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力学14

结构力学14

结构力学14
结构力学14

结构力学名词解释整理

1.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布置的三个原则: (1)沿结构单元的两个方向设置剪力墙,尽量做到分散、均匀、对称,使结构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量重合,防止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发生扭转。(2)在楼盖水平刚度急剧变化处,以及楼盖较大洞口的两侧,应设置剪力墙。(3)在同一方向各片剪力墙的抗侧刚度不应大小悬殊,以免水平地震作用过分集中到某一片剪力墙上。 2. 解决拱结构拱脚推力的三种方法: (1)推力由拉杆承受 (2)推力由侧面框架结构承受 (3)推力由基础直接承受 3. 变形体与刚体: (1)变形体固体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包括物体尺寸的改变和形状的改变,这些固体称之为变形体。 (2)刚体刚体是一种理想化的力学模型,理论力学认为刚体是这样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二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4. 索膜结构的四种主要形式: 1).双曲面单元结构 2).类锥形单元结构. 3).索弯顶结构 4).桅杆斜拉结构 5. 先张法与后张法: (1)先张法张拉预应力钢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的方法叫先张法。 (2)后张法张拉预应力钢筋在浇筑混凝土之后,待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再进行的方法叫后张法。 6. 端承桩与摩擦桩: (1)端承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 (2)摩擦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侧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 7. 钢骨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1)钢筋混凝土与型钢共同受力 (2)与全钢结构相比,可节约钢材1/3左右: (3)型钢外包的钢筋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防腐,防火材料,而且更耐久,可节省经常性维护费用。 (4)可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各种结构体系中。 8.筒体结构类型5种: 实腹筒、框筒、桁架筒、筒中筒、筒束

结构力学

Structural Mechanics 郑州大学樊友景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各类专业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为 结构力学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基础和力学基础;结构力学的内容又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高层结构、结构抗震等各后续专业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杆系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 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后续专关于作者单元测试软件说明综合测试电子教案使用说明退出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 第六章第七章 第八章第九章 第十章关闭 试卷1试卷2试卷3试卷4试卷5试卷6试卷7试卷8试卷9试卷10关闭结构力学教学课件

郑州大学樊友景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课件说明 本软件依据的教材蓝本是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的《结构力学I——基本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主要内 容包括静定结构分析、超静定结构分析、矩阵位移法、动力计 算基础等共10章课堂教学内容;另有各章单元测试题和10 套 综合测试题。学生做了单元测试题和综合测试题后,可立即得 到评判和参考解答。 本电子教案可用于高等学校土建、水利、力学等专业结构力 学课程的教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返回

郑州大学樊友景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绪论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 力法影响线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位移法(以直接建立平衡方程法为主)矩阵位移法结构动力计算基础渐近法及其他算法简述电子教案章目录 返回 位移法(以基本体系法为主)各章重点回顾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关闭

结构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结构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如图所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 (A )几何不变体系,无多余约束 (B )几何不变体系,有多余约束 (C )几何瞬变体系 (D )几何常变体系 第1题 2.图示外伸梁,跨中截面C 的弯矩为( ) A.7kN m ? B.10kN m ? C .14kN m ? D .17kN m ? 第2题 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三铰拱( ) A.有水平推力 B.无水平推力 C.受力与同跨度、同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完全相同 D.截面弯矩比同跨度、同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的弯矩要大 4.在线弹性体系的四个互等定理中,最基本的是( ) A.位移互等定理 B.反力互等定理 C.位移反力互等定理 D.虚功互等定理 5.比较图(a)与图(b)所示结构的内力与变形,叙述正确的为( ) A.内力相同,变形不相同 B.内力相同,变形相同 C.内力不相同,变形不相同 D.内力不相同,变形相同

第5题 6.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时,会产生( ) A.内力 B.应力 C. 刚体位移 D.变形 。 7.图示对称刚架,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求解时取半刚架为( ) A.图(a ) B.图(b ) C.图(c ) D.图(d ) 题7图 图(a ) 图(b ) 图(c ) 图(d ) 8.位移法典型方程中系数k ij =k ji 反映了( ) A.位移互等定理 B.反力互等定理 C.变形协调 D.位移反力互等定理 9.图示结构,各柱EI=常数,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数目是( ) A .2 B .4 C .6 D .8 第9题 第10题 10.FP=1在图示梁AE 上移动,K 截面弯矩影响线上竖标等于零的部分为( ) A .DE 、AB 段 B .CD 、DE 段 C .AB 、BC 段 D .BC 、CD 段 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两刚片用一个铰和_________________相联,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所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FH 等于_______________。 q q (a) (b)

