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生态学试题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面临的五大生态危机是指人口问题、粮食短缺、资源破坏、能源紧张和[ ]。

1.土地退化

2.气候变化

3.环境污染

4.生态失调

2、一个池塘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固定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a等于b+d

2.a大于b+d

3.a等于b

4.a小于c+d

3、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哪种物质引起的?[ ]

1.二氧化碳

2.甲烷

3.二氧化硫

4.氟氯烃

4、下面所列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 ]。

1.牧草

2.石油

3.降水

4.土壤肥力

5、可供陆地和淡水生物利用的水资源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1.1/4

2.3/4

3.0.75%

4.3%

6、形成初级生产量的生物类群是[]。

1.食草动物

2.土壤动物

3.真菌

4.化能合成细菌

7、下列生态因子中,对植物起间接作用的是[]。

1.阳光

2.水分

3.温度

4.地形

8、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1.次生演替

2.快速演替

3.原生演替

4.水生演替

9、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

1.农田生态系统

2.种植业和养殖业系统

3.自然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

10、下面哪种措施最有可能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 ]

1.少耕

2.免耕

3.秸秆就地焚烧

4.秸秆还田

11、“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是由农业资源的[ ]所决定的。

1.可更新性

2.相对有限性

3.稀缺性

4.区域性

12、决定一定区域内动物和人口承载量的是[ ]。

1.热量

2.初级生产量

3.次级生产量

4.净生产量

13、下面所列属于腐食食物链的是[]。

1.青草→野兔→狐狸→狼

2.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

3.动物粪便→蚯蚓→鸡

4.大豆→菟丝子

14、农田弃耕后所发生的生物群落演替是[]。

1.旱生演替

2.原生演替

3.水生演替

4.次生演替

15、下面所列属于再生能源的是[ ]。

1.煤炭

2.石油

3.天然气

4.沼气

16、酸雨主要是由哪种气体形成的?[ ]

1.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

3.甲烷

4.二氧化硫

17、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

1.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减产

2.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

3.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

4.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18、属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气相型循环的物质有[]。

1.氮

2.磷

3.钙

4.钾

19、根据耐受性定律,任何接近或超过耐受性下限或上限的因子都可称为[]。

1.生存因子

2.主导因子

3.最小因子

4.限制因子

20、在诸生态因子中,下面哪一种属于主导因子?[]

1.可以单独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2.能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的因子

3.对其它生态因子有可替代性的因子

4.对生物生长发育起直接作用的因子

21、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1.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

2.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

3.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4.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22、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 ]。

1.种群增长

2.种群的暴发

3.生态入侵

4.种群平衡

23、农业生态系统是[ ]。

1.自然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

3.人工驯化的生态系统

4.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24、以下哪个属于立体种养技术?[ ]

1.稻田养鸭

2.鱼鸭共生

3.果粮间作

4.林药间作

25、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

1.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2.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

3.海平面上升

4.气温升高

26、能量利用的十分之一定律是由[]发现的。

1. E.P. Odum

2.V.E. Shelford

3.R.L. Lindeman

4. A.G. Tansley

27、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面哪个说法是错误?[]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决定着其稳定性的强弱

3.当生态系统的改变超过生态阈限值时,其自我调节能力就不起作用

4.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或消失时,就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28、海拔高度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1.直接作用

2.间接作用

3.替代作用

4.补偿作用

29、农业生产中,将适应不同季节的作物通过复种、套作或轮作,占据不同的生长季节,这种现象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

1.组分结构

2.营养结构

3.空间结构

4.时间结构

30、下面哪个不是现代常规农业的负效应?[ ]

1. B. 能源过度消耗

2. C. 生产成本增加

3. F. 污染加剧

4.生物多样性增加

多项选择题

31、下列生态因子中,对植物起直接作用的有[]。

1.

温度

2.水分

3.地势

4.土壤

32、下面属于半人工生态系统的有[ ]。

1.城市生态系统

2.农田生态系统

3.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4.人工草地生态系统

33、下面所列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有[ ]。

1.畜禽动物

2.森林

3.金属矿产

4.石油

34、下面两个物种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

1.水稻与稗草之间

2.菟丝子与植物之间

3.反刍动物与其胃中的微生物之间

4.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

35、下面哪些属于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技术?[ ]

1.

通过作物轮作控制病虫草害

2.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草害

3.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

4.通过放养天敌控制病虫草害

36、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途径有[ ]。

1.大力开发化石燃料

2.开展植树造林

3.秸秆燃烧

4.积极发展再生能源

37、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包括[]。

1.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2.气候条件突变

3.灾害性病虫害的突然发生

4.工业“三废”污染

38、可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包括[ ]。

1.增施有机肥

2.推行配方施肥

3.推广高效低毒农药

4.污水灌溉

39、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工辅助能包括[]。

1.日光能

2.

饲料

3.化肥

4.机械

40、下面所列属于工业辅助能的有[]。

1.农膜

2.饲料

3.种子

4.石油

41、衰退型种群的特征是[ ]。

1.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大

2.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3.年龄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型

4.年龄锥体基部宽而顶部窄

42、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

1.农田施肥

2.农村居民

3.畜禽及水产养殖场

4.农药

43、下面所列属于寄生食物链的有[]。

1.马→蛔虫→原生动物

2.动物粪便→蚯蚓→鸡

3.青草→野兔→狐狸→狼

4.

