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常用方剂

中医内科常用方剂

中医内科常用方剂
中医内科常用方剂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经验良方》。

药物组成: 桂枝4钱,薄荷4钱,白芷4钱,威灵仙4钱。

主治:伤湿一身尽痛。

用法用量: 水1钟,酒1钟,煎8分,温服。

备注:桂枝温能解表,故曰一枝春。

方名: 一带五参散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药物组成: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取肉,炙)、人参、玄参、沙参、丹参、苦参(看蛇有3分,五参只用3分之2)。

主治:大风不仁,皮肤顽麻,绕腰遍身,似蛇皮黑瘾,旋生旋没,身痹。

制备方法:上各为细末。

用法用量: 每服1钱至2钱,食后、临卧酒调下。

方名: 一笑散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

药物组成: 干姜(炒黑)、山栀子(姜汁拌炒)。

主治:心疝心痛及寒痛。

用法用量: 上用酒2钟,煎8分,不拘时服。

备注:医中至宝,心疝心痛,服之立止,不觉欣然而一笑也。

方名: 九仙驱红散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集验方》。

药物组成: 黄芩(酒炒)1钱,黄连(酒炒)1钱,当归(酒洗)1钱,生地(酒洗)1钱,栀子(酒炒)1钱,蒲黄(隔纸炒)1钱,槐花(炒)1钱,积雪草5钱(即千年矮),上部血用藕节3枚(捣烂),下部血用地榆钱半。

加减: 如胸膈饱闷,加莱菔子7分。

主治:呕吐血,便血,妇人崩中。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看血上下,分食前后服。

方名: 三分散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

药物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柴胡、黄芩、半夏。

功效: 调荣益卫,止嗽。

用法用量: 上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个,煎8分服。

方名: 三神散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

药物组成: 大茴香1钱5分,荔枝核1钱5分,橄榄核1钱5分。

主治:寒疝疼痛。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 空心酒调下。

方名: 大风子膏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集验方》。

药物组成: 大风子(去壳)10个,木鳖子(去壳)10个,硫黄3分,轻粉3分。

加减: 如有肉瘤者,加冰片1分。

主治:肺风并鼻。

用法用量: 上药捣成膏。不时以自己唾津调擦患处。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蟾酥5钱,雄黄1钱,硇砂1钱,轻粉5分,血竭5分,辰砂5分,麝香少许。

主治:三十六疔,七十二黄。

制备方法:上各为细末,乳面糊为丸,如黄米大。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用葱头2枚开孔,入药于内,纸卷慢火烧,以热酒送下。

方名: 小柴胡合小陷胸汤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人参、柴胡、黄芩、半夏、甘草、黄连、枳实、枳壳、桔梗、竹叶、粳米、栝楼仁。主治:风厥。身热汗出烦满,不为汗解。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个,煎8分,不拘时候服。

方名: 广嗣丸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沉香1钱,丁香1钱,茱萸1钱,官桂1钱,白及1钱,蛇床子2钱,木鳖子2钱,杏仁2钱,砂仁2钱,细辛2钱。

主治:妊娠胞络阻绝,九月而瘖。

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方名: 乌金散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

药物组成: 童男胎发。

主治:肌衄,血从毛孔而出。

用法用量: 上烧灰存性,奄之立止。

方名: 五子五皮汤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明医指掌》。

药物组成: 紫苏子(炒)7分,香附子(炒)7分,车前子6分,莱菔子(炒)6分,葶苈子(醋炒)5分,栀子皮8分,陈皮7分,赤茯苓皮8分,大腹皮6分,生姜皮5分。

功效: 定喘,消皮肤间水。

主治:风水。

用法用量: 用水2钟,煎8分,温服。

方名: 五子益肾补元丸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生地8两(掐开内红紫色者佳,酒洗净,以竹刀切片,用少壮乳汁1钟,无灰酒1钟,拌匀,浸1日,入砂锅微炒,不住手,将半燥时,取起,日晒夜烘干),白茯苓4两(坚白、云南者佳,去皮,同地黄为末,绢包之,藏于糯米饭内蒸1熟,如此制配,引地黄入黄庭宫而用之也),山茱萸(红润者佳,洗净去核用肉)5两,泽泻(不蛀、色白者佳,去毛根)3两(同山茱萸为末,绢包,饭上蒸1熟,如此制配,引山茱入丹田,则泽泻不为渗矣),干山药(怀庆者)5两,牡丹皮(壮厚片不枯腐者)4两(温水洗净,即时乘湿拌山药末,绢包。砂锅上白汤蒸1熟,晒干为末,引山药入心包络而生精血也),柏子仁3两(微炒,另研),覆盆子(水洗净)2两(炒),楮实子3两(淘净,炒),枸杞子(甘州者佳,去梗蒂,取净末)4两,菟丝子4两(淘净,用青盐2钱,煎汤煮熟,杵烂炒干)。

功效: 益肾精,补元气。

主治:肾精亏损,失精。

制备方法:上各为细末,用真蜡蜜20两,炼将熟,以浮小麦拣净,取粉4两,芡实子粉4两。少壮妇乳汁3盏,入水2钟打匀,复炼极熟,和前末入石臼内杵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用法用量: 每日100丸,空心用淡盐汤送下,随即纳风干甘栗子1-2枚,或煮熟莲肉10余粒,或煮熟龙眼之类,以助药力归于下元也。

方名: 五加皮酒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五加皮3两,宣木瓜3两。

主治:足胫痛。

用法用量: 上用无灰好酒1樽,入前2药,煮1蛀香,食前饮之。

方名: 五积丸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药物组成: 人参、白茯苓、厚朴、黄连、川乌、巴豆。

主治:五脏之积。肝积肥气,心积伏梁,脾积痞气,肺积息贲,肾积奔豚。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方名: 双甲散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药物组成: 鳖甲(九肋者,醋炙)、穿山甲(蛤粉炒成珠)各等分。

主治:疟母。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白汤调下。

各家论述:鳖甲破结,穿山甲直透所结之处,疟母用此治之,因名双甲。

方名: 全鹿丸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雄鹿(最小)1只,秋石2斤,五味子3斤(酒洗,晒干,净末1斤),车前子2斤(水淘,晒干,净末1斤),金樱子3斤(酒洗,晒干,净末1斤),菟丝子7斤(酒浸,晒干,如7次后取末5斤),黄柏7斤(去粗皮,牛乳浸透,晒干,取净末5斤)。

功效: 益血气,补劳伤,固精髓,壮筋骨。

制备方法:黄柏并四子各为细末,和合一处,却将雄鹿取血,拌药如弹子,晒干,复为末;将鹿去毛秽,其角煮膏,枯骨为霜,其骨煮粉,皮、肉、五脏俱熬膏,然后以秋石化开,和前药末为膏,少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淡盐汤送下;温酒亦可。

各家论述:飞霞子曰:鹿则全体大补是也。壶隐子曰:黄柏二制,米泔水浸,生姜汁炒,则治上焦;单制蜜炙则治中焦,不制则治下焦也。独此又用牛乳,亦走下焦。

方名: 回生散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二。

药物组成: 沙参。

主治:寒疝疼痛,汗出欲死。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调下。

方名: 艾梅饮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

药物组成: 蕲艾4钱,乌梅1个(上钻1孔)。

主治: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 以蕲艾包乌梅,用线扎定,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方名: 玉龙丸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海上方》。

药物组成: 半夏不拘多少(生用)。

功效: 消散暑气。

主治:暑疟。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于未发之先白汤送下。至重者无过3服。

方名: 生肌散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乳香1两,没药1两,黄丹1两(澄),赤石脂2两(火煅),轻粉2钱,龙骨(火煅)4钱,熊胆4钱,冰片1钱,血竭2钱,麝香1钱,孩儿茶2钱,海螵蛸5钱(水煮)。功效: 生肌长肉。

主治:痔上枯药之后脱落,孔窍不收者。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 消毒饮每日洗3次,上药3次,10日内全愈。

