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知识点 要点总结

混凝土知识点 要点总结

混凝土知识点 要点总结
混凝土知识点 要点总结

混凝土知识点 要点总结

一、混凝土是由粒状材料(骨料或填料)分散于坚硬的基体相(水泥或胶结材)中而形成的复合材料。现代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外加剂(矿物的、化学的)=混凝土

作为结构材料为何混凝土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1、耐水性好;2、制作简便、易施工、可浇注;3、原材料分布广泛,易得;4、经济性好,价格低廉;5、后期维护成本低;6、耐火性好。

混凝土的优越性:1、可浇性;2、经济;3、耐久;4、耐火;5、能效高;(钢的能耗为300GJ/m3 ,水泥的能耗为22GJ/m3)6、美学特性。 混凝土的局限性:1、抗拉强度低;2、脆性大,延性低;3、体积稳定性差;4、强度质量比小

按混凝土的强度来分:1.低强混凝土:抗压强度≤20Mpa;2.中强混凝土: 20—40Mpa;3.高强混凝土: ≥40Mpa

按混凝土的单位质量来分:1、普通混凝土:表观密度约2400kg/m3;2、轻混凝土:<1800 kg/m3;3、重混凝土:>3200 kg/m3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杂质:1、悬浮物;2000mg/kg;2、可溶性固体;3、可溶性有机物

二、混凝土微结构的独特之处:1、粗骨料颗粒附近存在界面过渡区,其比骨料与水泥浆本体都薄弱;2、三相中每一相本身也是多相的;3、混凝土微结构不是材料的固有特性

骨料相主要影响混凝土的单位质量、弹性模量和尺寸稳定性,这三个性质取决于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强度。

孔径对水化浆体的影响:1、大孔:≥10 μm ,性状如体相水,影响浆体的渗透性和扩散性;2、大毛细孔:与同温度下的体相水比,有较小的饱和蒸气压,有渗透性,在相对湿度大于80%时收缩;3、小毛细孔:与同温度下的体相水比,有更小的饱和蒸气压,在相对湿度80%—50%时收缩;4、小孔:强吸水,在所有相对湿度范围收缩孔径的测量常用的方法:1、压汞仪:MIP;2气体的物理吸附法水化水泥浆体的微结构:各相不均匀分布,尺寸、形貌不一致,原因:局部水灰比存在差异

水泥浆体中的水分:1、毛细孔水:分为自由水(大于50纳米,迁移不会引起体积变化)和受毛细张力作用的水(5-50纳米,失水会引起系统收缩);2、吸附水:靠近固相表面,失去吸附水会使水化水泥浆体收缩;3、层间水:与C-S-H结构相关联的水,失去水C-S-H结构会明显收缩;4、化学结合水:构成各种水泥水化产物微结构的一部分

水化水泥浆体中的固相:1、水化硅酸钙:占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决定浆体性能的主要相,形貌为从晶体差的纤维状到网状,结构未知;2、氢氧化钙(结晶):占水泥浆体固体体积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六角棱状大晶体,比表面积很小,对强度作用有限;3、硫铝酸钙水化物:占十五到二十,对微结构——性能关系作用很小,水化早期形成钙矾石,针状棱柱形晶体,其转化为单硫型水化物;4、未水化水泥颗粒:取决于为水化水泥颗粒分布和水化程度

水化水泥浆体里的孔:1、水化硅酸钙中层间孔:孔中水分被氢键保持,一定条件下,会失水并产生干缩、徐变;2、毛细孔:没有被水化水泥浆体的固相产物所填充的空间,其体积、尺寸由水灰比、水泥水化程度决定;3、气孔:呈球形,带入气泡和引入气泡产生,对强度不利

界面过渡区:粗骨料颗粒和水化水泥浆体之间存在着过渡区,其存在强度差,原因是由于微裂缝的存在;影响因素:骨料尺寸与级配、水灰比、水泥用量、新拌混凝土捣实程度、养护条件、环境湿度、混凝土的温度发展历程。

混凝土三相:骨料、水泥浆体基体、界面过渡区

三、强度是指其抵抗外力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强度与孔隙率的关系:成反比

抗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1、材料特性与配合比(水灰比、引气作用、水泥品种、骨料、拌合水;2、养护条件(时间、温度、湿度);3、试验参数(加载条件)

四、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其比例系数即为弹性模量。

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1、骨料:骨料孔隙率的决定刚性,致密的骨料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 2、水泥浆基体:弹性模量由其孔隙率决定,3、过渡区4、试件参数

