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轻混凝土地坪施工方案

全轻混凝土地坪施工方案

全轻混凝土地坪施工方案
全轻混凝土地坪施工方案

全轻混凝土地坪施工方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重庆市佳兆业龙洲湾项目二期二标工程,该项工程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道角村龙洲大道西侧;由三栋高层办公、酒店,一栋多层商业(即16#、17#、18#、19#楼)。建筑层数16#楼为地下2层地上3层局部为4层,17#楼地下1层地上19层,18#楼为地下3层地上20层,19#楼为地下3层地上25层。±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分别为217.10m、.227.3m。工程的总建筑面积为151813.3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左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0531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46500平方米。本工程建筑主体主要地下车库及人防,地上商业、办公、酒店几大部分构成。该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部分基础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独立柱基、墙下条形基础及筏形基础。

2、地下室地坪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坪属于节能保温地坪。根据建筑总说明及材料用料做法表,本工程为结构板部位。具体做法如下:

第二章编制依据

1、《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J50T-15-2012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3

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5、《轻集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90

6、其他国家、行业现行标准规范

7、公司企业标准

8、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9、《佳兆业广场二期二标建造标准作法》

第三章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1、施工前熟悉图纸、规范及相关图籍,掌握细部构造及有关的技术要求;

2、施工负责人要向班组交底。内容包括:施工部位、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构造层次、节点设计、增强部位施工方法等;

3、下层防水工序已完工并完成交接检。

3.2人员准备

3.3施工机具准备

专用设备:全轻混凝土专用成套设备、打毛设备、水管、墨盒、扫帚、2m的木工尺、手推车、自卸式装载车、3m的铝合金刮杠、手扶式抹光机,普通设备:手套、吹(吸)尘器、钢丝刷、抹子、量具、台秤、铁桶,直尺、铁锹

3.4原材料要求

的水泥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第一部分:轻集料》的规定,且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自然级配孔隙率不大于40%。

3.4.6全轻混凝土拌和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

第四章 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4.1工艺流程:

全轻混凝土地坪施工工艺流程:

4.2施工方法

施工工艺: 1)基层清理层。

2)分发水不少于12+50cm 水平线),确定面层抹灰厚度(不应小于150mm ),往下量测出面层标高,然后拉水平线开始抹灰饼(5cm ×5cm ),横竖间距为1.5~2.00m ,灰饼上平面即为地面面层标高,控制一套房的平面高度相差不超10mm ,踢脚线上口平直允许偏差4mm ,顺直允许偏差3mm 。

3)基层洒水湿润,涂刷界面砂浆:用喷壶将地面基层均匀洒水一遍,在基层上涂 刷一层界面砂浆,等待其初凝后(12~24小时),保证其均匀密实。

4)全轻混凝土的拌制:轻集料应提前0.5d~1d 进行淋水或泡水预湿,然后滤干水分进行投料,在强制式搅拌机内加入轻集料和干混料预拌0.5分钟,再加外加剂和水拌制3~4分钟,之后将搅拌均匀的成品全轻混凝土倾倒在台砰上。

5)将搅拌好的全轻混凝土浇注在基面上:

(1)用于浇筑地坪的全轻混凝土采用自拌混凝土(环境温度及基层表面温度不得低于5℃),场内准备2辆自卸式装载车以备自转混凝土,采用分段流水作业摊铺全轻混凝土,虚铺厚度为实际厚度的1.2~1.3倍,浇筑全轻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LC15级)时,在灰饼之间将混凝土铺均匀,混凝土摊铺到灰饼的高度,此时将已准备好的成品钢筋网片铺设在混凝土上(250mmX250mm的Φ4mm钢筋网片),并向下挤压,将钢筋挤入混凝土面层以下30mm范围内,然后用长3米的铝合金刮杠初次抹平,铺设钢筋和刮平的作业必须随铺随刮,严禁踩踏已铺设好的钢筋,以免将钢筋踩入混凝土下方。刮杠刮平后,立即用抹子搓平,从内向外退着操作,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基面与直尺间的最大空隙不应超过5mm,且每米长度内不得多于一处,空隙处只允许平缓的变化。

