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中国古桥[21P]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中国古桥[21P]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中国古桥[21P]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中国古桥[21P]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中国古桥[21P]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中国古桥[21P]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关于古桥的资料很多,而且有的桥图片很精美,但我只能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如最早的、最有影响的、最具民族风格的。福建泉州洛阳桥

泉州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洛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赵州桥

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赵县古时曾称作赵州,故名。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拱桥。赵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为37.7米,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处),总共长50.82米。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更为高超绝伦的是,在大石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小石拱,从而改变了过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传统建筑型式,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发明。象赵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敝肩形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杰出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辉。

北京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联拱石桥。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两代曾经修缮,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桥全长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净跨径和矢高均不相等,边孔小、中孔逐渐增大。全桥有十个墩,宽度为5.3米至7.25

米不等。桥面两侧筑有石栏,柱高1.40米,各柱头上刻有石狮,或蹲、或伏,或大抚小,或小抱大,共有485头。石柱间嵌石栏板,高85厘米,桥两端各有华表、御碑亭、碑刻等,桥畔两头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细。卢沟桥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芦沟桥久已闻名中外。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这座桥有详细的记载。1937年七七事变在此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本土的开始,芦沟桥因此成为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性建筑物广东潮州广济桥

广济桥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广济桥上有望楼,为我国桥梁史上所仅见。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广东潮州广济桥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东门外(原注: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绍兴元年(1194),知军州事沈崇禹主持东桥墩,

到开禧二年(1206)完成。全桥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最长的古石桥——福建泉州安平桥

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前后历经13年建成,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目前的桥全长为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桥墩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筑法,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长桥的两旁,有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雕刻着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设有五座凉亭,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边水中建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有两位护桥将军,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穿甲,手执剑,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

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福建泉州永春东关桥东关桥又称“通仙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历来是交通要冲,为闽中、南往返的必经之地。东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

东关桥是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全长85米,宽5米,共六墩五孔两台,桥基采用“睡木沉基”,船形桥墩以上部分为木材构造,技艺之精湛,构造之奇生特实属罕见。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江苏扬州五亭桥

五亭桥位于扬州瘦西湖畔,整个建筑造型别致,比例适当,把稳重大方和玲珑剔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桥含五亭,一亭居中,四翼各一亭,亭与亭之间回廊相连。中亭为重檐四角攒尖式,翼亭单檐,上有宝顶,四角上翘,亭内吸顶上图案精美。桥基由十二块大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桥墩组成,共十五孔,总长五十五米。桥孔彼此相连,由桥外看去,每个洞外都有一幅不同的景物。每当晴夜的月满,每个洞内各衔一月,别具诗情画意。广西三江程阳桥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程阳风雨桥等,位于广西北部与湘黔两相接的三江县城古宜镇北面20公里砟林溪马安寨林溪河上,始建于1912年,历时12年。整座桥长77.6米,宽

3.75米,高20米,桥下部分为青料石垒砌的二台三墩,桥墩为六面柱体,上下游均为尖形,迎水角68度;桥中间部分为密布式悬臂托间柱支梁木质桥面,共19间桥廊;桥上部分为木质梁柱凿榫衡接构成重檐翘角,桥的两旁镶着栏杆,桥中有五座塔阁式桥亭。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程阳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建水双龙桥

双龙桥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城西3公里处,是一座17

孔大石拱桥,横亘于泸江河和塌冲河交汇处的河面上,因两河犹如双龙盘曲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始建3孔,后因塌冲河改道至此,又于1839年续建14孔。整座桥由数万块巨大青石砌成,全长148米,桥宽3—5米,宽敞平坦。桥上建有亭阁3座,造型别致。中间大阁为三重檐方形主阁,高近29米,边长16米,层檐重叠,檐角交错。拾级登楼,可远眺万顷田畴,千家烟火。南端桥亭为重檐六角攒尖顶,檐角飞翘,玲珑秀丽。双龙桥是云南省石桥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它承袭我国连拱桥的传统风格,是我国古桥梁中的佳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晋祠鱼沼飞

鱼沼飞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的晋祠圣母殿前,是一座精致的古桥建筑。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为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中原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或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面长15.5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桥面长18.8米,宽3.3米,两端下斜至岸边,与地面平。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飞梁北魏时已存在。飞梁南北桥面的东西两侧,原来也有石质卧狮一对,但现在只留下东北和东南端的两个。造型生动,均作与幼狮嬉戏状。似与飞梁为同时遗物。

西安灞桥

霸桥位于西安城东,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

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泸定桥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左右两边各2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算是桥面。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桥台为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1961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安澜索桥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

安澜桥古代又名“珠浦桥”、“许事桥”,明代末被毁,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

两岸的交通要道。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一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侗家风雨桥

