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教资笔试《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2020教资笔试《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2020教资笔试《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2020教资笔试《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2020教资笔试《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1.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格塞尔

D.威尔逊

【答案】B。

解析: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需要外在力量加以调教。孟子、格赛尔、威尔逊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认为人的发展依靠人的本性和内在力量。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D。

解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说明行动的重要性,强调的品德因素是道德行为。

3.有的学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则在体育运动、组织工作方面显示才能,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互补性B.可变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体现了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荀况认为“人之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生活本位论

【答案】A。

解析:所谓“礼”,就是外在的社会要求,约之以礼,属于社会本位论。

5.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标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联系,这体现的新课程结构特征是( )。

A.均衡性

B.选择性

C.独立性

D.综合性

【答案】D。

解析:新课程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三个方面。题干描述的是综合性的要求。

6.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答案】A。

解析: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下列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教育B.遗传素质C.环境D.成熟机制

【答案】B。解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中,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可能,环境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成熟机制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8.“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答案】B。

解析:题干所描述的是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9.“逆境可以成材”“出淤泥而不染”等典故蕴含的道理讲的是( )。

A.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C.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D。解析:“逆境”“淤泥”代表的是个体发展的不利环境,但是个体仍然能够“成材”“不染”,充分体现出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变不利因素和条件。

10.个体身心发展的( )给我们的启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影响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答案】D。解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教育体现的是因材施教。

11.以下选项情景描述的技能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张琳的写作技能完全符合录用要求

B.李红的撑杆跳成绩突飞猛进

C.刘明的珠算水平在全年级学生中是最棒的

D.小李在全市象棋比赛中获得季军

【答案】B。解析:撑杆跳属于操作技能。

12.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 )。

A.示范

B.讲解

C.反馈

D.练习

【答案】D。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

13.熟练的电脑操作员,可以不看键盘迅速的打字。这是动作技能形成标志中的( )。

A.意识调控减弱

B.能利用细微的线索

C.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D.在不利的条件下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

【答案】A。解析:动作技能形成的主要特征包括:(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在动作技能形成初期,各种动作都受意识支配调节,否则,动作就会出现停顿或错误。通过反复练习,一旦动作达到熟练程度,准确无误时,意识调控被自动化所取代,动作是无意识进行的。

例如,熟练的电脑操作员,可以不看键盘迅速地打字。(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在初步掌握动作技能时,学习者只能对那些很明显的线索(如教练的提醒纠正等视听线索)发生反应,不能觉察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和错误。而动作熟练后,学习者能觉察到自己动作的细微差别,仅凭细微的线索就能改进调整自己的动作,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如优秀排球运动员可敏锐根据对方移动时的步伐,弹跳时的动作,手的动作,判定对方来球的速度、重量、球的落点而迅速地选择扣球或拦网或吊球。(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动作技能的反馈包括两类:一是外部反馈,即对反应结果的知悉;另一类为内部反馈,即是以肌肉活动本身的动觉刺激形式出现的。在初步掌握动作技能时,学习者主要依据外部的视觉反馈来调节自己的动作,而在动作技能的熟练期,学习者主要依据内部的动觉反馈来操作或调节自己的动作。如希金斯等的研究表明,熟练的专家甚至尚未等到肌肉信号的到来,便能预料到它给自己的肌肉发出了不正确的指令,在错误发生之前,能收回这个指令。(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所谓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是指经过长期的练习而在长时记忆中形成的关于动作的有组织的系统性知识,它使完整的操作流畅地执行。拉斯罗做过一个在剥夺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条件下,用早已熟练了的手指敲桌子的技能去按打字机键的再学习实验,结果发现,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达到某一阶段时,人的头脑中就会产生运动的指导程序,并以此程序来控制运动。(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检验动作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应考察在不利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操作水平。一般说来,越熟练的动作,越能在外界情况变化下或面临紧急情况时维持正常操作水平。如最优秀的飞行员能在遭遇飓风袭击的恶劣气候条件下,维持协调和准确的操作。

14.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该阶段为(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A。

解析: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处在0-2岁。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从没有客体的永恒性到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在9个月之前没有客体永恒性,9-12个月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所以是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

15.( )理论认为,主体越能察觉事物之间的联系,概括化的可能就越大。

A.共同要素

B.概括化

C.关系转换

D.学习定势

【答案】C。解析:关系转化中苛勒提出迁移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主体越能察觉事物之间的联系,概括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16.教师要学生列举筷子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出了很多的答案,但是都在餐饮的范围内,这表明该学生发散性思维( )。

