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贸易的弊端:

自由贸易的弊端:

自由贸易的弊端:
自由贸易的弊端:

自由贸易的弊端:

1 ?丧失一部分经济权利

自由贸易不仅使贸易商品,也使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变得更具流动性,且流动无序,使经济运行速度加快,这不仅增加了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使政府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中国综合国力及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还比较弱,在部分产业或行业的国际分工中仍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难以完全控制本国的生

产结构和经济局势,特别是中国现在作为世界的制造工厂”许多研究、开发和销售渠道并不掌握在手中。因此,中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限制和问题。因此,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贸易自由化更有利于发达国家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经济。而且在主要体现和反映发达国家利益的制度基础上进行自由贸易,我国的国家主权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因此中国要想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争得平等的权利,获得较好的国际发展环境,仍需要进行不懈的长期努力,以便能够在游戏规则和相关制度的制定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使中国能够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不断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

2 ?支付高昂的产业转移及调整成本

按自由贸易理论,一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专业化生产。那么,参与自由贸易的国家原来投资于绝对劣势和比较劣势产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就必须转移到新选择的产业中来,有些具有专用性的资产如生产设备则将被迫淘汰。对外开放以来,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中国已经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计划经济时代及改革开放初期所作出的一些投资成了巨大的沉淀成本,由于缺少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使之退出障碍非常大,且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其产业转移和调整的能力也较差。同时,由于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城市则出现了大量的下岗职工,他们再就业的能力比较差。因此,这种产业转移可能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无论是产业转移还是产业淘汰,作为国家范围的产业调整,中国付出的成本都将是巨大的。

3 ?某些行业或产业可能出现贫困化出口增长

我国大多数商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质量优势不足,如果进行自由贸易的话我国产品很容易占领国内外低端市场,但是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会丢失,高端市场才是最终的发展方向,国家必须对本国的高科技产业进行保护,否则国家竞争力会很容易被削弱。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技术水品和质量是最重要的。

保护贸易主义的发展趋势

规律性

(1) 它经常出现在这些时候:当一国经济比较落后或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当一国原有的

优势面临威胁或即将失去的时候;爆发战争期间。

(2) 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基本是交替进行的,而且自由主义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40

年代之前西方工业国都在实行贸易保护措施,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以后到19世纪70年

代各国主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70年代各国又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以后至60年代末实施自由贸易;70年代以后新的贸易主义政策又被各国逐渐采用。

(3) 谁变成强国谁就率先打破贸易保护而提出自由贸易。19世纪40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

由当时的强国英国率先提出和实施;20世纪40年代自由贸易政策由当时强大的美国率先提

出和实施。

(4) 世界经济处于增长和繁荣阶段易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世界经济面临或处于萧条阶段易实施贸易保护措施。

(5) 理论上自由主义占据霸主的地位时间较长,在现实中真正的贸易自由发生却很短暂。自由主义更多时候是宣传的口号,可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表达:自由贸易只是高高举起的旗帜,

但在这面旗帜下没有更多的国家跟从。

发展趋势

(1) 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贸易保护仍然是各国贸易政策的支撑点。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竞争的激烈会不断实施贸易保护。

(2) 保护的手段时而透明、极端化(关税、政治、军事等手段),时而隐蔽化(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

(3) 新的保护手段不断应势而生(各种技术和绿色壁垒)。

(4) 整体保护增强(更多贸易组织会不断出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