最壮观的风雨桥,是黎平的地坪风雨桥。这座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是侗乡建筑中的精彩之笔。它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七月,桥长54.6米,桥宽4-5米,桥身距水面10米,一墩两孔三楼,中间的一个桥楼是宫阙式五重檐四角攒尖顶,青瓦屋面,高达5米多,顶上高耸葫芦宝顶;桥身两头各有一座三重檐桥楼,楼高3米。每座桥楼的翼角、楼阁和屋脊等处,无处不是二龙抢宝、双凤朝阳一类的吉祥泥塑;而内部的廊柱、壁板上,则无处不是民族风情及历史掌故的彩绘图案,宛如一卷卷打开的连环画卷。与鼓楼的建筑工艺一样,风雨桥的结构也非常巧妙,它的大小柱子、枋、椽、檩、板、凳、栏杆、扶手等等,全部使用杉木穿榫构成,无钉无铆。如此精湛的工艺,完美的形式,再次充分展示出侗族人民非凡的建筑艺术天赋和高超的实践能力。北京玉带桥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

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皱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它是颐和园里著名的建筑物之一。原始竹索桥

这是1917年拍摄的四川阿坝藏族地区甘孜的原始竹索桥,年代已很久远。整个桥用当地产毛竹编成的竹缆固定在桥两端,桥面用木板铺设,桥栏也是用木头制成。

云南云龙县白石镇松水藤桥

藤桥顾名思义就是用藤建造的桥梁。这种桥一般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常见。被称为“活着的艺术化石”。

西湖断桥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里西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其名由来,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

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南宋时又名宝祐桥,也称为段家桥。今桥为1941年重建。现在的断桥,是一九四一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经修饰。断桥的闻名还因了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明人洪丞《断桥闲望》诗云:“闲作步上断桥头,到眼无穷胜景收。细柳织烟丝易,青屏拂鸟影难留。斜拖一道裙腰绕,横着千寻境面浮。投者近来忘俗累,眷怀逋客旧风流。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建筑课程作业》 题目:《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年级: 2010级 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姓名:刘朝 学号: 1137 时间: 2012年6月10日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建筑完美的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世界建筑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由六大独立体系即古代中国建筑、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和古代美洲建筑共同构成。其中有些建筑类型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其中只有古代中国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和古代印度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延续至今,其中中国建筑延续时代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成就最为辉煌。 中国古代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七大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木材始终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由此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建筑风格。 2、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即“墙倒屋不塌”。在构筑梁架的过程中,部件之间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不使用钉子等辅助用具。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两种方式

题目1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两种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宅邸、佛寺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 1.庭院 奥林匹克公园 国家体育场北路以南为“体育功能区”,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英东游泳馆等主要体育设施位于此区域内。国家体育场北路和科荟路间,龙形水系东侧为“文化科教区”,赛后开放的中国科技馆新馆、规划中的中国美术馆新馆、中国国学中心等科教文化设施设置在这一区域。国家体育场北路和科荟路间,龙形水系西侧为“特色商业区”,国家会议中心、北辰洲际酒店、下沉广场商业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瞭望塔位于此区域。科荟路与五环路间为“森林游憩区”,对应森林公园南区。五环路以北为“生态康体区”,对应森林公园北区 颐和园安缦酒店 大院套小院 颐和安缦含蓄而低调的风格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尊重的基础上的,整

体院落风格与颐和园相谐调。酒店内新建的建筑依照原址保 留,据说旧建筑的大部分曾经是清代德和园大戏楼的戏班子排演的地方,餐厅则是大臣觐见慈禧太后的等候室。 酒店改扩建部分仿照传统庭院修建,四合院、长廊和户外花园,无不充斥着中式美学。采用了北京的四合院形制。其实酒店内部 的格局也是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宛若私家园林,也吻合了安缦一贯推崇的住家风格。 大堂/庭院酒廊、文化厅/图书室、池畔酒吧/雪茄吧、赏乐厅构成酒店内主要的轴线。住店的客人从东门(即正门)而入,首先通 过由两头白玉石狮子把门的一个不起眼的大门,进门后看到的是传统的照壁,它可以循环酒店内部的“气”。然后,顺轴线依次 进入。四合院最深处是一个荷花池,池中有戏台,天气晴好的时候,酒店会安排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的演奏。整个环境的布置 营造出残荷夜色良辰美景的景象,这也是酒店可以渲染的休假之所,意图使住店的客人忘记北京城的喧闹和浮躁。赏乐厅之后就 是错落有致的四合院套房了,都是传统的庭院布局 题目2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对比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从类型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大体有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四类。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以高、大、深、严为特点。高以突出之势显现帝王地位崇高,大以空间显示疆土和国威,深是纵深,严是排列严整,以显示帝王的尊严。陵墓在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多了一份肃穆气氛。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表现了秦灭六国的国威和一代暴君不可一世的气势;唐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则通过长约四公里的神道更多地表现了庄严和肃穆。寺庙建筑由于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主要体现了和谐、澄静、神秘的特点。寺庙或建于都市,或筑于名山,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人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佛教。民居反映了家族和睦、亲情融洽的居家文化,显得古朴而温馨。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从一个侧面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一是群体组合。四合院是四面合一的,如有数进院落,也是连成一体的。皇宫宫殿的大和深,也是由建筑组群来体现的。这是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团聚、国家一统的反映。二是布局平整。从周代开始,就已经有王室居中,左宗庙、右社稷、前朝、后市和居民四布的都市规划制度。后世都城和寺庙往往以中轴为线,对称排列,均衡分布。无论是皇宫还是民居内部,都按尊卑长幼的次序各有其所,不得混淆。这是传统文化重礼、尊君、崇孝的反映。三是封闭自守。古代建筑虽有御敌、防盗的考虑,但其封闭形态也不能说没有自守自足的心理因素。大到万里长城,中到护城河和城墙,小到四合院和客家圆形土楼,都反映了传统文化封闭自足、不待外求的一面。 信息来源: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组编.中西文化概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版第168-169页