干缩:未加载的混凝土中应变会因为环境的湿度与温度的改变而增大,新成型的混凝土是潮湿的,当其暴露在环境湿度中时会发生干缩。

徐变:在一定水平的持续应力下,应变随时间而增大的过程叫徐变。

影响干缩和徐变的因素:1、材料与配合比:骨料的弹性模量(最重要),级配,最大粒径,开关和结构,2、混凝土外加剂:增大干缩的外加剂通常也会增大徐变,3、时间与湿度,4、混凝土构件的几何形

状,5、混凝土的养护历程、露置温度、施加应力

干缩和徐变:1 、起源相同,即水化水泥浆体 2、应变——时间曲线很相似,3、影响因素相同,4、微应变大,设计中都不能忽略,5、均为部分可逆

热膨胀系数:温度每变化1度时单位长度的变化

自收缩:混凝土与外界隔绝,不发生水气交换的情况下也会发生一些体积变化,把这种体积变化叫自收缩。

干燥收缩:混凝土在硬化后仍会有相当数量的可蒸发的水,惹暴露在干燥空气中,这些水将逐渐蒸发离去,与此同时混凝土的外包体积将有相应的减缩,这种体积变化叫干燥收缩。

5、 耐久性:混凝土对大气侵蚀,化学侵蚀,磨耗或任何其它劣化过程的抵抗能力

6、

混凝土劣化的原因:物理:①由磨耗、冲蚀和气蚀引起的表面磨损或失重;②由正常温度和湿度梯度、空隙中盐的结晶压、结构承载以及暴露于极端温度环境而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化学:①水泥浆体被软水水解溶蚀②在侵蚀性液体和水泥浆体之间发生的阳离子交换③导致膨胀产物形成的化学反应,例如混凝土中的硫酸盐侵蚀、碱-骨料反应以及钢筋锈蚀

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因素: 1、硫酸盐的性质与数量;2、地下水位高低与季节变化的因素;3、地下水的流动与否及土壤的孔隙率;4、施工方式;5、混凝土的质量。如果不能避免混凝土与含硫酸盐的水接触,则上述因素5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硫酸盐腐蚀的速率与混凝土结构有多少可以失去水份的面有关

碱——骨料反应:硅酸盐水泥的碱离子,氢氧根离子与经常出现在骨料中某些活性硅钢质矿物反应导致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损失的膨胀与开裂。 影响因素:①水泥中的碱含量和混凝土的水泥用量②除硅酸盐水泥外,其他提供碱离子的来源,诸如外加剂、盐污染过的骨料以及渗入混凝土的海水或化冰盐溶解③骨料含硅质组分的量、粒径大小和活性④混凝土结构可得到的水分⑤环境温度

钢筋的腐蚀:现象:开裂和保护层剥落;后果:混凝土结构提前失效;产生的机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电化学势的产生有以下二种方式(1、成分不同而形成;2、钢筋附近的离子浓度的差异;);混凝土的电阻和氧气是否存在决定了钢筋腐蚀的速率。只要混凝土的电阻大于 50 -70×103Ω.cm. 钢筋的腐蚀不会发生;钢筋的腐蚀控制手段:1、低渗透率(低水灰比。适当的水泥用量、控制骨料粒径和级配、使用矿物掺合料);2、钢筋涂层(阳极涂层和阻隔涂层);3、阴极保护。原理:通过施加一个与腐蚀电流方向相关的电流来抵消。也叫牺牲阳极法;4、掺入阻锈剂

形成膨胀产物的反应:1、硫酸盐侵蚀,2、碱——骨料反应,3、游离CaO和MgO的延迟水化,4、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

7、 湿胀现象:由于水分所产生的表面张力将颗粒推开,所以细砂的松散体积会有明显的膨胀,这取决于骨料的含水量和粒级。

8、 细度模数:是根据筛分析结果计算的,将规定的一套筛各号筛上的累积筛余百分率相加,再除以一百即得。细度模数越大,表明骨料越粗。

骨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1、降低成本;2、改善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3、改善混凝土的硬度与耐磨性;4、提高弹性模量

骨料的含水状态有以下几种:① 烘干状态(OD);②气干状态(AD);③饱和面干状态(SSD);④湿润状态

骨料的特性:1、取决孔隙率的特性:密度,吸水性,强度,硬度,弹性模量以及体积稳定性,2、取决先前暴露和加工因素的特性:粒径、粒形和表面结构,3、取决化学与矿物组成特性:强度、硬度、弹性模量以及所含的有害物质

8、 外加剂定义:1、ASTM C125的定义:在混凝土或砂浆混合前或混合时加入的,除了水、骨料、水硬性水泥以及纤维以外的一种材料。

2、GB 8075的定义: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新拌混凝土和(或)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

化学外加剂可分为两类:一类外加剂通过影响水的表面张力和通过在水泥颗粒表面上的吸附进而同时对水泥-水体系产生作用;另一类外加剂离解为离子态,并影响加入后的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内水泥和水之间的化