大豆→菟丝子

4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特征是[]。

1.食物网(链)简单

2.矿质营养循环封闭

3.信息少

4.稳定性高

45、与气相型循环相比,沉积型循环的特点是[]。

1.可以转化为气体形式,并通过大气扩散

2.全球性不明显,循环性能不完善

3.储存库为岩石圈或土壤圈

4.循环比较缓慢

判断题

46、在海洋和陆地交接处所形成的三角洲地区,其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通常明显高于两侧的海洋和陆地。

1. A.√

2. B.×

47、群落的演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但群落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1. A.√

2. B.×

48、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1. A.√

2. B.×

49、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与自然生态系统是完全相同的。

1. A.√

2. B.×

50、西方国家的“替代农业”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应增加现代工业产品的投入。

1. A.√

2. B.×

51、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通常是一成不变的。

1. A.√

2. B.×

52、农田土壤的磷素流失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

1. A.√

2. B.×

53、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1. A.√

2. B.×

54、草原过度放牧,使优质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加,就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失调。

1. A.√

2. B.×

55、利用林果灌层下的空间种植药材或培养食用菌,会大大降低生态位的利用率。

1. A.√

2. B.×

56、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种植业领域的应用分支。

1. A.√

2. B.×

57、利用赤眼蜂防治棉花红铃虫属于食物链“加环”。

1. A.√

2. B.×

58、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强土壤对有毒物质的自净能力。

1. A.√

2. B.×

59、农业资源中的可更新资源的可更新性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

1. A.√

2. B.×

60、磷肥的利用率低,主要是由于磷的挥发损失造成的。

1. A.√

2. B.×

61、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现象都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1. A.√

2. B.×

62、作用于生物体的不同生态因子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1. A.√

2. B.×

63、农业生态系统中占据主要地位的生物是经过人工驯化的农业生物。

1. A.√

2. B.×

64、循环农业的特征是资源低消耗、污染物低排放、资源利用高效率。

1. A.√

2. B.×

65、重金属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可产生生物富集作用。

1. A.√

2. B.×

66、农业面源污染是最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

1. A.√

2. B.×

67、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都是单方向、不可逆的过程。

1. A.√

2. B.×

68、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越复杂,则稳定性越差,越难于保持平衡。

1. A.√

2. B.×

69、植物的生长发育取决于数量最充足的营养物质。

1. A.√

2. B.×

70、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群落比单一物种组成的群落能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并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稳定性。

1. A.√

2. B.×

71、农作物与杂草之间对阳光、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属于直接干涉型竞争。

1. A.√

2. B.×

7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只包括有形的和直接的服务,不包括无形的和间接的服务。

1. A.√

2. B.×

73、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1. A.√

2. B.×

74、J型增长曲线适用于无限环境中的生物种群。

1. A.√

2. B.×

75、任何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都是由自然环境组分与人工环境组分两部分组成的。

1. A.√

2. B.×

主观题

76、什么是循环农业?其主要特点如何?

参考答案:

(1)循环农业:

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并充分挖掘农业生产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效率潜力,延长和拓宽农业生产链条,促进各产业间的共生耦合,以资源低消耗、污染物低排放、资源利用高效率为特征,在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保障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

(2)循环农业的特点:

循环农业是一个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要求运用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科学方法,建立起不同区域尺度、不同生产层次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特征。

①循环农业生产发展的层次性:包括农产品生产层次、农业产业内部层次和农业产业间层次。

②循环农业区域发展的层次性:包括农户层次、乡村层次和区域层次。

77、简述农业资源的可更新性及其合理利用原则。

参考答案:

(1)农业资源的可更新性

农业资源中可更新资源的可更新性并不是必然的,也不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只有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其可更新性,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破坏。如:土地只用不养,地力逐渐衰退,直至成为不毛之地,就丧失了土地的可更新性。(5分)

同时,农业资源只有在合理利用中才能更新。如过熟的林木不伐,不利于林木的更新;草场不放牧,也不利于牧草更新生长。(2分)

(2)合理适度利用原则

要确定合理的资源利用强度,以保证可更新资源在合理利用中得到更新;使资源的生产规模与资源的负荷能力相适应,保持资源利用与更新速度相一致;注意充分发挥光、热等可更新资源的有效性。(5分)

78、什么是化感作用?它对农业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1)化感作用: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2)指导意义:

化感作用既包括抑制作用,也包括促进作用;既存在于种内关系,又存在于种间关系。例如:冬黑麦对小麦、向日葵对蓖麻、番茄对黄瓜的抑制作用;洋葱和食用甜菜、马铃薯和菜豆、小麦和豌豆的相互促进作用;瓜类、大蒜的自毒作用。

植物分泌物对种间、种内组合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对于作物的轮作、间作、混作、套作和造林树种的选择与搭配等都有极重要的实践意义。

79、简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及其受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工业原料和能源,而且其间接价值远远超过直接价值。自然界所有生物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生态体系。人类依靠生态系统净化水、净化空气、丰腴土壤。可见,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环境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人类带来难以估价的利益,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撑系统。(6分)

(2)受损的原因

近几个世纪以来,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严重威胁,生物物种正面临大规模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人类的不良行为无疑是生物多样性受损的重要原因。表现在: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致使动植物自然生长的栖息环境急剧缩减;大量掠夺式消耗生物资源,加速了物种的灭绝;同时,环境污染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的边缘。(6分)

80、什么是人工辅助能?简述人工辅助能对农业生产力的作用。

参考答案:

(1)人工辅助能:是指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所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力、畜力、燃料、

电力、机械、化肥、农药、饲料等。

(2)人工辅助能对农业生产力的作用

人工辅助能的投入是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人类诞生后的采集农业

阶段就有了最基本的人工辅助能投入(人力),因而也就有了农业生态系统。在工业化之前的

传统农业阶段,人工辅助能投入主要来自人力、畜力、有机肥等有机能。有大量的人工辅助能(特别是工业辅助能)投入的农业阶段是在工业化农业时期。由此可见,农业发展的历史也就

是一个人工辅助能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历史。

在现代农业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以机械化、良种化和化学化

为主要形式的人工辅助能投入,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81、农业生产中磷素的利用有何特点?人类对磷循环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农业生产中磷素利用的特点:

农业中磷素是含磷岩矿中的磷酸盐经天然风化或化学分解之后,变为不同溶解程度的磷酸盐,

供给作物吸收利用。

磷和氮不同,它基本上不会挥发损失,也较少随水流失。磷肥的利用率低(一般只有10%-25%),

主要原因是磷的固定作用,即水溶性磷在土壤中容易与钙、镁、铁、铝等结合形成难溶性磷化物。因此,调节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是合理施用磷肥的基本前提。

(2)人类对磷循环的影响:

①土壤供磷能力因有机质分解及取走收获物而逐渐下降。

②磷肥主要来自磷矿、鱼粉和鸟粪等。磷的循环属于不完全循环,磷矿现存量越来越少,特别

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大量开采磷矿加速了这种损失。

③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恶化有十分显著的贡献,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与农田土壤的磷素流

失有着密切的关系。

82、简述生态位理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1)在农业生物群落构建中的应用:应从分布、形态、行为、年龄、营养、时间、空间等多方面对农业生物的物种组成进行合理的组配,以期获得高的生态位效能,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例如,利用不同作物在形态上、生态习性上、生理特征上和时间上的差异性,通过间套复种组建合理的作物复合群体;在水域进行立体养殖;利用林果冠层下的空间种植药材、培育食用菌等,都可以大大提高生态位的利用率。同时,通过去除农田中的病、虫、草以及水体中的有害生物等,以控制其对生态位的争夺。(6分)

(2)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在庞大的农业生态系统中,生态位的丰富和充实有利于系统组分的多样化,从而使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生产力提高。(3分)

(3)在物种引进中的应用:引进适宜而有经济价值的物种,填充空白的生态位。如稻田养鸭(或养鱼),鸭(或鱼)可吃掉稻田害虫。(3分)

83、什么是食物网?简述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员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多数情况是交织在一起的,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生,而同一食物又往往被多种消费者取食,于是就形成了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互相联结的“网络”,这种网络被称为“食物网”。

食物网使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组合直接或间接地联系了起来。生物种类越多,食性越复杂,形成的生态系统也越复杂。一个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往往稳定性越强,易于保持平衡。

84、谈谈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途径。

参考答案:

(1)立体种植与立体种养技术

①立体种植:如不同作物间作套种,林粮间作,果粮间作,果药间作等。

②立体养殖:如鸡—猪—鱼分层养殖,鸭—鱼共生等。

③立体种养:如桑基鱼塘,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

(2)有机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

①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如:猪粪+人粪→养蝇蛆→蛆喂鸡→鸡粪+饲料→喂猪。

②秸秆综合利用。秸秆可以作为饲料供牛、羊等草食动物食用;还可以作为食用菌(蘑菇等)的培养养料、沼气原料。

(3)生物防治病、虫、草害技术

①利用轮作、间混作等种植方式控制病、虫、草害;

②通过收获和播种时间的调整防治或减轻病、虫、草害;

③利用动物、微生物治虫、除草;

④从生物有机体中提取的生物试剂替代农药防治病、虫、草害。

(4)再生能源开发技术

①生物能种植业;

②沼气发酵技术;

③太阳能利用技术;

④风能、地热能、电磁能利用技术。

(5)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合的生态治理技术

①水土流失治理:通过种草种树提高地表覆盖度,利用根系固定土壤、减缓径流、降低风速,结

合修筑梯田、蓄水坝、等高种植等工程措施,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

②盐碱地、沙荒地治理:通过种植抗盐碱的牧草、向日葵等作物,结合开沟挖渠等工程措施,能

有效控制和改良盐碱地,并逐步发展成为高产高效农田。

85、试论述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调控途径。

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调控的途径应围绕“扩源、强库、截流、减耗”4个方面。

(1)扩源

初级生产所固定的太阳光能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流来源。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对太阳光能的捕获量。将尽可能多的太阳光能固定转化为初级生产者体内的化学潜能,为扩大生态系统能流规模奠定基础。例如,发展立体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合理轮作,组建农村复合系统,乔、灌、草结合绿化荒山、荒坡等,都是扩大生态系统基础能源的有效方法。(5分)

(2)强库

强库是指加强库的储存能力和强化库的转化效率,以保证有较大的生物能产出。具体包括2个方面:

一是从生物体本身对能量的储存能力和转化效率考虑。例如:选育和配置高产优质的生物种类和品种,建立合理的农、林、牧、渔生物结构。

二是从外界生存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考虑,加强辅助能的投入,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对太阳光能的利用效率和对生物化学能的转化效率。例如:通过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灌溉、机械耕作、设施栽培等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通过饲喂配合饲料、改善饲喂环境、科学管理等提高畜禽的出栏率、产蛋率。(6分)

(3)截流

通过各种渠道将能量尽量地截留在农业生态系统之内,扩大流通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化石辅助能的过分依赖。主要途径有:

①开发新能源。例如:发展薪炭林;兴办小水电;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

②提高生物能利用率。充分利用作物秸秆、野生杂草和牲畜粪便等副产品,将其中的生物能通过农牧结合、多级利用、沼气发酵等方法尽可能地用于生态系统内的转化。(6分)

(4)减耗

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无谓损失,发展节能、节水、节地、降耗的现代农业。例如:开发普及节柴灶、节能炉具;节水灌溉;立体种植;推广少耕、免耕;改进化肥施用技术;减少水土流失。(5分)

86、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有哪些特点?如何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平衡?