中国古桥的科学分类

中国古桥的科学分类 孔庆普 (北京市政集团古建筑专家北京市) 1. 古桥分类的原则与科学依据 桥梁的总体分为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基础三大部分,其中上部结构是承载其自重力和活荷载及其它外力的主体部分,上部结构中主要杆件的受力性质决定上部结构的类型,故以上部的基本结构划定该桥的结构类别。 桥梁的上部结构,以受拉杆件为主的桥梁则为索桥,如泸定桥。桥梁的上部结构,以受弯杆件为主的桥梁则为梁桥,如灞桥。桥梁的上部结构,以受轴向压力的弯杆件为主,则为拱桥,如卢沟桥、安济桥。 2. 古桥的三大类型 中国古代桥梁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其结构的承载状况和杆件的受力性质分析,所有桥梁共分为三大类型——索桥、梁桥、拱桥。 2.1索桥: 其上部结构无论是采用何种材料制成的索,下部结构无论是何种形式,均属于索式桥,简称索桥。 中国古代的索桥,由于索所用的材料之不同,又有铁索桥、竹索桥、藤索桥之分。 1、铁索桥:此种桥梁的“索”是由铁环套铁环而构成的链条,通称为“铁索”。其下部结构均系圬工桥台,铁索的两端固定在桥台上,铁索悬挂于两个桥台之间而成桥,故称其为铁索桥。 如泸定桥,该桥的上部结构是铁索(铁链条),铁索承受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在底面的铁索上铺设桥面板,在侧面铁索上安装栏杆,构成上部结构——桥面系。下部结构(桥台)是以石砌实体构造为台,桥台建筑在基岩上。 2、竹索桥:此种桥梁的“索”是用竹子劈成细丝拧成的绳索,故称其为竹索桥。桥的下部结构是圬工桥台,竹索的两端固定在桥台上,构成整体桥梁。如四川的安澜桥。 3、藤索桥:将藤蔓编或拧成索,用于桥梁的主受力构件,故称其为藤索桥。桥的下部结构是圬工桥台,藤索的两端固定在桥台上,构成整体桥梁。 2.2 梁桥: 梁桥,顾名思义其上部结构的主体受力构件是以“梁”为主。古代的梁式桥有木梁桥和石梁桥两种,其纵梁均系简支梁。 1、木梁桥:木梁桥的上部结构是以圆木或方木为纵梁,由于其构造形式有所不同,又分为复合(双层)木梁桥、悬臂式木梁桥、撑架式木梁桥。由于其墩台所用建筑材料之不同,又分为木墩台木梁桥、圬工(砖石)墩台木梁桥。 (1)木墩台木梁桥:古代的木墩台木梁桥,其上部结构,多数采用疏铺圆木梁或方木82

中国古建筑九大类别

中国古建筑九大类别 恭贺新春 2018.3.26北京大学古建筑规划设计专业人才研修班(第五期)开课,篇末可了解课程信息。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国古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宗教、民俗、营造技术及建筑环境等多方面的理念和智慧,记录、传承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布局、形制等级,构造形式、结构类型、色彩运用和营造特征。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可为深入学习、研究古建筑相关知识、技术奠定基础。本文从中国古建筑按功能上分类,将古建筑划分为:一、民居建筑;二、宫殿建筑;三、坛庙建筑;四、宗教建筑;五、园林建筑;六、陵墓建筑七、城市建筑;八、设施性建筑; 九、其他建筑 一、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是人们满足最基本生活需要所营建的居住性建筑,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我国民居建筑收环境、气候、民俗文化、经济、礼制等因素影响,在风格上和工艺做法上有较强的地域性。 民居建筑——四川广安古镇 民居建筑——江西婺源