静功总论 周潜川

静功总论(周潜川) 静功总论 静功是气功疗法的一部分,与动功相对而言的一种功夫,就外面的形式来说,它盘腿握手,闭口垂帘,身体坐着不动,与打拳运气,手舞足蹈对比起来,所以叫做静坐功夫。其实,这样坐着,还不能说是真正的静功,因为它虽然用呼吸吐纳的一切方法使人体的气脉内在运行,慢慢导致归元,意识集中,得到真正的休息。所谓的清静境界,才算得着静功的好处。但,很多人在坐着的时候,每每意识不能集中,念头不断涌来,反而比不坐的时候意识更为纷乱。所以说不算真正的静功。 关于静功的理论和方法,可分为佛家与道家两大类,而两家则又门派众多,各有短长,因此,这里不预备作学理的讨论。只综合各家的优点,作实用的介绍,分别把几种简要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切实实介绍一番而已。虽然原则如此,仍附带介绍几种参考书,以供同志们作重点的钻研。属于佛家的经典,译成汉文的典籍,可以《大安盘守意经》,《天台小止观法》和《摩诃止观》为代表著作。其余高深的东西,不必要了。属于道家的经典,可参考道藏第三洞洞神之部的著作,自“尽”字号起,一直到“命”字号止,共二十一大卷,都是研究吐纳服气的方法,共有三十二种,内容丰富。对于吐纳气功,具有参考的价值。 总的说来,静功在治疗和保健两方面,在配合动功的基础上,是可以提高其有效程度的。同时动功和静功的配合,其比例要恰到好处,就一般练功的规律而言,初步练功的人,应当先从动功入手,练过一些时期,再进入练静功阶段,慢慢在“由动入静”的规律之下,把动功逐渐减少,静功相应增多。再慢慢把静功方法掌握好,运用得极其纯熟,进步到只是运用“内动”而达到“入静”的真正清静境界,则外练的动功,可以舍去不用,而身体健康的程度,自然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自然会如愿以偿的。 关于练习静功,除了应该遵守前述的禁忌事项之外,还当注意下列的十二项要点。 一要有信心。坚定信念,气功能治好自己的病,能保健自己的身体。 二要有恒心。坚持久练,不可因为中途疗效不显著而停止。 三要能忍耐腰酸腿麻,专心一志地练下去。 四要随时随地,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都利用机会,练习吐纳呼吸。把练功与生活、工作打成一片,结合起来。 五要体会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需要,要知道“损益”、“取舍”,在练功当中,自觉某种方法于已有益,则勤勤练习,如果发现于已有损,则放弃不练。 六要善于辨证各种“动触”的现象,凡是气脉流注,周遍全身,所产生的热、凉、麻、酸、震掉等等,都是练功过程的必然现象,而这些现象象征着气脉的运行,与疾病作斗争的滋味,必须把这一切看作事理的当然,而平淡视之,绝对不可故意去追求它,也不可认为是什么好现象,或者当作坏现象,更不可自生恐怖畏惧的心理。在各种“动触”产生的时候,照上述的辨证体会,热就让它热,痒就让它痒,麻就让它麻,一切的一切,给它一个不睬不理,不闻不见,一心一念,集中念头,照着口诀去练功。则这些“动触”的现象,自然会被自己“善巧运用”,而变做“温养功夫”的一种资料,对于治疗和保健,才有益无损。这一要点,关系练功很大,希望练功同志们细细体会。 七要密行练功。得到了益处,不可向人谈说,即使没有得到益处,也不可胡乱向人问长问短。应该向指导的大夫汇报,或者向高明的人请教。这样才可以避免练功发生枝节和障碍进步,才会有益处。 八要在上坐的开始,先把姿式如法调整好。要全身放松,不要紧张。 九要如法调息。把呼吸吐纳合度,“神与气合”,若存若亡。 十要把念头集中,思想不可开小差。在练气的时候,要“神与气合”,在修脉的时候,要“神

