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4033007)苹果酒发酵工艺

(104033007)苹果酒发酵工艺

(104033007)苹果酒发酵工艺
(104033007)苹果酒发酵工艺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苹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姓名: 管仲

学院: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系

班级: 食安102班

学号: 104033207

指导教师: 职称:

2013年5月28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苹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摘要]使用新鲜苹果为主要原料,利用市面普遍销售的安琪酵母酿造苹果酒,选取接种量、初始 pH、发酵温度等对影响苹果酒品质的3个关键因子,分别以苹果酒感官评分酒精度和残糖量等 3 个质量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苹果酒发酵工艺条件,得到以下结论:100 g 苹果加水 50 mL 粉碎过滤,加入酵母量为 1.5 g,发酵温度为 28 ℃,发酵时间为 24 h,初始 pH 控制为直接加水,最终酿造出品质优良,酒液透亮,且具有浓郁香味的苹果酒,为优质苹果酒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苹果酒;苹果;发酵条件;优化

Study on the Optimizing Technique of Cider Fermentation Abstract: Fresh apples were used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to ferment cider with the angel yeast.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cider such as inoculation quantity, initiaI pH and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were explored, Through monitoring sensory quality,alcohol concentration.residual sugar of cider during and after the fermentation.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Cider fermen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orthogonal design. The conclus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00 g of apples were fermented for 24 hours with 1.5 g angel yeast, th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was 28 ℃and the initiaI pH was obtained by adding 50mL water to the sample directly. The significance inspection shows that the results were good,which can offer certain theoretica I foundation for the fermentation of high quality cider.

Keywords: cider;apple;fermentation technique;optimization

Cider,即苹果酒,是苹果汁经酵母菌发酵,低温酿造而成的低酒精度果酒。作为一种果酒饮料,苹果酒既富有果汁的优点又具备啤酒的特色:首先,苹果酒色泽金黄、略呈甜味,并且果香新鲜浓郁,具备苹果汁的特点;其次,酒体富含发酵酒香、口感淡爽、有较强的适口性和一定得醇厚感,有发酵啤酒的独特风格。与葡萄酒类似,根据酒体残糖量多少及起泡特性,苹果酒可分为起泡甜型、起泡型、甜型、干型、香槟型及苹果气酒等不同类型。与传统的蒸馏酒相比,苹果酒兼具苹果原料及生物发酵所产生的双重营养物质,因此,苹果酒具有较蒸馏酒更高的营养价值。苹果酒中更多地保留了苹果中原有的有益于健康的单糖、多糖、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等物质,经常饮用,不仅能够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增加人体食欲、促进肌体消化代谢,而且还能够起到保健酒所具有的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作用。

苹果酒,酒精度低、含糖量少,而且营养物质丰富、营养价值高:

(1) 苹果酒中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中囊括了人体所需的全部氨基酸;

(2) 苹果酒中含有的有机酸,特别是苹果酸、酒石酸,有助于改善人体血液微循环,提高肝脏供血、肾脏排泄能力及肺功能;人体中某些多于盐类会导致尿石症、动脉硬化等疾病,适度饮用苹果酒可有助于除去这些盐类,从而减少心血管及肝肾脏疾病的发病率;

(3) 苹果酒中含有 VB12、VC 多种维生素及钙、镁、氯等多种微量元素,经常饮用苹果酒饮料,可加强人体代谢、维持肌体酸碱平衡并能够有效的改善及控制体内平衡。因此,苹果酒既可促进肌体发育又会预防和治疗疾病。此外,苹果酒中含有的丙酮酸,可起到加速脂肪代谢的作用。相关研究报道,当人体中丙酮酸含

量适宜时,人体会呈现出代谢需求平衡、适宜的状态。因此,长期饮用苹果酒,被人们公认为利于减肥、能有效防止肥胖的好方法。经常饮用苹果酒,可加强人体代谢、维持肌体酸碱平衡及体内平衡,可有效降低血脂、预防心肌梗塞,减少心血管及肝肾脏疾病的发病率;苹果酒中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能够降低血管中血凝块的形成几率及预防胆固醇氧化,酒体中的丙酮酸可使人体代谢需求平衡。苹果酒独特的理化特性及其特有的发酵饮料的双重优点和独特的营养价值,决定了其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因此,苹果酒作为世界第二大果酒,曾被业内人士赞誉为“最有可能赶超葡萄酒的果酒”,其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苹果的品质对于制成的果酒质量影响很大。应选用成熟度高的脆性苹果,一般选中晚熟苹果。因为这样的苹果含糖量高,出汁多,肉质紧。含糖量高的苹果发酵后香气浓,去掉有病虫、腐烂、霉变或有干疤的苹果,干疤可能会造成苹果酒有苦味,有病虫、腐烂、霉变的苹果可能会使发酵过程中污染杂菌造成发酵失败。酿酒的苹果易选择小苹果,因为苹果的外层果肉中含汁量比内层多,苹果的香气也多集中在果皮上,小苹果的比表面积比大苹果大,这样榨汁后的果汁多,且酿得的苹果酒香气浓郁。

设备:酿酒酵母选用安琪高活性干酵母,异 VC钠,果胶酶,食物搅碎器,超低温摇床 HWY2ll2 型,智能恒温恒湿培养箱 HWS150 型,YX-280型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超声波清洗机 HS600D 型,气相色谱仪,电子天平 JA2003。

1.2 苹果酒生产工艺流程

苹果

腐烂果←分选

洗涤

破碎←Vc 护色

压榨→果渣

果汁处理←果胶酶

酵母菌→活化→扩培→前发酵

后发酵

停止发酵(过滤酵母)

贮藏后熟

澄清处理←下胶剂(壳聚糖、膨

润土-明胶等)

果酒成分分析

沉淀过滤

去菌过滤

微生物检验

装瓶

巴氏灭菌

苹果酒成品

1.3 操作要点

1.3.1 原料选择

市面上随处可买到的苹果做为材料。尽量选择比较新鲜的、无缺陷的、饱满的、汁多的。

1.3.2 清洗

将苹果放入 1 %~2 %稀盐酸溶液浸洗,去除残余农药等物质。再用清水冲刷清洗干净,彻底清除泥土、杂物等,再一次对苹果进行择优筛选。

1.3.3 破碎榨汁

洗干净晾干的苹果切成小块加入捣碎机里面并按100 g苹果 50 g 水的比例制得果浆,加入 1 %的异 Vc 钠,在温度为 45℃,pH 为 4.0,按酶用量为 250 mg/L(果汁)的比例添加果胶酶。把所制得的苹果汁放在温水槽当中 1 h。