A.流畅性好,变通性好

B.流畅性好,变通性差

C.流畅性差,变通性好

D.流畅性差,变通性差

【答案】B。解析:创造性思维具有三个特征:流畅性、独特性和变通性。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变通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出了很多筷子的用途说明其流畅性较好,但其列出的筷子用途都在餐饮范围内表明其变通性较差。

17.以下属于酝酿效应的例子的是( )。

A.看到鸟飞,发明了风筝

B.想了好久的都想不出办法干脆不想了,结果过一会突然有了解答

C.看到别人的办法不错也跟着用

D.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答案】B。解析: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

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许多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都报告过许多这类经历。这种现象称之为酝酿效应。酝酿效应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

18.当一种技能局限在较狭窄的空间内进行并要求较精巧的协作时,这种技能称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下列属于细微型操作技能的有( )。

A.跑步

B.打网球

C.弹钢琴

D.写字

【答案】CD。解析:细微型的技能是指在相对较狭窄的空间内,进行比较精巧的动作。

19.在概念的教学中,以下哪些建议可供遵循( )。

A.概念分析

B.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C.采用正例、反例与特征

D.建立概念关系图【答案】ABCD。

解析:概念教学需注意以下几方面: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正例与反例的辨别;变式;比较。

20.课堂里的人际关系会对课堂气氛产生影响。(判断题)

【答案】√。

解析:课堂气氛通常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和课堂物理环境因素。其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人际关系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集体的士气高涨,提高活动效率;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造成一种消极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1.关于德育过程基本规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的

D.德育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直线提高的过程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22.教师利用学生偶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B。

解析:用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属于榜样示范法。

23.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思维能力,这属于( )。

A.道德认知理论

B.价值澄清理论

C.社会行动理论

D.道德实践理论

【答案】A。

解析:道德认知模式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24.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的方法。下列有关德育方法的解释有误的是( )。

A.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B.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C.品德评价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D.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答案】C。

解析:道德修养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的评价而予

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25.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

A.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答案】C。解析: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26.运用品德评价法的基本要求是(多项选择题)。

A.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B.奖惩目的明确,公正合理

C.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D.注意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

【答案】ABCD。解析:品德评价法(奖惩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运用品德评价法的基本要求:

(1)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2)奖惩目的明确,公正合理;

(3)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4)注意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因此本题选ABCD。

27.运用陶冶法注意哪些要求?(多项选择题)。

A.创设良好的情境

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C.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D.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答案】ABC。

解析:为了更好地运用情感陶冶法,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提高教育者自身修养。通过人格感化来陶冶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恪守教师道德,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优良的品德、高尚的风格和崇高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影响他们的人格、品质和情操,使学生在教师经常性、恒定性的身教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2)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良好的情境是陶冶的条件和工具。要有效地陶冶学生,必先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可通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来熏陶感染学生。

(3)与启发引导相结合。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情境的陶冶作用,不能只让创设的情境自发地影响学生,还需要教师配合以启发、说服,引导学生喜爱其学习与生活的美好环境,自发接受有益影响。

(4)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建设。学生在积极创建美好情境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发挥自主性、创造性,他们体验到了满足与自豪,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的品德也会得到更好的陶冶。D选项属于榜样示范法的要求。

28.集体教育模式是德育模式中的一种,它包括的内容有(多项选择题)。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C.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

D.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和前景教育原则

【答案】ABCD。

解析:集体教育模式是由苏联早期的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马卡连柯创立的。集体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②“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③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和前景教育原则;④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29. 德育过程包含教学过程,它和教学过程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判断题)

【答案】×。

解析:德育可以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等其他形式来实现,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实现德育,还可以实现智育、体育、美育等。

30.小云知道,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的道理。这标志着她相应的道德品质已形成。(判断题) 【答案】×。

解析:道德行为的形成是道德品质形成的标志,“小云知道”指的是道德认知,不是道德行为。故不正确。

31.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的是( )。

A.古印度

B.古埃及

C.古斯巴达

D.古雅典

【答案】D。

解析:古希腊半岛有两个奴隶制国家:斯巴达和雅典,由于地理的、政治经济的原因,两者的教育体制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与方法也不同,古代雅典教育以培养身心和谐的公民为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灵活、人性化。

