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译汉的步骤与技巧示例

英译汉的步骤与技巧示例

英译汉的步骤与技巧示例
英译汉的步骤与技巧示例

英译汉的步骤与技巧实例

(一)英译汉的步骤

由于英译汉试题中的句子结构一般都较为复杂,很难一步到位地给出准确的译文,因此建议采用由大到小的步骤逐步翻译,以达到译文的“忠实”、“通顺”,这一方法是指先从大处着眼找出句子的主干结构和主要元素,然后再填补细节,分析句子的外围成分,最后再加以润色,下面举例说明。

【例1】Whether to use tests, other kinds of information , or both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depends , therefore , upon the evidence from experience concernimg comparative validity and upon such factors as cost and availability.

步骤1:主谓宾

whether从句depend onevidence and factors

是……还是……取决于依据和因素

步骤2:采用测试其他信息同时经验依据费用、来源因素

步骤3:是采用测试还是其他种类信息,或是两者同时使用,取决于诸如费用和有无来源等因素。

步骤4:补上: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therefore, concerning comparative validity等成分,并对整句加以润色。

【译文】因此,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究竟是采用测试还是其他种类的信息,或者两者同时使用,须凭有关相对效度的经验依据而定,也取决于诸如费用和有无来源等因素。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复杂,较多从句、并列的比较、选择词组也较多的句子。

(二)英译汉的技巧示例

1 谨慎选词、意达文顺

连词成句,句成篇章,这是行文的一般规律。翻译过程中,选词是一个重要方面。尤其能不能从众多的近义词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一方面得看译者的语言功底,另一方面得参考上下文的语境——考研翻译其实提供了充分的语境。就社科作品来说,则以名词的问题更为突出。因为这类作品中,往往有许多名词术语,必须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任何的误译漏译都会影响读者的理解,达不到翻译“等值”的效果,选词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词义褒贬、词性判断、词的文体特色、词的本义和转义等。考虑到其重要性,这是将选词进行重点讨论。

【例1】T he catch, says Oparil, is“Nobody could eat only that on their own”. And at the other two measured levels; she says there was little impact in dropping from 3,300 milligrams to 2,400,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out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problem isn’t just that the NHBLI is clinging stubbornly to old ideas. It is that focusing on salt to control blood pressure also diverts attention from the more proven techniques of limiting calories or increasing activity.“People will pick one that they’re going to do,” Oparil says.“And if they pick the salt restriction, they’ll get a very minor benefit, in my opinion.”

【原译】奥帕里尔说这个量是“谁也不能够让自己吃这一点点盐”。在种两个可量化的数据方面,奥帕里尔说从3,300毫克降到2,400毫克几乎没有产生影响,特别是对没有患高血压的人是如此。问题并不在于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BLI)顽固地抱着旧的观念,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限制盐的摄入量上就会转移人们对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限制卡路里或增加体育锻炼的方法的注意力。奥帕里尔说:“人们将会从中选择一种方法,如果他们选择了限制盐的摄取量,依我看效果将是微不足道的。”

【分析】原译有多处不足。一是选词不准确;二是有的句子过长;三是该增词时未增词。

原文第一句中,原译将catch译为“这个量”并无根据,属猜译。从该语段来看,该词的概念意义等同于下文的“problem”。《英汉大词典》中catch作名词,也有一条词义为“隐藏的困难”,相当于problem,这个词义与全文很吻合;on their own译为“让自己”也属望文生义,准确的译法是:自愿地;主动地。在at the other two measured levels短

语中,measured意为“测量过的”,level意外“标准”,联系上下文,可认定这两个词指“试验过的用量”,可见原译的“可量化的数据”之说不妥。

“……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限制盐的摄入量上就会转移人们对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限制卡路里或增加体育锻炼的方法的注意力”,这么长的句子,使人还没读懂其意就“憋”死了。

People will pick one that they’re going to do一句,据上文可理解为:People will pick one of the ways that they’re going to use to control blood pressure. 所以译文中应增加“降压”二字。

【改译】奥帕里尔说:问题是“谁也不会自愿食用这么一点盐”。对于另两个试验用量,她说从3,300毫克降到2,400 毫克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对未患高血压的人来说更是如此。问题不仅在于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BLI)顽固地抱着陈旧观念,而是过分关注利用盐摄入量来控制血压,会忽略更多的、已经证实有效的、限制卡路里或增加体育锻炼的方法。奥帕里尔说:“人们会从中选择一种降压方法,依我看,如果他们选择限制用盐量,其效果将微乎其微。”

2 代词指代、心中有数

英汉表达的另一种重要的区别是:英语多用代词,汉语少用代词。英语多用代词,如it(they)等用得十分广泛,几乎每个句子中都会碰到代词,这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名词。另外跟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求有主语也有关。汉语中很少使用代词。这种语言及思维习惯上的差异会造成我们理解和翻译上的困难。尤其是当语义功能相对较弱但语法作用较为突出的it(they)及其变格形式的频繁出现时,往往让我们在理解其指代内容时需仔细揣摩,认真推敲。那种不做深层语义和逻辑分析就动辄下笔,将代词“乱点鸳鸯谱”的做法常常会使译者对译文内容都稀里糊涂,根据评分细则常常会被扣分。

【例1】The little pills gave women the kind of control Kelly craved. And they transformed women’s lives——personally,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and, in the process, forever changed American society. The pill was a revolution and then some, said sociologist

Dr. Kristin Luker,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It was like discovering fire.” The fire took a few years to spread.

