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教材《摩擦力》导学案

2.摩擦力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会求滑动摩擦力。 3.知道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 一、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01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 (1)物体间□02接触且□03挤压; (2)接触面□04粗糙; (3)物体间有□05相对运动。 3.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06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成□07正比。F f=□08μF压。μ是比例常数,叫作□09动摩擦因数。它的值跟□10接触面有关,接触面□11材料不同、□12粗糙程度不同,动摩擦因数也不同。动摩擦因数μ=□13F f F压,也可表示为μ=□14F f F N,F N为接触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5.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15相对运动。 二、静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01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

动时的摩擦力。 2.产生条件 (1)物体间□02接触且□03挤压; (2)接触面□04粗糙; (3)物体间有□05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06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 max在数值上等于物体□07即将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之间实际产生的静摩擦力F 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 max之间,即□080

版式设计 全套教案

课程:版式设计 系院:美术系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09级5班 时间:2010.11—2010.12

《版式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01101612 课程名称:《版式设计Ⅰ》英文名称:Format designⅠ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64学时学分:3分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版式设计Ⅰ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字的韵律美感及书写规律;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快速设计和书写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版式设计表现内容与形式关系、设计要素及构成规律与方法,以及各种应用设计的形式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设计,从而使作品的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的传达给读者。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字体设计基本概念和字体的基本功能;了解字体的发展简史及字体的类型,掌握字体绘写的基本方法与要求及字体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充分认识字体设计在商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字体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该结合实践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版式设计的讲解,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字体设计案例。因此在课程教学的方法上,授课教师应该多准备实例素材,通过幻灯、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讲解,并通过校外课堂示范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版式设计步骤。从工艺与制作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文字的概述(共11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充分了文字的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1.1 由图画到字体的演变 1.2 东方文字的发展历史 1.3 西方文字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文字的演变 教学难点:中西方文字的演变 (三)小结: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了解字体发展概况。 第二章文字创意的基本方法(共13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造型结构,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掌握字体设计笔画结构变化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2.1 文字设计的目的和价值 2.2 文字创意设计的原则 2.3 中西文字的表征 2.4 文字创意设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汉字的基本造型结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三节 摩擦力(第1课时)

第三节摩擦力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内容: 1、认识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会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初步掌握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的一般过程。 学习方法: 活动一:认识摩擦力 1、体验: (1)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在桌面上滑动,你会感受桌面对你的手掌有阻碍作用,这个对手掌的阻碍作用就是摩擦力。 (2)用一个较小的力来向右推一张静止的课桌,但没有推动课桌(课桌仍保持静止),没有推动课桌的原因是:此时地面对课桌有一个向左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与推力平衡了。 2、阅读课本第23页的“摩擦力”内容,找出摩擦力的概念,并仔细体会它的含义:(1)摩擦力(f):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平衡力,在水平方向上_____________力与_____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力的大小,即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知识猜想: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摩擦力大小如何变化; ②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大小关系时,保持压力相同(一定),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观察摩擦力大小如何变化;

《种子的秘密》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种子的秘密》 执教者苏玉斌课时 1 课时所属教材 目录 五年级《神奇的种子》 教材分析 植物的种子千奇百怪,种子的秘密,种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优良品种扎根家乡等内容。针对农村学校的环境背景,提出了以《神奇的种子》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亲近自然,贴近生活。每一颗种子都蕴含着许许多多的遗传信息,都孕育着新的生命,激发学生探究种子秘密的热情。 学情分析 眼下正是秋天种子收获的季节,经常生活在室内并且很少接近大自然的学生们对种子了解的很少,除了生活中和书上常见的种子,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神奇的种子,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搜集资料拓展开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生活带入课堂,将课堂融入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 与能力目 标 通过对种子进行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 力。引导学生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试 验习惯。收集关于种子的各种信息。分组合作既培 养人际交往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过程 与方法目 标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收集种子调查,访问,实践分析和利用种子的方法体验种子的神奇。 情感 态度与价 值观目标 通过寻找,搜集种子,亲身贴近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搜集,制作交流汇报探索种子的秘密难点指导学生探索种子的秘密具体的方法。 教 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活动中采用了小组分工合作,教师课内外指导,课外调查、查找资料、实验、手工制作等活动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 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 计意 图 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2分钟一. 导入谈话经过前一 阶段的学习准备,同 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 了广泛地资料集。将 课前的准备活动载入 课堂。准备资料分组 课堂展示,以研究主 题小组名称组 长汇报 二. 分组互通信息、合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搜集 的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分组 孩子们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 理,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分类整 理,再在小组内交流资料,从而 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1妙 趣小组搜集了种子的趣事,多种 多样的种子; 激 发 兴 趣, 培 养 合 作 和 探

