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常识

计算机常识

计算机常识
计算机常识

一.基本概念

1.CPU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控制单元、运算单元、存储单元和时序电路几个主要总分。

2.CPU的运算单元主要由算术逻辑部件、寄存器组和状态寄存器组成。

3.CPU的算术逻辑运算部件用来完成对二进制信息的定点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各种移位操作。4.CPU中的通用寄存器组用来保存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和运算的中间结果。

5.CPU的控制单元一般包括指令控制逻辑、时序控制逻辑、总线控制逻辑、中断控制逻辑等几个部分。6.CPU的指令控制逻辑负责完成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操作。

7.CPU的外频指的是CPU与主板芯片组、内存交换数据的频率。

8.CPU内部的时钟信号是由外部引入的,经内部的时钟倍频处理来提高时钟频率。

9.超线程技术在硬件方面需要主板北桥芯片的支持,主板对CPU的电源支持,此外还需要BIOS的支持。10.A TX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把串口、并口、鼠标和键盘甚至显卡、声卡、网卡等的接口做在主板上。11.芯片组是主板的核心部件,起着协调和控制数据在CPU、内存和各部件之间传输的作用。

12.目前较为流行的主板BIOS有Award BIOS、AMI BIOS 和Phoenix BIOS三个系列。

13.显示卡的主要组成部件有:显示芯片、RAMDAC、显示内存、BIOS、总线接口、VGA、DVI、TV 接口等。

14.显卡的基本性能指标有三项:最大分辨率、色深和刷新频率。

15.3D显卡的技术指标有:AGP纹理、三角形生成数量、像素填充率和纹理帖图量、支持的各种图形处理技术、32位色彩渲染、32位Z缓冲和支持的API。

16.LCD液晶显示器的基本参数有:点距、可视面积、最佳分辨率、亮度和对比度、响应时间、视角最大色彩数和接口标准。

17.液晶显示器的主要优点是:0辐射、低能耗、体积小、重量轻、重现图像精确、显示品质高和屏幕调节方便。

18.计算磁盘容量的公式是:磁盘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柱面×容量(字节数)/扇区。

19.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指磁头从初始磁道到达目标磁道所需的时间的平均值。

20.硬盘平均潜伏期是指寻道操作完成后等待数据所在扇区到达磁头下方的时间的平均值。

21.硬盘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时间。

22.音箱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功率、频响范围、灵敏度、信噪比、失真等几项。

23.按平板扫描仪的感光器件的不同可以分为电荷耦合器件和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两种。

24.扫描仪按使用场合可以分为平板式扫描仪、胶片扫描仪、滚筒式(鼓形)扫描仪、手持扫描仪等几类。25.数码相机的好坏可以由:分辨率、焦距、光圈与快门、白平衡调整、存储介质等几方面来衡量。26.CPU的主频由外频和倍频决定,在倍频锁定时可以通过提高外频实现超频

27.下列存储设备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缓存

28.主板上用于桥接CPU、内存及显卡的的芯片叫做北桥

29.主板上负责I/O及IDE等外设的控制的芯片叫做南桥芯片

30.通常主板上用于存放系统硬件参数的芯片叫做CMOS

31.目前电脑中的内存大致可分为flash ROM、RAM和Cache三类

32.图形加速卡的加速性能指的是加速卡上的GPU所能提供的图形计算能力

33.标准的VGA接口是15针连接器

34.划分硬盘档次的常用指标之一是单碟容量

35.按照声卡的接口类型可以分为ISA、PCI和CNR三种

36.电脑内部耗电量最大的是CPU,其次是主板和PCIE显卡

37.局域网中最基本的部件之一是网卡

38.作为两个网络设备之间传递信息的介质的基本构件是网线

39.按照扫描仪的扫描对象可以分为反射式和透射式

40.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取决于相机中的图像传感器芯片上的像素数

41.BIOS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缩写,是一组程序,它固化在主板上的一块FlashROM芯片上

42.在FA T16文件系统中单个分区的最大尺寸为2GB,单个硬盘的最大容量不能超过8.4 GB

43.接通微机电源后先由POST程序对系统中各个设备进行检查

44.用来保存VGA BIOS程序的是显卡BIOS ROM芯片

45.一个USB接口控制器可以支持127个设备的连接

46.IEEE1394接口最多可以支持63个设备的连接

47.内存芯片的封装技术中最为优秀的是CSP。

48.内存芯片的封装技术中最早的是DIP。

49.CSP内存芯片封装技术与BGA相比,同等空间下可将容量提高3倍。

50.硬盘的主引导记录的的物理地址是001扇区。

51.常说的光驱所谓倍速的速率是150 KB/s。

52.CD-ROM激光头所使用的激光波长约为780 nm.

53.DVD-ROM激光头所使用的激光波长约为640 nm.

54.全球总共划分为6个DVD系统播放软件区域。

55.A TX电源中PW_OK信号的作用:一是在+5V主电源正常后延迟数百毫秒形成CPU的复位信号;二是电力中断或关闭电源时在+5V电压下跌到4.75V的瞬间让CPU向硬盘发出磁头迅速归位的强制命令以保证硬盘的安全。

二.判断题

1.中断控制逻辑是用来控制中断处理的硬件逻辑还是软件逻辑吗?

2.CPU执行不同的指令所需的时间有可能不同吗?

3.CPU执行不同的指令所需的时间有可能相同吗?

