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7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7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7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背景: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

2.目的: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3.过程

(1)三国同盟

①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缔结了主要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

②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军事同盟,最终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

(2)三国协约

①1892年,法、俄两国签订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法俄结成协约国。

②英国在德国步步紧逼下,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先后同法国、俄国签订军事协定,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4.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进一步恶化了欧洲局势,并使列强的争霸斗争日益白热化。

二、萨拉热窝事件

1.时间:1914年6月。

2.地点: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

3.概况:奥地利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行进途中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打死。

4.后果: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枪杀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对应学生用书第14~15页)

探究一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导学】

1.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都有其产生的、深刻的历史原因,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的背后肯定有复杂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略。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背景是什么?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略。

【小贴士】帝国主义国家乊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对殖民地的争夺(根本原因);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原因)。

【方法技巧】利用口诀记忆历史——一战带来大灾难,源自列强争霸权,萨拉热窝导火线,德国推波又助澜。

材料一俾斯麦……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皇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同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

材料二读华师版九年级下册教材第36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同盟体系》图

*【问题探究】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一军事集团的形成?从各列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说一说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根据什么来选择自己的盟友?

(2)材料二中所示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有何重要影响?

(3)试着从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同盟体系》图中分析两大军事集团各自的优势。

答案:(1)三国同盟。根据是否有利于维护自己的利益。

(2)它们是世界的不安定因素,因为从它们成立的目的上看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言之有理即可)

(3)协约国位于同盟国的东西两方,可以对同盟国前后夹击;同盟国三国边界相邻,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链接】 (2013济宁)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于同盟国的是( )

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B.英国、法国、俄国

C.德国、俄国、意大利

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

解析:一战前,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结成了三国同盟,又称同盟国。答案为A。

探究二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普林西普射出的那粒子弹,杀死了三千万人……

材料二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自由的向往。”

*【问题探究】

(1)材料一中“普林西普射出的那粒子弹”指的是什么事件?

(2)上面两则材料对于“普林西普”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

(3)有人认为材料一中所指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这一事件,人类可以避免这场战争浩劫。这种观点你赞成吗?为什么?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材料一认为普林西普的个人恐怖主义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一战,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材料二认为普林西普是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是追求自由的象征。它们所站的立场不同,所以观点也就不同。

*【思路点拨】第(1)问要抓住“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信息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两大军事集团的影响,即进一步恶化了欧洲局势,并使列强的争霸斗争日益白热化。第(3)问要从两大军事集团

所处的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

【备课札记】

*【思路点拨】第(1)问主要抓住“普林西普”这个名字就可以直接判断出事件的名称。第(2)问主要从普林西普制造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观出发点和客观后果两个角度来分析问题。第(3)问要掌握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导火线(直接原因)的区别,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3)不赞成。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即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考链接】 (2013雅安)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

A.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事件

B.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

C.巴尔干半岛——三国同盟的形成

D.意大利——三国协约的形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巴尔干半岛是一块极为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是列强竞相争夺之地。而萨拉热窝事件后,列强纷纷参战,从而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为A。

*

(对应学生用书第71页)

一、选择题

1.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主要反映了德国( )

A.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的野心

B.不满意本国领土的狭小

C.对其他帝国主义的不满

D.称霸世界的野心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题干中“分割”“地盘”等信息的分析,可以得出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的野心,这源于其经济实力的增长。

2.20世纪初,大国结盟让整个欧洲笼罩着战争的阴霾。按当时的战争形势推测,如果德国进攻俄国,那么下列国家有义务帮助俄国的是( )

*【备课札记】

A.英国

B.意大利

C.奥匈帝国

D.德国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抓住题干中“帮助俄国”“战争”的信息,可知选与俄国属于同一个军事集团的国家,结合所给四个选项分析,英国与俄国、法国属于三国协约成员国。

3.在1871年统一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意志,一个始终令欧洲大国担心的德意志,已经开始散发出令人不安的气息,担心正在成为现实。材料中“令人不安的气息”开始于( )

A.1879年

B.1882年

C.1914年6月

D.1914年7月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抓住题干中“开始”“令欧洲大国担心”两个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德奥军事同盟的形成,开始恶化欧洲的局势。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的形成促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下面有关侵略集团成员国的组成,正确的是( )

