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专项训练:(1)中亚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专项训练:(1)中亚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专项训练:(1)中亚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专项训练:(1)中亚

(1)中亚

1.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德尔港,全长3000千米,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据此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1)瓜德尔港( )

A.腹地工农业生产发达,腹地范围大

B.地处河流的入海口,淡水资源丰富

C.在盛行西南季风的季节里,降水稀少

D.处在中亚、南亚交会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2)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

A.利于喀什农民学习巴基斯坦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

B.缩短我国能源进口距离,缓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C.我国从中巴经济走廊中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巴基斯坦

D.使我国大量承接巴基斯坦产业转移及大批企业人员

2.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下图中甲是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该国1997年将首都由甲迁至乙,丙为该国的重工业中心。读图,完成下列题。

(1)哈萨克斯坦( )

A.终年严寒

B.降水稀少

C.森林广布

D.多高原山地

(2)哈萨克斯坦的河流( )

A.多源远流长,水量丰富

B.多发源于我国,向西注入海洋

C.多为外流河,水量丰富

D.多为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

(3)甲市不适合继续作为首都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处边境,安全受到邻国威胁

②周围沙漠广布,环境条件差

③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大

④距其他城市较远,与国内其他城市联系不便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 )

A.有很多大河流经

B.离海洋较近

C.纬度较低

D.地处山地和高原

(2)图中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沙尘暴

C.水土流失

D.洪涝灾害

(3)杜尚别坐落在吉萨尔盆地中,走进杜尚别会发现建筑物大多以平房为主。首都杜尚别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建筑物以平房为主的原因分别是( )

A.河流、防山洪暴发

B.矿产资源、减少海浪侵袭

C.地形、防震

D.政治因素、地质构造复杂

4.在帕米尔高原的那一边,有着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

称。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 )

A.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

B.离海洋较近

C.纬度较低

D.有很多大河流经

(2)中亚地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印度洋

④北冰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咸海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水湖,水源补充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2014年,咸海大部分干涸。预计到2020年,咸海将完全干涸消失。下图为咸海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两种农作物的分布推测其共同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是( )

①降水较多

②灌溉水源充足

③昼夜温差大

④沙质土壤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关于咸海的说法,合理的是( )

A.湖泊面积减小,使周边昼夜温差变小

B.湖泊东侧地势比西侧缓

C.湖泊蒸发量逐年增多

D.湖泊面积减小,使鱼群密度增大

6.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伊犁河(即图中甲河)从南面注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读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部是高原山地,西北部是平原丘陵

B.地势东南及北部较高,中间低

C.东部是山地,西部是平原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起伏和缓

(2)图示能准确表示该区域特征的是( )

A.该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气温年较差大

B.巴尔喀什湖盐度分布为东低西高

C.甲河主汛期在春季,补给类型是积雪融水

D.与乙河相比,伊犁河湖口三角洲更明显

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中亚及其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里海是鲟鱼主要分布区之一。伏尔加河是内流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鲟鱼产卵洄游始于每年3月末或4月初,此时水温1-4℃,6-7月时产卵鱼群数量达到高峰,大多数鲟鱼产卵后和鱼苗一道返回里海。当地人多选择在入海口附近捕捞鲟鱼。用鲟鱼所产鱼卵制作的鱼子酱营养丰富、价格昂贵。

材料三:近年来,中亚地区的主要河流不断修建水利设施,截水灌溉,加上沿途蒸发、渗漏,导致河流中下游径流量持续减少,咸海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较大影响。

(1)指出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2)推测近二十年来里海鲟鱼资源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3)分析阿姆河和锡尔河径流量减少对咸海湖岸地理环境的影响。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亚地区给人的印象总是和广袤、荒凉相关,而费尔干纳盆地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该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地区,北靠天山山脉,南接吉萨尔——阿赖山脉,东西横跨300千米。南北纵深100千米。在干旱的中亚地区,锡尔河及其支流从费尔干纳盆地流过,带来丰沛的灌溉水源,滋养着这片土地,使得这里自古便是中亚的“粮仓”。

(1)试分析费尔干纳盆地成为中亚“粮仓”的原因。

(2)费尔干纳盆地内修建有大量灌渠,简析其原因,并说明灌渠的修建对锡尔河及该地区的不利影响。

(3)简要分析锡尔河的补给水源类型及其对河流汛期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C; (2)B

解析:(1)瓜德尔港腹地气候干旱,工农业生产欠发达,A错误;因地处沙漠地区,淡水资源短缺,B 错误;瓜德尔港所处地区西南季风不易吹到,且地势较低,故降水稀少,C正确;处在西亚、南亚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D错误。故选C。

(2)喀什气候干旱,不适于种植水稻,A错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缩短我国能源进口距离,缓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B正确;巴基斯坦从中巴经济走廊中获得的收益远高于我国,C错误;中巴经济走廊有利于巴基斯坦承接我国的产业转移,D错误。故选B。

2.答案:(1)B; (2)D; (3)A

解析:(1)哈萨克斯坦纬度高,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地表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故选B。

(2)哈萨克斯坦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该国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选D。

(3)读图可知,甲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距离其他城市较远,周边沙漠广布,环境条件差,有河流流经,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大,不适宜作为首都,故选A。

3.答案:(1)D; (2)A; (3)C

解析:(1)塔吉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境内河流规模并不大。但因多山地和高原,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相对较多,水资源相对丰富。故选D。

(2)塔吉克斯坦位于内陆地区,降水较少,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蒸发旺盛,从而导致土壤盐渍化严重,故选A。