1.3.4 过滤

采用 120 目的尼龙筛网过滤得到果汁。

1.3.5 pH 的调配

取好的苹果汁移入已编号的 250 mL 的锥形瓶中,按照实验设计添加缓冲溶液至所需 pH,最后各个锥型瓶中用水添加到 200 mL 混合液发酵。

1.3.6 发酵

发酵为这次实验的主体部分,对发酵温度、发酵时间、pH及酵母加入量等条件进行控制。

1.4 测定方法

总糖度,用WYT-4型手持糖度计测定;酸度,用pHS-3C型精密计测定;酒精度,用比重法测定;还原糖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褐变强度,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醪过滤液在420 nm的吸光度,吸光度越大,褐变强度越大;透明度,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苹果酒在650 nm的吸光度,吸光度越大,透明度越好。

1.5 苹果酒感官评定

由于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苹果酒标准,参照国家葡萄酒标准 GB/T15037—94 及相关文献制定评定办法,由10名经过培训的具有一定感官评定经验的学生,按照表 l 苹果酒感官评分标准的要求,对各个酒样从色泽、香气、口味、风格等四个方面进行感官评定,对得分进行加权平均。

2、实验设计

根据前期实验结果和研究资料,该实验选取接种量、初始 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四个影响因素进行设计,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根据正交表安排实验,

所有实验均平行做三次,获取最佳参数,实验因素水平见表 2。

2.1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结果设计正交表,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苹果酒对感官质量影

响的主次顺序为A>C>B>D,即初始糖度〉温度〉酸度〉接种量。最佳提取工艺条

件组合为A2B1C3D1,即初始糖度为I90g/L,酸度为5g/L,发酵温度为2rC,酵母接

种量0.05g/L。

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扩大试验,得到的苹果酒酒精度为9.0%v/v,残糖为

4.4g/L,酸度为4.7g/L,色度为6.45EBC,多船含量为109.70mg/L,外观呈未秆黄

色、澄清透亮、香气清新、口感清爽、具有典型风格的苹果酒。

表 3 实验设计及结果

因素名称加入酵母量/g 初始 pH 发酵时间/h 发酵温度/℃感官评分残糖含量/(g·L-1) 酒精含量/

(V/V)

实验 1 1 1 1 1 50 31.35 5.77

实验 2 1 2 2 2 68 23.67 10.05

实验 3 1 3 3 3 82 0.4565 12.93

实验 4 2 1 3 3 71 9.76 11.59

实验 5 2 2 2 1 77 5.61 12.72

实验 6 2 3 3 2 73 26.365 8.72

实验 7 3 1 3 2 91 8.84 11.91

实验 8 3 2 1 3 87 6.755 12.26

实验 9 3 3 2 1 93 6.205 12.2 从实验现象看,当发酵瓶取出来时各个瓶中均有或多或少的气泡,其中 3、

6、9 号瓶均有大量气泡存在,在生物生长上能说明这些酵母生长状况良好,这些发酵瓶都有同一个条件就是发酵时 pH 均为加水,这个可以确定发酵时 pH 控制为加水时酵母的生长状况量好。该实验中 pH 调整只需加入水比起文献[2]所需 pH 为 4 节省了不少药剂材料,同时考虑到发酵时间影响苹果酒品质差别不大,最后确定发酵最佳条件为:酵母量为 1.5 g,pH 为直接加水,温度为 28 ℃,发酵时间为 24 h。最后所得苹果酒感官评分为 93,残糖浓度降为 0.15 %,酒精度达到 14.66 %,基本符合苹果酒的主要理化指标。

2.2 追加试验结果讨论

从2.1 可以看出,酵母用量对苹果酒感官影响较为显著,为确定最佳酵母用量,固定其它三因素,只改变酵母用量,成品通过检测感官、酒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酵母用量的增加并没有增加感官质量和酒精度。这可能是由于酵母用量过多,会相互之间产生了抑制,不利于生长发酵。因此可以说明,苹果汁发酵时增加酵母用量所得酒质并不理想,加入酵母量为 1.5%为最适酵母量。

表4感官正交分析

Tab.4 Orthogonal analysis of sensory

因素名称加入酵母量/B 初始pH 发酵时间/h 发酵温度/℃感官评分实验1 1 1 1 1 50 实验2 1 2 2 2 68 实验3 1 3 3 3 82 实验4 2 1 3 3 71 实验5 2 2 2 1 77 实验6 2 3 3 2 73 实验7 3 1 3 2 91 实验8 3 2 1 3 87 实验9 3 3 2 1 93 均值1 66.667 70.667 70.000 73.333

均值2 73.667 77.333 77.333 77.333

均值3 90.333 82.667 83.333 80.000

极差23.666 12.000 13.333 6.667

3、结论

以感官评分为综合指标,同时考察酒精度和残糖等主要质量指标与接种量、pH、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几个主要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安琪酵母发酵优质苹果酒的最佳条件:洗干净的苹果100 g,加50 g 水的制得果浆,加入1 %的异Vc 钠,在温度为45 ℃,pH 为4.0,按酶用量为250 mg/L(果汁)的比例添加果胶酶,把所制得的苹果汁放在温水槽当中1 h 后过滤,滤液加入酵母量为1.5 %,pH 为直接加水,控制温度为28 ℃,发酵时间为24 h。

文章采用的安琪酵母较于果酒专用酵母更为便宜,发酵酸度不需要另外添加试剂控制,减少了生产成本,达到改进生产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建刚,宋纪蓉,董武1酵母发酵果酒的研究[J]1西北大学学报11999,(29)3:41-441。

[2]梁黎明.苹果酒[J].酿酒.1999,(5)3:43-441。

[3]杨辉,孙鹏,陈合.苹果酒的小型生产工艺初探[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11):l11-l12。

[4] Kourkoutas Y,Koutinas A A,Kanellaki M,et a1.Continuous wine fermentation using a psychrophilic yeast immobilized on apple cu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J].Food Microbiology,2002,19(2):127-134。

[5]王晓茹,王颉.苹果酒酿造工艺及高级醇的气相色谱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06,66(1):351-355。

[6]赵志华.苹果酒发酵条件优化及模型的建立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3):103-105。

[7]杨辉,陈合,石振海.果胶酶在苹果酒生产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12):110-112。

[8]孙承锋,姜竹茂,杨建荣.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苹果多酚的含量[J].食品工业科技,2006(7): 185-187。

[9]盖宝川,籍保平,张涨,等.苹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对氨基酸利用的研究[J].食