A.英国、法国、意大利

B.英国、法国、俄国

C.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D.德国、意大利、日本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英、法、俄属于三国协约成员国;德、意、奥属于三国同盟成员国。

5.某同学利用右边的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结论应该是( )

A.巴尔干半岛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

B.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C.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

D.同盟国必将战胜协约国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图片表面意思是巴尔干半岛危机重重,仔细看图片中的文字: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等,这说明矛盾重重的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战争的火焰随时会爆发。

6.(2013无锡)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闪击波兰

答案:C

7.课堂上小明、小华、小丽就萨拉热窝事件的性质展开辩论,小明说这是一次恐怖袭击;小华说这是一次捍卫民族利益的正义行动;小丽说它最大的影响是点燃了一战的导火线。老师评价他们从三个方面反映了这个事件。这三个方面是( )

A.手段、目的、影响

B.原因、过程、结果

C.原因、结果、影响

D.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恐怖袭击既是事件的性质又是普林西普采取的手段或方式;小华的观点与普林西普的主观愿望和目的相同;小丽的观点是对其影响的评价。

8.“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极力怂恿奥匈帝国向哪个国家宣战( )

A.俄国

B.法国

C.英国

D.塞尔维亚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先向塞尔维亚宣战的是奥匈帝国。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

奥匈帝国在挑起战争之前,也许有人能够预料到奥匈帝国可能会失败,但是没有人能够预测到这个庞大的帝国会肢解。那个时候奥匈帝国刚刚吞并波斯尼亚,正意气风发,春风得意,它的下一目标就是塞尔维亚。这个时候奥匈帝国做了误判,满以为背后有德国人撑腰,俄国人不会冒大战的危险。当俄国和法国相继卷入战争,就注定了奥匈帝国的失败。

——【网上谈兵】请回答:

(1)奥匈帝国要挑起的是什么战争?塞尔维亚人民面对奥匈帝国的侵略,做出了怎样的举动?

(2)德国、俄国、法国等相继卷入战争,这是为了维护塞尔维亚民族的独立吗?请简要说明。

(3)奥匈帝国的失败以至于瓦解给今天世界各大国有何警示作用?

解析:第(1)问从“奥匈帝国”“挑起战争”“塞尔维亚”等信息判断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大国插手巴尔干的真实意图,即从中渔利。第(3)问属于主观问题,要从和平交往等角度思考。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

(2)不是,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从中捞取更多的利益)。

(3)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实现和平交往,合作共赢等。(言之有理即可)

10.(创新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年轻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即位后所发的第一个圣谕就是《致我的军队》,他宣称:“我和军队是一体,我们天生互相帮助,不管上帝的意志是要给我们和平还是风暴,我们都将站在一起”……1913年,当德国全面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德意志战车启动了。

——《大国的崛起》请回答:

(1)1913年,“德国全面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德意志战车”启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20世纪初期有何重大表现?

(3)材料阐释了“德意志战车”启动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德国发动战争的关系。第(2)问主要考查德国成为一战的策源地。第(3)问要从经济和军国主义两个角度思考。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2)重新瓜分世界;主导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经济的发达和军国主义的发展。

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掌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2.能力要求: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达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阅读导入部分,提问引起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和德国,垄断组织,托拉斯。 二、展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__________阶段。 2、以德、意、奥为首的和以英、法、俄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展开疯狂地扩军备战。 3、1914年6月,事件的发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1914年7月底,__________向塞尔维 亚宣战。、、、英国相继投入 战争。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 其中被成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___________。 6、1917年4月,对德宣战,协约 国力量大增。1918年11月,无 条件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__________的失败而告终。 7、第一次世界大战总体上是一场战争。 四、合作探究 (一)生生合作: 1、试着概括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2、试着说明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 (二)师生合作: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因此有人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那么事实是否如此,他们之间到底有何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高度发展,也由此出现了一批新

第十四讲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十四讲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2011·河北)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D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方法指导: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整理成顺口溜:电气发明,应用广泛。内燃机车,远洋轮船。电报电话,通讯手段。化学工业,促进发展。前后对比,以下特点。紧密结合,科学贡献。速度较快,同时开战。生产资本,集中垄断。美德较快,英法缓慢,日俄落后,残余封建。资本输出,瓜分毕完。世界体系,最终创建。帝国主义,过渡实现。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2.(2015·苏州)下列关于下图B 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2015·盐城)2014年4月26日首架由江苏制造的飞机整机在盐城建湖“诞生”(右图)这种交通工具最早的发明者是( ) A .富尔顿 B .史蒂芬孙 C .莱特兄弟

