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篇)》(第10版 梁勇 著)第十章练习题答案

《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篇)》(第10版 梁勇 著)第十章练习题答案

《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篇)》(第10版 梁勇 著)第十章练习题答案
《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篇)》(第10版 梁勇 著)第十章练习题答案

《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篇)》(第10版梁勇著)

第十章练习题答案

10.1

public class Exercise10_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ime time1 = new Time();

System.out.println("Hour: " + time1.getHour() + " Minute: " +

time1.getMinute() + " Second: " + time1.getSecond());

Time time2 = new Time(555550000);

System.out.println("Hour: " + time2.getHour() + " Minute: " +

time2.getMinute() + " Second: " + time2.getSecond()); }

}

class Time {

private int hour;

private int minute;

private int second;

public Time() {

this(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public Time(long elapsedTime) {

setTime(elapsedTime);

}

public Time(int hour, int minute, int second) {

this.hour = hour;

this.minute = minute;

this.second = second;

}

public int getHour() {

return hour;

}

public int getMinute() {

return minute;

}

public int getSecond() {

return second;

}

public void setTime(long elapsedTime) {

// Obtain the total seconds since the midnight, Jan 1, 1970 long totalSeconds = elapsedTime / 1000;

// Compute the current second in the minute in the hour

second = (int)(totalSeconds % 60);

// Obtain the total minutes

long totalMinutes = totalSeconds / 60;

// Compute the current minute in the hour

minute = (int)(totalMinutes % 60);

// Obtain the total hours

int totalHours = (int)(totalMinutes / 60);

// Compute the current hour

hour = (int)(totalHours % 24);

}

}

10.2

public class Exercise10_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MI bmi1 = new BMI("John Doe", 18, 145, 5, 10);

System.out.println("The BMI for " + bmi1.getName() + " is " + bmi1.getBMI() + " " + bmi1.getStatus());

BMI bmi2 = new BMI("Peter King", 215, 5, 10);

System.out.println("The BMI for " + bmi2.getName() + " is " + bmi2.getBMI() + " " + bmi2.getStatus());

}

static class BMI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double weight; // in pounds

private double height; // in inches

public final double KILOGRAMS_PER_POUND = 0.45359237;

public final double METERS_PER_INCH = 0.0254;

/** Construct a BMI with the specified name, age, weight,

* feet and inches

*/

public BMI(String name, int age, double weight, double feet, double inches) {

https://www.doczj.com/doc/8512299407.html, = name;

this.age = age;

this.weight = weight;

this.height = feet * 12 + inches;

}

public BMI(String name, int age, double weight, double height) {

https://www.doczj.com/doc/8512299407.html, = name;

this.age = age;

this.weight = weight;

this.height = height;

}

public BMI(String name, double weight, double height) {

this(name, 20, weight, height);

}

public double getBMI() {

double bmi = weight * KILOGRAMS_PER_POUND /

((height * METERS_PER_INCH) * (height * METERS_PER_INCH));

return Math.round(bmi * 100) / 100.0;

}

public String getStatus() {

double bmi = getBMI();

if (bmi < 16)

return"seriously underweight";

else if (bmi < 18)

return"underweight";

else if (bmi < 24)

return"normal weight";

else if (bmi < 29)

return"over weight";

else if (bmi < 35)

return"seriously over weight";

else

return"gravely over weight";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double getWeight() {

return weight;

}

public double getHeight() {

return height;

}

}

}

10.3

public class Exercise10_0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Integer n1 = new MyInteger(5);

System.out.println("n1 is even? " + n1.isEven());

System.out.println("n1 is prime? " + n1.isPrime());

System.out.println("15 is prime? " + MyInteger.isPrime(15));

char[] chars = {'3', '5', '3', '9'};

System.out.println(MyInteger.parseInt(chars));

String s = "3539";

System.out.println(MyInteger.parseInt(s));

MyInteger n2 = new MyInteger(24);

System.out.println("n2 is odd? " + n2.isOdd());

System.out.println("45 is odd? " + MyInteger.isOdd(45));

System.out.println("n1 is equal to n2? " + n1.equals(n2)); System.out.println("n1 is equal to 5? " + n1.equals(5));

}

}

class MyInteger {

private int value;

public int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public MyInteger(int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boolean isPrime() {

return isPrime(value);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Prime(int num) {

if ((num == 1) || (num == 2)) {

return true;

}

for (int i = 2; i <= num / 2; i++) {

if (num % i == 0)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Prime(MyInteger o) { return isPrime(o.getValue());

}

public boolean isEven() {

return isEven(value);

}

public boolean isOdd() {

return isOdd(value);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Even(int n) {

return n % 2 == 0;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Odd(int n) {

return n % 2 != 0;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Even(MyInteger n) {

return isEven(n.getValue());

}

public boolean equals(int anotherNum) {

return value == anotherNum;

}

public boolean equals(MyInteger o) {

return value == o.getValue();

}

public static int parseInt(char[] numbers) {

// numbers consists of digit characters.

// For example, if numbers is {'1', '2', '5'}, the return value // should be 125. Please note that

// numbers[0] is '1'

// numbers[1] is '2'

// numbers[2] is '5'

int result = 0;

for (int i = 0; i < numbers.length; i++) {

result = result * 10 + (numbers[i] - '0');

}

return result;

}

// You may mention this when you covered Ch8

public static int parseInt(String s) {

// s consists of digit characters.