4.主频相同的CPU的性能都一样吗?

5.通过BIOS设置程序设定的系统参数独立存放到哪里?

6.主板上每个IDE接口可以挂接几个IDE设备?

7.Celeron CeleronII Celeron II –T CeleronIII等CPU均为SOCKET 370架构,因此可以直接互换或升级吗?

8.显示器的点距是指显像管屏幕上相邻的两个颜色相同的萤光点之间的距离吗?

9.栅距是荫栅结构的显像管屏幕上相邻的两个颜色相同的荧光条之间的最短距离吗?

10.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也称作持续数据传输率?

11.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与持续数据传输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2.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远远大于内部数据传输率?

13.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的接口类型和高速缓存的容量大小有关?

14.光盘只有一个螺旋形光道,以分:秒:扇区的格式来标识扇区地址?

15.光盘的光道和磁道一样,但以分:秒:扇区的格式来标识扇区地址?

16.光盘和磁盘相似也划分为扇区,每扇区容量理论上可以是2N+11字节?

17.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是指从硬盘高速缓存与系统总线之间的数据传输率?。

18.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是指从硬盘磁头与系统总线之间的数据传输率。?

19.A TX电源中辅助电源正常工作后PS-ON信号为低电平时,主电源开始工作?

20.A TX电源中PW-OK信号与主电源的+5V电压输出正常与否有关吗?

三.名词解释题

1. 超线程技术---超线程技术可以简单理解为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虚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CPU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从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提高处理器的性能。

2. PCI总线--- PCI总线是一种不依附于任何实体处理器的局部总线,是在CPU和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并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协调上下数据的传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间缓冲器的设计,使总线与CPU及其时钟频率无关。

3. E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ROM,它使用电信号来进行擦除和重写。可方便地对其中信息升级,常用于存放系统程序和数据。

4. Flash Memory---闪速存储器亦即闪存,是EPROM、EEPROM的换代产品,具有存取速度快、体积小、密度高、成本低、抗震性

5. 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 双倍数据传输率SDRAM,是SDRAM的升级版本,SDRAM 只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传输指令、地址和数据,而DDR SDRAM 通过特殊电路时使得得它可以在时钟脉冲的上下沿都传送数据所以,以获得双倍的数据传输速率。

6. RDRAM---Rambus DRAM是Rambus公司开发的具有系统带宽、芯片到芯片接口设计的新型DRAM,它能在很高的频率范围内通过一个简单的总线传输数据。Rambus引入RISC技术,依靠的工作频率,通过减少每个周期的数据量来简化操作,通过上升沿、下降沿分别触发以加快数据的传输速率。

7. ECC---Error Check Correct错误检查与纠正,应用这种技术的内存不但具有数据错误检查的能力,还有数据错误纠正功能,它使用4位的冗余代码来检查8位数据的正确性,带有ECC功能的内存通常成本较高,且需要主板芯片组的支持。

8. SPD---Serial Presence Detece串行存在检测,是内存模块中的一个8脚256字节的EEPROM芯片,其中存放着内存模块的速度、工作频率、容量、工作电压、CAS、tAC 、SPD版本等信息,当内存的CMOS 参数设置为By SPD后,BIOS运行时,便会自动信息地按照读取的SPD值来设置内存的工作状态。

9. RAMDAC---Random Access Memory Digital/Analog Convertor随机存储器数字/模拟转换器,用于将显存中的数字信号转换成能够用于显示的模拟信号。

10. MTBF---连续无故障时间指的是设备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11. PRML---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 部分响应完全匹配技术,是将硬盘数据读取电路分成两段“操作流水线”,第一段将磁头读取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只选取部分“标准”的信号移交第二段继续处理,第二段将所接收到的信号与PRML芯片预置信号模型进行比对,然后选取差异最小的信号进行组合后输出以完成数据的读取过程。

12. 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 自我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用以监测磁头、磁盘、电机、、电路等硬盘部件,并由硬盘监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被监测对象的运行情况、历史记录和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超出安全值范围的情况时会自动发出警告信息,还可以自动降低硬盘的运行速度,把重要的数据文件转存到其它安全扇区,或其它存储设备上。

13.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常简称磁盘阵列是将多个磁盘存储设备按照一定的形式和方案组织起来,以获得比单个存储设备更高的速度、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大的存储能力。

14. 光驱的智能安全技术--- 是在光驱的固化软件(firmware)中集成特殊的指令程式以识别盘片上的划痕与裂纹,记录裂纹的生长情况,并以裂纹生长情况为依据调整转速,从而杜绝爆盘现象的发生。

15. 光驱的双动态抗震悬吊系统---为了有效地吸收主轴电机高速旋转时产生的震动,有些光驱使用两个抗震动装置与动态阻尼器,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光驱在高速转动时的震动,有利于保持光盘的平衡性和保护主轴电机,从而提高光驱寿命。

16. 光驱的自动平衡系统---实际上就是在光驱托盘下配置一副钢珠轴承,当光盘出现振动时,钢珠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跑到质量较轻的部分起到平衡作用,从而保持光盘始终水平转动,这样使得光驱的读盘能力得到了提高。ABS自动平衡系统对于那些盘片不平整的光盘和密度不均匀的光盘有比较好的读盘效果。17. (声卡的)采样频率---指每秒钟对音频信号的采样次数,单位时间内采样的次数越多(即采样频率超高)数字信号就越接近原声。采样频率只要达到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就能精确描述被采样的信号。

