漏电阻,记住其大小,然后交换表笔再测出一个阻值。两次测量中阻值大的那一次便是正向接法,即黑表笔接的是正极,红表笔接的是

万用表来检测电子元器件的好坏

万用表来检测电子元器件的好坏 在维修过程中,根据故障情况要用万用表来检测电子元器件的好坏,如测量方法不正确就很可能导致误判断,这将给维修工作造成困难,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测量方法分为元器件测试和线路板在路测试两种方式。在路测试:断开变频器电源,在不拆动线路板元器件的条件下,测量线路板上的元器件。对于元器件击穿、短路、开路性故障,这种检测方法可以方便快捷的查找出损坏的元器件,但还应考虑线路板上所测元器件与其并联的元器件对测量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以免造成误判断错误。下面介绍元器件好坏的判断方法: 一、普通二极管的检测 用MF47型万用表测量,将红、黑表笔分别接在二极管的两端,读取读数,再将表笔对调测量。根据两次测量结果判断,通常小功率锗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为300-500Ω,硅二极管约为1kΩ或更大些。锗管反相电阻为几十千欧,硅管反向电阻在500kΩ以上(大功率二极管的数值要小的多)。好的二极管正向电阻较低,反向电阻较大,正反向电阻差值越大越好。如果测得正、反向电阻很小均接近于零,说明二极管内部已短路;若正、反向电阻很大或趋于无穷大,则说明管子内部已断路。在这两种情况下二极管就需报废。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8511770048.html, 在路测试:测试二极管PN结正反向电阻,比较容易判断出二极管是击穿短路还是断路。 二、三极管检测 将数字万用表拨到二极管档,用表笔测PN结,如果正向导通,则显示的数字即为PN 结的正向压降。 先确定集电极和发射极;用表笔测出两个PN结的正向压降,压降大的是发射极e,压降小的是集电极c。在测试两个结时,红表笔接的是公共极,则被测三极管为NPN型,且红表笔所接为基极b;如果黑表笔接的是公共极,则被测三极管是PNP型,且此极为基极b。三极管损坏后PN结有击穿短路和开路两种情况。 在路测试:在路测试三极管,实际上是通过测试PN结的正、反向电阻,来达到判断三极管是否损坏。支路电阻大于PN结正向电阻,正常时所测得正、反向电阻应有明显区别,否则PN结损坏了。支路电阻小于PN结正向电阻时,应将支路断开,否则就无法判断三极管的好坏。 三、三相整流桥模块检测 以SEMIKRON(西门子)整流桥模块为例,如附图所示。将数字万用表拨到二极管测试档,黑表笔接COM,红表笔接VΩ,用红、黑两表笔先后测3、4、5相与2、1极之间的正反向二极管特性,来检查判断整流桥是否完好。所测的正反向特性相差越大越好;如正反向为零,说明所检测的一相已被击穿短路;如正反向均为无穷大,说明所检测的一相已经断路。整流桥模块只要有一相损坏,就应更换。来源:输配电设备网 四、逆变器IGBT模块检测 将数字万用表拨到二极管测试档,测试IGBT模块C1.E1、C2.E2之间以及栅极G与E1、E2之间正反向二极管特性,来判断IGBT模块是否完好。 以德国eupec25A/1200V六相IGBT模块为例,(参见附图)。将负载侧U、V、W相的导线拆除,使用二极管测试档,红表笔接P(集电极C1),黑表笔依次測U、V、W(发射极E1),万用表显示数值为最大;将表笔反过来,黑表笔接P,红表笔測U、V、W,万用表显示数值为400左右。再将红表笔接N(发射极E2),黑表笔測U、V、W,万用表显示数值为400左右;黑表笔接N,红表笔測U、V、W(集电极C2),万用表显示数值为最大。各相之间的正反向特性应相同,若出现差别说明IGBT模块性能变差,应予更换。IGBT模块损坏时,只有击穿短

