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广角集合

数学广角集合

数学广角集合
数学广角集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姓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调查。

师:去过龙湖公园的同学请举手?(38人)

去过八公山森林公园的同学请举手?(40人)

问题:去过这两个公园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1:38+40=71(人)

生2:不是的。我们班总共才40人。

生3:有的同学这两个地方都去过,重复了。

……

师:真棒!有的同学既去过龙湖公园,又去过八公山森林公园,但他是一个人,我们可以用手势表示。(两个食指往中间合,重叠起来。)这样的现象,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重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重叠的知识。(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新授部分

1、出示表格。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生1:跳绳的有9人。

生2:踢毽的有8人。

……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跳绳的比踢毽的多几人?

生2:踢毽的比跳绳的少几人

生3: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

师:同学们真棒!咱们就来解决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生1:9+8=17(人)。

生2:14 人。因为杨明、李芳、刘红这三个同学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

师:这三个同学给我们造成了困扰,下面我们把他们重新的分一分。

2、黑板上重新分学生。两项都参加的放在中间。

跳绳 踢毽

陈东 王爱华 杨明 于丽 周晓

马超 丁旭 刘红

朱小东

赵军 徐强 李芳 陶伟 卢强

把参加这两个活动的同学分别圈起来。

3、课件展示动态演示图。

左边的圈表示参加跳绳的,有9人。右边的圈表示参加踢毽的,有8人。(要求学生用手势表示,左右手各表示一个圈。)动态演示两个圈重叠一部分。

师:中间重叠的表示什么意思?

生:两项都参加的。

师:左边的6人表示什么意思?

生:只参加跳绳的。

师:右边的5人表示什么意思?

生:只参加踢毽的。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像这样,用圆圈把参加跳绳的集中起来,把参加踢毽的集中起来,叫做集合。(板书:集合)

4、列算式,求结果。

师:那么老师的问题来了,参加这两项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自己列算式。汇报交流

生:9+8-3=14(人)9表示参加跳绳的,8表示参加踢毽的,减3是因为重复算了两次。生:6+3+5=14(人)。

……

师:哪个更清楚更直观呢?

生1:6+3+5=14(人),看图更容易理解。

生2:如果没有图,只知道条件,用9+8-3=14(人)更方便。

师:说得真全面。老师建议大家用第二个算式。

三、巩固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