18. (声卡的)采样位数---指每个采样点所代表音频信号的二进制位数,一般说来采样位数越高,声音就越清晰,当然形成的数据文件也越庞大。

19. (声卡的)复音数---波表支持MIDI乐曲一秒钟内能发出的最大声音数目称为复音数,复音数值越大音效就越逼真。

20. (声卡的)Wave音效---Wave音效是由声卡的ADC和DAC来合成的模拟音频信号经ADC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以Wave格式形成声音文件,反之Wave音效可以逼真地模拟出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效果。

四.简述题

1.简述微机配置的一般原则

答:从(1)配置与用途相适应

(2)整体配置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3)兼容性和可扩充性

(4)性能价格比

(5)售后服务等五个方面来简述

2.简述BIOS的功能和作用

答:从(1)BIOS中断调用

(2)BIOS系统设置程序

(3)POST上电自检

(4)BIOS系统启动自举程序四方面简述

3.简述USB接口的特点

答:从(1)热即插即用

(2)传输带宽高

(3)以级联方式支持多设备连接

(4)可为USB设备供电四方面简述

4.简述Serial ATA相对于Parallel A TA的优点

答:从(1)提高了传输速率

(2)高度简化接口和连线

(3)点对点的连线模式三方面简述

5.简述主板选用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答:从(1)注重功能和稳定性

(2)注意对芯片组的选择

(3)注意主板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4)注意价格和售后服务四方面简述

6.简述主板常见的三大类故障

答:从(1)设置故障

(2)兼容故障

(3)接口故障三方面简述

7.简述目前常用的主板结构有哪两大类

答:从(1)A TX主板

(2)Micro A TX两方面简述

8.简述A TX电源中PW-OK信号的两大功能

答:从(1)开机复位信号的产生

(2)关机时强制磁头归位两方面简述

9.简述扫描仪的分辨率

答:从(1)光学分辨率

(2)插补分辨率

(3)机械分辨率三方面简述

10.简述扫描仪的扫描密度与动态范围

答:从(1)什么是扫描密度

(2)什么是动态范围两方面简述

五.计算题

1.掌握CRT显示器的视频带宽、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和刷新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视频带宽=1.35×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刷新频率

2.掌握硬盘的实际容量的计算公式:

硬盘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柱面×容量/扇区

3.学会如何计算显卡上的显存在2D、3D工作状态下的最小值,?

当显卡在3D显示时

显存容量≥2(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色深字节数) +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Z缓冲字节数当显卡在2D显示时

显存容量≥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色深字节数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06年事业单位招考专业知识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试题答案附后 (一)单选题(选择最佳答案) 5.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被选中的文件或文件夹会__b_____。 A.加框显示B.反像显示 C.加亮显示D.闪烁显示 23.一张1.44M容量软盘,大约可存储_____a_______个中文字。 A.72万B.144万 C.14万D.720万 24.对3寸软盘进行写保护应将_________b_____。 A.封上写保护口B.将写保护口留空 C.在盘面贴上用户标签D.改变磁盘的容量 31.计算机存储器的容量以字节为单位。一个字节由___b___个二进制位组成。 A.1 B.2 C.8 D.16 44.在Access97的表中,通常称一个表列为______b___。 A.1个记录B.1个字段 C.1个表页D.1个关系 51.在拨号入网时,当线路接通后MODEM会发出声音,称为_____c____。 A.电铃声B.开机声 C.握手声D.电波声 (二)多选题 1.在Windows98中,以下关于剪贴板的描述,正确的有__acd______。 A.关闭Windows98后,剪贴板中的内容将消失 B.各次剪切或复制到剪贴板的内容,将导致剪贴板的内容越积越多 C.剪贴板的内容可以粘贴到多个不同的应用程序中 D.剪贴板中只保存有最后一次剪切或复制的内容 2.Windows98的桌面上一般包含有下列元素______acd______。 A.开始按钮B.显示器屏幕 C.快捷图标D.任务栏 3.在资源管理器中,查找文件的方式有_____bcd_______。 A.按照建立文件的操作者姓名 B.按需要查找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 C.按照文件最后的修改日期 D.按高级方式查找(可以给出需要查找文件的某些特征、状况) 4.如果在桌面上打开了多个窗口,使其中一个窗口变为当前窗口,可以____abd_____。A.单击位于任务栏中对应的任务按钮 B.将光标移到非当前窗口的可见部分,单击鼠标的右键 C.在桌面的背景部分双击鼠标左键 D.将光标移到非当前窗口的可见部分,单击鼠标的左键 5.当前常见的序号码有_____cd________。 A.五笔字型码B.表形码

计算机网络常用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实验指导书_lly 实验三、计算机网络常用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1.实验目的 ●在Windows 2003下进行DNS服务器的配置 ●在Windows 2003下进行DHCP服务器的配置 ●在Windows XP下进行FTP服务器的配置 ●在Windwos XP下进行代理服务器的配置 2.实验环境 ●PC个人计算机一台 ●Windows 2003和Windows XP两个操作系统 3.实验步骤及内容 内容一:DNS服务器的配置 【示例】某页面服务器(或称网站)的网址为“https://www.doczj.com/doc/8713528126.html,”,其对应的IP地址为“192.168.0.100”。如何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中配置DNS服务器? 【解析】 DNS服务器的配置主要是两方面的配置:创建正向搜索区域,即根据域名“https://www.doczj.com/doc/8713528126.html,”解析IP地址“192.168.0.100”;创建反向搜索区域,即根据IP地址解析域名,即根据IP地址“192.168.0.100”解析出“https://www.doczj.com/doc/8713528126.html,”。本实验内容主要是创建正向搜索区域。 【步骤】 1)在Windows 2003下进行DNS服务器的安装 单击“开始”——〉“控制面板”——〉“添加或者删除程序”。单击“添加或者删除Windows 组件”,在“组件”列表中,单击“网络服务”,然后单击“详细信息”按钮。选中“域名系统”复选框(注:也可以全部选中)。如图3-1所示。

