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变革_企业文化与领导力的关系研究

组织变革_企业文化与领导力的关系研究

组织变革_企业文化与领导力的关系研究
组织变革_企业文化与领导力的关系研究

第28卷 第9期2009年 9月 技 术 经 济Technology Economics Vol 128,No 19Sep.,2009

组织变革、企业文化与领导力的关系研究

赵 钊,王云峰,陈晓春

(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130)

摘 要:本文基于企业文化特征和领导力本质的深入分析,系统研究了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领导力的关系,明确了“群领导力”的内涵,构建了群领导力作用模型,并剖析了组织变革导向和文化变革导向群领导力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组织变革;领导力;企业文化;群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C936;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80X (2009)09-0115-05

收稿日期:2009-08-04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 2007000122)

作者简介:赵钊(1979—

),男,河北辛集人,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助教,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组织变革与领导力;王云峰(1952—),女,河北赤城人,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集成化管理与领导力,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会员登记号:I030200047S ;陈晓春(1985—

),女,浙江苍南人,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化领导力。

实达是国内一家高科技企业,曾创造了10年间从16个人到16个亿的神话,凭终端、外设、PC 、网络等颇具竞争力的产品打拼出含金量不俗的“实达”品牌。后来,高速发展的实达面临很多管理层面的问题,于是斥资300万元从著名的麦肯锡公司买来了一个“洋药方”。麦肯锡的咨询报告打破了实达下属供、产、销等各个自成体系的子公司结构,将之重组为集团统一整合的事业部。但是,这个“洋处方”与实达的本土文化相遇之后并没有出现奇迹。1999年上半年,实达经营业绩大幅度滑坡,公司被迫宣布变革失败,组织结构恢复到麦肯锡介入以前的状态。实达管理层这样解释:管理变革实施之前考虑得过于理想了,但在实施过程当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变革步伐过快和内在文化冲突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两点启示:第一,实达组织变革没有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作用。麦肯锡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为实达提供了一套代表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咨询方案。暂不考虑麦肯锡的国家文化背景,单就咨询方案本身而言,其中蕴涵的文化要素是否与实达的企业文化相一致并没有引起双方足够的重视。第二,在变革实施过程中,实达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力。实达领导层对组织变革的态度过于乐观,低估了变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虽然咨询方案水平先进,但没有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激进的变革方案最终归于失败。

本文从“麦肯锡兵败实达”的案例出发,深入研究了组织变革、文化变革和领导力的关系,澄清了群领导力的概念,剖析了以(群)领导力为推动力的组

织变革与文化变革的协同机制。

1 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

111 企业文化的层次

虽然企业文化研究的历史已有30余年,但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并不统一。在众多的定义中,埃德加?H ?沙因[1]提出的定义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被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引用和拓展。他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些基本假设构成的模式,这些假设是(企业)在探索解决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创造和形成的。这个模式运行良好,可以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新成员在认识、思考和感受问题时必须掌握的正确方法”。

沙因认为,企业文化具有层次性,包括人为事物、价值观和深层基本假设。人为事物指的是空间布局、组织结构和流程、言语行为等表面的、为人们感知的形式或行为;价值观指的是可在物质环境中或者通过社会舆论检验的意识的高级阶段,如战略、目标和哲学;深层基本假设代表了企业在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时所采用的心智模式。人为事物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表面层次,能反复和有效解决企业外部生存和内部整合问题的深层基本假设才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心智模式是深植于心中的,不仅决定我们如何认识周围的世界,还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2]。企业文化具有深层次性、广泛性和稳定性等特征[3]。112 成功企业的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对领导风格、员工行为和经营模式等具有深远的影响。成功企业的文化模式可概括

5

11

为[4]:企业文化有助于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协调员工的行为方式,使之始终与经营目标中的环境条件保持一致;当相关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企业总能通过自身的机制和职能使企业经营策略和行为模式发生改革,推动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和增长。虽然企业文化常常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但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保存核心,刺激进步”,是成功企业的文化特征,具体表现为“教派般的文化”和“择强汰弱的进化机制”,表现为一种持续演进的状态[5]。在这样的企业中,文化氛围表现得非常浓厚,企业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向员工灌输核心理念,目的是塑造一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为避免“群体思维”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的危机或停滞不前,企业文化中还蕴含着持续进化的机制,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制定经营方针、计划和策略。113 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方面,文化变革与有形系统变革(技术、结构、产品或服务)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6]。组织变革①的根本在于长期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基本假设的调整以及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重塑。变革的实施会打破企业常规,破坏员工的心理契约,引发其学习焦虑及参考框架的改变[3,7]。任何形式的变革都会与企业成员的文化惯性形成不同程度的冲突。因此,组织变革必须充分重视由文化而形成的阻力,为当前企业文化系统把脉,准确掌握变革的阻力源及其强度。对于一个新建立或者尚未形成强有力文化的企业,人们还没有形成稳固的心智模式,组织变革成了企业文化成熟或演化的助推剂。对于一个有着根深蒂固文化的企业,组织变革将会波及基本假设、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各个层次。认清企业文化系统与变革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有效制定变革方案是成功实施组织变革的前提。如果忽视企业文化可能形成的阻力,任何形式的变革都注定是不成功的。

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还体现在文化对变革的推动作用上,即文化惯性的积极方面。变革领导者不仅需要清晰认识企业文化,而且应该善于发现企业文化中能够支持和推动变革实施的有利和积极因素,如开放的组织氛围、追求组织创新等。沙因[3]指出,成功的变革需要向文化借力,把文化看作是可以应用的积极力量,将必要的变革与现有的文化主题联系起来远比努力改变文化容易得多;文化越是能够被作为一种帮助手段,变革目标就越容易

实现。高效率的组织能够围绕几个原有的高层次核心价值观和假设来改进其实践活动[4-5]。任何与文化正面冲突的变革注定是失败的。

企业领袖需要将新的理念不断渗透到组织变革中,通过一系列的成功证明这些基本假设和价值观能够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实现企业成员个体行为向新文化的靠拢,把变革成果固化到企业文化中[1,8-9]。组织变革始于文化诊断,终于文化冻结;组织变革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演化或变革的过程。企业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变革阻力和推力的大小以及最终能否成功。

2 组织变革与领导力

211 领导力的本质

领导力是与领导风格、技巧、情境无关的核心领导行为。K otter [10]指出,领导与管理是截然不同的活动,领导的本质在于提出和推动面向未来的变革。愿景是领导力的核心,领导过程就是愿景的构思、传播和实现过程。领导力的大小取决于领导者的创业精神、愿景构思能力(愿景力)和凝聚人心能力(凝聚力)[11]。创业精神激发变革动机,受制于领导者的认知模式和社会背景;愿景力开启变革过程,受制于领导者的理性思维、情感意识与政治情怀;凝聚力决定变革成败,受制于领导者个人魅力和文化环境。卓越的领导者必须能够清晰和明确地阐述变革愿景,把追求者的需求从较低层次提升到较高层次[12-13],获得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以形成创造性张力来促进组织的成长[2]。