万用表检测电子电路好坏的方法 民熔

万用表检测电子电路好坏的方法 万用表测量法是指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器的量值,从而判断故障的方法。所以,万用表测量法又分为电阻测量法、电压测量法和电流测量法。它是检修电子产品时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另外,检测电子元器件的好坏,往往也是使用万用表来测量的。 1)电阻测量法 电阻测量法是利用万用表欧姆挡,通过检查被测电器电路与地之间的直流值及有关器件的阻值是否正常,来分析故障所在的方法。电阻测量法有“在线”和“脱焊”两种测量方法。 (1)方法要领: ①使用万用表的“Ω×1”挡检测通路电阻,必要时应将测试点刮开,焊干净后再进行检测,以防止接触电阻过大,引起测量误差。对插接件检测时,可通过摆动插接件来测其接触电阻。若阻值大小不定,说明有接触不良故障。 ②使用万用表的“Ω×1k”或“Ω×10k”挡检测电容器电容值大小和漏电程度。 ③使用万用表“Ω×1k”挡检测小功率晶体管,使用“Ω×100”挡检测中功率晶体管,使用“Ω×10”挡检测大功率管。 ④使用“Ω×1k”挡检测电器指示电表的好坏。 常用元器件性能测试方法参见第三章。 (2)注意事项: ①不能在电器通电情况下检测各种电阻。 ②对电容应该先进行放电,然后再拆下其一端来进衙检测。 ③对于电阻元件的检测,如果电阻和其他电路有连接,应脱焊被测电阻的一端,然后再进行检测。 ④要注意万用表测试笔的极性和电阻挡的选择,以免误判。 ⑤用“在线”测量方法时,所测得的阻值受其他并联支路影响,在分析测试结果时应予以考虑,以免误判。 2)电压测量法

检测电器设备的外部交流电压和内部电路直流电压是否正常,是分析故障原因的基础。因此在检修电器和电子电路调整过程中,应先测量有关电压,这样往往会发现问题,查出故障。 电压测量法就是通过测量被测电器或电子电路各部分电压,与正常值进行对照,从而找出故障所在部位。 在检修过程中,即使已确定了电路故障部位,也还需要进一步测量相关电路中的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各引脚的电压或电路中主要节点的电压值,看是否正常。这对发现损坏元器件与分析故障原因均有帮助。 对于测电流不方便的电路,常测出该电流流过的电阻器的两端电压,然后借助欧姆定律进行间接推算(这种方法又称间接电流测试法)。如半导体三极管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和射极输出器的晶体管静态工作点ICQ,就常用这种方法测量。但这种方法会有误差,其原因是实际阻值与标称值有一定误差;电阻器长期使用后阻值会产生变化,尤其是碳膜电阻。 测量被检测电器有关电子线路输入或输出信号电压,以检查动态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也属于电压测量法范畴。 (l)方法要领: ①选用适当量程交流电压表或直流电压表(通用万用表),狈0量相应的电源电压。 ②选用适当量程和高输入阻抗的电子电压表,测量有关节点或器件电极的工作电压。 ③选用适当量程和频率范围的电子电压表测量相关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电压。 ④对照正常值找出故障部位。电压偏离正常值较大的地方,往往是故障所在的部位。 (2)注意事项: ①应注意直流电压表“+”“一”极性,以确定电压或电流的方向。 ②应注意工作电压的相对测量点:一般是对地线(即对机壳)的,有的是对零伏特选的,有的是电极之间的,需分门别类,仔细测试。 ③电子电压表的接入,应注意“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的先后次序。印测量时应先接“地”电位端(即地线),后接“高”电位端。测量完毕,应先拆“高”电位端,后拆“低”电位端。 ④应注意电压表输入阻抗和频率范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5-1、交流电路元件参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5-1交流电路元件参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1. 学习正确选用交流仪器和设备; 2.学习用三表法(伏安瓦计法)测定交流电路器件参数的方法; 3.掌握功率表、调压器的使用; 4.了解如何校正由仪表内阻引起的测量误差 实验假设:假设三表法能够准确的通过U、I和P的测量求出电容器的电阻,电感器的感抗,电容器的容抗。三压法能够准确的测量电感器的相关参数。 实验原理:(1)低频电路元件的的参数。 交流电路中的实际无源元件有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严格讲,这些实验元件都不能用单一的电阻参数、电感参数和电容参数来表示各自的特征。 在低频(如工频)情况下,电阻器周围的磁场和电场可以忽略不计,可以不考虑其电感和分布电容,将其看成纯电阻,可用电阻参数来表征电阻启动的特征。 点赶的物理原型是导线绕制的线圈,导线电阻不可忽视。在低频情况下电匝间的分布电容可以忽略,因此电感线圈用电阻和电感两个参数来表征。 在低频时,电容器可以略去引导电感,忽略其电解质损耗和漏电,可用电容参数来表示特征。 综上所述,在低频情况下,交流电路元件参数主要有电阻器的电阻参数R、电容器的电容参数C、电感线圈的电感参数L和电阻参数R。 (2)元件参数的测量方法很多,如三表法、电桥法、谐振法以及Q表法等,以及实验采用三表法和三压法测量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的参数。 !:三表法。图1所示的电路中,Z为被测元件。有电路理论可知,元件的电压U、电流I 及有功功率P有一下关系。 阻抗的模: |Z|=U/I; 等效电阻: R=P/I2= |Z|cos; 等效电抗: X=±(|Z|2-R2)?= |Z|sin; 等效电感: L=X/ω(当X>0时); 等效电容: C=1/(Xω)(当X<0时); 这是测量交流参数的一种方法,由于采用三块仪表,所以简称三表法。 !!:三压法。在图2 a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阻r与被测阻抗Z串联,设Z为电感线圈,则总电流、电阻电压和电感电压间的相量关系如图2 b所示。