D.卡尔·本茨 4.(2015·潍坊)《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 A.牛顿建立力学体系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5.(2015·沧州二模)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两倍多;1870—1913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两倍多。这一现象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B.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D.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 命题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6.(2014·河北节选)读图题。 (1)如图所示战役地点在哪国? (2)该国在上述战役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方法指导:图示法。通过制作简单的图示,有机串联本课所学知识,既直观清晰又便于理解记忆。如学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时,可采用以下图示: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系。 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相称的状况,于是帝国主义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斗争,还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在这一过程中列强间实力与所占殖民地状况并未彻底改变,因此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霸权的斗争便激烈起来,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所以一战的爆发是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②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③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④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③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③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处理方法: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集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通过19世纪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有兴趣的同学也可在此基础上涉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内容。讲解时应采用启发式,注重分析综合,从整体上做出结论,揭示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处理方法: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使学生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在学习重难点问题时,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问题,通过谈话、讨论,与学生共同归纳、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的本质。通过使用多媒体电脑,演示地图、图片、图示等,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直观化、简约化;其过程还培养了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进一步认识历史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引导学生“史论结合”地分析历史问题。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 ( ) A.萨拉热窝事件 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倒幕运动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2.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判断, 该战役是( ) 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马拉松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 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英德美法 在工业产量上所占位次3214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1452 A.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5.最后通牒:“向帝国作出解释:自从发生6月28日的刺杀罪行以来,塞尔维亚高级官员在国内外谈话中,不顾自己所处的官方地位所发表的种种仇视帝国的毫无理由的言辞,至迟在7月25日星期六晚6时以前答复。”文中的“帝国”指的是 ( ) A.沙皇俄国 B.德意志帝国 C.英国 D.奥匈帝国 6.右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海报(海报译文: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 学习制造军火),海报反映了妇女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这表明( ) 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B.战争减少就业机会 C.战争波及更多民众 D.民用工业受到影响 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主义为由,宣布美国保持中立。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美国前后不同的立场表明( ) A.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B. 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 C. 一战改变了美国的外交策略D. 美国始终捍卫民主和自由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 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9右图是坐落于英国伦敦的中国劳工团队纪念碑。该碑是用来纪念中国劳工的,他们在100多年前支援协约国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 ) A.美国内战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10.读图,回答问题。 (1)上图所示是哪两大军事集团?它们属于什么性质的集团?

高考历史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专题1

高考历史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专题1 2020.03 1,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目的是() A.与欧洲大陆保持势力均衡 B.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C.防止美国涉足欧洲事务 D.便于自己插手欧洲大陆事务 2,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3,下列表述与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B.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4,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日德兰海战②马恩河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凡尔登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5,一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的是()A.美国B.英国 C.日本