学反应。

矿物外加剂分为:

1、火山灰材料

2、潜在水硬性材料

3、非活性材料。其中1,2二种可统称

为辅助性胶凝材料 矿物外加剂可以两种方式使用:作掺合料用

于混凝土中;取代部分水泥

引气型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

在空气-水界面上,极性集团定向向水中伸展,从而降低了界面张力,

促进气泡的形成,并能阻止分散开的气泡结合。在固-液界面上,水泥

的表面存在定向力,极性基团固定在水泥颗粒表面,而非极性基团定向

伸向水中,从而使水泥界面憎水,导致空气能代替水并且以气泡的形式

保存与固体界面的接触。

调凝剂的作用机理:①促凝剂必须能够促使阳离子或阴离子从水泥中溶

解出来。②缓凝剂必须具备能够阻碍水泥中阳离子或阴离子溶解的作

用,最好是能够降低那些在水泥早期水化阶段具有很高的溶解速率的阴

离子的溶解。③溶液中一价阴离子可以降低钙离子的溶解性,但却会加

速硅酸盐离子和铝酸盐离子的溶解。在低浓度时,前者产生的影响占主

导作用,高浓度时后者产生的影响起主要作用。④溶液中一价阳离子或

硫酸根离子可以降低硅酸盐和铝酸盐的溶解性,但却会促进钙离子的溶解。低浓度时,前者影响为主,高浓度时,后者产生的影响为主。

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

①要得到符合性能要求的混凝土 ②在尽可能低的成本下获得满

足性能要求的混凝土。总体目标:在常用的材料里选择合适的组成材

料,并确定能够满足最低性能要求的同时又是最经济的组合比例。

方法:质量法和绝对体积法 配合比设计三个重要的参数:水灰比、

砂率和单位用水量

10、 坍落度损失:是指新拦混凝土的稠度会随时间流失而逐渐减小。 原因:1、使用凝结不正常的水泥,2、搅拌,输送,浇灌,捣实或者抹

面等工序所耗费的时间太多,3、水化热过大或使用高温天气露天堆放

的混凝土用材造成混凝土的温度过高。

离析:可定义为新拌混凝土的各组分发生分离导致其分布不再均匀。

泌水:是混凝土在浇灌和捣实以后但在凝结之前,从外观看来在表面上

出现水分的一种现象。

影响养护的参数:温度、湿度、时间

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满足特定的性能不慌不忙 均匀性组合要混凝土,利用常规的组分及拌合,浇筑和养护方法未必可以实现。致密实混凝土:不需使用振捣设备就可现浇就位而形成没有蜂窝和孔洞的流态混凝土。

颗粒级配:所谓颗粒级配就是骨料颗粒的粒径分布。为了节约水泥,降低成本,应设法减小骨料的空隙率。如何减小?通过不同粒径骨料的混合,是有效降低骨料空隙率的有效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MK)一般为3.7-0.7。其中:MK =3.7-3.1 为粗砂;MK =3.0-2.3 为中砂;MK =2.2-1.6 为细砂;MK =1.5-0.7 为特细砂。骨料的最大粒径:筛余为0的各号筛中筛孔最小的那个尺寸称为骨料的最大粒径。如何选择骨料的最大粒径?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确定,原则是: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均匀性和不产生分层。措施:1、骨料的粒径小于模板间距最小尺寸的1/5;2、骨料的粒径小于钢筋最小间距或钢筋与模板间最小间距的3/4。

单位质量:也就是我们常称的堆积密度,是指骨料在堆积状态下的单位体积质量。它包含了骨料的体积和骨料颗粒间空隙体积之和。

骨料的耐久性:一、物理耐久性:安定性:骨料随环境变化而发生体积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性能的劣化,称为不安定。环境变化主要是指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其中冻循环对骨料的安定性影响为大。影响骨料抗冻融能力的因素有:孔隙率、内部缺陷和杂质。研究发现,对于各种不同的骨料其孔隙率、渗透性、饱和程度和尺寸存在着各自的临界值,这一临界值叫做临界尺寸;二、化学耐久性:1、碱骨料反应;2、碱碳酸盐反应;3、杂质

硅酸盐水泥水化过程:

硅酸盐水泥在水中分散——钙、硫酸盐、铝酸盐与氢氧根反应——钙矾石——氢氧化钙结晶、硅酸钙水化物填充空间——钙矾石分解为单硫型硫铝酸盐水化物(六角形片状)

水化程度提高,水灰比降低,毛细孔隙率减少,水泥水化程度决定于养护条件(水化持续时间、温度与湿度)

