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梦的历史内涵

中国梦的历史内涵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

一、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并且强调了中国梦的实现道路,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艰辛和充满希望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国梦经历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中华民族的今天”,也将迎来“中华民族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对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作了总结:“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这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中国梦的历史主线。

二、中国梦的历史内涵

(一)中国梦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国人民在追求中国梦过程中虽然有艰辛的历史经历,但却有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信念。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国家战乱、人民备受奴役、生活饥寒交迫是当时的历史状况。从那时起,改变中华民族备受屈辱的命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回顾历史,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

(二)中国梦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没有捷径可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把远大理想转化为一项又一项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分步实施、分阶段完成,才能在不断取得新的

成就基础上,沿着正确的道路抵达胜利的彼岸。改革开放以来,党在不断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条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伟大成就,但要把中国梦最终变为美好现实,仍要面对许多新的困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三)中国梦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追求理想的美好愿望,纵有艰难险阻,也不懈追求,唯心中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终有实现的一天。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把事物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开拓前进的发展过程,并且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党的十八大郑重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战略目标向世人勾画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