D.法国 6,19世纪末,俄奥矛盾主要表现为() A.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B.对亚平宁半岛的争夺C.对伊比利亚半岛的争夺 D.对土耳其的争夺 7,一战中提出“施里芬计划”的国家是()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8,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的原因是() A.巴黎和会的召开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人们对一战心有余悸D.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9,下列事件发生在同一年的是①俄国二月革命②德国十一月革命③中国政府参加一战④巴黎和会召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C.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11,宣告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第7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华师大版练习题二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第7课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爆发华师大版练习题二 第1题【单选题】 “见风使舵”比喻跟着形势转向,结合一战爆发前后历史,你认为哪一个国家的举动最符合这个成语的含义(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意大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882年形成的三国同盟不包括( ) A、德国 B、俄国 C、奥匈帝国. D、意大利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一组图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的征兵海报,但实际上各国参战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 A、巩固本国政权 B、欺骗国内舆论 C、重新分割世界 D、转移矛盾视线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由英国、法国、俄国建立的是( )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法西斯集团 D、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 A、美国 B、意大利 C、英国 D、俄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答案】: 【解析】: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九上导学案 07-21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备人:王珍荣审核:历史组课型:新授课 班级组名组别_________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知识链接】《战马》 继《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等二战题材后,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把目光转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影片以一匹前额有着白色十字花纹名叫乔伊的农场马的视角展开,1914年,在德文郡小镇,男孩艾尔伯特(杰瑞米·艾文Jeremy Irvine 饰)目睹了幼驹乔伊的诞生。在集市上,它被频繁叫价,最终被艾尔伯特的父亲泰德(彼得·穆兰Peter Mullan 饰)用30基尼的天价收入囊中,跛脚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尔伯特与乔伊尽情嬉戏,与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长,地主登门拜访,称如果乔伊不能犁地将立刻将其带走,泰德只好赌上了全部家当。于是,艾尔伯特在逼迫之下,为乔伊套上了鞍蹬,强迫它犁地,甚至还使用了皮鞭,最终灵性的乔伊真的领会了艾尔伯特的苦衷并将一片遍地石块的荒地翻耕了出来,第一次表现出其出人意料的潜力。 为了还债,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辛苦换来了收成,但是一场大雨毁了一切。 德军来袭,父亲被迫将马变卖给骑兵军,换了30基尼。艾尔伯特虽然难以割舍也只能含泪送别乔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战场。 参军了的乔伊因为体格强健,温顺听话,很快就成为了上尉的座骑。然而战争惨烈,乔伊开始不得不的更换主人。从英国上尉,法国老农与孙女,到德国骑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他们的人生起伏,悲欢离合,更看尽了人间冷暖与战争带来的苦痛创伤。而对乔伊难以忘怀的艾伯特,也参军来寻找它。尽管身处在这凄凉的战壕,乔伊的勇气感动了它身边的士兵和人们,它能够寻找到温暖和希望。但是它的内心却惦记着它的小主人艾伯特,最终他们相逢了。 (一)、自主学习 一、帝国主义争夺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阶段,他们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和。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 2、爆发:年,向宣战。 三、空前的灾难 1、战场主要集中在,后来扩大到、和地区。 2、1916年的,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结束:1918年11月,投降,一战以的失败而告终。 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发生在之间的一场争夺、掠夺的战 争,涉及的地区广、国家多,死亡人数多,所以是一次空前的灾难。 (二)、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与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1)这段话表露了德国什么样的外交倾向?“这样的时代过去了”指的是什么? (2)德国在中国“争夺阳光下地盘”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德国为在全球“争夺阳光下地盘”作了哪些准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请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日发展比较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发展相对缓慢。 请同学们看《英、德、法比较表》 项目英德法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从表中可以看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剧变:英国退居第三,美国跃居第一,德国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由于经济实力的变化,反映在政治上要求改变原有的状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出现了。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由于德国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请同学念第130页德国外长皮洛夫演说的材料,说明德国争夺殖民地的要求)。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在世界没有瓜分完毕时,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往往通过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暂时得到缓和,但是,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必然要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矛盾和斗争。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主要在欧洲列强之间展开,矛盾虽纷繁复杂,但是基本的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在普法战争后十分尖锐,法国力图复仇。收回被德国夺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吞并德国的萨尔矿区,夺回失去的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德国要继续遏制和削弱法国,不让它东山再起,为此,除了实行孤立法国的外交政策外,还积极扩军备战。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俄奥矛盾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图)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之外,战略地位显赫。该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状况:一方面是罗马尼亚等国相继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统治,取得了独立;另一方面是欧洲列强都乘虚而入,在此扩大自己的势力。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尤为激烈。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多年来,俄国打 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该地区扩张;奥匈帝国是巴尔干半岛的近邻,它在德国的支持下也积极向巴尔干半岛扩张,1908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而当地人民想同塞尔维亚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斯拉夫人的国家。。由此巴尔干半岛成为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