结构力学期末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共223小题) 1。结构的类型若按几何特征可分为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A) 2、狭义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板、壳结构(B)。 3 单铰相当于两个约束。(A) 4、单刚节点相当于三个约束。(A) 5、静定结构可由静力平衡方程确定全部约束力和内力。A 6、超静定结构可由静力平衡方程确定全部约束力和内力B。 7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是静定结构。A 8 三刚片规则中三铰共线为可变体系。B 9 两刚片用一个单铰和一个不通过该铰的链杆组成的体系为静定结构。A 10 两刚片用一个单铰和一个不通过该铰的链杆组成的体系为超静定结构B。 11链杆相当于两个约束。B 12 平面上的自由点的自由度为2 A 13 平面上的自由刚体的自由度为3 A 14 铰结点的特征是所联结各杆可以绕结点中心自由转动。A 15 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是超静定结构。A 16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可变体系是超静定结构。B 17、无多余约束的几何可变体系是静定结构。B 18刚结点的特征是当结构发生变形时汇交于该点的各杆端间相对转角为零。A 19 三刚片规则中三铰共线为瞬变体系。A 20三个本身无多余约束的刚片用三个不共线的单铰两两相连,则组成的体系为静定结构。A 21 一个刚结点相当于3个约束。 22 一个连接3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2个单铰。A 23 一个铰结三角形可以作为一个刚片。A 24 一个铰结平行四边形可以作为一个刚片。B 25 一根曲杆可以作为一个刚片。A 26 一个连接4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2个单铰.B 27 任意体系加上或减去二元体,改变体系原有几何组成性质。B 28 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一定等于零。B 29 平面几何可变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一定等于零。B 30 三刚片体系中若有1对平行链杆,其他2铰的连线与该对链杆不平行,则该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A 31 三刚片体系中,若有三对平行链杆,那么该体系仍有可能是几何不变的。B 32 三刚片体系中,若有2对平行链杆,那么该体系仍有可能是几何不变的。A 33 一个单铰相当于一个约束。B 34 进行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时,若体系通过三根支座链杆与基础相连,可以只分析体系内部。B 35 三刚片体系中,若有两个虚铰在无穷远处,则该体系一定为几何可变。B 36 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为静定结构。B 37 静定结构一定几何不变。A 38 超静定结构一定几何不变.A 39 几何不变体系一定是静定结构。B 40几何不变体系一定是超静定结构。B 41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A 42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A 43 力的合成遵循三角形法则。A 44 力偶没有合力。A 45 力偶只能用力偶来平衡。A 46 力偶可以和一个力平衡。B 47 力偶对物体既有转动效应,又有移动效应。B 48 固定铰支座使结构在支承处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B 49 可动铰支座使结构在支承处能够转动,但不能沿链杆方向移动。A 50 结点法求解桁架内力应按照结构几何组成相反顺序来求解。A 51 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力可得到无数解答。A 5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B 5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A 54 两个力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相等,此两力必相等 B 55 力偶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偶矩A 56 力偶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A 57 一个固定铰支座相当于两个约束。A 58三个本身无多余约束的刚片用三个不共线的单铰两两相连,则组成的体系为超静定结构B 59 桁架是“只受结点荷载作用的直杆、铰结体系”。A 60桁架结构的内力有轴力。A 61 拱的合理拱轴线均为二次抛物线。B 62无铰拱属于超静定结构。A 63 三铰刚架和三铰拱都属于推力结构。A 64 简支刚架属于推力结构。B 65 三铰拱属于静定结构。A 66 相同竖向载荷作用下,同跨度拱的弯矩比代梁的弯矩大得多。B 67 桁架结构中,杆的内力有轴力和剪力。B 68 竖向载荷作用下,简支梁不会产生水平支反力.A 69 竖向载荷作用下,拱不会产生水平支反力。B 70 竖向载荷作用下,拱的水平推力与拱高成正比。B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三版)辅导系列-第12章 超静定结构总论【圣才出品】

第12章 超静定结构总论 12.1 复习笔记 一、广义基本结构、广义单元和子结构的应用 1.力法中采用超静定基本结构 (1 )图12-1a 所示为一个三跨门式刚架,七次超静定,使用图12-1b 中所示的基本结构,包括三个超静定单元,基本未知力只有两个。 图12-1 力法方程简化为 (2)求系数和自由项时,必须使用超静定单元的内力公式和位移公式,可由有关设计手册查出。 (3)在力法中使用超静定的基本结构可以减少力法基本方程中的未知量个数。 2.位移法中采用复杂单元 (1)位移法的基本思路是把结构分解成单元,再由单元的刚度公式装配成结构的刚度公式,建立位移法基本方程。 (2)通常作法的区别

①减少了未知数的个数; ②需要的单元种类增加不仅仅是等截面直杆。 (3)在选择这种基本结构时,必须先得出复杂单元的刚度方程,才能按基本结构进行位移法计算。 3.子结构的应用 应用子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 (1)将整个结构划分为几个子结构; (2)分别确定子结构的刚度或柔度特性; (3)将子结构进行整体分析。 二、分区混合法 1.分区混合法的基本未知量 ——混合选用多余约束力和结点位移 (1)分区混合法的特点 把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力法分析,另一部分按位移法分析,兼有力法和位移法的双重优点。 (2)分区的基本未知量 图12-2