32.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 )。

A.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B.教育是增长人的知识的活动

C.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的活动

D.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

【答案】A。

解析: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任何教育史对教育的解说都不会偏离其教育的本质。

33.“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答案】D。

解析:“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父母更加了解子女,所以家庭教育更能结合学生特点,具有针对性。

34.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动物界已存在教育,也有教师与学生,并把动物对其幼子的爱护、照看当成教育,这种理论是( )。

A.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B.教育的社会学源论

C.教育的实践起源论

D.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答案】D。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35.教育在遵循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有自身运动的内在规律,后者指教育具有( )。

A.历史继承性

B.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衡性

C.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D.相对独立性【答案】D。

解析:教育在遵循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有自身运动的内在规律,即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答案】A。

解析: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说明教育是随着社会产生和发展的,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37.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8.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 )。

A.教育的社会属性

B.教育的本质属性

C.教育的阶级属性

D.教育的政治属性

【答案】B。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即教育的本质属性。

39.以下不能体现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的是( )。

A.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B.小学教育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C.小学教育为儿童、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D.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

【答案】D。

解析:D项的描述体现了小学教育的义务性特点。考生需准确区分小学教育各个特点的内涵。

40.学校不能对初中生进行( )处分。

A.警告

B.严重警告

C.记过

D.开除学籍

【答案】D。

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学校责任】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故答案选择D。

41.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是按照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进行组织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当学生已掌握的概念在概括和抽象程度上高于学习的概念时,这种关系的建立过程被称为(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联结学习

【答案】B。

解析:考察的是下位学习的概念,将抽象能力弱的归纳到抽象能力更高的概念之下,属于下位学习。

42.爸爸在教小明“恐龙”的概念时,如果直接给小明看这个恐龙词,小明无法理解,如果爸爸给小明看恐龙的照片跟视频时,小明就能理解,当他听到或者看到恐龙这个词时就会呈现恐龙这个形象,小明的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符号表征学习C.命题学习D.程序性知识学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的知识学习分类。A选项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例如,灯是照明的工具,这属于对灯这一类事物的本质把握,属于概念学习。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恐龙的本质。与题干不符,排除。C选项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例如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二倍,揭示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D选项程序性知识学习属于安德森的知识分类,是个人没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例如,如何使用洗衣机。与题干不符,排除。B选项符号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如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英语的单词教学都属于符号学习。题干中“恐龙的照片和视频”属于符号,对特定刺激学习。故答案选择B。

43.上自然课时,为认识植物,刘老师带领班级的学生去植物园参观,观察教材上各种植物最真实的形态,这种直观类型属于(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表象直观

【答案】B。

解析:常用的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A选项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B选项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C选项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如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无D选项这种说法。题干中刘老师带领学生去植物园参观就属于实物直观。故答案选择B。

44.在教学中讲授“果实”这一概念时,既选择可食果实如橘子,又可选择不可食果实如棉籽,这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果实”这一概念,这是运用了( )。

A.正反例配合法

B.比较法

C.变式法

D.直观法

【答案】C。

解析: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题干变化的是能否食用这个非本质特征,所以选C。

45.根据适当过度学习原理,要想使记忆效果达到最好,学习的熟练程度应达到( )最佳。

A.100%

B.120%

C.150%

D.200%

【答案】C。

解析: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

46.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多项选择题)问题。

A.为什么

B.是什么

C.怎么做

D.怎么样

【答案】ABD。

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D。

47.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必须经过(多项选择题)三个基本认知过程才能完成。

A.直观

B.概括

C.具体化

D.抽象

【答案】ABC。

解析:在符号学习中,概括活动不占主导地位,只需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知觉概括即可。而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则必须经过直观、概括、具体化三个基本认知过程才能完成。

48.概念形成的几个阶段包括(多项选择题)。

A.抽象化阶段

B.类化阶段

C.辨别阶段

D.认同阶段

【答案】ABC。

解析:概念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抽象化。概念形成首先是了解客观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因此必须对具体事物各种特征与属性进行抽象。如果某人缺乏这种抽象能力,概念便无法脱离具体事物本身,并也不能去概括其他同类具体事物。第二个阶段:类化。人对客观事的各种属性及其特征进行归类。概念的掌握,除了要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共同属性或特征以外,还需将类似的属性或特征加以归类。在进行类化时,必须归类客观事物某些属性或特征的相似性或共同性,而忽略事物之间非本质特征或属性的差异性。第三个阶段:辨别。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分辨是概念掌握的重要一步。辨别渗透在概念掌握全过程中,从发现客观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抽象化),到对这些属性或特征的认同(类化),然后过渡到对客观事物属性或特征之间差异的认识(辨别)。故本题选ABC。