参考答案:

(1)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特点:

①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入率和输出率。(2分)

②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2分)

③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弱,容易造成流失。(2分)

④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供求容易产生不同步。(2分)

(2)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

①种植制度中合理安排归还率较高的作物类型。不同作物氮、磷、钾养分的理论归还率不同,如麦类分别为25%-32%、23%-24%、73%-79%,油菜分别为51%、65%、83%,水稻分别为39%-63%、32%-52%、83%-85%,大豆分别为24%、24%、37%。因此,在以上作物中,油菜属于归还率较高的作物。(3.5分)

②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在轮作制度中,加入豆科植物和归还率高的植物,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养分循环平衡。轮作不仅能使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同时由于农田生态条件的改变,可以减轻病、虫、杂草危害。(3.5分)

③农、林、牧相结合,发展沼气,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促进秸秆还田。植树造林,实行乔灌草结合,既可保护环境、减轻水土流失,又可提供燃料、促进秸秆还田;利用农、林、牧的废弃物发展沼气,既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有可使废弃物中的养分变为速效养分作为优质肥料施用。(3.5分)

④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物质的归还率。如:花生、大豆、油菜籽、芝麻榨油后,油饼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保留在生态系统内;蚕豆、甘薯加工成粉丝出售,留下的粉浆、粉渣可喂猪,换回猪粪还田。(3.5分)

87、试论述保持生态平衡的主要途径。

参考答案:

(1)增加组成成分的多样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凡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生物种群结构复杂、食物链长并联络成网,能量转化、物质循环途经多的农业生态结构,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系统较稳定。

(2)不超过生态阈值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具有一定限度

农业生态学试卷A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农业生态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生物群落: 2、农业生态系统: 3、食物网: 4、现存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 ) A、4-5级 B、6-7级 C、7-8级 D、9级 2、以下哪些就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 ) A、猪 B、牛 C、羊 D、水稻 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就是( ) A、南方多于北方 B、内陆多于沿海 C、平原多于山地 D、都就是 4、属于可更新资源的就是( ) A、磷矿资源 B、钾 C、钙 D、水资源 5、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就是( ) A、氮 B、氢 C、水 D、钾 6、草食动物牛、羊属于( )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

7、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就是利用生物种间的(A) A、负相互作用B、正相互作用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 8、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种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D) A、草 B、小麦 C、水稻 D、牛 9、森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B) A、厄尔尼塔现象 B、温室效应 C、拉尼拉现象 D、赤潮 10、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就是生物种间的(C) 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捕食 D、共栖 11、生物学放大作用就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A) A、浓缩 B、降低 C、平衡 D、毒害 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就是因为其中包括(A) A、生物组分 B、环境组分 C、太阳辐射 D、水 13我国现有耕地约为(A) A、15亿亩 B、30亿亩 C、144亿亩 D、5亿亩 14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就是(A) A、污染危机 B、粮食 C、石油 D、化肥 15、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水平较高就是因为增加了(B) A、腐食食物链 B、捕食食物链 C、寄生食物链 D、其她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017-2018年宁夏大学考博试题草地农业生态学

宁夏大学 2017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卷考试科目:草地农业生态学适用专业:草学(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2、生态位 3、斯太普(Steppe) 4、生态系统服务 5、能值 6、草地基况 二、问答题(共52分) 1、草地农业系统的生物因素包括了哪些因子?每个因子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有哪 些?(6分) 2、叙述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6分) 3、生产中一些养殖户会购买年龄在1.5岁以内的羊只进行短期育肥出售,请用次 级生产积累规律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年龄段的羊只?(6分) 4、提高净初级生产力的途径有哪些?(6分) 5、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和草地生产力是一回事吗?有何区别?(7分) 6、叙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重要意义以及今后评估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7分) 7、建设和发展草地农业应遵循哪些原则?(7分) 8、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蕴藏在哪些方面?(7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放牧草地由于放牧家畜的介入,使之与未放牧草地在元素循环方面产生了较大 差异。请论述家畜放牧及其排泄物对草地元素循环产生了哪些影响? 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草牧业,2016年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均 提出推进粮改饲、发展现代饲草生产体系。请基于植物生产系统和动物生产系统相悖及耦合理论,结合我国草畜产业发展现状,论述国家提出草牧业和粮改饲的背景、并论述系统耦合理论对发展草牧业和推进粮改饲有何指导意义? 第1页,共1页

宁夏大学 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卷 考试科目:草地农业生态学适用专业:草学 (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阐述草地农业生态系 统的结构(四个生产层)及其特征。 2.简述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碳素循环过程。 3.水热综合因子如何影响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类型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布及类型 间的发生学关系? 4.降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的影响如何? 5.从草地农业力能学的观点着眼,对初级生产力的调控,可以从哪几个力能学 效应考虑? 6.简述斯太普、普列里及萨王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分布及其特征。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理论在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2.基于大草食动物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阐述实施围封禁牧政策的利弊及其可持续性。 第1页,共1页

(完整word版)《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 一、是非题(15分) 1、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中心成 分。() 2、鸟类啄食有蹄类动物身上寄生虫并为该动物提供报警属于原始合作的关系。() 3、学生和椅子就组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 统。() 4、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与经济双重规律的支 配。()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污染基本上是由工业造成的。() 6、科技发展是农业生态学近30年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7、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第二层次是经营者的直接调控。() 8、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9、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充足的营养物 质。() 10、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 替。() 11、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和用途通常是一成不变的。() 12、同一生境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会占据同一个生态位。() 13、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充分满足子孙后代的其需求能力。() 14、自然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大,社会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小。() 15、稻草→牛→蚯蚓→鸡→猪→鱼属于混合食物链类型。() 二、单项选择(15分) 1、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 A、温度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2、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 A、0.01% B、0.4% C、0.2% D、0.1% 3、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 A、同等重要性 B、有主次之分 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 D、可替代性 4、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 A、捕食 B、腐食 C、混合 D、寄生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十分之一定律 D、限制因子定律 6、农业生态系统是()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7、构成生态系统的核心是() A、人 B、生物群落 C、大气 D、太阳辐射 8、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A、原始协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寄生 9、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A、高生物产量 B、高经济产量 C、高生物多样 D、输入输出特点 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总结