品与发酵工业,2005, 31 (3): 34-38。

[10]张光杰,王聪.低醇苹果酒的研制[J].酿酒,2010,37(3): 78-80。

[11] E.H. Soufleros, E. Bouloumpasi, C. Tsarchopoulos, C.G. Biliaderis. Primary amino acid profiles of Greek white wines and their use in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variety, origin and vintage[J]. Food Chemistry, 2003, (80): 261—273。

[12]席超,张赞,闫振华,等.壳聚糖澄清苹果酒的工艺优化及其效果评价,食

品与发酵工业,2010,36 (4): 126-129。

[13]王晓静.苹果酒的浑浊原因和澄清技术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2): 35-37。

[14]祝战斌,马兆瑞.苹果酸-乳酸发酵对苹果酒风味的影响[J].酿酒,2005,32(2): 71-72。

[15]薛毅,张金泽,曾明,等.国外苹果发酵汁加工现状和趋势⑴.饮料工业,2005,8 (3): 6-10。

[16] B. Jarvis. Cider(Harrd Cider)[M]. Ross Biosciences Ltd, Ross-on-wye Herefordshire,UK 1999,234。

[17] Laura Pripis-Nicolau, Gilles de Revel, Alain Bertrand and Alain Maujean. Formation of flavor components by the reaction of amino acid and carbonyl compounds in mild conditions[J]. J. Agric. Food Chem.’2000, 48,3761-3765。

苹果醋不得勾兑

一直以来,果醋饮料都在饭桌上占了一席之地,而在超市里,果醋饮料更是不下十种。不过,市面上很多产品多数都把自家的配料成分含糊交代,叫人无法分辨,究竟哪些是勾兑型的,哪些是发酵的,看得消费者一头雾水。日前,争论了两年有余的首个发酵型苹果醋饮料国标和浓缩苹果汁国标终于面世,为目前纷乱的果醋饮料市场现状树了榜样。 市场现象:成分不明外观相似 近年来,果醋饮料虽一直被看好是所谓的继碳酸饮料、水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和功能饮料之后的“第六代黄金饮品”,但记者到零售市场上逛一圈发现,果醋饮料中除了寥寥可数的一两个大品牌外,其他都是认知度不高的杂牌。而饮品的外观设计都十分相似,尤其以利乐包装的果醋饮料为甚,乍眼一看,会以为是同一个厂家出品。如果消费者去研究它们的配料成分表,则会发现无论是枣醋、苹果醋还是葡萄醋等产品基本都是标着含有苹果醋,但是却无法分辨它所说的苹果醋究竟是发酵型的,还是勾兑型的。而同等容量、成分类似的不同果醋,价格却可以相差一到三元,直叫人摸不着头脑。 据了解,真正的果醋是由果汁经过两次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而成,时间一般需要3到6个月。而勾兑果醋饮料却是以业内俗称的三精一水勾兑出来的,可以说是香精、糖精、醋精混合物。偏偏叫人纠结的是,一般消费者是无法从口感判断出来的,甚至有可能会觉得后者的口感更好。 首个国标出台规定不得勾兑 有鉴于此,国家就在日前公布了由饮料工业协会、天地壹号、沈阳麦金利、河南淼雨四家参与制订的首个苹果醋饮料国标《发酵型苹果醋饮料》,实施时间建议为2012年5月1日。在此标准中,对苹果醋使用的原辅料、特征性有机酸进行了规定,明确提出不得使用粮食等非苹果发酵产生或人工合成的食醋、乙酸、苹果酸、柠檬酸等调制苹果醋饮料;此外标准还对苹果醋饮料中苹果汁、苹果酸、柠檬酸、乳酸等进行了规定,特别提出发酵型苹果醋不得含有游离矿酸等成分,因为这种成分在食用以后轻者会造成食用者产生消化不良、腹泻的反应,危害身体健康。不过对于此标准的制定究竟是否能有真正扭转果醋饮料界的乱象,业内人士就有不同看法。 业界声音:国标实施未必有助改变乱象 对于消费者来说,关于发酵型苹果醋饮料国标的出台,有助于他们能购买到真正的天然苹果醋饮料。因为这一规定属于国家强制标准,若非真正使用发酵苹果醋,而是直接勾兑而成、未经发酵提取的产品就不在国标范畴之列,今后也不可在包装上标注“发酵”字样。这就明确了发酵型与勾兑型的区别,能够让消费者从概念分辨,无疑将淘汰掉一批浑水摸鱼的小企业。 不过这一规定只是规范了苹果醋饮料,对于业内人士而言,它对更为广泛的果醋饮料市场来说,作用并非如想象中大。天地壹号的负责人陈生表示,现在果醋饮料市场上,存在的一个情况就是,规模不上千万元的微型及小型企业太多,占到了整个产业的五成,现在国内有200到300家生产厂家,但除了屈指可数的一两家之外,罕有规模上亿的企业。特别是在果醋饮料企业最多的河南省,多数是数十万到百万规模的小企业甚至是小作坊,由于生产规模及技术所限,他们的产品难以使用上发酵苹果醋。针对此种情况,现在国家推行的只是苹果醋饮料标准,而对于果醋饮料则尚未有国标推出,因此可以预计,对于果醋市场的影响不会太高。 同时,对于果醋饮料市场来说,之所以尚没有明确的果醋国标制定推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果醋饮料定位不明,有些打着的是保健牌,说自己含多种微量元素,可以保护心血管什么的;有的则走美容路线,声称可以减肥瘦身……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说法其实都是噱头,并没有经过真正相关认证,缺乏客观的标准和判断尺度,也影响了消费者对它的认知,令现在的果醋饮料市场难以进一步扩大,无法形成更大影响。这也间接令果醋饮料的国家标准难以出台。