【原译】这种小药丸给妇女带来了凯利曾经渴望的控制生育的好处。它改变了妇女的生活——个人生活,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永远地改变了美国社会。这种药品对妇女是一场革命,当时,在某种意义上,正如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学家,克里斯廷·卢克所说:“就像人类发现了火种一样。”这火种有了几年的时间才普及到千家万户。

【分析】首先说,原译将in the process译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是将其看成了in the process of time。其实,结合上文的they transformed women’s li ves,可以看出process 指的是改变妇女生活的这个进程。仔细体会上下文的含义,可以这样来理解:避孕药在个人、经济和社会诸方面改变了妇女的生活,同时,也永远地改变了美国社会。如果说译者此处的疏忽问题还不大,那么下面不定代词some的译法就不一样了。The pill was a revolution and then some,其中的then some被译为“当时,在某种意义上”真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由于这个错误,继而出现了硬是把原本属于两个句子的内容搅到一起这种浑水摸鱼的译文。原因是译者没能识破some指代的是前面的revolution,意思是:避孕药是一次革命,随后又有几次(革命)随之而来。这一点从下面的篇章中也能得到证实,即:(由于避孕药的问世)妇女通往学业和就业的大门被打开了等等。

【改译】这种小药丸使妇女有了凯利曾经渴求的那种节育的方便。它们在个人、经济和社会诸方面改变了妇女的生活,同时也永远地改变了美国社会。社会学家,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克里斯廷·卢克说:避孕药是一次革命,并且又有几次随之而来。“就像人类发现了火种”。几年的时间火种就遍及千家万户。

3 条分缕析、李冠李戴

英语两种语言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在行文组织及句法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句法多采用“形合”,而汉语句法多采用“意合”。有些语言学家形象地将英语句子称为“葡萄型”结构,葡萄主干很短,其上附结着丰硕的果实。而汉语句子则较短,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逐步展开,信息内容像竹竿子一样一节一节地同下去,很少有叠床架屋的结构,因而常被称为“竹竿型”结构。

英语这种固有的特点有时会给我们的理解和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很容易使我们落入误译的陷阱,毕竟我们这些见惯了汉语“竹竿型”短句的人不容易一下子就习惯英语的“葡萄型”结构。惟一的应对方法就是仔细咀嚼原文,对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条分缕析,以求做到“李冠李戴”。

【例1】Casualties, were taken to several hospitals in southwestern Georgia, some of which operated on backup generators.

【原译】伤亡人员被送往佐治洲西南部的几所医院里,其中一些伤者在备用发电机的帮助下动了手术。

【分析】上句中的some of which是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初看时,会误以为是修饰casualties(伤亡人员)的,因为句子中既有伤亡人员,又有医院,特别是其中的一个介词on,更是能施“障眼法”,让读者觉得operated on不是“做手术”的意思吗?若进一步想,又觉得不可能,因为,operated on用作一词组,其前的to be(即were)是决不可省略的。同时,应该明白,介词on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依靠;以…方式。如:to travel on the ship(乘轮船旅行);They live on potatoes.(他们的靠吃马铃薯生活。)因此上句的介词on还是应该考虑和backup generators组成词组。含义是:依靠备用的发电机发电。

【改译】伤亡人员被送往佐治亚洲西南部的几所医院里,其中有几家医院是靠备用发电机发电来维持运作。

4 借助逻辑、缜密思索

匈牙利著名翻译理论家拉多·久尔吉认为,翻译是逻辑活动,译文是逻辑活动的产品。

这里所说的逻辑活动,即是寻找事物的逻辑关系,内在联系。根据这种逻辑关系组织译文,就能确切地体现原文的精神实质,达到准确、通顺的要求。我们知道,英语结构比较严密,connectives使用很多,从而使得一个句子的各个组成成分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明确,主次清楚,这有别于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由意思本身来连接,很少借助连词的结构,也为我们在翻译过程合理运用逻辑关系提供了便利。

【例1】Some parents simply cannot stand letting their baby cry until he or she learns to fall asleep on their own, or when the baby awakens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Most expert advice suggests this is shortsighted.

【原译】有些父母亲,一刻也不愿看到婴儿哭哭啼啼,除非婴儿自己睡着了或半夜里醒来。大多数专家的意见表明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

【分析】英语句子非常欣赏逻辑性,就表层结构而言,英语又喜欢将句子内涵的逻辑“外化”,即用形形色色的Connectives来明示其逻辑关系,大处着眼英语又被称为“形合语言”(a Language of Hypo taxis)。一般说来,英语句子逻辑标记非常明显,这些都是我们正确理解英句的重要依据。比如上句里的until he or she learns to fall asleep on their own, or when the baby awakens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时间概念清晰,逻辑层次分明。译者当条分缕析,梳理得当。不能似是而非地将它们“捏”在一起,译成“除非婴儿自己睡着了或半夜里醒来”。until he or she learns to fall asleep on their own →直到婴儿学会自己入睡;when the baby awakens i 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当婴儿在半夜醒来的时候。

【改译】有些家长根本无法忍受婴儿自己学会入睡之前的啼哭,或是半夜里婴儿醒来时的啼哭。大多数专家的意见表明这是一种短见。

5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已成译界名言。这句话的内涵折射了一定的哲学思维,对于翻译活动不乏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说,在翻译过程中,既要看到“点”更要见到“面”,不能因解决了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而沾沾自喜,忽略了“全局”。置“全局”于不顾,而埋头解决“点”的问题,实际上是解决不了的。译途匆匆,译者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居高临下,立足宏观,语篇在胸,其词义的选取、行文的组织、格调的把握,才不至步入岔道,才不至于断章取义,不至于望文生义,不至于见首不见尾,不至于无端得到割裂一些固定的结构。树立翻译过程中的总体感和大局观,是初入译林者应首先树立的。

【例1】The study will then use the programs that induce the most laughter to test immune system responses in young patients. If a positive biological response to laughter is found, the cartoons, TV shows and films c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are of ill children during

procedures such as blood draws and chemotherapy to alleviate stress and fear and promote faster heal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ers.