民居建筑——陕西民居 民居建筑——云南民居 民居建筑——山西民居 民居建筑——北京四合院民居 民居建筑——福建土楼民居 民居建筑——藏族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多以院落式为主,房屋多单层也有多层建筑。山区、丘陵地区的民居依地形而建,江南水乡多临水而建,组合灵活。西北地区有窑洞式民居,福建地区有土楼式民居等等。以上只列举了几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供参考。 二、宫殿建筑 供皇帝理朝政和满足居住功能的院落式建筑群,称为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北京故宫 宫殿建筑——故宫角楼 宫殿建筑——沈阳故宫 现在保存很好的明、清两朝的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明代以前,历史上各朝代的宫殿遗存较少,如秦代的阿房宫,现已无存。 三、坛庙建筑 坛庙建筑是表达对天地、祖先的崇敬和感恩而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场所,亦称礼制建筑。如北京的社稷坛、太庙、天坛、

【中式元素】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中国古桥建筑欣赏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中国古桥建筑欣赏 设计意图: 中国土地上既有大江大河的豪迈,又有小桥流水的恬静;在漫漫的历史中,无数桥梁沟通了交通,便利了生活,同时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多姿多彩的桥梁造型体现了昨日的辉煌。 在中班年段我已引导幼儿欣赏了部分中国古民居建筑,幼儿感受建筑美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幼儿对桥梁的已有认识是桥梁的功能,而本次活动旨在带领幼儿从欣赏古桥不同造型的角度去感受桥的美感,能够扩大他们的欣赏视野,进一步领略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提高幼儿发现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赏古代拱桥、梁桥的图片,感受造型简洁流畅和对称结构的均衡稳定,体验柔美与稳固的视觉感受。 2、欣赏桥洞、桥墩、桥柱等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的设计,感受不同的韵律带给我们的不同美感。 3、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不同造型的桥,再现自己对不同造型美的理解,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造型各异的古桥图片,辅助讲解的示范卡片若干,供幼儿创作的各种材料。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张古代梁桥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桥的用途和结构。 1、提问:这是什么?桥有什么作用?这座桥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这样的一座桥给你什么感觉?(很直、很平)如果你走在这座桥上,你放心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这座桥看起来很牢

固。)如果我们想把这座桥画下来,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呢?(直线)因为直线可以用来表示比较坚硬的牢固的东西。 2、出示直线条画成的梁桥的造型。 二、出示一张古代单拱桥的图片,欣赏拱桥的造型美 1、提问:这座桥和刚才看的那座桥有什么不同?(它是弯弯的)看到这种造型的桥,你会想到什么?它的样子看起来像什么?你从这座桥上还看到了什么? 2、介绍桥洞、桥墩、桥栏等结构名称 3、用曲线来表现拱桥的造型,引导幼儿感受曲线的视觉效果。这种曲线造型让你想到什么?(很柔美、很流畅、很美、看起来很舒服-----) 三、欣赏桥洞、桥墩、桥栏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的设计,感受不同的韵律带给我们的不同美感。 1、欣赏三个等高桥洞和多个等高的拱桥,了解连续的半圆拱产生的韵律美。引申出桥柱的连续重复设计产生的美感。 2、欣赏七个逐渐变化的桥洞。感受桥洞大小、高低不同产生的渐变的规律,形成的另一种美感。 3、欣赏高低配合的主从协调的造型,领会古桥丰富多彩的造型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四、请幼儿运用卡纸、塑料玩具、橡皮泥、吸管、水粉颜料来再现对古桥造型的感受。 1、提醒幼儿想想如何用不同长度的卡纸来表现大小、高低不同的桥洞,如何运用相同长度的卡纸来表现连续重复的规律设计。 2、引导幼儿怎样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高低起伏的古桥造型,再现自己对古桥造型美的理解。 五、互相欣赏作品。

智慧树2016年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章节题目

智慧树2016年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章节题目(含答案) ?名??????称?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题??目??数?5 ?总??分??数?10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 ? 1 【多选题】(2分) 建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与绘画、雕塑有何不同? ?A.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场景 ?B.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人物 ?C.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具体情节 2 【多选题】(2分) 建筑形象的塑造决定于下列哪些因素: ?A. 结构方式 ?B. 所用材料 ?C.

实用功能 3 【多选题】(2分) 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建筑之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 色彩 ?B. 对建筑形象的追求 ?C. 所用材料 4 【多选题】(2分) 木料比石料的优点表现在哪几方面: ?A. 价格便宜 ?B. 采集较易 ?C. 加工较易 ?D. 运输方便 5 【多选题】(2分) 中国工匠对建筑哪些部分都进行了美的加工: ?A. 台基 ?B. 天花 ?C. 梁枋

?D. 基础 ?E. 门窗 ?名??????称?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题??目??数?7 ?总??分??数?14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第1部分 ?总题数:7 ? 1 【多选题】(2分) 中国古代宫殿具有哪两方面的功能? ?A. 具有艺术上的表现功能 ?B. 具有艺术上的实用功能 ?C. 具有物质上的表现功能 ?D. 具有物质上的实用功能 2 【多选题】(2分) 从陕西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的发掘看,唐代宫殿造型上的特点是: ?A.