单击“网 络服务” 图3-1 安装DNS服务器 2)在Windows 2003下进行DNS服务器的配置 启动DNS服务管理器,创建域名服务器。单击“开始”——〉“程序”——〉“管理工具”——〉“DNS”选项。弹出一个对话框,如图3-2所示,在域名服务管理器的主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用户的新服务器并选择“配置服务器”,出现“配置DNS服务器向导”对话框。 图3-2 启动DNS服务器 3)创建一个域“https://www.doczj.com/doc/8713528126.html,” 如图3-3所示,为BBS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创建一个新的域“https://www.doczj.com/doc/8713528126.html,”。

校园计算机网络接入协议范本

正文: 校园计算机网络接入协议 校园计算机网络接入协议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为了有效管理_________大学校园网,保证校园网的安全和可靠运行,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甲方和乙方特签定以下协议: 1._________大学校园网的主要目的是为全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在“校园网络化”的基础上,实现“办公自动化、教育信息化”。因此,乙方不得利用校园网从事有任何商业目的的活动。未经甲方和有关部门的批准,乙方不得利用校园网提供的接入服务开办有商业目的的个人网站。甲方鼓励和支持有内容和技术保障的用户经过甲方和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后,开办与教学、科研有关的网站。但不得在网页上链接任何广告和其它含有广告链接的网页。 2.乙方所在位置的接入设备属入国有财产,乙方有义务保证接入设备的安全和完好,不能随意对其进行移动、更换和破坏。在对房间进行装修和其它可能对接入设备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并在甲方的指导下,采取相关措施以保证接入设备的安全和不被损坏。在接入设备出现故障时,乙方不能擅自拆卸和维修,应及时向甲方报告。否则,乙方必须承担更换接入设备的成本和维修费用。 3.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供相关的个人消息,并保证所供信息真实、有效。甲方必须为乙方的个人信息保密,并有义务在必要时,依法向国家有关机关提供乙方的个人信息。 4.甲方必须对乙方提供校园网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并利用多种方式公布相关的技术和技术参数。甲方接受乙方的电话和电子邮件的技术咨询。甲方保留根据校园网建设情况,对已经采用的技术参数进行必要更改的权利。甲方

在更改技术参数时,必须利用多种方式公布新的技术参数,接受乙方电话和电子邮件的咨询,但恕不向乙方个人专门通知。 5.乙方应按时缴纳有关费用。甲方恕不对欠费用户专门通知,并保留对欠费用户停止服务的权利。对已欠费的用户,在缴清所欠费用后,才能重新获得服务。对于长期欠费的用户,甲方将收回其所占用的网络资源。 6.乙方不得通过校园网浏览非法网站。乙方在使用校园网的电子邮件服务器收到非法电子邮件时(不包括其它服务商提供的电子邮件服务),应保留原始记录,并及时向甲方报告,由甲方提取相关数据。提倡网络文明,乙方不得利用校园网复制、传播不文明的内容,不得对他人进行诽谤和攻击,发泄对他人的不满。乙方在受到他人诽谤和攻击时,应及时向甲方报告,不得利用校园网进行的报复。甲方将永久终止向乙方提供校园网服务,对情节严重者,将提交国家有关部门处理。 7.乙方必须保证所接入的计算机里没有存储涉及保密内容的信息,甲方不对乙方接入计算机里面的信息安全负责。甲方提倡存储有技术秘密、学生成绩、有重要商业价值的信息、重要个人信息等内容的计算机不接入校园网,甲方提倡乙方对已经接入校园网的个人计算机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以保证计算机的信息安全。 8.乙方必须妥善保管甲方提供的用户名、密码等等。由于乙方保管不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甲方概不负责。乙方忘记有关密码后,必须携带有效证件和有关凭证,到甲方所在地填写有关表格后,由甲方重新设置密码。甲方概不接受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提出的更改密码的申请。 9.在乙方已经交纳费用的服务期限以内,由于乙方违反有关规定,甲方需要终止对其服务时,甲方概不返还乙方还没有消费的费用,但可以视情况,冲抵其它费用。在此情况下,甲方将有关决定通知到乙方个人,并记入有关档案。 10.乙方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宣扬封建迷信、淫