渗透性:流体在压力下可以顺畅地流经固体的能力(由固体微结构中孔

径大小与连续性决定)

界面过渡区的特性:

1、 高含水量;

2、高渗透性、孔隙率;

3、较小胶凝,强度低;

4、晶体定向生长(氢氧化钙)

骨料粒径越大,水膜越厚,过渡区局部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渗透性越大

变形的类型:热收缩和干缩;徐变和应力松弛,黏弹性材料的典型表现弹性模量类型:1 、切线模量 2 、割线模量 3 、弦线模量

为什么砂浆或混凝土的渗透性比相应的水泥浆体大:骨料和水泥浆基体之间的过渡区,存在微裂缝,

使用化冰盐对冻害的正负两方面作用:盐使水过冷的效应可视为正作用,另一方面,它的五个负作用包括1、盐类及水的特性会增大混凝土的饱和度,2、当过冷水在孔内最后结冰时会增大其破坏作用,3、盐的尝试梯度会导致混凝土分层结冰,从而造成应力梯度,4、在覆有冰雪的混凝土表面撒用干化冰盐会导致温度骤降,5、孔内过饱和溶液产生盐结晶,从整体来看,应用化冰盐的负作用远远超过其正作用。

延迟钙矾石:蒸养混凝土制品中会出现延迟钙矾石生成的现象,在65度以上,钙矾石成为不稳定相,混凝土制作过程中若蒸养温度高于65度时,钙矾石就会分解形成单硫型水化物。钙矾石分解释放的硫酸根离子被水化硅酸钙吸附,之后,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当硫酸根离子被解吸时,再次形成钙矾石,从而引起混凝土膨胀和开裂。

级配:是各级粒径范围的颗粒状材料粒子的分布,通常用一套筛子中各号筛子的累计筛余或累计通过百分率来表示

化学外加剂的分类: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如各种减水剂,泵送剂(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的外加剂),保塑剂,引气剂等。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如缓凝剂,促凝剂,速凝剂,早强剂等。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如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矿物外加剂等。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如膨胀剂,减缩剂,防冻剂,着色剂、等。

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1、原材料的特性与相对比例;2、密实程度;3、养护状况

特种施工方式:1、滑模;2、碾压;3、预置骨料(渗浇混凝土);4、喷射混凝土

自身收缩是指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由于水泥的不断水化及矿物掺合料的二次水化作用,在胶凝材料内部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及力学变化,从而使混凝土在宏观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体积缩小的现象。

化学减缩:水泥水化过程中固相的绝对体积不断增加,但固相与液相体积的总和减小,这部分体积减小值称为化学减缩。

在水化反应过程中,由于化学减缩作用,胶凝材料水化系中原来被水占领的一部分空间被水化产物所填充,另一部分形成空隙,使得化学减缩引起的体积收缩分为内部收缩和外部收缩两部分。

内部收缩是指在水化反应中体系的空隙增加量;外部收缩是指由于化学反应消耗水使孔隙中液面下降,产生毛细管张力,将固体颗粒进一步拉近,从而使材料在宏观上表现出来体积减小。

由于在此过程中水弯液面下降对应着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降低,使混凝土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内部产生干燥现象,因而这种收缩也称为自干燥收缩,我们平常所说的自身收缩就是指这部分收缩。

自身收缩控制技术:1、减缩剂减缩剂在减少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中很有效,减缩剂通常是表面活性剂,是通过减小孔隙水的表面张力而降低在干燥过程中表面应力的产生,即减小收缩。2、养护--为消除自收缩需要有充足的水以保证水分能够渗入到混凝土中去补偿自干燥作用,并很快进入局部干燥的孔隙,显然传统的密封养护没有多大效果的;传统的另一养护是硬化后围水养护,这虽比密封好但也不能完全消除自干燥,这种局限性归因于低水胶比的混凝土中,很小的水化就可以发展一定的抗渗性,从而限制了水的进入,即使水养,混凝土外部可能膨胀,而内部仍然收缩,且试件尺寸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3.水泥品种水泥继续水化是自收缩的根本原因,水泥矿物成分的水化速率、水化程度与水化结合水含量是影响自收缩大小的关键,水化速率最快的C3A影响最大,其结合水含量最高。其次是C4AF,影响最小的是C3S和C2S。不同水泥类型对自收缩的影响,实质上是不同矿物成分对其的影响。

介绍的六种假定都不能完满地解释混凝土徐变的机理,但把几种理论结合起来可能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即混凝土在加荷载初期产生可恢复徐变,徐变率随时间而减小(粘弹性理论、粘性流动理论),同时还产

