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邮《数字通信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

北邮《数字通信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

北邮《数字通信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
北邮《数字通信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

《数字通信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模拟信号的特点是____幅度(信号强度)的取值连续变化____,数字信号的特点是___幅度的取值离散变化______。

2、模拟通信采用____频分制___实现多路通信,数字通信采用____时分制____

实现多路通信。

3、PAM信号的___幅度_____连续,___时间____离散,它属于___模拟___信号。

4、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______有效性___和____可靠性______两个方面。

5、A/D变换包括_____抽样_____、______量化_____和______编码____三步。

6、 D/A变换包括______译码______和____低通______两步。

7、波形编码是_对信号波形进行的编码(或根据语声信号波形的特点,将其转换为数字

信号)__________。

8、参量编码是___提取语声信号的一些特征参量对其进行编码______________。

9、抽样是将模拟信号在___时间上 _______离散化的过程,抽样要满足__抽样定理。

10、量化是将PAM信号在____幅度上_________离散化的过程。

11、量化分为___均匀量化________和___非均匀量化__。

12、均匀量化量化区内(非过载区)的最大量化误差为___=△/2 __;过载区内的最大量

化误差为____>△/2___。

13、A律压缩特性小信号时,随着A的增大,信噪比改善量Q____提高_____;大信号时,随着A的增大,信噪比改善量Q___下降______。

14、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有___模拟压扩法_____和_____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____。

15、A律压缩特性一般A的取值为____87.6________。

16、线性编码是_____具有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_____________。

17、已知段落码可确定样值所在量化段的____起始电平________和__量化间隔______。

18、l =8的逐次渐近型编码器(即A 律13折线编码器),判定值共有__127___种,2a 的

判定值为__128△__,3a 的判定值为___32△___和__512△___,4a 的判定值为___16△_______、___ 64△___、___256△ ____和____ 1024△__。

19、DPCM 是对_相邻样值的差值(实际上DPCM 是对样值与过去的样值为基础得到的估值之

间的差值进行量化、编码的)_进行编码的。

20、ADPCM 与DPCM 相比增加了___自适应预测 ___和___自适应量化______。

21、PCM30/32系统的帧周期为___125μs __,l = 8时帧长度为__ 256比特 ___,l 秒

传输_____8000____帧。

22、PCM30/32系统帧结构中TSo 时隙的作用是_____传帧同步码和失步告警码_____,TS 16时隙的作用是__传各路信令码、复帧同步码及复帧对告码_____,话路时隙为_TS 1~TS 15、TS 17~TS 31。

23、抽样门的作用是__抽样___和___合路___,分路门的作用是_分路__。 24、位脉冲的频率是____256kHz ____,个数是__8个____,主要作用是

__控制编、解码用_________。

25、前方保护的作用是__防止假失步_____,前方保护时间T

前 =_

(m-1)Ts ,前

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_____同步状态____。

26、后方保护的作用是_防止伪同步_____,后方保护时间T

后=__(n-1)Ts __,后

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__捕捉状态_____。

27、形成二次群的方法有__PCM 复用____和__数字复接_____,一般采用___数字复接。 28、数字复接要解决______同步___和___复接_____两个问题,不同步的后果是____复

接时造成重叠和错位______。

29、数字复接的实现方法有_____按位复接__和_按字复接 ____,PDH 采用的是____按

位复接________。

30、数字复接的方法(数字复接同步的方法)有__同步复接__和____异步复接_______。 31、异步复接二次群的帧周期为___100.38μs ____,帧长度为___ 848bit _____。

32、异步复接二次群一帧中信息码最少为____820bit __,插入码最多为___28bit

____,一帧中码速调整用的插入码最多为_____4bit ________。

33、数字复接系统中码速调整要_插入码元___,码速恢复要__去掉插入的码元(削插)

_。

34、SDH网是在__光纤__上进行__同步信息传输____、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网络。

35、PDH有世界性的标准___电接口_____规范,没有世界性的标准___光接口__规范。

36、PDH帧结构中用于网络___运行____、__管理_____、__维护_____的比特很少。

37、SDH帧结构包括_段开销_____、______净负荷________和___净负荷__管理单元指

针 ___三个区域。

38、SDH网的基本网络单元有____终端复用器___、______分插复用器____、__再生中继器____和_______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_______。

39、SDH传送网的基本物理拓扑类型有____线形________、____星形______、______树形

____、____环形_____和___网孔形____。

40、基带数字信号是____未经调制变换的数字信号__________,其频带为______从零开始

的某一段频带_______。

41、基带传输是_____未经调制变换的基带数字信号直接在电缆信道上传输______。

42、编码器输出的码型是_____ NRZ码 ______。

43、CMI码中____10_____作为禁字不准出现。

44、CMI码的最大连“0”数为_________3个______。

45、矩形脉冲(“1”码)经线路传输后波形失真、有拖尾,会产生___码间干扰____,

严重时造成_____误码____。

46、PCM通信系统中为了延长通信距离,每隔一定的距离要加____再生中继器_____。

47、常用的均衡波形有__升余弦波______和___有理函数均衡波形____。

48、眼图用来衡量___均衡波形的好坏_____。

49、再生中继器由__均衡放大__、__定时钟提取 __ 和_抽样判决与码形成__三部分组

成。

50、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系统主要有__光纤数字传输系统______、_数字微波传输系统 _

和_数字卫星传输系统____。

二、单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真正能客观地反映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效率的指标是 ( C ) A 、信息传输速率 B 、符号传输速率

C 、频带利用率

D 、A 、B 、C 均可

2、信息传输速率b R 与符号传输速率B N 的关系为 ( A )

A 、M N R

B b 2log = B 、B b N R >

C 、B

b N R = D 、B b N R <

3、抽样信号的频谱中所含频率成份为 ( B )

A 、原始频带

B 、原始频带和s nf 的上、下边带

C 、s nf 的上、下边带

D 、原始频带和s

f ,s f 2的上、下边带

4、CCITT 规定话音信号的抽样频率选为 ( C ) A 、6.8KHz B 、>6.8KHz

C 、8KHz

D 、>8KHz

5、在N 不变的前提下,非均匀量化与均匀量化相比 ( A )

A 、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提高

B 、大信号的量化信噪比提高

C 、大、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均提高

D 、大、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均不变

6、PCM通信系统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目前一般采用( B )

A、模拟压扩法

B、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

C、自适应法

D、以上都不是

7、A律13折线编码器量化级数N越大( D )

A、编码误差越小

B、折叠噪声越小

C、判定值数目越多

D、A和C

8、样值为301△,它属于A律13折线的(l=8)( C )

A、第4量化段

B、第5量化段

C、第6量化段

D、第7量化段

9、子带编码属于( C )

A、波形编码

B、参量编码

C、混合编码

D、以上都不对

10、PCM30/32系统传输复帧同步码的位置为( A )

A、Fo帧TS16前4位码

B、Fo帧TS16后4位码

C、F1帧TS16前4位码

D、F1帧TS16后4位码

11、PCM30/32系统方框图中标志信号发输出的有( C )

A、信令码

B、复帧同步码

C、信令码、复帧同步码及复帧对告码

D、话音码字

12、标志信号的抽样周期为( D )