49.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说怎样驾驶机动车。(判断题)

【答案】√。

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动态的性质。

50.在心理学中,图式是语词表达意义的最小单元。(判断题)

【答案】×。

解析:在心理学中,命题是语词表达意义的最小单元。命题一般由两个成分构成:论题和关系。论题是命题的话题,通常用名词或代词来表示,关系要制约话题,通常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关联词等来表示。如“小张在教室里看书”,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更简单的句子:①小张在教室里;②小张看书。这两个句子各表达一个命题。句子①中的话题是“小张”和“教室”,关系是“在……里”。句子②中的话题是“小张”、“书”,关系是“看”。

51.“骑士七技”不包括( )。

A.骑马和击剑

B.打猎和投枪

C.书法和音乐

D.下棋和吟诗

【答案】C。

解析:西方中世纪的骑士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是“骑士七技”分别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52.教育起源说中,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都否认了( )。

A.教育的生产属性

B.教育的社会属性

C.教育的科学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答案】B。

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两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故选B。

53.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个学派?(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答案】B。

解析: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

5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学校教育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答案】A。

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因此教育不会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但会随社会的消亡而消亡。

55.马克思认同的教育起源论是( )。

A.神话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答案】C。

解析:关于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神创造的,马克思是无神论者,所以A 错;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劳动起源说意识到了社会劳动对教育的作用,并且是社会和人的辩证统一,所以应选C。

56.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乐事的是( )。

A老子B. 孔子C. 孟子D. 荀子

【答案】C。

解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7.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答案】B。

解析:教育的永恒性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因此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观点正确。

58.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又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带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烙印。这反映出教育具有( )。A.阶级性B.历史继承性C.民族性D.社会性

【答案】B。

解析: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以便使我们的文化继承下去。

59.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针对教育的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教育影响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

B.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

C.教育系统状况的变化要以三个基本要素同时变化为前提

D.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纽带

【答案】C。

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教育系统状况的变化需要以三个基本要素的变化为前提,但并非需要同时变化。

60.学校因教育和管理不当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学校负责人应主要承担( )。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担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题干中“重大伤亡事故”,故本题选C。

61.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 )所创。

A.柯尔伯格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彼得?麦克费尔

【答案】D。解析: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所创。

62.“严慈相济”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答案】B。

解析:严慈相济就是指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体现的是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故本题答案为B。

63.对中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思想政治课及其他学科教学

【答案】D。

解析:对中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思想政治课及其他学科教学,也称为各科教学。

64.张某与刘某是非常好的同学,张某偷了其他同学的东西,刘某也明确认识到张某违反了学校纪律,可就是无法恨张某,这是由其( )所决定的。A.道德意志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

2018年下中学综合素质真题(附答案)

2018 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解析(完整版)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与评分。 一、单填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其中记录了学生敬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现象,并据此分析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重要依依据,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A.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B.发挥了教学的专业自主性 C.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D.提升了布置作业的有效性 答案: A。 2.关于图 I 反映的情形,正确的说法是() A.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B.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D.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 B 3.桂老师专门找朱松谈话,告诉他:“你这段时间虽然学习效果不太好,但比以前刻苦多了,只要你改进学习方法,会有明显进步的。”桂老师的做法()