生了不可恢复徐变(渗出理论),而且随荷载的增加,不可恢复徐变逐渐增大(粘性流动理论),当加荷应力超过正常工作应力时,徐变速率又迅速增大,应力一应变呈非线性关系(塑性理论、微裂缝理论),但在工程实际中,该阶段徐变很少发生。 

混凝土与湿度相关的变形的主要根源是水泥浆体

混凝土的热膨胀性能取决于水泥浆、骨料的热膨胀性能和它们的相对含量;配合比和骨料的种类

水泥浆的热膨胀在-10~100℃的范围内,水泥浆的热膨胀性能取决于水泥浆的含水率、水灰比和龄期。

骨料的热膨胀性能取决于骨料的矿物组成和其含水率,但含水率对它的影响不如对水泥浆的影响大。

热扩散系数:物体中某一点的温度的扰动传递到另一点的速率的量度。可由下列关系式表示:α=λ/(ρ·Cp)。式中λ为热导率;ρ为物体的密度;Cp为物体的定压比热容,单位为m2/s。

耐磨性能有三种完全不同的磨蚀,需要区分:1、磨耗(通常指的是干磨损,象汽车轮胎对路面的磨损之类的情况);2、磨蚀(通常指的含固体颗粒的流体所引起的磨损。象水坝的溢流道,输水管道等处常有这类磨损。);3、空蚀(通常指的是在高速流动的水流中的气泡由于水流方向的改变而引起的突然的破灭对混凝土结构体带来的破坏。)

表面磨蚀的速率取决于混凝土的孔隙率或强度,还和液体中固体颗粒的数量、大小、形状、密度、硬度和运动速率有关。干燥混凝土是绝缘体。水灰比越大电阻率越小;含盐量越大电阻率越小。

渗透性的评价方法:1、渗透标号法;2、氯离子扩散系数法(NEL法);

3、快速氯离子渗透测试法(RCP

单位用水量与水泥浆体渗透性存在着非直接的关系,用水量通过影响总孔隙率来影响渗透性

混凝土的渗透性改进措施:1、提高混凝土基体密实度,包括优化颗粒级配、降低水胶比、使用掺合料、选择合适的养护条件等;2、减少混凝土本体缺陷,可掺加纤维抑制混凝土微裂纹;改善混凝上中集料与浆体之间的界面过渡区。

各种侵蚀:①当可渗透固体的一边与溶液接触而其另一边因蒸发而失水时,由于孔内盐溶液的溶质结晶所产生的应力会导致混凝土的破坏(当表面的蒸发速率小于其内部水分输送的速率时,结晶仅在表面发生,不

会造成破坏;当盐溶液的迁移速率小于水分迁移速率时,在混凝土表层以下的干燥区会产生盐结晶而引起混凝土表面的剥落;术语:盐剥落、盐风化、可溶盐腐蚀常用来描述暴露于可溶性硫酸钠、碳酸钠的砖砌体、多孔混凝土等所发生的盐结晶而破坏的现象;盐结晶对混凝土的破坏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渐破坏的过程); ②渗滤(当纯水或软水与混凝土接触时,它们可分解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氢氧化钙的渗滤产生二个后果:1. 使孔隙率增大;2. 使强度大幅度下降。此外,产生白华。) ③离子交换反应:根据所交换的阴离子种类的不同,有害介质与水泥浆体间的有害反应可分为三种(1、可溶性钙盐的生成:酸性溶液与水化产物反应生成可溶性盐;2、形成不可溶、非膨胀性的盐,这类反应产物对混凝土无大影响;3、镁盐腐蚀:MgCl2,MgSO4,

Mg(HCO3)2 等与水泥混凝土中的Ca(OH)2 形成可溶性的钙盐;镁离子对混凝土腐蚀的特征是:除了先期于氢氧化钙的反应外,镁离子还会置换C-S-H中的钙,随着与含镁溶液接触时间的延长,水化硅酸钙中的钙被置换,水化硅酸钙变成了水化硅酸镁,而水化硅酸镁是无胶凝性的物质); ④形成膨胀反应产物的侵蚀:四种能产生膨胀的反应(1、硫酸盐侵蚀;2、碱骨料反应;3、后期游离氧化钙、镁的膨胀;4、钢筋的腐蚀); ⑤硫酸盐侵蚀:外部硫酸盐对混凝土侵蚀的表现形式有二种完全不同的形式。哪一种起主导作用取决于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和水泥浆的组成(一种破坏形式是开裂,开裂后更加速了此过程;另一种形式表现为强度和粘结性的逐步降低),硫酸盐与水泥浆体组分反应生成钙矾石而产生膨胀的现象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但对钙矾石产生膨胀的机理目前并不完全一致,一个观点认为是钙矾石体积增大所产生的膨胀压力;另一种认为是结晶度差的钙矾石晶体在碱性环境中的吸湿膨胀。由于离子交换反应可生成石膏而导致膨胀的产生,石膏生成对混凝土的破坏作用表现为阶段性:开始表现为强度和刚度的下降,而后则表现为膨胀开裂,最后导致混凝土完全解体。取决于硫酸盐溶液中阳离子的不同,水泥浆体中的氢氧化钙和水化硅酸钙均可以生成石膏;