优良苹果酒发酵菌株筛选与苹果酒酿造工艺研究

优良苹果酒发酵菌株筛选与苹果酒酿造工艺研究我国一个苹果生产大国,由于苹果的处理以及深加工技术不够,浪费了大量的苹果资源。苹果酒由于较低的酒精度数、较好的饮用感,并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效用,这些使其成为了苹果精加工的最佳选择。 为了提升酿酒技术,稳定果酒加工工艺,为酿造高品质苹果酒研发和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设计:一、筛选出适用于苹果酒酿造的优良酵母菌株,随机从邯郸当地苹果园果皮及土壤取样,对其菌群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初步得到产气菌株42株,5株(Y1、Y2、Y3、Y4、Y5)产气良好的菌株,与市售的5种常用酵母(1#、2#、3#、4#、5#)经过不同的单因素实验:发酵能力测试、酒精耐受实验、SO2耐受实验、营养饥饿耐受实验,发现有5株酵母菌(3#、4#、5#、Y1、Y3)的发酵液酒体透亮、酒香与果香协调,但自然筛选的菌株Y1、Y3能耐受一定浓度的SO2,但受其抑制作用较强,耐饥饿能力一般。二、以富士苹果为原料,选取NaCl、D-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为护色剂进行多因素正交优化实验,目的是减缓抑制苹果汁氧化褐变的发生,选择了蔗糖添加量、初始pH值和发酵时间设计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将果酒综合评分作为响应指标,利用Box-Behnken程序进行了响应面实验与回归方程模型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得到了最佳护色工艺:NaCl为2%,D-异抗坏血酸钠为0.2 g/L,柠檬酸为0.6%,处理时长15 min,抑制果汁褐变效果较好。 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建立起了蔗糖添加量、pH和发酵时间对苹果酒感官品质影响的多元回归方程,得到了最佳酿造工艺:蔗糖添加量15.9%,pH值为3.5,发酵时间11天,在优化条件下感官评分预测值为84.40,实验结果得分为84.33,酒精度13.9%,残糖(可溶性糖)1.14mg/mL,并确定了影响发酵的各因素的主次顺

大曲酒酿造工艺

大曲酒生产工艺 1 实验目的 (1)了解续糟法大曲酒生产工艺及大曲的生产工艺 (2)认识酵母菌、霉菌、细菌在白酒酿造中的作用 2 白酒概述 2.1 概述 白酒,是我国传统的蒸馏酒,也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我国的白酒酿造采用多原料混合基质,利用传统酒曲作为发酵剂,经多菌种固态发酵、泥池酒窖陈酿、续糟蒸馏而制得,正因为这些独特的酿造工艺,形成了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中国白酒。 2.2 分类 (1)按使用原料分类 常用的原料多为高粱、大米、小麦、糯米、玉米、薯干等含淀粉物质或含糖物质。常将白酒以这些酿酒原料命名。五粮液就是选用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五种粮食为原料。 (2)按使用的曲分类 以大曲做糖化发酵剂生产的酒,称为大曲酒。以小曲做糖化发酵剂生产的酒,称为大曲酒。以麦麸做培养基接种的纯种曲霉做糖化剂,用纯种酵母为发酵剂生产出的酒,称为麸曲酒。 (3)按白酒的香型分类 类型代表主体香工艺特点口感风味 浓香型以泸州老窖大曲酒为代表,亦 称泸型。还有五粮液、剑南春、 古井贡酒、洋河大曲己酸乙酯继糟混蒸,泥窖 发酵固态生产 窖香浓郁、绵甜 甘洌、香味协调、 尾净味长 酱香型以贵州茅台为代表,亦称茅 型。芳香族、脂 肪族等化 合物 以高粱为原料, 使用高温曲,经 高温润料,高温 堆积回酒发酵等 工艺酿制 酱香突出、优雅 细腻、酒体醇厚、 回味悠长、空杯 留香持久不散、 酒度低而不淡 清香型以四川汾酒为代表,亦称汾 型。醋酸乙酯以高粱为原料清 蒸清烧、地缸发 酵 清香纯正、口感 柔和、诸味协调、 余味爽净 米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称 蜜香型醋酸乙酯、 乳酸乙酯 及β-苯乙 醇 以大米为原料, 小曲作糖化发酵 剂,经半固态发 酵酿成 米香纯正、入口 绵甜、落口爽净、 回味怡畅 其他药香型(贵州董酒)、兼香型 (湖北白云边)、凤型(陕西 凤酒)、特型(江西四特酒)、 豉香型(广东玉冰烧)芝麻香 型(山东景芝白干)

食品发酵工艺学

食品发酵工艺学 第一章绪论 一、食品发酵与酿造的历史 1.列文虎克Leeuwenhoek Antoni Van ( 1632-1723 ):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单细胞生命体-----微生物。 2. 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巴斯德的主要贡献:发明了巴斯德灭菌法。1861年,巴斯德实验,结束了绵延100多年的争论,把自然发生论赶出了科学界。1865年,巴斯德受农业部长的重托,解决了法国南部蚕业上遇到的疾病使蚕大量死亡的难题。发明了狂犬病疫苗,他还指出这种病原物是某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的“过滤性的超微生物”。 3.科赫(Koch, Robert 1843~1910)科赫的主要贡献:1881年后,创用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建立了单种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1882年3月24日科赫在德国柏林生理学会上宣布了结核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是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的第一个转折点。 4. 20世纪40年代,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二个转折点。 5. 人工诱变育种技术和代谢调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 6.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重组技术,又大大推动了发酵与酿造技术的发展。二、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特点以及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 (一)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特点 发酵: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的过程。通常所说的发酵指生物或离体的酶,不彻底地分解代谢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酿造: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一些特定产品进行发酵生产的一种称谓,通常把成分复杂、风味要求较高,诸如黄酒、白酒、啤酒、葡萄酒等酒类以及酱油、酱、食醋、腐乳、豆豉、酱腌菜等食佐餐调味品的生产称谓酿造。 酿造与发酵的区别:利用生物体或生物体长生的酶进行的化学反应。与化学工业相比,发酵与酿造工业的特点:安全、简单;原料广泛;反应专一;代谢多样;易受污染;菌种选育发酵技术的两个核心:生物催化剂、生物反应系统 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 菌种选育的方法有: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 一、微生物菌种选育的理论基础 微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的特点:a、微生物由于繁殖速度快、生活周期短;b、微生物由于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大多以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存在;c、微生物大多以无性生殖为主,且营养体多数为单倍体。 诱变育种:人为地将对象生物置于诱变因子中,使该生物体发生突变,从这些突变体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的过程。 (一)突变: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变动着得的环境中,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以及染色体组受到环境的作用而改变,这种改变或多或少是永久性的,从生物表型上说是突然发生可遗传的变换,这种变化就称为突变。自发突变: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的突变,也称自然突变。诱发突变:人为地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的突变。(二)诱变的基本原理 1.诱变剂:用来处理微生物并能提高生物体突变频率的这些物理或化学因素成为诱变因素,又称诱变剂。诱变剂有物理诱变因子(紫外线、X射线)、化学诱变因子(亚硝基胍、亚硝酸、亚硝基甲基胍)生物诱变因子(噬菌体) 2. 诱变剂作用机理物理诱变因子诱变机理:快中子、γ射线、β射线产生电离辐射,而紫外线是不形成离子的非电离辐射。以紫外线为例,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DNA结构改变,D