领导过程与文化建设过程是紧密联系的,领导者创建企业的同时也创建了企业文化[1]。K ot 2ter [10]指出,创建企业文化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同时只有在某种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在组织中发现卓越的领导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以领导力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制度化是领导者的最终目标”。不可忽视的是,领导者一旦创造了文化,就可能受到这种文化的制约。对于领导者而言,不仅要创建文化,而且要管理(维护)文化和必要时重建文化[14]。领导者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要解决创造性和文化制约之间的潜在冲突[1]。

领导力的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11]:领导的本质是变革,领导者需要创业精神;变革的关键在愿景,领导者要有远见卓识;愿景的实现靠人心,领导力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212 组织变革的领导策略

6

11技术经济 第28卷 第9期

①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组织变革”均指有形系统变革,包括技术变革、结构变革以及产品或服务变革等。

领导变革是领导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进行大规模组织变革的时候,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改变组织中人的行为(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人的行为能否真正改变依赖于其是否切实感受到了改变行为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9]。

成功的组织变革需要循序渐进,可以分为8个步骤实施[15]。①首先是增强紧迫感。领导者要努力营造积极有利的氛围,使人们产生生存焦虑[3],为企业变革“造势”。②建立一个领导团队。领导团队除了包括那些有激情和责任感的高层管理成员以外,还必须吸收那些关键部门的管理者组成一个指导团队,打破原来的官僚体系,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互信和协作精神。③确立变革的愿景。领导者要鼓励其他人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并通过分享的方式汇聚成共同愿景,以帮助组织成员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2,16]。④有效沟通愿景。企业领导者要不断地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宣传变革愿景,使愿景被更多的人所共享。与侃侃而谈相比,领导者的实际行动更重要[3]。⑤消除变革障碍。领导者要把领导能力强的管理者放在关键的岗位上,建立一套新的、与变革愿景一致的绩效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变革实施铺平道路。⑥创造短期成效。短期成效不仅可以使人们对变革努力产生更强的信念,也是对那些付出努力的人的一种情感上的回报,还能使批评者暂缄其口,从而起到鼓舞员工士气的目的[9]。⑦坚持不放松。成功的变革领导者不能满足于短期成功,要有执着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并不断将变革向前推进。⑧巩固变革成果。成功的变革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把变革的成果固化到企业文化中并传承下去,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通过反复解决外部生存和内部整合问题而被组织成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变革的核心问题是改变人们的行为,可以采用“目睹—感受—变革”模式进行[9]。在改革的任何一个阶段,领导者都必须能够向人们展示问题所在,通过营造引人注意的场景使组织成员认清他们所处的境遇。只有自己真正看到问题,人们才能产生积极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情绪(如紧迫感、乐观)。新的情绪可以使自满或畏惧心理大大减少,进而改变原有的行为或者强化新的行为规范。

213 文化变革与领导力

组织变革实质上是一场文化变革,需要卓越的领导力。证伪要改变的假设、导入新的文化要素并使之被接受,是文化变革的核心内容。领导者要在适当的时机发现文化变革的需要以及如何变革。与创建和管理文化相比,变革文化是对领导者的更大考验。从文化的角度看,领导工作的精要是怎样在改变功能失调的文化要素的同时提升与新的现实环境相一致的文化要素[3]。文化变革必须强调先传承后创新[17],领导者要准确判断保持哪些文化要素、强化或弱化哪些文化要素、重新界定和改变哪些文化要素[8]。领导的作用不是去阻碍系统瓦解,而是去促进系统瓦解,并将这个系统重新整合为一个新的系统[18]。

企业可以根据三个条件选拔变革的领导者[4]:卓有成效的领导才能、“外来者”的视野以及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网络的支持。这样的领导者可能来自企业内部、企业中的其他边界部门或者企业外部。不管其来自何处,都要求其能客观认识企业文化要素、愿意担此重任并具有相应的能力和远见卓识[1]。

3 群领导力的内涵及其作用机制

311 群领导力的内涵

柯林斯和波勒斯[5]研究发现,高瞻远瞩的公司不一定需要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这样的领导者往往只是自己光芒四射,不一定擅长培养更多像自己一样卓有成效的继任者。与此相对比,企业要想基业长青,企业领袖应该采用建筑大师的方法,致力于建造一个“永续运转时钟”,培育有利于员工能够发挥领导才能且领导者辈出的企业文化。组织变革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某个优秀的领导者,而是保证变革顺利实施的领导群体。只有中下层经理也积极参与进来、支持高层领导,才能使变革成功[4]。领导者要将权力下放给那些了解改革必要性、却为传统文化束缚的管理者和员工,说服那些当时没有意识到改革必要的人们,让他们同心同德支持企业的改革。成功的变革要联合志同道合者、吸引尚未觉醒者、说服反对对抗者。深厚的非正式关系网络有助于协调多重领导角色,处理非常规性工作以及变革引起的更多协调需求[10]。大量的沟通渠道、相互之间的信任以及共享愿景为各种领导活动提供了一个不断融合、适应的过程。

基于以上论述,本文将“群领导力”定义为:多重领导角色经非正式关系网络和共同组织愿景协调而形成的变革领导能力。

312 群领导力作用模型

组织和文化变革的驱动力来源于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19-21]。对于当今企业而言,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剧烈。环境的变化会打破企业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对企业的有形系统和无形系统提出变革的需求。有形系统的变革即组织变革,无形

711

赵 钊等:组织变革、企业文化与领导力的关系研究

系统的变革即文化变革,二者是紧密联系且相互依存的。文化变革是组织变革的内在本质,组织变革是文化变革的外在形式。群领导力是组织变革和文化变革成败的决定因素。群领导力作用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群领导力作用模型示意图

对于一个新创建的企业,企业文化尚未形成。

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战略目标等的设计和定位过程中,企业领袖及其追随者拥有的基本假设是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1,14]。对于新企业而言,企业领导者是文化的创建者和传播者,不存在企业文化对群领导力的反作用(图1中虚线箭头)。但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企业,文化在反复成功解决企业内外部问题的过程中积淀下来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组织成员参考框架的流动性[7]即企业文化本身是否具有演进能力对群领导力的发挥有重要影响。如果企业变革的领导者来自于企业外部或者新近加入企业,群领导力的效能还受制于领导者的文化背景与企业文化的一致程度。因此,对于除新建企业以外的其他组织变革,企业文化对群领导力是具有反向作用力的。313 群领导力作用机制