常用电子元件基础知识(图解)

德江铭信特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维修部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 ( 图解 ) 制作:黄进斌 2016年1月1日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图解)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8511770048.html, E-mail: dj@https://www.doczj.com/doc/8511770048.html, 德江铭信特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维修部电容 电容器俗称电容。它是在两个金属电机之间夹了一层电介质构成。所以它具有了存储电荷的能力。所以在理论上, 它对直流电流具有隔断的作用,而交流电流则可以通过,随着交流频率越高,它通过电流的能力也越强。一些常 用电容器外观见图1。 图(1) 电容在电子线路中也是广泛应用的器件之一。我们多采用它来滤波、隔直、交流耦合、交流旁路等, 也用它和电感元件一起组成振荡电路。 电容的分类: 按照电介质的不同,电容有很多种。我们常见、常用的电容主要有: 名称优点缺点主要应用 瓷片电容体积特别小,高 频损耗少,耐高 温,价格低廉 容量小普遍应用 涤纶体积小,容量大

电容 电解电容 容量特别大 铝电解电容漏电大,容量不准确。钽电解电容性能好但价格 高 耦合、滤波 云母电容 性能稳定,耐高温、高压。高频性能好 价格高 发光二极管 纸介电容 体积较小,容量较大、价格低 高频性能较差 我们在大多数的电子制作中,经常应用的是瓷片电容和电解电容。 按照结构的不同,我们将容量固定的电容称为固定电容,而可以调节的称为可调或半可调电容。普通 收音机选台的就是使用可变电容。 我们在线路图中常用“C”来代表电容,用图2的符号来表示固定电容,用图3的符号来表示半可变电 容,图4表示可变电容,图5表示双联可变电容。 电解电容一 般容量比较大,从1UF 到10000UF 都比较常见,它是有正负极之份的电容元件,在使用中正 极节高电位端,负极接低电位端,不能够反接。电解电容又分为 铝电解、钽电解、铌电解,市面常见的是前两 种,其中钽电解常被一些音响发烧友用于音响系统。电解电容我们常用图6的符号表示。

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完整

课题二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 电子产品中的各种元器件种类繁多,其性能和应用范围有很大不同。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子元器件中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其品种规格十分繁杂。本课题只对电阻器、电位器、电容器、电感器、晶体管等最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作简要介绍,希望能对众多的电子元器件有个概括的了解。元器件的检测是所有电器维修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准确有效地检测元器件的相关参数,判断元器件的连接是否正常,不是一件千篇一律的事,必须根据不同的元器件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判断元器件的正常与否。特别对初学者来说,熟练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和经验很有必要。 第一部分阻容元件 一、电阻 电阻器是电子产品中最常用的电子元件。它是耗能元件,在电路中分配电压、电流,用作负责电阻和阻抗匹配等。 电阻,通常缩写为R,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欧姆定律说,I=U/R,那么R=U/I,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希腊字母“Ω”表示,有这样的定义:导体上加上一伏特电压时,产生一安培电流所对应的阻值为一欧姆。电阻的主要职能就是阻碍电流流过。事实上,“电阻”说的是一种性质,而通常在电子产品中所指的电阻,是指电阻器这样一种元件。 (一)符号电阻器在电路图中用字母R表示,图2-1为电阻器常用符号。图2—2是常用电阻的外形图。 图2-1 电阻器常用符号图2—2 常用电阻的外形图 (二)种类 电阻器的种类有很多,通常分为三大类: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特种电阻。在电子产品中,以固定电阻应用最多。而固定电阻以其制造材料又可分为好多类,但常用、常见的