// For example, if s is "125", the return value

// should be 125.

int result = 0;

for (int i = 0; i < s.length(); i++) {

result = result * 10 + (s.charAt(i) - '0');

}

return result;

10 第十章 界面现象习题解

第十章界面化学 课后作业题解 10.3 计算373.15K 时,下列情况下弯曲液面承受的附加压力。已知373.15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58.91×10-3N.m -1。 (1)水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 的小气泡; (2)空气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 的小液滴; (3)空气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 的小气泡。 解: 10.4 在298.15K 时,将直径为0.1mm 的玻璃毛细管插入乙醇中。问需要在管内加多大的压力才能防止液面上升?若不加任何压力,平衡后毛细管内液面的高度为多少?已知该温度下乙醇的表面张力为22.3×10-3N.m -1,密度为789.4 kg.m -3 ,重力加速度为9.8m.s -2。设乙醇能很好地润湿玻璃。 解:乙醇能很好地润湿玻璃,可看作cos θ=0, 所以r=r 1(曲率半径与毛细管半径相等) 需要在管内加892 Pa 的压力才能防止液面上升。 若不加任何压力,平衡后毛细管内液面的高度为0.115m 。 kPa 2356Pa 2356400101091584r 4p 3kPa 1178Pa 117820010 1091582r 2p 217 3 73==??=γ=?==??=γ=?----..)())((Pa 892100.051022.32r 2p 33 =???=γ=?--m 1150100.0589789.41022.32gr 2h 33 ..=?????=ργ=--

10.9 已知在273.15K 时,用活性炭吸附CHCl 3,其饱和吸附量为93.8dm 3.kg -1,若CHCl 3的分压力为13.375 kPa ,其平衡吸附量为82.5 dm 3.kg -1。试求: (1)朗缪尔吸附等温式中的b 值; (2)CHCl 3的分压为6.6672 kPa 时,平衡吸附量为若干? 解:(1)朗缪尔吸附等温式 (2)根据朗缪尔吸附等温式 10.14 293.15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2.75mN.m -1,汞的表面张力为486.5mN.m -1,而汞和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为375mN.m -1,试判断: (1)水能否在汞的表面上铺展开? (2)汞能否在水的表面上铺展开? 解:(1) 水能在汞的表面上铺展 (2) 汞不能在水的表面上铺展 bp 1bp V V m +=b 375131b 37513893582....+=0 m 38.75mN 72.75-375-486.5--S -1->?==γγγ=水水汞汞0 m -788.75mN 486.5-375-72.75--S -1-

钢筋混凝土课后题答案

4.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截面尺寸mm mm h b 500200?=?,mm a s 35=,混凝土 为C30,承受剪力设计值N V 5104.1?=,环境类别为一类,箍筋采用HPB235,求所需受剪箍筋。 解:查表得:2/3.14mm N f c =、2/43.1mm N f t =、2/210mm N f yv = 1)验算截面尺寸 mm h h w 465355000=-== 4325.2200 465<==b h w ,属于厚腹梁 混凝土为C30,故取0.1=c β 0.25N V N bh f c c 1400003324754652003.140.125.00=>=????=β 截面符合要求。 (2)验算是否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 V N bh f t <=???=9309346520043.17.07.00 故需要进行配箍计算。 (3)计算箍筋 箍筋采用6,双肢箍,则213.28mm A sv = 01 025.17.0h s nA f bh f V sv yv t += mm bh f V h nA f s t sv yv 14793093 140000465 3.28221025.17.025.10 01=-????= -= 取mm s 120= 故箍筋为6@120,双肢箍。 验算:%236.0120 2003 .2821=??== bs nA sv sv ρ sv yv t sv f f ρρ<=?==%163.0210 43 .124.024 .0min ,可以。 取mm s 120= 故箍筋为6@120,双肢箍。 验算:%236.0120 2003 .2821=??== bs nA sv sv ρ

第十章界面化学思考题答案(1)

第十章界面化学思考题答案 1.已知水在两块玻璃间形成凹液面,而在两块石蜡板间形成凸液面。试解释为什么两块玻璃间放一点水后很难拉开,而两块石蜡板间放一点水后很容易拉开?答:水在两玻璃和两石蜡板间的状态如下图。水能润湿玻璃,在两块玻璃之间的 水层两端液面呈凹形,故其附加压力方向指向空气,使水层内的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强,两者相差2γ/r,即相当于两块玻璃板外受到2γ/r的压力作用,所以要把它们分开很费力。且两板越靠近,此压力差越大,使两板难以拉开。石蜡板的情况相反,液体压力p大于外压力,易于拉开。 2.如下图所示,在一玻璃管两端各有一大小不等的肥皂泡。当开启活塞使两泡相通时,试问两泡体积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2图3图 答:开启活塞后,大泡将变大,小泡将变小。活塞关闭时,由于肥皂泡膜产生 附加压力,Δp=p 内-p 外 =4γ/r.泡的半径r越小,附加压力越大,而大、小泡的 p外是相同的,故小泡内空气压力大于大泡内空气压力。因此打开活塞后,小泡内空气就流向大泡,导致小泡变成更小。当小泡收缩至其半径等于玻璃管口半径时的r最小,若再收缩,其曲率半径反而增大。所以当小泡收缩至其曲率半径与大泡半径相等时,停止收缩。 3.如上图所示,玻璃毛细管A插入水中后,水面上升高度应能超过h,因此推断水会从弯口B处不断流出,于是便可构成第一类永动机,如此推想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不合理,由于毛细管上方弯曲,当液面上升到顶端后,又沿弯曲管下降到弯