当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对现行企业系统的运行影响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通过矛盾显现的方式传递给领导者。及时、准确捕捉变革需求是领导力的关键特征。变革的触发点依企业文化与环境要求的一致性程度而定:当文化-环境一致性程度较高时,应选择“企业组织”作为变革的起点(情况I );当文化-环境一致性程度较低时,变革则应该从“企业文化”开始(情况II )。无论变革选择何种路径,都会遇到来自组织和人员方面的阻力。群领导力是企业变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决定力量。

群体领导力的作用机制依赖于变革始点的选择,包括组织变革导向(如图2所示)和文化变革导向(如图3所示)两种类型。

对于情况I ,矛盾突出表现在组织结构、

业务流图2 

组织变革导向群领导力作用机制

图3 文化变革导向群领导力作用机制

程和战略目标等与环境的不一致上。企业领导者应

该选择“企业组织”作为变革的突破口。由于组织变革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某些要素,诱发一定程度的文化变革,因此领导者必须把组织变革与既有的文化主题联系起来,尽量减少文化惯性的阻力和充分借助文化推力,实现组织变革与文化变革的协同。群领导力对组织变革推动力的根源在于领导企业文化变革的能力。“麦肯锡兵败实达”案例说明了脱离文化变革的组织变革必然是不成功的,不能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企业群领导力缺失的表现。当群领导力不足以驾驭激进式变革时,企业就要选择渐变的方式来进行。随着变革的推进和文化的变迁,人们会逐渐认识到新的组织形式可以更有效解决企业的外部生存问题和内部结合问题。此时,企业领导者就要把新的文化要素固化到文化体系中以巩固变革成果。企业文化变革的成败决定了组织变革的成败[22]。

对于情况II ,文化-环境的不匹配要求企业不得不从根本上变革企业文化,改变人们的心智模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与组织变革类似,文化变革的

起点是“证伪”[3]

。领导者的责任在于使人们认识到他们所持有的基本假设和价值观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进行文化变革。营造变革氛围是推进文化变革的关键环节。通过树立乐观的变革愿景、营造心理安全、认知性重新定义和持续不断地学习,实现企业文化的变迁[3]。企业领袖要团结更多具有领导能力(或潜能)的人,

8

11技术经济 第28卷 第9期

吸引志同道合者共同领导和推进文化变革。

企业文化具有层次性,有形的组织要素与深层基本假设和价值观是相对应的。因此,文化变革必然外化为组织变革,要求对原来的组织系统进行调整,改进实践活动[3]。如果脱离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而单纯讨论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文化变革就成了空中楼阁。任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都是虚幻和没有实际意义的。文化变革与组织变革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最终环节都是“重新冻结文化”。

4 小结

组织变革需要企业中高层领导者的广泛参与和强有力领导,必须与文化变革相结合,通过共同愿景的创建、传播和贯彻,尽量减少文化阻力、充分借助文化推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组织和文化变革中,并最终把持续变革的成果固化到新的文化系统中。群领导力是企业变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组织变革与文化变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埃德加?H?沙因1企业文化与领导[M]1朱明伟,罗丽

泽,译1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1

[2] 彼得?圣吉1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M]1郭进隆,译1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

[3] 埃德加?H?沙因1企业文化生存指南[M]1郝继涛,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4] 约翰?P?科特,詹姆斯?L?赫斯克特1企业文化与经

营业绩[M]1李晓涛,译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

[5] 詹姆斯?C?柯林斯,杰里?I?波勒斯1基业长青[M]1

真如,译1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

[6] 王玎1企业变革与企业文化管理[J]1东北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02831[7] WIL KINS A L,D YER J W1Toward culturally sensitive

t heories of culture change[J]1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4):52225331

[8] 金?S?卡梅隆,罗伯特?E?奎因1组织文化诊断与变

革[M]1谢晓龙,译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 [9] 约翰?P?科特,丹?S?科恩1变革之心[M]1刘祥亚,

译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10] KO T TER J P1A Force for Change:How Leadership

Differs from Management[M]1New Y ork:The Free

Press,19901

[11] 王云峰1领导力理论溯源及创业领导研究方向[J]1技

术经济,2008,27(6):212261

[12] CON GER J A,KANUN GO R N1Behavioral dimensions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M]//CON GER J A,KANUN2

GO R N1Charismatic leadership[M]1San Francisco:

Jossey2Bass,19881

[13] BASS B M1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2

tations[M]1Y ork:The Free Press,19851

[14] DAVIS S M1Managing Corporate Culture[M]1New

Y ork:Ballinger,19841

[15] 约翰?P?科特1变革[M]1罗立彬,等,译1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051

[16] COLL INS J C,PORRAS J I1Building your company’s vi2

sion[J]1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6(9/10):652741 [17] 王丽娟1企业文化变革的自组织分析框架[J]1管理世

界,2006(6):15521561

[18] 伊查克?爱迪斯1企业生命周期[M]1赵睿,译1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41

[19]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1管理学[M]1孙健

敏,等,译17版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20] 阿戈尼西卡?马立克1组织文化变革对公司中人力要素

的影响[J]1南大商学评论,第11辑:16721811

[21] 胡笑寒,万迪昉1企业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及变革模式

的实证分析:以新创科技企业为例[J]1数理统计与管

理,2005,24(1):152201

[22] 樊耕,李纪花,顾敏1基于四层次结构的组织文化与变革

关系的实证研究[J]1商业研究,2006(19):312351

R esearch on R elationship bet w een Organizational Change,

Corporate Culture and Leadership

Zhao Zhao,Wang Yunfeng,Chen Xiaochun

(School of Management,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30013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 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leadership,t his paper discusses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s well as corporate culture and leadership respectively,and clarifies t he concept of collective leadership,and explores it s mechanisms for organiza2 tional change and cultural change1

K ey w ords:organizational change;leadership;corporate culture;collective leadership

911

赵 钊等:组织变革、企业文化与领导力的关系研究

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同步练习

第七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 C )变革包括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集权程度、职务与工作再设计等其他结构参数的变化。 A.人员 B.目标 C.结构 D.技术与任务 2、组织在解冻期间的中心任务是( B ) A.运用一些策略和技巧减少对变革的抵制 B.改变员工原有的观念和态度 C.使新的组织状态保持相对的稳定 D.变革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平衡 3、( B )是导致团体内部或团体之间发生冲突的最直接因素。 A.变革 B.竞争 C.利益 D.文化价值 4、被称为“软文化”的是( C ) A.侠义的文化 B.物质文化 C.精神文化 D.组织文化 5、组织文化的核心和主体是( D ) A.物质层 B.制度层 C.道德规范 D.精神层 6、组织文化中,最直观也是最易感知的部分是( B ) A.制度层 B.物质层 C.精神层 D.价值观念 7、( C )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支柱。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A.组织的价值观 B.伦理规范 C.组织精神 D.组织素养 8、在某条交通流量很大的公路上,由于山洪暴发,交通受阻,被困的几十辆汽车的司机们很快自愿地组合起来,有的拿起手机通知交通部门请求援助,有的去寻找清理工具,有的去安排食宿,大家在统一的指挥下,有条不紊、齐心协力地开展工作。对于上述司机们的行为和活动,你最倾向于以下哪一种评价? (D) A.他们只是一个临时性的群体,与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没有什么不同 B.当紧急事件产生时,人们会自动地组合起来,并快速地进行有效的分工。企业领导如果经常营造出紧急事件,一定会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C.受困的司机中大部分都具有奉献精神,否则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招聘员工时应把员工的奉献精神放在首位 D.这些司机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组织,他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合成了有机的整体