第一章 1.请您分别从生态学危机,农业危机和还原论危机说明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农业生态学必然会得到发展? 2.试述下述概念: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转换,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农业生态系统:是特别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 3.请谈一谈为什么生态系统会产生其组分没有的特性?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主要区别? 4.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科学体系中其他主要学科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 1.请谈一谈环境对生物制约的规律。生物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生物对环境只有被动适应吗? 答: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哪一种营养物质。 2,谢尔福特耐性定律:对植物生长而言,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 2.描述种群的结构主要用什么参数?种群的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1,种群大小和密度,种群大小是指在一定面积和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种群密度,单位面积内种群的数量。2,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分为稳定性,增长型,衰退型,性比:一个雌雄异体的种群中所有个体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磁性和雄性的比率。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4,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量,在没有任何环境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值速率,为内禀增长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5,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种群的分布有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聚集的),阿利氏原则:每个生物种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过疏或过密都产生限制影响。 3.种群增长的指数形式和逻辑斯蒂形式用什么方程描述?如何理解r对策生和K 对策生物适应环境的生活史对策? 答:1,种群在无环境条件限制下成指数增长,N T+1=λN t , λ=N 1 /N 0 , lgN T =lgN +tlg λ,dN/dT=rN呈J型增长。 2,种群在环境制约下的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N为变值。呈S型生长。r对策生物,个体小,繁殖速率快,成活率低,基数大,寿命短,环境变化适应性强。 K对策生物,个体大,繁殖较慢,个体成活率高,寿命一般较长,环境变化适应性差,易灭绝。

农业生态学名词解释

系统 (System)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 (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简言之,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生产者 (Producer) 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 消费者(Consumer)是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主要指依赖初级生产者或其他生物其他生物为生的各种动物。 分解者 (Decomposer) 主要是指以动物残体为生的一样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如甲虫、蠕虫、白蚂蚁和某些软体动物。 生物圈 (Biosphere)地球上存在生物有机体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的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组分结构 (Components Structure)即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由哪些生物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 垂直结构 (Vertical structure)指农业生物类群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农业生物也因适应环境的垂直变化而形成各类层带立体结构。 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 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农业生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亦即由农田、人工草地、人工林、池塘等类型的景观单元所组成的农业景观结构。时间结构(Temporal Structure)指农业生物类群在时间上的分布与发展演替。 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 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结构。 能量流动 (Energy Flow)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单向流动,是驱动一切生命活动的齿轮。 物质循环 (Nutrient Cycle)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主要是指生物为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它们沿着食物链在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传递,最终归还环境,并可被多次重复吸收利用,构成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Information Transfer)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产生的物理信息(声、光、色、电等)、化学信息(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等)、营养信息(食物和养分)和行为信息(生物的行为、动作)在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传递,把生态系统的各组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具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功能。 信息流 (Information Flow)农业生态系统不但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信息网,而且还利用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网,利用电话、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教育、推广、邮电、计算机网络等方式高效地传送信息。 价值流(Value Flow)价值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转换成不同的形式,并且可以在不同的组分间转移。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价值,在人类劳动的参与下,转变成生产形态的价值,最后以增值了的产品价值形态出现。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以价格计算的资金流是价值流的外在表现。 种群 (Population)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特定空间与时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出生率 (Natality) 是指种群在以生产、孵化、分裂或出芽等方式下,产生新个体的能

农业生态学试卷

农业生态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其中6、7题任选一题。每小题2.5分,共15分) 1、生境(habitat):指生物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 2、生态位(niche):生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通常称为生态位,又称生 态龛。 3、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 的集合体。 4、边缘效应(edge-effect):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相邻群落增大 的现象。 5、生态系统(ecosystem):通常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 (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6、地质大循环(geological cycle):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 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然后生物有机体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7、生物小循环(small biological cycle):指环境中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 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回到环境后,很快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的循环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5分) 1、生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2、一定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effectiv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 3、正相互作用按其作用程度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3种类型。 4、种群数量受4个种群参数的影响,他们分别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5、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ec otone)。 6、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称为食物链(foo d chain) 7、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物种结构、营养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 8、判断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的标准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性、稳定性、高效性、协调性等几个方面。 9、衡量物质流动(或交换)效率高低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周转率和周转期。 10、能量是一种做功的能力,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有两种存在状态,即动能和潜能。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业生态系统是(C )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北京林业大学801草地生态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考研801草地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大纲综述 《草地生态学》考试是草学学科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教育部授权的各草学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试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草地生态学》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草地种群生态学、草地群落生态学、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草地的生产性能、放牧生态学、草地火管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等相关基础知识和实践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草地生态学》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 草地生态学的概念与背景知识; 2.草地种群生态学; 3.草地群落生态学; 4.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草地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 6.放牧生态学; 7.草地火生态学; 8.中国主要的草地生态系统。 三、考试要求 1、透彻理解草地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含义; 2、理解并注重草地的种群生态、草地群落的演替、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草地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放牧和火管理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国主要的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点等内容。

四、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约占30分) 2、填空题(约占30分) 2、简答题(约占50分) 3、论述题(约占40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六、主要参考书 1.《草地生态学》,周寿荣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6 2. 《生态学》,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草地农业生态学》,任继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农业生态学试题库

农业生态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 2. 环境 3. 环境因子 4. 生态因子 5. 生存条件(生活条件) 6. 种群 7. 种群生态学 8. 密度 9. 生态密度 10. 出生率 11 .死亡率 12 .最大出生率 13 .最低死亡率 14 .实际死亡率 15.实际出生率 16. 捕食 17. 草食 18. 寄生 19. 宿生