计算机网络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 1、网络设计三大系列国际标准及其特点: ITU-T(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关注城域网物理层的定义; 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标准关注局域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IETF(国际因特网工程组)标准注重数据链路层以上的规范。 2、简要说明网络系统集成的主要任务 系统集成工作的目的是以先进的技术、适当的产品、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用户设计并实施满足业务和管理需要的网络系统。 系统集成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两项,即方案的精心设计和系统的高效实施。(1)方案设计是系统集成项目的首要任务,只有在方案设计中正确选择了技术和相应的性能价格比高的产品,所设计的方案才能在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用户选中。同时,高质量的方案设计也是后续技术性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如果设计方案有较大的漏洞,此方案即使选中的话,项目实施阶段也会因此而受到相当大的影响。精心设计网络系统方案,是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也是对用户项目负责精神的体现。 (2)系统的高效实施是系统集成工作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系统实施是把方案上的文字、图表、设备清单等落实到具体的系统中,以实物形式呈现给用户,并进行完善的集成调试和相应的开发工作,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实现系统的设计功能,完成系统的设计目标。设备供货、安装调试、软件开发及售后服务是系统实施的重要环节。系统实施的成功与否和效率高低是衡量集成公司的实力强弱和系统集成工程师的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成功实施后的网络系统是系统

集成工作成果的体现,是前期所做的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 3、制定网络标准的目的 (1)保障硬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 (2)保证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 (3)保障不同产品、服务达到公认的规定品质; (4)保护标准制定者的利益; (5)降低系统集成商和用户的成本。 4、联网的三个基本特征: (1)互联网特征,联网的物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 (2)识别与通信特征,“物体”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功能。 (3)智能化特征,网络系统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怎样解决网络系统中大问题的复杂性…… 解:网络规模越大,涉及的约束条件越多,所耗费的资源也会越多。问题的大小与复杂性直接相关。例如,对以太局域网来说,100个用户的网络设计是一个小问题,而10万个用户的城域以太网设计则是一个大问题。 笛卡尔《方法论》:将大问题分解为多个规模适当的小问题,然后再进行解决。有些问题需要采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解决。 网络工程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广度优先好还是深度优先好? 解:先开始时进行广度优先,当有一定积累沉淀后在广度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挖掘选择一项自己最好的来突破发展,即深度优先。 这里的广度优先应该是指网络工程师对专业知识的广泛了解并掌握,而深度优

计算机网络意义

人类的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给文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量。20世纪后半叶科技发展的一个突出成就就是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人类的文化,为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从本质上引起了一场文化的革命,促使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形成。网络对于文化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们研究和认识网络文化首先应该弄明白的问题。 一、网络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媒介 1.网络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人类文化的载体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国古代曾用过竹简、帛等作为文化载体,引起文化载体最伟大最深刻变革的是纸的发明,它使人类的文化载体发生了质的飞跃。迄今为止,纸仍然是保存展现文化的最常用最便捷的载体。信息网络的出现,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文化载体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2. 网络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网络对于信息的转输功能,也是网络的基本功能之一,网络的这一功能,使之成为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报纸是纸质媒体,广播、电视是声像媒体,网络被称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介。在信息网络中,信息资源的传输过程,就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过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2007年1月23日下午发布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37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网民总人数一年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这说明互联网已经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成为现在媒介的重要一员。 二、网络作为文化的物质基础延伸了文化的主体功能 1.网络文化的物质基础。网络文化是网络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网络能够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能够促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由网络自身的功能特征所决定的。 作为网络文化形成基础的信息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发展和密切结合的产物,它主要由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通信设备和信息资源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2.网络延伸了文化的主体功能。文化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在人类生理基础上的精神创造。信息网络所具有的信息加工处理功能,使它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创造的意义,计算机输出端输出的文化信息是加工处理过的文化信息。 三、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INTERNET CUITURE)又称赛博文化(CYBERPACE CUITURE)或信息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数字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人化现实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 1.网络文化的产生。1962年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实验室将两台笨重的电脑用一根5米长的电缆连接起来,意味着计算机网络的诞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规划署建立了ARPA网,使研究人员能够共享远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形成了网络的雏形。ARPA 网通过不断的发展成为今天的因特网。今日的网络,不仅结合了科技,更连接了人类、组织和社会,这表明网络不仅是技术的存在,更是文化的存在。技术有其文化的属性和功能,互联网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文化模式,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新的网络文化已经在形成、在开始浸润整个社会。 2. 网络文化的界定。网络文化的界定主要有两种切入方法: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和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前者主要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强调由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文化传播方式上对传统文化范式的革命,认为一种新的文化样式产生了。后者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切入,注重网络的思想性特点,强调网络内容构成的文化属性,认为文化内容发生了变迁、文化模式发生了转型。

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

应用层: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分配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 地址,给用户或者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作中央管理的手段。实现即插即用连网。 ·BOOTP (BOOTstrapProtocol)引导程序协议/自举协议,使用UDP来使一个无盘工作站自动获取配置信息。静态的配置协议 DNS (Domain Name System)域名解析<端口号53>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端口号21>减少或消除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的不兼容性。 ·Gopher(The Internet Gopher Protocol)网际Gopher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端口号80>,面向事务的应用层协议。 ·IMAP4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4) Internet信息访问协议的第4版本 ·IRC(Internet Relay Chat )网络聊天协议 ·NNTP(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XMPP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用于接受邮件。 ·SIP()信令控制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端口号25>用于发送邮件。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SH(Secure Shell)安全外壳协议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端口号23>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RFC-1831)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RTCP(RTP Control Protocol)RTP 控制协议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安全传输层协议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GTP通用数据传输平台