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doc 8)

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摘要:介绍了网络经济下组织结构应该具有的新特征,提出了网络组织这种新的企业组织结构,探讨了从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向网络组织转变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网络经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了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信息中心乌家培研究员认为,从理论上说,网络经济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从经济形式上看,它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带来了企业组织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组织不得不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这种变化,而在这其中,组织结构的变革最为明显。 1.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要求 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下,实物资本、货币资本以及技术是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传统的企业内与企业间组织形式正是着眼于实现资本与技术等要素的有效配置而设计的。而在网络经济下,人力资本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积累则成为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自然需要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来保证新的核心要素的有效配置。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的指数化增长也使得传统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和进行有效的内部沟通。这就需要新的组织形式来与组织的发展和变化相适应。总的来说,网络经济要求组织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1.1 扁平化

扁平化是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变革最显著的特征。适合工业革命需要的组织结构都是一种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分工明确、等级森严、便于控制,但是,这种组织结构在网络经济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例如:由于管理层次多导致机构臃肿、人员冗余,进而造成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不同机构之间互相推诿责任,管理效率低下;组织内部信息传递不畅等。为了克服传统组织的这些缺点,组织开始出现扁平化的趋势。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改变了传统命令链的多层级和复杂性,精简了结构层次,从而有利于信 息的传递,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和不失真,大大提高了组织效率。 1.2 网络化 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形式集团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集团、企业战略合作伙伴、企业联盟大量涌现,这使得众多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起来,构成了企业组织形式的网络化。二是企业经营方式连锁化。很多企业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和商务代理等业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体系,使得企业的营销组成 网络化。三是企业内部组织网状化。由于企业组织架构日趋扁平,管理层次减少,跨度加大,组织内的横向联络不断增多,内部组织机构网络化正在形成。四是信息传递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企业信息传递和人际沟通已经逐渐数字化、网络化。不同部门、员工之间通过先进的通讯技术进行信息沟通和及时有效的交流,可增进员工之间的了解,提高其学习能力,并增强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有利于企业处理复杂的项目,形成竞争优势。 1.3虚拟化 传统组织结构的设计总是力求职能部门的“全面化”,企业组织也总是力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不管是职能制、事业部制,还是矩阵制组织结构,也不管规模大小和在某项功

组织变革发展策划方案研究

扬帆组织变革进展 0 引子 2000年6月28日下午,扬帆液空公司(以下简称扬帆)的大会议室里,尽快空调机开着,依旧感受到热气憋人。时刻已将近5:00,会议大概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我认为,扬帆这些年的起起落落,与企业的变革思路和措施紧密相关,近几年遇到的困境也证明,我们的进展在战略值得检讨。因此,也有同志认为是产品开发思路问题,是人才问题等,我也同意这些观点,归结起来,可能确实是公司的战略问题。”正在讲话的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巍先生,“刚才大伙儿也谈了公司目前面临的困难,分析了企业的现状,提出了专门好的建议。下面,依旧由袁晓悟来详细谈谈对那个问题的看法。” 1 袁晓悟的发言

袁晓悟,看上去才40岁出头,但差不多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他具体负责整个集团的进展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他特不重视今天的会议,也作了较充分的预备。 “扬帆50年的进展历程,代表了中国空分机械行业的全部进展历程;扬帆进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代表了中国空分机械行业进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扬帆的进展史上曾经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最近的波峰出现在1990--1995年,其中1995年达到高峰,年产值为40572万元,销售收入46347万元,利税4467万元。自1996年开始,扬帆又逐步迈入低谷,到1999年跌入了H市扭亏脱困企业的行列。所幸的是,2000年随着第六代产品在市场中地位的重新确立,扬帆的经济状况又出现回升迹象,到2000年8月,扬帆第六代产品的订单差不多达到20个。 “我考察了扬帆进展过程的起起落落,发觉是与公司各个时期的整体战略思路紧密相关,如八十年代末我们搞了产品引进战略和技术改造战略,企业迅速进展; 到1994年我们搞“专业厂

第10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组织变革的现实意义: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 的要求。 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外部科技进步的影响 组织变革的资源变化的影响 动因竞争观念的改变 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 内部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 组织变革的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 一般规律快速决策的要求 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需求 组织变革的类型:战略性变革;结构性变革;流程主导性变革;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类型和目标目标:使组织、管理者、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组织变革的内容:对人员、结构、技术、任务的变革。 解冻阶段 组织变革的过程变革阶段 组织变革的再冻结阶段 过程与程序通过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 组织变革的程序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 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 管理组织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变革个人阻力利益上的影响 组织变革的阻力心理上的影响 团体阻力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 组织变革的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阻力及管理客观分析变革的推力和阻力 清除组织变革的管理对策创新组织文化 创新策略方法和手段 压力的定义: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个人面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 心理负担。 组织变革中的压力的起因及其特征起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 压力及其管理压力特征:生理上的因素;心理上的因素;行为上的因素。 压力的解释压力压个人 压力变并不是绝对不好 组织冲突及其管理胜利:组织内部更团结、气氛更轻松;强化内部协作;成员舒畅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组织冲突的影响失败:掩饰失败;或内讧或更进步;只集中于工作;可检讨改革 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正式与非正式组织 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冲突类型直线与参谋间的冲突 利益、性格、文化价值等委员会成员间的冲突 方面不一致而彼此相抵触强调目标一致性;制定更高目标加强沟通。 、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冲突的避免(非正式组织)积极引导非正组之积极贡献,使其目标与正组相一致, 建立良好组织文化,规范非正组行为。 (直线与参谋)认识参谋之积极作用与协作和改善直线工作之重要性。 不争权、不越权、不居功自傲。 (委员会)选承责合格之成员加入,注意人选理论、实践背景,力争 有效决策。对委员会规模限制。