①a 区按照力法以多余约束力X 1为基本未知量; ②b 区按照位移法以结点角位移△2作为基本未知量。 2.分区混合法的基本体系——a 区去多余约束,b 区附加约束 (1)基本体系如图12-2b 所示 ①在a 区去掉与支座反力X 1相应的多余支杆,代以可任意变化的变量力X 1; ②在b 区增设与结点转角△2相应的附加约束,使△2成为可任意变化的变量位移。 (2)图12-2b 中的基本结构兼备了力法基本结构和位移法基本结构的双重优点①a 区的各杆内力是静定的,可由平衡条件直接确定; ②b 区的各杆都分隔成各自单独变形的直杆单元,单元杆端内力也可由转角位移方程和固端内力公式确定。 3.分区混合法的基本方程——由变形协调条件和平衡条件混合组成 分区混合法的基本方程包含两类条件 (1)变形协调条件—沿X 1方向的位移D 1应为零; (2)静力条件—与△2相应的附加约束力矩F 2应为零。 4.基本方程中的四类系数和两类自由项 (1)四类系数 ①主系数——此即力法中的柔度系数; 11δ②主系数——此即位移法中的刚度系数; 22k ③副系数——单位位移引起的位移;' 12δ11?=④副系数——单位位移引起的约束力。'12k 1 1X =(2)两类自由项 ①D 1P ,是荷载作用下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结构力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结构力学主要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计算简图:在计算结构之前,往往需要对实际结构加以简化,表现其主要特点,略去其次要因素,用一个简化图形来代替实际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杆件的简化:常以其轴线代表 B 、支座和节点简化: ①活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固定支座、滑动支座; ②铰节点、刚节点、组合节点。 C 、体系简化:常简化为集中荷载及线分布荷载 D 、体系简化:将空间结果简化为平面结构 2、结构分类: A 、按几何特征划分:梁、拱、刚架、桁架、组合结构、悬索结构。 B 、按内力是否静定划分: ①静定结构: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内力都可以由静力平衡条件确定。 ②超静定结构:只靠平衡条件还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内力,还必须考虑变形条件才能确定。 二、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 1、体系种类 A 、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形状和位置均能保持不变;通常根据结构有无多余联系,又划分为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和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B 、几何可变体系:在很小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机械运动,不能保持原有的几何形状和位置。常具体划分为常变体系和瞬变体系。 2、自由度:体系运动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方程式数目或者说是确定体系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目。 3、联系:限制运动的装置成为联系(或约束)体系的自由度可因加入的联系而减少,能减少一个自由度的装置成为一个联系 ①一个链杆可以减少一个自由度,成为一个联系。②一个单铰为两个联系。 4、计算自由度:)2(3r h m W +-=,m 为刚片数,h 为单铰束,r 为链杆数。 A 、W>0,表明缺少足够联系,结构为几何可变; B 、W=0,没有多余联系; C 、W<0,有多余联系,是否为几何不变仍不确定。 5、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 A 、三刚片规则:三个刚片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单铰两两铰联,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而且没有多余联系。 B 、二元体规则:在一个刚片上增加一个二元体,仍未几何不变体系,而且没有多余联系。 C 、两刚片原则:两个刚片用一个铰和一根不通过此铰的链杆相联,为几何不变体系,而且没有多余联系。 6、虚铰:连接两个刚片的两根链杆的作用相当于在其交点处的一个单铰。虚铰在无穷远处的体系分析可见结构力学P20,自行了解。 7、静定结构的几何构造为特征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 三、静定梁与静定钢架 1、内力图绘制: A 、内力图通常是用平行于杆轴线方向的坐标表示截面的位置,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

结构力学知识点总结

结构力学知识点总结

1.关于∞点和∞线的下列四点结论: (1) 每个方向有一个∞点(即该方向各平行线的交点)。 (2) 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点。 (3) 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称为∞线。 (4) 各有限远点都不在∞线上。 2.多余约束与非多余约束是相对的,多余约束一般不是唯一指定的。一个体系中有多个约束时,应当分清多余约束和非多余约束,只有非多余约束才对体系的自由度有影响。 3.W>0, 缺少足够约束,体系几何可变。W=0, 具备成为几何不变体系所要求 的最少约束数目。W<0,体系具有多余约束。 4.一刚片与一结点用两根不共线的链杆相连组成的体系内部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两个刚片用一个铰和一根不通过此铰的链杆相联,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两个刚片用三根不全平行也不交于同一点的链杆相联,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9.剪力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荷载集度q 的大小 ; 弯矩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剪力的大小。 10. 梁上任意两截面的剪力差等于两截面间载荷图所包围的面积; 梁上任意两截面的弯矩差等于两截面间剪力图所包围的面积。 11.分布力q(y)=0时(无分布载荷),剪力图为一条水平线;弯矩图为一条斜直线。 () ()Q dM x dF x dx =2 2 ()()()Q dF x d M x q y dx dx ==-,,B A B A B A x NB NA x x x QB QA y x x B A Q x F F q dx F F q dx M M F dx =-=- =+ ? ? ?

分布力q(y) = 常数时,剪力图为一条斜直线;弯矩图为一条二次曲线。 12.只有两杆汇交的刚结点,若结点上无外力偶作用,则两杆端弯矩必大小相等,且同侧受拉。 13.对称结构受正对称荷载作用, 内力和反力均为对称(K行结点不受荷载情况)。对称结构受反对称荷载作用, 内力和反力均为反对称。 14.三铰拱支反、内力计算公式(竖向荷载、两趾等高)

