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

发表时间:2018-08-01T12:22:21.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作者:梁赟[导读] 比较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治疗临床效果

梁赟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内六科重庆 408200)

【摘要】目的:比较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3% 显著优于对照组72.1%,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前期应用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均比较显著,但阿卡波糖能对血脂与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174-01 糖尿病前期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关键时期、处于糖代谢的异常状态。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都有着降低血糖的功效,阿卡波糖可有效控制血糖,是属于新型a葡萄糖普酶抑制剂;二甲双胍属于口服双胍类降血糖药物,可有效控制血糖,但是可能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等症状。本文对我院糖尿病前期患者分别运用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作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观察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均在20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7±4.3)岁,病程1至8年,平均病程(4.30±0.57)年。对照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在21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4.5)岁,病程1至7年,平均病程(4.23±0.6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以及诊断确诊,排除血液系统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恶性肿瘤、全身各器官功能障碍、哺乳期与妊娠期等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与饮食指导与有效运动指导等干顶,观察组患者予以阿卡波糖治疗,初始一周服用剂量为每次0.05g,一日3次,随后每次服用0.1g,一日3次,进行1个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一次0.25g,一日3次,进行1个月的治疗。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有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且血糖、血脂得到改善)、无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血糖与血脂变化并不显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易引发并发症,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患者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肥胖、多食、尿频与疲乏无力等症状,是内分泌系统典型的一种疾病,较为常见且多发,发展下去会极大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需要不断提升临床治疗措施。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加,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更高。临床研究中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主要药物,阿卡波糖是属于一种糖苷酶抑制剂,可提升胃肠道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速度,可较少的刺激相关胰岛细胞,可显著改善患者用餐之后白身血糖水平。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胃肠道葡萄糖吸取速率,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采取外部葡萄糖利用方式来最大限度降低残留糖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总有效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前期治疗中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但是阿卡波糖相比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更具优势,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糖与血脂水平,从疾病预防方面进行分析,阿卡波糖是一种药效更显著的治疗药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