企业组织复杂性、存在时间与变革次序模式之间关系的研究

企业组织复杂性、存在时间与变革次序模式之间关系的研究 [ 摘要]基于组织变革次序模式相关研究成果,探索次序模式形成的前提条件,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不同组织内部环境条件下不同次序模式出现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企业组织本身的复杂性程度会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力、层级、开放性次序模式产生显著影响,而组织存在时间不会对次序模式产生影响。这表明,组织变革次序模式的选择的关键前提不是组织单元的自身内容,而是其与周边组织单元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复杂性;存在时间;组织变革;次序模式 1、“次序”的重要性战略转型及组织变革的“次序”特征从本世纪初开始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1] ,AMJ 、AMR 等学刊相继出现了一些探索性研究[2] 。“次序”问题存在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前提是组织变革表现出过程性,即组织变革表现为一个持续进行的较长期的过程,而非一些学者所认为的激进过程(所有组织变革行为基本在同一时间发生)。在组织变革的“过程观” 被更多人接受的前提下,其“次序”问题的重要性就俞加凸显。狭义的“次序”问题即企业内不同组织单元在组织变革过程中所遵循的前后因果逻辑关系;广义的“次序”问题指企业组织变革行为在任何维度上所表现出的程序逻辑性。

“次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之一在于,企业内部不同组织部门或单元间在静态和行为特征上往往存在差异,如组织目标、功能要求、人员价值观、资源基础等,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需要不同的变革环境和动力来实施变革,从而对自身在整个组织变革过程中的次序提出了要求。原因之二在于企业内不同组织单元之间多存在技术、经济上的逻辑联系,如业务流程联系、生产流程联系等,这种逻辑性的客观存在也决定了组织变革必须要强调次序性。次序问题重要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由于不同组织单元的变革刚性、扩散过程存在不同,其变革推进速度也必然不同,因此为保证组织 变革在统一时间完成,不同组织单元变革开始时间也需要保持一定次序模式。 2、研究基础 有关组织变革次序模式本身的研究主要有三类。(1)基于“影响力”维度的研究。主流观点是“组织变革应该较早开始于高影响力部门” 。如Pettigrew 等人主要从“示范作用” 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述:变革从高影响力部门开始可以凸显企业进行变革的决心,同时能更清晰地展露企业的战略动向,使合作伙伴进行战略调整来实现相互支持[3,4]。(2) 基于“层级”维度的研究。如Robert 对西苏格兰一家食品加工企业以“管理(制度和结构)创新”为主题进行研究,提出“新制度的构建可以先从‘中高层' 开始” [5,6]。而Jane 的观点恰相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组织变革能力研究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组织变革能力研究查尔斯·汉迪在《非理性的年代》中指出,我们正处于一个不连贯变化的时代,各种变化可能都是意想不到的,而这种不连续的变化则要求我们用不连续的颠倒思维来思考问题,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敢于怀疑、打破陈规、以非正常的方式来考虑问题。随着全球化竞争、信息时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面对日益复杂、高度不确定的环境.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实行以来,中国企业就处于不断变革的大潮中,变革的内容更是涉及到公司战略、组织结构、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正是抓住这一点,以已有的企业组织变革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探索企业组织变革,以期帮助企业衡量其是否有能力实行组织变革、怎样实施组织变革及怎样更好的评估组织变革的能力。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历程,同时对组织变革的概念、动因、类型、影响因素以及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述,并在对企业生命周期和组织变革相互作用的进一步分析中,提出了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组织变革能力的研究。第二部分,以企业生命周期四阶段模型为基础,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组织变革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了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部分,对影响组织变革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动力和阻力分别展开,并归纳出影响组织变革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组织本身。第四部分,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以人为本的衡量组织变革能力的指标体系,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估,便于组织变革能力量化,使企业认清组织变革能力的现状,找出影响变革能力的指标,从而对企业的弱势发展能力有针对性的提高,不断加强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管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组织行为学、心理学、运筹学等理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够揭示企业组织变革与企业生命周期之间的关系,构建衡量企业组织变革能力的指标体系,进而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延长企业寿命。

组织变革

?1、杜邦公司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因是什么(结合组织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及变革实践),这个案例对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及其他企业的的组织变革有什么启示。 变革的原因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诸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 (1)技术条件的变化,如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设备要求技术服务部门的加强以及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调整。 (2)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 (3)管理条件的变化,如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等。 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 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如小企业成长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为企业集团等。 1、组织文化和员工素质 例如,企业员工结构改变;员工素质及理念的改变,如:学历、经验、技能、工作态度、作风、期望值、价值观等发生变化;人员数量、规模的增减等都会是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 2、决策层的变化 如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的人事变动及企业股权结构的变更而导致的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的决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势必会对组织进行调整。 3、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使用和升级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使用和升级,企业就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4、战略需求 企业战略调整和新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和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正所谓战略决定结构。 5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创建后,由于外部及本身的原因,企业必然要争取成长壮大,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企业生理周期的变迁过程,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需要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之相配套。 到了1974年在杜邦公司的董事会中,只有5个人和杜邦家族有血缘关系,而整个董事会有24名成员。家族成员也对公司将自己的财产集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案例1 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组织结构的变革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原名为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属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专业公司,是国家计委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的全国小轿车经营单位,它主要承担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塔纳的国内总经销。 随着上海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已从原来的只从事单纯的供销专业公司,逐渐转向为一个集整车销售、配件经营、储运分流、材料供应、组织串换、采购协调、库存管理、财务核算以及汽车租赁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物资流通公司的方向发展。该公司在1992和1993年的销售额均居全国物资流通企业的百强之首。仅在1993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就达亿元,实现利润亿元,上交营业税亿元。1994年,该公司以汽车大市场为活动舞台,发展桑塔纳小轿车大流通,在全国主要的中心城市中相继建立了20多个合资、独资的销售分公司,与全国400多家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在全国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和分布合理的销售大网络。与此同时,公司在储运分流上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逐渐建立了一个布局合理而高效的以滚装船、火车专列和公路大型驳运车等先进运输和中转分流机制;在管理上,公司致力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已采用美国著名的IBM公司的AS/400系列小型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与上级公司和全国各分销公司联网,实现了卓有成效的现代信息网络化的管理。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的高层领导已逐渐意识到,原来的组织机构暴露了许多弊端与不足,如不对原来的组织机构进行变革,则必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有效运转和进一步发展。为此,公司领导组织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研讨公司组织机构的变革与创新问题。 一、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 经过分析,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管理人员以及专家们一致认为,基于下面三个主要原因,必须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与创新。 (一) 公司的目标有了变化 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原是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所属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专业公司,性质比较单一,仅负责总公司系统内的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但自从成为桑塔纳销售的全国总经销后,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已大大地扩大了,仅桑塔纳整车的销售业务量就大大增加,在1995年要实现销售桑塔纳整车15万辆,1997年要达到30万辆;除此之外,还要经销国内外各种型号的小轿车,公司在浦东新建立的一个小分公司还被指定为“走私罚没车”的专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变革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变革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已经成为重要 的要素进入社会生产领域,一个以知识为基础、高技术产业为支柱的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其管理模式和制度必将发生新的变革,以适应新的经济形态。本文基于知识管理和组织变革的理论,及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要求,探讨企业管理变革的内容和方向。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早源于美国,其理念和实践始于19世纪80年代。20世纪70年代~ 80年代:开始出现一些超文本应用系统,依赖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知识管理系统(KMS)以及诸如知识获取” 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的存在论”等观念。 YogeshMathotra认为:知识管理是在日益加剧的不连续的环境变化情况下服务于组织适应、生存和能力等关键问题的活动。” KarlErikSveib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知识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 DavidJ.Skyrme认为:知识管理是对重要知识(VitalKnowledge)及其创造、收集、组织、使用等一系列流程的显性的、系统化的管理。它注重于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并使之得到适当的运用。” 从上述知识管理的诸多定义中,许多观点虽然有可取之处,但却不够全 面。在赞同YogeshMathotra观点的同时,认为理解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必要掌握其任务和核心。知识管理的任务是要管理好智力装备,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组织变革理论