备注:《外科正宗》有珍珠,无孩儿茶。

方名: 启脾丸

别名: 小儿启脾丸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引《经验良方》。

药物组成: 人参(去芦)1两,白术(土炒)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山药1两,莲肉1两,山楂(蒸,去核)5钱,甘草(蜜炙)5钱,陈皮5钱,泽泻5钱。

功效: 消食、止泄、止吐、消疳、消黄、消胀,定肚痛,益胃生肌,健脾开胃。

主治:大人、小儿脾积,五更泻。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荷叶煮汤炊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食后米饮送下。

备注:小儿启脾丸(《摄生众妙方》卷十)。

方名: 阴阳汤

别名: 阴阳水、生熟水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易简》。

药物组成: 滚水半盏,冷水半盏。

主治:霍乱腹痛甚。

用法用量: 和合服之。

各家论述: 1.《增补内经拾遗》引《易简》:挥霍缭乱,此乃阳不升,阴不降,乖膈而成。方用阴阳汤,取其阳能升,阴能降之义也。慎勿以为寻常而忽之。 2.《医方集解》:药中治霍乱者最多。然有寒热二证,而本草主治,未尝分别言之。万一误用,立死不救。仓卒患此,脉候未审,切勿轻投偏热偏寒之剂,唯饮阴阳水为最稳。张子和曰:霍乱吐泻,乃风湿暍三气合邪也。湿土为风木所克,郁则生热,心火上炎,故吐,吐者暍也;脾湿下渗,故泻,泻者湿也;风急甚则转筋,转筋者,风也。又邪在上焦则吐,在下焦则泻,在中焦则吐泻交作。此中焦分理阴阳之药也,阴阳不和而交争,故上吐下泻而霍乱,饮此辄定者,分其阴阳,使和平也。

备注:阴阳水、生熟水(《医方集解》)。

方名: 芎苏散

别名: 十味芎苏散、芎芷香苏散、芎苏饮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局方》。

药物组成: 川芎2钱,苏叶1钱,枳壳(麸炒)1钱,桔梗1钱,柴胡1钱,半夏(汤泡7次)1钱,广陈皮1钱,白茯苓(去皮)1钱,干葛1钱半,甘草(炙)5分。

主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瘴疟脚气;产后伤风,恶露已净;小儿感冒,面色寒滞,两颊或似水红桃花,鼻流清涕,恶风痰壅。

各家论述: 1.《医方考》:川芎、苏叶、干葛、柴胡、解表药也,表解则头痛、发热、恶寒自愈;桔梗、半夏、陈皮、枳壳、茯苓、甘草,和里药也,里和则咳嗽、吐痰、气汹自除。 2.《中国医学大辞典》:此方为治非时感冒之首剂。方中芎、苏、紫、葛为通治三阳经外感药,而独以芎苏名方者,盖重在于邪伤血分也。更合以二陈治内伤饮食,加枳壳宽膈利痰,诚为总司内外之良方,而无引贼破家之患。

备注:十味芎苏散(原书同卷)、芎芷香苏散(《准绳·伤寒》卷二引《澹寮》)、芎苏饮(《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岭南卫生方》本方用法: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服。方中干葛,《伤寒图歌活人指掌》作干姜。

方名: 当归承气汤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二。

药物组成: 当归尾1两,大黄(酒洗)5钱,芒消5钱,枳实5钱,甘草(蜜炙)3钱,厚朴5钱。

主治:内有实热,致发阳厥、癫狂或溺血。

用法用量: 水2钟,先煎枳、朴、草、归至9分,次下大黄,煎3-5沸,末下芒消,随即就起,去滓服。

各家论述:胃气为湿热所伤,必泻其上实,而元气乃得上下同流,此承气所由名也。三一承气汤外加当归,故名。

方名: 安惊丸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保婴集》。

药物组成: 辰砂(另研)5分,汞粉(另研)5分。

主治:急慢惊风。

制备方法:上用青蒿节间虫为丸,如粟米大。

用法用量: 1岁1丸,乳送下。

方名: 如圣饼子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二。

药物组成: 苍术(泔浸)4两,川芎2两,白芷2两,草乌1两(姜汁炒)。

主治:头痛、头风因寒者。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糊为饼,如小围棋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7饼,用细茶1撮,嚼烂,早晨茶清送下。服后1日木可见风。

方名: 百合汤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

药物组成: 百合。

主治:肾虚解(亻亦)。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不拘时候服。

方名: 补肾汤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人参1钱,白茯苓1钱,白术1钱,五味子1钱,川芎1钱,甘草(炙)8分,黄耆(炙)8分,熟地8分。

主治:肾虚耳鸣。

用法用量: 用水2钟,加红枣2枚,煎8分空心服。

方名: 谷疸丸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

药物组成: 苦参3两。

主治:谷疸。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牛胆1个,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白水或生姜汤送下。

方名: 补心汤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

药物组成: 茯神(去木)2钱,贝母(去心)2钱,麦冬(去心)2钱,生地(姜汁炒)2钱,天冬(去心)1钱,酸枣仁(炒)1钱,白芍1钱,当归1钱,橘红1钱,黄连8分,川芎8分,甘草2分。

加减: 有郁,加香附。

功效: 补心。

主治:心血不足,心若掣。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煎8分,食后服。

方名: 附子理苓汤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二。

药物组成: 附子(炮)1钱5分,干姜(炮)1钱,甘草(炙)5分,人参(去芦)1钱,白术(炒)1钱,猪苓1钱,赤茯苓(去皮)1钱,泽泻1钱,官桂1钱。

主治:伤寒5-7日,传入三阴,大便自利,四肢厥冷,脐腹疼痛,小便不利作渴。

用法用量: 以水2钟,加生姜3片,煎8分,食前服。

方名: 赤小豆饭

处方来源: 方出《本草纲目》卷二十四引《梅师方》,名见《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药物组成: 赤小豆1升。

功效: 健脾胃,消水肿。

主治:水气肿胀。

用法用量: 以东行花桑枝,烧灰1升,淋汁,煮饭食之。

方名: 羌活散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二引《伤寒举要》。

药物组成: 羌活1钱半,苍术1钱半,川芎1钱,白茯苓1钱,防风1钱,枳壳1钱,桔梗1钱,甘草3分。

加减: 有汗恶风,加桂枝8分。

主治:遇风头痛。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葱1根,煎8分,不拘时候服。

方名: 改容膏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杏仁(另研)、轻粉(另研)、滑石(另研)各等分。

主治:肺风疮。

制备方法:用鸡蛋清调,以瓷盏盛,饭锅上少燉片时,旋入麝香少许。

用法用量: 擦患处。

方名: 抑肝清气饮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

药物组成: 香附(便制)1钱,苍术(泔浸)8分,抚芎7分,神曲(炒)8分,白茯苓(去皮)7分,栀子(姜汁炒黑)7分,黄连(姜汁炒)7分,枳实(麸炒)7分,甘草3分,沉香(磨水)2分,山楂7分。

加减: 如脾胃虚弱,暂减栀子,加土炒白术、白芍、陈皮各8分;膈上胀闷,加桔梗、槟榔各5分;有痰,加贝母8分。

主治:怒气伤肝而致煎厥,郁结痞闷。

用法用量: 上水2钟,加生姜3片,煎8分,食后服。

方名: 驱风膏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杏仁(剥去皮尖)不拘多少。

功效: 驱肺风。

主治:风寒外袭之皶痤。

用法用量: 上浸。晨未洗脸之先,齿咀杏仁,连汁涂之,后洗净。

方名: 固精丸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附子1枚(重8钱,脐心作窍,如皂角子大,入茱砂3钱,湿纸包,煨,用一半),牡蛎1枚(漳、泉2州所出者,童便涂遍厚纸,裹,米醋浸透,盐泥固济,候干以炭5斤服之),桂心(去皮)3钱,龙齿3钱,当归(酒洗,焙)3钱,乌药(天台者)3钱,益智子(去枝梗)3钱,杜仲(酒炒,去丝)3钱,石菖(燎去毛)3钱,山茱萸(去枝梗)3钱,茯神(去木)3钱,牛膝(川者,酒浸)3钱,秦艽3钱,细辛3钱,桔梗3钱,半夏(姜汤泡7次)3钱,防风3钱,白芍3钱,干姜1两半(炒半生),辽参1两,川椒(去子并合口者)。

