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 教案及一课一练 (打包45套)(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 教案及一课一练 (打包45套)(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  教案及一课一练  (打包45套)(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  教案及一课一练  (打包45套)(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2.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探究新课堂】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磁体、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旱冰鞋、斜面。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播放攀岩的视频,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地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那什么是力呢?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吧。

【新授课】

1.认识力:要想分析什么是力,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力的存在?人推车过程中,有力存在吗?谁用力了?谁受了力?

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分析其他示例。如图

结合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推、拉、提、举、吸引等概括为作用。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结合学生的认识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1)单独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吗?

(2)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吗?

2.力的单位:学生自学回答后,主要让学生体验1 N力的大小,并让学生使劲握手,体验400~500 N力的大小。

3.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演示实验1

(1)捏一下橡皮泥;

(2)拉伸一下弹簧;

让学生观察,然后回答实验中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演示实验2(或播放实验视频)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然后回答实验中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教师强调:

1.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2.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

以上统称为运动状态变化。

再让学生分析以下图片中足球的运动状态变化。

4.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都相同吗? 以生活中常见的踢足球为例让学生分析。然后思考:什么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

(1)把一个装有水的瓶子放在桌子上,用手分别推瓶子的上部和下部,观察效果。

(2)让学生开门关门,观察效果。

(3)让学生用不同大小的力扔乒乓球,观察效果。

根据学生体验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力作用的位置称为力的作用点。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作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

教师讲述:如何简单方便地描述力呢?物理学中常用力的示意图的方式来描述。

自学:什么是力的示意图,示意图中怎样表示力的三要素。

教师强调: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还可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让学生练习画力的示意图:

(1)小明用F=10 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小车。

(2)用F=50 N的力竖直向上提水桶。

6.力的相互性:

(1)学生演示:请一个同学穿上旱冰鞋推墙,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2)学生体验:手拍桌子,手的感觉说明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述:

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那么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力就称为反作用力。

(4)让学生再举出类似的事例。如火箭升空、游泳、划船。教师重点强调火箭升空例子的分析。

【当堂练习】

1.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

2.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守门运动员接住足球: 。手压弹簧,弹簧变弯: 。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收获?

【板书设计】

第1节力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用符号F表示。

3.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2)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

以上三点称为运动状态变化。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作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1 力一课一练基础闯关

训练点力的概念

1.(2017·抚州质检)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概是1 N,拿起一块砖的力大约是20 N,那么,拿起一本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 )

A.0.25 N

B.2.5 N

C.25 N

D.250 N

【解析】选B。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概是1 N,拿起一块砖的力大约是20 N,那么,拿起一本书的力大约在1 N到20 N之间,故选B。

2.(2017·吉安期中)如图所示,用球拍击球时,球拍变形,这个过程中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同时球被球拍反弹飞出,这个过程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解析】用球拍击球时,球拍变形,说明球对球拍施加了力的作用,所以球是施力物体,球拍是受力物体。球被球拍反弹飞出时受到了球拍给它施加的力,故球拍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

答案:球球拍

训练点力的作用效果

3.(2017·郴州质检)下列选项中反映力的作用效果是用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风把树干吹弯

B.用力拉伸一根弹簧

C.运动员将足球踢飞

D.用橡皮泥捏出造型

【解析】选C。风把树干吹弯,力使树干发生形变;用力拉伸一根弹簧,力使弹簧发生形变;运动员将足球踢飞,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用橡皮泥捏出造型,在力的作用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力使橡皮泥发生形变,故选C。

4.(2017·株洲中考)乒乓球比赛中,有时会出现“擦网球”(如图)。乒乓球擦网前后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 )

A.只改变了运动快慢

B.只改变了运动方向

C.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发生了变化

D.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解析】选C。乒乓球擦网后,又受到球网施加的力,其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发生了变化,故选C。

5.(2017·抚州质检改编)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举行的2017年海洋灾害预测会商会认为,预计2017年将有11~13个台风影响我国海域,其中有6~7个台风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台风会给当地造成巨大破坏。狂风把大树吹弯了腰,这是风力使树发生了_________;狂风把地面上的一些物品吹得漫天飞舞,这是风力使地面上物品的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解析】狂风把大树吹弯了腰,这是风力使树发生了形状的改变,即形变;狂风把地面上的一些物品吹得漫天飞舞,这是风力使地面上物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答案:形变运动状态