A、T(125sμ)

B、2T

C、15T

D、16T

13、第19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为( D)

A、F3帧TS16前4位码

B、F3帧TS16后4位码

C、F4帧TS16前4位码

D、F4帧TS16后4位码

14、一个同步帧的时间为( B )

A、125sμ

B、250sμ

C、375sμ

D、500sμ

15、异步复接中的同步指的是( A )

A、各低次群数码率相同

B、收、发各路信号对准

C、收、发定时同步

D、二次群的帧同步

16、码速调整后各一次群(支路)100.38sμ内的比特数为( C )

A、205

B、205或206

C、212

D、256

17、异步复接二次群的过程中各一次群码速调整用的插入码有( C )

A、4bit

B、28 bit

C、0∽1 bit

D、1 bit

18、异步复接二次群的帧同步码有( C)

A、7 bit

B、8 bit

C、10 bit

D、12 bit

19、PCM二次群的接口码型为( B )

A、AMI码

B、HDB3码

C、CMI码

D、NRZ码

20、STM-4的一帧的字节数为( B )

A、9?270

B、9?270?4

C、9?261?4

D、9?270?16

21、SDH的复用采用( B )

A、同步复用、按比特间插

B、同步复用、按字节间插

C、异步复用、按比特间插

D、异步复用、按字节间插

22、SDH网中不采用APS协议的自愈环为( A)

A、二纤单向通道倒换环

B、二纤单向复用段倒换环

C、四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

D、二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

23、误码增殖产生的原因是( B )

A、噪声积累

B、码型反变换

C、码间干扰

D、定时抖动

24、再生中继器中均衡放大的作用是( A )

A、将失真的波形均放成适合抽样判决的波形

B、滤波

C、消除码间干扰

D、消除噪声

25、再生中继器中调谐电路的作用是( B )

A、放大

B、取出时钟成份

C 、取出时钟及其谐波

D 、均衡

26、数字通信系统(传送话音信号)误码率应低于 ( B ) A 、5

10- B 、6

10- C 、7

10

- D 、8

10-

27、m 个中继段的总误码率e P 为 ( A ) A 、

∑=m

i ei

P

1

B 、ei mP

C 、ei P

D 、max )(ei P

28、误码率与误码信噪比 ( B )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相等

D 、无关

29、属于频带传输系统的有 ( D )

A 、ADPCM 系统

B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

C 、数字卫星传输系统

D 、B 和C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打“√”.否则打“?”] 1、时分多路复用的方法可用于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 × ) 2、数字通信系统中采用再生中继的办法可消除噪声干扰。 ( √ ) 3、为了留有一定的富余度,低通型信号的抽样频率应为M s f f 2>。( √ ) 4、带通型信号的抽样频率若取M s f f 2≥会产生折叠噪声。 ( × )

5、N 不变时,非均匀量化与均匀量化相比,大、小信号的量化误差均减小。

( × )

6、某位码的判定值与先行码的状态(是“0”还是“1”)有关。 ( √ )

7、A 律13折线编码器(即逐次渐近型编码器)编出的码字是非线性码。

( √ )

8、A 律13折线解码器的输出绝对等于PAM 样值。 ( × ) 9、A 律13折线解码器中串/并变换记忆电路的i i a M =。 ( √ ) 10、±127△的样值,各自对应的码字完全相同。 ( × ) 11、DPCM 系统在32kbit/s 数码率时能达到PCM 系统64kbit/s 数码率时的话音质量要求。

( × )

12、参量编码的特点是编码速率低,语声质量高于波形编码。 ( × ) 13、ADPCM 属于参量编码。 ( × ) 14、PCM30/32系统信令码的编码没有任何限制。 ( × ) 15、PCM 三次群的形成一般采用异步复接。 ( √ ) 16、PCM 异步复接二次群一帧中有3位插入标志码。 ( × ) 17、SDH 一律采用光纤传输。 ( × ) 18、STM-4的帧周期为4?l25s μ。 ( × ) 19、STM-4的速率是STM-1速率的4倍。 ( √ ) 20、SDH 网中不含交换设备。 ( √ ) 21、二纤双向通道倒换环只能采用1+1的保护方式。 ( × ) 22、SDH 网同步通常采用主从同步方式。 ( √ ) 23、AMI 码符合对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是最理想的基带传输码型。 ( × ) 24、HDB 3码绝对无直流分量。 ( × ) 25、升余弦波无码间干扰,最适合做均衡波形。 ( × ) 26、再生中继系统无误码率的累积。 ( × )

27、再生中继器能恢复原数字信号序列,绝对不会有误码。 ( × ) 28、频带传输系统中传输的是数字信号。 ( × )

四、简答题

1、数字通信的特点有哪些?

答:数字通信的特点有:

①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②便于加密处理。

③利于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④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 ⑤占用频带宽。

2、产生折叠噪声的原因是什么?

答:如果抽样频率选得不合适,以低通型信号为例,若M s f f 2 ,则会产生折叠噪声

3、对于话音通信产生折叠噪声的后果是什么?

答:有折叠噪声就意味着一次下边带与原始频带重叠,造成的后果是收端无法用低通 滤波器准确地恢复原模拟话音信号。

4、PCM 通信系统中发端低通的作用是什么?

答:发端低通的作用是予滤波,即防止高于3.4KHz 的信号通过,避免PAM 信号产生 折叠噪声。

5、PCM 通信系统中收端低通的作用是什么? 答:收端低通的作用是恢复(或重建)原模拟信号。

6、为了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仍然采用均匀量化行不行?

答:不行。为了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如果仍然采用均匀量化,需增加N ,即 编码码位数l 增多,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使编码复杂,二是使信道利用率下降。

7、非均匀量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非均匀量化的特点是: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小,其量化误差也小;信号幅度大

时,量化间隔大,其量化误差也大。

8、本地解码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本地解码器的组成有:

(1)串/并变换记忆电路 (2)7/11变换 (3)11位线性解码网络

9、逐次渐近型编码器中7/11变换的作用是什么?

答:7/11变换的作用是将7位非线性码(2M ~8M )转换成11位线性码(1B ∽

11B ).

10、A 律13折线解码器为什么要进行7/12变换?

答:编码电平等于11个恒流源(1B ∽11B 的权值)中的若干个恒流源相加,为了保证收

端解码后的量化误差不超过

2i ?,在收端应加入2

i ?

的补差项,即解码电平等于编码电平加

2i ?。而第1、2两段的2

i ?

不在11个恒流源范围内,要增加一个恒流源

)2

(12

B ,所以应进行7/12变换。

11、PCM 通信系统中加保持的目的是什么?

答:因为编码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样值很窄,为了保证编码的精度,要将样值展宽,所以要加保持电路。

12、ADPCM 的优点是什么?

答:ADPCM 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自适应预测和自适应量化,使得它能在32kbit /s 数码率的条件下达到PCM 系统64kbit/s 数码率的话音质量要求。 13、什么叫子带编码?