口B处,液面下降时,由于弯曲部分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使凹液面的曲率半径由r增大到r',故附加压力也相应减小到Δp'=2γ/r ' 。到B处,Δp'与B处高度的静压力达到平衡,曲率不再变化(仍是凹液面)。故水滴不会落下。 4.一定量的小麦,用火柴点燃并不易着火。若将它磨成极细的面粉,并使之分散在一定容积的空气中,却很容易着火,甚至会引起爆炸。这是为什么? 答:这有两方面原因。磨成极细的面粉后,比表面积大大增加,磨得越细,其表面能越高,所处的状态就越不稳定,其化学活性也越大,因而容易着火。这是热力学方面的原因。另外,由于细粉的比表面很大,着火后,燃烧反应的速率很快,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增多,也易引起爆炸。 5.将水滴在洁净的玻璃上,水会自动铺展开来,此时水的表面积不是变小而是变大,这与液体有自动缩小其表面积的趋势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答:不矛盾。液体力图缩小其表面积,是为了降低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当液体润湿固体,并在固体表面铺展开时,液-固界面和液-气界面都增加了,但固-气界面却缩小了。由于铺展开时: γsg> γls + γlg 系统的界面吉布斯函数还是减小了,因此两者不矛盾。 6.为什么泉水,井水都有比较大的表面张力?将泉水小心注入干燥的杯子,泉水会高出杯面? 答:泉水、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非表面活性物质,如无机盐离子,使表面张力增大。泉水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不能润湿玻璃杯子,在杯子中形成凸液面,所以将泉水小心注入干燥的杯子,泉水会高出杯面。 7.液滴会自动成球形,固体表面有吸附作用,溶液表面也会有吸附现象。请给于热力学解释。 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系统的吉布斯函数越低越稳定。G=γA s。液滴自动成球形是因为相同体积时,球形液滴的表面积最小。固体和液体表面的吸附作用是因为可通过吸附作用来降低表面的不对称性,降低表面张力,使吉布斯函数降低。 8.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相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B) A.表面吉布斯函数 B.表面张力 C.比表面 D.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机械设计第十章 连接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 连接 10-1解: 因此平键联接处于轴端,故选用C 型平键,轮毂宽度L ′=120mm ,齿轮、轴、键都采用钢材,查表11-8[σp ]=110 MPa 。查机械设计手册得 b =22mm ,h =14mm ,取L =110mm , l =L -b /2=110-22/2=99mm ,k ≈h /2=7mm , 由式(10-5a )可得所选平键传递的最大转矩为 所选平键的标记为:键22×110 GB/T1097—2003 10-2解: 因此平键联接适应正反转,故选用A 型平键,齿轮、轴、键都采用钢材,考虑正反转,查表10-8[σp ]=90 MPa 。查机械设计手册得 b =22mm ,h =14mm ,取L =110mm , l =L -b /2=110-22/2=99mm ,k ≈h /2=7mm , 由式(10-5a )可得所选平键传递的最大转矩为 所选平键的标记为:键22×110 GB/T1097—2003 10-3答:联轴器和离合器主要用于联结两轴(有时也实现轴与其他回转零件的联结),使它们一起转动以传递运动和转矩。在机器工作时,联轴器能保持两轴的接合状态,而离合器却可随时完成两轴的接合和分离。 10-4 答:联轴器能保持两轴的接合状态,而离合器却可随时完成两轴的接合和分离。 10-5 答:见表10-1。 10-6 解:因为轴的转速较高,启动频繁,载荷有变化,宜选用缓冲性较好,同时具有可移动性的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联轴器传递的转矩:960 5.795509550?==n P T =74.6(N ·m ) 查表10-2取工作情况系数7.1=A K 。 联轴器的计算转矩 :T K T A c ==1.7×74.6=126.8(N ·m ) 根据工作条件和配合轴径d 1,d 2,查手册选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82 4282 386??JB YA TL (GB4323-84), 其公称转矩为250 N ·m 10-7答: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是使联接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先受到力的作用,防止受载后被联接件间出现缝隙或相对滑动,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过大的预紧力会使螺栓在装配或偶尔过载时断裂,所以在重要联接中要控制预紧力大小。 10-8答:螺纹联接在装配时绝大多数必须拧紧,但过大的预紧力会使螺栓在装配或偶尔过载时断裂,加套筒拧紧的方法会使预紧力过大而使螺栓联接失效。 10-9 答:常用的防松方法有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和不可拆卸的防松。各种防松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见表10-9。 10-10 答:螺旋副自锁条件是螺纹升角与当量摩擦角满足下式 λ≤φv GB5782-86规定之螺栓满足自锁条件,在静载、温度变化不大时,不需要采取防松措施。但在冲击、振动及变载荷作用下,螺纹副间的摩擦力会瞬时减小或消失,使联接松动,甚至松脱。轻者会影响机器正常运转,重者会造成严重事故。因此,螺纹联接仍须采取防松措施。 mm N 30492002/809971102][p ?=???==kld/σT mm N kld/σT ?=???==30492002/25997902][p

第十三章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word版本

第十三章 1 什么是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框架结构既要承受竖向重力荷载,又要承受水平风荷载,在地震区还要承受地震作用。竖向荷载的方向是单一的,但水平荷载的方向却是随机的。为了提高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特别是要提高框架结构的抗扭刚度,以满足《规范》所规定的位移角限值、位移比限值和周期比限值。框架结构师由梁板柱组成的空间结构,如果结构一个方向的抗侧力较弱时,会率先开裂和破坏,将导致结构丧失空间协调工作的能力,从而导致结构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2柱网布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柱网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柱网布置应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3),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4),柱网布置应方便施工 3承重框架有哪些布置方案?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4如何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是什么?基本假定有哪些? 为方便常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抗扭作用,将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分别按平面框架进行分析计算。通常,横向框架的间距,荷载和间距都相同,因此取出有代表性的一品中间横向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计算简图见书182页。 基本假定:1,没有水平位移。2,某楼层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框架梁及与其相连的楼层产生内力。 5.竖向荷载如何简化到框架梁上面的?什么是等效荷载?如何等效? 竖向荷载可以通过分层法简化到框架梁上 假定(1)没有水平位移 (2)某楼层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框架梁及与其相连的楼层柱产生内力。 分层法是利用叠加原理多层框架在多层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内力,可以看成是各层竖向荷载单独作用的内力的叠加。 等效荷载:等效荷载是指为了简化问题,用新的荷载代替原来复杂的荷载,但要保证两种荷载给构件带来的效应是相同的。 6.风荷载是如何简化到框架梁上的? 风荷载对框架梁的作用一般都可以简化为作用于框架节点上的水平力采用反弯点法或者D值法将风荷载简化到框架梁上,二者的简化条件不同,D值法是反弯点法的改进,先求出个柱的杆端弯矩,然后根据节点平衡条件求得梁端弯矩,进而求出梁端剪力。 7.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如何确定? 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可以通过材料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挠度和变形。 8.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哪些?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两种,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及楼面活荷载,一般为分布荷载,有时也有集中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荷载,一般均简化成作用于框架节点的水平作用集中力。

