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试题分析)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试题分析)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试题分析)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试题分析)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庄子在《秋水》中用“曲士”作比喻,是为了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

A.空间的限制

B.时间的限制

C.先天素质的限制

D.后天教育的限制

试题难度:易;

分析:参看教材5页第二段。考核的是庄子《秋水》中的重点段落的理解。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段话说的是人的认识都要受到生活的环境,时代,所受教育的束缚,都是有局限的。

答案:D;

2.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文明国家的这种罪恶的渊薮”指的是

A.商业利益

B.猪栏理想

C.战争妖魔

D.社会贫困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参看教材42页第三段。考核对课文阅读的熟练程度。

“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厌恶的军事制度。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的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鄙夷不屑。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出于误会;光是骨髓就可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的这种罪恶的渊薮,应当尽快加以消灭。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答案:C;

3.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如果你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就表明

A.对方的见解是错误的

B.双方的看法都是对的

C.自己的看法没有充分理由

D.自我优越感过于强烈

试题难度:易;

分析:参看教材46页第二段。考核考生对课文阅读的熟练程度。课文从三个方面阐述避免愚蠢见解的方法:科学的认知态度;听取不同意见;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如果你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就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的理由。”

答案;C;

4.《垓下之围》的“太史公曰”中,肯定项羽历史功绩的语句是

A.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B.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C.放逐义帝而自立

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参看教材67页《提示》。《垓下之围》的“太史公曰”对项羽做盖棺定论,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重大历史功绩,又批评了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答案:B;

5.《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形象特点之一是

A.从容镇定

B.博闻强记

C.宽厚谦和

D.嫉恶如仇

试题难度:易;

分析:参看教材75页《提示》,掌握张巡,许远,南霁云各自的性格特征;

答案:D.

6.下列散文作品中,作者对地理背景将错就错,借以抒写自己怀抱的是

A.《前赤壁赋》

B.《西湖七月半》

C.《都江堰》

D.《我与地坛》

试题难度:难;

分析:参看教材85页《注释》1;这道题有些偏。考核考生对课文时代背景的掌握。四篇文章对涉及到地理背景问题。西湖,都江堰,地坛都是实写,而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发生的地点并不是苏轼游历黄州赤鼻矶。

答案:A;

7.下列《先妣事略》的语句中,表现母亲俭朴特点的是

A.入城,则缉垆,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B.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C.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D.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参看教材《先妣事略》全文。考核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审题的能力。

答案:C;

8.《马伶传》中,马伶“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的目的是

A.另谋高就

B.依附权贵

C.深入生活

D.寻求庇护

试题难度:易;

分析:参看教材97页《提示》。考核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答案:C;

9.《秋夜》一文出自鲁迅文集中的

A.《故事新编》

B.《野草》

C.《朝花夕拾》

D.《且介亭杂文》

试题难度:易;

分析:参看教材104页《注释》1.考核考生是否阅读注释。

答案:B;

10.《爱尔克的灯光》中,“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一句话表达了

A.对故居和祖父的怀念

B.重温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C.对“甜蜜的家”的留恋

D.对旧礼教阴魂不散的感慨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参看教材113页《提示》。考核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较深入的理解。

答案:D;

11.《我与地坛》中,作者以种种事物类比四季,是为了表现

A.另一个世界的景象

B.母亲的艰辛

C.对人生的各种体验

D.地坛的历史变迁

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参看教材143页《提示》;考核对课文写作特点的理解。作品运用意在言外的象征手法,“对与四季相对应的多种事物的排比铺陈,是各种体验,多种心境,复杂人生,沧桑命运的多重类比与象征”。

答案:C;

12.《蚂蚁大战》采取以点带面的表现手法,这个“点”主要指的是

A.荷戟独彷徨的红蚂蚁

B.在堆树根之处两只蚂蚁缠斗

C.红黑三位武士的混战

D.胡贝尔对蚂蚁大战的考察

试题难度:难;

分析:参看教材《蚂蚁大战》全文及《提示》;考核考生对全篇课文内容的的阅读与较深刻的理解;

答案:C;

13.《饮酒》(其五)中,上下句之间有转折关系的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参看教材166页。既考核对诗词思想内容的理解,又考核对“转折”的理解;

答案:A;

14.《行路难》中,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的诗句是

A.金樽清酒斗十干,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参看教材169页《行路难》全文。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情感起伏,变化急遽。考核考生对诗句思想内容的理解。

答案:D.