结构力学知识点考点归纳与总结

结构力学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 一、简化的原则 1. 结构体系的简化——分解成几个平面结构 2. 杆件的简化——其纵向轴线代替。 3. 杆件间连接的简化——结点通常简化为铰结点或刚结点 4. 结构与基础间连接的简化 结构与基础的连接区简化为支座。按受力特征,通常简化为: (1) 滚轴支座:只约束了竖向位移,允许水平移动和转动。提供竖向反力。在计算简图中用支杆表示。 (2) 铰支座:约束竖向和水平位移,只允许转动。提供两个反力。在计算简图中用两根相交的支杆表示。 (3) 定向支座:只允许沿一个方向平行滑动。提供反力矩和一个反力。在计算简图中用两根平行支杆表示。 (4) 固定支座:约束了所有位移。提供两个反力也一个反力矩。 5. 材料性质的简化——对组成各构件的材料一般都假设为连续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或弹塑性的 6. 荷载的简化——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 §1-4 荷载的分类 一、按作用时间的久暂 荷载可分为恒载和活载 二、按荷载的作用范围 荷载可分为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 三、按荷载作用的性质 荷载可分为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 四、按荷载位置的变化 荷载可分为固定荷载和移动荷载 第二章几何构造分析 几何不变体系:体系的位置和形状是不能改变的讨论的前提:不考虑材料的应变 2.1.2 运动自由度S S:体系运动时可以独立改变的坐标的数目。 W:W= (各部件自由度总和 a )-(全部约束数总和) W=3m-(3g+2h+b) 或w=2j-b-r.注意:j与h的区别 约束:限制体系运动的装置

2.1.4 多余约束和非多余约束 不能减少体系自由度的约束叫多余约束。 能够减少体系自由度的约束叫非多余约束。 注意:多余约束与非多余约束是相对的,多余约束一般不是唯一指定的。 2.3.1 二元体法则 约束对象:结点 C 与刚片 约束条件:不共线的两链杆; 瞬变体系 §2-4 构造分析方法与例题 1. 先从地基开始逐步组装 2.4.1 基本分析方法(1) 一. 先找第一个不变单元,逐步组装 1. 先从地基开始逐步组装 2. 先从内部开始,组成几个大刚片后,总组装 二. 去除二元体 2.4.3 约束等效代换 1. 曲(折)链杆等效为直链杆 2. 联结两刚片的两链杆等效代换为瞬铰

结构力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1题第2题2.图示外伸梁,跨中截面C的弯矩为( ? m D.17kN m

题7图图(a)图(b)图(c)图(d)位移法典型方程中系数k ij=k ji反映了() A.位移互等定理 B.反力互等定理 第9题第10题 10.FP=1在图示梁AE上移动,K截面弯矩影响线上竖标等于零的部分为().DE、AB段B.、DE段C.AB、BC段D.BC、CD段 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两刚片用一个铰和_________________相联,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所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

第3题机动法作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 .静定结构在荷截作用下,当杆件截面增大时,其内力____________。 D处的纵标值y D为_________。 第6题第7题 7.图示结构,各杆EI=常数,用位移法计算,基本未知量最少是_________个。 8.图示结构用力法计算时,不能选作基本结构的是______。

3.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并绘其M 图,EI D 4m N/m EI 10kN/m A B C D 2EI EI 4m 2m 4m G F EI 10k N /m C F l ql 12 2 G A

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D 3. A 4.D 5.A 6.C 7.D 8.B 9.C 10.C 二、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不通过此铰的链杆 2. FP/2(→) 3.l θ(↓) 4. 刚体体系虚功原理 5.不变 6.-1/2 7.6 8.(c ) 9.反对称 10.无侧移的超静定结构 三、问答题:(共2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图乘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求变截面梁和拱的位移时可否用图乘法? 答.图乘法的应用条件:1)杆轴线为直线,2)杆端的EI 为常数3)MP 和M 图中至少有一个为直线图形。否。(7分) 2.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只与各杆件的刚度相对值有关,而与它们的刚度绝对值无关,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仅受荷载作用的超静定结构,其内力分布与该结构中的各杆刚度相对值有关;而受非荷载因素作用的超静定结构,其内力则与各杆刚度的绝对值有关。(7分) 四、计算题. (1、2题8分,3题10分,4、5题12分,4题共计50分) 1.图示桁架,求1、2杆的轴力。 解:F N1=75KN ,F N2=2 13 5 KN 2.图示刚架,求支座反力,并绘弯矩图。 解:F Ay =22KN (↓)F Ax =48KN (←)F By =42KN (↑) 最终的弯矩图为: 3.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并绘其M 图,EI 为常数。

《结构力学》讲义课件

结构力学讲义 第1章绪论 §1-1 杆件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结构的定义: 建筑物中支承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结构的几何分类: 按结构的空间特征分类:空间结构和平面结构。 杆件结构力学的任务: (1)讨论结构组成规律与合理形式,以及结构计算简图的合理选择; (2)内力与变形的计算方法.进行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验算; (3)讨论结构稳定性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反应。 结构力学的内容(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角度提出) (1) 将实际结构抽象为计算简图; (2) 各种计算简图的计算方法; (3) 将计算结果运用于设计和施工。