木薯为原料的酒精酿造工艺

木薯为原料的酒精酿造 工艺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以木薯为原料的酒精酿造工艺木薯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也不与粮食作物争地,是一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酒精生产再生资源,将其应用到发酵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相关资料显示广西的木薯产量较大,全国60%的木薯淀粉是由广西生产,广西对于生产木薯酒精具有独特的优势。以木薯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的工艺较成熟。本文简述了木薯原料预处理、液化、酶糖化、发酵酒精生产工艺。木薯是热带和亚热带广泛种植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适应性很强,耐旱、耐瘠、耐水,对土地的质量要求不高,是可在任何土质中生长的作物。我国南方盛产木薯,产量高,淀粉含量高。木薯的块根淀粉含量达25%-30%左右,木薯干淀粉含量达70%左右,是被誉为“淀粉之王”。木薯已被世界公认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很有前途的酒精生产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随着木薯原料用于生产酒精渐渐收到人民的重视,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木薯生产酒精工艺的研究。下面就木薯原料预处理、液化、酶糖化、发酵酒精生产工艺这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原料的预处理 原料在进行正式生产之前,必须预处理,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提高生产的效益,预处理包括除杂和粉碎两个工序。木薯在收获和干燥过程中,经常会惨夹进泥土、沙石、粗纤维,金属杂质等杂质,这些杂质如果没有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清除,将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石块和金属杂质会使粉碎机的筛板磨损或损坏,造成生产的中断;机械设备运转部位,会因泥沙的存在而加速磨损,泥沙等杂质也会影响正常的发酵过程。所以用木薯原料生产酒精前,必须进行除杂,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提高生产的效益。 2、原料的粉碎木薯原料粉碎可以使原料的颗粒变小,原料的细胞组织部分破坏,淀粉颗粒部分外泄,增加原理的表面积,在进行水热处理时,加快原料的吸水速度,降低水

苹果酒酿造实验报告

苹果酒的酿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苹果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2.了解苹果原料的预处理及苹果汁防氧化方法; 3.熟悉苹果榨汁的方法、亚硫酸的使用 4.掌握果酒活性干酵母的活化方法及酵母菌接种操作; 二、实验原理 果酒酿造是利用酵母菌将果汁中的糖分经酒精发酵转变为酒精等产物,再在陈酿、澄清过程中经醋化、氧化及沉淀等作用,使之变成酒质清晰、色泽美观、醇和芳香的产品。果酒酿造要经历酒精发酵和陈酿等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发生着不同的生物化学反应,对果汁的质量起着不同的作用。 1、果酒发酵期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①酒精发酵 酒精发酵是果酒酿造过程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它是果汁中的己糖经果酒酵母的作用,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果酒酵母细胞含有多种酶类。如转化酶能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酒精酶使己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蛋白酶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氧化促进果酒陈酿,并使单宁、色素和胶体物质沉淀;还原酶能使某些唔制与氢作用起还原作用,尤其是与含硫物质作用生成硫化氢而释放。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的其它产物 果汁经酵母菌的酒精发酵作用,除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外,还产生少量的甘油琥珀酸、醋酸和芳香成分及杂醇油等,这些都是有利于果酒的质量。 2.果酒在陈酿过程中的变化 刚发酵后的新酒,浑浊不清,味不醇和,缺乏芳香,不适引用,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陈酿,是不良物质消除或减少,同时生成新的芳香物质。陈酿期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酯化作用:果酒中醇类与酸类化合生成酯,如醋酸和乙醇化合生成清香型的醋酸乙酯,醋酸与戊醇化合生成果香型的醋酸戊酯。 ②氧化还原与沉淀作用:果酒中的单宁、色素等经氧化而沉淀,醋酸和醛类经氧化而减少,糖苷在酸性溶液中逐渐结晶下沉,以及有机酸盐、细小微粒等的

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白酒酿造工艺流程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课程作业 题目:白酒酿造工艺流程研究 年级: 2009级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任课老师:吕周洋 组员:吴蓉肖笑颖王婷王忠会徐继尧徐永新 2010年6月27日

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科学饮用白酒,有益身体健康。由于白酒中含有乙醇,少量饮用后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奋。 1.白酒分类概述 中国白酒产品种类繁多。按酒的香型可将白酒划分为5种香型,又称5种风格。 (1)酱香型:以高粱、小麦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具有酱香特点的蒸馏酒。采用高温制曲,二次投料,堆积发酵的生产工艺,一般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取酒后经过勾兑、陈贮而成。其酒味呈酱香、窖底香、醇甜香而具独特风格。酒体完美,香气幽雅,酒味丰满、醇厚。酒色微黄而透明,酱香、焦香、糊香配合谐调,口味细腻、优雅,空杯留香持久。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酱香型白酒以国酒茅台为代表,又称茅型。 (2)清香型:以粮谷等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发酵、贮存、勾兑而酿制成,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采用大麦、豌豆制曲,清蒸清烧两遍,固体发酵工艺生产。清香型酒生产用三种大曲,即: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高温曲)。这三种大曲在生产工艺、生化指标、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在产酒量上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大曲的培养温度不同而产生的。其酒气清香芬芳,醇厚绵软,甘润柔和,余味爽净是中国传统酿酒技术的正宗。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酵食品工艺学(Fermented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FFT205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 总学时:44,其中(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24 )学分: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责任单位:生物食品学院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基础为支撑,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食品、保健品或添加剂的一门科学技术。它不但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该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发酵食品工艺学》以发酵和酿造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主,注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对各类产品的发酵、酿造技术和食品工业废弃物的生物学处理进行了论述,为学生从事该领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熟悉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生产的一般过程,掌握发酵与酿造食品,如酒精发酵与酿酒、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发酵豆制品、酶制剂等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发酵食品的概念二、发酵食品的种类三、发酵食品的特点四、发酵食品的发展历史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发酵食品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发展历史。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重点:发酵、发酵食品的概念 第二章发酵食品与微生物 第一节发酵食品与细菌 一、乳酸菌二、醋酸菌三、枯草杆菌四、棒杆菌 第二节发酵食品与酵母 一、酵母的繁殖方式二、酵母的糖代谢三、常见的酵母种类 第三节发酵食品与霉菌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掌握发酵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判别方法和用途,生产出优质发酵食品。 重点:发酵食品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