【原译】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是用最能引人发笑的方法对青年病人的免疫系统进行测试。

【分析】1) programs显然是与后面的the cartoons,TV shows and films有关,所以,将programs译成“方法”不合上下文。应改译为“节目”。

2) 孤立地看young patients,完全可译“青年病人”,但是,下文即出现了the care of ill children,显然,这里的young patients有其特定的所指,似可译“小病人”。

此外,原译漏译了原句中的responses。这是不应该有的疏漏。

【改译】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是用最能引人发笑的节目对小病人的免疫系统的反应进行测试。

6 瞻前顾后、全“句”在胸

英语句子结构的排列特点一般是以主句为核心主要成分(主谓语)十分紧凑,各种修饰成分被叠置于主句的前后。

当修饰成分较长,其间又有其他成分时,修饰成分往往后置,远离被修饰的成分,由此而出现成分的间隔。如仅从“后置定语都要紧靠被修饰的词”这一概念出发,来分析梳理句子结构,常常会产生歧义。此外,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甚至同一主语、同一谓语、同一宾语、同一状语都可能会因一些间隔成分的插入而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困难。这种时候,必须瞻前仰后,全“句”在胸,才能正确理解,准确表达。那种蜻蜓点水,将句子有机成分断然割裂开来的做法往往会使英译汉走入死胡同。

【例1】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says existing designs are safe. She dismissed shield products as“people preying on the fears of consumers.”

【原译】长途通讯产业协会认为目前的设计是安全的。她拒绝考虑屏蔽类产品,认为这种产品是“诈骗忧心忡忡的消费者的钱财。”

【分析】须知,原句中的动词dismissed不是孤立的,它和后面的介词as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彼此组成了一个短语动词,dismiss … as的含义是:认为……;不理会;自心中摒除;不考虑等。如以下句中的dismiss就是和as一起使用的。我们决不可孤立地看dismiss一词:A good few people dismiss the idea as sheer nonsense.(不少人认为这种想法是胡说八道。)The minister just laughed, and dismissed the idea as impossible.(部长认为那个想法是异想天开,因而一笑置之。)

此外,原译将prey on译成了“诈骗”也显得不美,用笔似重。

【改译】长途通讯产业协会认为目前的设计是安全的。她认为这种屏蔽产品不过是“从消费者的忧虑中诈取钱财而已。”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4-7)

第三章英译汉常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安排:6课时) 无论翻译的标准如何,翻译的目的都是要求译者最大程度地传递原文信息/再现原文风格,以求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文。翻译标准只是给译者提供了翻译的大方向,在具体的翻译运作过程中,还会遇到种种问题,所以在翻译实践中,还要灵活运用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从原文和译文的整体出发,全面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经过不断的翻译实践,翻译技巧一定会运用得越来越娴熟,翻译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合理有效地运用翻译技巧可以使译文生辉,有效地提高翻译质量。 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直译和意译 词义的选择 省略法和增补法 词类转译法 重复法 正反、反正表达法 分译法和合译法 直译和意译 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因此翻译时有时使用直译,有时用意译,有时直译并举。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其原则是在忠实原文内容和风格的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的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规范 直译(metaphrase/literal translation) 在不影响译入语的自然流畅并保持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信息,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结构,尤其要保持原文的修辞、文体和文化特质。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to shed crocodile tears 如果不破坏原文结构,译文也能通顺自然且忠实原意,这是最理想的直译,但逐字对等且保持原文结构和语义的情况微乎其微。 直译法的使用不仅极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而且及大地拓展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表达范围。汉语中的外来语大都采用直译法或音译法。例如: lady-killer talk show mad cow disease bird flu chain reaction cat walk humor second-hand car tittup hippy yuppie shock 例1 原文:There are two types of electric current: alternating current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first one way then the other in a forward and backward motion, and direct current which flows the same way all the time. 译文: 例2 原文:Losing one’s independence for Americans is a shameful thing.

英译汉翻译法

英译汉中的反译法 在英译汉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原词所表达的并不是其字面意义,而是其字面意义的反义,或者说是对其字面意义的否定,可这种否定又往往不出现否定词,这种情况并不很少,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下面是常见的两个词组,请注意它们的汉语意思: ①riot police防暴警察(即anti-riot police,而不是暴乱的警察) ②crisis law反危机法案(即anti-crisis law) 这两个词组的翻译采用的就是反译法,译文都是其字面意辽的否定或反义,这样既表达了原文的真正含义,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人一看就懂。 另外,英文报刊文章标题的翻译有时也采用反译法。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1995年1月16日头版刊登一则新闻,题目是Inflation is target of bank’s new policy,主要说的是银行在1995年将来取有力措施制止通货膨胀。但题目的字面意思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把inflation看成是anti-inflation,使之文题一致。这样的标题在英文报刊中比较常见,目的是为简练及醒目,我们在翻译时要格外注意,切勿望文生义。 再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Sidney Simon called the college grading system“archaic,prescientific,bureaucratic invention,",and“about as accurate 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 如果按字面翻译,这句话是这样的: 西德尼·西蒙称这种大学评级制度“是过时的,缺乏科学验证”,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而且“简直同警察估计和平示威人数一样准确。” 既然前面已说了这个评级制度“过时无用,缺乏科学验证”,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后面又怎么能说它“准确”呢?这显然自相矛盾,西蒙所表达的真正含义绝非如此。 以上译文,忽略了说话人的语气。其实,西蒙是在抨击大学评级制度。他说话时,前面直接用了archaic,prescientific和bureaucratic几个贬义词,而后面的褒义词accurate实际上是一个反语。因为我们知道,警察在估计示威人数时只能说出大概,往往和实际人数出入很大,极不准确。所以说话人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not accurate,或inaccurate。这样,可理解成about as inaccurate,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译成汉语就是:“简直同警察估计和平示威人数一样不准确。”也就是把accurate反过来译,即反译。 以上例句是通过分析说话人的语气来采用反译法正确表达语义的。有的句子前面所表达的意思是否定的,但根据这个意思得出来的结论却是肯定的。为了使其真正含义不至于前后矛盾,我们也采取反译后面结论的方法。