中国古代桥梁类型 - 副本

俄罗斯联邦交通部 联邦铁路运输公司 联邦国家预算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机构 远东国立交通大学 外语教研室 专题报告 《中国古代桥梁》 学生:ПаньПэн 老师:АнохинаЕ.О 哈巴罗夫斯克 2011

目录 1.古代雏形 (3) 2.梁桥 (3) 3.吊桥 (9) 4.拱桥 (10) 5.浮桥 (11) 文献 (13)

1.古代雏形 蹬步 蹬步早在公元前23世纪的尧舜时代就已出现,这类桥式虽可达到跨河越谷的目的,但它并不具备桥梁的本质,桥梁应以架空飞越为标志。然而这种早期的梁,是道路向桥梁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是古代桥梁的雏形。 现存的湖南省永丰蹬步就是这种原始桥型之一。永丰蹬步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永丰镇,一条小河穿镇而过,河心有一口水井,为便于汲水,在水井和西岸之间,设有近20米长的蹬步,每块石蹬约一尺见方,间距为20至30厘米,并设高矮两组,以便在不同水位时使用,蹬步表面凿有石槽,防止行人滑落水中。这种蹬步桥已考虑到了泄洪问题,比之截水而就的堤梁进了一大步。 河南永丰蹬步蹬步 2.梁桥 梁桥外形平直,古时称为平桥。把木头或石梁架设在沟谷的两岸,就成了梁桥。梁桥的构造最简单,出现也最早。早在原始社会时,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1972年对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国都山东临淄的挖探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8米左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录了在山西汾水上有座有三十柱,柱径5尺的

木柱木梁桥,桥始建于春秋晋平公,是见于古书记载的最早的一座梁桥。 闻名中外的渭水三桥——中渭、东渭和西渭桥,座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河上,是三座多跨木梁木柱桥。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中渭桥全长约合525米,宽约13.8米,接近南京长江大桥汽车道宽度;它由750根木柱桩组成了67个桥墩,68个桥孔,平均每孔跨径7.72米,中间桥孔跨径达9米;在木柱桩群上加盖顶横梁组成排架墩,再在排架上搁置大木梁,然后铺上木桥面,桥两侧设雕花木栏杆。中间桥孔高而大,两边桥孔低而小,呈八字形,既能使高大楼船顺利通过,又可以迅速排除桥面雨水,防止腐朽。两端桥堍〔tù〕上竖立着华表、镇水妖石件、石灯柱等,作示标、照明之用。这座桥始建于战国时的秦昭王,秦始皇时又作了改建和加固。到了汉朝,又重修了中渭桥,增建了东渭桥和西渭桥。东汉末年董卓入关时焚毁了中渭桥,魏文帝曹丕修复了它。咸阳地区文管会在七十年代初发掘了唐朝东渭桥的遗址。该桥座落在今天渭河耿镇公社周家大桥,桥宽约20米,桥梁基础由青石砌成。青石一般长1米,宽0.5米,厚0.2米。青石之间有用铁水浇铸的铁栓板相连,石缝中灌以铁水,石头之间打有松木桩,规模之大,施工之精细,在古桥梁史上是罕见的。 《唐六典》说:天下石柱桥有四座,河南洛阳的天津桥、永济桥和中桥,西安的灞桥。灞桥位于西安东北二十里的灞水上,是一座石柱墩木梁桥。自汉朝建桥后,两千年间一直是长安与潼关以东的交通咽喉,千百年来屡毁屡建,直到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化了九个月才建成了今天的多跨梁桥。桥长近400米,67孔,每孔净跨6米左右,桥宽约7米。桥墩由六根石柱组成;每根石柱用四层石磙叠砌,底部用石盘承托,石盘下打了十一根柏木梅花形桩;六根石柱顶端盖上一根石梁,把六根石柱合成一体,形成了今天所说的石排架墩,是桥梁史上最早的一种轻型墩。又在桥墩之间和桥墩上下游各4米宽的河床内筑有厚约1米的白灰三合土护底铺砌,以防止冲刷桥基。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梁思成先生认为,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征包括:一个高起的台基,作为木构梁柱为骨架的建筑物的基座,再支承一个外檐伸出的坡形屋顶。这种骨架式的构造使人们可以完全不受约束地筑墙和开窗。正是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它能够适应中华文明的任何延伸地。中国建筑除了本身的精致性,还极注重建筑物的调配和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联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直到20世纪,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结构和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点为: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以木结构为骨架,达到了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如《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 2. 保持构架制原则。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载荷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载荷。 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20210228125651)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 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 (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特点: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隋唐时期;特点: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5)发展时期:元朝;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 及伊斯兰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 (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2、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 (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建成于唐代;