功效: 养精调经种子。

制备方法:糯米为丸,取附子内朱砂为衣,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70丸,空心淡醋汤或盐汤任下。

备注:方中川椒用量原缺。

方名: 枇杷叶散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集验方》。

药物组成: 枇杷叶(去筋膜丝及毛衣)1两,山栀子5钱。

主治:肺风并糟鼻。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或3钱,食后好酒调下。

方名: 炒栀散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方论》卷一。

药物组成: 炒山栀(炒黑)。

主治:汗血。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白滚水调下。

方名: 苦瓠丸

处方来源: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药物组成: 大枣肉7枚,苦瓠膜如枣核大。

主治:通身水肿。石水,少腹独肿。

制备方法:捣为丸。

用法用量: 1服3丸,如人行15里又服3丸,水出,更服1丸即止。

方名: 虎龟丸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医学原理》。

药物组成: 虎胫骨1两,败龟板2两,苍术3两,黄柏2两,防己4两,归梢2两,牛膝1两半。

功效: 清湿热,泄阴火为主;理湿益阴退火,行血壮筋骨为标。

主治:足膝痿弱。湿热怫郁,以致阴火上腾,两足痿弱软而痛,或如火焙,从足踝下上冲。

制备方法:上为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或100丸。空心盐、姜汤送下。

各家论述:《衡要》:用防己、苍术以理湿,黄柏、龟板益阴以退火,归尾行血,虎胫骨、牛膝壮筋骨。

方名: 虎骨酒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虎骨1具(通炙,取黄雀汁浸,碎如雀脑)。

主治:胃中空虚,行阴用力。身体懈惰,不能支持。

用法用量: 上用糯米3石,入虎骨,倍用曲,如酿酒法,酿之酒熟,封头50日,开饮之。

方名: 青蒿点汤

处方来源: 方出《续医说》卷十引俞冕云,名见《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药物组成: 苦蒿头。

功效: 避瘟疫、瘴气。

制备方法:每岁以三伏日清晨采取苦蒿头1束,阴干,冬至日捣罗为细末,至除夕夜用蜜水调和。用法用量: 从少至老,每人服1匕。

方名: 保生锭子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人参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白芍1两,甘草2钱,牛黄2钱,全蝎22个(去毒),白僵蚕24个,黑牵牛16个,南星(当年者)20个,白附子12个,辰砂(另研)2两,代赭石(火煅,水飞)4两,青礞石(火煅,水飞)4两,蛇含石(火煅,用米醋淬49次)4两。

主治:急慢惊风。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糕糊为锭,用火烘干,瓷罐盛之。

用法用量: 仍用好麝香同置一处熏之。所用锭印,须用象牙刻者方妙。

方名: 独圣散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二。

药物组成: 香橼大者1枚,小者2枚(炭火中烧灰存性)。

主治:寒疝疼痛。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 空心酒送下。

方名: 珍珠粉丸

别名: 真珠粉丸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

药物组成: 珍珠3两,蛤粉1斤,黄柏(新瓦上炒赤)1斤。

主治:溲出白液。

制备方法:上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酒送下。

备注:真珠粉丸(《景岳全书》卷五十七)。

方名: 神仙九气汤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引《保生备录》。

药物组成: 姜黄、香附(炒)。

主治:肤胀。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 每服5-6钱,空心淡盐汤调服;或以温酒调服。

方名: 神志丸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二。

药物组成: 茯神(去木)、远志(去骨)、羌活、南星、益智(去皮)、白附子、辰砂(另研)、雄黄(另研)、枯矾(另研)各等分。

功效: 宁心定志。

主治:阳厥善怒,服铁洛饮或当归承气汤利痰后者。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米饮送下,每日2次。

方名: 胃苓汤

别名: 经验对金饮子、胃苓散、术苓汤、平胃五苓散、对金饮子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局方》。

药物组成: 苍术(泔浸)8钱,陈皮5钱,厚朴(姜制)5钱,甘草(蜜炙)3钱,泽泻2钱5分,猪苓1钱半,赤茯苓(去皮)1钱半,白术1钱半,肉桂1钱。

加减: 口渴者,去肉桂。

功效: 安胃利水止泻。祛湿和胃。

主治:脾湿过盛,浮肿泄泻,呕吐黄疸,小便不利。小便癃闲,大便飧泄,濡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沉冷证小便不利,及胃虚不和,早晨心腹痛。阴囊肿,状如水晶,时痛时痒出水,小腹按之作声,小便频数,脉迟缓。脾胃受湿,呕吐泄泻。黄疸。阴水。中暑挟食不消,吐泻腹痛。饮食停积,浮肿泄泻。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 每服1两,以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炒盐1捻,煎8分,食前温服。

备注:经验对金饮子(《加减灵秘十八方》)、胃苓散(《普济方》卷三二一引《大全良方》)、术苓汤(《女科万金方》)、平胃五苓散(《脉因症治》卷上)、对金饮子(《医学纲目》卷二十三)。

方名: 壶隐子双鹿丸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雄麋1只,雌鹿1只,枸杞子16斤,当归(合用酒浸)3斤,川芎(不得见火)3斤,白芍(炮)3斤,生地(酒煮捣膏)3斤,人参3斤,白术(东壁土炒)3斤,白茯苓(去皮)3斤,甘草(蜜炙)3斤。

主治:肾精亏,失精。

制备方法:上药各为细末,各另收贮;取雄麋宰血,和四君如弹子;雌鹿宰血,和四物如弹子,晒干,复为末;二鹿各去毛秽,二脑二髓和地黄膏,再捣如泥;二骨酥炙,各磨为粉;二肉二皮二杂,各炼为膏;麋角煮为霜,角汁熬为胶,和前药末为丸,如不成丸,少加炼蜜,如梧桐子大。用法用量: 每服50丸,加至100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药性回润,仍须常晒。

各家论述:麋能补阳,鹿能补阴,气血两虚,麋鹿兼用,故曰双鹿。惟此方不寒不热,大都用雄麋四君以补气;雌鹿四物以补血;枸杞者,取其能壮筋骨,坚精髓,延龄益寿,返老还童耳。方名: 夏枯草汤

别名: 夏枯草散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经验良方》。

药物组成: 夏枯草6两。

功效: 化瘀止痛,解热散结。

主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痈疽发背,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钟,煎7分,食远温服;虚甚当浓煎膏服,并涂患处。

备注:夏枯草散(《医学入门》卷八)。本方改作膏剂,名“夏枯草膏”(见《医学入门》),又名“夏枯膏”(见《良朋汇集》)。《良朋汇集》本方用法:茎叶捣烂,取汁熬膏,贴之;破者,白滚水调服二三茶匙。

方名: 换容散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海上仙方》。

药物组成: 蝉退半斤,广胶1斤。

主治:疠风。

制备方法:上用铅1斤,打成小盒,置前2味于内,外仍用铅滴周围固密,以皮消3斗,锅内煮之,取出,去铅盒,只用前2味为细末。

用法用量: 每服3分,温酒送下。紫黑风,以青松枝剪碎,煎汤洗浴;白风,以小麦浮壳,煎汤洗浴。

方名: 柴平汤

别名: 柴平饮、柴平煎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宦邸便方》。

药物组成: 银柴胡2钱,黄芩1钱5分,人参(去芦)1钱,半夏(汤泡7次)1钱,甘草5分,陈皮1钱2分,苍术(泔浸)1钱半,厚朴(姜制)1钱。

加减: 发于午前为阳,属气虚,加白术(土炒)8分,白茯苓(去皮)7分;发于午后为阴,属血虚,加当归(酒浸)9分,川芎7分;发于午前,延及午后,此气血两虚,上4味俱加;食积,加神曲(炒)8分,麦芽(炒)7分,山楂1钱,枳实(麸炒)1钱。