20. 寄主 21. 偏利共生 22. 互利共生 23. 群落 24. 群落生态学 25. 优势种 26. 伴生种 27. 生物多样性 28. 群落演替 29. 原生演替 30. 次生演替 31. 生态系统 32. 系统 32. 绿带(光合层) 33. 营养结构 34. 食物链 35. 食物网 36. 营养级 37. 草木食物链 38. 腐生食物链 39. 生态金字塔 40. 生产量

41. 总生产量 42. 初级生产力 43. 次级生产力 44. 生物放大作用 45. 农业生态系统 46. 生态型 47. 人工辅助能 48. 群落的抗变能力 二、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A、虎 B、真菌 C、细菌 D、森林 2.物质循环中的还原者是()。 A、作物 B、家畜 C、细菌 D、昆虫 3.能量传递的1/10定律是由()提出的。 A、奥得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海克尔 4.在表达不同营养级上生物最合理的科学方法为()。 A、生物量金字塔 B、生物数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 D、经济产量金字塔 5.种群的正相互作用为()。 A、偏利作用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6.陆生植物一般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

农业生态学作业一试题及标准答案

农业生态学作业一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9-23 09:18:39 一、单选题 1. (5分) 下列()是短日照植物。 ? A. 燕麦 ? B. 油菜 ? C. 小麦 ? D. 玉米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2. (5分) 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各不相同,以下哪类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 ? A. 杂草 ? B. 细菌 ? C. 昆虫 ? D. 大型食肉动物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2 群落的基本特征 展开解析 3. (5分) 生态问题出现的主导因素是()。

? A. 粮食危机 ? B. 资源危机 ? C. 能源危机 ? D. 人口危机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农业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展开解析 4. (5分) 根据生态位原理,()有利于系统稳定。 ? A. 生物品种单一 ? B. 生物数量少且生态位空缺 ? C. 生态位丰富且生态位饱和 ? D. 生物的生态位重叠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2 群落的基本特征 展开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植物成群分布的原因是()。 ? A. 天然障碍 ? B. 动物及人为活动 ? C. 微域差异 ? D. 繁殖特性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2. (5分)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包括()。 ? A. 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强,流失率低 ? B. 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 C. 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 D. 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3. (5分)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包括()。 ? A.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主次之分 ? B. 生态因子具有部分补偿性因此具有完全替代性 ? C. 生态因子的作用或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要求具有阶段性 ? D. 生态因子的耦合(综合)作用特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4. (5分) 资源转换系统的某一必要资源的输入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开始时系统的输出量增加很快,当输入达到一定水平后,输出量增加的速度逐步减慢、停止甚至出现负值,这种现象称之为()。

农业生态学试卷

二0一三年春学期南京农业大学本科学位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40×0.5分=20分) 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2、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是有、、。 3、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应叫。 4、生态系统包括和两个组分。 5、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 6、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7、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和。 8、生态对策有和两种。 9、生态学金字塔有、、三种类型。 10、辅助能包括和两类。 1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按元素运动范围不同有、两大部分。 12、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3、自然资源按更新期的长短为、两类。 14、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是、、三大效益的统一。 15、农业种群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 16、环境污染包括、、。 17、我国生物种属繁多,群落类型多样,品种资源丰富,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 18、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9、生态系统按人类干扰的程度可划分为、、。 20、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是有、、。 21、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应叫。 22、种群调节有和。 2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 24、按不同元素的运动规律不同可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和两类。 25、稻田引入养鱼的食物链加环属于环。 26、生态对策有和两种。 27、生态学金字塔有、、三种类型。 28、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包括和两部分。 29、和也是种群变动两个主要因子。 30、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31、自然资源按更新期的长短为、两类。 32、群落中生物钟的多样性,决定着群落的及。 33、土壤动物是最重要的和。 34、通过生化分泌物对他种植物产生的抑制作用叫。 3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主要形态有、、和等几种。 3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和来实现的。它们便是生态系统中 的渠道。 37、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二、判断题(15×1分=15分) ()1、生态系统同一般系统的根本区别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个开放系统。 ()2、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3、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J—型。 ()4、土壤中C/N下降,有机质分解加速。 ()5、食物链“加环”可以改变十分之一定律。 ()6、海洋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在不稳定的环境中r—对策生物比K—对策生物更容易灭迹。 ()8、传统能也是一种生态上比较合理的替代农业。 ()9、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原始协作。 ()10、就植物而言,其生态型包括: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11、S循环属于气相型循环。 ()12、生物组分是指生命以外的环境部分,包括大气、水、土壤及一些有机物质。 ()13、食物链“加环”可以改变十分之一定律。 ()14、氮素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生物固氮、化学固氮。 ()15、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非自然环境。 ()16、种群的季节性波动主要受环境容纳量的调节。 ()17、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18、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 ()19、土壤中C/N下降,有机质分解加速。 ()20、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21、海洋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2、增长种群的雄性个体数常大于雌性个体数。 ()23、传统能也是一种生态上比较合理的替代农业。 ()24、生态系统同一般系统的根本区别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个开放系统。 ()25、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J—型。 ()26、S循环属于气相型循环。 ()27、土壤中C/N下降,有机质分解加速。 ()28、食物链“加环”可以改变十分之一定律。 ()29、在不稳定的环境中r—对策生物比K—对策生物更容易灭迹。 ()30、传统农业是一种生态上比较合理的代替农业。 三、选择题(20×1分=20分) 1、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主要是() A、农作物 B、农业环境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业气候 _ … …