文字版式设计课程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 [课程导入] 当我们面对设计主题,有了一个好的设计创意时,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一创意表现出来。设计创意的表现元素不外乎图形(或图片)、标题字、正文和色彩,这些,统称为版式设计的四大元素。 可以说,任何具体的设计,最后都会落实到对这四大元素的编排上来。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每进入到一门新的课程环节,要习惯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这门课程将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门课程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这些要素有什么用? 需要怎样才能使它们结合起来达到设计目的?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我们的课程教学!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

何谓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环节。版式设计当然要调动各类视觉元素进行形式上的组合排列,但更重要的是:版式上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的表现。同时能够强化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以期全新的视觉效果。 版式设计的创意不完全等同于平面设计中作品主题思想的创意,既相对独立,又必须服务于其主题思想创意。优秀的版式设计,可以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使之更加生动、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版式设计涉及到平面设计的各个方面,诸如广告、包装、报纸、杂志、书籍、宣传手册、CI、网页设计等(见图)。 版式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四大要素的构成关系。 课题设计训练的目的: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练掌握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构成关系。 总之,通过强化版式设计创意能力,使版式设计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走向无限。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让设计者能更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主题思想表达的版式创意设计,使版式设计更有情趣、更富内涵、更显新颖。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的版式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编排在弹力之后,就地位而言,由于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所以熟练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对后面的知识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一节,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同时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入手,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演示实验,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究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图出了这一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但在知识方面还有缺欠,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了摩擦力的基础知识,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不深入;学生只掌握了简单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只会对二力平衡下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进行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摩擦力是否存在有一定的认识,对摩擦力的方向有一定的体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外力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注重实验探究方案设计的思考与改善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实践—认识—实践的思想。 在探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要素的思维方法。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种摩擦力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以及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误以为压力的大小和重力的大小相等,要纠正学生的这一观念。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用具:玻璃珠,塑料筷子,木筷子,表面涂着油的啤酒瓶,一端带着定滑轮的长木板,木块,沙桶,沙子,绳,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水果的秘密》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水果的秘密》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本班幼儿特点,设计本课,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喜欢观察,乐于动手 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能分辨水果的果皮和果汁是不一样的。 2、在活动中会边实验边记录,并将同类的水果归类,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中主要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实验活动得出问题的结论,同时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柿子、西瓜、橙子、草莓、葡萄。 2、各种水果图片、颜色标记。

3、人手一份操作卡片(上面有一些水果的图片)、白布、水彩笔、勺子。 【活动过程】 一、做律动,出示一封信,引起幼儿的实验兴趣. 1.律动 师:小朋友们快上车我们去发了,《去郊游》汽车汽车嘟嘟响, 我们快要出发了,路上小鸟喳喳喳我们 出发了…….。 师:老师告诉你们个好消息,红果果.绿泡泡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 来了一封信了。信里写的什么呀?我 们一起来看看吧!哇!有这么多的水果卡片,还有一张信纸,看 看上面写得什么? 2、读信:中二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红果果.绿泡泡,我 们很想知道各种水果的果汁是什么颜色 的,我们想请你们帮帮忙,告诉我们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 颜色的,与果皮的颜色是一样的吗?小 朋友们红果果.绿泡泡让我们帮什么忙呀?

3:拿起水果,说那老师就得问问了:小朋友们你们说说水果的果 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颜色是一 样的吗? 4、讨论: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是否一样? 5、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与他们的果皮是一样的吗? 王老师也不太明白,今天我们来做次 小小实验家,看看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好吗?在这之 前我们已经把小手洗的干干净净的了, 吃东西时一定要洗手,一定要注意卫生。 二、幼儿实验了解各种水果的果汁颜色,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水果,一些白布、还有一张实验 记录表和一些颜色彩笔,请小朋友实验 的时候一边做实验一边将实验的结果用颜色彩笔记录到实验表上。老师分别分了柿子组、西瓜组、橙子 组、草莓组、葡萄组。选好组长,(把头饰带到组长头上),让 组长来分配小朋友们同时来做一样水果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新)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物理意义和大小特点;能在实际问题中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 2.过程与方法:体会应用DIS系统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常见生活现象的重新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审视和探索日常生活现象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判定。 难点:1、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最大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三.主要教学方法 DIS实验探究