热工基础第十章 张学学 思考题答案

热工基础第十章思考题答案 1 何谓表面传热系数?写出其定义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q=h(t w-t f),牛顿冷却公式中的h为表面传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 2 用实例简要说明对流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1)流动起因室内暖气片周围空气的流动是自然对流。而风机中的流体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属于强迫对流。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的换热效果是不同的。 (2)流动的状态流动状态有层流和湍流,层流和湍流的对流换热强度不同,输水管路,水流速度不同,会导致水的流动状态由层流到湍流,那么这两种流动状态对流换热效果是不同的。 (3)流体有无相变水在对流换热过程中被加热变成水蒸气,蒸气在对流换热过程中被冷却变成水,这个过程会吸收和放出汽化潜热,两个换热过程的换热量不同。 (4)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的物理性质对对流换热影响很大,对流换热是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导热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比如水和油,金属和非金属对流换热效果不同。 (5)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换热器管路叉排和顺排换热效果不同,换热管线直径大小对换热效果也有影响。 3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有几个方程组组成,各自到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1) 连续性微分方程 (2) 热量平衡方程 (1)动量平衡方程 连续性微分程的依据是根据质量守恒导出的 热量平衡方程是根据能量守恒导出的 动量平衡方程是根据动量守恒导出的 4 何谓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它们的厚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流动边界层是由于流体粘度造成速度变化的区域,即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流体薄层。速度达到∞处的y值作为边界层的厚度,用表示。 当温度均匀的流体与它所流过的固体壁面温度不同时,在壁面附近会形成一层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层,称为热边界层。过于温度t-=(t∞-)处到壁面的距离为热边界层的厚 度。 5 简述边界层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1)边界层的厚度与壁面特征长度L相比是很小的量。 (2)流场划分为边界层区和主流区。流动边界层内存在较大的速度梯度,是发生动