训练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6.(2016·吉林中考)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解析】选C。本题考查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由图可知,图中两次所用的力大小相等,作用点相同,但方向相反,因而作用效果不同,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正确答案是C。

7.(2017·长春质检)“香蕉球”又称“弧线球”,是足球运动的技术名词,指运动员的脚踢在球恰当的位置,球在空中向前并做弧线运动的踢球技术。从力的三要素分析这里的“恰当的位置”,是指力的

( )

A.大小

B.方向

C.作用点

D.以上都是

【解析】选C。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脚踢在球恰当的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里的“恰当的位置”,是指力的作用点,故选C。

8.(2017·郴州期末)周末小明和爸爸来到友兰湿地公园玩,他们坐上脚踏船在河中徜徉,小明用力蹬螺旋桨脚踏板,小船的运动速度变快,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有关。

【解析】小明用力蹬螺旋桨脚踏板,小明用的力变大,小船的运动速度变快,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答案:大小

9.(2017·南充中考)如图所示,小球在A、C之间来回摆动,请在图中作出小球在A位置时所受到的细绳拉力F的示意图。

【解析】绳子的拉力作用在小球上,拉力方向沿绳并指向绳。

答案:如图所示

【易错警示】在画力的示意图时,首先确定受力物体,然后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在确定力的方向后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最后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有的还需在箭头旁标出所画力的符号、数值大小和单位。

训练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受力一样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解析】选C。本题考查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小鸟和飞机相撞,小鸟给飞机一个撞击力,同时飞机给小鸟一个反作用力的撞击,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故选C。

11.(2017·吴中区期中)如图,小华将玩具电风扇固定在一个与地面摩擦较小的小车上组成一辆风力小车,当电风扇工作时,小车将_________(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

【解析】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风扇向左吹风,空气会给小车一个向右的反作用力,所以小车将向右运动。答案:向右运动

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的探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过程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使用。

【教法与学法】

1.教法:“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式的综合性教学法。

2.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探究新课堂】

【课前准备】

弹弓、气球、弹簧、橡皮泥、塑料直尺、弹簧测力计、钩码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教师让一个学生用弹弓打粉笔头,学生操作后,教师提出问题:是什么力把粉笔头打出去?学生凭感觉回答,教师由此引入新课。

【新授课】

(一)认识弹性和塑性

1.学生体验:让学生分别挤压气球、拉伸弹簧、挤压橡皮泥等物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1)手施加的力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2)撤去手上的力,物体的形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弹性和塑性。

2.弹性和塑性

弹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把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性,叫弹性。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注意: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形变就无法自动恢复,我们把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二)认识弹力

1.学生体验:用手拉弹簧,弹簧发生形变,体验弹簧对手有力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接着提问: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观看撑竿跳的视频和再次体验用弹弓打粉笔头后回答。

2.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产生的这种力叫弹力。

(2)分析定义:教师提出问题:

由定义可知: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弹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弹力的方向怎样?

在学生讨论分析后回答。

(3)认识拉力、压力、支持力

教师通过一个图片,如图,引导学生认识支持力和压力都是弹力,通过拉弹簧,体验、认识拉力是弹力。

教师强调:

①弹力的大小是随着物体形变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②对同一物体而言,发生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③具有弹性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弹力,弹性物体只有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才具有弹力。

(三)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作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力用得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

教师提出问题: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有什么关系?(拉力越大伸长量越长)

学生实验,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观察实物认识构造:主要是由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盘等组成。

观察:学生看课本图7.2-2,了解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弹簧测力计。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拉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 N、3 N、5 N并分别感受力的大小。

②让学生测出1个、2个钩码对测力计的拉力。

③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a.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b.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师点拨。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了解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时测量的力不能超过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应调零。

(3)使用前,最好用手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因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和弹簧的中轴线方向一致。

(5)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收获?