主治:痎疟,湿疟,食疟;春嗽。发时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小儿饮食无节,复受风暑之气,寒热交作,胸腹胀满,痞闷不通,面黄恶食,症轻者。

用法用量: 上用水2钟,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8分,未发先服。

各家论述:①《增补内经拾遗》引《宦邸便方》:方用小柴胡汤以散风寒,平胃散以消饮食,故曰柴平。②《医方考》:用小柴胡汤以和解表里,平胃散以健脾制湿,二方合而为一,故名曰柴平。

备注:柴平饮(《证治宝鉴》卷二)、柴平煎(《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

方名: 栝楼汤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二。

药物组成: 栝楼1枚(大者,重1-2两者,连皮捣烂),甘草(蜜炙)2钱,红蓝花5分。

主治:左胁气痛。

用法用量: 上水2钟,煎8分,温服,不拘时候。

方名: 梧桐濯足汤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药物组成: 梧桐叶不拘多少。

主治: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 用水数10碗,煮10数沸取出。只浴两足后跟,其泻即止。

方名: 消毒饮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起痔汤去芒消。

主治:痔瘘,四下根裂开。

用法用量: 每日煎水洗3次,上生肌散3次。10日内全愈。

方名: 益气养荣汤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

药物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桔梗、橘皮、贝母、香附、黄耆、柴胡。

功效: 止咳嗽,补气血。

主治:气血损伤,四肢颈项等处患肿,不问软硬赤白痛否,日晡发热,或溃而不敛者。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个,煎8分,温服。

方名: 益智子汤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药物组成: 益智仁49粒,白茯苓(去皮)2钱。

主治:肾虚遗溺。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加盐1捻,空心温服。

方名: 盏落汤

别名: 落盏汤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

药物组成: 石菖蒲、吴茱萸、高良姜、香附子、陈皮。

主治:心疝心痛。

用法用量: 水1碗,煎7分,去滓,滴香油3-5点,温服。

备注:落盏汤(《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五)。

方名: 秘传豁痰汤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药物组成: 栝楼仁1钱半,柴胡1钱2分,羌活1钱,独活1钱,枳壳(麸炒)1钱,半夏(汤泡7次)1钱,乌药1钱,橘红7分,青皮7分,当归7分,川芎7分,黄芩7分,黄连7分,南星(矾皂角煮过者)1钱。

主治:痰厥中风,口眼歪斜,手足不随,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煎8分,临服入姜汁1茶匙,竹沥1酒杯,日进1服。10日后渐安。

用药禁忌: 不可性急,不可轻服续命汤、活络丹、天麻丸、清心丸、苏合香丸、辛香热药。

方名: 蚕沙酒

别名: 蚕沙饮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

药物组成: 蚕沙4两(炒半黄色),无灰酒1壶。

主治:月经久闭。风缓顽痹,诸节不随,腹内宿痛。

用法用量: 上重汤煮熟,去沙。温饮1盏。即通。

备注:蚕沙饮(《验方新编》卷九)。

方名: 诸葛解甲风

别名: 发汗散、诸葛行军散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三引《医家必用》。

药物组成: 麻黄(去根节)8两,绿豆10两(连皮)。

功效: 发汗。

主治:夏月感冒。瘟疫。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 用无根水半茶钟调服。量强弱加减,壮者钱半,次者1钱,10岁以下用5-6分。不用被盖,其汗立出。

备注:发汗散(原书同卷)、诸葛行军散(《良朋汇集》卷一)。

方名: 调经养荣汤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引《经验秘方》。

药物组成: 归身1钱半,川芎7分,白芍8分,熟地1钱,生地5分,丹参8分,玄胡6分,丹皮5分,香附1钱,陈皮7分,白术8分,砂仁2分,红蓝花3分。

主治:血枯经闭。

用法用量: 上以水2钟,煎8分,空心腹。

方名: 起痔汤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黄芩1两,槐花1两,防风1两,栀子1两,苦参1两,黄连1两,黄柏1两,大黄1两,芒消半两。

主治:痔瘘。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煎汤洗,每日3次。有痔四围根裂开,用生肌散上。

方名: 通肠痔漏丸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白术(麸炒)、白茯苓(焙)、当归(酒洗、锉破、不得见火)、黄柏(炒)、羌活(炒)、独活、防己(焙)、防风、定风草(即独活苗、生用)、荆芥(生)、山豆根(不见火)、柏子仁(生)、白鲜皮(醋炒)、白蒺藜(生)、赤芍(醋炒)、百部(醋炒)1两,人参5钱(焙,日久加至1两),苦参5钱(炒),薏苡仁5钱(焙),天花粉2两(炒燥),玄明粉1钱(重者加至3钱)。

主治:痔漏。

制备方法:上各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莲肉汤送下,每日3次。服至12两愈,重者不过1斤。

用药禁忌: 忌煎炒、酒色、气恼。

备注:方中白术至赤芍15味药用量原缺。

方名: 接命丹

别名: 小接命丹、接命膏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二引《养生类要》。

药物组成: 人乳2酒盏,梨汁1酒盏。

功效: 消痰,补虚,生血。

主治:肾虚瘖痱。口不能言,足不能行。气血虚弱,痰火上升,虚损困惫,饮食少进。及左瘫右痪,中风不语,手足腰膝身体疼痛,动履不便。

用法用量: 银镟或铜镟内重汤顿滚。每日空心1服。

备注:小接命丹(《医便》卷一)、接命膏(《古今医鉴》卷七)。

方名: 黄土汤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钱仲阳方。

药物组成: 黄土适量。

主治:小儿急惊、慢惊。

用法用量: 煎汤,饮之。

临床应用:《钱仲阳传》:元丰中,皇子仪国公病瘛痤疭,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汤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制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请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大医丞,赐紫农金鱼。

方名: 黄连清心饮

别名: 黄连清心汤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二。

药物组成: 黄连、生地(酒洗)、归身(酒洗)、甘草(炙)、茯神(去木)、酸枣仁、远志(去骨)、人参(去芦)、石莲肉(去壳)。

主治:白淫,遗精,精滑。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食后服。

备注:黄连清心汤(《古今医鉴》卷八)。《观聚方要补》有川楝子。

方名: 滋阴润燥汤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

药物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桃仁、红花、陈皮、甘草。

功效: 滋阴养血润燥。

主治:噎膈。隔塞不通,食饮不下。

用法用量: 上用甘蔗榨汁2钟,煎8分,温服。

方名: 煮料豆药方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四。

药物组成: 当归4钱,甘草1钱,川芎1钱,广皮1钱,白术1钱,白芍1钱,丹皮1钱,杜仲2钱(炒),牛膝4钱,首乌8钱,菊花1钱,杞子8钱,生地4钱,熟地4钱,黄耆2钱,青盐6钱。

功效: 乌须黑发,固齿明目。

制备方法:上药同黑豆煮透,晒干。

用法用量: 去药服豆。

方名: 黑痔丹

别名: 引痔丹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白矾2两,蟾酥4钱,轻粉4钱,信石1两。

功效: 枯痔,引痔。

主治:痔瘘。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锅内,上用大瓷碗盖住,醋调,炭灰封固四周,火炼二时,候冷取出为末。

用法用量: 唾津调涂痔上,每日温水洗3日,涂3次。

方名: 截疟饮

处方来源: 方出《万氏家抄方》卷二,名见《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药物组成: 人参5钱,常山5钱。