§1-2 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 1.结构体系的简化 一般的构结都是空间结构。但是,当空间结构在某一平面内的杆系结构承担该平面内的荷载时,可以把空间结构分解成几个平面结构进行计算。本课程主要讨论平面结构的计算。当然,也有一些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而不宜简化成平面结构。 2.杆件的简化

铰支座 (2) 滚轴支座(3) 固定支座 4. (4)定向支座 M 5.材料性质的简化 将结构材料视为连续、均匀、各向同性、理想弹性或理想弹塑性。 6.荷载的简化 集中荷载与分布荷载

§1-3 杆件结构的类型 §1-4 荷载的分类 2.4.刚架 5.组合结构 6. A B 荷载可分为恒载和活载。 一、按作用时间的久暂 荷载可分为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 荷载可分为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 荷载可分为固定荷载和移动荷载。 二、按荷载的作用范围 三、按荷载作用的性质 四、按荷载位置的变化

? §2-1 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和概念 几何构造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分析、判断一个体系是否几何可变,或者如何保证它成为几何不变体系,只有几何不变体系才可以作为结构。 几何不变体系:不考虑材料应变条件下,体系的几何形状和位置保持不变的体系 一、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 几何可变体系:不考虑材料应变条件下,体系的几何形状和位置可以改变的体系。 二、自由度 杆系结构是由结点和杆件构成的,我们可以抽象为点和线,分析一个体系的运动,必须先研究构成体系的点和线的运动。 自由度: 描述几何体系运动时,所需独立坐标的数目。 或者说几何体系运动时,可以独立改变的坐标的数目。

结构力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附件2 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D 3. A 4.D 5.A 6.C 7.D 8.B 9.C 10.C 二、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不通过此铰的链杆 2. FP/2(→) 3.l θ(↓) 4. 刚体体系虚功原理 5.不变 6.-1/2 7.6 8.(c ) 9.反对称 10.无侧移的超静定结构 三、问答题:(共2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图乘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求变截面梁和拱的位移时可否用图乘法? 答.图乘法的使用条件:1)杆轴线为直线,2)杆端的EI 为常数3)MP 和M 图中至少有一个为直线图形。否。(7分) 2.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只和各杆件的刚度相对值有关,而和它们的刚度绝对值无关,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仅受荷载作用的超静定结构,其内力分布和该结构中的各杆刚度相对值有关;而受非荷载因 素作用的超静定结构,其内力则和各杆刚度的绝对值有关。(7分) 四、计算题. (1、2题8分,3题10分,4、5题12分,4题共计50分) 1.图示桁架,求1、2杆的轴力。 解:F N1=75KN ,F N2= 2135-KN 2.图示刚架,求支座反力,并绘弯矩图。 解:F Ay =22KN (↓)F Ax =48KN (←)F By =42KN (↑) 最终的弯矩图为: 3.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并绘其M 图,EI 为常数。 一、 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图示体系为( ) A.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B.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C.瞬变体系 D.常变体系 第1题 第2题 2.图示外伸梁,跨中截面C 的弯矩为( ) A.7kN m ? B.10 kN m ? C .14kN m ? D .17kN m ? 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三铰拱( ) A.有水平推力 B.无水平推力 C.受力和同跨度、同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完全相同 D.截面弯矩比同跨度、同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的弯矩要大 4.在线弹性体系的四个互等定理中,最基本的是( ) A.位移互等定理 B.反力互等定理 C.位移反力互等定理 D.虚功互等定理 5.比较图(a)和图(b)所示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叙述正确的为( ) A.内力相同,变形不相同 B.内力相同,变形相同 C.内力不相同,变形不相同 D.内力不相同,变形相同 EI EI EI 22EI q l l l l q (a)(b) 第5题 6.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时,会产生( ) A.内力 B.应力 C. 刚体位移 D.变形 。 7.图示对称刚架,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求解时取半刚架为( ) A.图(a ) B.图(b ) C.图(c ) D.图(d ) 题7图 图(a ) 图(b ) 图(c ) 图(d ) 8.位移法典型方程中系数k ij =k ji 反映了( ) A.位移互等定理 B.反力互等定理 C.变形协调 D.位移反力互等定理 9.图示结构,各柱EI=常数,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数目是( ) A .2 B .4 C .6 D .8 第9题 第10题 10.FP=1在图示梁AE 上移动,K 截面弯矩影响线上竖标等于零的部分为( ) A .DE 、AB 段 B .CD 、DE 段 C .AB 、BC 段 D .BC 、CD 段 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两刚片用一个铰和_________________相联,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所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FH 等于_______________。 3.图示结构,当支座A 发生转角θ时,引起C 点的竖向位移为_____________。 a a a P F 第2题 第3题 4.机动法作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 5.静定结构在荷截作用下,当杆件截面增大时,其内力____________。 6.图示梁截面C 的剪力影响线在杆端D 处的纵标值y D 为_________。 第6题 第7题 7.图示结构,各杆EI=常数,用位移法计算,基本未知量最少是 _________个。 8.图示结构用力法计算时,不能选作基本结构的是______。 第8题 (a) (b) (c) (d) 9. 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若取对称基本结构并取对称和反对称未知力, 则其中_____________未知力等于零。 10.力矩分配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结构。 三、问答题:(共 2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图乘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求变截面梁和拱的位移时可否用图乘法? 2.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只和各杆件的刚度相对值有关,而和它们的刚度绝对值无关,对吗?为什么? 四、计算题:(1、2题8分,3题10分,4、5题12分,4题共计50分) 1.图示桁架,求1、2杆的轴力。 2.图示刚架,求支座反力,并绘弯矩图。 3.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并绘其M 图,EI 为常数。 D 4m N/m EI 10kN/m A B C D 2EI EI 4m 2m 4m G F EI l l A D B C EI EI EI F P l F P (2)(4)10k N /m 4.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其弯矩图,EI 为常数。 C F l l /2 G 2B A i i q l 1 Z q i 2i B A G ql 12 2 G A B 2 12ql ql 24236ql 22ql 362ql 36ql 92236ql 2ql 36 2 ql 1818ql 22 ql 1818ql 2A D B E F C 29ql 28ql ())(ql 82 )(ql 8228ql () 5.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其弯矩图,EI 为常数。 =6kN/m q =20kN 4m 3m 3m A B C P F EI EI 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研结构力学大纲