【板书设计】

第2节弹力

1.弹性和塑性: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

(1)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吊环、外壳;

(3)使用:

①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加在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②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线上;

③使用前,最好用手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因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④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

⑤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板面垂直。

7.2 弹力一课一练基础闯关

训练点弹性和塑性

1.(2017·莆田质检)下列物体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发生弹性形变的是( )

A.揉好的面团、橡皮泥、弹簧

B.弹簧、橡皮筋、木板

C.钢板、木板、泥团

D.钢板、泥团、橡皮筋

【解析】选B。揉好的面团、橡皮泥、泥团只具有塑性,没有弹性,不能发生弹性形变,弹簧、橡皮筋、木板都有弹性,能发生弹性形变,故选B。

2.如图所示,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绿色环保交通工具,通常自行车上会安装弹簧来减震,此处主要利用了弹簧的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弹性的了解与掌握。弹性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自行车上会安装弹簧来减震,是利用弹簧的弹性。

答案:弹性

训练点弹力

3.(2017·成都质检)下列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A.绳子的拉力

B.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两块磁体间的排斥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

【解析】选C。绳子的拉力是由于绳子发生了形变,而对拉它的物体产生了拉力,故属于弹力;桌面由于被压后发生了弹性形变,从而对茶杯产生了支持力,属于弹力;两块相互排斥的物体,并没有相互接触,故不属于弹力;书由于发生了形变而对桌面产生了向下的压力,属于弹力;故选C。

4.射手将弓拉开后,弓受力发生_________;松手后变弯的弓产生的_________力将箭射出去。

【解析】射手将弓拉开后,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使箭射出去。

答案:弹性形变弹

训练点弹簧测力计

5.(2017·江阴质检)如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其中测量方法错误的是( )

【解析】选D。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力的方向必须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D图中被测力的方向没有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同时手也挡住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故选D。

6.(2017·北京中考)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N。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 N,共有10个小格,0.2 N×10=2 N。

答案:2

7.(2017·枣阳模拟)如图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测拉力F的大小是_________。

【解析】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的原理制成的。由图知,测力计的量程为0~5 N,分度值为0.2 N,示数为3.2 N,则拉力为3.2 N。

答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 3.2 N

第3节重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的产生。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身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重力的方向、大小

难点:

重力的方向

【教法与学法】

1.教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观察分析法。

2.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探究新课堂】

【课前准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重垂线、制作的不倒翁、乒乓球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播放蹦极运动视频,展示教材图7.3-1两幅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做蹦极运动时,人跳出后总是向下落?为什么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为什么向空中撒开的鱼网,要飘落到水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题。

【新授课】

(一)重力

分析视频或图片中的人、水、鱼网的运动有何共同点?说明了什么?是谁给了他们向下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附近的物体是否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呢?根据学生回答,引出重力的概念和符号。然后让学生再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并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重力的大小

让学生体验搬起不同的重物,为什么所用力的大小不同?是什么因素影响重力的大小呢?

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请大家做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板书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形状;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⑤物体的密度有关。

(说明:上面的几种猜想中,其中体积和密度对重力的影响都可归纳到质量当中。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所以只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即可。其他的以后再去探讨。)

2.设计实验

要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呢?如何来做实验呢?

3.进行实验

分组实验,并完成书中的表格、图象。

4.展示

5.得出结论:根据表中的数据与图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G=mg G—重力—单位(N)

m—质量—单位(kg)

g=9.8 N/kg,表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三)重力的方向

根据重力的效果,猜测重力的方向可能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猜想,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1.方向: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当它静止时,线的方向跟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一致,这个方向,我们就叫作竖直方向。(看课件)悬挂物体自由下垂的线称之为重垂线。

看图,图中物体的放置方式改变后,重力的方向变了吗?

说明重力的方向具有什么特点?重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强调这个方向具有不变性,总是与水平方向垂直。

2.重力方向的应用:利用铅垂线确定竖直方向。学生利用铅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窗台、桌面是否水平。

3.同学们都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如图),那么地球上不同位置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到地面,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四)重心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1.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如何确定呢?学生自学回答,并尝试画出。

2.如何找到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请大家课后尝试着去做一做。学生讨论后,再观看视频。

3.不倒翁被扳倒后又会自动立起来,为什么呢?(教师演示)

(五)重力的由来

1.学生完成“模拟引力”实验: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

2.思考:天上的月亮也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月亮没有掉下、没有跑掉一定是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接着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3.介绍万有引力,了解重力的由来。

【随堂练习】

1.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向下落,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这个力是由____________施加的。

2.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________;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________的作用。

3.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4.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D.苹果下落是由于苹果受到的重力较大

5.宇航员从月球取回一块质量为2千克的矿石标本,拿到地球上,这块矿石的质量是多少?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第3节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普遍性: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重力的三要素:

①大小:G=mg;