答:子带编码是首先将输入信号频带分割成不同的频带分量(称为子带),然后再分别进

行编码,这类编码方式称为频域编码。

14、帧同步的目的是什么?PCM30/32系统的帧同步码型为何? 解:帧同步的目的是保证收、发两端相应各话路对准。

PCM 30/32系统的帧同步码型为0011011。

15、位同步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

答:位同步的目的是保证收端正确接收(或识别)每一位码元。

收端时钟采取定时钟提取的方式获得,可使收端时钟与发端时钟频率相同,即可

做到位同步。

16、复帧同步的目的是什么?PCM30/32系统的复帧同步码型为何? 答:复帧同步的目的是保证收、发两端相应各信令路对准。

PCM30/32系统的复帧同步码型为0000。

17、帧同步系统的工作状态有哪些?

答:帧同步系统的工作状态有:同步状态、前方保护、后方保护及捕捉状态。

18、为什么PCM二次群的数码率不等于4?2048kbit/s?

答:因为四个一次群复接成二次群时,在125sμ内有32个插入码,所以二次群的数码率不等于4×2048kbit/s。

19、异步复接的概念是什么?

答:异步复接是各低次群各自使用自己的时钟,由于各低次群的时钟频率不一定相等,使得各低次群的数码率不完全相同(这是不同步的),因而先要进行码速调整,使

各低次群获得同步,再复接。

20、异步复接二次群帧结构中插入标志码的作用是什么?

答:因为发端每一支路进行码速调整时,可能有Vi插入(原支路速率较低时),也可能无Vi插入(原支路速率较高时),收端扣除插入码时,用插入标志码判断有无Vi插

入。

21、SDH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SDH最主要的特点是:

①同步复用。

②标准的光接口。

③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

22、什么是自愈网?

答:自愈网就是无需人为干扰,网络就能在极短时间内从失效故障中自动恢复所携带的业务,使用户感觉不到网络已出了故障。

23、SDH网中常用的自愈环有哪些?

答:SDH网中常用的自愈环有:

(1)二纤单向通道倒换环

(2)二纤双向通道倒换环

(3)二纤单向复用段倒换环

(4)四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

(5)二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

24、对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有哪些?

答:对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有:

①传输码型的功率谱中应不含有直流分量,同时低频分量要尽量少。

②传输码型的功率谱中高频分量应尽量少。

③便于定时钟的提取。

④应具有一定的检测误码能力。

⑤对信源统计依赖性最小。

⑥码型变换设备简单、易于实现。

25、试比较AMI码和HDB3码的主要优缺点。

答:

26、对均衡波形有哪些要求? 答:对均衡波形的要求有:

①波形幅度大且波峰附近变化要平坦。

②相邻码间干扰尽量小。

27、再生中继器中定时钟提取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再生中继器中定时钟提取部分的作用是从接收信码中提取时钟成份,并产生抽样判决脉冲。

28、什么叫相位抖动?

答:PCM 信号脉冲流经过信道传输,各中继站和终端站接收的脉冲信号在时间上不再是等间隔的,而是随时间变动的,这种现象称为相位抖动。 29、什么是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答: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是对基带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将其频带搬移到光波频段或微波频

段上,利用光纤、微波、卫星等信道传输数字信号。

五、画图题

1、假设某模拟信号的频谱如图1所示,试画出M s f f 2 时抽样信号的频谱。

答:

2、某模拟信号的频谱如图2所示,设kHz f s 24=,试画出其抽样信号的频谱。

答:

3、试画出l =7时的均匀)/(q N S 曲线(忽略过载区量化噪声功率)。 答:e q x N N S lg 203lg 20)/(+=均匀 e x lg 2023lg 207+?=

e x lg 2047+=

4、试画出l =8时,A 律压缩特性的非均匀)/(q N S 曲线(A =87.6)。 答:6.87,256,8===A N l

x x N N S q lg 2053lg 203lg 20)/(+=+=均匀 dx

dy Q lg

20= ???

????

--=-+=-+-≤=+=+=x

x x A dB x dB A A lg 2015lg 206.87ln 11lg 20lg 20ln 11lg 20)39lg 20(246

.8716.87lg 20ln 1lg 20

)0lg 2039(dB x dB ≤<-

5、画出模拟压扩法方框图。

答:参见教材P30图2-15

6、画出A律13折线,并写出各段斜率及信噪比改善量。答:参见教材P37图2-23

7、画出PCM30/32路系统帧结构图。

答:参见教材P106图4-9

8、画出数字复接系统方框图。

答:参见教材P126图5-4

9、画出PCM异步复接二次群帧结构图。

答:参见教材P131图5-9(b)

10、画出STM-1帧结构图。

参见教材P146图5-24(N=1)

11、二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如图3所示,当B、C两节点间光缆断裂,画出二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倒换后的示意图。

参见教材P227图6-58(b)

12、画出再生中继器方框图。

答:

六、编码与计算题

1、PCM30/32系统,假设l =8,计算其数码率B f 为多少? 答:s kbit n l f f s B /20483288000=??=??=

2、接上题,若2秒内误3个码元,求误码率e P 等于多少? 答:7

3

103.710

204823-?=??==

N n P e 传输总码数发生误码个数 3、某模拟信号的频率范围为2~6kHz

,计算满足抽样定理时,其抽样频率应为多

少?

、答:kHz B kHz f kHz f M 426,6,20=-===

,0B f < ∴此信号为低通型信号 kHz f f M s 12622=?=≥

4、某模拟信号的频率范围为60~108kHz

,计算其抽样频率应为多少?

答:kHz B kHz f kHz f M 4860108,108,600=-=== ,0B f > ∴此信号为带通型信号

北邮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样题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题1分) 1.()下列关于ADSL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A. 实现了全双工通信,在两个方向上的传输速率可以不同 B. 使用基带传输方案,不需要像MODEM那样对数据进行调制, 所以ADSL一般比MODEM提供更高的通信速率 C. ADSL通信与普通电话机的语音通信使用完全相同的传输介质 D. ADSL仅仅是一个物理层标准 2.()在有传输误码的数据信道上传输数据,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正确地 实现链路层的成帧处理 A. 字符计数法 B. 字节填充法 C. 比特填充法D.物理层编码违例法 3.()如果用户计算机通过电话网接入因特网,则用户端必须具有: A. NAT网关 B. 以太网交换机 C. 集线器 D. 调制解调器 4.()链路层协议采用选择重传滑动窗口协议,其中数据帧编号采用8 比特,发送窗口的最大值是: A.256 B. 255 C. 128 D. 127 5.()以下哪个是正确的以太网地址 A. B. e0-2b-37 C. 00-30-2c-45-bc-2d D. 8000::126:376e:89bc:5c2e 6.()IP路由器属于哪一层的互连设备 A.物理层 B. 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7.()下列哪种指标不是用来衡量网络服务质量(QoS)的主要指标 A.分组延迟时间B.到达抖动时间 C.分组生存时间 D. 分组传输带宽 8.()某同学在校园网访问因特网,从该同学打开计算机电源到使用 命令ftp 连通文件服务器的过程中,哪个协议没有使用到 A.IP B.ICMP C.ARP D. DHCP 9.()某主机的IP地址为子网掩码为,当这台主机在子网内发送广播 数据报时,IP数据报中的源地址为 A. B. 10.C. D. ()某校分给数学教研室的IP地址块为,分配给 外语教研室的地址块为,分配给物理教研室的地址块为。这三个地址块经过聚合后的地址块为: 11.A. B. D. ()关于TCP/IP协议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IP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无法保证数据可靠到达 B. 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 C. UDP是可靠的传输协议 D. TCP/IP协议可以运行于多种操作系统 12.()在TCP/IP网络中,转发路由器对IP数据报进行分片的目的是: A. 提高路由器的转发效率