15.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A.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B.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C.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D.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试题难度:难;

分析:参看教材181页《提示》。需要理解对该诗主题的三种说法。第一段描写的是李杨娱乐误国,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以上四段话只有第一句是描写李杨娱乐的。

答案:A;

16.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抒情的着眼点是

A.时间推移

B.景物变化

C.心理活动

D.世事变迁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参看教材312页《考试大纲》。上片是借景抒情,下片是借事抒情;下片主要描写作者的心理活动流程。

答案:C;

17.《再别康桥》中,暗示西方文明的意象是

A.西天的云彩

B.夕阳中的新娘

C.软泥上的青荇

D.天上虹

试题难度:易;

分析:参看教材204页《提示》。该诗借比喻抒情,其中暗示象征有二处:西天的云彩;彩虹似的梦;

答案:A;

18.下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诗句,象征贫穷落后给予祖国沉重负载的是

A.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B.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C.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D.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试题难度:易;

分析:参看教材209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全文。该诗共四段,需要掌握每段的叙述的内容。考核考生对该诗内容的阅读。

答案:A;

19.《哦,香雪》作者对香雪的主要情感倾向是

A.哀叹

B.同情

C.赞美

D.担忧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参看教材259页《提示》。小说对香雪既有赞美,又有担忧;但是主要是赞美,赞美她的质朴美;

答案:C;

20.《麦琪的礼物》的主旨是

A.反映出社会的贫富不均、阶级对立

B.揭露人际间的自私麻木、冷漠无情

C.讽刺上流社会金钱至上、缺乏真情

D.歌颂小人物的善良心性、真挚爱情

试题难度:易;

分析:参看教材285页《提示》。考核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容忍与自由》说服力强的原因有

A.例证典型

B.善用类比

C.语势劲健

D.现身说法

E.深入浅出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参看教材26页《容忍与自由》《提示》。需要全面掌握该课文的写作特点。

答案:ADE

22.下列《西湖七月半》词语中,采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有

A.灯火优傒

B.亦船亦楼

C.竹肉相发

D.不衫不帻

E.峨冠盛筵

试题难度:难;

分析:参看教材98页《西湖七月半》全文。借代修辞手法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答案:CE;

23.下列诗作,属于叙事诗的有

A.《湘夫人》

B.《陌上桑》

C.《饮酒》

D.《行路难》

E.《长恨歌》

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需要掌握叙事诗这种题材的特点。

答案:ABE

24.下列对《我愿是一条急流》的描述,正确的有

A.这首诗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B.这是一首爱情诗

C.这是一首叙事诗

D.诗歌通过一系列比喻抒情

E.诗歌表明“我”决心为爱情以及更崇高的目标献身

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参看教材215页《提示》。

答案:ABDE

25.下列作品中,属于外国小说的有

A.《婴宁》

B.《哦,香雪》

C.《金鲤鱼的百裥裙》

D.《苦恼》

E.《麦琪的礼物》

试题难度:易;

分析:掌握外国作者。

答案:DE

非选择题部分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笃:拘限;

27.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猝:突然;

28.我们还得戒律自己

戒律:约束;

29.骑皆伏日:“如大王言”

伏:心服;

30.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起事:起兵讨伐;

31.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令行:政令得到实施;

32.不知东方之既白既:

33.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

问:探访;

34.韵友来,名妓至

韵友:风雅之朋友

35.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

幸垂:希望;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咬文嚼字》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A.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分析:参看教材29页。

答案:说明“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B.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分析:1,议论文要掌握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对比,类比)。

2,掌握两个重要的规律:(1)凡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地方,论证方法为类比法;(2)凡是运用理论论据的地方,论证方法是演绎法。

答案:类比论证方法;

B. 解释其中的两个成语。

分析: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

答案:不即不离:既不接近,也不疏远;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37.阅读《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3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A. 这里描写长城,对写都江堰有何作用?