⑥碱-骨料反应: 原因:碱与活性二氧化硅反应;后果:膨胀、开裂和粘性碱硅凝胶析出。产生的机理:取决于骨料中二氧化硅结晶程度的不同、骨料的孔隙率和骨料的粒度,生成的碱硅凝胶的化学成分也有变化;先脱聚合,再由碱金属离子吸附在产物的表面;生成的碱硅凝胶吸附水后会产生膨胀,膨胀的大小与结构约束的程度有关;裂纹先在内部产生,而后在外部出现。裂纹是不规则的;当混凝土体系中有大量的活性二氧化硅存在时,并不一定会产生膨胀,还与粒度有关。

混凝土的修复和维护有效和耐久的修复取决于:1、使用考虑了破坏原因的修复方法和步骤;2、正确选择材料;3、预处理。

硬化混凝土试验为何要进行试验:1、研究控制混凝土力学行为的物理规律;2、特定条件下的物理规律;3、特定的物理参数;4、质量控制

大学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混凝土结构原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复习整理

1,混凝土结构是以混泥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 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配置各种纤维筋的混凝土结构。 2/混凝土和钢筋共同工作的条件是: (1)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能结合在一起。 (2)钢筋与混凝土两者之间温度线胀系数很接近, (3)钢筋埋置于混泥土中,混泥土对钢筋起到了保护和固定作用。 3、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主要优点: (1)耐久性好 (2)耐火性好 (3)整体性好 (4)可模性好 (5)易于就地取材 主要缺点; (1)自重大 (2)抗裂性差 (3)需要模板 4混泥土结构按其构成的形式可分为实体结构,组合结构两大类。按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分为: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 5混凝土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和普通低合金钢。

6《混泥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用于钢筋混泥土结构和预应力混泥土结构中的普通钢筋,可采用热轧钢筋;用于预应力混泥土结构中的预应力筋,可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 热轧钢筋是有低碳钢,普通低合金钢或细晶粒钢在高温下制成的,其中 光圆钢筋HPB300, 普通低合金钢:HRB335,HRB400,HRB500; 细晶粒钢;HRBF335,HRBF400,HRB500(变形钢筋) 7钢筋的应力应曲线 热轧刚筋有明显的流幅,又称软钢,曲线分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破坏阶段 (1),弹性阶段:该段的应力与应变成线形关系; (2),屈服阶段:该段钢筋将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应力应变关系呈水平直线; (3),强化阶段:该段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重新变成上升趋势,将达到钢筋的抗拉强度值的顶点; (4),破坏阶段:该段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变化为下降曲线,应变加大,直至钢筋最终被拉断 预应力钢筋多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无明显流幅,有称硬钢。 钢筋有两个强度指标:屈服强度(软钢)或条件屈服强度;极限强度。

高三复习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三复习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XX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 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要点总结 一、概况(认真参考地图册146---178页,按顺序随时翻阅) 1、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形区和省区? 45°N-------准噶尔盆地-(蒙古)-东北平原 40°N-------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北京 35°N-------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秦岭-淮河 30°N-------雅鲁藏布江谷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记住几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落实到地图上) 季风非季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 800㎜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到青藏高原东南部 400㎜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坡—张家口市—兰州---拉萨附近—喜马拉雅山东部 200㎜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外流区域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南段接近200MM 等降水量线 中国三级阶梯分界线:---一、二级: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秦岭-淮河一线意义? 1)、黄土高原南界; 2)、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800MM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4)、河流有无冰期 5)、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6)、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 二、中国的国土和疆域 1、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及意义?