北邮模电—实验三、共射放大电路测试仿真(模板)2018-02-26 (1)

实验三共射放大电路计算、仿真、测试分析报告 (请在本文件中录入结果并进行各类分析,实验结束后,提交电子文档报告) 实验目的: 掌握共射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仿真、测试方法;掌握电路主要参数的计算、中频时输入、输出波形的相位关系、失真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掌握获得波特图的测试、仿真方法;掌握负反馈对增益、上下限截频的影响,了解输入输出间的电容对上限截频的影响等。 实验设备及器件: 笔记本电脑(预装所需软件环境) AD2口袋仪器 电容:100pF、0.01μF、10μF、100μF 电阻:51Ω*2、300Ω、1kΩ、2kΩ、10kΩ*2、24kΩ 面包板、晶体管、2N5551、连接线等 实验内容: 电路如图3-1所示(搭建电路时应注意电容的极性)。 图3-1实验电路 1.静态工作点 (1)用万用表的β测试功能,获取晶体管的β值,并设晶体管的V BEQ=0.64V,r bb’=10Ω(源于Multisim模型中的参数)。准确计算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I BQ、I EQ、V CEQ,并填入表3-1)(静态工作点的仿真及测量工作在C4为100pF完成); 主要计算公式及结果:

晶体管为2N5551C,用万用表测试放大倍数β(不同的晶体管放大倍数不同,计算时使用实测数据,并调用和修改Multisim中2N5551模型相关参数,计算静态工作点时,V BEQ=0.64V)。静态工作点计算: (2)通过Multisim仿真获取静态工作点(依据获取的β值,修改仿真元件中晶体管模型的参数,修改方法见附录。使用修改后的模型参数仿真I BQ、I EQ、V CEQ,并填入表3-1); (3)搭建电路测试获取工作点(测试发射极对地电源之差获得I EQ,测试集电极与发射极电压差获取V CEQ,通过β计算I BQ,并填入表3-1); 主要测试数据: 4 (4)对比分析计算、仿真、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 分析:可以发现,这三组数据基本吻合,测试值均高于计算值和仿真值,而仿真值比较接近计算值。产生误差得原因可能是实测中在数据的读取时出现读数误差。 2.波形及增益 (1)计算电路的交流电压增益,若输入1kHz 50mV(峰值)正弦信号,计算正负半周的峰值并填入表3-2中(低频电路的仿真及测量工作在C4为100pF完成); 主要计算公式和结果: 输入峰值为50mV的正弦交流信号时,输出电压峰值为: (2)Multisim仿真:输入1kHz 50mV(峰值)正弦信号,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波形屏幕拷贝贴于下方,标出输出正负半周的峰值,将输出的峰值填入表3-2中);

北邮通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只有1-5,8)汇总

第三章 1 2 3

4 5 6 6.1

6.2 7

8 9 10 第4章 (1) (2)()()()sin(2)sin(2)m c s t m t c t f t Ac f t ππ==

[cos 2()cos 2()]2c m c m Ac f f t f f t ππ= --+ (){[()][()]}4c m c m Ac S f f f f f f f δδ=+-+-- {[()][()]}4 c m c m Ac f f f f f f δδ-+++-+ (3)相干解调 相干解调:将接收信号与载波信号sin(2)fct π相乘,得到 ()sin(2)()sin(2)sin(2)c c c c r t f t A m t f t f t πππ=()[1cos(4)]2 c c A m t f t π= - 通过低通滤波器抑制载频的二倍频分量,得到解调信号为0()()2 c A y t m t = 2解:(1)444)4cos()cos(2 1.210)()cos(2102 1.110t t t s t πππ++=????? 444cos(2 1.110)[10.5cos(20.110)]t t ππ=+???? 调制系数是a=0.5; 信号频率是f=1000Hz (2)44441 ()[(10)(10)]2[( 1.110)( 1.110)]2S f f f f f δδδδ=++-+++-?? 441 [( 1.210)( 1.210)]2 f f δδ+++-?? (3) 3解:(1)已调信号无法用包络检波解调,因为能包络检波的条件是()1m t ≤, 这里的max ()151A m t ==>,用包络检波将造成解调波形失真。 (2)

计算机网络期末试卷(已看)

学 院 : 专 业 : 学 号 : 姓 名 : …

虚电路方式的原理及特点为:虚电路方式试图将数据报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结合起来,处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点,以达到最佳的数据交换效果;数据报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虚电路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一条逻辑连接的虚电路;虚电路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相同,整个通信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虚电路建立、数据传输与虚电路释放。 2 简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及其实现 答: (1) 链路管理 & (2)帧同步 (3)流量控制 (4)差错控制 (5)寻址 七论述(10'*2=20分): 1 结合OSI/RM和TCP/IP参考模型,谈谈你对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理解。 2 结合HDLC和TCP的协议数据单元格式,谈谈你对网络协议的理解。 @ 源端口(16位)目的端口(16位) … 顺序号(32位) 确认号(32位) 报头长度保留码位窗口大小(16位) 校验和(16位)紧急指针(16位) 任选项填充~ 数据域 TCP报文格式 答:OSI参考模型按功能划分为五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主要功能: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1)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1)

北京邮电大学 模拟电路实验

矿石收音机论坛?〓基础知识普及〓?面包板及其使用法 面包板及其使用法 面包板及其使用法 编者注: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电子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业意识和创造技能,本刊(无线电)特约多年从事科普教育的特级教师,北京市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孙心若撰写“电子控制技术入门”系列文章。他根据丰富的电子技术、发明创造教学体验,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进行有趣的“做中学”和“学中做”电路实验,引导青少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获得“操作”体验,熏陶科学情感、发展技术能力,特别提供电子技术发展信息,增强创新意识并为他们展示创造能力营造条件。在内容选择上以电子控制技术内容为中心,以基本电路实验为基础,以数字集成电路为重点,并涉及实验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及技能技巧,同时介绍青少年感兴趣的一些电子器件、小制作和小发明实例。配刊光盘中将用活动图像的形式讲解和演示这些电路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光盘中还加入了一些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一、什么是"面包板"? 1.面包板的构造 面包板即"集成电路实验板",就是一种插件板,此"板"上具有若干小型"插座(孔)".在进行电路实验时,可以根据电路连接要求,在相应孔内插入电子元器件的引脚以及导线等,使其与孔内弹性接触簧片接触,由此连接成所需的实验电路。图1为SYB—118型面包板示意图: 为4行59列,每条金属簧片上有5个插孔,因此插入这5个孔内的导线就被金属簧片连接在一起。簧片之间在电气上彼此绝缘。插孔间及簧片间的距离均与双列直插式(DIP)集成电路管脚的标准间距2.54mm相同,因而适于插入各种数字集成电路。 2.面包板使用注意事项 插入面包板上孔内引脚或导线铜芯直径为0.4~0.6mm,即比大头针的直径略微细一点。元器件引脚或导线头要沿面包板的板面垂直方向插入方孔,应能感觉到有轻微、均匀的摩擦阻力,在面包板倒置时,元器件应能被簧片夹住而不脱落。面包板应该在通风、干燥处存放,特别要避免被电池漏出的电解液所腐蚀。要保持面包板清洁,焊接过的元器件不要插在面包板上。 3.面包板实验套材