功效: 截疟。

主治:疟疾虚甚者。

制备方法:上锉碎。

用法用量: 微火上同炒,去常山不用,只用人参煎汤,未发前服。

备注:《增补内经拾遗》本方用法:上同炒,去常山不用,只用人参,以酒二钟,煎至八分,露一宿,空心温服。

方名: 愚鲁汤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

药物组成: 银州柴胡(去须)、辽东人参(去芦)。

主治:咳嗽,血枯经闭,劳热。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红枣2个,煎至8分,食后服。

备注:柴也愚,参也鲁,方用柴胡、人参,假此以名汤。

方名: 催生散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车前子5钱,当归3钱,白芷2钱,红花1钱5分(体弱者减半)。

功效: 催生。

方名: 解毒薷苓汤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药物组成: 黄连1钱,黄芩1钱,黄柏1钱,山栀(去皮)1钱,泽泻1钱2分,猪苓8分,赤茯苓(去皮)8分,白术(土炒)8分,肉桂1分,扁豆9分,厚朴(制)9分,香薷3钱。

功效: 解暑热。

主治:痎疟。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乌梅1个,煎8分,冷服。

各家论述:解毒,黄连解毒汤也;薷,香薷饮也;苓,五苓散也。三方合用,复方之制也。

方名: 蒲黄汤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

药物组成: 蒲黄1两(炒褐色),清酒10爵。

主治:血菀上焦之薄厥。

用法用量: 将蒲黄入清酒内沃之,温服。

各家论述:蒲黄能消瘀安血,清酒能畅气和营。

备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蒲黄酒”。

方名: 集灵膏

处方来源: 《内经拾遗》卷一。

药物组成: 生地1斤12两,熟地1斤12两,人参(去芦)1斤,枸杞子1斤,麦门冬(去心)1斤4两,天门冬(去皮心)半斤,牛膝半斤。

功效: 滋心润肺,益卫养营。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量入水,用桑柴火熬成膏。终日随意服之。

各家论述:集,集聚也;灵,灵验也。集灵,集药之灵验也。

方名: 增损地黄丸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当归2两(全用),熟地半斤(怀庆者佳),黄连1两(净)。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久而无子。

制备方法:上以酒浸1宿,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50-100丸,经少,温酒送下;经多,米饮送下。

方名: 藿苓汤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济世良方》。

药物组成: 藿香、厚朴、白术、赤茯苓、半夏、苍术、陈皮、甘草、猪苓、泽泻、肉桂。

加减: 口渴者,去桂。

主治:霍乱,内外两伤,吐泻交作。

用法用量: 水2钟,生姜3片,大枣2个,煎8分,不拘时候服。

方名: 聪耳益气汤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黄耆、当归、防风、荆芥、橘皮、升麻、柴胡、石菖蒲。功效: 益气聪耳。

主治:精脱耳聋。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作1服。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方名: 无忧散

别名: 保产无忧散、保产神效方、保产无虞散、千金不换方、保生无忧散、保安煎、保产无忧汤、便产神方、仙传保产无忧散

处方来源: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药物组成: 菟丝饼1钱5分,当归(酒洗)1钱5分,川芎1钱3分,白芍1钱2分(冬月只用1钱),甘草5分,荆芥穗8分,炙黄耆8分,厚朴(姜汁炒)7分,枳壳6分,艾叶5分,真贝母1钱5分(去心),羌活5分。

功效: 令产时不疼即下。

主治:孕妇偶伤胎气,腰疼腹痛,甚至见红不止,势欲小产;或临产时交骨不开,横生逆下,或子死腹中,命在垂危。血晕阴脱。

用法用量: 上药依方修合。另将真川贝为细末,候药煎好,冲入同服。服8剂,或间日1服。备注:保产无忧散、保产神效方(《傅青主女科》补编)、保产无虞散(《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千金不换方(《胎产心法》卷中)、保生无忧散《医林纂要》卷八。保安煎(《古方汇精》)、保产无忧汤(《笔花医镜》卷四)、便产神方(《良方集腋》卷下)、仙传保产无忧散(《卫生鸿宝》卷五)。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82首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82首 月华丸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沙参麦冬汤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沙参清肺汤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保真汤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驻车丸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通瘀煎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地榆散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生姜甘草汤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中医内科七版方证对应表

中医内科方证对应表(七版) 肺系病症 感冒 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冒 气虚感冒参苏饮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咳嗽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桑杏汤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 哮病 发作期 冷哮证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热哮证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证小青龙汤加石膏或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 虚哮证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喘证 实喘 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证麻杏石干汤 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 肺气郁闭证五磨饮子 虚喘 肺气虚耗证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不纳证金贵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证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肺痈 初期银翘散 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肺痨 肺阴亏损证月华丸 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证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阴阳虚损证补天大造丸 肺胀 痰浊壅肺证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证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痰蒙神窍证涤痰汤 阳虚水犯证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证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肺萎 虚热证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虚寒证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心系病症 心悸 心虚胆怯证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证归脾汤 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心阳不振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水饮凌心正苓桂术甘汤 瘀阻心脉证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 胸痹 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证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证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寒凝心脉证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气阴两虚证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合右归饮 真心痛 气虚血瘀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就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荆防达表汤 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加连翘,竹叶山栀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表里双解汤 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 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表里双解汤 大黄黄芩用酒炒,薄桑银荆加石膏,赤芍再请牡丹皮,表里双解功劳高。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谓。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杏苏散 桑杏汤(温燥) 桑杏杀身,智斗贝利(桑杏沙参,栀子、豆豉、浙贝母、梨皮)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杏苏散(凉燥) 杏苏二陈三,更值钱(二陈:二陈汤;三:姜、草、枣;桔梗、枳实、前胡)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二)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 . .. . . .. .专业 . . 1.感冒 1、 荆防败毒散 葱豉汤<葱白,豆豉>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 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3、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参饮 参饮用皮,枳壳前胡半夏卉, 干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 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 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于汤,助旧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根与生;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2.咳嗽 1、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郁菀,白前枯草荆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汤调服不必煎。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杏散 杏散夏前,枳桔苓草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4、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5、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3.哮 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半夏枣五味, 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子降气汤 子降气祛痰方,厚朴前甘枣,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2、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萎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3、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4、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子,茯苓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牌,肝郁脾滞力能堪。 补肝汤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 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 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前斟, 6、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理中丸 理中干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中医内科学》方剂归类