第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word版本

第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习题和思考题 及答案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问答题 1.适筋梁正截面受弯全过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与计算有何联 系? 1.答:适筋梁正截面受弯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混凝土开裂前的未裂阶段、混凝土开裂后至钢筋屈服前的裂缝阶段和钢筋开始屈服前至截面破坏的破坏阶段。 第Ⅰ阶段的特点是:1)混凝土没有开裂;2)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是直线,受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在第Ⅰ阶段前期是直线,后期是曲线;3)弯矩与 I阶段可作为受弯构件抗裂度的计算依据。 截面曲率基本上是直线关系。 a 第Ⅱ阶段的特点是:1)在裂缝截面处,受拉区大部分混凝土推出工作,拉力主要由纵向受拉钢筋承担,但钢筋没有屈服;2)受压区混凝土已有塑性变形,但不充分,压应力图形为只有上升段的曲线;3)弯矩与截面曲率是曲线关系,截面曲率与挠度的增长加快了。阶段Ⅱ相当于梁使用时的受力状态,可作为使用阶段验算变形和裂缝开展宽度的依据。 第Ⅲ阶段的特点是:1)纵向受拉钢筋屈服,拉力保持为常值;裂缝截面处,受拉区大部分混凝土已退出工作,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曲线图形比较丰满,有上升曲线,也有下降段曲线;2)由于受压区混凝土合压力作用点外移使内力臂增大,故弯矩还略有增加;3)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压应变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实验值 时,混凝土被压碎,截面破坏;4)弯矩—曲率关系为接近水平的曲线。第Ⅲcu 阶段末可作为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2.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全过程与匀质弹性材料梁有何区别? 2.答: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全过程与匀质弹性材料梁的区别有:钢筋混凝土梁从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从第Ⅱ阶段开始,受拉区混凝土就进入塑性阶段,梁就开始带裂缝工作,受拉区拉力都由钢筋来承担,直到第Ⅲ阶段末整个梁破坏,而匀质弹性材料梁没有这两个阶段,始终是在弹性阶段内工作的。 3.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有哪几种破坏形态?各有何特点? 3. 答: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有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三种。 其各自特点为: 1)适筋破坏:从屈服弯矩M y到极限弯矩M u有一个较长的变形过程,钢筋屈服处的临界裂缝急剧开展和挠度急速增长,将给人以明显的破坏预兆,具有延性破坏的特征。 2)超筋破坏:钢筋在梁破坏前仍处于弹性阶段尚未屈服,所以钢筋伸长不多,没有形成一条集中的临界裂缝,裂缝分布比较细密,挠度不大,没有明显的预兆,具有脆性破坏的特征。 3)少筋破坏:受拉混凝土“一裂即坏”,构件由于钢筋应力突增且迅速屈服导致裂缝过宽或挠度过大而失效,破坏时仅出现一条很宽的集中裂缝,沿梁高延伸很高,受压区混凝土虽未压碎但已经失效,破坏十分突然,属于脆性破坏。 4.梁内纵向受拉钢筋的根数、直径及间距有何规定?纵向受拉钢筋什么情况下才按两排设 置? 4 .答:梁内纵向受拉钢筋宜采用HRB400级或HRB335级,常用直径为12~ 25mm,根数最好不少于3(或4)根。纵向受拉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1C#程序设计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单选: (1).NET中的大多数控件都派生于(C)类 A.Class B.From C.Control D.Object (2)在以下控件中,可用于输入数据的是(B) https://www.doczj.com/doc/8512299407.html,bel B.TextBox C.Button D.PictureBox (3)在以下控件中,可实现多项选择的是(A) A.CheckBox B.RadioButton https://www.doczj.com/doc/8512299407.html,boBox D.NumericUpDown (4)不属于容器控件的是(C) A.GroupBox B.Panel C.MenuStrip D.TapControl (5)(B)控件组合了TextBox控件和ListBox控件的功能。 https://www.doczj.com/doc/8512299407.html,bel https://www.doczj.com/doc/8512299407.html,boBox C.ProgressBar D.PictureBox (6)让控件不可以使用的属性是以下哪一个?B A.AllowDrop B.Enabled C.Bounds D.Visible (7)让控件不可显示的属性是以下哪一个?D A.AllowDrop B.Enabled C.Bounds D.Visible (8)不能用于设置控件布局位置的属性是(C) A.Left B.Top C.Size D.Location (9)可用来设置文字颜色的属性是(B) A.BackColor B.ForeColor C.Text D.Parent (10)TextBox控件的(B)属性将输入的字符代替显示为指定的密码字符。 A.Text B.PasswordChar C.TextAlign D.Multiline (11)所有控件都一定具有的属性是(D) A.Text B.BackColor C.Items https://www.doczj.com/doc/8512299407.html, (12)当用户鼠标左键单击窗体或控件系统将触发(D)事件 A.Activated B.Load C.DoubleClick D.Click (13)用户修改了文本框中的内容时,系统将触发(A)事件。 A.xtChanged B.CheckedChanfed C.SelectedIndexChanged D.SizeChanged (14)在列表框或组合框中,当用户重新选择另一个选项时,系统将触发(C)事件。A.TextChanged B.CheckedChanged C.SelectedIndexChanged D.SizeChanged (15)有关模态对话框说法错误的是(A) A.模态对话框允许用户单击该对话框之外的区域 B.模态对话框通常没有最大化、最小化按钮 C.模态对话框使用ShowDialog方法显示 D.模态对话框不能使用鼠标改变窗体大小 (16)当复选框能够显示2种状态时,可通过它的(C)属性来设置或返回复选框的状态。 A.Enabled B.Visible C.Checked D.Text (17)要使用ListBox控件多选的情况下,可使用它的(A)属性设置为true。 A.SelectionMode B.SelectedItem C.SelectedValue D.ImeMode (18)在允许ListBox控件多选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它的(B)属性值来访问已选中的选项。 A.SelectionMode B.SelectedItem C.SelectedValue D.SelectedIndex (19)要使PictureBox中显示的图片刚好填满整个图片框,应把它的(D)属性值设为PictureBoxSizeMode.StretchImage。 A.Enabled B.Visible C.ImageLocation D.SizeMode (20)Timer控件的(A)属性用来是指定时器Tick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

第十章界面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界面现象练习题 一、是非题(对的画√错的画×) 1、液体的表面张力总是力图缩小液体的表面积。() 2、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垂直。() 3、分子间力越大的物体其表面张力也越大。() 4、垂直插入水槽中一支干净的玻璃毛细管,当在管中上升平衡液面外加热时,水柱会上升。() 5、在相同温度下,纯汞在玻璃毛细管中呈凸液面,所以与之平衡的饱和蒸气压必大于其平液面的蒸汽压。() 6、溶液表面张力总是随溶液的浓度增大而减小。() 7、某水溶液发生负吸附后,在干净的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比纯水在该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低。() 8、通常物理吸附的速率较小,而化学吸附的速率较大。() 9、兰格缪尔等温吸附理论只适用于单分子层吸附。() 10、临界胶束浓度(CMC)越小的表面活性剂,其活性越高。() 11、物理吸附无选择性。() 12、纯水、盐水、皂液相比,其表面张力的排列顺序是:γ(盐水)<γ(纯水)<γ(皂液)。() 13、在相同温度与外压力下,水在干净的玻璃毛细管中呈凹液面,故管中饱和蒸气压应小于水平液面的蒸气压力。() 14、朗缪尔吸附的理论假设之一是吸附剂固体的表面是均匀的。() 15、同一纯物质,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大于大液滴的饱和蒸气压。() 16、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总大于同温度下平液面的蒸气压。() 17、表面张力在数值上等于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增加单位表面积时环境对系统所做的可逆非体积功。() 18、某水溶液发生正吸附后,在干净的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比在纯水的毛细管中的水上升高度低。() 19、弯曲液面处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相切。()