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一、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1.通读并透彻理解原文。翻译之前仔细研读原文,解决好“翻译什么”的问题。边读边琢磨,确切理解原文所述事物本身的含义与之相关的外延联想,如原句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褒贬义或寓意,对其中的修饰语的把握等。 2. 组织语言。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 3. 表达。考生要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考虑译文,尤其注意不能扭曲原意,不能错译或漏译。 4. 审校。这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考生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易懂,是否符合汉语规范。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与意译 直译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意译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调整。如: 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 直译:好的婚姻不会仅仅发生—它们需要大量的爱和大量的工作。 意译:幸福的婚姻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你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和做大量的工作。 或:美满的婚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必须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做大量的工作。很显然,本句话的意译要比直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当然,一句话并不限于一种译法,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一般来说,在英汉翻译考试中,如果直译能达意就用直译,如果直译效果不好,就应该考虑意译。只要译文内容忠实,意思明白就行了。 顺译法(又名句型对应法) 顾名思义,顺译法(句型对应法)就是按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适合于原文叙述层次与汉语相近的长句翻译,如只含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前置的状语从句或从句在后的长复合句等等。 As an obedient son, I had to accept my parents’ decision that I was to be a doctor ,though the prospect interested in me not at all. 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我不得不接收父母的决定,去当大夫,虽然我对这样的前途毫无兴趣。 3.倒译法 倒译法就是颠倒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来进行翻译。 例1: The moon is completely empty of water because the gravity on the moon is much less than on the earth. 因为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的多,所以月球上根本没有水。 例2:The football students can be removed from the university if they fail to pass their examination. 作为足球运动员的学生如果考试不及格就要被开除。 4.分译法 分译法,又称拆译法,也是一种基本的句法变通手段。从被分译成份的结构而言,分译大致可以分为单词的分译、短语的分译和从句的分译三种。 单词的分译即拆词,将难译的词从句子主干中拆离出来,另作处理,这种方法常常引起句式上的调整,英译汉中要拆译的词常常是形容词和副词。如: 1

翻译评分标准

英译汉评分标准:“忠实60% +通顺40% ”的标准整体打分

汉译英评分标准:“忠实60% +通顺40% ”的标准整体打分

专八翻译技巧:如何确定汉译英句子主语 在专八汉译英中,应该如何确定英语译文的主语呢? 1把汉语原文中的主语直接翻译成英语译文中的主语,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可靠的对应方法,也是我们做汉译英“定主语”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方法。如: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 Throughout the ages,all people of accomplishme nt have take n their lives seriously. 上面的例子里,汉语句子的主语是名词短语,由于名词短语在英语句子中可以直接充当主语, 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对应下来,确定这个名词短语为译文的主语。 2、汉语和英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代词可以充当主语,所以,还可以直接选用汉语原文中的代词来充当英语译文的主语。如: 得病以前,我受父母宠爱,在家中横行霸道,一旦隔离,拘禁在花园山坡上一幢小房子里,我顿觉打入冷宫,十分郁郁不得志起来。 Before I was taken ill,l had been a spoiled child of my parents,getting things my way in the family. Once isolated and confined to a small house on the slope of the garde n,l sudde nly found myself in disfavor and my wings clipped. 3、在汉语中,除了上述名词和代词可以作主语之外,动词也可以直接充当主语。英语的动词原形不能作主语,但是英语中的动名词或者动词不定式则可以充当主语。如果我们确定用 汉语的动词主语来充当英语译文的主语时,必须要使用其对应的英语动词的动名词形式或者 不定式形式。如: 帮助真正的穷人,要比仅仅缩小贫富差距更有价值。帮助下层社会的人重新回到社会主流中 来,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Helping the truly poor is much worthier than merely narrowing inequalities.And helping the lower class rejoin mainstream of society is in the interests of all.

如何做好英译汉

如何做好xx 英译汉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而英译汉的过程则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地注意: (1)汉语所要表达的是英语原文的内容,即句子或文章的意义,而不是句子结构; (2)在翻译过程中,英语原文的内容要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而不是将两种语言结构进行简单的转换。 英译汉的过程包括理解,分析句架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过程,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生从英语到汉语,再从汉语到英语反复的推敲。 一、理解 理解阶段的目的在于读懂英语原文,弄清原文的意思。 (1)通读全文。 (2)分析句子结构。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具有非常好的英语语法知识,在做翻译试题时也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在分句子结构时,我们要注意首先把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找出来,这样句子的骨干结构也就清楚了,在分析句子的骨干结构时还应该注意分析句子中成分是否有省略的地方,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等等。 (3)理解句子含义。理解句子的依据除了句子本身之外,还有该句子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此阶段应清楚下列问题:A.句子中是否含有代词和其他具有指代意义的词,如果有,应根据上下文确定它们指代的内容是什么;B.句子中的短语和一些常用的词往往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那么,在该句中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C.按照你的理解,该部分的意义是否与全篇文章的内容一致,有无相互矛盾。总之,在动手翻译之前,首先要读懂原文,不要一上来就急于动