A安神定志丸【功能】宁心安神,除痰通窍。心虚胆怯的心悸;心胆气虚的不寐; B补肺汤【功用】补肺益肾,清火化痰。肺虚喘证。肺肾气虚的肺胀;肺气虚; 补肝汤【功用】暖肝补虚。肝阴虚; 补中益气汤【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虚弱的痞满;脾气不升的癃闭;气虚发热;补阳还五汤【功用】补气活血通络。气虚血瘀的中风恢复期(偏枯不用,肢软无力)。 补气运脾汤【功用】温补脾肾。气虚阳微的噎嗝; 白头翁汤【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疫毒痢疾。 保和丸【功用】消食和胃。食积胃痛、痞满;食积的呕吐;食滞的腹痛;胃热滞脾的肥胖保元汤【功用】益气温阳。心阳虚; 保真汤【功用】益气补血,滋阴降火。气阴两伤的肺痨; 补天大造丸【功用】滋阴补阳。阴阳两伤的肺痨。 不换金正气散【功能】解散寒邪。寒湿痢; 鳖甲煎丸【功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气滞血瘀的黄疸后遗症。 八珍汤【功用】补益气血。正虚郁结的积证(消瘦、神疲乏力,疼痛逐渐加剧); 化积丸【功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正虚郁结的积证; 八正散【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热淋;膀胱湿热的癃闭; 百合固金汤【功用】滋阴降火,杀虫治痨。虚火肺痨;阴虚肺热的咳血、咳嗽;半夏白术天麻汤【功用】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降逆。痰浊头痛(头痛昏蒙);痰湿中阻之眩晕(头重昏蒙) 半夏厚朴汤【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痰气郁结的郁证; C柴胡疏肝散【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气滞的胸痹;肝气犯胃的胃痛;肝气郁结的腹痛;肝气郁结的胁痛;肝脾不调的黄疸后遗症;气滞血瘀的积证;气滞湿阻的腹胀;肝气郁结的郁证; 川芎茶调散【功用】疏风止痛。风寒头痛; 沉香散【功用】理气宽中,通噎进食。气淋(少腹胀满疼痛);肝郁气滞的癃闭(情志抑郁);程氏萆薢分清饮【功用】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膏淋;湿热下注的遗精; 春泽汤【功用】益气通阳利水。脾气不升的癃闭; D黛蛤散【功能】清肝利肺,降逆除烦。肝火犯肺的咳嗽;肝火犯肺的咳血; 定喘汤【功用】宣肺平喘,清热化痰。热哮; 涤痰汤【功用】豁痰开窍。痰蒙神窍的肺胀;痰浊的胸痹;痰火痫证;痰浊郁闭的闭证;当归四逆汤【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寒凝心脉的胸痹; 当归六黄汤【功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阴虚火旺的自汗盗汗; 当归龙荟丸【功用】肝阳上亢之眩晕伴大便秘结者; 代抵当丸【功用】活血逐瘀。浊瘀阻塞的癃闭; 地榆散【功用】清热化湿。肠道湿热的便血。 丁香散【功用】温中散寒,降逆止呃。寒证呃逆; 丹参饮【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瘀血胃痛; 丹栀逍遥散【功效】由逍遥散加栀子丹皮,解郁泻火。气郁化火的郁证;气郁发热; 独参汤【功用】补气固脱。血厥虚证; 导痰汤【功用】燥湿豁痰,行气开郁。痰厥;痰湿内盛的肥胖; 定痫丸【功用】涤痰熄风。风痰痫证; 大承气汤【功用】峻下热结。湿热壅滞的腹痛; 大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肝胆郁热的阳黄;腹痛寒热往来兼大便秘结;大补元煎【功用】养阴补肾,填精生髓。肾虚头痛(头痛且空);肾气虚;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 月华丸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沙参麦冬汤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沙参清肺汤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保真汤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驻车丸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通瘀煎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地榆散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生姜甘草汤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平喘固本汤秦艽鳖甲散 平喘固本为验方,参味冬虫胡桃香,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磁坎苏款夏橘红,补肺纳肾化痰良。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越婢加半夏汤补天大造丸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枣志杞龟版,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地芍归鹿紫河车,培补阴阳莫大焉。 射干麻黄汤己椒苈黄丸 仲景射干麻黄汤,细辛五味半生姜,己椒苈黄治饮方,腹满便秘尿少当,紫菀冬花大枣入,气逆痰鸣服之康。此因水聚肠间起,前后分消病自康。 香附旋覆花汤神术散 香附旋覆出条辨,覆花香附苏夏添,医学心悟神术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苡仁茯苓陈皮合,和络理气擅化痰。藿香砂仁六味共,和中消导食厥先。 枕中丹柴枳半夏汤 枕中丹出千金方,龟版龙骨远志菖,柴枳半夏用柴胡,枳壳半夏芩蒌辅,或丸或散黄酒下,开心定志又潜阳。桔梗杏仁青皮草,和解清热饮邪除。 清金化痰汤顺气导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验方顺气导痰汤,内括导痰汤全方,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生姜木香香附入,理气解郁化痰良。 养心汤二阴煎 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二阴煎中生地冬,元参黄连竹叶通,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灯芯茯神酸枣草,滋阴降火有神功。 补气运脾汤五汁安中饮 补气运脾有四君,黄芪陈皮砂仁群,韭汁牛乳反胃滋,养营散瘀润肠奇,生姜大枣半夏曲,运脾和胃此方论。五汁安中姜梨藕,三般加入用随宜。

中医内科方剂

一贯煎(《柳洲医话》)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二冬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天冬麦冬 二冬汤(《医学心悟》)天冬麦冬天花粉黄芩知母甘草人参荷叶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二陈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 二阴煎(《景岳全书》)生地黄麦冬枣仁生甘草玄参茯苓黄连木通灯心竹叶 二妙丸(《丹溪心法》)黄柏苍术 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山栀茅根大黄丹皮棕榈皮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5十枣汤(《伤寒论》〉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丁香散(《古今医统》)丁香柿蒂炙甘草髙良姜 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丁香柿蒂人参生姜 丁香透膈汤(《医学人门》)丁香木香麦芽青皮肉豆蔻沉香藿香陈皮厚朴人参茯苓砂仁香附白术生姜大枣 七福饮(《景岳全书》)熟地当归人参白术炙甘草远志杏仁 七味苍柏散(《医学人门》)苍术黄柏杜仲故纸川芎当归白术 七味都气丸(《医宗己任编》)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 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人参白茯苓白术甘草藿香叶木香葛根 人参益气汤(《杂病源流犀烛》〕黄芪人参防风升麻地黄川芎炙甘草五味子肉桂 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熟地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陈皮五味子桂心炒远志 八珍汤(《正体类要》〉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药川芎熟地黄生姜甘草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通车前子萹蓄瞿麦滑石甘草大黄山栀灯心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杏仁甘草生姜 三仁汤(《温病条辨》)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 三圣散(《儒门事亲》)防风瓜蒂藜芦 三才封髓丹(《卫生宝鉴》)天冬熟地黄人参黄柏砂仁甘草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大黄干姜巴豆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人参炒山药熟地黄杜仲枸杞子当归山萸肉炙甘草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甘草 大黄廑虫丸(《金匮要略》)廑虫干漆干地黄甘草水蛭芍药杏仁黄芩桃仁虻虫蛴螬大黄 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知母黄柏熟地黄龟板猪骨髓 大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药大黄生姜大枣 大建中汤(《金匮要略》)川椒干姜人参饴糖 大黄硝石汤(《金匮要略》)大黄黄柏硝石栀子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一、感冒 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 二、咳嗽 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 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 三、哮病 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还有虚哮平喘本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固)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六)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 --------------------------------------------------------四、喘证 寒喘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郁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汤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 五、肺痈 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银)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 --------------------------------------------------------------------------------------------------- 六、肺痨 肺痨阴月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中医内科方剂(含药物组成)

中医内科方剂(含药物组成)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 2. 风热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 葱豉桔梗汤葱白(连须)五根淡豆豉12 桔梗、薄荷各5 连翘、淡竹叶各6 焦山栀9 生甘草2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人参6紫苏叶6葛根6半夏6前胡6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陈皮4炙甘草4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苏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 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陈皮6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桑菊饮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桑杏汤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栀桔梗甘草贝母知母麦冬桑白皮瓜蒌仁橘红茯苓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15地骨皮15甘草3粳米一撮青黛8 海蛤散9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沙参麦冬汤沙参15 麦冬10 玉竹10 生地10 桑叶10 天花粉生扁豆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 银翘散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芦根10~20g冬瓜仁9~12g 桃仁3~9g 生苡仁9~15g 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 加味桔梗汤桔梗甘草贝母桔红银花薏仁葶苈子白芨 4. 恢复期:养阴补肺 沙参清肺汤北沙参白芨生黄芪太子参桔梗甘草苡仁冬瓜子合欢皮 桔梗杏仁煎百合麦冬阿胶桔梗甘草杏仁、贝母、枳壳金银花、红藤、连翘、夏枯草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麻黄9射干9细辛6紫菀6款冬花6生姜9半夏9五味子6大枣3枚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中医内科学加方剂歌诀汇总