20、吉布斯所定义的“表面过剩物质的量”只能是正值,不可能是负值。( ) 21、封闭在容器内的大、小液滴若干个,在等温下达平衡时,其个数不变,大小趋于一致。() 22、凡能引起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均称之为表面活性剂。() 23、表面过剩物质的量为负值,所以吸附达平衡后,必然引起液体表面张力降低。() 24、在吉布斯模型中,选择表面相的位置使溶剂的表面过剩物质的量n1(γ),则溶质的表面过剩物质的量ni(γ)可以大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 25、过饱和蒸气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新生成的微小液滴具有很大的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二、选择题 1、液体表面分子所受合力的方向总是(),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 (1)沿液体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液体内部。 (2)沿液体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气体内部。 (3)沿液体表面的切线方向, (4)无确定的方向。 2、在定温定压下影响物质的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因素是() (1)仅有表面积As (2)仅有表面张力γ (3)表面积As和表面张力γ(4)没有确定的函数关系 3、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是() (1)由于存在表面(2)由于在表面上存在表面张力 (3)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在弯曲表面两边压力不同 (4)难于确定 4、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中注入少许水(水润湿玻璃)在毛细管中水平水柱 的两端呈凹液面,当在右端水凹面处加热,毛细管中的水向何端移动。()(1)向左移动(2)向右移动 (3)不动(4)难以确定 5、今有一球形肥皂泡,半径为r,肥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γ,则肥皂泡内附加压力是()

第十章概念与思考题及答案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本章重要概念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是由于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货物,从而使包括物资与劳务在内的总需求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得的总供给,因而引起物价上涨。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供给变化的一种理论学说。具体是指由于商品成本上升,即材料、工资保持一定利润水平,从而使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一种货币经济现象。 结构型通货膨胀:即物价的上涨是由于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虽然经济的总需求并不过多。其发展过程是最初由于某些经济部门的压力使物价和工资水平上升,随后又使那些需求跟不上的部门的物价和工资额也趋于上升的水平,于是便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 爬行式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的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即货币贬值可达到天文数字,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国民党政府垮台前的退出大陆的情况。 经济增长效应:指的是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这种通货膨胀有益论观点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放弃和反对,而将通货膨胀视为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强制储蓄效应:所谓强制储蓄是指政府财政出现赤字时向中央银行借债透支,直接或间接增大货币发行,从而引起通货膨胀。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强制性地增加全社会的储蓄总量以满足政府的支出,因此又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菲利普斯曲线:以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ΔP /P ),横轴表示失业率(U ),如右图。图中的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相关关系。当失业率越低时,通货 膨胀率越高;反之,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就越低。 单一规则政策: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对付滞胀的根本措施在于,政府必须首先停止扩张性的总体经济政策,将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最适当的增长率上,即采取所谓的单一规则政策,以避免货币供给的波动对经济和预期的干扰。 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通常意义上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标准是一国消费的价格连续两年下降可被视为通货紧缩。 U ΔP /P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第三版课后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基本力学性能 1-1 混凝土凝固后承受外力作用时,由于粗骨料和水泥砂浆的体积比、形状、排列的随机性,弹性模量值不同,界面接触条件各异等原因,即使作用的应力完全均匀,混凝土内也将产生不均匀的空间微观应力场。在应力的长期作用下,水泥砂浆和粗骨料的徐变差使混凝土内部发生应力重分布,粗骨料将承受更大的压应力。 在水泥的水化作用进行时,水泥浆失水收缩变形远大于粗骨料,此收缩变形差使粗骨料受压,砂浆受拉,和其它应力分布。这些应力场在截面上的合力为零,但局部应力可能很大,以至在骨料界面产生微裂缝。 粗骨料和水泥砂浆的热工性能(如线膨胀系数)的差别,使得当混凝土中水泥产生水化热或环境温度变化时,两者的温度变形差受到相互约束而形成温度应力场。由于混凝土是热惰性材料,温度梯度大而加重了温度应力。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变化的不均匀的温度场和湿度场,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和水分的散发速度,产生相应的应力场和变形场,促使内部微裂缝的发展,甚至形成表面宏观裂缝。混凝土在应力的持续作用下,因水泥凝胶体的粘性流动和内部微裂缝的开展而产生的徐变与时俱增,使混凝土的变形加大,长期强度降低。 另外,混凝土内部有不可避免的初始气孔和缝隙,其尖端附近因收缩、温湿度变化、徐变或应力作用都会形成局部应力集中区,其应力分布更复杂,应力值

更高。 1-2 解:若要获得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下降段,试验装置的总线刚度应超过试件下降段的最大线刚度。 采用式(1-6)的分段曲线方程,则下降段的方程为: 20.8(1)x y x x = -+ ,其中c y f σ= p x εε= ,1x ≥ 混凝土的切线模量d d d d c ct p f y E x σεε= =? 考虑切线模量的最大值,即 d d y x 的最大值: 222222d 0.8(1)(1.60.6)0.8(1) , 1d [0.8(1)][0.8(1)]y x x x x x x x x x x x -+----==≥-+-+ 令22d 0d y x =,即: 223221.6(1)(1.60.6) 1.60[0.8(1)][0.8(1)]x x x x x x x ---=-+-+ 221.6(1)(1.60.6) 1.6[0.8(1)]x x x x x ∴--=-+ 整理得:30.8 2.40.60 , 1x x x -+=≥ ;解得: 1.59x ≈ 222 max 1.59d d 0.8(1.591)0.35d d [0.8(1.591) 1.59] x y y x x =-?-?? ===- ??-+?? 2,max 3 max max d d 260.355687.5N/mm d d 1.610c ct p f y E x σεε-???? ∴==?=?= ? ?????? 试件下降段的最大线刚度为: 22 2,max 100mm 5687.5N/mm 189.58kN/mm >150kN/mm 300mm ct A E L ?=?= 所以试件下降段最大线刚度超过装置的总线刚度,因而不能获得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下降段)。