英语四级英译汉的目的,要求和评分

英译汉的目的,要求和评分 第一部分: 概述 一、主要目的 1996年以前,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阅读理解部分一直采用多项选择题型,不能真实地反映考生的水平,不能较好地检测考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原文。因此,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决定在阅读理解部分增设英译汉翻译题,其主要目的在于考核考生对英语书面材料的确切理解能力, 促使学生提高英语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无疑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9年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基础阶段(l~2年级)学生的翻译能力(英译汉)具体要求如下:“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00个英语单词。” 二、具体要求 英译汉一般安排在阅读理解部分之后,每次共4至5题。分别从4篇文章中分别选择1个或2个句子组成,要求考生在15分钟之内将它们译成汉语,每题2分,共计10分。因此,翻译时考生需参阅整篇文章的大意,理解上下文,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意。 三、评分标准 根据最新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公布样题的评分标准,每道英译汉题为2分,具体细化为4个部分,1.5分判给题中3个必须翻译正确的语言点,另外O.5分判给整句翻译的语言结构。例如:And someone with a history of doing more rather than less will go into old age more cognitively sound than someone who has not had an active mind. 第二节答题步骤 英译汉的步骤主要可分为理解、表达和校正3步。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双语转换的体现,二者不可分割,没有准确的理解就没有顺畅的表达。尽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时间比较紧,但校正仍是不可省略的一步。 一、理解 首先是理解句子所关联的主题。由于英译汉翻译题的选句是从语篇中划出句子,其内容必然关联主题。因此,必须对文章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对原文作透彻的理解是翻译的关键。因此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理解语言现象 在翻译时学生应该依据上下文来理解原文的词汇含义,句法结构和惯用法等。例如:For me, teaching is a red-eye, sweaty-palm, sinking-stomach profession. 对我来说,教书是一个会令人熬红眼睛,手掌出汗,精神沮丧的职业。 从上下文来看,sinking-stomach 不是指从事教书这个职业就会得胃下垂这种病,而是说明作者的精神状态,所以译成“精神沮丧的”。 2、理解逻辑关系 为了透彻理解原文,同学们还要有联系地理解原文中词,词组和句子。有时他们有几种意思,此时要根据上下文仔细地推敲,决定哪一种是确切的译法。 例如: Let me care for your house while you are away. 在此句中“care for” 应该译成“照看,照料”。 I care for classical music. 在此句中“care for” 应该译成“喜欢”。 二、表达 有了正确的理解才有可能进行正确的表达。表达实质上就是把所理解的内容在头脑中进行转换,寻找恰当的汉语词语表示出来。在表达上还有一些具体方法和技巧, 在后面的讲解中我们会提到。 三、校改

英语翻译技巧之英译汉的八处注意事项

英语翻译技巧之英译汉的八处注意事项 ~从细节处把握翻译~ 要真正掌握英译汉的技巧并非易事。这是因为英译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是英文理解难,这是学习、使用英文的人的共同感觉,由于两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一句英文在英美人看来顺理成章,而在中国人看来却是颠颠倒倒、断断续续,极为别扭。二是中文表达难,英译汉有时为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对等词汇,往往被弄得头昏眼花,好象在脑子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另外,英译汉时对掌握各种文化知识的要求很高,因为我们所翻译的文章,其内容可能涉及到极为广博的知识领域,而这些知识领域多半是我们不大熟悉的外国的事情,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难免不出现一些翻译中的差错或笑话。正是因为英译汉时会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翻译实践,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加以对比、概况和总结,以找出一般的表达规律来,避免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翻译错误,而这些表达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技巧。 一、词义的选择和引伸技巧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和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一词多义就是同一个词在同一词类中又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运用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词义的技巧,以使所译语句自然流畅,完全符合汉语习惯的说法;选择确定词义通常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They are as like as two peas .他们相似极了。(形容词) 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 .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动词) Wheat, oat, and the like are cereals .小麦、燕麦等等皆系谷类。(名词) 2、根据上下文联系以及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他是最后来的。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他最不配干这个工作。 He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怎么也不该怪他。 This is the last place where I expected to meet you .我怎么也没料到会在这个地方见到你。 词义引伸是我们英译汉时常用的技巧之一。翻译时,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英语辞典上找不到适当的词义,如果任意硬套或逐词死译,就会使译文生硬晦涩,不能确切表达原意,甚至会造成误解。这时就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从该词的根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引伸,引伸时,往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1、词义转译。当我们遇到一些无法直译或不宜直译的词或词组时,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引伸转译。 The energy of the sun comes to the earth mainly as light and heat .太阳能主要以光和热的形式传到地球。

新视野大学英语翻译题英译汉答案总结

第三册 1. 每当有人帮了你,无论事情大小,无论他地位高低,你都应该对他说声“谢谢”。 2.蒸汽机的发明使船舶发生了变化,正如其已经改变了陆地运输一样。 3.尽管经理努力帮忙,他还是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4.这个女孩的生活天天围着哥哥转,完全明白该做什么来使哥哥高兴。 5.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最终得到的可能都是自己不想要对。 6.吉米有他妹妹帮助他度过那些没有父亲的艰难日子。 1. 作为补救缺铁的一种方法,专家推荐食用肉、鸡和鱼,它们是最好的铁质来源,也是唯一最容易被身体吸收的铁质来源。 2.铁质储量为零时,你会觉得虚弱,疲乏无力,喘不过气,这是缺铁第三阶段的典型症状。 3. 耐力运动员,尤其是女性,经常会缺铁,如果增食肉类食物或服用铁质补剂,能够恢复到健康状态。 4.这位运动医学专家认为,感到劳累、工作效率差的人,最好食用牛肉、羊肉,它们含有最易被吸收的铁质。 5.铁质储量低的人应该去咨询医生,看看是否应通过调整饮食或服用铁质补剂来校正不足。6.一般说来,如果你忽视自己摄入的铁质含量,不在铁质储备失去之前注意警告信号,你会有危险。 1. 跟在法国一样,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也发生过文化革命。 2.他一旦下定决心去干一件事,就根本拦不住他。 3.学校强调的观点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的活动是值得的。 4.快下课时,老师让学生用最后的五分钟来展开激烈的讨论,依照1—10的评分标准相互评价他们当天的课堂表现。 5.为了避免引发针对他们的品格培养方案的争论,该校校长解释说,品格第一并不是要强迫学生接受某一套道德原则或宗教观念。 6.并非所有的家长都相信海德中学的办学原则,即如果你向学生传授诸如求真、勇敢、正直领导能力、好奇心和关心他人等美德的话,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自然会提高。 XII 1. 这副画上一个神色严肃的男子,身旁站着一位女子,身后是所农舍。他们的原型分别是画家的牙医和姐姐。 2.公司的申请书,不管是代表自己还是代表他人,都应该有官员的签名。 3.做了脱口秀之后,约翰和妻子在广播和电视节目上出了名,这些节目给普通民众以启迪,而不只是向他们提供信息。 4.尽管有些人不赞同,可市领导还是决定实施这个计划,在湖边建造两个五星级宾馆,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5.那位著名画家去世了,曾经给他当模特的妻子立即担任了他装潢公司的总经理职务。6.宴会上,他们的衣着都很华丽,但吸引我注意力的却是他们的交谈方式,使得我很想和他们交谈。 1. 直到60年代早期,人们似乎才普遍认同英国不再是以前心目中那样的大国了。 2.在决定了租房之后,我们便着手与市内所有的房屋代理商联系。