试题难度:较难;

答案:起到对比的作用。以长城的排场,秦始皇的雄壮,蛮吓,残忍衬托出都江堰的伟大,为民造福及李冰的智慧,仁慈,透明

B. 这里写到汉代水官,有何用意?

C. 试题难度:较难;

答案:“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都江堰矗立着李冰的精魂,营造着一种为民造福的浩荡氛围。在官僚权贵们死后也要荣华富贵这种层层相因的腐朽观念的衬托下,李冰死后的归宿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汉代水官将李冰的生命延续了,他将李冰的利民富民的精神表现到了极至。都江堰所展现的精神世界,是朴实清新独特高格的。

D. 结合全文,说出都江堰“独特的精神世界”的内涵。

E. 试题难度:较难;

答案:做官为民造福,务实求真,淡泊名利,贴近苍生。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无所事事,无所专政,根本无视百姓的疾苦,或互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拥有利民富民的胸怀与责任感。持第一种政治走向,随之而来的是死气浊味乃至腥风血雨;第二种政治走向,都江堰才得以矗立在四川大地上。

38.阅读《陌上桑》中的一章,回答问题: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A.“五马立踟蹰”属于何种人物描写方法?

分析:人物描写五种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答案:动作描写;

B.这里的情节是以何种形式展开的?

答案:通过对话展开情节;

C.这里表现出罗敷怎样的性格特征?

分析:罗敷女性格有两方面:一是坚贞,不慕权势,不畏强暴;

一是聪明,机智;要注意审题。

答案:不慕权势,不畏强暴的坚贞品德;

39.阅读《长恨歌》中的一段,回答问题: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A.这里抒写什么感情?

答案::本段主要表现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描写李隆基晚年的孤独寂寞。夜里挑残了孤灯睡不着,只听宫中钟鼓迟迟敲响。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天快亮,还不亮!霜这么重,房上鸳鸯瓦这么冷,翠被冰凉,有谁同拥?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年,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

B.“孤灯挑尽未成眠”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分析:需要重点掌握诗词的六种间接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自然天成,融情入景,移情别景,因情造景),借事抒情,借举止动作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

答案:借举止动作抒情。

C.指出这一段里的对偶句。

分析: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案: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40.阅读《婴宁》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艮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景象何堪?”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耶,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

A.婴宁出场有何特点?

答案:通过婴宁的“笑”刻画人物: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笑不可遏。

B.婴宁的个性有何特点?

答案: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婴宁最大的特点是“笑”,用笑声塑性格。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等等。婴宁的“笑”由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表层意义:无时无地地笑,千姿百态的笑;深层意义:表现了主人公痴憨,不解人情,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自然天性是婴宁的主要性格特征。

C.媪为何总是教训婴宁?

答案:

鬼母形象具有整体建构和主题深化的双重价值。小说的表层叙事:王子服遇美,思美,寻美,娶美。内层结构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表面上重重偶然巧合,实际上都是鬼母为了完成托养狐女的义务而有意的安排,是她精心策划的一部戏剧。她对婴宁的一再教诲,督导婴宁从"笑辄不辍"到"笑须有时",从"少教训"到成为"全人",更是加速了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从而也就十分鲜明地彰显出小说披露人类困境的主题。这就是《婴宁》整体构思的奥妙所在

五、作文题(30分)

41.以《自强者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记叙或议论皆可,但不可写成诗歌。分析:《自强者胜》适合写作议论文。

建议:第一段简单写古今中外自强者的例子,结尾表达自己的观点,点题:自强者胜

第二段用大量篇幅写那些自强者都是怎么战胜自己和环境、困境的,表达自强者胜的原因:不服输,毅力,耐力,可以对比写放弃而失败的例子。(可以结合《论毅力》中的观点)

第三段结尾结合你个人的体会谈谈在现在在优越的条件下如何做到自强。再次点题,升华思想,抒情。

范文一:

自强者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坚定的品格意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他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他们藐视困难,追求高远目标,面对人生激流中的暗礁与险滩,奋勇搏击,不懈努力,他们面对挫折和失败,坚强地站起来,用自己毅力,勇气和智慧扬起自强的风帆,驶向胜利的彼岸,中国女足就是这样一个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光荣团体,为了祖国的荣誉,只愿付出和奉献;她们自信,自强,不怕挫折和失败。她们把这宝贵的自强精神和献身精神浓缩在竞技场上,印刻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书写在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奖杯上,她们的事迹告诉我们。成功与胜利永远属于自强不息的介。

自强不息者的力量来自信念、意志和毅力。那些有成就的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都有着坚定的必胜的信念,有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有着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毅力。伟大的革命家马克思身处逆境,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呕心沥血,花了整整四十年,才有巨著《资本论》的问世。科学家居里夫人,历经十几年的苦心研究,不怕挫折和失败,才