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建成于辽;特点:接近于唐代风格,创造了“减柱法”。(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建成于元代;特点:普遍使用“减柱法” ,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 (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 3、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 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作用: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 屋身: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4、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桥梁设计

中国古代桥梁设计 中国是一个5000年文字记载历史的伟大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东南低而西北高,河道纵横交错,有著名的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建设了数以千万计的桥梁,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中国古代桥梁分为梁、拱、索、浮等类型。 (一)梁桥 梁桥是我国古代最普遍、最早出现的桥梁,古时称作平桥。它的结构简单,外形平直,比较容易建造。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梁桥为钜桥,桥建于商代(公元前16~ 前11世纪)。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承重构件的桥梁。按照主梁的静力体系,分为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悬臂梁桥。①简支梁桥。主梁以孔为单元,两端设有支座,是静定结构。②连续梁桥。主梁若干孔为一联,连续支承在几个支座上,是超静定结构。当跨度较大时,采用连续梁较省材料,更适合用悬臂拼装或悬臂灌筑、纵向拖拉或顶推法施工。京石公路永定河桥③悬臂梁桥。上部结构由锚固孔、悬臂和悬挂孔组成,悬挂孔支承在悬臂上,用铰相联。天下著名的石梁桥有四座:河南洛阳的天津桥、永济桥和中桥,西安的灞桥。 宋朝福建泉州洛阳桥(我国第一座濒临海湾的大石梁桥万安桥,

即洛阳桥,有“天下第一桥”的美誉。)、安平桥(安平桥为世界上少见的古长桥,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宁海桥、虎渡桥、西安灞桥、永春通仙桥在木梁桥中最富盛名。木梁桥上一般建有桥屋或桥廊,侗族风雨桥就是一种桥屋代表作为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永济桥 (二)拱桥 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中国的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单拱的如北京颐和园玉带桥。多孔拱桥适于跨度较大的宽广水面,常见的多为三、五、七孔,著名的颐和园十七孔桥,长约150米,宽约6.6米,连接南湖岛,丰富了昆明湖的层次,成为万寿山的对景。 河北赵州桥的“敞肩拱”是中国首创,中国现存最早,并且保存良好的是隋代赵州安济桥,又称赵州桥。卢沟桥北京宛平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30里,跨永定河。桥始建于金.枫桥南方江浙一带水网地区唐.张继《枫桥夜泊》名诗中的现存枫桥(清代建)也是薄拱。现存最长的多孔薄拱薄墩连拱为江苏苏州宝带桥始建于唐,历代多次重修,现存桥共计53孔,全长316.8米,中间有3孔隆起以通船只,桥宽4.1米。桥头建有石狮、石亭、石塔。五亭桥中国古典园林中亦常见石拱桥,既起交通引路作用,更与园林景色有机结合,或是主景,或是衬景。如扬州瘦西湖中的,就是佳作。 虹桥中国的木拱桥肇始自宋。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画面高峰处有都城汴京(现河南开封)跨汴水的一座木拱桥,名为虹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建的八个典型类别: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城市公共建筑、园林、民居、桥梁。 宫殿 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国家政权和家族皇权的象征。为了突出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历朝历代的宫殿建筑虽风格各异,却都显示出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特质。 目前中国发现或保存下来的宫殿建筑或遗址,年代较早的有商代时的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晚近的有明清时期的紫禁城。 坛庙 坛——即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如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坛类建筑的共同特征,在于其均形体规整,色调简单庄重,周以壝墙,环以柏树,以造成远隔尘嚣的环境。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 天坛内的祈年殿,原本琉璃瓦的颜色上檐是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庙——即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庙的建筑形制要求肃穆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 (1)祭祀祖先的庙 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帝王的宗庙称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庙制历代不同。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其中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北京太庙前殿(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

中国传统建筑之古桥

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名桥

几千年来,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 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神州大地的山 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 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古桥有 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许多现存的古 桥,无论是样式还是力学原理、美学理念, 仍然对当代世界桥梁建筑产生着影响,充分 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 中国历史上历代文人骚客们对桥充满赞 美之情,将桥比作苍龙腾驾、新月出云、长 虹饮涧、玉环半沉,一派美的风姿。而在中 国普通百姓的词典里,桥,既是欢乐之所, 也是伤心之地,在桥上,故友相逢,尽享闲 情雅致,充满欢笑与安宁;同样在桥上,人 们送别亲人,隔水相望,挥泪洒别,此时的

桥梁既是一种交通工具,同时又将建筑、艺术和科学和谐的融在一起,从桥梁的历史来看,中国最先建造的是梁桥。时至今日,许多简单的小型梁桥,仍然普遍存在于乡村和山区。由于受攀藤而渡的启发,古人创建了索桥。又因受乘船过河的启发,古人创建了较为耐久的浮桥。人们把建造城门用的拱券结构用于建桥,拱桥因此而诞生。 梁桥、拱桥、浮桥、索桥便成了中国桥梁的“四大兄弟”。