(3)由题干可知,杜尚别坐落在吉萨尔盆地中,该国是高原、高山为主的国家,盆地内海拔较低,地形较平坦,不是在山谷中,山洪少;该地石油丰富,根据材料,该国河流、湖泊多,坐落在盆地中,风沙侵袭少;位于高山区,地形复杂,山脉多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所以地壳较活跃,地震较多,要防震;该国有高山国之称,城市建设首先要考虑地形、地质因素,不是政治因素,故选C。

4.答案:(1)A; (2)D

解析:(1)塔吉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降水稀少,地表径流较少;因境内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所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较多,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故A正确,B、D错误。读图可知哈萨克斯坦位于中纬度,故C错误。

(2)中亚位于内陆地区,其东部和南部距海洋远且有地形阻挡,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难以到达

该地;位于中纬度,且西部和北部地形较为平坦,西风带和偏北风将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带到此处,形成降水。故D正确,A、B、C错误。

5.答案:(1)C; (2)B

解析:(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中亚地区农作物生长的自然区位条件。

图中两种农作物指水稻和棉花。

①图示在亚欧大陆内部(腹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故①错误;

②该地区降水较少,但有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故②正确;

③大陆内部,降水少,云量少,太阳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正确,故③正确;

④沙质土壤适合棉花生长,但不适合种植水稻,故④错误。故C②③正确,ABD错误。

(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咸海水面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A.湖泊面积减小,对周围小气候的调节能力减弱,故湖泊周边昼夜温差变大,故A错误;

B.由于该地区植被覆盖率低,阿姆河和锡尔河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湖泊东侧沉积,因此湖泊东侧地势比西侧缓正确,故B正确;

C.湖泊面积缩小,水量减少,故蒸发量也减少,故C错误;

D.湖泊面积减小造成鱼类生存环境恶化,大量鱼类死亡,因此鱼群密度减小,故D错误。

6.答案:(1)B; (2)D

解析:(1)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东南部和西北部均为高于500米,等高线比较稀疏,应都为高原地形,A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及河流流向判断,地势东南及北部较高,中间地势较低,B正确。图示区域东部等高线稀疏,不应为山地,西部海拔在500米以下,不一定是平原,C错误。图示区域,东南和西北部的海拔均在500米以上,且河流有自东南流向西北的,也有自西北流向东南的,因此地势不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D错误。

(2)图中显示该地区纬度约45°N,纬度偏高,热量条件较差,无霜期和生长期较短,因此该地区热量资源不充足,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巴尔喀什湖的湖水主要来自伊犁河,而伊犁河注入该湖西部,由于河流淡水的稀释作用,该湖盐度分布应为东高西低,B错误。甲河发源于高大的天山,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气温越高,补给量越大,应主汛期在夏季,C错误。图中显示,乙河为时令河,流量小,输入的泥沙少,形成的三角洲小,而伊犁河入湖水量占湖泊水量的80~90%,水量大,随河水入湖的泥沙则多,形成的湖口三角洲更明显,D正确。

7.答案:(1)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冬季积雪覆盖,利于小麦保温;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好。

(2)过度捕捞;河流上筑坝阻断鲟鱼产卵的通道,鱼苗减少;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排放的废水及

固体废弃物污染了水体,使水质下降;气候异常影响河湖水位,进而影响鲟鱼的生存环境。(3)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三角洲向湖心推移;气候的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冬季气温下降,无霜期变短;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加剧。

解析:(1)分析伏尔加河中下游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由此判断其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伏尔加河流域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地势平坦,伏尔加河流域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来自融雪、地下水和雨水,当地农业发展有灌溉水源;由于纬度高,冬季冰雪覆盖,有利于农作物保温作用,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土壤水分充足,主要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2)结合材料所述可以判断里海鲟鱼资源急剧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同时考虑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读材料“当地人多选择在入海口附近捕捞鲟鱼”可知,由于当地人过度捕捞导致海鲟鱼资源减少;鲟鱼产卵每年3月末或4月初洄游进行产卵,且大多数鲟鱼产卵后和鱼苗一道返回里海,但是由于上游修筑大坝阻断了鲟鱼洄游通道,导致鲟鱼鱼苗减少;由于当地工农业的发展,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河流水质降低,影响鲟鱼的生存条件,因此鲟鱼资源减少。

(3)阿姆河和锡尔河径流量减少对咸海湖岸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针对湖泊水位、三角洲面积、局地气候等方面。阿姆河和锡尔河主要注入咸海,阿姆河和锡尔河水量减少,会减少入咸海的水量,导致咸海水位下降,冬季气温下降,无霜期变短;该地为大陆性气候,阿姆河和锡尔河水量减少影响当地的气候,降水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加剧。

8.答案:(1)盆地北部有高山,可阻挡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冬季温暖;冬春季,西风受山地抬升,降水较多;夏季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盆地边缘多山前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

(2)原因:位于大陆内部,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区域内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影响:大量引水灌溉,容易加重该地区土地盐碱化;使河流流量变小;使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3)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冰川融水、山地降水和地下水。影响:冬春季,西风受山地抬升,降水较多,因气温低.多降雪;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消融和山地降水较多,形成春汛:夏秋季节气温高,高山永久积雪、冰川融水大量补给,加上大气降水,形成夏汛。地下水补给对河流汛期的影响不大。

解析:(1)主要从气温、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方面来分析。

(2)盆地内修建大量灌渠的原因,主要从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农业需水量大等方面来分析。影响主要从河流流量减小、土地盐碱化加重、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说明。

(3)锡尔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冰川融水,山地降水和地下水,其对

河流汛期的影响主要分析春汛、夏汛的形成等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