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篇文言文知识点

16篇文言文知识点

16篇文言文知识点
16篇文言文知识点

《论语》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以及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论语》十则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论语》是记录孔子和弟子的言行的。

一、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3、子曰:“见贤思齐焉,。”

4、子曰:“三人行,。,。”

5、子曰:“,可以为师矣。”

6、子曰:岁寒,

7、子曰:其恕乎,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3、《桃花源记》陶渊明

?本文作者陶渊明,名,字,自号世人尊称

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

2、甚异之4、黄发垂髫5、具答之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延至其家9、欣然前往

10 屋舍俨然11 便要回家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三、回答下列问题3 未果,寻病终7、不复出焉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 文章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其目的是什么?

3、文中,桃源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外人道也”?

4、文章表现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面

对眼前的这个世界你想说点什么?

5、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一一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

4、《陋室铭》刘禹锡

?本文作者刘禹锡,字

,唐代家、家。在他的诗中,你最喜

欢的诗句是: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6、何陋之有?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山、水”、“龙仙”分别指的是什么?

2 本文作者因德馨,虽居陋室,却并不感觉陋,在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中,有一个人虽身处豪宅,并不感觉“自豪”,相反却“无故寻愁觅根,愚顽怕读文章”,这部名著是什么?这个人是谁?他有什么性格特点?请写出与之性格特点相关的一件事。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

4、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何在?

5、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本文意在说明每个人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5、《爱莲说》―― 周敦颐

?本文选自《》,作者,他是代著名的哲学家、是的开山鼻祖,后人称他为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可爱者甚蕃3、不蔓不枝。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亭亭净植

、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三、回答以下问题:文学家,

2、濯清涟而不妖。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宜乎众矣。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类似于“莲”花这种品格的文人很多,除本文的作者外,你还知道谁,就他(她)的一句诗、词、文来谈谈他(她)的思想品德。

4、作者在歌颂莲花时几次提到菊花、牡丹的用意是什么?

5、作者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与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0、《三峡》―― 郦道元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作者,(时期)家。

这是记叙我国书。三峡包括:

解释加点词语:

3、乘奔御风

4、素湍绿潭

5、不见曦月

6、霜旦

7、飞漱8、属引凄异

9、或王命急宣9、或王命急宣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1、良多趣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三、、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2、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本文是一篇不足百字的抒情小品,作者,宋朝文学家、书

画家、被喻为之一。

、解释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相与步于中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5、月色入户

二、理解、回答问题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3、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6、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9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本文作者,字,号,浙江金华人。明初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内容多是: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援疑质理

3、益慕圣贤之道

4、俟其欣悦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7、走送之,不敢稍逾

8、四支僵劲不能动9、同舍生皆被绮绣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3、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是“俯身侧耳以请;或遇起叱咄,色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对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4 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

(完整版)促织知识点整理

十九、促织 蒲松龄【一】《促织》文言文字词知识整理归纳 一、通假字 1、昂其直 而高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而翁归(通“尔”,你的) 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6、两股间脓血流离(通“淋漓” ) 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 ) 二、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5)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 3、顾 (1)成顾蟋蟀笼回头看 (2)徘徊四顾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只是,但是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 (3)无毫发爽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令以责之里正县令(2)急解令休止使,让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裘马过世家超过 (2)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然睹促织然而 (2)俨然类画形容词词尾 (3)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5)儿涕而去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 命名 (7)细疏其能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11)仙及鸡犬成仙 3、使动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4、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3)益奇之【认为…奇特】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__ __,________) 2.共.其乏困(通__ __,________) 3.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通__ __,________)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__ __,_______ _)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 ___,________) 7.秦王还.柱而走(通_ ___,_____ ___)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 9.距.关,毋内诸侯(通_ ___,_______ _) 10.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11.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 12.不可不蚤.来(通_ ___,________) 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5.持 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 7.樊 於期偏袒 ..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 9. ..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 8.诸郎中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 10.断其左股.(古义:________________) 11.沛公居山东 ..(古义:________________)..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 12.约为婚姻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古义:________________)..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14.将军战河北 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 1晋军.函陵()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邻之厚.,君之薄.也() 4越国以鄙远.() 5朝济而夕.设版焉()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7函.封之() 8 又前.而为歌曰() 9 乃朝服 ..,设九宾()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1使使以闻.大王() 12 箕踞 ..以骂曰() 13 其人居远.() 14 皆白衣冠 ..以送之() 15 进兵北.略地() 16群臣怪.之() 17籍.吏民() 18范增数目.项王()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促织》文言知识归纳