有RT型碳膜电阻、RJ型金属膜电阻、RX型线绕电阻,还有近年来开始广泛应用的片状电阻。型号命名很有规律,R代表电阻,T-碳膜,J-金属,X-线绕,是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在国产老式的电子产品中,常可以看到外表涂覆绿漆的电阻,那就是RT型的。而红颜色的电阻,是RJ型的。一般老式电子产品中,以绿色的电阻居多。 (三)参数 电阻器的主要参数有标称阻值、允许误差(精度等级)、额定功率、温度系数、噪声、最高工作电压、高频特性等。在选用电阻器时一般只考虑标称阻值、允许误差和额定功率这三项最主要的参数,其它参数在有特殊需要时才考虑。 1)标称阻值 电阻器表面所标注的阻值叫标称阻值。不同精度等级的电阻器,其阻值系列不同。标称阻值是按国家规定的电阻器标称阻值选定的,标称阻值系列见表2-1,阻值单位为欧姆(Ω)。 表2-1 电阻器标称阻值系列 2 )允许误差 电阻器的允许误差就是指电阻器的实际阻值对于标称阻值的允许最大范围,它标志着电阻器的阻值精度。普通电阻器的误差有+5%、+10%、+20%三个等级,允许误差越小,电阻器的精度越高。精密电阻器的允许误差可分为+2%、+1%、+0.5%、…. +0.001%等十几个等级。 3)额定功率 电阻器通电工作时,本身要发热,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将电阻器烧毁。在规定的温度中允许电阻器承受的最大功率,即在此功率限度以下,电阻器可以长期稳定地工作、不会显著改变其性能、不会损坏的最大功率限度就称为额定功率。电阻器的额定功率系列见表2-2所示。

万用表测量法检测电子电路好坏的方法

万用表测量法检测电子电路好坏的方法 万用表测量法是指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器的量值,从而判断故障的方法。所以,万用表测量法又分为电阻测量法、电压测量法和电流测量法。它是检修电子产品时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另外,检测电子元器件的好坏,数字万能表的使用方法视频往往也是使用万用表来测量的。1.电阻测量 法电阻测量法是利用万用表欧姆挡,通过检查被测电器电路与地之间的直流值及有关器件的阻值是否正常,来分析故障所在的方法。电阻测量法有在线和脱焊两种测量方法。(1)方法要领:1使用万用表的Ω乘以1挡检测通路电阻,必要时应将测试点刮开,焊干净后再进行检测,以防止接触电阻过大,引起测量误差。对插接件检测时,可通过摆动插接件来测其接触电阻。若阻值大小不定,说明有接触不良故障。2使用万用表的Ω乘以1k或Ω乘以10k挡检测电容器电容值大小和漏电程度。3使用万用表Ω乘以1k挡检测小功率晶体管,使用Ω乘以100挡检测中功率晶体管,使用 Ω乘以10挡检测大功率管。4使用Ω乘以1k挡检测电器指示电表的好坏。常用元器件性能测试方法参见第三章。(2)注意事项:1不能在电器通电情况下检测各种电阻。2对电容应该先进行放电,然后再拆下其一端来进 衙检测。3对于电阻元件的检测,如果电阻和其他电路有连接,应脱焊被测电 阻的一端,然后再进行检测。4要注意万用表测试笔的极性和电阻挡的选择, 以免误判。5用在线测量方法时,所测得的阻值受其他并联支路影响,在分析 测试结果时应予以考虑,以免误判。2.电压测量法检测电器设备的外部交流电 压和内部电路直流电压是否正常,是分析故障原因的基础。因此在检修电器和电子电路调整过程中,应先测量有关电压,这样往往会发现问题,查出故障。电压测量法就是通过测量被测电器或电子电路各部分电压,与正常值进行对照,

场效应管测试参数总结

Cds 漏-源电容 Cdu 漏-衬底电容 Cgd 栅-源电容 Cgs 漏-源电容 Ciss 栅短路共源输入电容 Coss 栅短路共源输出电容 Crss 栅短路共源反向传输电容 D 占空比(占空系数,外电路参数)di/dt 电流上升率(外电路参数) dv/dt 电压上升率(外电路参数) ID 漏极电流(直流) IDM 漏极脉冲电流 ID(on) 通态漏极电流 IDQ 静态漏极电流(射频功率管) IDS 漏源电流 IDSM 最大漏源电流 IDSS 栅-源短路时,漏极电流 IDS(sat) 沟道饱和电流(漏源饱和电流)IG 栅极电流(直流) IGF 正向栅电流 IGR 反向栅电流 IGDO 源极开路时,截止栅电流 IGSO 漏极开路时,截止栅电流 IGM 栅极脉冲电流 IGP 栅极峰值电流 IF 二极管正向电流 IGSS 漏极短路时截止栅电流 IDSS1 对管第一管漏源饱和电流 IDSS2 对管第二管漏源饱和电流 Iu 衬底电流 Ipr 电流脉冲峰值(外电路参数) gfs 正向跨导 Gp 功率增益 Gps 共源极中和高频功率增益 GpG 共栅极中和高频功率增益 GPD 共漏极中和高频功率增益 ggd 栅漏电导 gds 漏源电导 K 失调电压温度系数 Ku 传输系数 L 负载电感(外电路参数) LD 漏极电感 Ls 源极电感 rDS 漏源电阻