北邮通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北邮通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1 2 3

4 5

6 6.1 6.2

7 8

9 10 (1) (2) stmtctftAcft()()()sin(2)sin(2),,,,mc Ac ,,,,[cos2()cos2()],,cmcmfftfft2 Ac (){[()][()]},,,,,,,,cmcmSfffffff4 Ac ,,,,,,{[()][()]},,cmcmffffff4 (3)相干解调 输出y0(t)r(t)

理想低通滤波器 Cos(Wct) 与发端相干解调 相干解调:将接收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 sin(2),fct Ac rtftAmtftft()sin(2)()sin(2)sin(2),,,ccc,c,,()[1cos(4)],mtftc2 Ac 通过低通滤波器抑制载频的二倍频分量,得到解调信号为 0()()ytmt,2 444st()cos(21021.110,,,,,,,,ttt)4cos()cos(21.210),,,2解:(1) 44,,4cos(21.110)[10.5cos(20.110)],,,,,,tt 调制系数是a=0.5; 信号频率是f=1000Hz 14444 (2) ,,,,,,,,,,,,,,Sfffff()[(10)(10)]2[(1.110)(1.110)]2 144 ,,,,,,,,[(1.210)(1.210)]ff2 S(f) 5/2 2 3/2 1 1/2 10000120000f(Hz)-12000-10000-1100011000 (3) r(t)y(t) 包络检波器 3解:(1)已调信号无法用包络检波解调,因为能包络检波的条件是, mt()1, 这里的,用包络检波将造成解调波形失真。 Amt,,,max()151 (2)

北邮模电实验声控报警电路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电路测量与设计实验》实验报告 题目:声控报警电路 姓名:李英民 学号:2014210579 班级: 2014211120 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6年 4 月

一、课题名称 声控报警电路 二、摘要及关键字 (一)摘要: 当今社会,对报警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子报警器应用于安全防范,系统故障,交通运输,医疗救护等领域,和社会生产密不可分。 本实验就针对声控报警电路进行设计和电路拼搭,通过实际面包板电路和仿真电路对报警电路的局部电路和整体电路两方面进行电路介绍和功能分析。并分析在实验中遇见的问题,困难及解决方法,最后总结本实验结束后的心得体验。 (二)关键字: 报警器;CD4011;无源蜂鸣器;LM358 三、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在麦克风近处击掌(模拟异常响动),电路能发出报警声,持续时间大于5 秒。声音传感器用驻极体式咪头,蜂鸣器用无源压电式蜂鸣器 2、提高要求: A、增加报警灯,使其闪烁报警。 B、增加输出功率,提高报警音量,加强威慑力。 四、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框图 (一)设计思路: 驻极体式咪头作为声音传感器,将击掌产生的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微弱 的电信号经过反相放大器放大,放大信号进入同相比较器,比较器根据实验可以设置合理的比较电压 VREF,当放大信号高于比较电压 VREF 时,放大器输出高电平促发方波振荡器开始工作,振荡产生的方波经三极管放大即可驱动无源式蜂鸣器发出报警声音。但由于一次拍手产生的电信号只有短暂的信号,故还需要在比较器后加入延时电路,利用时间常数的特性来延长报警时间 (二)总体结构框图: 五、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

北邮考研通信原理简答题题库

1、非均匀量化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首先,当输入量化器的信号具有非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时,非均匀量化器的输出端可以得到较高的平均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 其次,非均匀量化时,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即改善了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 难度:较难 2、数字通信有何优点? 答案:差错可控;抗干扰能力强,可消除噪声积累;便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便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口,可用现代化计算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加工、变换、存储;便于集成化,从而使通信设备微型化。 难度:较难 3、在PCM 系统中,信号量噪比和信号(系统)带宽有什么关系? 答案: )/(22/H f B q N S =,所以PCM 系统的输出信号量噪比随系统的带宽B 按指数规律增长。 难度:难 4、 什么是带通调制?带通调制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用调制信号去调制一个载波,使载波的某个(些)参数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称为带通调制。调制的目的是实现信号的频谱搬移,使信号适合信道的传输特性。 难度:难 5、什么是奈奎斯特准则?什么是奈奎斯特速率? 答案:为了得到无码间串扰的传输特性,系统传输函数不必须为矩形,而容许具有缓慢下降边沿的任何形状,只要此传输函数是实函数并且在f=W 处奇对称,称为奈奎斯特准则。同时系统达到的单位带宽速率,称为奈奎斯特速率。 难度:难 6、什么是多径效应? 答案:在随参信道当中进行信号的传输过程中,由于多径传播的影响,会使信号的包络产生起伏,即衰落;会使信号由单一频率变成窄带信号,即频率弥散现象;还会使信号的某些频率成分消失,即频率选择性衰落。这种由于多径传播对信号的影响称为多径效应。 难度:中 8、什么是调制?调制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所谓调制,是指按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某个参数的过程。 作用是:将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已调信号; 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 改善系统抗噪声性能。 难度:难 9、FM 系统的调制制度增益和信号的带宽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m FM f FM f B m G 223=。说明在大信噪比的情况下,宽带调频系统的制度增益是很高的,也就是说抗噪声性能好。