结构力学 课程代码:012019 课程名称:结构力学 英文名:Structural Mechan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120学时 7.5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土木工程(职师)本科生。 开课单位:土木工程系力学教研室 教材:《结构力学》,王阴长,周文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西建大老师编写) 参考书目:《结构力学教程(Ⅰ、Ⅱ)》,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结构力学》(上、下册),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年 《结构力学》(上、下册),杨天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结构力学复习与习题分析》,徐新济、冯虹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年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结构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杆件结构的组成规律;掌握静定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理解结构动力和稳定的计算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结构力学知识,提高结构计算能力,能熟练地分析计算土木工程结构的力学性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作风,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为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施工和科研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 1、基本要求: 能力培养要求:本课程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要求:课程要求精讲多练,保证一定的作业量,鼓励学生上机。为分散学习难点,本课程分两学期学习,第一学期为结构力学A1,内容为结构力学I(上),第二学期为结构力学A2,内容为结构力学II(下)。 2、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几何组成分析: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运用。 2)静定结构内力分析: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的方法,熟练掌握静定梁和刚架内力图 的作法以及桁架内力的解法,掌握静定组合结构和拱的内力计算方法,了解静定 结构力学特性。 3)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熟练掌握荷载 作用下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理解静定结构在温度改变和支座移动影响下的 位移计算方法,了解互等定理。 4)影响线: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静力法作静定梁、桁架的内力影响线。了解机 动法作影响线,会利用影响线求移动荷载下结构的最大内力。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 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它之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有《理论力学》(考试)和《材料力学》(考试),之后将开设专业基础课《弹性力学》(或《弹塑性力学》)(考查),专业课《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钢、木结构》,从课程设置上我们就可以认识到结构力学课程的重要地位。 其次,从结构的概念——建筑物和工程设施中承受、传递荷载而其骨架作用的部分成为工程结构、简称结构。我们可以看出结构在民用和军用设施中都是无处不在的,我院作为全军工程兵的最高学府,工程兵的八大专业:桥梁、道路、渡河、地雷、爆破、筑城、伪装、机械,有四大专业:桥梁、道路、爆破、筑城是直接构筑在结构力学之上的,其他的四个专业也都与结构力学密不可分。 再者,力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其基础或者说基本部分就是我们在本科阶段所需要学习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或《弹塑性力学》)。一般的,同志们习惯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称为“三大力学”,但是,按照笔者观点,此种分法有失精确,理由如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虽同为基础力学,有密切的联系,但《理论力学》着重讨论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而其余三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着重讨论结构及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反应等问题,其中材料力学以单个杆件为研究对象,结构力学以杆件结构(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弹(塑)性力学以实体合办乔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教材内容上这一点也可以得到很明显的体现(内容有待扩展)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明确了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向,明确了结构力学在力学中所处的位置,明确了学好结构力学的重要性。下面就要具体介绍结构力学的有关内容。 首先要从结构的分类说起,从几何角度来看,结构可分为三类: 1.杆件结构——这类结构是由杆件所组成。杆件的几何特征是横截面尺寸要比长度小得多。梁、拱、桁架、刚架是杆件结构的典型形式。 2.板壳结构——这类结构也称为薄壁结构。它的厚度要比长度和宽度小得多。房屋中的楼板和壳体屋盖、水工结构中的拱坝都是板壳结构。 3.实体结构——这类结构的长、宽、厚三个尺度大小相仿。水工结构中的重力坝属于实体结构。 狭义的结构往往指的就是杆件结构,而通常所说的结构力学就是指杆件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的任务是根据力学原理研究在外力和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反应,以及结构的组成规律。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讨论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以及结构计算简图的合理选择; (2)讨论结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进行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验算: (3)讨论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反应。 结构力学问题的研究手段包含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三个方面。实验研究方法的内容在实验力学和结构检验课程中讨论,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面的内容在结构力学课程中讨论。 在结构分析中,首先把实际结构简化成计算模型,称为结构计算简图;然后再对计算简图进行计算。结构力学中介绍的计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所有各种方法都要考虑下列三方面的条件: (1)力系的平衡条件或运动条件; (2)变形的几何连续条件; (3)应力与变形间的物理条件(或称为本构方程)。