1.1感冒 感冒风邪时毒袭,咳嗽头痛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治重解表宣肺气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歧双解汤主寒包火,参苏葳蕤气阴析。 【注释】 ①本病主要病因是风邪和时行病毒。 ②临床以咳嗽、头痛、流涕、鼻塞、喷嚏、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证候, ③感冒病变有肺、卫之分,故其治疗着重于解除表证,宣通肺气。 ④香薷饮:新加香薷饮。 ⑥参苏饮、加减葳蕤汤分别治疗气虚及阴虚感冒。 【方歌】 ①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②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③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暑湿。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④参苏饮 益气解表参苏饮,二陈汤入木枳斟,前胡桔梗姜枣配,尚须加入干葛根。 ⑤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葱豉薇,薄荷桔梗草枣随,滋阴清热且发汗,阴虚风热此能为。 ⑥双解汤 《医方集解》双解汤,麻黄防风荆芥襄。薄荷黄芩大栀子,连翘石膏桔梗尝。 1.2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杂病先,六淫疫毒续复感卫表荆防银翘异,肺胃麻杏白虎辨连朴脾胃湿热证,大承大柴不一般,膀胱八正小柴合,肠道湿热葛芩连。 【注释】 ①本篇指罹患杂病在先,感受六淫疫毒在后之发热。 ②卫分表证属风寒者用荆防败毒散,风热者选银翘散。肺热用麻杏石甘汤,胃热用白虎汤。 ③连朴:王氏连朴饮。腑实用大承气汤,胆热用大柴胡汤。 ④膀胱湿热用八正散合小柴胡汤。葛芩连:葛根芩连汤。 【方歌】 ①荆防败毒散见“内科?感冒”。 ②银翘散见“内科?感冒”。 ③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清凉,主治喘热肺气张,须知阳盛方禁桂,若是无汗量要商。 ④白虎汤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⑤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⑥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⑦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⑧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⑨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解表清利保安康。 ⑩王氏连朴饮 王氏连朴《经纬》方,厚朴苍术黄连襄,半夏芦根淡豆豉,清热利湿和胃脾。 1.3湿阻 湿阻重闷呆腻濡,外感水湿中土阻,起病较缓病迁延,湿性粘腻不易除,祛湿运脾分主次,湿困脾胃藿香主,湿热王氏连朴饮,香砂脾虚湿滞瘳。 【注释】 ①本病的突出表现是肢体困重,脘腹痞闷,纳食乏味呆腻,舌苔厚腻,脉濡。病因是外感水湿,内困脾胃。 ②本病的治疗原则一为祛湿,二则运脾,但有主次之分。 ③藿香;藿香正气散。 ④香砂:香砂六君子汤。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2

、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加连翘,竹叶山栀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表里双解汤 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表里双解汤大黄黄芩用酒炒,薄桑银荆加石膏,赤芍再请牡丹皮,表里双解功劳高。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谓。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杏苏散 桑杏汤(温燥)桑杏杀身,智斗贝利(桑杏沙参,栀子、豆豉、浙贝母、梨皮)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杏苏散(凉燥)杏苏二陈三,更值钱(二陈:二陈汤;三:姜、草、枣;桔梗、枳实、前胡)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二)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散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陈皮、甘草、厚朴)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亠P 寺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肺热使,芩草蒌仁与山栀;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二母:知母+贝母) 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黛蛤散:青黛+蛤蚧 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清泻肺中伏火,清郁热,小儿稚阴) 7. 肺阴亏虚证——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用玉竹,桑叶扁豆伴甘草。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8. 肺气虚寒证——温肺汤加减(增) 人参钟乳粉制半夏(汤泡七次)桂心(不见火)橘红干姜(炮)各30克木香(不见火)甘草(炙)各15 克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 冷哮证——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最新中医内科学整理笔记-方便背诵版

学习-----好资料 一、感冒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岀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六淫之邪、时行病毒和正气亏虚,以风邪为主 病机:卫表不和 治则:解表达邪 忌用补 敛之品 1) 2) 3) 4) 5)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 肺也。 内伤:脏腑失调,內邪上干于 1) 2) 3) 4) 内伤咳嗽 5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泻白散合黛蛤敢 7) 肺阴亏耗一 — 三、 哮证 朱丹溪首创病名;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宿痰伏肺(夙 根),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发 病机:痰壅气道,肺管狭窄,肺失宣降 1. 1) 2) 3) 4) 2. 1) 3) 四、 喘证 《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实喘祛邪利气,虚喘 1 . 1) 2) 3) 4) 5) 2. 1) 2) 3) 五、 肺痈 金匮要略首提病名;备急千金要方之苇茎汤清热排脓 1) 2) 3) 4)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明确病因为“肺虫” ,元代《十药神 书》收载十方,治疗肺痨第一部专著。千金要方明确在肺, 朱丹溪滋 阴降火;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提岀“杀虫” “补虚” 1) 肺阴亏损一月华丸丨 , 2) 阴虚火旺—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 气阴耗伤—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 4 )阴阳两虚一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 内 — 《丹溪心法》: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久病肺虚,复感外邪 肺肾气虚-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阳虚水泛—真武汤合五苓 ~ 痰蒙神窍一涤痰汤] 痰浊蕴肺一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 痰热郁肺一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金匮》始有名称,提岀“用温药和之”治则 《仁斋直指方》区分痰与饮;提岀饮清稀而痰浊 清代叶天士重视脾、肾,提岀“外饮治脾,内饮治肾” 阳虚阴盛,输入失职 痰饮胃肠 脾阳虚弱-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饮留胃肠一 悬饮胁下 肺络不畅-香附旋覆花汤— 阴虚内热-沙参麦冬汤 邪伏少阳一柴 枳半夏汤(麻杏石甘汤) 饮停胸胁-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溢饮 四肢—小青龙汤T 支饮胸肺 寒饮伏肺一/」!青龙汤 脾肾阳虚一金匮肾气丸 九、血证 《血证论》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治血三要法:宜行血不宜止血, 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金匮》创立泻心汤、黄土汤;~ 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病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瘀血阻 络,血不循经 治则:治火、治气、治血 2 .齿衄 1) 胃火炽盛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荡 2) 阴虚火旺一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 3 .咳血 风寒束表—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银翘散丨 暑湿伤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一参 阴虚感冒一加减葳蕤— 、咳嗽 刘河间提岀咳与嗽有别。医学心语论病理。 素问: 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肺。病理因素:痰、火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忌敛涩;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 风热犯肺-桑菊饮 风燥伤肺一桑杏荡 痰湿蕴肺—二二 :苏饮、玉屏风散 内伤咳嗽祛邪扶正,忌宣散。 拗汤合止咳散 陈汤、三子养亲汤 发作期 冷哮一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 热哮—定喘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包热哮一小青龙加石膏汤 风痰哮一三子养亲汤] 缓解期 肺睥气虚—六君子汤丨 肺肾两虚一金匮肾气丸 实喘 风寒袭肺-麻黄汤合华盖散— 寒里热-麻杏石甘汤f 丨 痰热郁肺—桑白皮汤 ] 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一五磨饮子 虚喘 肺气虚-生脉散合补肺汤(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喘脱一参 M 附汤 初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溃脓期一力 恢复期— ____ 月市痨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阴虚为主 1味桔梗汤 《证治汇补》分虚实。 痰浊、水饮、淤血 1) 2) 3) 4) 5) 八、饮证 1 . 1) 2) 2. 1) 2) 3) 4) 3. 4. 1) 2) 燥热伤肺一桑 _______________ 肝火犯肺—泻白散合黛蛤散 阴虚肺热一百合固金丸 吐血 4. 1) 2) 3) 5. 1) 2) 6 .尿血 1)肾气不固一无 比山药丸 2)下焦热盛一小 蓟饮子 3)肾虚火旺一知 柏地黄丸 4)脾不统血—归 脾汤丨