《促织》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手裁.举通“才” (2)昂其直./而高其直.通“值” (3)两股间脓血流离 ..通“淋漓” (4)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5)翼.日进宰通“翌”,次于当天、当年 (6)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口 二、重点词语。 1、尚: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 2、居:居为奇货(积,储存。) 3、追比:宰严限追比(追比,旧时地方官严逼限期交税、交差或交代问题,过期以杖责、监禁等方式继续追逼,叫“追比”。) 4、啻: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止) 5、造:径造庐访成(到) 6、固、强:少年固强之(坚持,一定;迫使) 7、庠: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校) 8、过:裘马过世家焉(超过) 9、贴:民日贴妇卖儿(抵押)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4)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5)儿涕.而去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命名(7)细疏.其能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 ..走半步一步 (9)裘马 ..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 (12)仙.及鸡犬成仙 (三)使动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四)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3)益奇.之认为…奇特 (五)其它。 薄产累尽.形作动,赔尽近.抚之形作动,靠近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成述其异.形作名,奇特的本领儿惧,啼.告母动词作状语,哭着

最新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最新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篇一】 虚词归纳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固一世之雄也——“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省略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省略句 词类活用(词性转换) 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歌咏) 击空明兮溯流光(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动)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初中中考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重点文言文知识汇总 《〈论语〉六则》考点汇总 【文学常识。】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②《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③南宋朱熹曾经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重点字词的读音】说(yuè)乎论(lún )语不愠( yùn )罔( wǎng )殆( dài ) 【解释词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害。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以(之)为,把他当作 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表承接,“然后”人不知而不愠:而,表转折,“但是” 温故而知新:而,表递进,“进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但是”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而,表并列,“并且”默而知之:而,表修饰,“地” 【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背诵默写】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三峡》考点汇总 【文学常识】课文选自《水经注》。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理解性默写】 1. 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写出三峡山高峡深的特点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从正面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 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 写水势凶险特点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7. 写水流湍急特点的句子: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8.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0. 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 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 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 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探讨】 1.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2. 概括全文中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3.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突出秋季景色清冷寂静、凄凉肃杀。 5.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峡深、连绵不断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6.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势迅猛(水流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

促织文言知识点整理

促织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文中自称:“异史氏”。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集。如《画皮》、《阿宝》、《婴宁》。 “聊斋”:书斋名。 志异:专记奇闻异事。 二、通假字 ①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值,价值②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③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④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⑤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三、古今异义 ①两股间脓血流离股,古义:大腿今义:臀部 ②儿涕而去涕,古义:眼泪(文中是名词作动词流眼泪),今义,鼻涕。 四、一词多义 1、益死何神益(名词,好处,利益) 益奇之(副词,更加) 2、逼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非常) 3、然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成然之(意动用法,以之为然) 4、故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故天子一畦步(连词,所以) 5、售操童子业,久不售(动词,考取) 亦无售者(动词,买) 6、岁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名词,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7、顾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副词,表转折,但) 成顾蟋蟀笼虚(动词,“看”) 8、以以一头进(介词,用) 能以神卜(介词,凭借) 成以其小(介词,因为) 欲居之以为利(连词,来) 9、靡靡计不施(副词,无,不,没有) 虫尽靡(动词,失败)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傍晚) (4)日与子弟角(每天) (5)力叮不释(用力) (6)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杖至百(用杖打) (3)儿涕而去(流泪) (4)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传诏) (5)裘马扬扬(穿着裘衣,骑着马) (6)仙及鸡犬(成仙) (7)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 (8)细疏其能(陈述) (9)取儿藳葬(用草席裹) (10)上于盆而养之(放进去,放置) (11)自名“蟹壳青”(命名) 3、形容词作动词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献媚,讨好,巴结) (2)薄产累尽(赔光) (3)而心目耳力具穷(用尽) (4)宰严限追比(严定) (5)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变穷,变富) 4、、使动用法 (1)辄倾数家之产(使……倾,用尽) (2)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3)昂其直(使……高,抬高) (4)不如拼搏一笑(使……拼一下) 5、意动用法 (1)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不好) (2)益奇之(以……为奇) (3)成然之(认为……对) 6、、形容词作名词 1、成述其异,宰不信:异,特殊的本领 六、本文中表时间的词语 ①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 ②食顷,帘动,片纸抛落(一顿饭功夫) ③及扑入手,已段落腹裂,斯须就毙: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④既而得其尸于井(过一会,不久)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分享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分享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师说》原文: 作者:韩愈【唐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 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 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 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翻译:

完整版促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7、 牛羊蹄躈各千计 (通“噭” 、重点词语 1、 尚:宫中尚促织之戏 (崇尚,爱好。 2、 居:居为奇货(积,储存。 3、 比:宰严限追比 (追征 4、 啻: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比 5、 造:径造庐访成 (到 6、 固、强 :少年固强之 (坚持,一定;强迫。 7、 庠: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学校。 8、 过:裘马过世家焉 (超过。 9、 贴:民日贴妇卖儿 (抵 押。 、通假字 1、 昂其直 /而高其直 (通“值”价, 值 2、 手裁举 (通“才”刚, 刚 3、 而翁归 (通“尔”你, 的 4、 翼日进宰 (通“翌”明, 天 5、 虫跃去尺有咫 (通“又” 6、 两股间脓血流离 (通“淋漓” 三、一词多义