发酵工艺学 1、我国发酵食品的工艺特色 采用多种原料,且多以淀粉质原料为主。多菌种混合发酵,且多以霉菌为主的微生物群(国外多以细菌、乳酸菌)。工艺复杂、多用曲:董酒生产制的曲用72味中药。多为固态发酵:醅、醪。 2、生产酱油用的原料、菌种有哪些?P7 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豆粕、豆饼、花生饼、大豆、其它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麸皮、小麦、碎米、米糠、玉米、甘薯、大麦、粟、高粱等)、食盐、水及一些辅助原料(苯甲酸钠、山梨酸钠,丙酸)。 菌种①霉菌主要为曲霉(米曲霉、黑曲霉、甘薯曲霉、黄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其产酶能力较强。②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③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菌属。 3、酱油发酵剂: 酱油发酵料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发酵前和发酵后有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在发酵前温度较低,适合各类微生物生长,当进入高温期(55~60℃)后,大部分微生物被淘汰,仅剩下一些高温且耐盐的微生物继续生长。 从微生物优势菌群变化情况来看,低温发酵时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霉菌,再次是酵母菌;当发酵进入高温期后,细菌大量衰亡,被霉菌中少数耐热种取代,但芽孢菌的数量和优势变化不大。 酱油发酵料中的主要霉菌为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其产酶能力较强。酱油发酵料中主要的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 酱油发酵醪液的初始pH值一般为6.5-7.0,由于蛋白质被酶降解成氨基酸和低肽以及乳酸菌的发酵,pH会迅速降低。酱油醪中的主要乳酸菌为酱油足球菌、大豆足球菌以及植物乳杆菌。 如果pH低于5.5-5.0,这些菌生长将逐渐趋缓。在酱油醪中主要发酵酵母的耐渗透压酵母,在18%的盐溶液中最适pH为4.0-5.0。因此当醪液的pH降至5.5-5.0时,酵母发酵取代乳酸发酵。 当pH在这个范围内时,常添加耐酸酵母菌的纯培养种子。在酱油发酵醪中,耐渗透压酵母、假丝酵母,耐渗透压酵母和假丝酵母的水活度分别为0.78 -0.8 1和0.84-0.98。这两种酵母都能在24%和26%的盐溶液中生长。 产膜酵母是引起酱油污染的主要菌。比如异常汉逊酵母和膜醭毕赤氏酵母这两种酵母就会在酱油表面氧化生长,并形成白色的薄膜,从而降低酱油的感官和营养品质。当酱油的盐分降低至15%以下还会生成一些对酱油品质产生不利影响的乳酸菌,如胚芽乳杆菌,降低酱油的风味。 4、酱油加工的生化变化有哪些?P21 ①原料植物组织的分解②蛋白质分解③淀粉糖化④脂肪的水解⑤酒精发酵⑥酸类发酵 5、生酱油需经过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杀灭酱油中残存微生物,延长酱油保存期。破坏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特别是脱羧酶和磷酸单酯酶,避免继续分解氨基酸而降低酱油质量。还有澄清、调和香味,增加色泽作用。 6、简述酱油的酿造原理和工艺流程。P12 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过米曲霉所分泌的蛋白酶作用,分解成多肽、氨基酸,谷氨酰胺酶使谷氨酰胺转化为谷氨酸。原料中的淀粉质经米曲霉分泌的淀粉酶糖化作用,水解成糊精和葡萄糖。

酒精发酵工艺

酒精发酵工艺 李洋41116115 摘要 酒精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酒精发酵原料来源广泛,供应充足,推行乙醇汽油清洁燃料,可以解决国家石油短缺,粮食过剩及环境恶化三大热点问题。 正文 一.背景(全球能源短缺)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环境污染加重和环保压力加大。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现状和趋势,也更加关注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

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向发展。酒精就是一种良好的清洁能源。 近年来,世界酒精产量一直处在高速攀升中,2006年产量达4063万t,较2005年的3655万t,增加了408万t,增幅达11.16%。2006年世界酒精产量最大的三个国家,美国.巴西.中国,分别占世界份额38.37%. 33.55%. 13.54%。2007年中国酒精产量达到620万t,2008年超过700万t。(最新数据无法获取) 二.发展意义 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分子式为C2H5OH,相对分子质量为46.07。无水乙醇是无色透明,易挥发,具有特殊芳香和强烈刺激味的易燃液体。酒精的用途主要有三个方面:燃料酒精,食用品酒精,化工医药用酒精,而前者是酒精的主要用途。 燃料酒精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指向汽油或柴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无水乙醇作为燃料使用。酒精作为一种新能源,其优势在于发酵酒精是源于太阳能的一种生物质能转化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燃料酒精被认

《苹果酒酿造工艺实验》实验报告

《苹果酒酿造工艺实验》实验报告 专业: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为了培养我们实验研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了解果酒酿制原理,学习苹果酒酿制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加深我们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用实验室的简单操作来模拟工厂里大批量的生产,有利于我们进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快的适应生产。具体目的如下: 1、了解苹果原料的预处理及苹果汁防氧化方法,熟悉苹果榨汁 的方法、亚硫酸的使用及榨汁机的使用; 2、研究外加酶制剂辅助酶解对苹果酿造品质的影响; 3、掌握果酒活性干酵母的活化方法及接种方案,熟悉苹果酿造 工艺参数及检测方法; 4、通过发酵过程各种参数的变化,了解苹果酒酿造的动态变化 规律; 5、熟悉倒瓶的操作,明确倒瓶的作用,了解补加SO2的作用及 添加量的控制,了解后发酵及陈酿的工艺过程及作用等。 二、原理 苹果酒是以苹果为主要原料,经破碎,压榨,低温发酵,陈酿而成的水果酒。苹果酒为低度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适量饮用可舒筋活络,增进身体健康。苹果酒是一种低度含酒精果汁饮料,融合了啤

酒与果汁的优点,口感清醇,营养丰富。它采用上等苹果为原料,通过低温发酵,自然老熟的工艺酿造而成。它包含苹果与生物发酵所产生的双重营养成分,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以及苹果酒特有的果类酸;能够帮助人体代谢,维持平衡。苹果中还含有钙,镁等众多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能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 苹果酒酿造工艺流程: 新鲜苹果→分选→清洗→切片、破碎榨汁→果汁处理→静 ↑↑↑ 异Vc钠亚硫酸(苹果酸)果胶酶、白砂糖 置→分离→发酵→倒瓶→补加 SO2 →陈酿→调配→澄清 ↑↑↑ 皂土下胶酵母 16℃,约40天→过滤→催熟→过滤→装瓶→贮酒→成品 ↑ 70℃,10min 三、实验原料、仪器、药品 原料:苹果等 仪器:1000ml的锥形瓶2个、保鲜膜、移液管、电炉、250ml锥形瓶若干、玻璃棒、胶头滴管、榨汁机