rDS(on) 漏源通态电阻 rDS(of) 漏源断态电阻 rGD 栅漏电阻 rGS 栅源电阻 Rg 栅极外接电阻(外电路参数) RL 负载电阻(外电路参数) R(th)jc 结壳热阻 R(th)ja 结环热阻 PD 漏极耗散功率 PDM 漏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PIN 输入功率 POUT 输出功率 PPK 脉冲功率峰值(外电路参数) to(on) 开通延迟时间 td(off) 关断延迟时间 ti 上升时间 ton 开通时间 toff 关断时间 tf 下降时间 trr 反向恢复时间 Tj 结温 Tjm 最大允许结温 Ta 环境温度 Tc 管壳温度 Tstg 贮成温度 VDS 漏源电压(直流) VGS 栅源电压(直流) VGSF 正向栅源电压(直流) VGSR 反向栅源电压(直流) VDD 漏极(直流)电源电压(外电路参数)VGG 栅极(直流)电源电压(外电路参数)Vss 源极(直流)电源电压(外电路参数)VGS(th) 开启电压或阀电压 V(BR)DSS 漏源击穿电压 V(BR)GSS 漏源短路时栅源击穿电压 VDS(on) 漏源通态电压 VDS(sat) 漏源饱和电压 VGD 栅漏电压(直流) Vsu 源衬底电压(直流) VDu 漏衬底电压(直流) VGu 栅衬底电压(直流) Zo 驱动源内阻 η漏极效率(射频功率管) Vn 噪声电压

初学者必备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

初学者必备电子元件基础知识 电源网讯电感元件的分类 概述:凡是能产生电感作用的原件统称为电感原件,常用的电感元件有固定电感器,阻流圈,电视机永行线性线圈,行,帧振荡线圈,偏转线圈,录音机上的磁头,延迟线等。 1 固定电感器 :一般采用带引线的软磁工字磁芯,电感可做在10-22000uh之间,Q值控制在40左右。 2 阻流圈:他是具有一定电感得线圈,其用途是为了防止某些频率的高频电流通过,如整流电路的滤波阻流圈,电视上的行阻流圈等。 3 行线性线圈:用于和偏转线圈串联,调节行线性。由工字磁芯线圈和恒磁块组成,一般彩电用直流电流1.5A电感 116-194uh频率:2.52MHZ

4 行振荡线圈:由骨架,线圈,调节杆,螺纹磁芯组成。一般电感为5mh调节量大于+-10mh.电感线圈的品质因数和固有电容 (1)电感量及精度 线圈电感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线圈的直径、匝数及有无铁芯等。电感线圈的用途不同,所需的电感量也不同。例如,在高频电路中,线圈的电感量一般为0.1uH—100Ho 电感量的精度,即实际电感量与要求电感量间的误差,对它的要求视用途而定。对振荡线圈要求较高,为o.2-o.5%。对耦合线圈和高频扼流圈要求较低,允许10—15%。对于某些要求电感量精度很高的场合,一般只能在绕制后用仪器测试,通过调节靠近边沿的线匝间距离或线圈中的磁芯位置来实现 o (2)线圈的品质因数 品质因数Q用来表示线圈损耗的大小,高频线圈通常为50—300。对调谐回路线圈的Q值要求较高,用高Q值的线圈与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有更好的谐振特性;用低Q值线圈与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其谐振特性不明显。对耦合线圈,要求可低一些,对高频扼流圈和低频扼流圈,则无要求。Q值的大小,

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实验报告(含数据处理)