8.3摩擦力 导学案

第八章 第三节 摩擦力 (导学案) 一.基础知识 知识点1:摩擦力 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慢慢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并举一个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二段,找出摩擦力的概念,并仔细体会它的含义,然后做下面的两个活动: 探究活动1: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一下桌面对你的摩擦力,并感受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 探究活动2:用力把你的手压在桌面上,使你的手有向某个方向运动的趋势(但不要运动起来),感受一下你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趋势方向的关系。 结论: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 时, 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产生摩擦力的两个条件是:一是两个物体 ; 二是两个物体表面要 , (填粗糙或光滑);三是一个物体要在另一个物体上 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总是 。 例1:一个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着桌面向右运动,则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_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静”或“滚动”),它的方向向_______(“左”或“右”)。 知识点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原理】 【实验方法】 【提出猜想】: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长木板、砝码、棉布、毛巾等. 思考: 1.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怎样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 (1)怎样改变木块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怎样改变木块压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 4.把棉布换成毛巾表面,重复步骤3的操作. 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向 拉动木块,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果里的秘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果里的秘密》含反思 中班教案《水果里的秘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活动中会边实验边记录,并将同类的水果归类,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通过实验、观察能分辨水果的果皮和果汁是不一样的,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能分辨水果的果皮和果汁是不一样的。 2、在活动中会边实验边记录,并将同类的水果归类,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对水果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中主要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实验活动得出问题的结论,同时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柿子、西瓜、橙子、草莓、葡萄。

2、各种水果图片、颜色标记。 3、人手一份操作卡片(上面有一些水果的图片)、白布、水彩笔、勺子。 【活动过程】 一、做律动,出示一封信,引起幼儿的实验兴趣. 1.律动 师:小朋友们快上车我们去发了,《去郊游》汽车汽车嘟嘟响,我们快要出发了,路上小鸟喳喳喳我们 出发了.。 师:老师告诉你们个好消息,红果果.绿泡泡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来了一封信了。信里写的什么呀?我 们一起来看看吧!哇!有这么多的水果卡片,还有一张信纸,看看上面写得什么? 2、读信:中二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红果果.绿泡泡,我们很想知道各种水果的果汁是什么颜色 的,我们想请你们帮帮忙,告诉我们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的颜色是一样的吗?小 朋友们红果果.绿泡泡让我们帮什么忙呀? 3:拿起水果,说那老师就得问问了:小朋友们你们说说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颜色是一 样的吗?

版式设计教案

《版式设计》教案 课程名称:版式设计课程编号:0042051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授课班级:02级艺术设计(1)班授课学期:04-05第1学期授课学时:48学时 总学分: 2.5学分授课教师:邱红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课程编号:00420510 1. 学分: 2.5 2.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3.总学时数:48 4.实验课时:4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1、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 2、教学目标和任务: 版式设计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编排设计表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设计要素及其构成规律与方法,以及各种应用性设计的形式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设计,从而使作品的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地传达给读者。 3、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核心内容是视觉思维方式引导下的形式语言研究与训练。 1)视觉思维的训练—-讲授视觉思维的基本理论,分析编排设计的视觉要素,培养以视觉方式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2)形式语言的训练—-了解编排设计表现的形式语言,掌握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描述、重构的方法。 3)表现手法的训练—-了解视觉语言形式表现的多种手法,自如运用多种体裁、材料、媒介、技法、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综合性要素提取与方法归纳,体现编排设计的内在形式元素建构,在内在规律与系统方法叙述中,实现理性分析与感性实践的融合。以此为出发点,强化课程的功能,整合课程的结构,选择课程的内容,优化课程的课题。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组织方式之一: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每位任课教师自行设计课题,形成各具特色的内容与作业方式,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差异,正是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供比较与选择的空间。 组织方式之二: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10-12个课题以系列课题的方式建构出“一体化课程”,以课题之间的串联关系形成内部结构,将一定的内容—知识以课程的方式进行逻辑组织。以此打破原来分离、琐碎的片断知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编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是通过课题练习体现的,而教学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就充分体现在课题设计的思维路径与方法中,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效果。 1、过程性与生成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形式生成的理性方式与形式推导的逻辑过程。 2、思辨性与分析性:通过教学,尤其是课题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比较、选择及发展的方式方法。 3、认知性与开发性:通过教学,在课题训练中使学生的心智与能力得到综合面协调的发展。 4、民族性与时代性: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把握时代精神,从中外优秀民间、民族文化中汲取设计营养。 5、结合各级专业设计展览,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设计创作,踊跃参展,近年来有多幅作品获各类奖项,成果丰硕,在本省以及周边省份同类高校中特色显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突显课题设计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课题的方式、资源、线索、内容、媒介、程序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以分解与综合、趣味与理性、发散与交