数据挖掘第三版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简略介绍如下聚类方法:划分方法、层次方法。每种给出两个例子。 (1)划分方法:给定一个有N个对象的集合,划分方法构造数据的K个分区,每一个分区表示一个簇,且K≤N。而且这K个分组满足下列条件:第一,每一个分组至少包含一条记录;第二,每一条记录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分组(注意:这个要求在某些模糊聚类算法中可以放宽);对于给定的K,算法首先给出一个初始的分组方法,以后通过反复迭代的方法改变分组,使得每一次改进之后的分组方案都较前一次好,而所谓好的标准就是:同一分组中的记录越近越好,而不同分组中的记录越远越好。 使用这个基本思想的算法有:K-MEANS 算法、K-MEDOIDS 算法、CLARANS 算法。 (2)层次方法:这种方法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层次似的分解,直到某种条件满足为止。具体又可分为“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方案。例如在“自底向上”方案中,初始时每一个数据记录都组成一个单独的组,在接下来的迭代中,它把那些相互邻近的组合并成一个组,直到所有的记录组成一个分组或者某个条件满足为止。 代表算法有:BIRCH 算法、CURE 算法、CHAMELEON 算法等。 假设数据挖掘的任务是将如下的8个点(用(x, y)代表位置)聚类为3个簇。 A1(2,10), A2(2,5), A3(8,4), B1(5,8), B2(7,5), B3(6,4), C1(1,2), C2(4,9)距离函数是欧氏距离。假设初始我们选择A1、B1和C1分别为每个簇的中心,用k-均值算法给出: (a)在第一轮执行后的3个簇中心。 (b)最后的3个簇。 (a)第一轮后, 三个新的簇为(1){A1} (2){B1,A3,B2,B3,C2} (3){C1,A2} 簇中心分别为(1) (2, 10), (2) (6, 6), (3) , . (b)最后3个簇为(1) {A1,C2,B1}, (2) {A3,B2,B3}, (3) {C1,A2}. k-均值和k-中心点算法都可以进行有效的聚类。 (a)概述k-均值和k-中心点相比较的优缺点。 (b)概述这两种方法与层次聚类方法(如AGNES)相比有何优缺点。 (a)当存在噪声和离群点时, k-中心点算法比k-均值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因为在中心点不像均值那样容易受离群值或其他极端值影响。但是, 它的计算开销更大。 (b)k-均值和k-中心点都是划分方法。这种划分方法分优点是,可以撤销之前的聚类步骤(通过迭代迁移), 不像层次方法, 一旦执行了拆分或合并, 就不能做出调整。层次方法的这种弱点可能使产生的聚类的质量受到影响。 划分方法找球形簇的效果很好。一般来说,对于中小型数据库, 结果聚类的质量很好。他们需要提前知道簇的数量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弱点。层次聚类方法可以自动确定集群的数量。然而,他们难以扩展,因为每个分裂或合并的决定可能要求大量对象或集群的检查和评价。然而, 层次方法可以与其他聚类方法集成, 改进聚类, 如BIRCH, ROCK, 和Chameleon. 聚类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数据挖掘任务。对如下每种情况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机械设计习题集答案第十章--齿轮传动(100323修改)

题10-5 在图示的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齿轮1为主动齿轮,齿轮2为中间齿轮,齿轮 3为从动齿轮。已知齿轮3所受的扭矩m N 983?=T ,其转速n 3=180r/min,Z 3=45,Z 2=25, Z 1=22,m=4mm 。假设齿轮啮合效率及轴承效率均为1,试求: (1) 啮合传动时,作用在各齿轮上的圆周力F t 和径向力F r ,并将各力及齿轮转向标于图上; (2)说明中间齿轮2在啮合时的应力性质和强度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3)若把齿轮2作为主动齿轮,则在啮合传动时其应力性质有何变化,其强度计算与前面有何不同? 解答: 1.m N 444.54m N 4525983 23323 2?=??=?==z z T d d T T ; m N 911.47m N 2522444.542 12212 1?=??=?==z z T d d T T N 9.1088N 224911 .472000200020001 11112=??=== =mz T d T F F t t N 3.39620tan tan 01112====t t r r F F F F α N 8.1158N 20cos 9.1088cos 0 1 12=== =αt n n F F F ; 由齿轮2受力平衡条件得: N 9.1088,N 3.3962'22'2====t t r r F F F F ; 3r F 与'2r F ,3t F 与'2t F 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3r F ='2r F ,3t F ='2t F 2.齿轮2在啮合传动时,齿轮根部弯曲应力:对称循环,双向受载。齿面接触应力:脉动循环。在校核弯曲强度时,应将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值乘以0.7。 3.若齿轮2为主动,则其弯曲应力和接触应力都为脉动循环,但2轮每转一周时,轮齿同侧齿面啮合次数为2,则其应力循环次数增加2倍。 题10-5图 题解10-5图 题10-6 图示为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第一级斜齿轮的螺旋角1β的旋向已给出。 (1)为使Ⅱ轴轴承所受轴向力较小,试确定第二级斜齿轮螺旋角β的旋向,并画出各轮轴向力 、径向力及圆周力的方向。