A.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 B.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C.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合作意识 D.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答案:A。 解析: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 4.青年教师王老师为提高教学水平,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语言都严格认真模仿特级教师李老师的做法,但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导致王老师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包括() A.王老师缺乏反思意识。 B.王老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C.王老师缺乏教学创新 D.王老师缺乏诚恳学习态度 答案:D。 5.某中学非法招生获利 80 多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行政部”可以对该校采取的措施是()。 A.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追究民事责任 B.责令其退回所招学生并退还所收费用 C.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D.没收其非法所得的财物 答案:B。 6、某中学规定,教师因体产假不能工作的,其工资由学校扣除用作其他代课教的代课费用。该学校的做法() A 不合法,侵犯了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的权利 B.不合法,代课教师的工资应由学校自筹经费予以保障 C.合法,学校享有对教师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 D.合法,学校享有按照章程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 答案: A。 解析:不合法,侵犯了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的权利 7、某足球学校是专门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足球专门调练的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该学校自行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具有审批权的主体是()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2017年下半年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实验过程一:从____ 号烧瓶倒入____号烧瓶……”“显微镜的取镜和放置:右手紧握____左手托住____……”这说明韩老师 A.教学理念偏失 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 D.教育行为失当 【参考答案】A(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取间接经验,需要教师具有素质教育的观念,而韩老师则是以学生做题为目的,所以属于应试教育的观念。) 2.综合实践活动中,段老师设计了主题为“社会旅游资源”的调查。有部分同学对某座古塔的建筑材料、风格产生了兴趣,在指导大家完成调查报告之后,段老师又引导这部分同学确定了新课题——“古塔建筑材料、风格与保护”。对于段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B.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C.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D.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D(段老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启发诱导学生独立完成课题,并没有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学生的学习之上。) 3.下列教学用语中,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是 A.“你读得很响亮,若再有感情一点就好了。你再试试。” B.“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不准确,还是我来吧。” C.“这位同学的发言并没有重复前面同学说过的话,有自己的观点,非常好!” D.“请大家想一想,刚才这两位同学报告的结论,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B(B选项中的教师主动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题回答时可用排除法解答。)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测试题及答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测试题及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2.第多斯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广延性 D.连续性 3.“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4.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A.创造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示范性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6.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尊老爱幼 B.竞争与协作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7.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原则是( ) A.社会公德 B.家庭道德 C.职业道德 D.法律规定 8.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 A.自由主义 B.平均主义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9.从( )上看,应用文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有一套为内容服务的相应体式。 A.表现手法 B.表现主题 C.表现形式 D.写作重点 10.( )是提高应用文写作质量和行文效率,以及增强权威性和约束力的重要保证。 A.真实性 B.时限性 C.实用性 D.程式性 11.“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2017下半年中学综合素质真题答案

2017下半年中学综合素质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实验过程一:从____ 号烧瓶倒入____号烧瓶……”“显微镜的取镜和放置:右手紧握____左手托住____……”这说明韩老师 A.教学理念偏失 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 D.教育行为失当 【参考答案】A(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取间接经验,需要教师具有素质教育的观念,而韩老师则是以学生做题为目的,所以属于应试教育的观念。) 2.综合实践活动中,段老师设计了主题为“社会旅游资源”的调查。有部分同学对某座古塔的建筑材料、风格产生了兴趣,在指导大家完成调查报告之后,段老师又引导这部分同学确定了新课题——“古塔建筑材料、风格与保护”。对于段老师的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B.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C.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D.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D(段老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启发诱导学生独立完成课题,并没有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学生的学习之上。) 3.下列教学用语中,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是 A.“你读得很响亮,若再有感情一点就好了。你再试试。” B.“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不准确,还是我来吧。” C.“这位同学的发言并没有重复前面同学说过的话,有自己的观点,非常好!” D.“请大家想一想,刚才这两位同学报告的结论,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B(B选项中的教师主动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题回答时可用排除法解答。) 4.多年来,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并不断指导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曾老师的做法 A.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B.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常识)重点总结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 历史: 中国: 1.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4.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5.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6.焚书坑儒:秦国 7.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8.楚汉之争:项羽乌江自刎,刘邦胜利。 9.文景之治:汉朝 10.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12.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3.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4.曹丕:魏国,洛阳;刘备:蜀国,成都;孙权:吴国,建业。 15.淝水之战:东晋。 16.隋文帝和隋炀帝:科举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17.贞观之治:唐朝李世民开元盛世:唐玄宗 18.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19.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20.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1.太平天国:第一次反帝反封建运动 22.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23.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4.五四运动: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6.“七七事变”拉开了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27.党的第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28.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 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按照面积大小顺序)四大洋:太大印北(按照面积大小) 中国: 1.张衡:地动仪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方书的鼻祖。 3.祖冲之:圆周率。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

2019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科目代码:30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 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 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 2.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讥笑。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老师的做法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 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主动性

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 3.“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诗,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 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发展 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 4.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用哪些方法教学更有效呢?”“这些材料适不适合所有学生?”张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A. 人民民主协商制度 B.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6.某初中校向学生收取练习本费用,未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该校做法 A.不合法,义务教育学校不能收费 B.不合法,学校必须公开收费项目 C. 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权 D.合法,学校是按规定收费 7.某中学教师黄某认为自己学历和能力都已达标,拒绝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假期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黄某的做法 A.正确,教师可以放弃个人权利