卢沟桥建造时间:公元1189年 卢沟桥它位于北京丰台区的 永定河上,因为横跨卢沟因 此而得名,它是北京现存的 拱桥中最古老的一座桥,始 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它是一 座十一孔联拱桥,桥梁全长 266.5米,宽7.5米,桥两侧雁 翅桥面呈喇叭口状,著名的 “卢沟桥事变”就发生在这 里。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半 圆拱券采用纵联式实腹砌筑 法,使11个拱券联成一体, 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 大,桥面两侧设置石栏。整 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 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并且我国的园林建筑风格也是颇有一份风韵。 1、表现含蓄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 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江南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园为主,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当游人在此游览时,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横生。 2、强调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

媒体调查报告3篇

媒体调查报告3篇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 “新媒体”的最大特点是:1.媒体个性化突出: 2.选择性增多:3.表现形式多样: 4.信息发布实时。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和新媒体打交道已经成为了每天必做的事情。而新媒体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吃饭、走路、逛街...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摆弄着手机,聊qq、发微博、看新闻等。新媒体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信息,更多是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打发业余时间一种最好的方式,满足了我们对娱乐的需求。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与朋友、亲人视频、聊天,也可以通过新媒体上传信息分享身边的新鲜事。特别是微博,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会有人发微博,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这样的权利,所以导致新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点一滴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一切社会生活都经由传媒,新媒体已经深刻地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新媒体,阅读最新新闻,

浏览网页,聊天等。但新媒体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来说有积极影响也同样有消极影响。最突出表现在可以帮我们收集信息,是我们广泛的信息来源,有利于我们无奈了解社会。第二点就是完善自我,开阔眼界,发散思维。第三点就是加强跟朋友、亲人的沟通。但是新媒体信息的泛滥,容易使我们感到迷惑。在新媒体中人们既是信息的受者,也使信息的发布者,因此网络等新媒体上既有进步、合法、有益、真实的信息,也有反动、非法、有害、虚假的信息。所以我们在对待新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时,要有基本的判断能力,要学会辨别虚假信息,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如今社会新媒体逐渐代替传统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信息的传播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因其其不受时间、空间、年龄局限和新媒体本身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此感兴趣并使用。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好的一面,学习和完善自我。尽量克服消极的一面,要让新媒体更好的引导我们的行为,传递正能量。 关于多媒体教学的调查报告媒体调查报告(2)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于XX年**月份,对我实习的学校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情况以及学生对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态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的把握当前课程改革的主旨,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究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中国四大古桥

中国四大古桥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芦沟桥、潮州湘子桥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中国古今桥梁的科学技术,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仍继续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宝,记载着许多珍贵的资料。 河北(赵县)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径石拱桥。这座桥建造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它气势宏伟,造型优美,结构奇特,远远看去,好像初露云端的一轮明月,又像挂在空中的一道雨后彩虹,十分美丽壮观。 泉州(福建省)洛阳桥: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沓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宗教遗迹和古典建筑。在泉州就并存着七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同时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些都证明了当时泉州港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伟大的古建筑——洛阳桥。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 北京芦沟桥。卢沟桥位于北京城西南13公里、丰台区宛平县城西门外,跨永定河之上,它是北京最古老的石造多孔联拱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至今已有八百多的历史。在金代,卢沟河是出入京都南北的交通要津,同时亦是军事要地。 该桥曾于元、明两代重新修缮,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因洪水泛滥,冲毁此桥。桥的东北边的十二丈重新修筑,即今东边算起的第一、第二两孔是重修的,其余各孔则是金代的原始建筑。桥全长212.2米,宽9.3米,计入两端桥堍总长约266.5米。全桥共有11个桥孔,各孔的跨径和高度均不相等。采用两边桥孔小、依次向中央逐渐增大的韵律设计建筑法,形成了优美的桥型。早在金代,此桥就被列为“京师八景”之一。全桥有十个桥墩,基础为木桩基。其宽度为5.3米至7.25米不等。每个桥墩上游的迎水面上,砌成分水尖,每个尖端安装着一根边长约26厘米的锐角朝外的三角铁柱,这是为了保护桥墩,抵御洪水和冰块对桥身的撞击。在桥墩、拱券等关键部位,以及石与石之间,都用银锭锁连接,以互相拉联固牢,可谓“石工鳞砌,坚固莫比”。 卢沟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石栏柱北侧有140柱,南侧有141柱,石栏柱高1.40米,两柱间距约1.8~2.0米,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望柱中间嵌有279块高85厘米的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这些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许多小狮或藏或露,变化万千,难以计算之故,所以自古有“卢沟桥石狮数不清”的歇后语流传。今人统计共有498只。 在桥的两端各设有华表4根,高约4.65米,整体比例十分协调。桥畔两头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有盘龙纹饰雕刻。尤以桥的东端北侧御碑亭的石碑上,刻有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卢沟晓月”最为知名。桥两头的石狮、碑亭加上华表、栏杆、御碑亭、碑刻等,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桥头建筑。潮州湘子桥 十三世纪末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卢沟桥为“汗八里的美丽石桥”。它是中国北方现存最古的大型联拱长桥。“卢沟晓月”也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潮州(广东省)湘子桥。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计科1404 0902140420 余贤锋摘要:美学是研究美、美感以及艺术美的学科,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它充分的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建筑的历史,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关键字:中国古代建筑,美学。 建筑是一个人化的“四度空间”。不同于一般美学的是,建筑美学能满足人的居住和社会活动需要的楼房和各种建筑物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现实的艺术。建筑创造了一个与自然相隔离、与自然环境相对立,只有进入其中或者围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才能体会到建筑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即平面组合的对称和内向,至少在周代已经基本成形。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更为独特的是岳阳楼的斗拱结构,不用一钉一柳,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建筑的发展阶段及类型 中国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风格。中国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商州到秦汉时期,这一阶段是建筑的萌芽与成长期,秦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魏晋隋唐到宋朝是中国建筑逐步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明清是充实与总结的阶段,明清时期是第三个高潮。 中国的传统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谭淼、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等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华表等建筑小品。他们有着共同的发展历程,但在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上又有着不同之处。 二、中国古代建筑代表时期的建筑特点 (一)秦汉建筑 秦代建筑奏响了中国建筑雄浑的前奏。“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的阿房宫,美学价值极高的秦始皇陵墓。汉代宫苑建筑在秦代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壮伟的时代音调。 (二)魏晋南北朝建筑 魏晋南北朝区域文化的融合、南方的开发、玄学的流行和佛教的传播赋予建筑文化以新的风格和内涵。秦汉建筑雄浑的古典风格至此变调为清奇素朴,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则为这时期建筑文化增添了神奇一笔。佛教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寺、塔和石窟寺三种。园林从皇家苑囿向文人写意园林的转型,标志着园林从早期的物质享乐,开始向林泉放逸的精神满足过渡,开启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2020年 广告价值分析报告汇编-媒体价值分析