从几十吨矿石中提炼出几克镭。艺术家达·芬奇靠顽强的毅力,刻苦磨练,几百次画蛋,才有从蒙娜丽莎的诞生。我国伟人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身处白色恐怖的恶劣环境中,仍顽强拼搏,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努力学习和写作,终于成为中国文坛的巨匠……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自古至今,从万里长城、四大发明到三峡工程,无一不表现出中国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许许多多的事例都充分说明了自强不息是成功和胜利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和胜利,就必须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因为它是成功和胜利的保证,也只有这样,青春才会永驻。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世界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努力拼搏,牢记12·9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扎实实地夯实事业的基础,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为祖国更好的明天添砖加瓦!

学业成绩不理想,可以去用勤奋去改变,正如我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说过,人生能有几回搏。

还有要学会自我减压,释放紧张与压力,亲爱的同学,相信你会成功的。

范文二:

自强——永无止境的道德追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道德思想。

自强是什么?是努力向上,是奋发进取,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自强者的精神所以可贵,在其依靠的是自己的拼搏奋斗,而非父辈的荫庇提携。自强是自立的前提,不自强无以自立;自立是奉献的前提,不自立何谈奉献。

自强的道德精神还蕴含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内容。正如汤之盘铭所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为只有不断地革故鼎新,应时以变,才能步入更高更强的境界。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力量,而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坚强。自强与成功有着内在的联系,虽然自强者未必都能成功,但“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

自强离不开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落第秀才蒲松龄以历史上自强者的事迹自勉,终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名载史册的自强者。这个事例也道出了意志和决心对于成功的决定作用。

安逸无忧的生活总有人去向往,但困难却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内容。正因为遇到种种困难,我们才会去克服,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正因为面临种种问题,我们才会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出新路。人惟有从这种由忧而喜、不断自强的日子里,才能真正品味到生命的意义和充满活力的人生。

自强者是坚韧的。他的勇气更多地不是表现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而是表现在平凡平静的生活中。这是一种内在的考验。比如,当遭遇冷落时仍能泰然处之,当穷困潦倒时仍能雄心不泯,当受到误解时仍能心平气和。

自强者并不排斥他人的援手。事实上,善于取得他人的帮助,汲取他人的经验,以强化和完善自我,正是一个自强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自强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个困难又来到了。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生命不息,自强不止。一旦停止了自强的努力,生命就失去了支点,生命之火就变得黯淡无光。

理想是自强的力量之源。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引导和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软弱、混乱而渺小。长征的胜利,是自强者的胜利,也是崇高理想的胜利,没有理想的支撑和激励,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无数自强者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其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其有多好的环境,而在其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只要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崇高的理想迈进,总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祖国的强盛有赖于每一个儿女的自强,千千万万个自强者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必将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庄子在《秋水》中用“曲士”作比喻,是为了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

A.空间的限制

B.时间的限制

C.先天素质的限制

D.后天教育的限制

2.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文明国家的这种罪恶的渊薮”指的是

A.商业利益

B.猪栏理想

C.战争妖魔

D.社会贫困

3.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如果你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就表明

A.对方的见解是错误的

B.双方的看法都是对的

C.自己的看法没有充分理由

D.自我优越感过于强烈

4.《垓下之围》的“太史公曰”中,肯定项羽历史功绩的语句是

A.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B.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C.放逐义帝而自立

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5.《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形象特点之一是

A.从容镇定

B.博闻强记

C.宽厚谦和

D.嫉恶如仇

6.下列散文作品中,作者对地理背景将错就错,借以抒写自己怀抱的是

A.《前赤壁赋》

B.《西湖七月半》

C.《都江堰》

D.《我与地坛》

7.下列《先妣事略》的语句中,表现母亲俭朴特点的是

A.入城,则缉垆,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B.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C.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D.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8.《马伶传》中,马伶“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的目的是

A.另谋高就

B.依附权贵

C.深入生活

D.寻求庇护

9.《秋夜》一文出自鲁迅文集中的

A.《故事新编》

B.《野草》

C.《朝花夕拾》

D.《且介亭杂文》

10.《爱尔克的灯光》中,“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一句话表达了

A.对故居和祖父的怀念

B.重温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C.对“甜蜜的家”的留恋

D.对旧礼教阴魂不散的感慨

11.《我与地坛》中,作者以种种事物类比四季,是为了表现

A.另一个世界的景象

B.母亲的艰辛

C.对人生的各种体验

D.地坛的历史变迁

12.《蚂蚁大战》采取以点带面的表现手法,这个“点”主要指的是

A.荷戟独彷徨的红蚂蚁

B.在堆树根之处两只蚂蚁缠斗

C.红黑三位武士的混战

D.胡贝尔对蚂蚁大战的考察

13.《饮酒》(其五)中,上下句之间有转折关系的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4.《行路难》中,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的诗句是