2、读地图册142页图“熟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范围? 3、说出我国领土四至点?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34′N)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 4、熟读我国14个陆上邻国?说出新疆和云南的邻国?(新疆8个、云南3个) 三、中国的近海 1、比较我国四个海区? 1)、位置最北、面积最小、水深最浅、盐度最低-渤海 位置最南、面积最大、水深最深、盐度最高-南海 2)、全部大陆架--渤海和黄海 3)、黄海-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北起鸭绿江口、南至长江口北岸。 4)、东海-我国大陆与我国我国台湾岛、日本的琉球群岛和九州岛之间,大陆架最宽。 南海-台湾海峡是南海与东海间的交通要道 2、我国潮滩的分布及开发利用? 分布:40%分布在杭州湾以南沿海省区、60%以上分布于杭州湾以北沿海各省市; 开发利用:浙闽沿海---养殖贝类;苏北沿海---盐业、种植棉花、成为商品棉基地;上海金山石化—填海造陆; 3、我国海岸类型及分布? 杭州湾以北——沙岸或泥岸为主-----海积地貌 杭州湾以南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岩岸为主,水深,多良港-----海蚀地貌 4、我国近海油气田分布?(主要在大陆架) 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浅滩、南海珠江口、莺歌海和北部湾等油气盆地。 5、长芦盐场的形成条件?台湾布袋盐场的形成条件? 长芦盐场:北方为沙岸、泥岸,雨期短,春季至初夏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有利晒盐; 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山脉的西侧、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纬度低、蒸发旺; 6、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前两个条件必写) 1)台湾暖流和黄、渤海冷水团在此交汇,海水易搅动,促使营养物质上浮,有利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充足;且水温适宜,冷暖水性鱼类在此交汇洄游,数量众多; 2)长江、钱塘江、甬江等大河入海,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有利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充足,为多种鱼类提供良好的繁殖、索饵、洄游场所; 3)海区位于大陆架,海水浅、阳光足,可直射海底,有利海洋生物繁殖; 4)纬度适中,多优良避风港,有利捕捞; 7、潮汐能的分布? 潮汐能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等沿海。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 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2、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空间尺度划分: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二、自然带1.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由于受海洋水汽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 1 -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20200804225834).pdf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中国地理地理复习知识要点 1.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 的内海。 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5.夏季我国白昼最长的地方是漠河镇。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镇 6.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7.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人口最多的省是广东,最少的省是西藏自治区。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9.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0.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火把节(彝族);开斋节(回族); 雪顿节(藏族); 1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14.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①季风气候显著②气候复杂多样 15.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6.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②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③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17.秦岭、淮河分界线(1月0℃度等温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800mm等降水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南北方分界,黄河与长江流域分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 18.我国的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准葛尔盆地,塔里

【配套K12】混凝土现浇板最详细设计知识点!

混凝土现浇板最详细设计知识点! 首先是配筋一般问题,建议尽量按建设部推荐采用三级钢,钢筋间距尽量用 200mm。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其次是计算问题。8m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如坡、平屋顶、厨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的放大系数。我们也可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但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 再者就是板的一些细部构造问题了。需说明的有如下几点: 1、跨度小于2m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

2、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 3、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 4、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板应加厚并双层双向配筋。 5、支承在砖混结构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矩。一般:板厚>150mm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 6、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 7、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层双向配筋。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挑板內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矩,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 8、板上开洞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矩,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 9、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注。未浇注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考研笔记

第二章地壳 1)克拉克值(元素丰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 2)地壳中O、、占地壳重量82%以上 1)类型:大陆和大洋两种地壳类型(过渡地壳) 大陆型地壳平均厚度约33,随近海平面厚度较小,深入内陆及高原厚度增大大洋型地壳厚度小,平均为7.3 2)结构: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两者界限是二级不连续面——康拉德面 上层地壳为硅铝层,包括沉积岩层和下伏花岗岩层,又称花岗岩层。在大洋底部缺失,因此认为花岗岩层是不连续的圈层 下层地壳为硅镁层,又称玄武岩层, 3)大陆、海洋区别: 厚薄;大陆型玄武岩上有很厚的沉积盖层及下伏花岗岩层,形成“双层结构”(上下层地壳齐全);海洋型玄武岩之上只有很薄或根本没有花岗岩层,大部分为“单层结构”(上层地壳缺失)。 4)地壳运动因素之一:垂直、水平方向物质分配不均匀性 1)概念: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 位。 2)矿物是地壳各种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合物/单质,固体/液体,每种矿物都有 其特有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3)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壳物质。

4. 岩浆岩 1)岩浆的黏度与硅酸含量有关,少为基性岩浆,黏性小,多为酸性岩浆,黏性 大。岩浆岩中2含量最多,依据硅酸饱和程度,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四大类 2)侵入岩: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上覆岩石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使之 停滞,结晶,形成侵入岩(岩浆的侵入作用)。根据其在地表深度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3)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岩石。 4)玄武岩是基性火山岩,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 5. 沉积岩 1)概念: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 经过外力作用、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2)区别:成层产状和外动力成因,是区别于变质岩和岩浆岩的最主要特点。 3)沉积层理:沉积岩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 示的成层特征。划分为:水平、倾斜、交错的几种类型。 4)沉积层面:沉积过程中由自然作用产生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称为层面构 造。 5)根据成因不同,沉积岩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岩结构和生物岩结 构。 根据结构不同,分为碎屑岩、黏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6)沉积岩相:见后面 6. 变质岩