-中医内科学方剂整理

《中医内科学》方剂整理(2013) 第一章肺系病症 一、感冒 1.【风寒感冒】 荆防败毒散--败毒散去参、姜、薄,加荆、防 败毒散--独身生活更芎福,何止钱财草(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2.【风热感冒】 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3.【暑湿感冒】 新加香薷饮—尹香莲逗厚朴(银花香薷连翘扁豆厚朴) 4.【虚体感冒-气虚感冒】 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 5.【虚体感冒-阴虚感冒】 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 二、咳嗽 1.【外感咳嗽-风寒袭肺】 三拗汤合止嗽散三拗汤(甘草杏仁麻黄) 止嗽散-百草园前臣敬接(百部甘草紫菀白前陈皮荆芥桔梗) 2.【外感咳嗽-风热犯肺】 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桑杏草(薄荷菊花芦根连翘桔梗桑叶杏仁甘草) 3.【外感咳嗽-风燥伤肺】 桑杏汤--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参贝母栀子香豉桑叶杏仁梨皮) 4.【内伤咳嗽-痰湿蕴肺】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陈夏领草莓酱(陈橘红半夏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三子养亲汤--三子来借书(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 5.【内伤咳嗽-痰热蕴肺】 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黄芩栀,桔梗麦冬桑贝知,瓜蒌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6.【内伤咳嗽-肝火犯肺】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青黛蛤壳) 7.【内伤咳嗽-肺阴亏耗】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桑叶草,玉竹花粉扁豆好。 三、哮病 1.【发作期-冷哮】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治寒哮,细辛款冬加姜枣,紫菀半夏加五味,重在宣肺不发表。

中医内科口诀

肺系疾病 感冒 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暑湿新香气参苏,阴虚加减葳蕤汤。 咳嗽 咳嗽七证需分明,风寒三拗止嗽平。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杏苏灵。痰湿二平三子养,痰热清金化痰轻。肝火加泻黛蛤散,肺阴沙参麦冬宁。 哮证 冷哮射干小青龙,热哮定喘越半功。寒包热哮青龙石,风痰哮证三子从。虚哮平喘固本用,喘脱回阳生脉逢。缓解脾虚六君子,肺肾生地金六中。 喘证 喘证风寒麻黄盖,表寒肺热麻石赛。痰热郁肺桑白下,痰浊阻肺二三裁。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哀。肾虚金肾参蛤散,喘脱参附锡蛤来。 肺胀 肺胀痰浊苏降三,痰热越半桑白还。痰蒙涤痰宫至宝,肺肾平固补肺汤。阳水真武合五苓,喘咳痰满肿紫绀。 肺痈 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解还。溃脓加味桔梗白,恢复沙清桔杏安。 肺痨 肺痨肺阴用月华,虚火百固秦鳖加。气阴保真或参白,阴阳补天大造茶。 肺痿 肺痿虚热麦清救,虚寒甘干生甘求。心系疾病 心悸 心悸虚胆安定丸,心血不足归脾先。阴虚补心朱安用,阳虚桂龙参附前。水饮苓术真武入,痰火黄连温胆迁。瘀阻桃红桂龙牡,邪毒银翘生脉添。 胸痹 胸痹血府心血瘀,气滞心胸柴疏施。痰浊栝薤半涤痰,寒凝枳薤当四宜。气阴生脉参荣养,心肾阴阳虚证知。阴虚补心炙甘草,阳虚参附右归依。 不寐 不寐肝火龙胆肝,痰连温胆礞石藏。心胆安定酸枣仁,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六味与交泰,阴火连胶朱砂安。 痴呆 痴呆髓亏七福饮,脾肾亏虚还少因。痰浊蒙窍涤痰洗,瘀血通窍活血寻。心肝火旺连解毒,痴呆五证需细分。 癫狂 癫狂需分癫与狂,痰气逍遥顺导汤。心脾养心越鞠丸,痰热瘀梦醒癫狂。痰火扰神生铁饮,阴伤二阴琥养丹。 痫证 痫证风痰闭定痫,痰火龙胆合涤痰。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六君归脾汤。心肾左归补心丹,昏仆抽搐叫吐涎。 痫证发作休止分,发作阴阳虚细寻。阳痫连毒定痫丸,阴痫五生合二陈。肝痰龙胆涤痰化,脾虚痰盛用六君。瘀阻脑络通窍活,肝肾大补元煎闻。 厥证 厥证当需辨四因,气厥血厥痰食分。气实通关五磨饮,气虚生参四味能。血实羚钩通瘀煎,血虚独参参养人。痰厥导痰礞石滚,食厥神术保和真。

《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的归纳

龙胆泻肝汤:(共7处) 1.十、自汗、盗汗―⑷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2.十一、血证(1)鼻衄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十一、血证⑷吐血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十四、不寐⑴实证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5.十八、痫证⑵痰火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6.二十九、胁痛⑶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7.四十五、耳鸣、耳聋-⑴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温胆汤:(共2处)1.十四、不寐⑴实证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2..四十五、耳鸣、耳聋⑵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温胆汤 柴胡疏肝散(共5处) 1.十六、郁证⑴实证①肝气郁结: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 2.十九、胃痛⑶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3.二十六、腹痛⑸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宜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4.二十九、胁痛⑴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5.三十二、鼓胀⑴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归脾汤(共9处)1.十一:血证⑴鼻衄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十一:血证⑷吐血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3.十一:血证⑹尿血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十一:血证⑺紫斑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5.十二、心悸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6.十四、不寐⑵虚证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7.十六、郁证⑵虚证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8.三十一、眩晕⑵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9.四十八、内伤发热⑷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金匮肾气丸(共4处)1.五、哮证⑵缓解期③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2.六、喘证⑵虚喘②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3.九、痰饮⑷支饮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4.四十三、消渴⑶下消②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共3处) 1.三十二、鼓胀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2.三十九、水肿⑵阴水②肾气衰微:温肾助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四十一、癃闭⑹肾阳衰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 失笑散(共2处)1.十九、胃痛⑸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2.三十一、积聚⑵积证①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藿香正气散(共3处)1.二十一、呕吐⑴实证①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①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 3.二十五、霍乱⑴寒霍乱①轻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 葛根芩连汤(共1处)1.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②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中医十大方剂

1.六味地黄丸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 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麦味地黄丸-若肺肾阴虚出现潮热,盗汗,两颧发红,咳嗽等症状,可以使用滋肾养肺的 麦味地黄丸,比六味地黄丸多了麦冬、五味 子两味药。 知柏地黄丸-出现睡觉出虚汗,口干舌燥,春秋季节手脚掌脱皮等症状,可以使用在六味 地黄丸基础上加知母、黄柏而形成的滋阴降火。 杞菊地黄丸-若肝肾阴虚引起眩晕,两眼昏花,视物不清,眼晴干涩,经常用电脑引起的视 疲劳等,可以使用滋肾养肝,比六味地黄丸 多加了枸杞子和菊花。 桂附地黄丸-适用于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若阴虚症状较重,达到阴虚火旺的 地步,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 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那么,什么人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呢? 第一,是有湿热的人, 第二,阳虚的人,阳虚的诊断指征是舌 质颜色淡,脉搏跳动多数是缓慢 的,下肢发凉,怕冷,尿是清长 的,这部分人要先补阳,再补阴, 或者两者同时进行(比如金匮肾 气丸就是这个作用)。 第三,脾胃功能弱的人,

2.银翘散表热证:荷牛豉草,連根梗葉花穗全吃了 薄荷 6g牛蒡子 9g 淡豆豉 6g 生甘草 6g 连翘 9g (芦)苇根 6g 苦桔梗6g 竹叶 6g 银花 9g 荆芥穗 6g 【功能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 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2.逍遥散 嘱咐将薄荷当柴草烧 术茯姜薄荷当柴草芍 组成:白术、茯苓,烧生姜, 薄荷,当归,柴胡,甘草,芍药(白)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丹栀)加味逍遥散 丹枝嘱咐将薄荷当柴草烧 丹栀术茯姜薄荷当柴草芍 【组成】牡丹皮,山栀(炒) 白术(炒),茯苓, 茯苓,烧生姜, 薄荷,当归,柴胡,甘草, 芍药 【功用】养血和营,清肝健脾。 【主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