摩擦力教案一

摩擦力 绵竹新市杨天云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 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 会在具体问题中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 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特性和规律。 2. 难点是学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 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 在教学中要强调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三、教具 1.演示教具 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一块、带线绳的大木块、小木块、玻璃、毛巾、测力计、

砝码。 2.学生实验材料:每两位学生一组:物块一块、测力计一只。 3.投影仪、投影片。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于每一种力我们都要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会计算力的大小,能判断力的方向。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力: 重力和弹力。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在这三种力中摩擦力较难掌握。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静摩擦力:演示实验: 当定滑轮的绳子下端悬挂50g砝码时,物块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静止,它受板的静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你是根据什么原理判 断的? 当悬挂的砝码增加到100g时,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此时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设想一下,如果将砝码B摘去,静摩擦力又将如何变化?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一个确定的值,类似上述情况,当物块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拉力的方 向相反,或者说跟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 提出问题:当悬挂在绳子下端的砝码为150g时,物块才刚开始相对于桌面板滑动,这时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

摩擦力学案

摩擦力 7-5-1 新授课 2 关丽 裴永星 栗忠伟 3.10 学习目标 〉〉〉〉〉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 3.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以及静摩擦;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预习导学 〉〉〉〉〉 1.搓搓手、蹭脚时,手脚感觉到吃力吗 . 2.比较上面几种现象其共同特点是; 3. 叫滑动摩擦力。 4.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根据生活经验讨论回答课本17页中的三个问题: 猜想: (2)阅读教材19页,第一、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 叫静摩擦. 2. 叫滚动摩擦 5.阅读教材20页,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除课本之外再举一个增大摩擦的例子: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除课本之外再举一个减小摩擦的例子: 合作研讨 一、(首先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1.将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 2.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做 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即等于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f1.记在表格里。 3.将一个 ,两个砝码分别放在木块上,增大压力,分别重复上述过程,分别读出拉力F2、 F3即摩擦力f2,f3.记在表格里 结论: 二、(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1. 2. 结论: 三、(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 1. 2. 结论: 综合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拉力,拉力改变摩擦力变吗? 四、1.探究静摩擦大小: 2.对前面所学各种摩擦进行分析,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3阅读教材21页《发展空间》内容,感受摩擦力的大小。 想想这是为什么,写出你的观点: 跟踪训

水果的秘密.教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水果多汁且味道甜美,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且能够帮助消化,而且有美容的功效。我国是三百多种水果的故乡,有一万多个品种,可称世界之最。本主题的确立,是让学生了解水果的营养,查找关于水果的有趣问题,会对水果进行艺术加工,科学、合理、健康的食用水果。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水果的营养,查找关于水果的有趣问题,会对水果进行艺术加工,科学、合理、健康的食用水果。 2、在活动中,使学生明确要选择那些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倾听,并在倾听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4、通过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筛选问题,制定出本组的研究计划,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三、活动内容分析 重点: 是让学生了解水果的营养,查找关于水果的有趣问题,会对水果进行艺术加工,科学、合理、健康的食用水果。 难点:能够根据自己所确立的课题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 方法:小组合作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图书馆找资料,阅读健康报,走访果农及水果市场。 四、活动形式方法 1. 确立《水果的秘密》为活动主题。 2. 小组合作通过上网查找,图书馆找资料,阅读健康报,走访果农及水果市场等方法进行资料收集。 3. 对资料进行整理。 4. 汇报交流。 五、课时分配 确立主题:一课时 实践阶段:二课时 汇报阶段: 二课时 六、活动准备 幻灯片,买橘子的视频 七、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主题确立课 活动目标: 1.能在具体的环境中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明确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式研究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版面设计》课程教案