A.金樽清酒斗十干,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5.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A.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B.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C.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D.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16.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抒情的着眼点是

A.时间推移

B.景物变化

C.心理活动

D.世事变迁

17.《再别康桥》中,暗示西方文明的意象是

A.西天的云彩

B.夕阳中的新娘

C.软泥上的青荇

D.天上虹

18.下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诗句,象征贫穷落后给予祖国沉重负载的是

A.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B.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C.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D.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19.《哦,香雪》作者对香雪的主要情感倾向是

A.哀叹

B.同情

C.赞美

D.担忧

20.《麦琪的礼物》的主旨是

A.反映出社会的贫富不均、阶级对立

B.揭露人际间的自私麻木、冷漠无情

C.讽刺上流社会金钱至上、缺乏真情

D.歌颂小人物的善良心性、真挚爱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容忍与自由》说服力强的原因有

A.例证典型

B.善用类比

C.语势劲健

D.现身说法

E.深入浅出

22.下列《西湖七月半》词语中,采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有

A.灯火优傒

B.亦船亦楼

C.竹肉相发

D.不衫不帻

E.峨冠盛筵

23.下列诗作,属于叙事诗的有

A.《湘夫人》

B.《陌上桑》

C.《饮酒》

D.《行路难》

E.《长恨歌》

24.下列对《我愿是一条急流》的描述,正确的有

A.这首诗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B.这是一首爱情诗

C.这是一首叙事诗

D.诗歌通过一系列比喻抒情

E.诗歌表明“我”决心为爱情以及更崇高的目标献身

25.下列作品中,属于外国小说的有

A.《婴宁》

B.《哦,香雪》

C.《金鲤鱼的百裥裙》

D.《苦恼》

E.《麦琪的礼物》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笃:

27.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猝:

28.我们还得戒律自己

戒律:

29.骑皆伏日:“如大王言”

伏:

30.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起事:

31.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令行:

32.不知东方之既白既:

33.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

问:

34.韵友来,名妓至

韵友:

35.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

幸垂: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咬文嚼字》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A.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B.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解释其中的两个成语。

37.阅读《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3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A.这里描写长城,对写都江堰有何作用?

B.这里写到汉代水官,有何用意?

C.结合全文,说出都江堰“独特的精神世界”的内涵。

38.阅读《陌上桑》中的一章,回答问题: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A.“五马立踟蹰”属于何种人物描写方法?

B.这里的情节是以何种形式展开的?

C.这里表现出罗敷怎样的性格特征?

39.阅读《长恨歌》中的一段,回答问题: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A.这里抒写什么感情?

B.“孤灯挑尽未成眠”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C.指出这一段里的对偶句。

40.阅读《婴宁》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艮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景象何堪?”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耶,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

A.婴宁出场有何特点?

B.婴宁的个性有何特点?

C.媪为何总是教训婴宁?

五、作文题(30分)

41.以《自强者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记叙或议论皆可,但不可写成诗歌。

2019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018年4月《大学语文》自考真题:试题详解及解析

2018年4月《大学语文》自考真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下列《咬文嚼字》所引的唐人语句中,用以抨击“套板反应”的是()。 A.蓝田日暖玉生烟 B.僧推月下门 C.烟光凝而暮山紫 D.惟陈言之务去 [答案]D [解析]课文原文: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参见教材P31.(2018年4月真题) [知识点]《咬文嚼字》 [章节]第一章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排比 B.层递 C.对偶 D.借代 [答案]C [解析]“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参见教材P17.(2018年4月真题) [知识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章节]第一章