②方向:竖直向下;

③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7.3 重力一课一练基础闯关

训练点重力的认识

1.(2017·徐州期中)在徐州市中学生足球赛中,守门员用脚踢球,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如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足

球( )

A.不受力

B.受重力和脚对它的踢力

C.只受脚的踢力

D.只受重力

【解析】选D。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足球在空中飞行时,与脚不再接触,不再受脚的踢力,在不计空气阻力作用时,只受重力作用,故选D。

2.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就不会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谚语了

B.玻璃杯掷到地上不会破碎

C.跳高比赛将失去意义

D.“登天”不再是一件难事

【解析】选B。由于重力的存在,使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而掷玻璃杯到地上时,玻璃杯不仅受重力还受到地面的弹力,因而尽管没有重力,玻璃杯掷到地上也会破碎。故选B。

训练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2017·三亚质检)下列的计算式中正确的是( )

A.G=mg=10×10 N/kg=100 N

B.G=mg=10 kg×10 N/kg=100 N

C.G=mg=10 kg×10 N=100 N

D.G=mg=10 kg×10=100

【解析】选B。10×10 N/kg=100 N/kg≠100 N,故A错误;G=mg=10 kg×10 N/kg=

100 N,计算过程和进率正确,故B正确;10 kg×10 N=100 kg·N≠100 N,故C错误;10 kg×10=100 kg≠100 N,故D错误。故选B。

4.(2016·内江中考)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在安装实验装置时,让刻度尺的零刻度与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上端对齐,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上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弹簧长度为L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此时弹簧下端的指针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放大示意图。那么,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 cm,示数L1=_________ cm,示数F1=_________ N。在不损坏弹簧测力计和满足相应条件的情况下,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再挂上4个相同的钩码,静止时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5.00 N。那么,说明重力与质量成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图中刻度尺25 cm和26 cm之间10个小格,一个小格为0.1 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因此L1的长度为25.85 cm。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值为0.1 N,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 N;已知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上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 N,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再挂上4个相同的钩码,静止时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00 N。由此可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答案:0.1 25.85 5 正比

训练点重力的方向

5.(2016·湘潭中考)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

A.竖直向上

B.向上

C.竖直向下

D.向下

【解析】选C。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故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选C。

6.(2017·重庆质检月考)建筑工人在砌房子时,常用铅垂线来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其原因是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 ,如图所示,这堵墙一定是向_________倾斜。

【解析】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由图可知重垂线上端与墙紧靠,下端重垂线的位置在墙的西侧,故墙向西倾斜。

答案:竖直向下西

训练点重心

7.(2017·石家庄月考)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能不在物体的中心

C.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D.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定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

【解析】选B。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它自身上面,如呼啦圈、光盘等,故A错误;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才在物体的中心,如果只是形状规则,其重心可能不在物体的中心,故B正确;重心是指重力的作用点,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故C错误;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一定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如橡皮泥捏成圆形或方形,其重心位置不变,故D错误,故选B。

8.(2017·泰安中考)如图所示,一木块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木块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解析】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知道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作用点在重心,规则形状的物体(如球、方形物体等)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答案:如图所示

训练点重力的计算

9.(2017·红河州月考)一个集装箱的质量是2 t,则它所受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__ N。若吊起这个集装箱的起重机的重力大小为5×104N,则这个起重机的质量为_______kg。(g取10 N/kg)

【解析】集装箱的质量m箱=2 t=2×103kg,集装箱所受重力:G箱=m箱g=2×103kg×10 N/kg=2×104N;由G=mg 得起重机的质量:m机===5×103kg。

答案:2×1045×103

10.(2017·海南质检)有一辆重为5.5×104N的货车,装了15 t的货物,到达一座桥的桥头时,司机看到桥头处有一块如图所示的警示牌。问:

(1)车上的货物重为多少?

(2)试通过计算说明该车过桥是否安全。(g取10 N/kg)

【解析】(1)已知车上装的货物质量为15 t,货物重为:G=mg=15×103kg×

10 N/kg=1.5×105N。

(2)货车的总重:G总=G车+G=5.5×104N+1.5×105N=2.05×105N,由标志牌可知该桥的最大承受能力为20 t,桥能承受的最大压力F=G′=m′g=20×103kg×

10 N/kg=2×105N。所以G总>F,即货车总重大于桥的最大承受能力,所以不能安全通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