北邮《现代通信网》期末复习题(含答案)+阶段作业汇总

现代通信网-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所谓通信系统就是用电信号(或光信号)传递信息 的系统,也叫电信系统。 2. 通信网在硬件设备方面的构成要素是终端设备、 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 3. 若按服务范围分,电话网通信网可分为本地网、 长途网和国际网。 ; 4.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网形、星形、复合形、 总线形、环形及线形、树形。 5. 未来的通信网正向着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 和个人化的方向发展 6. 电话通信网通常由用户终端(电话机)、传输信 道和交换机等构成。 7. 我国电话通信网由长途电话网(长途网)和本地 电话网(本地网)两部分组成。 8. 二级结构的本地网,有分区汇接和全覆盖两种结 构。 < 9. 按组成路由的电路群的个数,路由可分为直达路 由和汇接路由两种。 10. 路由选择计划有固定选路计划和动态选路计划 两种。 11. 动态选路方法有时间相关选路(TDR)、状态相 关选路(SDR)和事件相关选路(EDR)三种。12. B-ISDN的业务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交互型业务和 分配型业务。 13. B-ISDN的信息传递方式采用异步转移模式(ATM)。< 14. ATM交换包括VP交换和VC交换。 15. ATM协议参考模型的三个平面包括用户平面、控 制平面和管理平面。 16. ATM交换的缓冲排队方式有输入缓冲排队方式、 输出缓冲排队方式和中央缓冲排队方式。 IP协议是IP网络的基础与核心。 18. 宽带IP城域网的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 层三层。 19. 路由器按位置划分有核心路由器和接入路由器。 20. 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 (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 输设施)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 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21. 接入网的业务节点接口主要有两种,模拟接口(Z 接口)和数字接口(V5接口)。 22. 根据传输设施中是否采用有源器件,光纤接入网 分为有源光网络 (AON)和无源光网络 (PON)。23. 无源光网络(PON)的拓扑结构一般采用星形、 树形和总线形。 - 24. 无线接入网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网和移动无线 接入网两大类。 25. 无线局域网(WLAN)是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 络相结合的产物。 26. 信令网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 信令链路组成。 27. 三级信令网由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低级信 令转接点(LSTP)和信令点(SP)三级构成。28. 我国信令网是由长途信令网和大、中城市本地信 令网组成。 【 29. 我国数字同步网的基准时钟有两种:全国基准时 钟(PRC)和区域基准时钟(LPR)。 30. TMN主要从三个方面界定电信网络的管理:管理 层次、管理功能和管理业务。 31. 我国电信管理网的网络结构一般也分为三级,并 且在各级网管机构设置该级的网管中心,即全国 网网管中心、省级网网管中心和本地网网管中心。 32. 没有自环和并行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33. 一般有两种距离测度方法,即欧氏距离测度和矩 形线距离测度。 : 34. 具有n个点的树共有 n-1 个树枝。 35. 排队系统的基本参数包括:顾客到达率、服务员 数目和服务员服务速率。 36. 通信网络规划按时间跨度可分为长期规划、中期 规划和近期规划(滚动规划)。 37. 通信业务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用户预测、业务量 预测和业务流量预测。 38.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局所采用“大容量、 少局点”的布局已显得十分必要。 $ 39. 用户环路的配线方式有直接配线、复接配线和交 接配线。 40. 两交换局间中继路由种类主要由费用比和局间 话务量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 构成通信网的核心要素是(C)C 交换设备 2. 通信网的下列基本结构中可以采用自愈环的是(C) C 环形网 . 3. 响度、清晰度和逼真度是用来衡量电话通信网的(B)B 传输质量 4. 我国电话网现在采用的等级结构为(B)B 三级 5. 我国在二级长途网上采用选路方式为D)动态无级 6. 话务量不允许溢出的路由为(D) A 低呼损直达路由C 基干路由 D A和C 、 7. 电子邮件属于(B)B 消息型业务 8. ATM网中VC交换是(B)B VPI值、VCI值均改变 9. 下列关于ATM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 C ATM网中,要进行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 量控制 10. 二层交换机的特点是(A)交换速度快,控制功 能弱 : 11. 路由器可以实现协议转换的层次为(D) D 物理层、链路层及网络层 12. 下面所列接入网接口中,不属于用户网络接口的

北邮模电简易晶体管图示仪实验报告

模拟综合实验 实 验 报 告 课题名称:简易晶体管图示仪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 学号: 指导老师:王丹志

2016.04.15 摘要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简易晶体管图示仪的设计原理、部结构、设计框图及仿真电路图;并且给出了各个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原理、功能说明、电路图等;同时展示了实验中示波器上的波形和其他重要数据;最后分析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还有对本次实验的结论与总结。 关键词:阶梯波、三角波、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

一.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阶梯波发生器,f≥500Hz,Uopp≥3V,阶数 N=6; 2)设计一个三角波发生器,三角波Vopp≥2V; 3)设计保护电路,实现对三极管输出特性的测试。 2.提高要求: 1)可以识别NPN,PNP管,并正确测试不同性质三极管; 2)设计阶数可调的阶梯波发生器。 二.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框图: 1.设计思路: 本实验要求用示波器稳定显示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因此可用阶梯波和三角波对晶体管进行周期性扫描,并将结果以图示的方式显示在示波器上。 具体思路如下: 1)首先利用NE555时基振荡器产生符合条件的方波; 2)将方波输入到双运算放大器LF353中,其中一个运放作 为积分器产生锯齿波,另一个运放构成反相放大电路得 到合适幅值的三角波; 3)将方波作为时钟信号输入到四位同步二进制计数器 74LS169中,取其低三位输出作为地址输入到CD4051

的地址端,通过分压在CD4051的数据输入端输入等间 隔的电位值,CD4051作为数据选择器,根据输入的地 址对数据进行选择性输出,从而获得阶梯波; 4)将三角波输入到三极管的集电极,阶梯波作为基极电位 输入到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扫描电压。通过示波器两通道 分别接集电极和射极,以X-Y模式显示晶体管的输入输 出特性曲线。 2.总体结构框图: 三.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设计: 1.方波电路: 1)原理:

北邮《数字通信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

数字通信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模拟信号的特点是 幅度(信号强度)的取值连续变化 ,数字信号的特点是 ___ 幅度的取值离散变化 _ 。 2 、模拟通信采用 频分制 ___实现多路通信,数字通信采用 时分制 _ 实现多路通信。 3、 PAM 信号的 ___幅度 _ 连续, ___时间 离散,它属于 ___模拟 ___信号。 4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_ 有效性 ___和 ___ 可靠性 ____ 两个方面。 5、 A/D 变换包括 __ 抽样 ____ 、 ____ 量化 ___ 和 _____ 编码 三步。 6、 D/A 变换包括 __ 译码 _____ 和 ___ 低通 _____ 两步。 7 、波形编码是 _ 对信号波形进行的编码(或根据语声信号波形的特点,将其转换 为数字 信号) 。 8 、参量编码是 ___ 提取语声信号的一些特征参量对其进行编码 ______ 。 9 、抽样是将模拟信号在 ___ 时间上 __ 离散化的过程,抽样要满足 __抽样定理。 10、量化是将 PAM 信号在 幅度上 _______ 离散化的过程。 11、量化分为 ___ 均匀量化 ___ 和 ___ 非均匀量化 __。 12、均匀量化量化区内(非过载区)的最大量化误差为 ___=△ /2 __ ;过载区内的最大量 化误差为 __ > △ /2___ 。 13、 A 律压缩特性小信号时,随着 时,随着 A 的增大,信噪比改善量 14、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 ___模拟压扩法 和 15、 A 律压缩特性一般 A 的取值为 87.6 ______ 。 A 的增大,信噪比改 善量 Q___下降 ___ 。 Q ___ 提高 ___ ;大信 号

计算机网络期末试卷及答案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代码:020203019) 试卷审核人: 考试时间: 2007.6 注意事项:1. 本试卷适用于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使用。 2. 本试卷共9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下传输介质中,传输错误率最低的是 。( B ) (A)同轴电缆 (B)光缆 (C)微波 (D)双绞线 2、关于报文交换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 D ) (A)报文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B)分组交换网中采用的是报文交换 (C) 报文交换的传输效率往往较高 (D)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3、关于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C ) (A)解决了多种技术体制并存且互不兼容的状态 (B)所有的因特网标准都是以RFC 的形式在因特网上发表 (C)因特网草案属于RFC 文档 (D)因特网建议标准属于RFC 文档 4、关于带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A) 带宽就是数据的传输速率