【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 Thilloy,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这是程玲努力了十年的结果,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后来才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 法国郊外的田间,站在毕粹德被翻译成“PI TSUI TE”的墓碑(如图)前,程玲成为了一战结束以后,第一个来到这里祭扫的中国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选修3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选修3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1、背景: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表现:欧洲列强之间的世界霸权及殖民地的争夺及由此而出现的军备竞赛 3、原因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之间矛盾的实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 3、军事上: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4、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5、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1、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英德矛盾(主要)——争夺殖民霸权、海上霸权、世界市场 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结盟,对付法俄。 三国协约:1892年法俄结盟,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1904和1907年英法、英俄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三、巴尔干火药桶 1、原因:巴尔干地区的历史及历史冲突——民族关系复杂;列强在巴尔干的争夺 2、萨拉热窝事件:大战导火线 3、大战爆发:1914年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 1、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2、内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发生在19世纪6、70年代(即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第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A.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矛盾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C.德奥结成军事同盟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3.一战前夕,围绕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美 B.英、德 C.法、德 D.英、法 4.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库”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理位置②民族关系 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 B.开始于1914年7月底,结束于1917年11月 C.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加快了战争结束的步伐 D.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战争 6.下列有关美国参战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争夺世界霸权 C.援助协约国集团 D.时机已到,坐收渔人之利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B.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的崩溃 C.协约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D.同盟国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面材料 德国和奥匈为了加强同俄国和法国的对抗,1879年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矛盾加剧,参加了这一军事集团,20世纪初,英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英国协调了它同俄、法之间的关系,先后于1904年和1907年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 回答: ①德国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他们分别以哪国为主? 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大搞什么活动?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三、问答题 9.试从战争的起因、作战目标、酝酿的过程,分析一战的性质。 10.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②谈一谈你有何感想? 答案:1.B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的工业产量位次居世界第一、二位,而他们的海外殖民地面积分别是第五、四位,这种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成为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2.D 因为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B 见课本德国外交大臣的那句话以及下面的阅读材料。 4.C 参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4、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体会战争的残酷。 【重点难点】 重点:萨拉热窝事件难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 【自主探究】 知识点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形成的背景 ①在两次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②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③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形成: 1882 年,由___、__ __和____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 世纪初,____分别与____、____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知识点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__ __。 2、1914 年,__ __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3、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__ __一方作战。 知识点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__ __上进行。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2、1916 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__ __有“绞 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3、1917 年,美国参加__ __一方作战;俄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1918 年 11 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_ __的失败而结束。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__ __。 6、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的民族觉醒。 【合作探究】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阅读本目教材第一、二段,结合“相关史事”及《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漫画)》图,回答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西方列强发动一战的目的是什么?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 编写人:何玉田 审核人: 何玉田 时间:2011-02 16-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课程标准】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重点难点】 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如何理解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必要性和可能性) 【知识点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 表一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 表二 一战前英美德法四国力量比较表 到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请仔细解读以下两组数据材料,我们又发现什么问题? 【知识点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具体) 1、请同学结合“资料回收”和所学知识,思考:战前德国与英国的矛盾主要因何产生? 英德矛盾的本质问题 又是什么? 材料一 让别的国家去分割陆地和海洋,而我们只能欣赏蓝色天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1895年皮洛夫(德国外长的讲话) 材料二 假如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有的英国人。过去,

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战吗? ——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1887年) 2、法德矛盾又是怎样发展演变呢?随着英德矛盾激化,英国不得不调整与法国的关系,试着说说从19世纪以来英法关系的微妙变化,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3、(同时)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争夺异常激烈,使巴尔干半岛的各种矛盾更为激烈和复杂,甚至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为什么这么称呼?请结合P6《巴尔干地图》,从民族、宗教、地理位置、大国的插手等多角度回答。 4、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笼罩战争阴云。可以说世界大战爆发如箭在弦,一触即发。那么,点燃战火的火星是什么事件? 【知识点三】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名词解释:萨拉热窝事件(指导学生掌握名词解释的方法,如把握重大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和地位等要素) 以“萨拉热窝事件”为主题的一组情景创设史料选择题(历史教学,2007,6): 1、南斯拉夫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刺杀的是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2、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3、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段话对“他的子弹”事件 A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B表示了一定的同情 C保持了理性的中立 D作出了高度的赞扬 4、有一块纪念碑的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文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 A奥匈帝国的首府 B塞尔维亚的首府 C黑塞哥维那首府 D波斯尼亚的首府 5、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文中“暴虐”是指 A阶级压迫和宗教迫害 B宗教迫害和国际压迫 C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D国际侵略和民族压迫 萨拉热窝事件正好点燃了欧洲的“火药桶”,如果没有这个事件,帝国主义大国还会找到其他借口发动战争,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战争不可避免。但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当时爆发世界性大战还具备了哪些条件?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条件 1、20世纪初整体世界的形成 们结合必修二专题五的内容回答:世界市场如何一步步形成?