传统古法酿造烧白酒工艺流程

传统古法酿造烧白酒工艺 流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海迎烧酒坊传统酿造工艺流程 流程一、粉碎:把原粮粉碎做原料。 流程二、配料:将粉碎好的原料和清蒸好的辅料(稻壳)按照100:25-30的比例人工翻拌均匀。 流程三、润料、拌料:将配好的料,按原粮量40—50%加水进行润料,水温为常温,翻拌均匀,堆积4小时左右,使粮充分吸收水分,有利于糊化。 流程四、蒸馏糊化:将拌好的料用木锹一层一层地装入甑锅进行蒸馏糊化,待圆汽后蒸馏糊化1小时左右。 流程五、出甑摊凉:将蒸好的料用木锹铲出甑锅摊凉在干净的地面上,进行自然冷却,中途翻拌数次,至温度约25℃。 流程六、加曲、加水堆积:将冷却好的料按25%左右的比例加入曲粉与回茬糟,再加入10%左右的水,水为常温,用木锹进行翻拌,使之均匀,然后进行堆积,堆积时间不低于1—2小时。 流程七、入池发酵:将堆积好的酒醅入到池里,进行发酵,发酵周期一般为30天。发酵时要掌握温度的变化,前缓升:一般入池到6—7天温度升至25—32℃,酒醅发甜,说明发酵正常。中挺:从入池的第8天到20天,温度持续35℃左右。后缓落:温度逐渐下降,每天下降0.5℃为宜,出池时酒醅的温度应降至26—28℃,发酵好的酒醅应有不硬、不粘的感觉。 流程八、出池蒸酒:发酵好的酒醅出池装甑锅进行蒸馏,接酒时应依照酒花大小程度与白酒度数测量仪来判别酒头、原酒和酒尾,接酒接到35°左右。酒头、原酒和酒尾都分级分缸储存,一般储存6个月以上酒体成熟。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

第一章酱油的生产技术:1、酱油发酵中主要微生物及其在酱油酿造中的作用 2、固态低盐法酿造酱油的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3、酱油颜色与风味等的形成机理(重点) 酱油: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酿造酱油: 以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按发酵工艺分为两类: 1)高盐稀态发酵酱油:①高盐稀态发酵酱油②固稀发酵酱油 2)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 配制酱油中的酿造酱油比例不得少于50%。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以及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 ) 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调味品(安全问题:氯丙醇。) 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并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特别工艺制成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

酱油酿造的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食盐、水、其他辅助原料(重点)酿造酱油的主要微生物:酱油酿造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一个阶段是制曲,主要微生物是霉菌;第二个阶段是发酵,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和乳酸菌。 用于酱油酿造的霉菌应满足的基本条件:1)不生产真菌毒素、2)有较高的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3)生长快、培养条件粗放、抗杂菌能力强;4)不产生异味。 一、曲霉 1、米曲霉 ?是生产酱油的主发酵菌。 ?碳源:单糖、双糖、有机酸、醇类、淀粉。 ?氮源:如铵盐、硝酸盐、尿素、蛋白质、酰胺等都可以利用。 ?基本生长条件:最适生长温度32-35℃,曲含水48%-50%,pH约6.5-6.8,好氧。 ?主要酶系: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蛋白酶分为3类: ——酸性蛋白酶(最适pH3.0) ——中性蛋白酶(最适pH7.0) ——碱性蛋白酶(最适pH9.0-10.0 2、酱油曲霉 ?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酶活性较高。

果醋的发酵及其酿制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果 醋 的 发 酵 及 其 酿 制 生科1202 1212014033 孤独鳏寡

果醋的发酵及其酿制 生科1202 摘要:食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作为食醋之一,果醋是以果实、果渣或果酒为原料酿造而成的。果醋含醋酸 5%~7% ,与粮食醋相比,具有更好的芳香风味、更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以及更加良好的保健作用。目前,我国用水果酿醋的企业不多、规模不大。果醋在欧美及日本发展很快,如英国苹果醋年产量达 0.1 亿 L、占食醋年总产量的 10%,美国的苹果醋年产量占食醋年总产量的 16.6%。我国水果资源丰富,若用果实、果渣、残次果、果酒脚作为原料酿制果醋,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果品资源,节约粮食;另一方面在果品产业化生产及综合利用上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果醋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制作的方法以及对果醋的发酵进行阐述。 关键词:苹果醋;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Abstract:the vinegar is an indispensable condiment in People's Daily life. As one of the vinegar, fruit vinegar is a fruit or fruit wine, fruit slag as raw material brew. Fruit vinegar contains acetic acid 5% ~ 7%, compared with the food vinegar, better aromatic flavor, more abundant inorganic salt and vitamin, and better health care effect. At present, the use of fruit vinegar enterprises small, small.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o develop soon, fruit vinegar, such as the UK apple cider vinegar annual production of 010 million L, 10% of the total in the vinegar production, apple cider vinegar prod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ccounted for 16.6% of the vinegar annual production. Abundant fruit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if use fruit, fruit slag as raw materials, defect fruit, fruit wine foot brewed fruit vinegar, on the one hand, can make full use of fruit resources, saving food;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fruit p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lso ha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 of fruit vinegar fermentation and production methods, and elaborates the fermentation of fruit vinegar. Key words: apple cider vinegar; Alcoholic fermentation; Acetic acid fermentation. 苹果醋具有防止动脉硬化和降血压、促进肠胃消化、增强食欲、防止肠胃疾病、消除或减轻疲劳的功效H o,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据统计,我国形形色色的醋!包括传统醋!保健醋和果醋的人均年消费量为0.19kg,而日本为7.88kg,美国为6.51kg,仅相当于日本的

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课程作业 题目:白酒酿造工艺流程研究 年级:2009级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任课老师:吕周洋 组员:吴蓉肖笑颖王婷王忠会徐继尧徐永新 2010年6月27日

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科学饮用白酒,有益身体健康。由于白酒中含有乙醇,少量饮用后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奋。 1.白酒分类概述 中国白酒产品种类繁多。按酒的香型可将白酒划分为5种香型,又称5种风格。 (1)酱香型:以高粱、小麦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具有酱香特点的蒸馏酒。采用高温制曲,二次投料,堆积发酵的生产工艺,一般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取酒后经过勾兑、陈贮而成。其酒味呈酱香、窖底香、醇甜香而具独特风格。酒体完美,香气幽雅,酒味丰满、醇厚。酒色微黄而透明,酱香、焦香、糊香配合谐调,口味细腻、优雅,空杯留香持久。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酱香型白酒以国酒茅台为代表,又称茅型。 (2)清香型:以粮谷等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发酵、贮存、勾兑而酿制成,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采用大麦、豌豆制曲,清蒸清烧两遍,固体发酵工艺生产。清香型酒生产用三种大曲,即: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高温曲)。这三种大曲在生产工艺、生化指标、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在产酒量上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大曲的培养温度不同而产生的。其酒气清香芬芳,醇厚绵软,甘润柔和,余味爽净是中国传统酿酒技术的正宗。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清香型白酒标准评语是:无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清香纯正,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协调的香气,入口绵甜,香味协调,醇厚爽冽,尾净香长。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点,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产品。清香型白酒以汾酒为代表,又称汾型。 (3)浓香型(大曲香型):以粮谷为原料,经固态发酵、贮存、勾兑而成,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其主要成分以乙酯为主体。