实验七 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用交流电压表、 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测量元件的交流等效参数的方法。 2. 学会功率表的接法和使用。 二、原理说明 1. 正弦交流信号激励下的元件的阻抗值,可以用交流电压表、 交流电流表及功率表分别测量出元件两端的电压U 、流过该元件的电流I 和它所消耗的功率P ,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元件的参数值,这种方法称为三表法。 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阻抗的模I U Z = , 电路的功率因数UI P =?cos 等效电阻 R = 2I P =│Z │cos φ, 等效电抗 X =│Z │sin φ 2. 阻抗性质的判别方法 可用在被测元件两端并联电容的方法来判别, 若串接在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增大,则被测阻抗为容性,电流减小则为感性。其原理可通过电压、电流的相量图来表示: 图7-1 并联电容测量法 图7-2 相量图 3. 本实验所用的功率表为智能交流功率表,其电压接线端应与负载并联,电流接线端应与负载串联。 三、实验设备 DGJ-1型电工实验装置: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自耦调压器、白炽灯、镇流器、电容器。 四、实验内容 测试线路如图7-3所示,根据以下步骤完成表格7-1。 1. 按图7-3接线,将调压器调到表1中的规定值。 2. 分别测量15W 白炽灯(R)、镇流器(L) 和4.7μF 电容器( C)的电流和功率以及功率因数。 3. 测量L 、C 串联与并联后的电流和功率以及功率因数。 4. 如图7-4,用并联电容法判断以上负载的性质。

图7-3 图7-4 五、实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 根据表格7-1的测量结果,分别计算每个负载的等效参数。 白炽灯:I U Z ==2386.6, UI P =?cos =1 镇流器L :I U Z ==551.7,UI P =?cos =0.172 电容器C :I U Z ==647.2,UI P =?cos =0,C Z f ωπω1 ||,2==,f=50Hz ,因此C=4.9μF L 和C 串联:I U Z ==180.9,UI P =?cos =0.35;并联1μF 电容后,电流增大,所以是容 性负载 L 和C 并联:I U Z ==2515.7,UI P =?cos =0.47;并联1μF 电容后,电流减小,所以是感性负载 由以上数据计算等效电阻 R =│Z│cosφ,等效电抗 X =│Z│sinφ,填入表7-1中。 六、实验小结 掌握了交流电路的基本实验方法,学会使用调压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用功率表测量元件的功率。通过三表法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量并计算出负载元件的阻抗。实验中,线路接错会出现报警,也可能烧坏功率表的保险丝,需按照例图仔细检查线路。通过测量发现,被测负载有些不是线性元件。 Z

常用电子元件的检测方法模板

常用电子元件的检 测方法

常见电子元件的检测方法 元器件的检测是家电维修的一项基本功, 如何准确有效地检测元器件的相关参数, 判断元器件的是否正常, 不是一件千篇一律的事, 必须根据不同的元器件采用不同的方法, 从而判断元器件的正常与否。特别对初学者来说, 熟练掌握常见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和经验很有必要, 以下对常见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经验和方法进行介绍供对考。 一、电阻器的检测方法与经验: 1固定电阻器的检测。 A将两表笔(不分正负)分别与电阻的两端引脚相接即可测出实际电阻值。为了提高测量精度, 应根据被测电阻标称值的大小来选择量程。由于欧姆挡刻度的非线性关系, 它的中间一段分度较为精细, 因此应使指针指示值尽可能落到刻度的中段位置, 即全刻度起始的20%~80%弧度范围内, 以使测量更准确。根据电阻误差等级不同。读数与标称阻值之间分别允许有±5%、 ±10%或±20%的误

差。如不相符, 超出误差范围, 则说明该电阻值变值了。 B?注意: 测试时, 特别是在测几十kΩ以上阻值的电阻时, 手不要触及表笔和电阻的导电部分; 被检测的电阻从电路中焊下来, 至少要焊开一个头, 以免电路中的其它元件对测试产生影响, 造成测量误差; 色环电阻的阻值虽然能以色环标志来确定, 但在使用时最好还是用万用表测试一下其实际阻值。 2水泥电阻的检测。检测水泥电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与检测普通固定电阻完全相同。 3熔断电阻器的检测。在电路中, 当熔断电阻器熔断开路后, 可根据经验作出判断: 若发现熔断电阻器表面发黑或烧焦, 可断定是其负荷过重, 经过它的电流超过额定值很多倍所致; 如果其表面无任何痕迹而开路, 则表明流过的电流刚好等于或稍大于其额定熔断值。对于表面无任何痕迹的熔断电阻器好坏的判断, 可借助万用表R×1挡来测量, 为保证测量准确, 应将熔断电阻器一端从电路上焊下。若测得的阻值为无穷大, 则说明此熔断电阻器已失效开路, 若测得的阻值与标称值相差甚远, 表明电阻变值, 也不宜再使用。在维修实践中发现, 也有少数熔断电阻器在电路中被击穿短路的现象, 检测时也应予以注意。 4电位器的检测。检查电位器时, 首先要转动旋柄, 看看旋柄转动是