3.《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一文中,罗素认为,对于富于心理想象力的人来说,避免愚蠢的见识的“一个好办法便是设想一下自己在同一位怀有不同偏见的人进行辩论”,对此展开论说时,他所提到的见识是()。 A.亚里士多德误以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 B.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或者说冰岛位于赤道 C.圣雄甘地就对铁路、轮船和机器深表遗憾 D.不论男人或女人,十之八九都坚信男性或女性特别优越 [答案]C [解析]课文原文:有些人富于心理想象力。对于这些人来说,一个好办法便是设想一下自己在与一位怀有不同偏见的人进行辩论。这同实地跟论敌进行辩论比起来有一个(也只有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圣雄甘地就对铁路、轮船和机器深表遗憾,在他看来整个产业革命都要不得。也许你永远没有机会真的遇见一位抱有这种见解的人,因为在西方国家里大多数人都把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视为当然。但是如果你确实想同意这种流行的看法乃是正确的,那么一个好办法就是设想一下甘地为了反驳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而可能提出的论据,从而检验一下你自己想到的论据。参见教材P46.(2018年4月真题)[知识点]《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章节]第一章 4.下列《垓下之围》的人物语言中,表现项羽对自己失败原因至死不悟的是()。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我何面目见之 C.时不利兮骓不逝 D.是何楚人之多也 [答案]A [解析]课文原文: 太史公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

大学语文04729自考历年真题 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全国2012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与“中国之在海内”形成类比的是(B)2-6 A.礨空之在大泽 B.稊米之在大仓 C.毫末之在于马体 D.尔向之自多于水 2.下列《论毅力》所提到的事例中,引自《孟子》的是(C)4-14 A.操舟 B.为山 C.掘井 D.平地 3.下列《咬文嚼字》所引的例句中,被作者称赞为“点铁成金”的一句是(D)7-30 A.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B.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C.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D.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4.《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出自《战国策》中的(A)12-59 A.齐策 B.楚策 C.魏策 D.秦策 5.下列《垓下之围》的情节中,暗示了项羽众叛亲离的是(A)13-67 A.四面楚歌 B.东城快战 C.拒渡乌江 D.慷慨自刎 6.《马伶传》一文具有时政讽刺意味,所讽刺的对象是(D)19-97 A.金陵士女 B.李伶 C.严嵩 D.顾秉谦 7.《纪念傅雷》一文称赞傅雷为“儒家之刚者”,是因为他(B)24-119 A.性直好怒 B.坚持真理 C.一怒而死 D.教子严厉 8.《都江堰》一文认为都江堰胜过长城,所反映的人文理念是(B)26-133 A.尊崇更加悠久的历史遗迹 B.推崇为民造福的从政精神 C.显示人类驯服自然的信心 D.赞赏民间宗教的世俗精神 9.《我与地坛》第三部分中四季描写的表现手法是(D)27-143 A.对比 B.衬托 C.夸张 D.象征 10.《陌上桑》夸夫一节运用的描写手法是(C)32-165 A.侧面映衬 B.借景烘托 C.铺陈夸饰 D.比兴象征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语文高考试题(详解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宋代,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 是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传 统金融的新篇章。 ②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 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 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 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普惠库、长生库等机构经营。质属动产担保,它的 设立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旧契交付抵押权人即可。债务人 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宋代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典权存续期间典权人不向出典人支付租金,出典人也不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商业贸 易非常发达,但通货偏于紧缩,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及,几乎消费领域、流通领域和生产领 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而且赊买赊卖所涉及人员的关系也异常复杂,触及官家和私 人各层面。从其实际效果看,解决了军需、赈济了贫民、加强了流通、满足了财政,更重要的 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发起了冲击。 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对货币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 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货币币材的复杂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 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 行,宋代社会陆续涌现出诸如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便钱、交子、钱引、见钱公据、关 子和会子等大量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矾引、香药引等信用工具要求相关人员先用 粮草或现钱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异地凭该票兑取现钱或其他禁榷货物。这些信用票据的 行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禁榷专卖品领域能够共利发展,既有利于 商人从政府专营的禁榷物品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补给军需、增加收入的目标。 便钱、见钱公据和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等信用工具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 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这些代表入纳现钱价值的信用票据到指定的地区和入纳地兑取现钱。这 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清结。早期 的交子、关子、会子后来在信用票据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纸币,它们的行用,弥补了货币不足, 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使商品经济得到了扩张。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行用,是社 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 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 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答案】A 【解析】A项原文第二段说“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也提及 “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并未说其他信用形式 也是产生于宋代。B项参见原文第二段“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 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C项参见原文第二段“质属动产担保,它