结构力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二、判断改错题。 1. 位移法仅适用于超静定结构,不能用于分析静定结构。( × ) 2位移法未知量的数目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有关。( × ) .3 位移法的基本结构为超静定结构。( × ) 4. 位移法中角位移未知量的数目恒等于刚结点数。(×) 提示:与刚度无穷大的杆件相连的结点不取为角位移未知量。 1. 瞬变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一定等零。 2. 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一定是几何不变体系。 1、三刚片用三个铰两两相联不一定成为几何不变体系。(×) 2、对静定结构,支座移动或温度改变不会产生内力。(×) 3、力法的基本体系不一定是静定的。(×) 4、任何三铰拱的合理拱轴不一定是二次抛物线。(×) 5、图乘法不可以用来计算曲杆。(×) 6、静定结构的影响线全部都由直线段组成。(√) 7、多跨静定梁若附属部分受力,则只有附属部分产生内力。(×) 8、功的互等定理成立的条件是小变形和线弹性。(√) 9、力法方程中,主系数恒为正,副系数可为正、负或零。(√) 10.三个刚片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虚铰两两相连,则组成的体系是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三、选择题。 1. 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0是保证体系为几何不变的 A 条件。 A.必要 B.充分 C.非必要 D. 必要和充分 1、图示结构中当改变B点链杆方向(不能通过A铰)时,对该梁的影响是( d ) A、全部内力没有变化 B、弯矩有变化 C、剪力有变化 D、轴力有变化

2、图示桁架中的零杆为( b ) A 、DC, EC, DE, DF, EF B 、DE, DF, EF C 、AF, BF, DE, DF, EF D 、DC, EC, AF, BF 4、右图所示桁架中的零杆为( b A 、CH BI DG ,, B 、DG DE ,, C 、AJ BI BG ,, D 、BI BG CF ,, 5、静定结构因支座移动,( b ) A 、会产生内力,但无位移 B 、会产生位移,但无内力 C 、内力和位移均不会产生 D 、内力和位移均会产生 7、下图所示平面杆件体系为( b ) A 、几何不变,无多余联系 B 、几何不变,有多余联系 C 、瞬变体系 D 、常变体系

最新结构力学知识点总结

1.关于∞点和∞线的下列四点结论: (1) 每个方向有一个∞点(即该方向各平行线的交点)。 (2) 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点。 (3) 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称为∞线。 (4) 各有限远点都不在∞线上。 2.多余约束与非多余约束是相对的,多余约束一般不是唯一指定的。一个体系中有多个约束时,应当分清多余约束和非多余约束,只有非多余约束才对体系的自由度有影响。 3.W>0, 缺少足够约束,体系几何可变。W=0, 具备成为几何不变体系所要求 的最少约束数目。W<0, 体系具有多余约束。 4.一刚片与一结点用两根不共线的链杆相连组成的体系内部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两个刚片用一个铰和一根不通过此铰的链杆相联,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两个刚片用三根不全平行也不交于同一点的链杆相联,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三个刚片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单铰两两相连,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5.二元体规律: 在一个体系上增加或拆除二元体,不改变原体系的几何构造性质。 6.形成瞬铰(虚铰)的两链杆必须连接相同的两刚片。 7.w=s-n ,W=0,但布置不当几何可变。自由度W >0 时,体系一定是可变的。 但W ≤0仅是体系几何不变的必要条件。S=0,体系几何不变。 8..轴力FN --拉力为正; 剪力FQ--绕隔离体顺时针方向转动者为正; 弯矩M--使梁的下侧纤维受拉者为正。 弯矩图--习惯绘在杆件受拉的一侧,不需标正负号; 轴力和剪力图--可绘在杆件的任一侧,但需标明正负号。 9.剪力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荷载集度q 的大小 ; 弯矩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剪力的大小。 10. 梁上任意两截面的剪力差等于两截面间载荷图所包围的面积; 梁上任意两截面的弯矩差等于两截面间剪力图所包围的面积。 () ()Q dM x dF x dx =22() ()()Q dF x d M x q y dx dx ==-FN+d FN F N FQ+dF Q F Q M M+d M d x d x ,, B A B A B A x NB NA x x x QB QA y x x B A Q x F F q dx F F q dx M M F dx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