(2)铁抹子压第一遍:抹子抹平后,立即用铁抹子压第一遍,直到出浆为止,如果砂浆过稀表面有泌水现象时,可均匀撒一遍干混料,再用木抹子用力抹压,使拌合料与砂浆紧密结合为一体,吸水后用铁抹子压平。

(3)第二遍压光:面层砂浆初凝后,人踩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时,用铁抹子压第二遍,边抹压边把坑凹处填平,要求不漏压,表面压平、压光。

(4)第三遍压光:在水泥砂浆终凝前进行第三遍压光(人踩上去稍有脚印),铁抹子抹上去不再有抹纹时,用铁抹子把第二遍抹压时留下的全部抹纹压平、压实、压光(必须在终凝前完成),最后一遍用手扶式抹光机完成(如图)

7)浇水养护14天:地面压光完工后24h,铺锯末或其它材料覆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养护14天,养护期间严禁行走和在其上面堆积物品,当抗压强度达到5MPa才能上人。

8)全轻混凝土终凝前切割伸缩缝:在全轻混凝土接近终凝时,及时用切割机具切割分格缝,分格缝间距宜为3m×3m,切缝宽度10mm,深度25mm,内填密封膏,在进行切割时必须保证下部钢筋网片被切断。

4.3、养护:

1)全轻混凝土施工完24小时后应浇水养护;

2)喷水次数应能保持全轻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3)全轻混凝土养护时间为14天,养护期内尽量避免人员在其上面行走及禁止堆积物品,以免破坏其内部结构,影响隔热效果。

第五章特殊节点的控制

楼面变形缝:

根据变形缝的位置预留出安装位置,在变形缝的两侧在混凝土浇筑前采用木方或模板进行固定,以免混凝土流入缝内。在地坪混凝土成型后再行变形缝的制作和安装。

第六章中间工序及质量控制

6.1工程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

优良的施工质量,是靠操作人员通过精心、熟练的施工技术做出来的。质量的优劣只有施工操作人员心中最有数,他们最清楚自己的产品质量,当然工人在自检时,由于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有限,不一定能够完全发现问题,所以要求班组长或施工员组织小组内和同工种小组间进行互检,交流经验,小组除了对自己施工的产品进行检查外,还应对上道工序或分项工程进行交接检查,这不但严把了质量关,还明确了质量责任。

6.2工程质量专业检查;

当每一分项工程或每一层次施工完成后,由专业质量检查人员,根据验收评定标准进行检查,并检查原材料质保书、复检资料、施工记录。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必须返工,修补使其达到合格要求,以确保保温隔热工程施工质量;

6.3检查内容

查看原始资料和记录内容;检查资料是否完整有效,数据是否准确,施工记录、自检记录、隐蔽工程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6.4试块留设检验

检验同一批次、同一配合比全轻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应按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少于一组。当面积超过200㎡时,每200㎡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200㎡也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留置全轻混凝土同条件试块不少于1组;不同构造做法的地面节能工程应单独划分检验批,留置全轻混凝土同条件试块不少于1组。

第七章工程质量验收

7.1一般规定

(1).全轻混凝土保温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轻集料混凝土技术规程》、《佳兆业广场二期二标建造标准作法》中对楼地面保温隔热工程的有关规定。

(2)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的施工,应在主体或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质量检查,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面建筑节能分项工程验收。

(3)应对基层、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隔断热桥部位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有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4)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a、检验批应按每一层次或每层施工阶段(或变形缝)划分,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可按

每三层(不足三层按三层计)划分;

b、不同构造做法的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应单独划分检验批。

7.2质量检验

(1)全轻混凝土工程质量所列技术性能的检测、试验和评定方法应按《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标准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