1、责:①因责常供(动词,责令②每责一头(动词,索取③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 (动词, 责罚④以塞官责(名词,差使 2、进: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3、益:①死何裨益(名词,好处②益奇之(副词,更加 4、逼: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②与村东大佛阁逼近(副词,极 5、故:①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②故天子一跬步(连词,所以 6然:①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②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③成然 之(动词,认为 . 是对的 7、售:①久不售(动词,考取②亦无售者(动词,买 8、岁:①后岁余(名词,年②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8、咼:欲居之以为利,而咼其直(形容词使动,使咼,抬 咼

四、词类活用 1、岁: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才:试使斗而才(名作动,有才能 3、笼: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 4、倾:辄倾数家之产(使动用法,使.. 倾尽,用尽 5、然:成然之(形容词意动,认为.. 是对的 6、笼:大喜,笼归(名作动,用笼子装 7、日:日与子弟角,无不胜(名作状,每天 9、又试之(于鸡 (省略句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一、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 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 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 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 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 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 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 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 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鲁庄公和曹 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 进攻。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将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 “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 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国军队。打了胜仗 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攻时, 他们的士兵鼓足了的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 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 见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三、文言实词 1.师:军队2.伐:攻打3.肉食者:位高禄厚的人4.间:参与5.鄙:鄙陋,指目光短浅6.安:养7.专:独占 8.徧:同“遍”,遍及,普遍 9.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10.帛:丝织品 11.信:言语真实 12.孚:为人所信服13.福:赐福,保佑 14.狱:案件(今义:监狱) 15.虽:虽然(即使) 16.察:弄清楚 17.情:实情 18.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19.属:类 20.可以:可以用来,可以凭借21.鼓:击鼓22.败绩:溃败 23.驰:驱车追赶 24.逐:追逐,追赶 25.克:战胜 26.作:振作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年级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年级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9分,每个0.5)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__ __,________) 2.共其乏困(通__ __,________) 3.伯说(通__ 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通__ __,________)5. 今日往而不反者(通____,_______ _)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 ___,________) 7.王还柱而走(通____,_____ ___)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 ________) 9.距关,毋诸侯(通____,_______ _)10.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11.不敢倍德(通____,_____ ___)12.不可不蚤来(通_ ___, ________) 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____)14. 因击沛公于坐(通_ ___, ________) 15.王必说见臣(通__ __,________)16.日以尽矣(通 ____________) 17.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18. 图穷而匕首见(通__ __, ________)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9分,每个1分) 1.行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 2.若舍以为东道主(古义: ______________)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 )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8.诸郎中执兵(古义: ________________) 9.乃引其匕首提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10.断其左股(古义: ________________) 11.沛公居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12.约为婚姻(古义: ________________)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14.将军战(古义:______________) 15. 而伤长者之意(古义:_________ )16.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___________) 17.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____________)18. 王购之金千斤(古义: ___________) 1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5分,每个0.5) 1晋军函陵()2若亡而有益于君() 3邻之厚,君之薄也()4越国以鄙远() 5朝济而夕设版焉()6既东封,又欲肆其西封() 7函封之()8又前而为歌曰()

《促织》文言文整理

《促织》文言文整理 (一)通假字 (1)手裁举通“才” (2)昂其直通“值” ,价格 (3)两股间脓血流离通“淋漓” (4)而高其直通“值”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6)翼日进宰通“翌”次于当天、当年(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口,另一说是“肛门”(8)而翁归通“尔”,你 (二)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名词活用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5)儿涕而去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命名 (7)细疏其能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 (12)仙及鸡犬成仙 m, 使动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3)益奇之认为…奇特 词类活用(其它) 薄产累尽形作动,赔尽 近抚之形作动,靠近 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

成述其异形作名,奇特的本领 啼告母动词作状语 同义复词(同义连用) (1)里胥猾黠狡猾 (2)死何裨益益处 (3)填塞门户充满门口 (4)唇吻翕辟嘴唇 (5)急逐趁之追赶 (6)虫跃掷径出跳跃 (7)不复聊赖依赖、寄托 (8)自增惭怍惭愧 (9)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停止 (10)僵卧长愁向后倒下,躺 (11)百计营谋不得脱谋求 一词多义 责 (1)因责常供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5)受扑责时责罚 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 顾 (1)成顾蟋蟀笼回头看 (2)徘徊四顾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只是,但是 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 (3)无毫发爽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售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买 岁 (1)岁征民间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不终岁年 故 此物故非西产本来 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令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9. 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固:古义:本来;古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 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 对)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1.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3.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4.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有活用现象的词并分析。)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5.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6.若入前为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7.寿毕,请以剑舞(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8.樊哙侧其盾以撞(侧:名词用作动词,偏过)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10.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11.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12.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14.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5.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6.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17.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18.君安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19.此亡秦之续耳(续:形容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20.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2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22.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23.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2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25.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动词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2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四一词多义 1 军:1)沛公军.霸上/封闭宫室,还军.霸上解释:名词作动词,驻军 2)为击破沛公军./项王军.在鸿门上解释:军队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解释:军营 2 得: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解释:能够 2)吾得.兄事之解释:要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

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2020年xx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本文将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内容包括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常见考法,以及误区提醒、例题解析。 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

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