所谓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受外在环境的冲击,并配合内在环境的需要,而调整其内部的若干状况,以维持本身的均衡,进而达到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目的”。组织变革含有变迁和改革之意,变迁对个人、组织、社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变迁的范围很广,包括科技、价值与态度、目标与需求、资源的可利用性、法律、政治控制等层面。 Lewin 认为成功的组织变革应遵循三个步骤:解冻现状,移动到新状态,重新冻结新变革使之持久。Lippitt、Watson 及Wesley 的计划性变革模式,将Lewin 所提的变革模式予以扩大为五个阶段即为:发展变革需要,确定变革关系、厉行变革措施、维持稳定变革、及结束协助关系。Kast与Rosenzweig的变革模式,将变革的程序分为五个阶段,即:感觉有问题、确定问题、解决问题、及变革的执行。综合上述学者对于组织变革之模式,多半遵循Lewin的变革三步骤:解冻、改变与再冻结。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变革的几点思考 企业如何应对未来诡谲多变的环境,日益艰难的经营环境,诚如变革管理所谈到的:改变是一不变的铁律。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的变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限制,对原有的组织进行创新管理,变革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1. 传统以生产为导向逐渐转型为以服务顾客为导向。传统的官僚组织科层制的典型特点是严格的专业分工、部门分工下的业务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将大大改观,取而代之的方式是跨专业学科、跨部门和跨地域的多层面的交互式业务过程。因此,官僚式的多层次组织不再有效,需建构跨部门之网状组织,才能打破固定组织之藩篱,相互学习。惟有如此,知识才能快速分享、扩散、利用和再产出。 2. 创造学习、交流、分享氛围,建立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重要的因素是人与知识,而知识需要分享才会产生倍数效应,有交流才能更完整、有价值;而 交流活动通常会受时空之限制,因此必须借助信息科技的运用方能事半功倍。这一切都有赖于变革管理的协助,正是知识管理的导入后终将成为文化的改变,特别是学习型组

企业组织变革实施方案

企业组织变革实施案 目录 一、组织变革基本框架··············································P03 二、部门组织职能设计··············································P08 三、相关配套问题说明··············································P31 四、组织变革保障体系··············································P38 附件:各部门权限规定 本实施案依据前期《战略定位与组织变革》的相关指导思想,就公司未来组织的相互关系和业务运作,进行了详细说明和具体阐述,以建立起组织运作的操作原则和实施基础,亦是后期相关材料制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组织变革基本框架 1.1 组织变革思路

?职能部门按占用的资源分类,考核相关资源的配置开发效率 ?业务部门按照产品系列划分,对业务活动的价值链横向切割 经营体制转型: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实行订单式生产和外向主导型的市场开拓,将公司资源进一步向市场一线倾斜配置,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需求 组织变革说明 培育核心人才: a. 通过建立事业部,为公司优秀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成长的空间,培育和形成一大批骨干力量,支撑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 b.打破国企的裙带关系和论资排辈等旧有不良习俗,塑造新的企业文化。放权自主经营:a. 强调有效监控下的权力下放,改变现有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促进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b. 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有利于分清各业务单位的经营责任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2015年河南省专升本 管理学——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变革包括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集权程度、职务与工作再设计等其他结构 参数的变化。 A.人员 B.目标 C.结构 D.技术与任务 2.组织变革按照()可以分为主动性变革和被动性变革。 A. 工作的对象不同 B.变革的程度与速度不同 C. 组织所处的经营环境状况不同 3.()指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变革,并重新在组织中进 行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使组织变得更为柔性灵活、易于合作。 A. 战略性变革 B.结构性变革 C. 流程主导性变革 D.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4.战略性变革是指()。 A.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的变革 B. 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 C. 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 D.组织对员工的培训、教育等引导 5.对()的改变包括对作业流程与方法的重新设计、修正和组合,包括更换机器设 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等。 A.人员 B. 结构 C.技术与任务 6.组织在解冻期间的中心任务是()。 A.运用一些策略和技巧减少对变革的抵制 B.改变员工原有的观念和态度 C.使新的组织状态保持相对的稳定 D.变革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平衡 7.()是导致团体内部或团体之间发生冲突的最直接因素。 A.变革 B.竞争 C.利益 D.文化价值 8.组织变革的第一步是()。 A.通过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 B.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 C. 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 D. 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9.改变员工原有的观念和态度是组织在()的中心任务。 A.解冻期间 B. 变革阶段 C. 再冻结阶段 10.根据冰山理论,下面选项中()不是水面上的冰山。 A. 规章制度 B. 组织结构 C. 组织行为体系 D. 生产发展 E. 任务技术 11.组织变革中,团队的阻力包括()和();个人的阻力包括()和 ()。 A.利益上的影响 B. 心理上的影响 C. 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 D.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12.关于组织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一般是在组织的发展历程中自发形成的

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组织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因此必须讲究策略。组织变革的策略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策略:变革方针的策略、变革方法的策略、应对阻力的策略。 变革的方针策略主要指: (1)积极慎重的方针。即要作好调查,做好宣传,积极推行。 (2)综合治理的方针。即组织变革工作要和其它工作配合进行,这主要是指组织的任务变革、组织的技术变革、组织的人员变革。 组织变革的方法策略主要包括: 改良式的变革 这种变革方式主要是在原有的组织结构基础上修修补补,变动较小。它的优点是阻力较小,易于实施,缺点是缺乏总体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带有权宜之计的性质。 爆破式的变革 这种变革方式往往涉及公司组织结构重大的,以致根本性质的改变,且变革期限较短。一般来说,爆破式的变革适用于比较极端的情况,除非是非常时期,如公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一定要慎用这种变革方式,因为爆破式的变革会给公司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计划式的变革 这种变革方式是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的系统研究,制订出理想的改革方案,然后结合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的加以实施。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战略规划、适合公司组织长期发展的要求;组织结构的