(完整版)英译汉常出现的问题

英译汉常出现的问题 英译汉,不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翻译的过程当中,不少人只求译文的“忠实、通顺”而忽视译文的“雅”。那么,忠实通顺的译文是否就是地道的、自然的、合乎汉语习惯的译文呢?这祥的译文是否就是完美的译文呢?有许多忠实通顺的译文,却不地道,不自然。现将常出现的问题举例 结构不合理,句子不自然 (1)There will come a day when people the world over will live a happy life under the sun of socialism. 全世界人民在社会主义阳光下过幸福生活的一天是会到来的。 译文主语的定语长,使得整个句子头重脚轻。试译为:全世界人将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过幸福的生活,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2)The sun,which had hidden all day,now came out in all its splendor. 那个整天躲在云层里的太阳,现在又光芒四射地露面了。 原文里的定语从句,是补叙性的,译成汉语,不一定放在被修饰名词之前。原文没有“又”这个意思,应去掉。试译为:太阳一整天都躲在云里,现在出来了,光芒四射。 (3)I had experienced oxygen and/or engine trouble. 我曾碰到过,不是氧气设备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二者都出故障。 “我曾碰到过”,句子突然中止,好象无宾语,但实际上宾语却是很长的三个分句,这不合乎汉语表达习惯。可在“碰到过”后加上“这种现象”或将宾语提前。试译为:不是氧气设备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者它们都出故障,这些我都碰到过。 (4)Captured documents which we have obtained from individuals who had been infiltrated through this corridor plus prisoner-of-war reports that we have obtained in recent months led us to believe that the volume of infiltration has expanded substantially. 我们从经由这个走廊进来的人身上缴获的文件,加上近几个月从战俘那里得到的口供,使人们相信,渗透的规模确实扩大了。 译文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文的结构,“文件”和“口供”作主语,前边的定语都比较长,所以,主语就显得过长,读起来不上口。试译:我们从经由这个走廊进来的人员身上缴获了一些文件,近几个月来,也从战俘那儿得到了一些口供,这些使我们相信,渗透的规模确实是扩大了。 2.选词不准确,表达不地道 (1)After Aunt Lena had heard about the family trouble,she agreed to look for a job. 丽娜姨听见了家庭的困难情况后,同意去找工作。 “听见了”可改译为“闻知”,“家庭”可改译为“家里”。试译为:丽娜姨闻知家里的困境之后,同意去找工作。 (2)The teenagers don‘t invite Bob to their parties because he is a wet blanket. 青少年们不邀请鲍伯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扫兴的人。 “青少年”属集合的概念,反映青少年的集合体,而不反映个体,所以,不可在它的前边加上数量词或在后边加“们”。teenagers在汉语里没有相对应的词,可译为“年轻人”。试译为:那些年轻人不让鲍伯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扫兴的家伙。 (3)These planes were held back to protect the enemy‘s home islands instead of being used where they were badly needed.

英语四六级翻译的评分标准-精选.pdf

新版英语四六级翻译的评分原则和标准四六级考试改革后,翻译题型为段落汉译英,让不少同学大呼太难。经过一段时间 的复习,想必大家对该题型都有所了解了,为了帮助大家尽量多拿分,小编收集了翻译题型的评分标准,避免考场上不必要的失分。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英语四六级翻译的评分原则和标准,并通过收集来的样卷作一个简 要对比。 (一)翻译题型描述 翻译部分测试学生把汉语所承载的信息用英语表达出来的能力,所占分值比例为15%,考试时间30分钟。翻译题型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 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 (二)翻译评分标准 本题满分为15分,成绩分为六个档次:13-15分、10-12分、7-9分、4-6分、1-3分和0分。各档次的评分标准见下表: 档次评分标准 13-15分译文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贴切,行文流畅,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 10-12分译文基本上表达了原文的意思。文字通顺、连贯,无重大语言错误。 7-9分译文勉强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欠准确,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些是严重语言错误。 4-6分译文仅表达了一小部分原文的意思。用词不准确,有相当多的严重语言错误。 1-3分译文支离破碎。除个别词语或句子,绝大部分文字没有表达原文意思。 0分未作答,或只有几个孤立的词,或译文与原文毫不相关。 (三)样卷翻译赏析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translate a passage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You should write your answer on Answer Sheet 2. 四级样卷翻译 剪纸(paper cutting)是中国最为流行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中国剪纸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朝和清朝时期(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特别流行。人们常用剪纸 美化居家环境。特别是在春节和婚庆期间,剪纸被用来装饰门窗和房间,以增加喜庆的气氛。剪纸最常用的颜色是红色,象征健康和兴旺。中国剪纸在世界各地很受欢迎,经常被用作馈赠外国友人的礼物。 Paper cutting is one of China’s most popular traditional folk arts. Chinese paper cutting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 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eople often beautify their homes with paper