草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天然草地:以多年生禾草占优势的植物群落,灌丛极少甚至没有,或完全没有乔木(moore ,1964),一般被称为永久性草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及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草地:通过人们精心播种与培育的农业栽培草本植被,但经过长时间的演替,也会有外来种侵入,物别是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种,使人工草地打上天然草地的烙印 草地:具有更广泛的农学涵义,而不等同于植被类型概念,应与“草原”一词作划分,也就是说草地是指可作为家畜放牧或打草利用的比生态学上草原植被类型更为广泛的范围,其中包括草原,也包括草原以外天然的或人工的供畜牧业利用的草地。 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是研究草地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系统关系的科学。它是草地学与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科学,是农业生物学与生态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因而又是应用植物生态学。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A·G·Tansley 1935年提出的 草原:主要是在温带半干旱气候下发育形成的一种植被类型,以夏绿的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要成分,缺乏乔木,有时夹以小灌木,小半灌木。它主要是由所在地区的气候因素和历史条件决定的。即温带半干旱气候下发育形成的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即称为草原。 典型草原:大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克氏针茅草原 荒漠草原:小针茅草原、短花针茅草原、沙生针茅草原 草甸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 紫花高寒草原:紫花针茅草原 草甸:是由多年生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群落类型,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包括大气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和冰雪融化等各种来源的水分)形成和发育起来的,这里所说的中生植物包括旱中生植物和湿中生植物,也包括那些适盐耐盐的所谓盐中生草本植物。草甸一般不呈地带性分布。 草场:通过放牧,割草或其它方式为家畜等食草动物提供食料的自然,地段(李特),一般是指在其上进行着草群培育过程的生产地段,在每一段时间内,草场都处在一定的生产状况之下,产生若干一定品质的草群。 草地(Grassland):一般译为草地,狭义指禾草草地,包括Prairie(高禾草草地)和Steppe (矮禾草草地)。广义的草地应与草场相同。草本植物群落的泛称,即能放牧或割草,提供牲畜饲料的自然地段。 草地资源: 一般是指提供家畜所需要的放牧场与打草场的自然资源。 在论述草地资源前,我们有必要分清几个概念,即草原,草甸,草地,草场。一般情况下草地和草场是农学的概念,草原和草甸是植物群落的概念。

农业生态学题库

农业生态学题库 一、填空题 1、农业的效益可分为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业生物常以种群或群落的状态存在。 3、农业生物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4、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根据年龄锥体,可将 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5、依据取得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和各年龄组的死亡个体数方法的不同,生命表可以分 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6、种群的发布有3种基本类型:、、。 7、生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作用、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8、生物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作用四种。 9、就农业生产能量转化效率而言,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是由生物及其环境两方面 因素决定的。 10、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直接受次级生产者的生物种性、生产方式、养殖技术、养 殖环境所制约。 11、碳主要储藏在大气、生物体、土壤、水圈和岩石圈几个库中。 12、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N2O、臭氧、氟里昂以及水汽等。 13、全球氮素储量最多的是岩石、大气,其次是煤等化石燃料。 14、循环通常包括:氮的固定、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等几个重要过程。 15、固氮的途径通常有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工业固氮三种。 16、自然界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17、钾循环是以地质大循环为主,生物小循环为辅的物质循环管。 18、酸雨是指pH低于的雨水。 19、根据杜能的农业圈层结构理论,他推断出围绕中心城市的6个同心圈层,每个圈层分别 有不同的最适农业生产结构,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作圈、第二圈层为林业圈、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第四圈层为谷物农作圈、第五圈层为三圃农作圈、第六圈层为畜牧圈,第六圈层以外则是以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 20、根据农业圈层结构,杜能得到两个结论,分别为:生产集约度理论和生产结构理论。 2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植株蒸腾、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 22、农艺节水主要包括地面覆盖、耕作改良、水肥耦合、抗旱品种选育等。 二、选择题 1、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的生态学三定律包括:多效应原理、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 理。 2、A型:凸型的存活线,表示种群在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一直很低,直到生命末期死亡率才升高。人类属于或接近这种类型。 B型:对角型的存活曲线。即种群下降的速率从开始到生命后期都是相等的,表明在各个时期的死亡率都是相等的。 C型: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属于这类型的有

农业生态学的试题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其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影响作用的环境因子。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系统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 食物连;在生态系统中,源于绿色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的转化关系,使各个生物有机体紧密联系起来的营养序列称为食物链。 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就是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种群共生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的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而建立的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逆行演替;逆行演替就是指原来的群落在外界因素,如采伐、火烧、开垦、放牧、病虫害及其它自然灾害等的作用下,群落由比较复杂、相对稳定的阶段向着简单和稳定性差的阶段退化。逆行演替是群落次生演替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外界作用力的强弱及持续时间,当作用力强或持续时间长时,原有群落可能一直要退化到次生裸地。 生活型;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农业资源;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微生物等)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5,共50分) 1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答:1. 农业生态系统除了主要依靠太阳辐射能以外,还需要人类提供辅助能源(如机械、化肥、农药、排灌、收获、运输、贮藏、加工等)。 2. 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一、是非题(15分) 1、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中心成分。() 2、鸟类啄食有蹄类动物身上寄生虫并为该动物提供报警属于原始合作的关系。() 3、学生和椅子就组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与经济双重规律的支配。()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污染基本上是由工业造成的。() 6、科技发展是农业生态学近30年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7、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第二层次是经营者的直接调控。() 8、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9、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充足的营养物质。() 10、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11、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和用途通常是一成不变的。() 12、同一生境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会占据同一个生态位。() 13、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充分满足子孙后代的其需求能力。() 14、自然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大,社会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小。() 15、稻草→牛→蚯蚓→鸡→猪→鱼属于混合食物链类型。() 二、单项选择(15分) 1、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 A、温度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2、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 A、0.01% B、0.4% C、0.2% D、0.1% 3、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 A、同等重要性 B、有主次之分 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 D、可替代性 4、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 A、捕食 B、腐食 C、混合 D、寄生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十分之一定律 D、限制因子定律 6、农业生态系统是()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7、构成生态系统的核心是() A、人 B、生物群落 C、大气 D、太阳辐射 8、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A、原始协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寄生 9、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A、高生物产量 B、高经济产量 C、高生物多样 D、输入输出特点 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 A、初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 C、热量 D、净生产量 11、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 12、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 A、有机农业 B、生物农业 C、石油农业 D、自然农业 13、金属矿产资源属于()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社会资源 D、工业产品资源