酒精发酵实验报告课件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设计)性大实验 报告书 (酒精发酵实验) 学生姓名:吴丁柱 学号:3102106216 班级:生工2102 专业: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魏胜华

生物工程专业设计(综合)实验 安徽工程大学实验报告书 学生姓名:吴丁柱学号:3102106216 专业班级:生工2102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3.12.17 实验成绩: 一、当前酒精生产工艺的技术进展及现状 1.1现状 酒精是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工、医药、国防和科研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有机工业原料。 中国工业化生产酒精始于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的酒精厂,但发展非常缓慢,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酒精产量不到1万吨,专业性酒精厂生产规模大都是千吨小厂,基础十分薄弱。 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酒精生产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现有酒精生产企业450多家,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共26家,其中30万吨以上的3家、10~20万吨7家、3~5万吨9家。2005年酒精产量达368.13万千升(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计)(不包括自产自用的酒精),比2004年增长33.6%,居世界第三位。 2004年出口酒精74.44万吨比2003年增2.28倍,每吨酒精创汇418.73美元。进口3433吨,其中变性酒精1802.18吨,用汇686.03美元/吨。酒精生产实现了连续化、使用专用酶制作和商品酒精酵母,固定化酒精酵母,淀粉利用率达到90%以上,淀粉出酒率好的企业可以达到55~56%,(96°V/V)原料出酒率可到40~40.88%。随着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国家标准的4次制订、修订和实施,高纯度特级酒精企业的日益增多,标志着我国酒精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国外酒精生产技术自石油危机和美国大力发展汽油醇以来,有了更快的进步,特别是在节能、综合利用和自动化等方面,与我国拉开了差距。我国每吨酒精平均能耗酒精800公斤以上,世界水平为300~400公斤。随着我国燃料乙醇的发展,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我国酒精生产技术正在得到飞跃发展和提高,深信21世纪初期一定可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1.2国内酒精蒸馏流程的进展 淀粉质原料→ 蒸煮→ 发酵→ 蒸馏→ 酒精 (糖质含糖蜜)(糖质原料无需蒸煮) 1.2.1两塔 (1)50年代初,天津、地方国营哈尔滨(顾乡屯)等酒精厂采用的两塔间断蒸馏流程。 (2)50年代初间歇流程生产能力低、消耗大,相继改为连续蒸馏。上海新亚酒精厂采用的两塔液相过塔流程。 (3)山东黄台酒精厂采用的两塔半液相过塔流程。 (4)1953年南阳酒精厂为降低煤耗采用了两塔气相过塔蒸馏流程生产95%(V)酒精。 (5)1956年部颁医药用酒精标准实施后,上海酒精厂、资中糖厂采用的两塔气相 1

发酵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样本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发酵、酿造、发酵工业、酿造工业 ( 1) 、传统发酵: 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产生气泡的现象, 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 2)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 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 3) 、工业上的发酵: 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 酿造(brewing): 中国人们对对一些特定产品发酵生产的特殊称法, 是未知的混合微生物区系参与的一种自然发酵。 酿造工业: 经自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或调味品的生产过程。如黄酒、白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豆豉、面酱等。 发酵工业: 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的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如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2.发酵食品历史上的几个阶段和重要的转折点 天然发酵阶段( 古代--) →纯培养技术的建立( 19 --) →通气搅拌发酵技术( 1940年--青霉素→抗菌素) →代谢控制发酵( 1950年--氨基酸,核酸) →开拓发酵原料时期( 1960年--) →基因工程阶段 第一个转折点: 纯培养技术 第二个转折点: 深层培养技术 第三个转折点: 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 第四个转折点: 发酵动力学、发酵的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 第五个转折点: DNA重组技术, 动、植物细胞发酵, 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 3.请画出工业发酵的流程示意图。 空气保藏菌种碳源、氮源、无 机盐等营养物空气净化处理斜面活化 扩大培养

种子罐 灭菌 主发酵 产物分离纯化 成品 4.影响发酵产物生产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哪几个因素? 营养物质的浓度、种类、比例 溶解氧浓度 氧化还原电位 CO2 发酵液黏度 温度 pH值 泡沫 酶和代谢产物

果酒和果醋发酵技术

果酒和果醋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 2 C.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20℃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2.下列属于发酵工程的过程依次是() ①提取目的基②发酵过程③动物细胞融合④菌种的选育⑤固定化⑥灭菌⑦扩大培养⑧植物组织培养⑨培养基配制⑩分离提纯。 A.①⑦⑥⑤⑩ B.①④⑥⑦⑤⑩C.④⑥⑦⑤⑩ D.④⑨⑥⑦②⑩ 3.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生产酒精阶段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A.玉米和有氧 B.玉米和无氧 C.大豆粉和有氧D.大豆粉和无氧 4.如图表示工业上利用苹果制备果酒、果醋的流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所需的最适温度不相同B.过程②需要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 C.若过程①人工接种酵母菌可以缩短苹果酒的酿制时间 D.整个发酵过程都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 5.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般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可用来制作果酒B.果醋发酵包括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 C.制作腐乳时,应防止毛霉以外的其它微生物生长D.都是利用微生物胞内酶催化获得最终产品6.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比较,错误的是() A.主要菌种不一定是真核生物B.温度控制必须保证微生物繁殖最快 C.发酵过程会产生CO 并释放热量D.可通过色、香、味等对产品进行评价 2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不需接种酵母菌但需要人工接种醋酸菌B.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后供氧进行果醋发酵C.实验中可通过控制发酵温度防止杂菌污染D.在进行果醋发酵前,需要适当调节发酵液的pH等8.在酿酒和酿醋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B.葡萄先除去枝梗,再冲洗多次 C.所用的发酵微生物,前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有成形的细胞核 D.制葡萄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C,时间控制在10?12d 9.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是异养的真核生物B.发酵全过程都需要防止杂菌污染,以免降低产品品质C.发酵过程都需在适宜温度下进行,腐乳制作温度最高 D.产品中都需添香辛料和盐等佐料,以提高产品的口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