英译汉的基本技巧

英译汉的基本技巧 一)英译汉的基本程序 英译汉的过程包括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过程,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我们从英语到汉语,在从汉语到英语反复地推敲。 (一)通读全文 通读全文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段落内容或整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划线部分与文章其他部分之间的语法和逻辑关系,在段落中要搞清划线的句子和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弄清代词it, they, them, this, that, these, those, other 等所指代的对象。这些词和词组有时在划线的部分中能找到,有时则要到前面的相关句子中去查找。 (二)分析所要翻译句子的结构 从翻译试题来看,所给出的段落中划线的部分一般来说句子结构都比较复杂。复杂的句子如果不搞清楚它的语法结构,很难达到正确、完整地理解原文的要求。在分析句子结构时,我们要注意首先把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找出来,以便明了句子的主干结构。在分析句子的主干结构时还应该注意分析句子成份是否有省略的地方,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等等。 (三)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句子结构分析清楚后,根据主干结构确定采用顺译、逆译还是分译法处理长句;大的框架确定后,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当的词语翻译方法,可以适当地赠词、补词、引申词义等等。 (四)认真校核译文 句子表达清楚后,还应该回过头来校核一下看译文是否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确保自己理解的内容能够很有把握地得到分数。在校核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 1.人名、地名、日期、方位和数字等译得是否正确; 2.对原文中的词、句有无错漏; 3.修改译文中译错或表达不够准确的句子、词组或词汇; 4.译文中有无错别字; 5.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二)英译汉基本技巧 (一)单词的翻译 1.词义的选择与引申 词义的选择是翻译过程中的关键性一步。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及搭配词来确定词性及词义。例如heavy一词在下面不同的上下文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译法。 A.This car is very heavy on oil. B.The snow is falling more heavily tonight than last night. C.He is a media heavy. D.There was a heavy fragrance of flowers and lemon trees. E.This is heavy news to everyone that there will be a war next century. F.This dessert is not bad, but a little heavy.

英语中英译汉技巧

英语中英译汉技巧(1) 以下浅谈英译汉的几点技巧。 第一,翻译时注意英文的句型,英文的句型一般来说有相应的中文译法。如It的句型的翻译: (1)It is+名词十从句: It is a fact that,事实是,, It is a question that,,,是个问题 It is good news that,,,是好消息 it is common knowledge,,,是常识 (2) It is+过去分词十从句: It is said that,据说,,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 It is asserted that,有人主张,, It is supposed that,据推测,, It is believed that,据信,,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须承认,, It is reported that,据报道,, It will be seen from ii that,由此可见,, It has been proved that,已证明,, It is general1y considered that,人们普遍认为,, (3)It is+形容词十从句: It is necessary that,有必要,, It is likely that,很可能,, It is clear that,很清楚,, It is important that,重要的是,, (4) It+不及物动词十从句: It follows that,由此可见,, It happens that,碰巧,, It turned out that,结果是,, 第二,注意英语被动句的翻译。英文的被动句经常用汉语主动句表达,如:You are requested to give a performance 英文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请你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英文中被动意义也可以用汉语中含有主动意 义的句子来表达。常译成“被”、“由”、“受”、“为,所”等等。例如: What is feared as failure in American society is,above all,loneliness.(在美国社会中作为失败而为人们所恐 惧的,莫过于孤独了。) 第三,注意长句的翻译。首先不要被长句吓住,即使是很长的句子,也是由最基本的成分组成。分析 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抓住主干部分,然后逐次分析各词意思以及相互间的逻辑、 语法关系,再进行翻译。值得注意的是关系分句的翻译。关系分句主要功能是作名词(词组)的后置修饰 语(即定语),但除作名词修饰语外,关系分句还可起其他作用,比如起状语分句和并列分句的作用,因此 译成汉语时要注意,限定性关系分句翻译时因为英文置于名词后,汉语则将其置于先行项(antecedent)的前边,使其译成带有“的”字的定语句子,如:I want a wife who will work and send me to school.(我想要个既能工作又能送我上学的老婆)。有的句子过长,前置会显得累赘,或不符合汉语的习惯,这样我们翻译时将从句后置,把它翻译成跟主句平行的并列句。 如:I want a wife who will not trouble me with a wife’s duties but a1ways listens

浅析英译汉翻译的步骤

浅析英译汉翻译的步骤 侯新民 (发表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摘要:英译汉翻译水平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因此,掌握一定的翻译步骤,无疑会有助于提高英译汉翻译水平的能力。 关键词:英译汉翻译步骤 英译汉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英译汉的过程则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进行英译汉翻译,主要有三个过程——理解原文、译文表达、修改审校。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过程,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修改是对译文的修正、加工润饰,审校是经修改以后的最后一道工序。 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从英语到汉语,再从汉语到英语反复地进行推敲,要真正译好一篇英语文章并非易事,首先是英文理解难,其次是中文表达难,再者英译汉时对掌握各种文化知识的要求很高,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本文拟就英译汉翻译的步骤:理解原文、译文表达、修改审校浅析如下: 理解原文 理解就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照字面解释就是懂、了解的意思。从英译汉角度考虑所谓理解,就是译者在懂得原文,了解原文的基础上利用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来理解原文的内容和风格。理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理解原文的语言现象。即通过原作的语言现象来理解原作的内容。因为原作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原作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懂得语言形式及其含意,是理解原作整体内容的基础。下面试举例略加剖析。 例一、原文:The youth move a pace or two nearer,and the scent of his honest heat afflicted Ashurst’s nostrils. 原译:年轻人向前走了两步,一股热汗的味道冲进阿瑟斯特鼻孔里。 改译:年轻人向前走近了一两步,他那毫无掩饰的怒气冲阿瑟斯特扑面而来。 分析:从原文来看,“heat”一般情况下,译者都会理解为“热汗”,但查《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heat”还可解释为intense feeling,esp of anger or excitement“怒气”或“激动”,若译作“热汗”,修饰语“honest”似乎无法理解,因此改译成“怒气”更为贴切。 例二、原文:The custom had its spring in another country. 原译:这种风俗在别的国家也有它的春天。 改译:这种风俗起源于别的国家。 分析:“spring”的含义有“春天”之意,查《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have its spring”的准确含义应解释为:have sth as a source or origin;originate from,改译为“起源于...”较为准确。 2、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翻译中经常会遇到句子层面上的理解问题,其实也就是对原文逻辑关系的理解。由于译文的复杂性,逻辑关系的千变万化,要做到准确把握难度更大,所以要深刻地理解原文,有时还要上下有联系地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细致地去推敲原文的含义,分析出它的来龙去脉,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实际情况,思考自己的理解是否合情合理,有无漏洞,有无逻辑不通的地方。理解好逻辑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按原文语