计算机网络-实验6-网络搭建

实验6:简单网络组建及配置 1.实验目的 1)了解网络建设的相关过程,通过分析用户需求,结合自己掌握到的网络知 识,规划设计网络实施方案。 2)掌握基本的网络设备运行原理和配置技术。 3)独立完成一个简单校园网的基本建设、配置工作,并能发现、分析并解决 简单的网络问题。 4)理论结合实践,深刻理解网络运行原理和相关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和应用 技巧。 5)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索和研究,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2.实验环境 接入Internet的实验主机; Windows xp或Windows7/8; 网络模拟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6.2。 3.实验内容 (1)实验项目 某职业技术学校决定新建校园网,网络规划设计师已经完成了该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部分具体项目规划和设计还没有完成;请你根据所学到的网络知识帮助该网络规划设计师完成剩余的工作内容,并承担整个项目的实施建设工作。 如图 6-1 所示,该网络拓扑采用通用的三层架构设计,分别为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汇聚层、核心层均采用了冗余链路设计,防止单点故障影响到系统的核心服务。校园网通过购买的ISP服务同 Internet互联,通过有限的公网 IP 地址,利用地址翻译技术(NAT)提供对 Inter net的访问服务支持;通过端口映射技术提供对学校WEB、数据等服务器的外部访问支持。校园网出口布置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同时提供了VPN访问支持。

图6-1 (2)实验需求 如图6-1所示,在不考虑对外服务(即校园网用户访问Internet和Interne t用户访问校园对外服务器)及冗余链路的前提下,请按用户需求设计出该校园网的局域网部署规划设计,并最终完成各相关区域的各设备连通任务。 用户的相关需求如下,请给出具体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 ①校园中心机房存放网络核心设备、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等相关服务器,服务器数量在10台以内,未来可扩展到20台。对全部校园网用户开放,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支持。 ②办公区教师和校领导办公区,存放日常办公设备和相关耗材;目前用户数量80左右,未来可以扩展到200;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禁止宿舍区用户访问该区资源,允许教学区用户访问该区资源。 ③教学区提供各教学设备网络连接支持。目前,需联网的有线设备数为1 20,未来可扩展到240。 ④宿舍区提供学生上网服务。目前,用户共计700人,未来可扩展到10 00人。

计算机网络对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对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流转的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生活、娱乐、工作,计算机网络无处不在。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与老百姓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和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计算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大重要工具。 首先网络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的一些有利影响中教育方式影响最为巨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也应运而生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凭借其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为更多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消除城乡地区在教育质量和内容上的差别。农村的学生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高质量的教育。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受教育方式。使得距离不再成为限制教育的深入发展的枷锁,使得学生学习的视野不断开阔。知识的选择面不断拓宽 其次,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实现了世界范围内信息的传播与分享。传统的家庭通讯方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电话、手机外上网已成为新的家庭通讯时尚。人们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听到声音同时还可以清晰的看到对方缩小了彼此的距离。全球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地球村。在资源共享方面,计算机网络使距离的障碍得到了消除。人们通过

计算机网络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新最前沿的咨询。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发展,其中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网络成瘾症。随着网络电脑不断地深入到千家万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心理疾病。一份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美国心理学会曾对469名长时间上网的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网民中有6%的人患有网络中毒症。而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形成、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迅速攀升,网络成瘾症的危害性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加强青少年对互联网的理解和认识成为重中之重。此外,网络信息监管,文明上网,网络信息污染等问题同样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对于现代人类社会不异于是一把双刃剑。而其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真正在于我们如何运用,把握一个度最为关键,对其有正确地利用,才能真正地为社会发展所服务,才能真正对社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英语系2班 章欢

计算机网络(网络服务配置)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课实验报告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网络服务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2. 掌握DNS的配置,理解DNS工作原理; 3. 掌握DHCP服务器和客户的配置,理解动态地址分配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容 1?构建网络环境,要求1-2台服务器,1-2台客户机,例如:1台DNS服务器,1台Web FTP服务器,1台客户机; 2. 完成基于Windows Server系统IIS的Web服务器的配置,实现远程客户机对该服务器的访问; 3. 完成基于Windows Server系统IIS的FTP服务器的配置,实现远程客户机对FTP服务器的访问; 4. 完成基于Windows Server系统的DNS服务器的配置,以及客户机的相关DNS设置,以实现能够利用域名来访问IIS中配置的站点; 5. 完成基于Windows server系统的DHCP服务器配置,以及待分配地址的客户机设置,实现单个网络IP地址的动态分配; 三、设计与实现过程 1 Web服务器

1打开控制面板里的”nternet 服务管理器” 2.在”默认WEB 站点”中新建一个站点

Web处点创建口导凶 leb站点说明 Web站直说明I用于帮肋首理员识别站点。 輸入leb 站点的说明. 说明Q〕: 〈上一步迦|下一步? >|职消I ewRe x

3?在之前创建的文件夹中添加一个HTML 文件。文件容如下图所示

? test 4?通过IE 浏览器打开我们建立的站点网页 1-5.创建虚拟站点(XDead ) 圧也目录MeThg 垃曲百拿別名 曲T 財陋均自臺T-茴矩昭訪恣陌,用耒底虧I 石 环同干麻借比Yeb 恭罚目詩冇趣同匪5声° 砖臣与定汞-Bhr 卩和,列? 别若?; 仏汕 <■上1出址11 fl 古|星 q 取旳 I 目录与WEB 站点文件夹一致 4牛对蛊 [詢字节 I 旦我的輕 -ID1 ^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汇总