XX有限公司 广告价值分析报告汇编-媒体价值分析 (1.0版) 制订: 审批: 2020-1-1发布 2020-1-1实施

《***都市报》广告价值分析报告 姓名:*** 学号:*** 一、《***都市报》作为报纸媒体的特性概述 与其他报纸媒体一样,《***都市报》具有如下特性: 1、记录性:在谈到今天的报纸媒体的特性时,不可忽视电波媒体,由于电波媒体,报纸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作为报纸媒体特色的记录性逐渐地增强了,即使在今天,可以说报纸具有的解说性、指导性的作用要远远优越于电视、广播的电波媒体。 2、报道性:报纸与电波媒体不同,可以更正确、更详细地报道一条新闻,这种报纸具有的报道性,广告可以充分地加以活用。有新闻性的适时的广告也是报纸广告的一大特色。 3、稳定性:报纸配送地域明确,以定期订阅者为主要对象,可以说是报纸是最有计划性的稳定的媒体。报纸媒体具有的稳定性,在媒体的选择上,显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4、权威性:《每日新闻》“报纸广告之日”的评论里曾这样评论道:广告确实是处于泛滥状态。但是其中最具权威的广告仍然是“报纸广告”。同样的标题在具权威的报纸的报纸广告中使用,更大的信赖就在预期中被读者接受了。报纸被认为最适合做企业广告,提高企业形象,选择信赖度高的媒体是理所当然的。在这里报纸媒体的记录性和权威性是很重要的理由。

5、灵活性:报纸按照报道的量和广告的量可增段、增页,在其量上是占优势的。虽然不能像杂志那样自由,但还是可以根据广告主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在期望时间里刊登多则广告。另外,在广告制作方面,报纸广告速度较快。报纸广告制作成本与电视等其他媒体广告相比也是比较便宜的。 二、《***都市报》简述 1、品牌介绍 ***都市报是***日报***集团所属系列报之一,正式创刊于1997年,是面向中国最富庶的珠三角地区主流人群所创办的综合类日报。以“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为办报理念,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为口号,***都市报深入城市生活,引领时代风尚,紧追经济热点,捕捉大众焦点,以娴熟到位的专题策划见长,以高度浓缩的信息含量见长。***都市报主打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并相继在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建立分站。被誉为中国发展势头最迅猛的报纸之一,珠三角零售第一报纸,同时也是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媒体之一。 依存于无穷无尽的创新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卓越意识,***都市报从强大走向伟大,并朝着办中国***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品牌挺进。 2、内容介绍 ***都市报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每天出版A、B、C、D等叠,其中A叠以时政和社会新闻为主,A2叠以地级市本地和珠三角新闻(广州读本、深圳读本、东莞读本、佛山读本等)以及***阅读(周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