变革可以同人员培训,管理方法的改进同步进行;员工有较长时间的思想准备,阻力较小。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组织变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专家诊断,制定长期规划,员工参加。 企业组织变革的模式选择 对于企业组织变革的必要性,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认识:企业要么实施变革,要么就会灭亡。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有些企业进行了变革,反而加快了灭亡。这就涉及到组织变革模式的选择问题。这里将比较两种典型的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和渐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力求在短时间内,对企业组织进行大幅度的全面调整,以求彻底打破初态组织模式并迅速建立目的态组织模式。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对组织进行小幅度的局部调整,力求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实现初态组织模式向目的态组织模式的转变。 激进式变革 激进式变革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达到目的态,因为这种变革模式对组织进行的调整是大幅度的、全面的,可谓是超调量大,所以变革过程就会较快;与此同时,超调量大会导致组织的平稳性差,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组织崩溃。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的组织变革反而加速了企业灭亡的原因。与之相反,渐进式变革依靠持续的、小幅度变革来达到目的态,即超调量小,但波动次数多,变革持续的时间长,这样有利于维持组织的稳定性。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也都有着丰富的实践,企业应当根据组织的承受能力来选择企业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的一个典型实践是“全员下岗、竞争上岗”。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案例1 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组织结构的变革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原名为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属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专业公司,是国家计委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的全国小轿车经营单位,它主要承担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塔纳的国内总经销。 随着上海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已从原来的只从事单纯的供销专业公司,逐渐转向为一个集整车销售、配件经营、储运分流、材料供应、组织串换、采购协调、库存管理、财务核算以及汽车租赁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物资流通公司的方向发展。该公司在1992和1993年的销售额均居全国物资流通企业的百强之首。仅在1993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就达134.9亿元,实现利润6.25亿元,上交营业税1.03亿元。1994年,该公司以汽车大市场为活动舞台,发展桑塔纳小轿车大流通,在全国主要的中心城市中相继建立了20多个合资、独资的销售分公司,与全国400多家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在全国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和分布合理的销售大网络。与此同时,公司在储运分流上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逐渐建立了一个布局合理而高效的以滚装船、火车专列和公路大型驳运车等先进运输和中转分流机制;在管理上,公司致力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已采用美国著名的IBM公司的AS/400系列小型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与上级公司和全国各分销公司联网,实现了卓有成效的现代信息网络化的管理。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的高层领导已逐渐意识到,原来的组织机构暴露了许多弊端与不足,如不对原来的组织机构进行变革,则必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有效运转和进一步发展。为此,公司领导组织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研讨公司组织机构的变革与创新问题。 一、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 经过分析,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管理人员以及专家们一致认为,基于下面三个主要原因,必须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与创新。 (一) 公司的目标有了变化 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原是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所属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专业公司,性质比较单一,仅负责总公司系统内的材料采购和产

企业组织变革

企业组织变革 社会的变革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的组织变革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我国的企业更是如此,因为我国的企业正面临着社会与科技变化和发展所带来的双重变革压力。因此,再在原来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框架中进行所谓的集权与分权的改革、或者进行所谓的削减中层管理者使企业更加扁平化、或者通过授权,使每个经营单位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是不可能真正使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有效地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一种新的思路来认识原来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建立一种新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的建立和运作,都是以一定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的。没有一个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再好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也是不能发挥作用的。而企业治理结构模式和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建立和运用,都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它与企业目标的确定与目标的追求,与人的需求与欲望及由此形成的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与企业中所形成的权力关系及其应用是紧密相关的。 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既需要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也需要经济学家的思维和视野。论文从四个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动机与意义,论文研究的基础与研究的方法,然后是着重介绍在本论文研究的领域内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情况。本论文的研究是在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 本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本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一是关于企业理论的研究情况。论文介绍了新古典经济学家基于知识和分工的企业解释,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假设及其计量问题,不完全契约理论,论文归纳了这些研究的基本要点,它们是:第一,企业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第二,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础上,通过企业这种团队生产的方式,能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益;第三,企业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决定了企业的规模边界与范围边界,也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第四,契约的不完全,资产的专用性,人们的机会主义倾向产生了企业内部的管理的控制的问题;第五,可以通过垂直一体化和长期合同来减少人们的机会主义。而长期合同的应用会模糊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因此,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组相互联系的契约关系。

企业组织变革实施方案

企业组织变革实施方案 目录 一、组织变革基本框架··············································P03 二、部门组织职能设计··············································P08 三、相关配套问题说明··············································P31 四、组织变革保障体系··············································P38 附件:各部门权限规定 本实施方案依据前期《战略定位与组织变革》的相关指导思想,就公司未来组织的相互关系和业务运作,进行了详细说明和具体阐述,以建立起组织运作的操作原则和实施基础,亦是后期相关材料制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组织变革基本框架 1.1 组织变革思路 ?职能部门按占用的资源分类,考核相关资源的配置开发效率 ?业务部门按照产品系列划分,对业务活动的价值链横向切割 经营体制转型: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实行订单式生产和外向主导型的市场开拓,将公司资源进一步向市场一线倾斜配置,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需求 组织变革说明 培育核心人才: a. 通过建立事业部,为公司优秀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成长的空间,培育和形成一大批骨干力量,支撑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

b.打破国企的裙带关系和论资排辈等旧有不良习俗,塑造新的企业文化。放权自主经营:a. 强调有效监控下的权力下放,改变现有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促进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b. 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有利于分清各业务单位的经营责任 传递市场压力: 事业部之间建立内部市场结算体制,将外在市场压力传递到公司内部,便于增强内部的市场观念,提高全员的市场意识和质量成本意识,加快 内部经营运作效率 分解经营风险: 将各主要事业部作为公司的利润中心,进行独立考核,有利于减小公司的整体经营压力,实现经营风险的有效分解,并为未来公司发展建立新 的利润增长点 1.2 职能部门提升 1.3 业务单位重组

组织变革

?1、杜邦公司组织变革的内在是什么(结合组织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及变革实践),这个案例对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及其他企业的的组织变革有什么启示。 变革的原因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诸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是实现企业的手段,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 (1)技术条件的变化,如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设备要求技术服务的加强以及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调整。 (2)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 (3)管理条件的变化,如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等。 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 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小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为