《版式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任务: 1、教学目标和任务: 版式设计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编排设计表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设计要素及其构成规律与方法,以及各种应用性设计的形式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设计,从而使作品的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地传达给读者。 2、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核心内容是视觉思维方式引导下的形式语言研究与训练。 1)视觉思维的训练—-讲授视觉思维的基本理论,分析编排设计的视觉要素,培养以视觉方式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2)形式语言的训练—-了解编排设计表现的形式语言,掌握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描述、重构的方法。 3)表现手法的训练—-了解视觉语言形式表现的多种手法,自如运用多种体裁、材料、媒介、技法、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综合性要素提取与方法归纳,体现编排设计的内在形式元素建构,在内在规律与系统方法叙述中,实现理性分析与感性实践的融合。以此为出发点,强化课程的功能,整合课程的结构,选择课程的内容,优化课程的课题。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组织方式之一: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每位任课教师自行设计课题,形成各具特色的内容与作业方式,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差异,正是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供比较与选择的空间。 组织方式之二: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10-12个课题以系列课题的方式建构出“一体化课程”,以课题之间的串联关系形成内部结构,将一定的内容—知识以课程的方式进行逻辑组织。以此打破原来分离、琐碎的片断知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编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是通过课题练习体现的,而教学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就充分体现在课题设计的思维路径与方法中,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效果。 1、过程性与生成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形式生成的理性方式与形式推导的逻辑过程。 2、思辨性与分析性:通过教学,尤其是课题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比较、选择及发展的方式方法。 3、认知性与开发性:通过教学,在课题训练中使学生的心智与能力得到综合面协调的发展。 4、民族性与时代性: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把握时代精神,从中外优秀民间、民族文化中汲取设计营养。 5、结合各级专业设计展览,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设计创作,踊跃参展,近年来有多幅作品获各类奖项,成果丰硕,在本省以及周边省份同类高校中特色显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突显课题设计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课题的方式、资源、线索、内容、媒介、程序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以分解与综合、趣味与理性、发散与交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摩擦力导学案

第三节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3.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小车,弹簧测力计,大砝码,毛巾,长木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在生活中有下列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问题1:小明口渴了,于是买了一瓶美年达饮料,可小明用手怎么也拧不开盖子,你能帮他想想办法拧开盖子吗? 问题2:小红的妈妈买回了几条泥鳅,一不小心掉地上一条,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摩擦力及方向 阅读课本,找出摩擦力的概念,并仔细体会它的含义,然后做下面的两个活动: 1.用力把你的手压在桌面上,使你的手有向某个方向运动的趋势(但不要运动起来),感受一下你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趋势方向的关系. 2.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一下桌面对你的摩擦力,并感受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 结论:产生摩擦力的两个条件是: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 生活中的摩擦分三种: 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课堂达标:1.一个长方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着桌面向右运动,则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_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静”或“滚动”),它的方向向_______(“左”或“右”) 2.爬杆是一项有益的体育运动,王明同学在爬杆的过程中,手紧紧地握住杆向上爬,则他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或“静”),方向向_____;当他抱住杆滑下时,他的身体受到的是_______摩擦力,方向向______.

中班综合:水果的秘密教学设计

中班综合:水果的秘密教学设计 Middle class synthesis: Secret teaching design of fruit

中班综合:水果的秘密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中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 1、大胆地想象水果的内部结构,并尝试用各种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猜想和探索结果。 二、教具准备 每组幼儿自带的水果(苹果,香蕉,葡萄,桃子等若干),记录卡一张(对折的8开纸),水彩笔人手一盒,水果刀人手一把 三、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看一看 师:“今天,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好吃的水果,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呢?请你来介绍一下吧!(提醒幼儿: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水果?)”

孩子们绕有兴趣地围着水果,讨论着。有的描述着它们的形状,颜色,有的回味着它的味道,有的掂量它们的重量…… (水果是幼儿最常见的,但很多幼儿对水果的了解仅限于品尝时所看到的,在这里,教师请幼儿描述自己喜欢的水果,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水果) (二)、想一想,画一画 1、师:“前几天,我们发现香蕉里有好看的花纹,你们平时吃水果时,有没有发现其它水果里也有花纹呢?” 幼儿的反映很热烈,有的说桔子里有花纹,有的说桃子里有花纹,急着将自己知道的告诉同伴。 2、师:“对呀,我们发现许多水果都有花纹,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们最喜欢的水果里有什么样的花纹?请你们轻轻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师:“请一个小朋友到上面来把你想的画到纸上吧!” (提醒幼儿画在记录纸左侧)” (中班幼儿刚学会做记录,他们在记录自己的想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在幼儿记录之前,教师请一名幼儿示范,有助于发现问题,并给其他幼儿一个提示作用。) (三)、玩一玩,比一比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P57-P61,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大家在初中已接触过摩擦力的学习,高中应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认识摩擦力,静摩擦力的问题很复杂,具体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时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本节课,我力求使学生们可以正确认识静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一)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 可以列举说明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最大静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2、过程与方法 (一)通过演示及动手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二)通过对静摩擦力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在生活中认识“力”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通过对最大静摩擦力进行的实验探究及数据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更好的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通过分析静摩擦力的应用,进一步体现出物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点:(一)研究静摩擦力大小的范围。 (二)研究静摩擦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如何对静摩擦力进行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图示法,自主探究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塑料杯、大米、筷子一支、滑块两个、长木板 教学板书: (1)F静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F静的大小:0∠F静≤F最大 §3.3静摩擦力 教学进程:

新人教版必修1《摩擦力》导学案

中学物理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3.3《摩擦力》导学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 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大小的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知道最大静降擦力的概念。 4.了解滚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对生活实例及现象的体验过程去探究物理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采用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动手实验、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欲望;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 F 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正压力F 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方向的判定. 教学方法: 生活实例体验、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课桌、杯子、长木板、长方体木块、钩码、弹簧秤、毛巾、毛刷(4个学生一组) 预习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用)

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视频演示:1、用一定大小的力推课桌,课桌为什么不动? 2、用一根筷子为何能提起装有米和适量水的杯子?(如图3.3-1) 3、用手握水杯(水杯竖直),水杯为什么不掉落地面? 设问激趣,引入本节课的课题——摩擦力 (二)进行新课 学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用逐渐增大的力向前推直到手由静止开始向前滑动,体会手受到的摩擦阻力,使学生产生对摩擦力的感性认识,并回忆初中学过的摩擦力知识,叙述摩擦力概念。 归纳小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1、探究静摩擦力 (1)实验探究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 学生参与实验:1、学生用逐渐增大的力推教室中水平放置的课桌,而课桌不动; 2、用一根筷子提起装有米和适量水的杯子; 3、用手握水杯悬在空中。 思考讨论:1、为什么用力推课桌而课桌不一定运动?用一根筷子为何能提起装有米和适量水的杯子?用手握水杯(悬空),水杯为什么不掉落地面? 2、三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点? 3、如果接触面光滑,上述实验还能成功吗?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回答上述问题:桌子、米、杯子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课桌与地面、米与筷子、杯子与手都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如果接触面光滑,上述实验不会成功。 结论:(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面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③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2)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1:如图3.3-2,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记),可以随指针移动,拉力F逐渐增大,直到 图3.3-1

水果的秘密

2.《水果的秘密》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点击问号)(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几种自己喜欢吃的常见水果,知道它们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科学合理的食用。 2、使学生对水果产生兴趣,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教具准备】: 1、载有“问题”的幻灯片。 【活动设计】 (一)创设意境,走进主题 今天老师带来六个谜语,开动脑筋,看谁能猜得又对又快。 1、出示投影,投放谜面 看看圆,摸摸麻,包着一肚小月牙。(打一水果)桔子 绿盖红缸,里头装满蜜浆。(打一水果)杮子 小时绷着青脸皮,老来皱起红脸皮,生的熟吃惹人笑,熟的生吃不稀奇。(打一水果)枣 粉脸红唇模样美,偏偏是个大歪嘴。(打一水果)桃子 弯弯儿不是镰刀,翘翘儿不是牛角,一旦抓它在手,撕开脸皮就咬。(打一水果)香蕉 远看玛瑙紫溜溜,近看珍珠圆溜溜,掐它一把水溜溜,咬它一口酸溜溜。(打一水果)葡萄 2、导语:同学们六个谜语猜得非常准确。看起来大家对水果有一定的了解。说说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呢!为什么? 3、水果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食品之一。 4、这些水果你认识吗?(出示课件) 5、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果的秘密。

(二)主题分解,合作探究 1、关于水果,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老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使同学们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三)、整理问题 1、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整理。 2、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确立要研究的问题。 (1)回顾上一节课确立好的研究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对要研究的课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二、制定活动方案 1、分配活动小组: 2、制定活动计划: “这节课我们来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1)、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 (教师要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在制定活动方案之前,我们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 (2)、教师小结宣布活动开始 “各小组的口号都非常有号召力。下面,让我们来制定活动方案。” (3)、讲解制定活动方案的要求。 幻灯片讲解:“大家在活动方案的开始部分把你要研究的问题先写上,接下来是组长、组员,在再接下来重点写每个组员具体研究的问题和谁来研究。”(4)、各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