RFC(Reque st For Comments)意为“请求评论”,通常,当某专家提出新的标准或协议,就在RFC上发表,意为征求外界意见,大家可以在其基础上修改与补充,所以RFC编号越大说明越新,RFC包含了因特网几乎所有资料。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 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交换”(switching)的含义就是转接——把一条电话线转接到另一条电话线,使它们连通起来。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 ?通信 ?释放连接 电路交换传送数据效率较低 报文交换 采用储存转发的方式 不需要建立连接 随时发送,但要加上双方地址信息 所经路径可不同 发送与接收顺序可不同 似日常生活中的邮寄 分组交换 由于报文大小可以不一致,影响通 信效率。分组交换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 (bit/s)。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计算机网络实验六rip路由协议配置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同组人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 《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验指导书 掌握RIP 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诊断方法。 二、实验任务 1、配置RIP 动态路由协议,使得3 台Cisco 路由器模拟远程网络互联。 2、对运行中的RIP 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诊断。 三、实验设备 Cisco 路由器3 台,带有网卡的工作站PC2 台,控制台电缆一条,交叉线、V35 线若干。 四、实验环境 五、实验步骤 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3 台路由器、两台工作站PC ,分别点击各路由器,打开其配置窗口,关闭电源,分别加入一个2 口同异步串口网络模块(WIC-2T ),重新打开电源。然后,用交叉线(Copper Cross-Over )按图6-1(其中静态路由区域)所示分别连接路由器和各工作站PC ,用DTE 或DCE 串口线缆连接各路由器(router0 router1),注意按图中所示接口连接(S0/0 为DCE ,S0/1 为DTE )。 2、分别点击工作站PC1、PC3,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 )项,选择运行IP 设置(IP Configuration ),设置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分别为 PC1 PC3 3、点击路由器R1,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 )项,输入命令对路由器配置如下: 点击路由器R2,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 )项,输入命令对路由器配………… ……… …… ………… …装… …… ……… … …… … …… … …… 订 …… … …… … …… … …… … …… … …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一).wps

[转载]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一) 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 A)ARPA网 B)IBM网 C)Internet D)Intranet 分析:答案(C)。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将若干个计算机局域网互联起来,形成规模更大的网络,这样就解决了局域网的处理范围太小的问题,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ISO OSI RM)促进了网络互联的发展与完善。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全球范围内的Internet网,答案C正确。 2、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 A)数据处理 B)信息传输与数据处理 C)文献查询 D)资源共享与信息传输 分析:答案(D)。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若干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相互之间可以传输信息和资源共享,而每台计算机又能独立完成自身的处理工作。 3、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运算速度快 B)运算精度高 C)存储容量大 D)资源共享 分析:答案(D)。资源共享指的是网上用户能部分成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及数据资源),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4、在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中“会话层”属第几层()。 A)1 B)3 C)5 D)7

分析:答案(C)。在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为:第一层:物理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第五层:会话层。第六层:表示层。第七层:应用层。所以应选C项。 5、在计算机网络中,服务器提供的共享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件和()资源。 分析:答案:信息。网络服务器提供的共享资源主要是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 6、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是()。 分析:答案:传输层。传输层的目的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细节。 7、局域网的网络软件主要包括()。 A)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B)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C)网络传输协议和网络应用软件 D)工作站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分析:答案(B)。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三部分。所以答案B正确。 8、下列操作系统中,()不是网络操作系统。 A)OS/2 B)DOS C)Netware D)Windows NT 分析:答案(B)。DOS是磁盘操作系统的简写,是一个单用户的操作系统,不具备网络管理的功能。 9、拥有计算机并以拨号方式接入网络的用户需要使用()。