(B) 带宽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C) 信道的带宽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D)某些情况下,可以用吞吐量来表示系统的带宽 5、在不同网络结点的对等层之间的通信需要以下的哪一项?( B ) (A) 模块接口 (B) 对等层协议 (C) 电信号 (D) 传输介质 6、关于面向连接的服务,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D ) (A) 在数据交换结束后,可以不中止连接 (B) 对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按序传输没有要求 (C) 与无连接服务相比,灵活方便,数据传输速度快 (D) 比较适合在一定时间内向同一目的地发送许多报文的情况 7、多路复用器主要功能是。( C ) (A) 执行数/模转换 (B) 减少主机的通信处理负荷 (C) 结合来自两条或更多条线路的传输 (D) 执行串行/并行转换 8、关于码分复用CDMA,描述错误的是。( C ) (A) 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 (B) 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进行通信 (C) 只要每个用户使用不同的码型,各用户之间就可以互不干扰 (D) 每一个用户可以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 9、关于EIA-232接口标准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是数据链路层标准 (B) 采用正逻辑,即逻辑1用高电平表示,逻辑0用低电平表示 (C) 使用37脚的插座 (D) 是DTE与DCE之间的接口标准 10、以下哪一项不是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A ) (A) 数据加密 (B) 透明传输 (C) 流量控制 (D) 差错控制 11、在停止等待协议中,为了避免出现死锁而采用。( B ) (A) 数据帧编号 (B) 超时重传 (C) 确认帧编号

北邮数字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简易智能密码锁 一、实验课题及任务要求 设计并实现一个数字密码锁,密码锁有四位数字密码和一个确认开锁按键,密码输入正确,密码锁打开,密码输入错误进行警示。 基本要求: 1、密码设置:通过键盘进行 4 位数字密码设定输入,在数码管上显示所输入数字。通过密码设置确定键(BTN 键)进行锁定。 2、开锁:在闭锁状态下,可以输入密码开锁,且每输入一位密码,在数码管上显示“-”,提示已输入密码的位数。输入四位核对密码后,按“开锁”键,若密码正确则系统开锁,若密码错误系统仍然处于闭锁状态,并用蜂鸣器或led 闪烁报警。 3、在开锁状态下,可以通过密码复位键(BTN 键)来清除密码,恢复初始密码“0000”。闭锁状态下不能清除密码。 4、用点阵显示开锁和闭锁状态。 提高要求: 1、输入密码数字由右向左依次显示,即:每输入一数字显示在最右边的数码管上,同时将先前输入的所有数字向左移动一位。 2、密码锁的密码位数(4~6 位)可调。 3、自拟其它功能。 二、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框图 2.2逻辑流程图

2.3MDS图 2.4分块说明 程序主要分为6个模块:键盘模块,数码管模块,点阵模块,报警模块,防抖模块,控制模块。以下进行详细介绍。 1.键盘模块 本模块主要完成是4×4键盘扫描,然后获取其键值,并对其进行编码,从而进行按键的识别,并将相应的按键值进行显示。 键盘扫描的实现过程如下:对于4×4键盘,通常连接为4行、4列,因此要识别按键,只需要知道是哪一行和哪一列即可,为了完成这一识别过程,我们的思想是,首先固定输出高电平,在读入输出的行值时,通常高电平会被低电平拉低,当当前位置为高电平“1”时, 没有按键按下,否则,如果读入的4行有一位为低电平,那么对应的该行肯定有一个按键按

本科《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 开卷()闭卷(√)考试时长: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5*2=30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按答题卡的要求进行填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快速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 A.CSMA/CD B.令牌总线 C.令牌环 D.100VG-AnyLan 2、X.25网络是()。 A.分组交换网 B.专用线路网 C.线路交换网 D.局域网 3、Internet 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起源于() A.DECnet B.ARPANET C.NOVELL D.UNIX 4、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上,一个网络节点需要传输数据,首先传输到中心节点上,然后由中心节点转发到目的节点,这种连接结构被称为() A.总线结构 B.环型结构 C.星型结构 D.网状结构 5、NOVELL NETWARE 是()操作系统。 A、网络 B、通用 C、实时 D、分时6、物理层上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称为 ( ) 。 A. 段 B. 位 C. 帧 D. 报文 7、网桥是在()上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连设备。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对话层 D、物理层 8、ARP协议实现的功能是:() A、域名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B、IP地址到域名地址的解析 C、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解析 D、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9、学校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PAN https://www.doczj.com/doc/869757352.html,N C.MAN D.WAN 10、下列那项是局域网的特征() A、传输速率低 B、信息误码率高 C、分布在一个宽广的地理范围之内 D、提供给用户一个带宽高的访问环境 11、ATM采用信元作为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它的长度为()。

北邮模电综合设计实验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5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一.课题名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目的

1.了解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的应用; 2.掌握AGC电路的一种实现方法; 3.提高独立设计电路和验证实验的能力。 三.实验摘要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能使输出信号幅度稳定不变或限制在一个很小范围内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简称为 AGC 电路。本实验采用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简单有效地实现AGC功能。 四.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AGC电路,要求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 ·输入信号:0.5~50mVrms; ·输出信号:0.5~1.5Vrms; ·信号带宽:100~5KHz。 2.提高要求: 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 五.设计思路与实验各部分功能 自动增益总体框图,主要包括驱动缓冲电路,级联放大电路,输出跟随电路和增益反馈电路四个部分组成。 1.驱动缓冲电路: 输入缓冲极,其设计电路图如图3所示; 输入信号V IN驱动缓冲极Q1,它的旁路射极电阻R3有四个作用:它将Q1的微分输出电阻提高到接近公式(1)所示的值。该电路中的微分输出电阻增加很多,使R4的阻值几乎可以唯一地确定这个输出电阻。 R D1≈r be+(1+βr ce/r be)(R3//r be) 由于R3未旁路,使Q1电压增益降低至: A Q1=-βR4/〔r be+(1+β)R3〕≈-R4/ R3 未旁路的R3有助于Q1集电极电流-电压驱动的线性响应。 Q1的基极微分输入电阻升至R dBASE=r be+(1+β)R3,与只有r be相比,它远远大于Q1的瞬时工作点,并且对其依赖性较低。

北邮模电综合实验-简易电子琴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测量与电子电路实验课程设计 题目: 简易电子琴的设计和制作 姓名孙尚威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学号班内序号指导教师陈凌霄 2015年 4 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3) 1.1 设计任务与要求 (3)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3) 二、系统设计分析 (3) 2.1系统总体设计 (3) 2.2 系统单元电路设计 (4) 2.2.1 音频信号产生模块 (4) 2.2.2 功率放大电路 (7) 2.2.3 开关键入端(琴键) (8) 三、理论值计算 (9) 3.1 音阶频率对应表 (9) 3.2 键入电路电阻计算 (9) 四、电路设计与仿真 (10) 4.1 电路设计 (10) 4.2 Multisim仿真 (11) 五、实际电路焊接 (11) 六、系统调试 (13)