关于英译汉文件翻译的标准以及步骤

英译汉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而英译汉的过程则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 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地注意: (1) 汉语所要表达的是英语原文的内容, 即句子或文章的意义, 而不是句子结构; (2) 在翻译过程中, 英语原文的内容要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而不是将两种语言结构进行简单的转换。 因此,在做英译汉的题目时, 汉语所表达的意义应与原文保持一致, 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只是为这一表达服务, 而不应拘泥于原文。另外, 应付英译汉考试和一般的从事翻译创作不同, 因为各自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翻译创作的标准为“信、达、雅”, 而英译汉考试则只要做到“忠实、通顺”即可。要做到忠实原文,就应该掌握好适度原则, 即要把原文的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既不能改变和歪曲, 也不能增加或删减。例如, He is seriously ill. 这本来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句子, 可将其翻译为“他病得历害”或“他病得很重”, 但有人为了追求译文所谓的“漂亮”, 把它译成“他苟延残喘”, 这就给译文增加了一定的感情色彩, 违背了忠实的原则, 反而得不偿失。要做到通顺, 就必须把英语原文翻译成合乎汉语规范的汉语, 译文必须是明白通畅的现代汉语, 即不能逐字逐词的死译, 也不能生吞活剥。例如, His addi tion completed the list. 有人将该句翻译成“他的加入结束了名单”或“他的加入完成了名单”, 这样的翻译尽管可以使读者能勉强看懂, 但总使人有别扭之感, 根本不象是地道的汉语, 根本就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关于上句, 我们不妨把它翻译为“把他添上, 名单(上的人)就全了”, 这样采取灵活的方法, 没有生硬地套用原文的结构, 就使得译文合乎汉语的习惯, 使人容易看懂, 读起来也顺口多了。 英译汉的过程包括理解, 分析句架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 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 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 往返反复的过程, 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 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因此,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考生从英语到汉语, 再从汉语到英语反复的推敲。 --译佳林翻译 一、理解 理解阶段的目的在于读懂英语原文, 弄清原文的意思。为了透彻理解原文, 建议考生在复习和应试时采取下列步骤: (1) 通读全文。通读全文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划线的部分与文章其他部分之间的语法与逻辑关系。在段落中要搞清划线的句子和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 特别要弄清代词it, they, them, this, that, these, those other所指代的词或词组。这些词和词组有时在划线的部分就能找到,有时则要到前面有关的句子中去找,这样的例子在今年的试题中是很多的。如: 92年的英译汉考题第一小题的英文为: There is more agreement on the kinds of behavior referred to by the term than there is on how to interpret or classify them. 在该句子中有the term一词, 那么它指代的是什么呢? 只有通过阅读上下文才能搞清楚, 而有的考生只是单纯地把它翻译为“这一术语”, 但是,在标准答案中, 该词被翻译成“智力”, 因为通过上下文我们很容易地看出它指的是“智力”这一术语。再

英译汉技巧练习

英译汉技巧练习 一词多义 poor 1.Cuba is indeed a poor country, but it intends to catch up. 2.The water is poor in oxygen. 3.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was reluctant to bring poor cases into court. 4.The outlook for détente is poor over the short time. 5.In my poor opinion, you’v e made a great mistake. 6.Other media closer to the scene dismissed Carter as a poor loser. 7.“Poor Mexico”, an old saying goes, “so distant from God, so close to The United States.” 8.She told me that she was a poor sailor and always went to bed immediately on getting on the boat. develop 9.This fear is that these minor clashes may develop into all-out confrontation. 10.When started out as a short story eventually developed into a full-scale novel. 11.Their casual acquaintance developed over time into a lasting friendship. 12.The whole project developed out of an idea that I had while I was in the States. 13.This exercise is designed to develop the shoulder and back muscles. 14.For some reason, the last film I took didn’t develop properly. 15.The study showed that one in twelve women is likely to develop breast cancer. 16. A good diet is essential for a child’s health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17.There’s been a lot of housing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词义褒贬 1.Hitler’s ambition to conquer the whole of Europe was doomed to fail. 2.Although he is very young, he is very ambitious in his research work. 3.He is fidgety and restless. 4.All the inventors have a restless mind. 5.She was vexed by the persistent ringing of the phone. 6.The old couple made a persistent effort to search for their daughter lost in the war. 7.He is respected by his people for his farsightedness. 8.I always consider him calculating and mercenary and did my best to avoid him. 9.Ford found that Zhou Enlai was a charming, polished, shrewd host. “Calculating,” Ford added, “Strong, Extremely well-informed.” 10.To be something and somebody was Harriman’s fondest wish for his son. 11.When he hosted a grand party to celebrate the nation’s 2500th anniversary, he invited actually everybody who was anybody, but mostly nobodies showed up. 12.When everybody is somebody, then nobody is anybody. 13.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get a job because a cloud always hung over his reputation. 14.Then, just as Chinese friends arrived who might secure my journey, the Russians arrested me as a “spy” and sent me out through Poland. (Anna Louise Strong) 15.His splendid new car was the envy of all his friend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