计算机网络实验六rip路由协议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六r i p 路由协议配置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同组人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 《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验指导书 掌握RIP 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诊断方法。 二、实验任务 1、配置RIP 动态路由协议,使得3 台Cisco 路由器模拟远程网络互联。 2、对运行中的RIP 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诊断。 三、实验设备 Cisco 路由器 3 台,带有网卡的工作站PC2 台,控制台电缆一条,交叉线、V35 线若干。 四、实验环境 五、实验步骤 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3 台路由器、两台工作站PC ,分别点击各路由器,打开其配置窗口,关闭电源,分别加入一个2 口同异步串口 网络模块(WIC-2T ),重新打开电源。然后,用交叉线(Copper Cross-Over )按图6-1(其中静态路由区域)所示分别连接路由器和各工作站PC ,用DTE 或DCE 串口线…………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缆连接各路由器(router0 router1),注意按图中所示接口连接(S0/0 为DCE, S0/1 为DTE)。 2、分别点击工作站PC1、PC3,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 运行IP 设置(IP Configuration),设置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分别为 PC1:/24 gw: PC3:/24 gw: 3、点击路由器R1,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项,输入命令对路 由器配置如下: 点击路由器R2,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项,输入命令对路由器配 置如下: 同理对R3 进行相应的配置: 4、测试工作站PC 间的连通性。 从PC1 到PC3:PC>ping (不通) 5、设置RIP 动态路由 接前述实验,继续对路由器R1 配置如下: 同理,在路由器R2、R3 上做相应的配置: 6、在路由器R1 上输入show ip route 命令观察路由信息,可以看到增加的RIP 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090500) 专门化方向: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产品营销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基本学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能力,从事中小型计算机网络设计与搭建、计算机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网络综合布线现场施工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计算机及网络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能力;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7)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8)具有规范操作、安全操作、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意识。 2.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2) (1)行业通用能力: ①具有正确、快速的文字录入能力; ②具有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③具备按照具体要求运用OFFICE软件制作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的能力; ④具备计算机组装、软件安装、常见硬软件故障排除能力; ⑤具有网络综合布线施工图绘制、现场布线及测试能力; ⑥具有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 ⑦具有小型应用程序的编制能力; ⑧具有平面图像处理能力。 (2)职业特定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方向: ①能够安装、维护网络操作系统; ②能够编写网络管理日志; ③能够处理常见网络故障; ④能够组建中小型计算机网络; ⑤能够配置网络相关设备及各类服务器; ⑥能够进行规范的中小型网络综合布线; ⑦能够根据要求进行图像处理; ⑧能够按照客户要求使用网页设计工具、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功能丰富、界面美观的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 网络产品营销方向 ①能组装计算机硬件; ②能安装和使用主要防病毒软件和软件防火墙; ③能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④能安装和配置计算机外设; ⑤能诊断和排除计算机常见的软、硬件故障; ⑥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计算机与互联网的连接; ⑦能够说出主流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性能、用途; ⑧能够分析客户心理,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 ⑨能够在网上进行商品营销。 (3)跨行业职业能力: ①具有岗位应变的能力; ②具有组织、策划、沟通、执行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1. 网络层次划分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3. IP地址 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5. ARP/RARP协议 6. 路由选择协议 7. TCP/IP协议 8. UDP协议 9. DNS协议 10. NAT协议 11. DHCP协议 12. HTTP协议 13. 一个举例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1. 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X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与作用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与作用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将众多个人电脑编织在一起,共享资源,相互通讯,无障碍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新的教学观念奠定了现实的基础。而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也便成为当今比较时行的研究话题,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 一、什么是网络教学 所谓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具体地说,主要由电子网络教室构成,配合优秀的教学课件或教育信息网络,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形态。它克服了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计算机仍是教师教的工具,学生的操作、尝试、参与面不广、难以因材施教等缺点。而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其特有的人机交互功能和综合文字、表格、图形、图像、动画的能力,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新颖的开放的教学环境,使之更有效地实现和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网络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能够用声音、文字、图像、影像立体的表现形式,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学生既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文字材料,也可以听取声音材料,还可以观看二维或三维的静止或活动的图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多种媒体形式的刺激,增强学生知识的获取。 (一)、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起点、学习任务的难度、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乃至学习的过程都是由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自主选择的,消除了传统教育中的固定学习内容、程序化学习步骤的限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按照自己的需要去组织学习,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2.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控制 网络教学条件下,网上的信息资源都是可控的。原来的各种单向媒体变成了可自由控制的互动媒体,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对声音、录像、电影、动画这些媒体进行播放、停止、重复、倒播,甚至改变播放速度的控制。还可以对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解、加工、改造、转换等。在这一系列的自主控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清华)讲课稿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或共享设备互联起来,并配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及信息交换方式等),使之实现资源共享、互相通信和分布式处理的整个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硬件资源共享 (2)软件资源共享 (3)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构成:资源子网(软件资源和数据源);通信子网(数据通信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雏形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中期,多个主计算机通过线路互联的初期计算机网络。(ARPA网出现)(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标准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出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网络互连标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中期,千兆位多媒体智能化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构成:通信子网(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资源子网(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中各计算机节点连接的形式和方法。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基本) 环型拓扑(基本) 总线型拓扑(基本) 树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的变种) 混合型拓扑 网型拓扑 蜂窝状拓扑 星型拓扑结构的各节点间相互独立,每个节点均以一条单独的线路与中央结点相连。星型拓扑结构的中心结点是由交换机来承担的。 星型拓扑结构的优点: 1控制简单 2容易实现故障诊断和隔离 3方便服务 4网络的扩展容易。 星型拓扑结构的缺点: 1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大 2过分依赖中心节点 3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少 环型拓扑结构由网络中若干中继器使用电缆通过点到点的链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每个站对环的使用权平等,都以同样的速度串行地沿着一个方向在各节点间传输数据。 环型拓扑结构的优点: 1电缆长度短 2改变工作站数量只需简单连接

计算机网络部分课后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次作业 P62 1、2、3 2013/9/24 1.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明想“协议”的基本含义,并说明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 “语义”与“时序”的含义与关系。 答:协议就是一组控制数据交互过程的通信规则。例如我们要向国际会议投稿,那么就必须严格地按照英文的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来书写论文。 语义: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意义。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什么样的相应。 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 时序:时序是对时间发生顺序的详细说明。 语义表示要做什么,语法表示要怎么做,时序表示做的顺序。 2.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 答: (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的功能是采取硬件或者是软件技术来实现的,它只需要知道通过与低层的借口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 (2)灵活性好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适当的技术来实现,例如某一层的实现技术发生了变化,用硬件代替了软件,只要这一层的功能与借口保持不变,实现技术的变化都不会对其他各层以及整个系统的工作产生影响。 (3)易于实现和标准化 由于采取了规范的层次结构去组织网络功能与协议,因此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复杂的通信过程,划分为有序的连续动作与有序的交互过程,有利于将网络复杂的通信工作工程过程化解为一系列可以控制和实现的功能模块,使得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变得易于设计、实现和标准化。 3.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 (1)网中各主机都具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主机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主机内相邻层之间通过借口通信。 (4)每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主机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同等层之间的通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