电器常用的检测方法

电器常用的检测方法 (一)、直观法 1.原理 直观法是通过人的眼睛或其它感觉器官去发现故障、排除故障的一种检修方法。2.应用 直观法是最基本的检查故障的方法之一,实施过程应坚持先简单后复杂、先外面后里面的原则。实际操作时,首先面临的是如何打开机壳的问题,其次是对拆开的电器内的各式各样的电子元器件的形状、名称、代表字母、电路符号和功能都能一一对上号。即能准确地识别电子元器件。作为直观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检查内容:其一是对实物的观察;其二是对图像的观察。前者适合于各种检修场合,后者主要用于有图像的视频设备,如电视机等。 直观法检修时,主要分成以下三个步骤: (1)打开外壳之前的检查:观察电器的外表,看有无碰伤痕迹,机器上的按键、插口、电器设备的连线有元损坏等。 (2)打开机外壳后的检查:观察线路板及机内各种装置,看保险丝是否熔断;元器件有无相碰、断线;电阻有无烧焦、变色;电解电容器有无漏液、裂胀及变形;印刷电路板上的铜箔和焊点是否良好,有无已被他人修整、焊接的痕迹等,在机内观察时,可用手拨动一些元器件、零部件,以便直观法充分检查。 (3)通电后的检查:这时眼要看电器内部有无打火、冒烟现象;耳要听电器内部有无异常声音;鼻要闻电器内部有无炼焦味;手要摸一些管子、集成电路等是否烫手,如有异常发热现象,应立即关掉。 3.几点说明 (1)直观法的特点是十分简便,不需要其它仪器,对检修电器的一般性故障及损坏型故障很有效果。 (2)直观法检测的综合性较强,它是同检修人员的经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紧密结合起来的,要运用自如,需要大量地实践,才能熟练地掌握。 (3)直观法检测往往贯穿在整个修理的全过程,与其他检测方法配合使用时效果更好。(二)、电阻法 1.原理 电阻法是利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电器的集成电路、晶体管各脚和各单元电路的对地电阻值,以及各元器件自身的电阻值来判断故障的一种检修方法。 2.应用 电阻法是检修故障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一般而言,电阻法有"在线"电阻测量和"脱焊"电阻测量两种方法。 "在线"电阻测量,由于被测元器件接在整个电路中,所以万用表所测得的阻值受到其它并联支路的影响,在分析测试结果时应给予考虑,以免误判。正常所测的阻值会比元器件的实标标注阻值相等或小,不可能存在大于实标标注阻值,若是,则所测的元器件存在故障。"脱焊"电阻测量,由于被测元器件一端或将整个元器件从印刷电路板上脱焊下来,再用万用表电阻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操作起来较烦,但测量的结果却准确、可靠。 (1)开关件检测 各种电器中的开关组件很多,测量它们的接触电阻和断开电阻是判断开关组件质

电子元件检验方法

電子元件檢驗方法 一﹑電阻 1 ﹑分類 1.1 以插件加工分類﹕DIP( 色環電阻)﹐SMD(晶片電阻) 1.2 按功率分類﹕1/20,1/10,1/8,1/4,1/2等。 1.3 常見材質﹕碳膜電阻(常用電阻680Ω±5%﹐1/8W)﹐金屬氧化皮膜﹐ 繞線有/無感。 1.4 測偵用途﹕光敏電阻﹐壓敏電阻﹐熱敏電阻等。 2﹑外觀尺寸﹕ 2.1 通常見承認書或規格書之尺寸(按廠商提供的規格檢驗)﹐加上公差。 2.2 晶片電阻常用代號來表示。有0603﹑0805﹑1206﹑1808。 。 3.2.1 通過色環來辨認﹐具體為﹕ 棕紅橙黃綠藍紫灰白黑 1 2 3 4 5 6 7 8 9 0 3.2.2 計數方法﹕ D D D * 10n±T A.通常最後一環表示精度T( 公差)。 B.其次為倍率n。 C.前面為有效數位(十進制)。 附誤差﹕ 紅﹕2% 藍﹕0.25% 金﹕5% 棕﹕1% 紫﹕0.1% 銀﹕10% 綠﹕0.5% 灰﹕0.05%