自考大学语文历年真题(含答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 2.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 C.类比法D.对比法 3.《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A.名实不副,相互掩饰B.主从错位,本末倒置C.二元对立,执两用中D.多元相济,和而不同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 A.我行我素,张扬个性B.不平则鸣,不甘人后C.照顾家庭,赡养母亲D.探求知己,以展怀抱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 B.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C.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 D.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 6.下列文章中,虽然不加议论,但语句多含褒贬之意的是() A.《西湖七月半》B.《爱尔克的灯光》 C.《纪念傅雷》D.《都江堰》 7.《秋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这些“英雄”指的是() A.枣树B.小粉红花 C.小青虫D.蜜蜂 8.《哭小弟》:“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怕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 C.细节描写D.肖像描写 9.《都江堰》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A.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B.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C.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D.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10.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诗经》B.《楚辞》 C.《乐府诗集》D.《古诗十九首》 11.《湘夫人》中,通过描述举止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诗句是()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014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 语文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和陕西。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

自考大学语文历年真题(专科)

2011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分第小题1分 1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来说明盛衰之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C A例证法 B概括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2《咬文嚼字》中作者用锱珠必较这个成语所说明的道理是 D A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新精神 B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情感 C文学的语言更注重文字的联想意义 D运用文字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吃饭》中运用的联想主要依据事物之间的 C A对比性 B时间统一性 C相似性 D地点统一性 4《冯谖客孟尝君》"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D A比喻 B比拟 C对偶 D排比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的语句中作为类比论据用以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后诟远的是 C A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B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D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6《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这时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D A行为描写和语言描写 B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 C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D心理描写和行为描写 7《香市》的作者是 B A鲁迅 B茅盾 C巴金 D宗璞 8下列《纪念付雷》的句子中体现了作者的机趣和幽默的一句是 A A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叫怒庵也就不以为奇 B我们都成为第五类分子不便来往彼此就不相闻问 C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

D 朋友中像傅雷那样的毅然决然不自惜其生命的还有好几个我也都一律尊敬 9《都江堰》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这里的长锸象征着 C A治水事业的承续 B李冰的坚定自信 C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D 一种简单有效的治水方法 10《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D A山水诗 B送别诗 C悼亡诗 D爱情诗 11下列《陌上桑》诗句中描写少年的是 B A下担捋髭须 B脱帽著帩头 C来归相怨怒 D十五颇有余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所写景物中作者借以喻愁的是 D A雕栏玉砌 B小楼东风 C春花秋月 D一江春水 13《长恨歌》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内容是D A杨家女倾国倾城 B唐明皇重色误国 C杨贵妃马嵬殒命 D太真女仙山寄情 14《早雁》中运用典故抒情的诗句是 B A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B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C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D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5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在构思上一个突出特点是始终关合 D A梧桐与鸳鸯 B旧栖与新垅 C空床与南窗 D自己与亡妻 16融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全词的情感内容是 D A丈夫新丧之哀 B贫病交加之愁 C人老珠黄之叹 D狐苦无依之悲 17《再别康桥》章节整齐句式匀称体现了诗歌的 A A建筑美 B音东美 C竟象美 D情感美 18《祖国啊亲爱的祖国》艺术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A A新颖传神的意象运用 B直抒胸臆的抒情笔法 C古典诗词竟境的化用 D排列方式的整齐匀称

答案版自学考试04729大学语文历年真题答案

精品文档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更多自考资料请百度搜自考一点通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语句中,被用作比喻的是( B )1-4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以五十步笑百步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下列《容忍与自由》所提到的外国人中,曾参加过宗教革新运动,但在掌握了宗教大权后,居然以“异端邪说”的罪名,活活烧死了学者塞维图斯的是( C )6-25 A.阿克顿B.马丁·路德 D .柏时.高尔文C3.下列《咬文嚼字》列举的例证中,被朱光潜先生称为“炼字的好例”的是( A )7-27 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是个好小子——你这好小子 C.见草中石,以为虎——见草中有虎 D.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 4.《冯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 )12-57 A.排比.层递B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C.对偶D.夸张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人物行为中,属于贺兰进明的是( D )14-73 A.为国让贤B.抽刀断指

2013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

2013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进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