2019上中学综合素质真题+解析

2019上中学综合素质 1.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度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知道。”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 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 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 A【参考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2.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讥笑。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老师的做法()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 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 B 【参考解析】略。 3.“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学习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 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发展 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 B 【参考解析】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不易受环境影响。 4.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用哪些办法教学更有效呢?”“这些材料适不适合所有学生?”张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情景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D【参考解析】处于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民主协商制度 B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D 【参考解析】根据《宪法》第1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6.某初中校向学生收取练习本费用,未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该校做法() A不合法,义务教育学校不能收费 B不合法,学校必须公开收费项目 C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权 D合法,学校是按规定收费 B【参考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的义务。 7.某中学老师黄某认为自己学历和能力都已达标,拒绝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假期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黄某的做法() A正确,教师可以放弃个人权利 B不正确,教师不能放弃培训的权利 C 正确,教师享有专业自主权利 D不正确,提高业务水平是教师义务 D【参考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 8.大学毕业的陈某曾因故意犯罪呗判处有期徒刑1年,刑满释放后,他前往某初中学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 补充: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该学校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 B.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 C.错误,不利于教育公平 D.错误,不利于均衡发展 2.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择中正确的是()。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3.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利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吴老师把可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提炼为若干主题进行研究,并发表系列论文,这表明吴老师具有()。 A.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 B.良好的可从管理能力 C.良好的课堂开发能力

D.良好的校本研修能力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有些方面向农村倾斜,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财政拨款向农村倾斜 B.课程标准向农村倾斜 C.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D.学校建设向农村倾斜 6.某初级中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权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是()。 A.教育行政机关 B.纪检部门 C.公安机关 D.物价部门 7.某高中教师孙某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一定损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依法()。 A.给予孙某行政处分 B.给予孙某行政处罚 C.取消孙某教师资格 D.给予孙某罚款处理 8.母亲杨某外出打工,将15岁的儿子小强留下长期单独居住。杨某的做法()。 A.合法,可以改善小强的物质生活条件 B.合法,可以提高小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C.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6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D.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8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奥奔教育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份合集

2017年上半年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该学校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 B.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 C.错误,不利于教育公平 D.错误,不利于均衡发展 2.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择中正确的是()。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3.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利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吴老师把可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提炼为若干主题进行研究,并发表系列论文,这表明吴老师具有()。 A.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 B.良好的可从管理能力 C.良好的课堂开发能力 D.良好的校本研修能力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有些方面向农村倾斜,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财政拨款向农村倾斜 B.课程标准向农村倾斜 C.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D.学校建设向农村倾斜 6.某初级中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权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是()。 A.教育行政机关 B.纪检部门 C.公安机关 D.物价部门 7.某高中教师孙某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一定损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依法()。 A.给予孙某行政处分 B.给予孙某行政处罚 C.取消孙某教师资格 D.给予孙某罚款处理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学综合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学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谋外活动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B.体现素顾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C.符合提升教学实力的需要 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正确答案: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2、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 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正确答案: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张老师在班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班上分享获,并及时加以点评。张老师的做法 A.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 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C.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D.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正确答案: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4.某班主任制定的班干部竞选条件中规定,成绩在后10名的不能参造,理由是“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学困生安心学习 B.正确,有利于刺激学困生上进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正确答案: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张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战略目标。下列关于教育战略目标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C.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形成 D.到2020年,基木实现教育现代化 正确答案:C.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形成 6.某中学违规向学生收取补课費。依据《中华人民其和国教育法》,责令该校退还费用的机关是 A.教育行政部门 B.工商管理部门 C.检部门 D.公安部门 正确答案:A.教育行政部门 7.中学教师黄某认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侵犯其权利而提出申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受理其申诉的机关是 A.同级教育行政部门

(word完整版)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 1. 素质教育观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 质”一一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⑸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 素质教育观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 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_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4. 素质教育观产生 20C 80-90年代末提出。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 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 素质教育观发展 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 _ 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 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 中学素质教育 (1 )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 ______