3.3﹑晶片電阻常用代碼表示外觀尺寸及阻值﹐例如﹐470Ω/± 5%/1/8w/1206。常用的還有1KΩ±5% 1/10W 1206, 470Ω±5% 1/4W 1206, 1.2 KΩ±5% 1/10W 0805等。 晶片電阻473表示47KΩ 1542表示15.4KΩ 3.3.1 外觀尺寸(公差) 常見規格書。 3.3.2 阻值用萬用表測量(包含公差)。 附公差代號﹕B﹕±0.1% J﹕±5% D﹕±0.5% K﹕±10% F﹕±1% E﹕±15% G﹕±2% M﹕±20% 4﹑耐壓﹕(廠商提供標准值)﹐可根據U=√PR 來計算。 5 ﹑耐熱性﹕將電阻浸入260±5℃(國標)錫爐中10秒取出來﹐表面應該 無異常變化﹐此為材料必檢項目。 6﹑焊錫性﹕將電阻浸入235±5℃(國標)錫溶液中﹐經2秒取出﹐75%以 上附著新錫﹐此為材料必檢項目。 二﹑半導體材料 (一) 1﹑二極管﹕ 1.1 由1個pn結加上相應電極引線和密封殼做成的半導體元件。 1.2 主要特性﹕單向導通性。 1.3 外觀尺寸﹕用遊標卡尺﹐根據如圖所示進行測量﹐其值在規定的 範圍內。 2﹑分類 2.1 封裝形式﹕DIP和SMD 常用的有﹕IN4004﹑KDS181(共陽極),KDS184(共陰極),BAT54A 等。 2.2 應用形式﹕齊納二極管﹑肖特基二極管﹑開關二極管(IN4148﹑ IN4606)。 3﹑正向導通電阻﹕ 用萬用表測試﹐紅表筆接正極﹐黑表筆接負極﹐測量值應在 0.5~~0.65KΩ範圍內。表筆反接﹐阻值接近無窮大﹐帶黑色標記的 一端為負極。若兩方向之讀數均高﹐則二極管斷路。反之為短路。 矽管正向電阻為數百至數千歐﹐反向1M歐以上。 鍺管正向電阻為數10Ω~~1000Ω。 為什麽整流管採用矽材料面接觸型? 因為矽管具有良好的溫度特性及耐壓性質﹕ (1)工作頻率低。

万用表测量所有电器元件的使用方法怎么用

万用表测量所有电器元件的使用方法怎么用 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1)在使用万用表之前,应先进行“机械调零”,即在没有被测电量时,使万用表指针指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的位置上。(2)在使用万用表过程中,不能用手去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人身安全。(3)在测量某一电量时,不能在测量的同时换档,尤其是在测量高电压或大电流时,更应注意。否则,会使万用表毁坏。如需换挡,应先断开表笔,换挡后再去测量。(4)万用表在使用时,必须水平放置,以免造成误差。同时,还要注意到避免外界磁场对万用表的影响。(5)万用表使用完毕,应将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的最大挡。如果长期不使用,还应将万用表内部的电池取出来,以免电池腐蚀表内其它器件。欧姆挡的使用一、选择合适的倍率。在欧姆表测量电阻时,应选适当的倍率,使指针指示在中值附近。最好不使用刻度左边三分之一的部分,这部分刻度密集很差。二、使用前要调零。 三、不能带电测量。四、被测电阻不能有并联支路。五、测量晶体管、电解电容等有极性元件的等效电阻时,必须注意两支笔的极性。六、用万用表不同倍率的欧姆挡测量非线性元件的等效电阻时,测出电阻值是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挡位的中值电阻和满度电流各不相同所造成的,

机械表中,一般倍率越小,测出的阻值越小。万用表测直流时一、进行机械调零。二、选择合适的量程档位。三、使肜万用表电流挡测量电流时,应将成用表串联在被子测电路中,因为只有串连接才奶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与被测支路电流相同。 测量时,应断开被测支路,将万用表红、黑表笔串接在被子断开的两点之间。特别应注意电流抄录能并联接在被子测电路中,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极易使万表烧毁。四、注意被测电量极性。五、正确使用刻度和读。六、当选取用直流电流的2.5A挡时,万用表红表笔应插在2.5A测量插孔内,量程开关可以置于直流电流挡的任意量程上。七、如果被子测的直流电流大于2.5A,则可将2.5A挡扩展为5A挡。方法很简单,使用者可以在“2.5A”插孔和黑表笔插孔之间接入一支0.24欧姆的电阻, 这样该挡位就变成了5A电流挡了。接入的0.24A电阻应选取用2W以上的线绕电阻,如果功率太小会使之烧毁。用万用表判断扬声器的正负极首先,把指针式万用表拨到直流0~5mA挡,然后将两表笔分别接在待测扬声器的两个焊片上。用手轻按扬声器的纸盆,观察万用表指针的摆动方向,若指针正向偏转, 则红表笔接的是扬声器负极,黑表笔接的是扬声器正极。反之,红表笔接的是正极,黑表笔接的是负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