华师大版历史九下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九下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 发》教案(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 【内容标准】(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考试标准】 识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 理解: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与一战的爆发,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过程与方法:分析教学法,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确一战爆发的原因、经过与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要点】 要点: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一战的爆发。 重点:两大军事集团成与一战的爆发。 难点: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 【新课探究】 一、两大军事集团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项目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60年工业产值位次 1 2 3 4 1910年工业产值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3 4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帝国主义矛盾和战争的根本原因 2.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英国法国俄国德国 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 三 国 同 盟(普法战争) (世界殖民霸权) ( 巴 尔 干 )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萨拉热窝事件 —— “一战”的导火线 理解:突发事件和恐怖事件有时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 讨论思考: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 ,会不会发生“一战”? 提示(一):会发生战争,理由:一战的根本原因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必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矛盾的激化更是加剧了战争危机。 提示(二):不会发生战争,理由:“暗杀”等恐怖事件是发动战争的借口和机会,如果没有这类事件,战争可能推迟或避免;二战后至今,恐怖事件、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新的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等现象依然存在,但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 2、“一战”的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一战爆发。 3、一战的起止时间1914 年——1918年 4、 一战的双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要结合考试标准掌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萨拉热窝事件等内容。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协约国(英、法、俄) 同盟国(德、意、奥 世界大战如箭在弦 疯狂扩军备战 协约国 同盟国 英 俄 德 奥匈 土耳其 保加利亚 意 法 塞 美 中 日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1)、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导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心理情境。 (2)采用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表现史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2)通过学习,理解和平来之不易,使学生牢固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3)引导学生注重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材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因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其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在欧洲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并最终引发空前残酷的一战。 本课分三目内容:第一目:帝国主义争霸世界。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形成两在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大战一触即发。第二目:大战的爆发。介绍了一战的导火线、全面爆发、重要战役及其残酷性所在。第三目:空前的灾难。介绍了一战的性质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读图法; 3、分析研讨法; 板书设计: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源) 一、一战的危机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导火线: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二、一战经过交战双方:协约国――同盟国 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 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性质: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三、一战影响 影响 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交战国、主要战场、结果、性质、影响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柱状图、地图和漫画,体会和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并培养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交战国、主要战场、结果、性质、影响等,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能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作用;懂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全球性的浩劫,培养热爱和平的热情,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意识。【教学重点】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历史进入20世纪的时候,人类陷入了一场灾难,1914年,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爆发,将人类拖进了长达四年的战火之中。这场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又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知讲解 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列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原来落后的国家迅速赶上并超过老牌强国,强烈要求根据实力重新分割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越来越不平衡,殖民地对各国的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来看看1899年德国外长

皮洛夫是如何表示的。 教师出示材料: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教师提问:我们从德国外长皮洛夫的这番话中可以解读出几个信息? 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总结并讲述: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国家,但殖民地却已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分割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矛盾激化。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成为欧洲列强间的主要矛盾。 在争夺世界的过程中,列强都力图寻找盟友,壮大自己的力量以压倒竞争对手。德、意、奥匈三国于1882年最终结成同盟国集团,英、法、俄三国于1907年最终结成协约国集团。我们再来看一段材料: 1902—1911年,帝国主义列强的军费猛增。三国同盟方面,德国从8.745亿马克增至12.59亿马克,奥匈帝国从4.016亿马克增至5.488亿马克。三国协约方面,英国由12.183亿马克增至14.524亿马克,法国由8.272亿马克增至10.521亿克马,俄国由8.745亿马克增至12.51亿马克。 教师讲述:这组数据说明了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随着争夺越来越激烈,一场世界性的战争一触即发。 二、点燃火药桶的火星 教师出示图片: 离开市政厅时的斐迪南大公夫妇普林西普被捕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找一找并回答,上面这两张图片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什么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大战爆发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有何反应?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上册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萨拉热窝事件起了大战导火线的作用,凡尔登战役造成了严重灾难,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讨论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战争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分层解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第一次大战的性质怎么样?它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它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二、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法:多媒体展示法、纵向联系法、讨论探究法。 五:学法:创设情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阅读资料、课堂辩论。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哪些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 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的应用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美国、 德国) 教师指出: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人类历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也叫做帝国主义时代;随着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激化,战争危机也日益逼近了。这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如何打响?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灾难?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2、【合作探究、总结规律】: 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2.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