企业集团等。 1、组织文化和员工素质 例如,企业员工结构改变;员工素质及理念的改变,如:学历、经验、技能、工作态度、作风、期望值、价值观等发生变化;人员数量、规模的增减等都会是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 2、决策层的变化 如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的人事变动及企业股权结构的变更而导致的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的决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势必会对组织进行调整。 3、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和升级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升级,企业就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4、战略需求 企业战略调整和新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正所谓战略决定结构。 5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创建后,由于外部及本身的原因,企业必然要争取成长壮大,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企业生理周期的变迁过程,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需要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配套。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一、填充题 1.哈默和钱皮曾在《公司再造》一书中把“3C”力量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看成是影响市场竞争最重要的三种力量,并认 为三种力量中尤以________最为重要。 2.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________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________ ,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3.按照变革的程度与速度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变革和________ 变革。 4.按照工作对象不同,可分为以________为重点变革、以________为重点的变革和以________为重点的变革。 5.战略性变革是指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如果组织决定进行业务收缩,就必须考虑________;如果组织决定进行战略扩张,就必须考虑________ ,以及________等问题。 6.人员的变革是指员工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上的改变。 7.结构的变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等其他结构参数的变化。 8.组织变革的阻力来自个人阻力和团队阻力,其中个人阻力包括________的影响和________的影响;团队阻力包括________的影响和________ 的影响。 9.组织要想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就必须顺势变革自己的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只有如此,组织才能有效地把握各种机会,识别并应对各种威胁,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 10._______是导致团体内部和团体之间发生冲突的最直接因素,组织变革的主要目标是要________。 11.变革中主要的压力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 。 12.人员变革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成员之问在________ 的重新分配。13.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三个阶段。14.变革中________ 的目的是要能通过对变革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平衡,使新的组织状态保持相对的稳定。 15.组织存在两种能够产生不同结果的冲突,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6.组织中只有当目标结果具有________ 和________时,潜在的压力才会变为真实的压力。 17.常见的组织冲突来源于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以及________ 等。 18.________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等。________ 是指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组织资源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员工发生相互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从而导致组织效率下降,并最终影响组织的发展。 19.组织中的管理人员是以直线主管或参谋两类不同身份出现的,直线关系是一种________ 和________的关系,而参谋关系则应当是一种

公司组织变革方案计划

关于设立人资行政部、后勤管理部的 通知 公司各部门: 公司现有组织架构是在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公司的不同阶段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目前,公司处于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时期,从简化管理程序、提升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需要对现行的管理体制进行梳理,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经公司研究决定: 设立人资行政部、后勤管理部。 同时撤销董事长办公室和总经理办公室,其职能合并到人资行政部。 郑州市辉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4月20日 附件:1、人资行政部部门职能及定员设置 2、后勤管理部部门职能及定员设置 3、绩效考核表

附件1 人资行政部职能 编码HBDZ2011-C-001 名称人资行政部 所属类别管理页数 2 1.部门概述 人资行政部是协助公司决策层制定公司经营发展战略,落实公司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及规定的综合性管理、协调与服务部门,起着信息传导、工作督察、承上启下的管理中枢作用。 2.部门机构搭建 直属上级为人资行政总监,不设常规下属部门,但是在开展专项工作时,将以参与部门或者牵头部门的身份行使协调与管理的职能。3.部门职责 (1)负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负责公司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 (3)负责公司各类文件的撰写、审核、收发、存档工作; (4)负责公司战略规划的组织制定及落实工作; (5)负责公司来宾的接待安排及内外部公共事务管理工作; (6)负责公司印鉴、相关资质证书的保管使用工作; (7)负责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8)负责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工作; (9)负责公司会务管理工作;

(10)负责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工作; (11)负责落实总经理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4.部门权限 (1)职权范围内工作决策的权力; (2)向上一级领导建议修订不符合公司发展要求的经营决策的权力;(3)依据绩效考核制度所赋予的职权对部门内外进行考核的权力;(4)对部门所属员工聘任、解聘的建议权力; (5)在部门内部自主开展工作的权力; (6)提请上一级领导安排相关部门配合工作的权力。 5.部门核心工作目标及风险防范点 (1)强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及行政管理工作,力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2)内外部信息的收集、上报务必做到真实准确,切实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3)应充分发挥综合协调部门的权威性和灵活性,切忌在工作中出现本末倒置,轻重失衡。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管理学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同步练习题范文

题步练习文化同八组织变革与组织项目 一.单项选择题 与工作再设计等其他结构)变革包括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集权程度、职务1.对( 参数的变化。技术与任务结构 D.人员 B.目标 C.A.)2.组织在解冻期间的中心任务是(的观念和态度 B.改变员工原有A.运用一些策略和技巧减少对变革的抵制变革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平衡 D.C.使新的组织状态保持相对的稳定。)是导致团体内部或团体之间发生冲突的最直接因素3.(文化价值 D.竞争 C.利益A.变革 B..被称为“软文化”的是()4 D.组织文化 C.精神文化 A.侠义的文化 B.物质文化)5.组织文化的核心和主体是(精神层D.C.道德规范 A.物质层 B.制度层 ).组织文化中,最直观也是最易感知的部分是( 6价值观念 D. B.物质层C.精神层A.制度层)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支柱。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7 D.组织素养 C.组织精神 A.组织的价值观B.伦理规范洪暴发,交通受阻,被困的几十辆汽车的司机们8.在某条交通流量很大的公路上,由于山有的去寻找清理工具,有的很快自愿地组合起来,有的拿起手机通知交通部门请求援助, 展工作。对于上述司机们的去安排食宿,大家在统一的指挥下,有条不紊、齐心协力地开)(行为和活动,你最倾向于以下哪一种评价? 的群体,与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没有什么不同A.他们只是一个临时性 效的分工。企业领导如果B.当紧急事件产生时,人们会自动地组合起来,并快速地进行有,一定会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经常营造出紧急事件 情况发生,因此在招聘员都具有奉献精神,否则就不可能有这样的C.受困的司机中大部分精神放在首位工时应把员工的奉献组合成了有机的整体形成了一个组织,他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这些司机事实上已经D. 年到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当时,这家企业刚创学员小王,1995 9.某大学毕业的一名 MBA年来,小王工作热情很高,全身心地投入,H 省担任销售主管。几建不久,小王被分配到 年小王再次被提升为大区主管,负责指长,小王也被连续提升。1998 销售业绩连年快速增离开公30 万元。但最近,小王却准备挥 7 个省的销售工作,工资收入也连续翻番达到年薪说缺少们询问原因时,小王总是解释说:现在我所在的这家公司可以司,另谋高就。同学 ,你能了。根据小王的说法谁都可以发展,我已经只是这部高速运转的机器中的一个部件)对他所在公司的发展情况作何判断? (,因为公司失去了创业初期的活力A.公司的发展潜力不大有了较健全的组织体系和制度规范B.公司已经步入正轨,机D.公司会面临人才危C.无法做出判断 )组织更多地进行集权而不是分权?( 10.下面哪一条促使培养后备管理人员 B. A.决策信息的广泛性 D.组织命令的统一性 C.企业规模的扩大 人们常提到“文化冲突”这个术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化冲突之列11.在跨国合作中,)(交往双方由于经济利益要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A.交往双方因价值观与信念的不同而引起的冲突B.活与工作习惯不同而导致的误解与摩擦C.交往双方因语言、生起的冲突D.交往双方因不同而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