2020下半年《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 1、开学了,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某中学语文老师为同学们确定了学期素质教育目标:“每个月读―本名署,识两位名人,听三首名曲,品四幅名画,背五首古诗。”该教师的做法() A.干扰了学生学习的节奏 B.优化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C.窄化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D.指明了素质教育的途径 参考答案:C 解析:该老师定的目标过于量化,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理解的偏差。 2、入职工作所满两年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适应教育教学环境 B.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方法 C.凝练教育教学经验 D.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参考答案:B 解析:伯利纳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了五个阶段,分别是新手阶段、熟练新手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专家阶段。新手阶段的教师,0-1年是环境是适应阶段,熟练阶段是2-3年主要是技能的提升 3、年轻的男老师王勇在课觉上与男生互动多,与女生互动很少,理由是"避免别人认为我与女生太亲近"王老师的做法()

A.合理,体现教育智款 B.合理、符合传统观念 C.不合理、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 D.不合理,有违公平待生的理念 参考答案:D 解析:教师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坚持教育公平。 4、每次实施新的教学设计之后如艺师都公何自己“有没有必要?是不是最好?能不能改进?要不要调整:"这设明影老师() A.养于自我反思 B.善于自我激励 C.缺三教育自信 D.缺乏学习方法 参考答案:A 解析:教师教学设计后的总结反思,反思自己教学成败之处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完法所规定的公民自由的是() A.出版自由 B.纳税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科学研究自由 参考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D属于社会文化权利自由。 6、沈菜购买用于考试作弊的隐形耳机。以每副1000元的价格向参加高考的考生出售,累计获利1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当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一、职业理念 ㈠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㈡学生观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优质】中学综合素质试题

【每日一练】中学综合素质 1.学习成绩一般的小丽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了良好成绩。班会上,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这表明吴老师关注()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生的品行发展 C.学生的知识习得 D.学生的身心健康 2.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班主任把班会课、自习课等能利用的时间平均分配给了这三科老师用于补课。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B.正确,有利于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C.不正确,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D.不正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周老师入职以来,积极参加市里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及培训活动,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这表明周老师具有()A.尊重学生的理念 B.终身学习的意识 C.教学管理的能力 D.课程开发的能力 4.考试结束后,又要调整座位了。赵老师排座位的原则是:考分高的学生坐在教室的中间区域,考分低的学生坐在边角位置。赵老师的做法() A.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 B.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 C.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D.违背分班教学的要求 5.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A.以农村教师为重点 B.以城市教师为重点 C.以边区教师为重点 D.以西部教师为重点 6.某中学规定:教师迟到一次,罚款10元;缺勤一次,罚款50元。该校的做法() A.正确,学校有教师管理权 B.正确,学校有自主办学权 C.不正确,学校没有罚款的权利 D.不正确,警告无效后才能罚款

7.曾受到有期徒刑两年刑事处罚的孙某申请获取教师资格证。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刑满之后孙某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B.经培训后孙某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C.五年之后孙某方能取得教师资格 D.依照法律孙某不能获得教师资格 8.某初级中学在初一的六个班级中设置了一个重点班。该校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 B.正确,有利于提高升学率 C.不正确,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D.不正确,应该由教育主管部门设立重点班 9.初二班主任李某将全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张贴在教室里。其做法() A.正确,利于激励成绩好的学生 B.正确,利于鞭策成绩差的学生 C.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学习权 D.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0.小强的腿有残疾,具有接受普通教育的能力,该上初中了,当地普通学校以小强腿有残疾为由,拒绝其入校学习。该做法() A.合法,学校有招生自主权 B.合法,学校有办学自主权 C.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试回答问题: 高二下学期,班上陆续有学生年满18周岁。有些“小寿星”想隆重庆祝自己的“成人礼”,邀请我参加生日聚会。 面对学生的邀请,我思考了很久:学生邀请我,说明他们把我当朋友,是对我的信任。去参加,他们肯定很高兴,可是,这样会不会引发学生的攀比、浪费?拒绝学生,会不会让他们伤心?

2018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梳理

《综合素质》复习总纲

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教育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 考纲解析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指导方针,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要掌握,有可能出分析题) 1、 面向全体学生 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改变仅以分数衡量学生的做法,有失教育公平。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 3、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4、 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是以学生注动精神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的实施 1、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调整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要掌握) 1、把教学目标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2、构建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最为迫切、最为关键的一步) 3、全方位跳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 良性循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课题) 4、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 2、重文化知识传授,轻创新精神培养。 3、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4、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5、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 ?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探讨 1、转变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3、改革考试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