6.1 系统测试方案 (13) 6.2 运行结果分析 (14) 七、设计体会与实验总结 (15)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1 设计任务与要求 了解由555定时器构成简易电子琴的电路及原理。设计并利用NE555集成运算电路以及外加电阻,电容在第一级产生不同频率的音乐,再利用LM386功率放大电路对音乐信号进行放大,最后通过扬声器产生21个音符。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学习较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模拟,数字电路等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习调试电子电路的方法,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了解由555定时器构成简易电子琴的电路及原理。 二、系统设计分析 2.1系统总体设计 由555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它的振荡频率可以通过改变振荡电路中的RC元件的数值进行改变。根据这一原理,通过设定一些不同的RC数值并通过控制电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将不同值的RC组件接 入振荡电路,就可以使振荡电路按照设定的需求,有节奏的发出已设定的音频信号,再利用LM386功率放大电路对音乐信号进行放大,最后通过扬声器产生音符。 图1:系统组成框图 2.2 系统单元电路设计 2.2.1 音频信号产生模块 利用NE555集成运算电路以及外加电阻,电容在第一级产生不同频率的音乐。555定时器是一种中规模集成电路,外形为双列直插8脚结构,体积很小,使用起来方便。只要在外部配上几个适当的阻容元件,就可以构成史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及自激多谐振荡器等脉冲信号产生与变换电路。它在波形的产生与变换、测量与控制、定时电路、家用电器、电子玩具、电子乐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北京邮电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 1.1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①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②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③通信容量有限;④通信系统复杂;⑤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1.2移动台主要受哪些干扰影响?哪些干扰是蜂窝系统所特有的? 答:①互调干扰;②邻道干扰;③同频干扰(蜂窝系统所特有的);④多址干扰。 1.3简述蜂窝式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说明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答:第一代(1G)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商用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欧洲的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两大系统,另外还有北欧的NMT 及日本的HCMTS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1G以解决两个动态性中最基本的用户这一重动态性为核心并适当考虑到第二重信道动态性。主要是措施是采用频分多址FDMA 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蜂窝式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实现载频再用方式,达到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在信道动态特性匹配上,适当采用了性能优良的模拟调频方式,并利用基站二重空间分集方式抵抗空间选择性衰落。 第二代(2G)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构成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走向商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GSM(GSM原意为Group Special Mobile,1989年以后改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北美的码分多址(CDMA)的IS-95 两大系统,另外还有日本的PDC 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它是以数字化为基础,较全面地考虑了信道与用户的二重动态特性及相应的匹配措施。主要的实现措施有:采用TDMA(GSM)、CDMA(IS-95)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数字式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再用方式,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在对信道动态特性的匹配上采取了下面一系列措施: (1)采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数字式调制:GMSK(GSM)、QPSK(IS-95),性能优良的抗干扰纠错编码:卷积码(GSM、IS-95)、级联码(GSM); (2)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抵抗慢衰落和远近效应,这对于CDMA方式的IS-95尤为重要; (3)采用自适应均衡(GSM)和Rake 接收(IS-95)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与多径干扰; (4)采用信道交织编码,如采用帧间交织方式(GSM)和块交织方式(IS-95)抗时间选择性衰落。 第三代(3G)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它于本世纪初刚刚投入商业化运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北美的CDMA2000、欧洲和日本的WCDMA及我国提出的TD-SCDMA三大系统,另外还有欧洲的DECT及北美的UMC-136。 从技术上看,3G 是在2G 系统适配信道与用户二重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又引入了业务的动态性,即在3G 系统中,用户业务既可以是单一的语音、数据、图像,也可以是多媒体业务,且用户选择业务是随机的,这个是第三重动态性的引入使系统大大复杂化。所以第三代是在第二代数字化基础上的、以业务多媒体化为主要目标,全面考虑并完善对信道、用户二重动态特性匹配特性,并适当考虑到业务的动态性能,尽力采用相应措施予以实现的技术。其主要实现措施有: (1)继续采用第二代(2G)中所采用的所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2)对CDMA 扩频方式应一分为二,一方面扩频提高了抗干扰性,提高了通信容量;另一方面由于扩频码互相关性能的不理想,使多址干扰、远近效应影响增大,并且对功率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等; (3)为了克服CDMA 中的多址干扰,在3G 系统中,上行链路建议采用多用户检测与智能天线技术;下行链路采用发端分集、空时编码技术; (4)为了实现与业务动态特性的匹配,3G 中采用了可实现对不同速率业务(不同扩频比)间仍具有正交性能的OVSF(可变扩频比正交码)多址码; (5)针对数据业务要求误码率低且实施性要求不高的特点,3G 中对数据业务采用了Turbo 码。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网络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传输层协议的是(C) A. IP B. ARP C. TCP D. RARP 2.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C) A. IP B. ARP C. HTTP D. RARP 3. 交换机和网桥运行在OSI模型的哪一层?(B)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4、将帧从除入站端口之外的所有端口发送出去被称为(B)。 A、过滤 B、泛洪 C、学习 D、指定端口 5、在交换式网络中采取(B)机制来防范环路的产生。 A、洪泛 B、STP协议 C、查MAC地址表 D、冗余备份 6、在普通用户模式下键入(A)命令,可以到特权模式。 A、enable B、conf t C、password D、hostname 7、以下哪个命令可以在特权模式下使用?(C) A、设置端口IP地址 B、配置特权模式加密口令 C、查看当前配置文件 D、修改主机名 8、当交换机掉电时,(A)中的内容将全部丢失。 A、DRAM B、NVRAM C、FlashROM D、ROM 9、在何种状态下可以为交换机改名(C)。 A、普通模式 B、特权模式 C、全局模式 D、接口模式 10、全局配置模式的提示符为(C)。 A、Switch# B、Switch> C、Switch(config)# D、Switch(config-vlan)# 11、哪一种技术可以把同一交换机的不同端口划分为不同的广播域?(D) A、存储转发交换 B、广播风暴

C、生成树协议 D、VLAN技术 12、在计算机网络中,网桥(B)。 A、不隔离冲突,也不隔离广播 B、只隔离冲突,但不隔离广播 C、既隔离冲突,也隔离广播 D、以上选项都不对 13、下面哪一种协议不属于内部路由协议?(D) A、RIP B、IGRP C、OSPF D、BGP 14、第一次配置路由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为(A)。 A、使用Console口本地配置 B、通过Web浏览器配置 C、使用AUX口远程配置 D、使用TELNET远程配置 15、下面哪条命令可以为serial0口设置时钟频率56kbps?(B) A、clockrate 56 B、clock rate 56000 C、set clockrate 56 D、serial0 clockrate 56000 16、在何种状态下可以为路由器改名(C)。 A、普通模式 B、特权模式 C、全局模式 D、接口模式 17、将配置保存到NVRAM中,其配置命令为(C)。 A、router#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B、router#copy startup-config TFTP C、router#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D、router>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18、下面哪一条命令是无效的?(A) A、router>show version B、router#show running-config C、router#show startup-config D、router(config)#show RAM 19、路由器1的S0/0口的IP地址如下图所示,请问下面哪条命令可以用于配置路由器2的S0/0口的IP地址?(B) A、router2(config-if)# ip address 172.16.17.1 255.255.255.0 B、router2(config-if)# ip address 172.16.17.1 255.255.252.0 C、router2(config-if)# ip address 172.16.17.1 255.255.255.252 D、router2(config-if)# ip address 172.16.16.0 255.255.25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