历年自考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往年自考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为了使“民加多”,而且“天下之民至焉”,君王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王好战 C.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D.王无罪岁 2.梁启超《论毅力》反驳“旁观者”说:“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这里反驳的是 A.论据 B.论点 C.论点和论证 D.论据和论证 3.罗素《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认为,为了避免愚蠢的见识,“尤宜提防”的是 A.自以为是 B.激烈的主张 C.心理想象力 D.容易助长你狂妄自大的意见 4.《垓下之围》中,项羽三次称“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所显示的个性特点是 A.英雄多情 B.自矜功伐 C.优柔寡断 D.知耻重义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人物中,为国让贤的是 A.张巡 B.许远 C.南霁云 D.贺兰进明 6.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文体是 A.人物传记 B.讽刺小品 C.山水游记 D.政论文

7.《前赤壁赋》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是 A.作者情感的变化 B.辩驳思路的交替 C.明月的自然升落 D.游历空间的转移 8.《马伶传》:“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其中的“椒山先生”是 A.组织两部大会的新安贾 B.《鸣凤记》的作者 C.因弹劾严嵩被害致死的杨继盛 D.金陵之贵客文人 9.《西湖七月半》以“避月如仇”四字来表达对杭州人赏月的看法。下列成语中,与文章作者意图相近的是 A.趋吉避凶 B.求仁得仁 C.叶公好龙 D.有所不为 10.《秋夜》中用代词“她”指代的象征性形象是 A.枣树 B.小粉红花 C.猩红色的栀子 D.小青虫 11.在下列《纪念傅雷》所写到的事例中,最充分地展现了傅雷性格的是 A.与滕固吵翻一怒而回 B.与作者对翻译的争论 C.对黄宾虹画作的褒贬 D.不堪凌辱,一怒而死 12.《都江堰》中“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的深层含义是 A.孟姜女的传说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B.建造长城并不是为了造福民众 C.民众的看法不能改变长城的伟大 D.都江堰的修筑动用了很多民力 13.下列《蒹葭》诗句中,描述抒情主人公逆流而上追寻意中人的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文言文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群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俊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志出现,是因为猛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有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2018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试卷【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为什么“王好战” B.如何使“民加多” C.不可以“违农时” D.必须要“谨庠序” 2.下列《咬文嚼字》所提到的戏剧、小说的人物形象中,“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从而“表现着强烈的情感”。这个人物形象是 A.婵娟 B.石秀 C.杨雄 D.茗烟 3.下列《吃饭》语句中,作者据以生发议论,进而押击和嘲讽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是 A.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 B.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 C.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 D.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 4.《冯援客孟尝君》中,冯援为孟尝君到薛地收债,却尽烧其券,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勇于变革 B.不甘屈居人下 C.无为而治 D.注重民心向背 5.《张中丞传后叙》写南霁云抽刀断指,“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夸张 B.铺垫 C.衬托 D.对比 6.柳宗元写作《种树郭囊驼传》的根本目的是 A.批评长人者政令繁苛 B.阐发养民治国思想 C.说明种树的正确方法 D.赞叹郭囊驼的技艺 7.下列《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武灵王的言语中,表达了他坚持变革的勇气和决心的是 A.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B.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 C.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D.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8.下列《秋夜》意象中,表现出色厉内荏特征的是

A.天空 B.恶鸟 C.小青虫 D.小粉红花 9.《爱尔克的灯光》的主要写作特点是 A.文字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寄深味于平易质朴之中 B.熔叙事、写景、记人、抒情于一体,善于铺陈,物象层出 C.笔墨客观冷静,写人鲜明生动,剪裁得当,层次井然(面部音项 D.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助 10.下列《纪念傅雷》提到的事件中,让作者“更深一步的了解傅雷”的是 A.谈翻译技术 B.傅雷夫妇的逝世 C.论绘画艺术 D.傅雷家书集出版 11.《哭小弟》中引用了小弟的诗:“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这两句所体现的小弟的美德是 A.不怨天尤人 B.不急功近利 C.严于律己 D.乐于奉献 12.《都江堰》:“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这段文字中,“人类学的思考”指的是 A.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 B.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 C.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D.这个人种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13.《蒹葭》形式上的主要特点是 A.全用四言 B.重章叠句 C.多用对偶 D.一韵到底 14.《陌上桑》一诗中,“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是 A.行者与少年 B.耕者与锄者 C.使君与吏 D.坐中人与夫婚 15.《长恨歌》所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七夕誓言是 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B.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C.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6.南唐后主李煜的别号是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1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1卷)【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卷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n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 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

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语文试题

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卷上做任何标记。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

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

2013年全国卷新课标1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寒假作业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