(2)全轻混凝土拌合物的检验

配合比中各组分材料的质量计量允许误差:干混料为±2%,轻集料为±3%,外加剂为±2%,拌和用水为±2%。

7.3质量验收

(1)检验批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2)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

(3)一般项目应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检查点合格率不应小于80%,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功能的严重缺陷,且最大偏差值不得超过允许偏差值的50%;凡达不到质量标准时,应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规定处理;

(4)应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

7.3.2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合格;

(2)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7.3.3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分项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资料:

(1)全轻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验报告;

(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

(3)检验批验收记录;

(4)对其他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重要技术资料

第八章质量通病防止措施

8.1空鼓、裂缝

1)基层清理不彻底、不认真:在抹水泥砂浆之前必须将基层上的粘结物、灰尘、油污彻底处理干净,并认真进行清洗湿润,这是保证面层与基层结合牢固、防止空鼓裂缝的一道关键性工序,如果不仔细认真清除,使面层与基层之间形成一层隔离层,致使上下结合不牢,就会造成面层空鼓裂缝。

2)涂刷水泥浆结合层不符合要求:在已处理洁净的基层上刷一遍界面砂浆,目的是要增强面层与基层的粘结力,因此这是一项重要的工序,涂刷界面砂浆调度要适宜,涂刷时要均匀不得漏刷,面积不要过大,砂浆铺多少刷多少。一般往往是先涂刷一大片,而铺砂浆速度较慢,已刷上去的界面砂浆很快干燥,这样不但不起粘结作用,相反起到隔离作用。另外一定要用刷子涂刷已拌好的界面砂浆,不能采用干撒水泥面后,再浇水用扫帚来回扫的办法,由于浇水不匀,界面砂浆干稀不匀,也影响面层与基层的粘结质量。

8.2地面起砂

1)养护时间不够,过早上人:水泥硬化初期,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养护,能使水泥颗粒充分水化,提高水泥砂浆面层强度。如果在养护时间短强度很低的情况下,过早上人使用,就会对刚刚硬化的表面层造成损伤和破坏,致使面层起砂、出现麻坑。因此,地面完工后,养护工作的好坏对地面质量的影响很大,必须要重视,当面层抗压强度达

5MPa时才能上人操作。

2)使用过期、强度不够的水泥、水泥砂浆搅拌不均匀、操作过程中抹压遍数不够等,都是造成起砂现象。

8.3面层不光、有抹纹

必须认真按前面所述的操作工艺要求,用铁抹子抹压的遍数去操作,最后在水泥终凝前用力抹压不得漏压,直到将前遍的抹纹压平、压光为止。

第九章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

9.1组织工人召开安全专题会议,由安全员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及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9.2临边作业无安全措施的必须栓好安全带,作业人员不得擅自拆除临边防护措施也不得翻越和把身体和升出围护作业,并每天进行检查。

9.3每天上班前进行一次安全教育,由各班组长负责,并做好安全检查及教育记录。

9.4遵守项目部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统一指挥。

9.5使用电气设备必须严格遵守项目部关于用电安全的有关规定,不得私自乱拉乱接电线。

9.6施工前配备好足够的劳保用品,如胶鞋、手套、口罩等,避免水泥粉尘及混凝土直接接触皮肤。

9.7地下室地坪施工前应布置好照明系统,照明必须满足施工要求,照明用电应采用安全电压。

第十章成品保护施工措施

10.1全轻混凝土浇筑72小时以内,严禁上人踩踏;

10.2在保养期间不得穿钉鞋在上行走,不能堆重物,不能在上面拉车,不得在其上面凿孔安装管道、支架等;

10.3保温层完工验收合格后,应避免在已完工的保温层上打眼凿洞,如确需打眼凿洞时,损坏的保温层应做重点密封处理

第十一章地坪施工进度安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