农业生态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二、填空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的科学 2、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的概念,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动态整体,受到个学派的赞同。 3、生态学是由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为()。 三、单选题 1、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的对象时(C )。 A.系统 B.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2、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 A.植物学 B.动物学 C.微生物学 D.生态学 3、生态系统概念是由()首次提出来的。 A.赫克尔 B.坦斯列 C.林德曼 D.奥德姆 4、食物链的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赫克尔 B.坦斯列 C.林德曼 D.奥德姆 四、简答题 1、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等。 3、消费者:是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以动物残体为生的异养微生物。 二、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和环境组分构成。 2、稻米→人的食物链总共有()营养级。

农业生态学试卷A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农业生态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生物群落: 2. 农业生态系统: 3. 食物网: 4. 现存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 A. 4-5级 B. 6-7级 C. 7-8级 D. 9级 2.以下哪些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 A.猪 B.牛 C.羊 D.水稻 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A.南方多于北方 B.内陆多于沿海 C.平原多于山地 D.都是 4.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A.磷矿资源 B.钾 C.钙 D.水资源 5. 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 A.氮 B.氢 C.水 D.钾 6.草食动物牛、羊属于()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生产者 D.分解者 7.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是利用生物种间的(A) A.负相互作用 B.正相互作用 C. 中性作用 D.偏利作用 8.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种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D) A.草 B.小麦 C.水稻 D.牛 9.森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B) A.厄尔尼塔现象 B.温室效应 C.拉尼拉现象 D.赤潮 10.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C) 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捕食 D.共栖 11.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A) A.浓缩 B.降低 C.平衡 D.毒害 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是因为其中包括(A) A.生物组分 B.环境组分 C.太阳辐射 D.水 13我国现有耕地约为(A) A.15亿亩 B.30亿亩 C.144亿亩 D.5亿亩 14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A) A.污染危机 B.粮食 C.石油 D.化肥 15.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水平较高是因为增加了(B)

2018年农业生态学试卷A

贵州大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A 农业生态学 注意事项: 1. 请考生按要求在试卷装订线内填写姓名、学号和年级专业。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装订线内填写无关的内容。 4.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农业生态系统 2.r—对策生物 3.库 4.营养级 5.初级生产力

6.生态工程 7.环境污染 8.生态学 9.肥力结构 10.立体种养技术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生物组分按照功能分为、和三种类群。 2.四大自然圈是指 、、和。 3.种群增长有和两种增长模型。4.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三、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我国大部分农区大量亏缺的元素是() A、氮 B、磷 C、钾 D、锌 2.我国森林覆盖率为() A、50% B、12.7% C、33% D、9%

3.生态金字塔一般指( ) A、能量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数目金字塔 D、都有 4.生态演替所能达到的最终状态称( ) A、顶极演替 B、先峰期 C、过渡期 D、衰退期 5.生物种间负相互作用为( ) 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竟争 D、共栖 6.下列元素在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循环的是( ) A、碳 B、氢 C、磷 D、氮 7.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 ) A、20亿亩 B、30亿亩 C、144亿亩 D、5亿亩 8.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 ) A、污染危机 B、粮食 C、石油 D、化肥 9.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较高是因为增加了( ) A、腐食食物链 B、捕食食物链 C、寄生食物链 D、其它 10.根据收益递减律,资源投入量应选择( ) A、越多越好 B、适当点 C、越少越好 D、关系不大 四、多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少选、多选、错选均 不得分) 1.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 A、生物构成特点 B、环境特点 C、稳定机制 D、开放程度 E、生产力特点 2.固氮的主要形式有() A、化学固氮 B、高能固氮 C、物理固氮 D、工业固氮 E、生物固氮 3.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评价指标包括() A 持续性 B 协调性 C 承载力 D 均衡性 E 稳定性 4.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是()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物质循环: 2、物质循环的库与流: 3、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4、温室效应: 5、生态效率: 6、生态金字塔: 7、林德曼的十分之一定律: 8、生态效益: 9、农业资源: 10、生态入侵: 11、农业效益: 12、能量转移: 13、次级生产: 二. 选择题 1、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主要是(): A、农作物 B、农业环境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业气候 2、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在那一年中第一次提出的(): A、1966 B、1910 C、1809 D、1866 3、生物生命活动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相互的物质、能量变换过程称为(): A、生物学过程 B、生态过程 C、技术过程 D、经济过程 4、农业生态学的基础性体现在(): A、农业生态学从物质和能量转换上研究农业 B、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农业生物包括了农作物、蔬菜、果树、家禽、水产类和森林等多种多样生物种群 C、运用生态学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农业生产 D、农业生态学在强调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得以实现农业高产为中心 5、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A、高生物产量 B、高经济产量 C、高生物多样 D、输入输出特点 6、、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 A、初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 C、热量 D、净生产量 7、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 8、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 A、有机农业 B、生物农业 C、石油农业 D、自然农业 9、金属矿产资源属于():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社会资源 D、工业产品资源 10、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 A、温度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11、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 A、捕食 B、腐食 C、混合 D、寄生 12、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A、原始协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寄生 三、简答题 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基本功能? 答:1)基本组分:生物组分:农业生物如农作物、家畜、家禽、家鱼、家蚕等,以及与这些生物有密切联系的病虫害、杂草等。其中的大型消费者也包括人。环境组分:受到人类的不同程度的调节和影响。而有些环境如温室、禽舍等完全是人工环境。 2)基本功能: 能量流:农业生态系统除输入太阳能外,还输入人工辅助能。物质流: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