混凝土知识点总结

混凝土知识点总结 (个人总结,有点乱) 第一、二章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安全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适用性、耐久性 2、荷载:标准值*分项系数=设计值 材料:标准值/分项系数=设计值 标准值主要用于验算变形与裂缝宽度,设计值用于承载力计算 3、立方体抗压强度(150*150*150试块,以此划定等级),轴心抗压强度(150*150*300)二者的大小关系 4、预应力混凝土不宜低于C40,不应低于C30。C50到C80为高强混凝土 5、双向受压强度>单向受压强度(密排螺旋筋与普通箍筋) 一向受拉一向受压<单向受拉或受压 6、压应力较低时,试块抗剪强度随压应力升高而升高;压应力较大时,抗剪强度随压应力升高而降低。 7、剪应力的存在会降低抗拉强度。 8、混凝土变形分为受力变形与体积变形(收缩,徐变) 9、熟悉掌握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混凝土强度越高,应力下降相同幅度时变形越小,延性越差。 10、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切线模量分别表示什么 11、混凝土产生徐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养护时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徐变越小) 12、柔性钢筋(光圆、带肋、钢丝)和劲性钢筋(型钢、钢骨架) 13、热轧钢筋:有屈服点,有流幅,会产生颈缩现象,伸长率较大,其屈服强度按屈服下限确定 无明显流幅的钢筋,取残余应变%对应的强度值作为屈服强度标准值 14、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光圆钢筋主要依靠胶结力和摩擦力,变形钢筋主要依靠机械咬合作用 15、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的影响因素(那个计算公式) 第三章 1、现浇混凝土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超过C40(原因:防止收缩过大,提高混凝土等级对抗弯承载力贡献不大) 2、楼板主要配置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作用?) 3、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的三个阶段(未裂、裂缝、破坏),Ia阶段用于抗裂度计算,II阶段作为正常使用阶段验算变形和裂缝宽度,IIIa作为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中国地理地理复习知识要点 1.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5.夏季我国白昼最长的地方是漠河镇。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镇 6.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7.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人口最多的省是广东,最少的省是西藏自治区。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9.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0.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火把节(彝族);开斋节(回族); 雪顿节(藏族); 1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14.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①季风气候显著②气候复杂多样 15.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6.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②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③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17.秦岭、淮河分界线(1月0℃度等温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800mm等降水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南北方分界,黄河与长江流域分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 18.我国的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 19.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是黑土地(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0.我国四大高原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比较平坦的是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21.长江发源唐古拉山流入东海,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 长江的分段:宜昌和湖口 22.黄河和长江都发源于青海省流经四川省。 23.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9省区,注入渤海。黄河分段:河口和桃花峪。 24.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根本是中游水土保持。黄河的治理:上游: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建设,兴修水库,植树种草;中游: 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下游: 修堤筑坝,加固大堤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

混凝土结构原理知识点汇总 1、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 1、掌握混凝土结构种类,了解各类混凝土结构的适用范围。 素混凝土结构:适用于承载力低的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一般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适用于变形裂缝控制较高的结构 2、混凝土构件中配置钢筋的作用: ①承载力提高②受力性能得到改善③混凝土可以保护钢筋不发生锈蚀。 3、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共同工作的原因: ①存在粘结力②线性膨胀系数相近③混凝土可以保护钢筋不发生锈蚀。 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①就地取材②节约钢材③耐久、耐火④可模性好⑤现浇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 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变形小 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①自重大②抗裂性差③性质较脆 2、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 2.1钢筋 1、热轧钢筋种类及符号: HPB300- HRB335(HRBF335)- HRB400(HRBF400)- HRB500(HRBF500)- 2、热轧钢筋表面与强度的关系: 强度越高的钢筋要求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越高,提高粘结强度的办法是将钢筋表面轧成有规律的突出花纹,也即带肋钢筋(我国为月牙纹)。 HPB300级钢筋强度低,表面做成光面即可。 3、热轧钢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理解其抗拉强度设计值的取值依据。 热轧钢筋应力-应变特点:有明显的屈服点和屈服台阶,屈服后尚有较大的强度储备。 全过程分弹性→屈服→强化→破坏四个阶段。 抗拉强度设计值依据:钢筋下屈服点强度 4、衡量热轧钢筋塑性性能的两个指标: ①伸长率伸长率越大,塑性越好。混凝土结构对钢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有明确要 求。 ②冷弯性能:在规定弯心直径D和冷弯角度α下冷弯后钢筋无裂纹、磷落或断裂现象。 5、常见的预应力筋: 预应力钢绞线、中高强钢丝和预应力螺纹钢筋。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 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2020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 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 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