厦门大学界面与胶体化学基础思考题和练习题解答

思考题和练习题解答 思考题 1. 表面性质与相邻两体相的性质有关,但又与两体相性质有所不同。处于表面层的分子由于它们的受力情况与体相中分子的受力情况不相同,因此,表面层的分子总是具有较高的能量。此外,表面性质还与表面积密切相关。表面积越大,则表面能越高,表面越不稳定。这将导致表面层自发地减少表面能(减少表面积或表面吸附)。 药粉的药效比药丸快。因为药粉的比表面积比药丸大得多,表面能较高,活性高。 2. 将变成绷紧的圆环状。这是因为液膜被刺破后,细丝两边不同曲率的部分附加压力方向不同(均指向曲面的球心方向)。经附加压力的调整后,最后,线圈以规则的形状存在。 3.一个过程的自发与否是由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决定的。尽管表面扩展过程熵是增加的,但同时也是吸热的,因此,ΔH >0。可见,单凭熵增加无法判断过程的方向。 4.可根据0p T γ??? < ????判断之。 上管中,管内液面呈凹状,附加压力朝外,当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附加压力降低。因此,当右端液体受热时,朝右附加压力小于朝左边的附加压力,液体朝左移动。 下管可同样分析,由于下管液面呈凸状,附加压力朝内。因此,液体移动方向与上管相反。 5.附加压力s p 与曲率半径r ,表面张力γ的关系为 s 2p r γ = 由于右边气泡比左边气泡大,因此,曲率半径大,附加压力小。当将两边连通后,则左泡变小,右泡变大,直到左、右两边曲率半径相同时,两边达平衡。 若活塞同时连通大气,则两气泡同时变小,但变化速率不同,左泡先消失,右泡后消失。 6.从图可见,不均匀毛细管的左端管径大,曲率半径大,附加压力小,因此液体两端附加压力不相等,液体向右端移动;直到两端附加压力相等为止。因此,平衡时,液体应处于右端细管半径均匀的位置。 7. B 8. 11 2gh r γ ρ= 222g h r γρ=

钢筋混凝土结构习题及答案

钢筋混凝土结构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支座附近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 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开裂的。 2、随着纵向配筋率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3、弯起筋应同时满足、、,当设置弯起筋仅用于充当支座负弯矩时,弯起筋应同时满足、,当允许弯起的跨中纵筋不足以承担支座负弯矩时,应增设支座负直筋。 4、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可分为3个阶段,试选择填空:A、I;B、I a; C、II; D、II a; E、III; F、III a。①抗裂度计算以阶段为依据; ②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以阶段为依据;③承载能力计算以阶段为依据。 5、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需要根据等假定求出。 6、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计算中采用的最小刚度原则是指在 弯矩范围内,假定其刚度为常数,并按截面处的刚度进行计算。 7、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主要是指在各种作用下 和 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8、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受弯构件内配置足够的受力纵筋是为了防止梁

发生 破坏,配置足够的腹筋是为了防止梁发生 破坏。 9、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V ≤ 时,可不必计算抗剪腹筋用量,直接按构造配置箍筋满足max min ,S S d d ≤≥;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 V ≤ 时,仍可不必计算抗剪腹筋用量,除满足max min ,S S d d ≤≥以外,还应满足最小配箍率的要求;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V ≥ 时,则必须计算抗剪腹筋用量。 10、当梁的配箍率过小或箍筋间距过大并且剪跨比较大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当梁的配箍率过大或剪跨比较小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 11、由于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百分率的不同,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破坏形态有 、 和 。 12、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破坏形态包括 、 和 13、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平均裂缝间距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增大 而 。用带肋变形钢筋时的平均裂缝间距比用光面钢筋时的平均裂缝间距_______(大、小)些。 14、为了保证箍筋在整个周长上都能充分发挥抗拉作用,必须将箍筋做成 形状,且箍筋的两个端头应 。 答案: 1、复合主拉应力; 2、提高; 3、斜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弯;正截面抗弯;

第10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十章 电气照明 10-1.电气照明有什么特点?对工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答:电气照明是供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合理的电气照明是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护工作人员视力健康的必要条件。 照明是人工照明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照明方式。实践和实验都证明,照明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生产产品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工作人员的视力健康,因此电气照明的合理设计对工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2.什么叫发光强度、照度和亮度?常用单位各是什么?什么叫配光曲线? 答:发光强度是表示向空间某一方向辐射的光通密度,单位为坎德拉(cd )。 照度是表示受照物体表面的光通密度,单位为勒克司(lx )。 亮度是表示发光体在视线方向单位投影面上的发光强,单位为cd/m 2。 配光曲线也叫光强分布曲线,是在通过光源对称轴的一个平面上绘出的灯具光强与对称轴之间角度α的函数曲线。 10-3. 什么叫反射比?反射比与照明有什么关系? 答:反射比是指反射光的光通量ρφ与总投射光通量φ之比,即ρρφφ=。 反射比是一表征物体的光照性能参数。 10-4. 什么叫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试以白炽灯和荧光灯为例,说明各自的发光原理和性能。 答:利用物体加热时辐射发光的原理所做成的光源称为热辐射光源。常用的热辐射光源:白炽灯、卤钨灯。白炽灯的发光原理为灯丝通过电流加热到白炽状态从而引起热辐射发光。这种照明光源结构简单,价格低,显色性好,使用方便,适用于频繁开关。但发光效率低,使用寿命短,耐震性差。 利用气体放电时发光的原理所做成的光源称为气体放电光源。目前常用的气体放电光源有: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荧光灯的发光原理是利用汞蒸气在外加电压作用下产生电弧放电,发出少许可见光和大量紫外线,紫外线又激励管内壁涂覆的荧光粉,使之再发出大量的可见光。二者混合光色接近白色。荧光灯的光效率高,寿命长,但需要附件较多,不适宜安装在频繁起动的场合。 10-5. 试述荧光灯电路中的启辉器、镇流器和电容器的功能。 答: 启辉器的功能是控制灯丝加热时间。镇流器的功能是产生比电源电压高得多的电动势。电容器的功能是用来提高功率因数。 10-6. 在哪些场所宜采用白炽灯照明?又在哪些场所宜采用荧光灯照明? 答:照明开关频繁或因频闪效应影响视觉效果和需要防止电磁波干扰的场所,宜采用白炽灯。识别颜色要求高的场所,宜采用日光色的荧光灯。 10-7. 什么是灯具的距高比?距高比与布置方案有什么关系? 答:保证所需的照度均匀度时的最大灯具间距与灯具计算高度之比。布置灯具应按灯具的光强分布、悬挂高度、房屋结构及照度要求等多种因素而定。为使工作面上获得较均匀的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